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鹰:修订间差异

添加675字节 、​ 2018年11月11日 (星期日)
无编辑摘要
第36行: 第36行:


==原型简介==
==原型简介==
神鹰为旧日本帝国海军所属的一艘特设航空母舰。她原本是一艘名为沙恩霍斯特的德国货船,在被日本海军购买之后,被紧急改造为了航空母舰以弥补一线船只的不足。由于在改装时使用了大鹰型航空母舰的图纸,所以神鹰的外形与大鹰型十分相似,因而神鹰也会被视为大鹰型四番舰。相较于大鹰型,神鹰的排水量更大,所以她的飞行甲板也更加长,载机量也达到了更高的33架。另一方面,由于该舰使用了日本海军不熟悉的电力-蒸汽驱动方式,故障率颇高,所以服役当月就不得不进厂更换全部锅炉。
神鹰为旧日本帝国海军所属的一艘特设航空母舰。她原本是德国北德意志—劳埃德航运公司的客轮沙恩霍斯特号,在被日本海军征用后,被紧急改造为了航空母舰以弥补一线船只的不足。9月21日在吴海军工厂开始的改造工程遵循大鹰型航母旧例,只拆除观光甲板以上的结构,铺设由舰舷侧支柱支撑的飞行甲板,设置前后两台升降机和一层机库(不过这些改造因为缺少该客轮的原始图纸而进度缓慢),所以神鹰的外形与大鹰型十分相似,因而神鹰也会被视为大鹰型四番舰。相较于大鹰型,神鹰的排水量更大,所以她的飞行甲板也更加长,载机量也达到了更高的33架。另一方面,由于该舰使用了日本海军不熟悉的电力-蒸汽驱动方式,故障率颇高,所以服役当月就不得不进厂更换全部锅炉。


作为神鹰的前身的沙恩霍斯特于德意志船坞和机械制造公司威悉公司开工建造,1934年12月14日下水,1935年4月30日完工并开始使用。
1934年12月14日下水的沙恩霍斯特号及其后续的格奈森瑙号、波茨坦号大型客轮是德国造船业的结晶。该船排水量达18000吨,装修豪华、乘坐舒适,由北德意志—劳埃德航运公司用于远东航线运输(主要从不莱梅至日本横滨)。


1942年,此时正值太平洋海战中期,战事正紧,作为货轮的沙恩霍斯特被困于日本神户港。在经与德国驻日大使馆的交涉后,缺乏战力的日本海军将沙恩霍斯特购买下来,并开始进行改造。
1942年,此时正值太平洋海战中期,战事正紧,作为货轮的沙恩霍斯特被困于日本神户港。在经与德国驻日大使馆的交涉后,缺乏战力的日本海军将沙恩霍斯特购买下来,并开始进行改造。
{{外链图片|地址=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8/83/Werftprobefahrt_Scharnhorst.jpg/1920px-Werftprobefahrt_Scharnhorst.jpg|宽度=400|位置=右|文字=1935年的德国货船沙恩霍斯特号}}
{{外链图片|地址=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8/83/Werftprobefahrt_Scharnhorst.jpg/1920px-Werftprobefahrt_Scharnhorst.jpg|宽度=400|位置=右|文字=1935年的德国邮轮沙恩霍斯特号}}
1942年9月,沙恩霍斯特改造工程于吴港开始,所使用的建材来自于已经停止建造的大和型战列舰四番舰111号舰。
1942年9月,沙恩霍斯特改造工程于吴港开始,所使用的建材来自于已经停止建造的大和型战列舰四番舰111号舰。


1943年12月15日,沙恩霍斯特改造完毕,原定命名为飞隼,但最终定名为神鹰。
1943年10月沙恩霍斯特号开始公试航行,瓦格纳式锅炉却不断发生事故,几近报废。日本海军不得不在其于1943年12月15日宣布正式服役、得名“神鹰”之后(原定命名为飞隼),又将其送回吴海军工厂,再次开膛剖腹,将瓦格纳式锅炉替换为高温高压性能在日本锅炉中首屈一指的大型吕号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


1944年3月,因锅炉问题而返厂再改造的神鹰终于可以使用。在这之后,她开始了漫长的训练岁月。
1944年3月,因锅炉问题而返厂再改造的神鹰终于可以使用。在这之后,她开始了漫长的训练岁月。
328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