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雪:修订间差异

添加2,212字节 、​ 2023年7月11日 (星期二)
第350行: 第350行:


==== 鱼雷 ====
==== 鱼雷 ====
吹雪型是旧日本海军第二型装备610mm鱼雷的驱逐舰,使用的鱼雷发射管同前型'''[[睦月]]型'''相同,为一二年式61厘米三联装水上发射管(日文正式名称为一二年式六一糎三連装水上発射管)。相比于'''睦月型'''的两座,吹雪型的发射管增加到了三座,具备单次单舷最大9发鱼雷的投射能力,是'''睦月型'''的1.5倍。这一纪录直到后来的'''[[岛风]]型'''才被打破。
吹雪型的三座鱼雷发射管中,位于最前方的1号发射管因为各子型号锅炉进气口形状和位置的不同的影响,早期的特I型9舰安装位置与后续各舰有所不同。全部三座发射管均没有装备鱼雷次发装填装置,但安装有专门的次发鱼雷储存箱和配套的专用起重机,鱼雷再装填能力相比于之前各型驱逐舰依然有了显著提高。
起初吹雪型各舰的鱼雷发射管均没有装备防盾,受上浪影响很大,在高海况下难以操纵。后来旧日本海军决定为吹雪型增加鱼雷发射管防盾。最早哪一艘吹雪型在建造时就已增加防盾已不可考,据信是特II型2号舰'''[[敷波]]'''。可以确定的是,从特III型四舰('''[[晓]]'''、[[响|'''响''']]、'''[[雷]]'''、'''[[电]]''')开始,鱼雷发射管防盾就已成为标准配置的一部分,而之前各艘未在建造中增加防盾的吹雪型也都在1932年(昭和7年)至次年间加装了防盾。最初的防盾材料同舰桥一样为杜拉铝,之后也同样因为耐腐蚀性能过差而换成了3mm的钢板。
服役之初的吹雪型装备的鱼雷为八年式61厘米鱼雷,连同发射管内的待发雷在内,备雷18发。1935年(昭和10年)前后,更新为九〇式61厘米鱼雷,备雷数目据称根据舰只不同为12~18发。两型鱼雷均为使用压缩空气做氧化剂的空气鱼雷。1943年(昭和18年)8月以后,部分吹雪型('''薄云'''、'''白云'''、'''浦波'''、'''夕雾'''、'''曙'''、'''[[潮]]'''、'''[[响]]''')进行了发射管改造,具备了发射九三式61厘米鱼雷(使用液氧作为氧化剂,即通称的九三式酸素鱼雷)的能力。


==== 防空武器 ====
==== 防空武器 ====
756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