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0:修订间差异

添加1,137字节 、​ 2023年7月23日 (星期日)
→‎A150 “超大和”方案:​提供更详细的参数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A150 “超大和”方案:​提供更详细的参数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第59行: 第59行:


===A150 “超大和”方案===
===A150 “超大和”方案===
舰政本部反过来向军令部提出再次削减主炮,只有 3 座双联共 6 门 51cm 炮,同时航速指标降为 27 节,与大和型相当。6 门主炮已经是“交互射击”战法打出半齐射时,炮弹落点数量可以进行校射的最低限度。而随着航速指标降低,舰型也可以往大和型靠拢,排水量将压缩到 7 万吨左右,至少确保了建造的条件。有鉴于此,这个方案也被称为“超大和”型战列舰。
舰政本部反过来向军令部提出再次削减主炮,只有 3 座双联共 6 门 51cm 炮,同时航速指标降为 27 节,与大和型相当。6 门主炮实际上已经低于已经是“交互射击”战法打出半齐射时,炮弹落点数量可以进行校射的最低限度(至少的有8门主炮才能有效运用出《齐射战术》)。而随着航速指标降低,舰型也可以往大和型靠拢,排水量将压缩到 7 万吨左右,至少确保了建造的条件。有鉴于此,这个方案也被称为“超大和”型战列舰。


军令部自然不乐见新主力舰的指标一砍再砍,但几番争执之后,只得无奈接受舰政本部的方案。虽然诸多细节还有待敲定,但时间不等人,1941 年 9 月,超大和型被赋予了“A150”的基本计划代号,踩着定稿期限,进入了日本海军的“丸五”造舰计划中。
军令部自然不乐见新主力舰的指标一砍再砍,但几番争执之后,只得无奈接受舰政本部的方案。虽然诸多细节还有待敲定,但时间不等人,1941 年 9 月,超大和型被赋予了“A150”的基本计划代号,踩着定稿期限,进入了日本海军的“丸五”造舰计划中。
第65行: 第65行:
====武器装备====
====武器装备====
A150 的主炮使用 3 座双联装 45 倍径 51cm 试制甲炮,前二后一布置。双联装炮塔的炮座直径为 15.04m,比大和型稍微大一些,又因为敷设重装甲的原因,三座炮塔的总重量比大和型的重 1000t 以上<ref>一些资料,比如 Navweaps 声称炮塔重量与大和型的类似,估计是没有考虑到追加敷设的重装甲。</ref>。试制甲炮并没有实际建成,1942 年中途岛之战后就被废弃拆解,更没有试射过,因此很多数据都是靠试算或者推测。51cm 炮弹重约 2000kg,发射药包 8 个,发射药装药量 480kg;发射药包的尺寸与重量让人力难以搬运,于是吴海军工厂计划开发相应的装载机械。51cm 炮的实战能力无从得知,但从数据合理推测,即使是[[蒙大拿]]级那样的主装甲带防护水平,在常规交战距离内,也很难防住 51cm 炮弹的直击。
A150 的主炮使用 3 座双联装 45 倍径 51cm 试制甲炮,前二后一布置。双联装炮塔的炮座直径为 15.04m,比大和型稍微大一些,又因为敷设重装甲的原因,三座炮塔的总重量比大和型的重 1000t 以上<ref>一些资料,比如 Navweaps 声称炮塔重量与大和型的类似,估计是没有考虑到追加敷设的重装甲。</ref>。试制甲炮并没有实际建成,1942 年中途岛之战后就被废弃拆解,更没有试射过,因此很多数据都是靠试算或者推测。51cm 炮弹重约 2000kg,发射药包 8 个,发射药装药量 480kg;发射药包的尺寸与重量让人力难以搬运,于是吴海军工厂计划开发相应的装载机械。51cm 炮的实战能力无从得知,但从数据合理推测,即使是[[蒙大拿]]级那样的主装甲带防护水平,在常规交战距离内,也很难防住 51cm 炮弹的直击。
  由于没有经过实际测验,因此该舰载火炮的身管寿命存疑;而炮室膛压又是史无前例的高(8个发射包这应该是战列舰史上之最了)


A150 的副炮布置没有一手资料可以考证,或者定论。从 40 年代起,因为航空技术的发展,海军内部一直有观点希望将大和型的三联 15.5cm 平射副炮更换为高射炮,以提升对空火力——比如改大和型的“797 号舰”就撤去了两舷的副炮,改为高射炮。到 A150 这里,海军也可能会进一步延续这种思路。尤其是考虑到,51cm 双联炮塔需要更大的发射药库(加装机械装置),原本中轴线上的三联副炮弹药库的空间因此被挤压,最终可能直接撤去,替换为若干高射炮。不过说到底,这些都是后人的推测和想象。
A150 的副炮布置没有一手资料可以考证,或者定论。从 40 年代起,因为航空技术的发展,海军内部一直有观点希望将大和型的三联 15.5cm 平射副炮更换为高射炮,以提升对空火力——比如改大和型的“797 号舰”就撤去了两舷的副炮,改为高射炮。到 A150 这里,海军也可能会进一步延续这种思路。尤其是考虑到,51cm 双联炮塔需要更大的发射药库(加装机械装置),原本中轴线上的三联副炮弹药库的空间因此被挤压,最终可能直接撤去,替换为若干高射炮。不过说到底,这些都是后人的推测和想象。
第78行: 第79行:


====动力与舰型====
====动力与舰型====
A150 的动力系统、传动轴和船舵的资料都不明,可能还是会延续大和型的设计。不过,大和型的动力系统相对而言比较落后,考虑到与大和同等的 27 节航速指标,A150 有可能扩大动力舱室的空间,并使用当时正在开发,以后安装在[[翔鹤]]型航母上的的新型高温高压锅炉——每座功率 2 万马力的吕号重油专烧锅炉。如果 A150 与大和型一样,同样装备 12 座锅炉,那么总功率可以达到 24 万马力,可以轻松达到 27 节甚至更高的航速。而如果在此基础上转而追求续航力,也有可能使用大和型论证过装备的,在日进号水上机母舰实施过的蒸柴联合动力系统。
A150 的动力系统、传动轴和船舵的资料都不明,可能还是会延续大和型的设计。不过,大和型的动力系统相对而言比较落后,考虑到与大和同等的 27 节航速指标(修改君:实际上是30节),A150 有可能扩大动力舱室的空间,并使用当时正在开发,以后安装在[[翔鹤]]型航母上的的新型高温高压锅炉——每座功率 2 万马力的吕号重油专烧锅炉。如果 A150 与大和型一样,同样装备 12 座锅炉,那么总功率可以达到 24 万马力,可以轻松达到 27 节甚至更高的航速。而如果在此基础上转而追求续航力,也有可能使用大和型论证过装备的,在日进号水上机母舰实施过的蒸柴联合动力系统。(修改君:我服了你们编辑部的人、翔鹤级的主机本来体积重量就比“初春级驱逐舰”的小,功率比更高、而武藏号战列舰用的就是后者的同款锅炉。事实上当初给大和安排老式锅炉完全是妙高等重巡的建造产能告急不得已才拿旧动力凑数。
《昭和造船史-战前-战时篇》里说的很清楚了。而且在之前的A-140F5案就有总结经验通过试运行的13号柴油机可以选用 )


最后,综合排水量与航速指标,A150 在舰型方面可能仍然会与大和型有很多相像的地方,不同之处除了主炮以外,可能还在于副炮布置方面,不过这些很多都是后人的推测了。
最后,综合排水量与航速指标,A150 在舰型方面可能仍然会与大和型有很多相像的地方,不同之处除了主炮以外,可能还在于副炮布置方面,不过这些很多都是后人的推测了。
  (修改君:我收集到了最终案的线稿,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它没了原来的三联装155巡洋舰炮塔。或者说它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副炮”。甲板上有6部疑似127mm的单联装火炮。https://m.acfun.cn/communityCircle/moment/3579854?sid=94832d1029a83d5b)


====性能数据====
====性能数据====
(以下数据中斜体字为推测值)
(以下数据中斜体字为推测值)
*基本参数:''全长263m,全宽39m,标准排水量70000t,满载排水量80000t''
*基本参数:''全长263m,全宽39m,标准排水量70000t,满载排水量80000t''
*武器:3×II 51cm/45 九八式“甲”主炮,''10/12×II 10cm 九八式高角炮,?×III 25mm 九六式高射机枪''
*武器:3×II 51cm/45 九八式“甲”主炮,''10/12×II 10cm 九八式高角炮,?×III 25mm 九六式高射机枪''6xI127mm火炮
*防护:炮塔正面800mm,顶部295mm。主装能抵抗51cm炮弹。
*防护:炮塔正面800mm,顶部295mm。主装能抵抗51cm炮弹。核心区装甲盒长度有108m
*动力:''4× 舰本式蒸汽轮机(12× 吕号舰本式专烧锅炉),240000hp'',27+kt。
*动力:''4× 舰本式蒸汽轮机(12× 吕号舰本式专烧锅炉),240000hp'',30kt。(战列舰吧有人贴出过30节的记录)
*续航:''7200mi@16kt''
*续航:''7200mi@16kt''


6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