天城:修订间差异

添加8,016字节 、​ 2023年4月7日 (星期五)
第34行: 第34行:


==原型简介==
==原型简介==
===早期讨论===
1914 年(大正 3 年)7 月,日本海军大臣八代六郎向防务会议提交了“八四舰队案”造舰计划的大纲。该大纲提出,考虑到日本当前的财政状况,日本海军应当先以装备舰龄未满 8 年的战列舰 8 艘、战列巡洋舰 4 艘为扩充目标。当月 28 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8 月 23 日,为了在西太平洋和中国攫取更多利益,日本以“英日同盟”为由对德宣战。战争的压力使日本海军对军舰的需求急剧增大,新舰队计划的出炉变得刻不容缓。


1915 年(大正 4 年)9 月,在经过反复讨论后,日本国会批准了该造舰计划。“八四舰队”完成后,日本海军将拥有舰龄不满 8 年的一线战列舰 8 艘和战列巡洋舰 4 艘,包括该案提出时正在建造中的[[扶桑]]、[[山城]]、[[伊势]]、[[日向]] 4 艘战列舰,分别将在 1916-1920 年间开工的[[长门]]、[[陆奥]]、[[加贺]]、土佐 4 艘战列舰,刚竣工的[[榛名]]、[[雾岛]] 2 艘战列巡洋舰,以及分别在 1921、1922 年时达到 8 年舰龄的[[金刚]]、[[比睿]]二舰的替代舰,即后来新建的战列巡洋舰天城和[[赤城]]。
1916-1918 年,长门和陆奥开工后,以平贺让为首的设计师在长门型的基础上改进了一批主力舰设计,其中既有战列舰方案(A115-A122),也有战列巡洋舰方案(B58-B61)。这部分方案以 30-35 节的高航速为标志,但后来出于火力和航速的平衡,最终导向了中速战列舰方案(A123-A127),即后来的土佐型战列舰。
与此同时,日本海军也在 1917 年将造舰计划扩展到了“八六舰队案”,在“八四舰队案”2 艘新建战巡的基础上继续追加 2 艘战列巡洋舰——即后来的高雄和爱宕,使主力舰队的规模达到舰龄 8 年以下的战列舰 8 艘、战列巡洋舰 6 艘。
===舰船设计===
1919 年 3 月,在完成土佐型的设计后,平贺让才开始设计新的战列巡洋舰,他在技术会议上对新型战巡提出了以下指标:
#排水量不超过 4 万吨;
#在只使用煤的情况下,航速为 14 节;
#8 门 41cm 主炮。
此时距离 B61 方案已经过去了 2 年,经过土佐型的尝试以及技术的发展,新型战巡也呈现出了不同的面貌。平贺让根据指标拟定了 B62 系列方案,除了火力比土佐型较弱,最多只有 8 门 41cm 主炮以外,防护方面则参考了土佐型的经验,采用了倾斜主装甲带,但牺牲了部分垂直防护以换取水平防护和防护面积。动力方面则得益于海军新一代动力系统完成设计,其功重比和功率密度都远远超出长门型,因此航速直接定到了 32 节。作为对美国列克星敦级战巡的回应,B62 意图以土佐型的排水量,实现长门型的火力与防御,以及与假想敌相当的航速。同系列的衍生设计,则是在排水量、火力、防御、航速之间相互取舍的对照。从 B62A 起的后续设计中,再次出现了 35 节的高航速,不过由此带来的火力和防护牺牲,海军显然不能接受。平贺让还试图通过增加排水量作最后的挣扎,但却因为动力系统过于复杂不得不作罢。
{| class="wikitable"
|+ B62系列方案
|-
! colspan=2|          !! B62  !! B62’  !! B62A  !! B62B  !! B62C  !! B62D  !! B62E  !! B62F  !! B62G  !! B62改1  !! B62改2
|-
|colspan=2| 排水量(t) || 39900 || 39900 || 40000 || 40000 || 44000 || 46000 || 35000 || 35000 || 43500 || 39900 || 39900
|-
|colspan=2| 水线长(m) || 251.5 || 251.5 || 282  || 282  || 285  || 288  || 271  || 271  || 286.5 || 251.5 || 251.5
|-
|colspan=2| 航速(kt) |colspan=2| 32  ||colspan=6| 35.25                                      || 35    || 32    || 32
|-
|colspan=2| 主机功率(shp) ||156000||156000||210000||210000||230000|| 235000|| 195000|| 195000|| 220000||
|-
|colspan=2| 主炮 || 4×II 41cm || 4×II 41cm || 4×II 41cm || 4×II 36cm || 4×II 36cm || 4×II 41cm || 4×II 41cm || 4×II 36cm || 4×II 41cm || 4×II 41cm || 4×II 41cm ||
|-
|colspan=2| 副炮 ||colspan=11|18×I 14cm ||
|-
|colspan=2| 防空炮 ||colspan=11|4×I 8cm ||
|-
|colspan=2| 鱼雷 ||colspan=11|8× 61cm水上发射管<br/>2× 61cm水下发射管
|-
|rowspan=4| 防护 || 主装甲带<sup>[1]</sup> || 229 || 254 || 203 || 229 || 229 || 229 || 152 || 178 || 229 || 330 || 229<sup>[2]</sup>
|-
| 炮座装甲 ||              || 279 || 229 || 229 || 254 || 279 || 279 || 203 || 203 || 279 || 279 || 279
|-
| 水平装甲 ||              || 95  || 92  || 70  || 89  || 95  || 95  || 38  || 44  || 102 || 114 || 102
|-
| 防水隔壁 ||              || 73  || 73  || 70  || 70  || 73  || 73  || 38  || 44  || 73  || 73  || 73
|-
|colspan=13|<small>注:<br/>
[1]:主装甲带倾斜12.5°。高度5.49m(水线上3.66m)。<br/>
[2]:这个方案的主装甲带高度5.64m(水线上3.81m)。
</small>
|}
35 节航速无疑诱惑力很大,但平贺让意识到这并不是一个理智的思路,他选择了推翻了 B62 的设计,将航速较为务实地重新定在了 30 节左右。航速指标的下降给火力和防护的提升提供了条件,这就是 B63 方案。与其说这是一种“战列巡洋舰”,不如说日本海军终于向“高速战列舰”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B63 的指标意图从火力和防护上压制列克星敦级,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上了第五座炮塔,火力与土佐型看齐,并且取消了水下鱼雷发射管,仅保留水上发射管;防护方面则回到之前的 A119-A122 系列。B64 是 B63 的微调,削薄了间接防御,减少了 2 门副炮,省下的重量用于加强动力系统和伸长舰体,将航速提高到 30 节。B64 再次微调装甲,成为了 B64',也就是天城型的最终方案。
{| class="wikitable"
|+ B63、B64系列方案
|-
!          !! B63a  !! B64  !! B64’ 
|-
|| 排水量(t) || colspan=3 | 41000
|-
| 水线长(m) || 244 || colspan=2 | 247
|-
| 航速(kt)  || 29  || colspan=2 | 30
|-
| 主机功率(shp) ||122000||131000||132000
|-
| 主炮 || colspan=3 | 5×II 41cm
|-
| 副炮 || colspan=3 | 16×I 14cm
|-
| 防空炮 ||colspan=3 | 4×I 8cm
|-
| 鱼雷 ||colspan=3 | 8× 61cm水上发射管
|-
| 防护 ||colspan=3 | 主装甲带254mm倾斜12.5°<sup>[1]</sup>,炮座279mm,水平装甲95mm,防水隔壁73mm。
|-
|colspan=4|<small>注:<br/>
[1]:B64’的主装甲带为倾斜12°。
</small>
|}
1919 年 3 月 19 日,天城的最终方案被通过,成为海军接下来要建造的新型战巡。天城是日本海军第一艘走出图纸的 30 节主力舰。她的火力与土佐相当,防护与长门相当,总体而言性能十分均衡。然而,即使采用了倾斜装甲,天城的防护水平并不能在常规交战距离内很好地抵御自身火炮的穿甲弹。同时,平贺让也注意到,这种设计仍有继续开发的潜力。不久后,日本获得了美国海军新式“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的情报,在军备竞赛的压力下,平贺让就是以天城为基础,设计了其重甲版本,以及性能更加强大的主力舰,这是后话。
====性能参数====
*基本参数:水线长249.9m,垂线间长234.7m,水线宽30.8m,全宽32.3m,型深15.3m,吃水9.45m,排水量41180t
*武器:5×I1 41cm/45 三年式主炮,16×I 14cm/50 三年式炮廓炮,4×I 8cm/45 十年式高角炮,8× 61cm 水上发射管(24× 八年式鱼雷)。
*防护:主装甲带254mm倾斜12.5°,高5.49m,其中水线下1.83m。水平装甲95mm;动力舱防护甲板倾斜部70mm;弹药库防护甲板倾斜部70mm,水平部48mm;艏艉水平装甲51-95mm。防雷隔壁73mm,双重底处51mm。炮座279mm。烟道127-203mm。
*动力:4× 舰本式减速蒸汽轮机(11× 重油专烧锅炉 + 8× 煤油混烧锅炉),132000马力,30节。
*续航:8000海里@14节。


==游戏相关==
==游戏相关==
18,496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