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登堡:修订间差异

添加44字节 、​ 2017年5月14日 (星期日)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第37行: 第37行:


===设计进度===
===设计进度===
H级战舰的设计考证工作最早可以追溯至1935年,当时计划复制俾斯麦级早期的设计,并以35英寸口径的火炮进行武装。由于有情报现实,苏联海军当时计划建造的苏联级战列舰主炮口径达38cm,德国人于1936年10月5日将新型战舰的的主炮口径提高至38cm。海军司令部于10月末要求新型舰船排水量至少为36000吨且装备有8门38cm口径火炮,最大航速应当有30节,且转弯半径至少应当与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相当。
H级战舰的设计考证工作最早可以追溯至1935年,当时计划复制俾斯麦级早期的设计,并以35厘米口径的火炮进行武装。由于有情报现实,苏联海军当时计划建造的苏联级战列舰主炮口径达38cm,德国人于1936年10月5日将新型战舰的的主炮口径提高至38cm。海军司令部于10月末要求新型舰船排水量至少为36000吨且装备有8门38cm口径火炮,最大航速应当有30节,且转弯半径至少应当与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相当。
[[File:Bundesarchiv Bild 101I-364-2314-16A, Atlantikwall, Batterie "Lindemann".jpg|300px|右|缩略图|406毫米口径火炮]]
[[File:Bundesarchiv Bild 101I-364-2314-16A, Atlantikwall, Batterie "Lindemann".jpg|300px|右|缩略图|406毫米口径火炮]]
后来被命名为H39方案的战舰设计图的研究于1937年展开,设计人员当时计划在俾斯麦级战列舰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设计要求只有为该级战舰的主炮威力不应输给任何潜在的竞争对手。由于日本不加入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战列舰主炮口径的限制被放宽至40.6cm。根据1935年英德海军条约,德国相当于自动签订了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1937年4月,日本拒绝签订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美国宣布其在建的新型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将会装备40.6cm口径主炮。
后来被命名为H39方案的战舰设计图的研究于1937年展开,设计人员当时计划在俾斯麦级战列舰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设计要求只有为该级战舰的主炮威力不应输给任何潜在的竞争对手。由于日本不加入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战列舰主炮口径的限制被放宽至40.6cm。根据1935年英德海军条约,德国相当于自动签订了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1937年4月,日本拒绝签订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美国宣布其在建的新型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将会装备40.6cm口径主炮。
第60行: 第60行:
H39的主武器为4座双联共8门40.6cm SK C/34型海军炮。该型海军炮倍径比尾50,炮口初速为810米每秒。H39舰中储备油供其开火960次的炮弹,每门火炮可分配120发炮弹。H39使用的穿甲弹重1030千克。该型火炮使用滑动炮闸设计,这也是当时德国海军炮设计的主要思路。40.6cm SK C/34型海军炮标准状况下装药药包重134千克,射击时最大仰角为30度,最大射程为36400米。其射速约为每门炮每分钟射击2次。最初H39没有装备火控雷达,但是后来预计将于1944年完工的舰船计划将会装备有提尔比茨1943年至1944年改装期间安装的同一型号火控雷达。H39使用的部分40.6cm火炮在舰船下水前即完工,这些火炮最后被用作要塞炮。
H39的主武器为4座双联共8门40.6cm SK C/34型海军炮。该型海军炮倍径比尾50,炮口初速为810米每秒。H39舰中储备油供其开火960次的炮弹,每门火炮可分配120发炮弹。H39使用的穿甲弹重1030千克。该型火炮使用滑动炮闸设计,这也是当时德国海军炮设计的主要思路。40.6cm SK C/34型海军炮标准状况下装药药包重134千克,射击时最大仰角为30度,最大射程为36400米。其射速约为每门炮每分钟射击2次。最初H39没有装备火控雷达,但是后来预计将于1944年完工的舰船计划将会装备有提尔比茨1943年至1944年改装期间安装的同一型号火控雷达。H39使用的部分40.6cm火炮在舰船下水前即完工,这些火炮最后被用作要塞炮。


H39的副武装为12门15cmL/55C28型火炮,这些火炮分布在6座双联炮塔中,这些炮塔演船体两侧分布,这些副炮及副炮塔和沙恩霍斯特级和俾斯麦级上所用的副炮相同。这些副炮最大仰角约为40度,射程为23000米。使用泡坛中45.3千克重,炮口初速约为875米每秒。H39还计划装备6跟533毫米水下鱼雷发射器。
H39的副武装为12门15cm L/55 C28型火炮,这些火炮分布在6座双联炮塔中,这些炮塔演船体两侧分布,这些副炮及副炮塔和沙恩霍斯特级和俾斯麦级上所用的副炮相同。这些副炮最大仰角约为40度,射程为23000米。使用泡坛中45.3千克重,炮口初速约为875米每秒。H39还计划装备6跟533毫米水下鱼雷发射器。


H39上还计划装备16门10.5cmL/64C33 Flak型高平两用炮。有别于俾斯麦和沙恩霍斯特上的同型炮,H39上的高平炮将有炮塔保护。H39的近程防空由16门3.7cmL/83 C33高射 炮和25门2cmC38高射炮组成。
H39上还计划装备16门10.5cm L/64 C33 Flak型高平两用炮。有别于俾斯麦和沙恩霍斯特上的同型炮,H39上的高平炮将有炮塔保护。H39的近程防空由16门3.7cmL/83 C33高射炮和25门2cm C38高射炮组成。


====装甲设计====
====装甲设计====
H级战列舰的设计组认为H级战列舰的交战距离将会相对较近,因此其主装设计参照了1907年设计的拿骚级战列舰。侧面装甲垂直设置,直接安置在船体两侧,与喜欢将装甲板安置于舰体内部的美国和法国设计师相反。覆盖在弹药库和轮机室外的装甲板最厚,为300毫米厚的表面硬化钢板,在核心区两端的钢板较薄,也厚达220毫米。H级上层侧面装甲厚145毫米。德国海军没有给出免疫区的数值,但是根据测试,其在11000米至21000米处对美国16英寸火炮使用1016千克弹药防护良好。16英寸弹头可以在任何距离穿透h级的上层装甲,但是只能在水线上方爆炸。
H级战列舰的设计组认为H级战列舰的交战距离将会相对较近,因此其主装设计参照了1907年设计的拿骚级战列舰。侧面装甲垂直设置,直接安置在船体两侧,与采用侧舷装甲带内置手法的美国和法国设计师相反。覆盖在弹药库和轮机室外的装甲板最厚,为300毫米厚的克虏伯渗碳硬化钢板;在核心区两端的钢板较薄,也厚达220毫米。H级上层侧面装甲厚145毫米。德国海军没有给出免疫区的数值,但是根据Garzke和Dulin的估计,其在11000米至21000米处对使用2240磅弹药的美国16英寸45倍径火炮防护良好。16英寸弹头可以在任何距离穿透h级的上层装甲,但是只能在水线上方爆炸。


H级的水下防护和俾斯麦级的水下防护一模一样,一层45毫米厚的防雷各班置于主装甲带的后侧,以抵挡水下武器。防雷带位于船壁后方5.5米处,在舰首舰尾教窄处们这一空间有所缩小,仅有3.25米。
H级的水下防护和俾斯麦级的水下防护一模一样,一层45毫米厚的防雷各班置于主装甲带的后侧,以抵挡来自于水下的武器。防雷带位于船壁后方5.5米处,在舰首舰尾教窄处们这一空间有所缩小,仅有3.25米。


===设计演变===
===设计演变===
宪兵队长、​小部件编辑者、​开创者
1,480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