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方案:修订间差异

添加5,498字节 、​ 2024年2月8日 (星期四)
无编辑摘要
第37行: 第37行:


== 原型简介 ==
== 原型简介 ==
在1910年代,奥匈帝国的海军建军策略是在主力舰数量上与意大利海军相当,并保持在地中海的军事存在。奥匈和意大利双方因此展开了主力舰军备竞赛——意大利建造[[安德烈亚·多利亚]]级无畏舰应对奥匈帝国的[[联合力量]]级无畏舰,奥匈帝国又准备建造装备35cm主炮的君主代舰级(改特格霍夫级)超无畏舰压倒意大利,而意大利为此又设计了装备381mm主炮的卡拉乔洛级。不过,这种竞赛被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断了,各方的战舰设计师也得以从实战中评价各种设计的得失。


1914年12月英德双方海军的多格尔沙洲海战给各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战列巡洋舰作为新兴的舰种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奥匈帝国海军部自然也注意到了这个趋势,指示总部位于波拉,主管战舰设计的海军技术委员会(Marinetechnische Komitee,MTK)设计新型战列巡洋舰。
MTK在1915年9月给出了第一个设计,称为I号方案,这个设计以之前的君主代舰级设计为基础,着重强化航速;轻载(设计)排水量30000吨,装备有8门35cm主炮,装甲带225mm覆盖整个水线长度,航速30节。I号方案成为了奥匈帝国之后一系列主力舰设计的基础,MTK很快对这个方案作出了修改,改为进一步接近君主代舰火力的9门35cm炮,这个变体方案编号为Ia。1916年12月,MTK又在I号方案的基础上尝试了不同的炮塔布置方式,衍生出了Ib~If等5个方案。至此,I号方案及其变体告一段落,基本可以视作君主代舰级的高速化设想。
1916年6月,日德兰海战爆发,这场英德海军双方参与的史上最大规模海战,给各国战舰设计师好好上了一课。奥匈帝国海军参谋部在复盘分析后得出结论,未来海战的交战距离必然会越来越远,这要求主力舰装备更大口径的主炮;同时主力舰编队的航速在抢占战列线有利阵位上有决定性的作用,以后的战列舰航速不应低于25节,而战列巡洋舰则越快越好{{黑幕|但奥匈的设计师似乎忽略了由于交战距离变远,水平装甲的重要性越来越大的趋势}}。
海军根据日德兰海战的研判报告认为,之前的君主代舰级方案以及I号系列方案已经落后,指示MTK继续设计更强的主力舰方案,指标需要压倒意大利的卡拉乔洛级,并且预计作为奥匈帝国在战后的第一型主力舰。1917年6月,MTK根据要求设计了II号战列巡洋舰III号战列舰方案。II号方案的很多要素都改进自Ia方案,吨位、装甲和航速都相同,只不过将三联35cm炮塔改为双联38cm炮塔,同时调整了舰舯烟囱和P炮塔之间的位置。使用6门38cm炮作为主炮可能是对卡拉乔洛级的回应,同时英国、德国都准备建造使用38cm主炮的主力舰,MTK显然也注意到了列强的造舰趋势。而III号方案船型更加粗短,火力方面比II号增加一座双联炮塔,不过采用了前2后2的经典布局,主装甲带增加到300mm,航速设定为25节,排水量与II号方案相当。这些方案的设计比较仓促,只是在排水量不变的情况下修改主炮口径而已。
1917年12月,经过进一步讨论,MTK拿出了更成熟的IV号战列巡洋舰、V号战列舰和VI号战列巡洋舰设计。IV号方案是II号方案的放大版本,主炮和装甲不变,轻载排水量增加到33000吨,II号方案上的所有第三级副炮,9cm反雷击炮架和炮廓炮被认为不适合对付巡洋舰,因此全部撤去;IV号方案最注目的莫过于在船体四角增加了4座被炮塔保护的15cm重型高平两用炮,用于应对一战时期的双翼机以及飞艇。而V号方案则是III号方案的升级版本,轻载排水量提升到奥匈帝国船坞承载的极限,达到37000吨,主炮使用史无前例的4座双联42cm火炮,副炮与IV号方案相同,装甲则与III号方案相同,由于排水量限制,动力系统方面被削减,航速下降到24节。VI号方案则是IV号方案换装2座双联42cm火炮的版本,航速提高到33节,其余参数都与IV号方案一致。
奥匈帝国的战后主力舰计划发展到IV、V、VI号方案告一段落。IV号方案可以看出[[声望]]级的影子,不过她比声望吨位更大、防护更好,相比于后者有明显的优势。V号方案则更类似德国同样装备8门42cm火炮的[[L20]]战列舰方案,MTK可能与德国同行们有过相当程度的技术交流,甚至有出于两国主力舰能够通用炮弹的考虑;V号方案相比于“海军假日七巨头”中的[[长门]]级战列舰,除了羸弱的水平装甲之外,也并不逊色。而VI号方案则让人联想到[[勇敢]]级大型轻巡洋舰,不过比后者航速稍慢,装甲也好得多。
另一方面,MTK的这些主力舰方案并不仅仅停留在设想阶段。1918年7月15日,奥匈帝国海军拟定了预算草案,要求在1918-1920年建造4艘32000吨、28节的战列舰,以及4艘35000吨、35节的战列巡洋舰,全部装备“口径尽可能大的”主炮。MTK的研究正是这个造舰计划的预演。只不过,1917年的奥匈帝国已经风雨飘摇,其经济与政治环境已经宣告这份造舰计划绝无可能成为现实,MTK的这些方案也随着奥匈帝国战败解体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


== 游戏相关 ==
== 游戏相关 ==
18,469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