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雪:修订间差异

添加4,762字节 、​ 2023年7月11日 (星期二)
第303行: 第303行:


'''[[晓]]''' - '''[[响]]''' - '''[[雷]]''' - '''[[电]]'''
'''[[晓]]''' - '''[[响]]''' - '''[[雷]]''' - '''[[电]]'''
=== 舰船设计 ===
==== 舰体 ====
吹雪型的舰体采用高干舷、长艏楼设计,飞剪形舰艏,舰体中部则采用水线以上先向内倾斜,再急剧外飘的设计。这样的船体设计有着出色的耐波性能,缺点则是增加了建造的工程难度,同时对舰体强度也有不利影响。类似的设计随后应用到了'''[[初春]]型驱逐舰'''和'''千鸟型水雷艇'''上。在第四舰队事件等一系列事故后,旧日本海军认为此种设计弊大于利,随后便从'''[[白露]]型驱逐舰'''开始废弃了这一设计。
由于军令部苛刻的排水量限制,吹雪型的设计将减重贯彻到了极致,全舰都充斥着各种通过结构来增加强度、以换取更小的材料规格的设计。同时,为了进一步减轻重量,藤本在设计时还放宽了舰艏和舰艉部分的最大应力限制。如此强行减重的效果十分可观,10号舰'''浦波'''建成后居然比设计重量还轻了10吨。但相对应的代价则是建造工时需求大大增加,同时舰艏和舰艉的强度相较舰体舯部更加薄弱,从根本上为日后'''[[初雪]]'''、'''[[深雪]]'''、'''夕雾'''三舰舰艏折断留下了隐患。
不过,和各种极端的减重设计十分违和的是,吹雪型同时也是日本驱逐舰中首次采用双层船底的型号。
====舰桥====
吹雪型在日本驱逐舰中首次采用了封闭式舰桥的设计,舰桥位于艏楼甲板后盾,在航海舰桥(日文称“罗针舰桥”)上方安装有玻璃观察窗和固定顶棚。在此之前,直到睦月型的日本驱逐舰都一直沿用没有顶盖的开放式舰桥设计,仅安装有可以收放的帆布用于遮风挡雨。此种设计在高海况或高速航行时会因密封不良而经常进水,给长期航行作战带来不利影响。
由于飞剪形舰艏长度较大、舰艏的1号炮塔遮挡较为严重等问题,为保证视野,吹雪型的舰桥相比于之前的驱逐舰加高了一层甲板。而为了平衡加高舰桥带来的重心升高问题,藤本起初采用了当时十分激进的铝合金材料——杜拉铝<ref>杜拉铝(英文:'''duralumin'''、'''duraluminium'''、'''dural'''),又称'''硬铝''',是最早的硬化铝合金,主要合金元素有铜、锰及镁。</ref>作为舰桥材料。但建成后的实际运用结果表明,杜拉铝的耐腐蚀性过差,难以应对高湿高盐的海洋环境,于是在后续的改造过程中舰桥又改回了传统的钢结构,舰上其他部位使用的杜拉铝部件也大多进行了更换。
吹雪型各子型号舰桥主要设计如下:
*特I型及改特I型:射击指挥所位于航海舰桥上方一层,指挥仪为一四式方位盘二型,后方设置2m测距仪;鱼雷指挥仪两具,分别位于航海舰桥左右后方伸出的平台上。
*特II型:射击指挥所后方设置大型圆筒状指挥仪(射击塔),内部安装瞄准设备。2m测距仪安装于相比特I型提高一层的平台上。
*特III型:舰桥尺寸大幅增大。航海舰桥上方改为鱼雷指挥所,射击指挥所、射击指挥仪及3m测距仪呈阶梯状布置于其后。
在后续的改造(性能改善工事)中,吹雪型的航海舰桥上部被拆除,尺寸缩小;原有的射击指挥装置被撤去,改为新的带有3m测距仪的九四式射击指挥塔,使舰桥结构大为简化。
除此之外,航海舰桥后方还设有舰长休息室和发射发令所(火控计算机舱)。
总的说来,吹雪型包括位置在内的舰桥设计成为此后驱逐舰舰桥的基本构型。但吹雪型的驾驶台设置在航海舰桥内,这一点和后续各型驱逐舰将驾驶台移动到舰桥下层操舵室的设计有所不同。
====动力系统====
吹雪型的主机为两套舰本式冲击式齿轮减速蒸汽轮机。每套轮机设有高压、低压及单式轮机(单级冲击式轮机)各一部,倒车组件设于单式轮机内,巡航轮机通过减速齿轮和离合器与单式轮机并联。航速在18节以下时,仅巡航轮机输出;航速达到18节时,巡航轮机与单式轮机并联输出;航速达到24节时,巡航轮机停机、单式轮机单独输出;航速超过24节时,高压、低压及单级三台轮机并联输出。
====续航力====
吹雪型的续航力基本上达到了设计时的要求。3号舰'''[[初雪]]'''为例,在公试中以13.456节航速实测续航4875海里,与设计续航力14节/4500海里(有资料称5000海里)基本相符。但在吹雪型诞生前后,海军列强驱逐舰发展的一大趋势是增加续航力。在这一点上,吹雪型的性能远没有其他方面那么惊人。


==服役历史==
==服役历史==
756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