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室:修订间差异

添加1,119字节 、​ 2024年5月16日 (星期四)
(未显示2个用户的8个中间版本)
第838行: 第838行:
| [[立体强袭——跳跃行动]]获得1200分奖励;[[战利品]]兑换
| [[立体强袭——跳跃行动]]获得1200分奖励;[[战利品]]兑换
|-
|-
| colspan="2"|  亨舍尔Hs.293是第一种一般人印象里的反舰导弹——不同于遥控制导炸弹弗里茨X和滑翔制导炸弹“蝙蝠”,Hs.293是实实在在地有动力系统的。它的弹体下方吊挂了一台瓦尔特HWK-109-507B火箭发动机(也就是那个看着像副油箱的玩意儿);该发动机以过氧化氢和高锰酸钙溶液为推进剂,提供的初始推力可使带有弹翼的弹体飞出12公里之远(1400米高度发射)。弹体本身尾部那个看上去像是推进器的玩意儿其实是一个安装口,里面装有一枚曳光管和五支指示灯——这就表示它和弗里茨X一样采用的是遥控制导方式。在导弹飞行的时候,弹体上的斯特拉斯堡FuG-230b/E230接收器会持续接收来自母机上基尔3 FuG-203发射器的无线电信号,并由此控制弹体的副翼和升降舵(注意,Hs.293并没有方向舵,弹体的转弯只能通过副翼斜拉弹体后产生升力的水平分力实现)动作;母机上的操作员则同时目视导弹和目标的相对方位,操控发射器向导弹发射指令,由此操纵着导弹飞向目标。弹体内装295公斤泰伦105梯铝黑炸药,在射击小型薄装甲目标时威力不俗。
| colspan="2"|  亨舍尔Hs.293是第一种一般人印象里的反舰导弹——不同于遥控制导炸弹弗里茨X和滑翔制导炸弹“蝙蝠”,Hs.293是实实在在地有动力系统的。它的弹体下方吊挂了一台瓦尔特HWK-109-507B火箭发动机(也就是那个看着像副油箱的玩意儿);该发动机以过氧化氢和高锰酸钙溶液为推进剂,提供的初始推力可使带有弹翼的弹体飞出12公里之远(1400米高度发射)。弹体本身尾部那个看上去像是推进器的玩意儿其实是一个安装口,里面装有一枚曳光管和五支指示灯——这就表示它和弗里茨X一样采用的是无线电指令制导方式——换句话说,遥控无人机。在导弹飞行的时候,弹体上的斯特拉斯堡FuG-230b/E230接收器会持续接收来自母机上基尔3 FuG-203发射器的无线电信号,并由此控制弹体的副翼和升降舵(注意,Hs.293并没有方向舵,弹体的转弯只能通过副翼斜拉弹体后产生升力的水平分力实现)动作;母机上的操作员则同时目视导弹和目标的相对方位,操控发射器向导弹发射指令,由此操纵着导弹飞向目标。弹体内装295公斤泰伦105梯铝黑炸药,在射击小型薄装甲目标时威力不俗。
[[文件:Hs.293反舰导弹.jpg|缩略图]]
[[文件:Hs.293反舰导弹.jpg|缩略图]]
|}
|}
第1,096行: 第1,096行:
| S国所有舰船对空+10
| S国所有舰船对空+10
|-
|-
| 通关[[卓越行动]]Ex-10“空中危机(困难)”奖励
| 通关[[卓越行动]]Ex-10“空中危机(困难)”奖励;[[战利品]]兑换
|-
|-
| colspan="2"| 尼恩发动机(代号为RB.41)由英国劳斯莱斯公司(Rolls-Royce)在1944年3月开始研发的离心式喷气发动机,是该公司的第三代喷气发动机。相较于前一代的“德温特”(RB.37 Derwent)引擎,尼恩基本上进行了重新设计。它包含了拥有两个入口的径向压缩机以提高压缩率,进而提升推力。同时包含了九个高效能燃烧室以及一个用于后轴承和涡轮盘冷却的小型叶轮。尼恩发动机在1944年10月的首次实验中的推力就达到了4000磅(18千牛),而在后续的改进后推力竟然高达创纪录的5000磅(22千牛),这也使它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推力最强劲的喷气发动机。
| colspan="2"| 尼恩发动机(代号为RB.41)由英国劳斯莱斯公司(Rolls-Royce)在1944年3月开始研发的离心式喷气发动机,是该公司的第三代喷气发动机。相较于前一代的“德温特”(RB.37 Derwent)引擎,尼恩基本上进行了重新设计。它包含了拥有两个入口的径向压缩机以提高压缩率,进而提升推力。同时包含了九个高效能燃烧室以及一个用于后轴承和涡轮盘冷却的小型叶轮。尼恩发动机在1944年10月的首次实验中的推力就达到了4000磅(18千牛),而在后续的改进后推力竟然高达创纪录的5000磅(22千牛),这也使它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推力最强劲的喷气发动机。
第1,152行: 第1,152行:
| [[特混突袭——利斧行动]]获得1300分奖励
| [[特混突袭——利斧行动]]获得1300分奖励
|-
|-
| colspan="2"|  
| colspan="2"| S-75德维纳河(北约代号SA-2),其为苏联第二款服役的要地防空导弹。中国引进并改进的版本称之为红旗1/2。这是世界上第一款在实战中击杀空中目标的防空导弹——1959年10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543部队连发3枚S-75,击落一架台军RB-57D高空侦察机。随后在60~70年代,又先后击落多架台军U-2侦察机。1960年5月1日苏联也使用S-75击落一架U-2,飞行员鲍尔斯为苏联俘获。此事国际反响甚大,迫使美国终止了所有开进苏联境内的侦察飞行计划。
 
[[文件:HQ-2 SAM MW.jpg|thumb|图为一枚曾在深圳市明斯克号主题公园展出之红旗-2。]]
 
作为一款雷达驾束制导防空导弹,和同时代的同类产品一样,S-75或红旗-1/2同样可以通过改变雷达波束指向进行对地攻击。后来在80年代,我国军工企业根据红旗-2推出了一系列短程弹道导弹用于出口。
 
顺带一提,[[捷尔任斯基]]曾经装备过S-75的一个子型号,不妨期待一下。
|}
|}
|-|
|-|
2,413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