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瓦斯托波尔:修订间差异

添加9,212字节 、​ 2023年12月18日 (星期一)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无编辑摘要
第37行: 第37行:


== 原型简介 ==
== 原型简介 ==
69型战列巡洋舰是苏联在1930年代设计的一级大型巡洋舰,苏联对于该级的定位是可以击破地方条约型重巡洋舰的大型巡洋舰。


但是该级舰的设计建造过程复杂曲折,后来又受到1937年苏联国内“大清洗”运动的影响,在1939年11月该级的前两艘喀琅施塔得号和塞瓦斯托波尔号(本舰)才开始建造,最终因1941年爆发的苏德战争被迫停止,最终该级没有任何一艘建成。
因该级首舰是喀琅施塔得号,故该级也被称为喀琅施塔得级战列巡洋舰。
===曲折的设计过程===
====设计背景====
自1922年苏联成立以来,受到俄国内战和一战的摧残,原本沙俄时期的造船产业受到了毁灭性打击,苏联也仅仅继承了沙俄时期的一批老旧过时的军舰。
也正是这样的状况,当时的西方海军大国完全没有把苏联放在眼里,甚至是1922年签订限制海军军备竞赛的《华盛顿海军条约》时都没有邀请苏联参加。
当然除了外部环境对苏联的轻视外,苏联内部在列宁领导时期对发展海军也非常不重视。因为当时大力发展国内基础经济才是重中之重,并且列宁和托洛茨基都认为海军是“资本主义的昂贵玩具和帝国主义的侵略工具”,这也让苏联成立初期苏联海军发展极其缓慢。
但到了二十世纪30年代斯大林掌权时期,此时的大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
首先是外部,在经历了《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后十余年短暂和平的“海军假日”时期后,各个西方海军列强眼看条约快到期了纷纷在私下里又开始了海军军备竞赛,虽然1930年的《伦敦海军条约》延续了《华盛顿海军条约》的内容并加了更多的限制,但也挡不住各国私下里暗中发展;与其同时,在苏联内部环境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后,苏联完成了“计划经济”的调整以及工业化发展,生产力和国内经济都有了很大的改善。
此时正是苏联可以大力发展海军的好时机,斯大林显然不会错过这么一个大好机会,于是开始大力发展海军。
====69型的前身——22型巡洋舰====
不过苏联对于建造新型军舰方面可以说是毫无经验,于是后来在意大利的协助下设计了[[基洛夫]]级巡洋舰。
随后斯大林开始了本国自研军舰的道路,1934年他下令让第一中央造船设计局设计一型可以击败所有《华盛顿海军条约》中的各国条约型重巡洋舰的大型巡洋舰,而由于苏联没有签署华盛顿条约,所以可以不受约束的自由设计。但设计局提交了诸多方案后,并没有出现一款能让海军满意的设计。
1936年7月,斯大林批准了苏联国防部制定的“大舰队计划”,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在1937-1943年内建造533艘各类舰艇,打造一支足以与任何资本主义国家舰队匹敌的苏联舰队。当然正常人明眼一看就知道这个计划不切实际,但在当时没人敢对斯大林提出质疑。
之前研制的打击条约巡洋舰的大型巡洋舰的项目在“大舰队计划”中被正式定为“22工程”,也就是“22型巡洋舰”。这次苏联为“22星巡洋舰”定下了确切的指标:排水量2~2.3万吨,航速34节左右,搭载三座三联装254毫米口径主炮炮塔,这种设计指标在当时对苏联依旧是非常苛刻难以实现。
不过,随着1937年“大清洗”运动的开始,负责22型巡洋舰项目的几名设计师先后被捕并被处决,导致22型项目因停滞不前再加上指标问题被取消。
====69型巡洋舰====
在“22项目”夭折后,苏联海军认为还是需要一款能专门对方敌军巡洋舰的高速舰船,后将“22项目”改为“69项目”,并按照老指标重新开始设计,设计于1938年6月完成。
不过此时斯大林又下了一条新的要求,他要求69型巡洋舰的性能可以超越德国的[[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
由于沙恩级配备的是九门283毫米主炮,所以这意味着老指标中的254毫米主炮必须得换为大于283毫米的主炮,整个设计也要因此推倒重来。
设计部门在研究沙恩级的设计后,将新设计的指标定为32870吨排水量,主炮口径升到12英寸(305毫米),但航速从34节下降到32节。新设计在1938年10月完成。
但是这次在向海军部提交设计草案审核时,海军部提出该级的装甲设计太过于薄弱,需要修改。
于是设计部门在继续研究了法国[[敦刻尔克]]级战列舰以及日本海军的[[金刚]]型战列舰以后,再次对设计进行了修改,最终设计方案为排水量35000吨,和沙恩级相当,主炮依旧是九门305毫米主炮,航速32节。
这次的设计得到了斯大林本人和海军双方的满意,随后69型首舰喀琅施塔得和二号舰塞瓦斯托波尔在1939年11月开始建造,此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爆发。
====主炮问题====
虽然69型巡洋舰在经历了艰难的设计后终于开始建造,但事情还没完。因为69型准备装备的305毫米主炮又出了问题。
时间到了1940年2月,305毫米主炮的研发进度还远远落后,基本上是不可能赶上69型的建造速度了。
无奈之下,斯大林只能向和自己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盟友德国寻求帮助。在经过协商后,德国同意为69星巡洋舰提供380毫米SK C/34主炮,这些炮原本是为了给沙恩级未来的改造以及[[克劳塞维茨|O级战列巡洋舰]]准备的,德国一共向苏联出售了六座双联380毫米主炮炮塔(这也是为何游戏中塞瓦斯托波尔自带德系380主炮的原因)。
为了适应新主炮,69型的设计也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因为380毫米口径要比原本搭载的305毫米要大得多,炮塔高度也不一样,所以舰体得部分重新设计,并且电力供应也得重新设计。新设计在1940年10月16日完成,被称为69И型(69I型,也就是指69型的工程改进版本)。
===设计参数===
====基础参数====
69I型全长250.5米,宽31.6米,吃水深度9.45米,标准排水量36250吨,满排42831吨。船体分成24个横向舱壁。
该级的动力系统由三台蒸汽轮机和12台锅水管锅炉组成,额定功率21000马力(156597千瓦),按照设计最高航速为33节(61.1公里/小时),在14.5节速度下的续航力为6900海里(12780公里)。
====武装配置====
该级最初的主炮为九门新型305毫米/55倍径B-50主炮,安装在三座三联装炮塔中,按照设计指标看该炮可以发射471公斤的穿甲弹,最高射程47580米,。
在采用德国提供的炮后,该级的主炮为6门380毫米SK C/34主炮,安装在三座双联Drh LC/34炮塔中,和[[俾斯麦]]使用的算是同款炮塔,可以发射800公斤的穿甲弹,最高射程35550米。
副炮包括八门152毫米/57倍径B-38炮,安装在四座双联装炮塔中,安装在上层建筑中,可以发射15.6公斤的高爆弹,最高射程22400米。
防空炮由八门100毫米/56倍径B-34高平两用炮,和六座四联37毫米70K防空机炮组成。
喀琅施塔得级舰艇配备两架贝列耶夫Be-4水上侦察机,这些水上飞机会由放置在烟囱之间,并由位在该处的飞机弹射器发射。
====装甲====
该级的装甲部分较为薄弱,主装甲带厚230毫米。下边缘有弧度,向外倾斜6度。水线装甲带長185米,覆盖了76.8%的水线部分,横向舱壁厚330毫米,后舱壁厚275毫米,并且拥有一个防鱼雷凸起和纵向舱壁,比较像美式风格的设计。
但是该级水平装甲比较薄弱,上层甲板只有14毫米厚,下面由90毫米厚的装甲和30毫米厚的碎片装甲。
主炮塔有305毫米厚的正面和背面装甲,125毫米厚的侧面和顶部装甲。副炮塔由100毫米的装甲。防空炮有50毫米厚的装甲。
===建造过程===
69I型的二号舰塞瓦斯托波尔于1939年11月5日在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开始建造。
但是当时苏联还在同时进行四艘[[苏联]]级战列舰的建造工作,这也导致了苏联造船工人不够,同时钢铁需求也因此大增变得供不应求。
当然后面更大的问题还是主炮和主机的问题,主炮因研制问题而耽误了建造进度,该级的主机也因优先把产能分配给四艘苏联级战列舰而被延误。
一直到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时,塞瓦斯托波尔的建造工作彻底停止,当时塞瓦斯托波尔的建造进度仅有11%。
到了1941年底,德军占领尼古拉耶夫时,未建成的塞瓦斯托波尔被德军俘获,但德军没有继续进行建造,而是将一些用于塞瓦斯托波尔的材料拿走,有一些被运往德国。
到了1944年德国被苏军反攻撤离此地时,塞瓦斯托波尔的舰体被德军炸毁。
1947年3月24日,苏联在评估她的舰体后认为不具备修复价值,于是下令拆毁。
1948年完成所有拆解工作。


== 游戏相关 ==
== 游戏相关 ==
7,524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