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修订间差异

删除5字节 、​ 2023年5月13日 (星期六)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第229行: 第229行:


}}
}}
这难道就是和052D中华神盾一个家族的导弹驱逐舰?那岂不是强无敌秒杀一切?——NoNoNoNo~导弹也是要按照基本法实装的,这只是第一代“上游”反舰导弹,不是“东风快递21”,所以来一发预防针泼点冷水降降温先。


上游-1反舰导弹是中国研制的第一种舰对舰导弹武器,系原苏联544反舰导弹(P-15“白蚁”,北约代号SS-N-2“冥河”)的仿制和改良型号,取名自毛泽东提出的“多快好省,力争上游”之义,北约代号为“CSS-N-1”。导弹性能为{{color|red|射程为最大42公里/最小8公里}},速度0.85-0.9马赫,弹重2095千克,弹长6.55米,{{color|red|战斗部510千克}}。制导方式为雷达与电视辅助的手动制导,精度较差。
上游-1反舰导弹是中国研制的第一种舰对舰导弹武器,系原苏联544反舰导弹(P-15“白蚁”,北约代号SS-N-2“冥河”)的仿制和改良型号,取名自毛泽东提出的“多快好省,力争上游”之义,北约代号为“CSS-N-1”。导弹性能为{{color|red|射程为最大42公里/最小8公里}},速度0.85-0.9马赫,弹重2095千克,弹长6.55米,{{color|red|战斗部510千克}}。制导方式为雷达与电视辅助的手动制导,精度较差。
第236行: 第234行:
战斗部为聚能穿甲爆破战斗部,重510kg,装药380kg。杀伤原理为:战斗部顶端留有圆锥空腔,使炸药爆炸后产生“聚能效应”,冲击波集中一点轰击装甲层导致装甲破碎甚至穿孔,利用大量装甲破片以及冲击波进行毁伤。
战斗部为聚能穿甲爆破战斗部,重510kg,装药380kg。杀伤原理为:战斗部顶端留有圆锥空腔,使炸药爆炸后产生“聚能效应”,冲击波集中一点轰击装甲层导致装甲破碎甚至穿孔,利用大量装甲破片以及冲击波进行毁伤。


与穿甲弹直接打穿装甲将战斗部送到舰体内引爆不同,这种表面的定向爆破,对于舱室众多、要害部位稀松的战舰而言,杀伤能力完全看脸。而且二战末期战舰的装甲基本都不是裸露的,而且多为表面硬化钢+内衬,甚至有[[维内托]]的剥被帽复合装甲,对于这种弹头的防御能力极强,因此也不要指望这种弹头能有什么逆天表现了——当年是苏联撤走之后形势需要,大肆吹捧。现在我们有了世界先进水平的“鹰击”和怪兽级的“东风”反舰弹道导弹,这东西真的没啥威力,纯靠炸药重量堆的低级货而已,当年也就对付猴子用用。
与穿甲弹直接打穿装甲将战斗部送到舰体内引爆不同,这种表面的定向爆破,对于舱室众多、要害部位稀松的战舰而言,杀伤能力完全看脸。而且二战末期战舰的装甲基本都不是裸露的,而且多为表面硬化钢+内衬,甚至有[[维内托]]的剥被帽复合装甲,对于这种弹头的防御能力极强(大概?)


为了方便对比可能的伤害量,提供一些游戏中已有的装备,大家可以自行参考比较——
为了方便对比可能的伤害量,提供一些游戏中已有的装备,大家可以自行参考比较——
第242行: 第240行:
*+10轰炸的BTD毁灭者轰炸机——携带弹药为两枚1000磅450公斤航空炸弹。游戏中一般一次性出动为12架次。
*+10轰炸的BTD毁灭者轰炸机——携带弹药为两枚1000磅450公斤航空炸弹。游戏中一般一次性出动为12架次。
*+10鱼雷值的日本四连装九三式氧气鱼雷——最大装药为780千克,射程为10公里到40公里。夜战伤害看作全数命中,且为水下爆炸无视一半装甲,约9枚左右。
*+10鱼雷值的日本四连装九三式氧气鱼雷——最大装药为780千克,射程为10公里到40公里。夜战伤害看作全数命中,且为水下爆炸无视一半装甲,约9枚左右。
(老实说,以上过于离谱,可以无视)
较为客观的说明:反舰导弹作为改变海战格局的划时代的技术革命,并不像以上所说的如此不堪(罗马:我是被空气炸沉的? 其实Fritz-X并不算反舰导弹)。反舰导弹优于以上两者的原因主要是命中率极高,鱼雷在10-40km命中率堪忧(只能大规模齐射碰运气,即使只有十公里,对方也会有足足近6-10分钟做出回避动作,就算状况最好的夜战,命中率也堪堪不到30%。PLAN除外,我军鱼雷艇进行过200-300m放雷的操作)。


{{黑幕|咳咳,这里就由我来预(du)测(nai)一波先——这导弹威力也不行,数量也没有,还把鱼雷拆没了,消耗也水涨船高的,说不定还要吃铝——这不是改完就要仓库吃灰、远征常驻的?嘿呀,我可是专业考据党,这长春改完肯定不强的,不要想啦……}}
{{黑幕|咳咳,这里就由我来预(du)测(nai)一波先——这导弹威力也不行,数量也没有,还把鱼雷拆没了,消耗也水涨船高的,说不定还要吃铝——这不是改完就要仓库吃灰、远征常驻的?嘿呀,我可是专业考据党,这长春改完肯定不强的,不要想啦……}}
672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