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雪:修订间差异

删除7,450字节 、​ 2024年2月24日 (星期六)
文字替换 -“===游戏性能===[\S\s]+?\n===台词”替换为“===台词”
(文字替换 -“===游戏性能===[\S\s]+?\n===台词”替换为“===台词”)
 
(未显示4个用户的20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seo:
{{#seo:
|title=舰R百科-吹雪
|title=舰R百科 玩家自由编辑的战舰少女R百科
|titlemode=append
|title_mode=append
|keywords=战舰少女R,战舰少女,舰R,百科,吹雪,Fubuki,吹雪级,驱逐舰,欠雷,欠雪,QB
|keywords=战舰少女R,战舰少女wiki,舰娘,战舰少女,wiki,舰R,百科,原型简介,游戏数据,吹雪,Fubuki,吹雪级,驱逐舰,欠雷,欠雪,QB
|description={{#invoke:string|country|{{#invoke:台词|简介|吹雪}}}}
|description={{#invoke:string|country|{{#invoke:台词|简介|吹雪}}}}
}}
}}
第17行: 第17行:
|生日=11月15日
|生日=11月15日
|人设=ALLENES
|人设=ALLENES
|配音=加藤英美里
|配音=米琪小连杀、加藤英美里
|身高=118.5米
|身高=118.5米
|体重=1750吨
|体重=1750吨
第87行: 第87行:


== 原型简介 ==
== 原型简介 ==
[[文件:Fubuki.jpg|缩略图|历史上的吹雪,具体拍摄时间不详。从舰艏的驱逐队番号“20”及尚未拆除的二号炮塔判断,应该拍摄于1931年(昭和6年)12月1日至1936年(昭和11年)12月1日第二十驱逐队(初代)存续期间。注意舰体左舷上的“キブフ”(kibufu),按旧日本海军规定,驱逐舰侧舷涂写舰名使用片假名从右往左书写,所以实际上写的是“フブキ”,也就是平假名的“ふぶき”。]]
[[文件:Fubuki.jpg|500px|缩略图|右|历史上的吹雪,具体拍摄时间不详。从舰艏的驱逐队番号“20”及尚未拆除的二号炮塔判断,应该拍摄于1931年(昭和6年)12月1日至1936年(昭和11年)12月1日第二十驱逐队(初代)存续期间。注意舰体左舷上的“キブフ”(kibufu),按旧日本海军规定,驱逐舰侧舷涂写舰名使用片假名从右往左书写,所以实际上写的是“フブキ”,也就是平假名的“ふぶき”。]]
吹雪(Fubuki/ふぶき)是旧日本帝国海军吹雪型驱逐舰(按旧日本海军官方分类为一等驱逐舰)的首舰,也是旧日本海军“特型驱逐舰”系列的首舰。
吹雪是旧日本帝国海军吹雪型驱逐舰(按旧日本海军官方分类为一等驱逐舰)的首舰,也是旧日本海军“特型驱逐舰”系列的首舰。


吹雪于1926年(大正15年)6月19日开工,1927年(昭和2年)11月15日下水,1928年(昭和3年)8月10日服役,是当时全世界范围内综合性能最强大的驱逐舰,而且其设计在世界海军史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吹雪于1926年(大正15年)6月19日开工,1927年11月15日下水,1928年8月10日服役,是当时全世界范围内综合性能最强大的驱逐舰,而且其设计在世界海军史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吹雪服役后先后参加了日本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未取得什么十分突出的战绩,于1942年(昭和17年)10月11日在埃斯帕恩斯角海战中被美国海军击沉。
吹雪服役后先后参加了日本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未取得什么十分突出的战绩,于1942年10月11日在埃斯帕恩斯角海战中被美国海军击沉。


=== 吹雪之名 ===
=== 吹雪之名 ===
第103行: 第103行:
{{黑幕|日语对这种气象现象的另一种称法是“[[雪风]]”}}
{{黑幕|日语对这种气象现象的另一种称法是“[[雪风]]”}}


游戏中的这艘吹雪是旧日本海军历史上第二艘名为“吹雪”的舰船。初代吹雪是1905年(明治38年)下水的'''春雨型驱逐舰'''6号舰,早在二代吹雪下水前两年的1926年(大正15年)就已报废拆解。
游戏中的这艘吹雪是旧日本海军历史上第二艘名为“吹雪”的舰船。初代吹雪是1905年(明治38年)下水的春雨型驱逐舰6号舰,早在二代吹雪下水前两年的1926年(大正15年)就已报废拆解。


吹雪的和谐名'''桐'''在历史上先后被旧日本海军的'''桦型二等驱逐舰'''10号舰和'''[[竹|松]]型驱逐舰'''6号舰使用。
吹雪的和谐名桐在历史上先后被旧日本海军的桦型二等驱逐舰10号舰和[[竹|松]]型驱逐舰6号舰使用。


=== 基本参数 ===
=== 基本参数 ===
第137行: 第137行:
|}
|}


== 吹雪型相关 ==
==舰船设计==
 
[[File:Fubuki-class.jpg|500px|缩略图|右|特型驱逐舰设计轮廓图]]
=== 设计背景 ===
=== 设计背景 ===
 
1922年初《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之后,日本的海军主力舰吨位被限制在美国的六成,巡洋舰的吨位和主炮口径也受到限制。这使得日本正在苦心经营的“[[八八舰队]]”计划刚刚开张便中道崩殂。
====华盛顿条约====
1922年初《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之后,日本的海军主力舰吨位被限制在美国的六成,巡洋舰的吨位和主炮口径也受到限制。这使得日本正在苦心经营的“'''[[八八舰队]]'''”计划刚刚开张便中道崩殂。


为了弥补大型舰艇吨位上的劣势,日本海军转而寻求发展《华盛顿海军条约》中未做限制的巡洋舰以下的小型辅助舰艇,尤其是大力发展驱逐舰。同时,由于日本的造船能力显而易见无法支撑一支规模超过最大假想敌美国海军的驱逐舰队,新发展的驱逐舰必须在单舰性能上对美国驱逐舰形成优势。
为了弥补大型舰艇吨位上的劣势,日本海军转而寻求发展《华盛顿海军条约》中未做限制的巡洋舰以下的小型辅助舰艇,尤其是大力发展驱逐舰。同时,由于日本的造船能力显而易见无法支撑一支规模超过最大假想敌美国海军的驱逐舰队,新发展的驱逐舰必须在单舰性能上对美国驱逐舰形成优势。


虽然此时日本海军手中尚持有“八八舰队”计划所留下的数十艘驱逐舰的造舰计划和预算,然而这些在前条约时代规划的驱逐舰显然无法适应“单舰性能压倒美国”这一新需求。基于这样的背景,在之后的《大正十二年度(1923年)舰艇补充计划》中,从“八六舰队”到”“八八舰队”方案中一路攒下来但尚未开工的15艘二等驱逐舰被全部取消,计划新建的22艘1400吨级一等驱逐舰也修改为只保留4艘(均为搭载533毫米鱼雷的'''神风型'''<ref>'''追风'''、'''疾风'''、'''朝凪'''、'''夕凪'''四舰,相较之前的神风型改动较大,基本计划番号变更为F41D,又称为'''改神风型/追风型'''。</ref>),剩余20艘中前12艘则改为更强大的搭载610毫米鱼雷的'''[[睦月]]型'''。随后,日本海军又将剩下的8艘变更为5艘1700吨驱逐舰(即本型)。
虽然此时日本海军手中尚持有“八八舰队”计划所留下的数十艘驱逐舰的造舰计划和预算,然而这些在前条约时代规划的驱逐舰显然无法适应“单舰性能压倒美国”这一新需求。基于这样的背景,在之后的《大正十二年度(1923年)舰艇补充计划》中,从“八六舰队”到”“八八舰队”方案中一路攒下来但尚未开工的15艘二等驱逐舰被全部取消,计划新建的22艘1400吨级一等驱逐舰也修改为只保留4艘(均为搭载533毫米鱼雷的神风型<ref>追风、疾风、朝凪、夕凪四舰,相较之前的神风型改动较大,基本计划番号变更为F41D,又称为改神风型/追风型。</ref>),剩余20艘中前12艘则改为更强大的搭载610毫米鱼雷的[[睦月]]型。随后,日本海军又将剩下的8艘变更为5艘1700吨驱逐舰(即本型)。
====新型驱逐舰====
====新型驱逐舰====
1924年(大正13年),日本海军军令部就新型驱逐舰的技术规格提出要求,希望新驱逐舰能够在满足1700吨排水量的基础上,拥有6门127毫米火炮和一次9发610毫米鱼雷投送能力的强力武装,同时航速要达到37节。
1924年(大正13年),日本海军军令部就新型驱逐舰的技术规格提出要求,希望新驱逐舰能够在满足1700吨排水量的基础上,拥有6门127毫米火炮和一次9发610毫米鱼雷投送能力的强力武装,同时航速要达到37节。


在此之前的日本驱逐舰大多以英国驱逐舰为模板,同时部分参考德国驱逐舰,武备不过3-4门120毫米火炮和6根鱼雷管,即使是头一个安装了610毫米鱼雷的'''[[睦月]]型'''也是如此。如此鬼畜的设计工作被交由有“造船鬼才”之称的藤本喜久雄负责。此公一向以胆大的风格著称,在吹雪驱逐舰上更是发挥到极致{{黑幕|金刚钻揽瓷器活了属于是}}。藤本喜久雄大胆地使用了全新的舰体设计,同时大量应用新技术(包括在'''[[夕张]]'''上试验成功的新型半自动电焊工艺),以尽可能实现舰艇的轻量化。
在此之前的日本驱逐舰大多以英国驱逐舰为模板,同时部分参考德国驱逐舰,武备不过3-4门120毫米火炮和6根鱼雷管,即使是头一个安装了610毫米鱼雷的[[睦月]]型也是如此。如此鬼畜的设计工作被交由有“造船鬼才”之称的藤本喜久雄负责。此公一向以胆大的风格著称,在吹雪驱逐舰上更是发挥到极致{{黑幕|金刚钻揽瓷器活了属于是}}。藤本喜久雄大胆地使用了全新的舰体设计,同时大量应用新技术(包括在[[夕张]]上试验成功的新型半自动电焊工艺),以尽可能实现舰艇的轻量化。


为减轻上层建筑的重量,藤本甚至还在舰桥结构中使用了铝合金。但是当时的铝合金根本无法抵御海水的腐蚀。这一问题在最早一批吹雪型服役后很快暴露出来,于是没多久就又改回了传统的钢结构。
为减轻上层建筑的重量,藤本甚至还在舰桥结构中使用了铝合金。但是当时的铝合金根本无法抵御海水的腐蚀。这一问题在最早一批吹雪型服役后很快暴露出来,于是没多久就又改回了传统的钢结构。
第159行: 第157行:


===建造与服役 ===
===建造与服役 ===
====建造与影响====
====建造与影响====
吹雪型的建造计划番号为F43。第一批5艘吹雪型使用“八八舰队”计划变更后产生的5艘1700吨级驱逐舰预算,随大正12年度(1923)造舰计划投产('''吹雪'''、'''[[白雪]]''''''[[初雪]]''''''[[丛云]]''''''[[深雪]]''')。随后,日本海军又在大正15年度(1926)造舰计划中追加4艘,在昭和2年度(1927)造舰计划中追加15艘(包括改进型的'''[[绫波]]''''''[[敷波]]''''''[[天雾]]''''''[[晓]]''''''[[响]]''''''[[雷]]''''''[[电]]'''等),使总数达到了24艘。全部24艘吹雪型及其改进型均竣工交付。
吹雪型的建造计划番号为F43。第一批5艘吹雪型使用“八八舰队”计划变更后产生的5艘1700吨级驱逐舰预算,随大正12年度(1923)造舰计划投产(吹雪、[[白雪]]、[[初雪]]、[[丛云]]、[[深雪]])。随后,日本海军又在大正15年度(1926)造舰计划中追加4艘,在昭和2年度(1927)造舰计划中追加15艘(包括改进型的[[绫波]]、[[敷波]]、[[天雾]]、[[晓]]、[[响]]、[[雷]]、[[电]]等),使总数达到了24艘。全部24艘吹雪型及其改进型均竣工交付。


虽然在设计上有着一些缺陷,但作为一种全新的“大型重武装驱逐舰”,吹雪型的性能是实打实的强大,完工之后性能不仅超出了旧日本海军的预期,碾压了之前的日本驱逐舰,还远超过同期的英美驱逐舰(作为比较,当时英国正在设计建造的'''[[阿卡司塔|A]][[热心|级]]'''只有单管4.7寸炮四座,四联21寸(533毫米)鱼雷管两座,在火力上可谓输得彻底)。该型舰引领了各国海军驱逐舰大型化的风潮,如美国海军'''[[波特]]级'''、英国海军'''[[哥萨克人|部]][[爱斯基摩人|族]][[旁遮普人|级]]'''等一批大型驱逐舰纷纷问世与之抗衡,并最终促进了1930年《伦敦海军条约》对排水量1500吨以上驱逐舰的限制。
虽然在设计上有着一些缺陷,但作为一种全新的“大型重武装驱逐舰”,吹雪型的性能是实打实的强大,完工之后性能不仅超出了旧日本海军的预期,碾压了之前的日本驱逐舰,还远超过同期的英美驱逐舰(作为比较,当时英国正在设计建造的[[阿卡司塔|A]][[热心|级]]只有单管4.7寸炮四座,四联21寸(533毫米)鱼雷管两座,在火力上可谓输得彻底)。该型舰引领了各国海军驱逐舰大型化的风潮,如美国海军[[波特]]级、英国海军[[哥萨克人|部]][[爱斯基摩人|族]][[旁遮普人|级]]等一批大型驱逐舰纷纷问世与之抗衡,并最终促进了1930年《伦敦海军条约》对排水量1500吨以上驱逐舰的限制。


同时,藤本在吹雪型上的很多设计,包括较长的艏楼,封闭式的舰桥和炮塔,双层船底等,都成为了之后的日本驱逐舰的设计模板,无论是更加小型化的'''[[初春]]型'''、承上启下的'''[[白露]]型'''和'''朝潮型''',还是之后的“甲驱”'''[[阳炎]]'''型、'''夕云型''',“乙驱”'''[[秋月]]'''型和“丙驱”'''[[岛风]]型''',或多或少都能看出吹雪型的影子。
同时,藤本在吹雪型上的很多设计,包括较长的艏楼,封闭式的舰桥和炮塔,双层船底等,都成为了之后的日本驱逐舰的设计模板,无论是更加小型化的[[初春]]型、承上启下的[[白露]]型和朝潮型,还是之后的“甲驱”[[阳炎]]型、夕云型,“乙驱”[[秋月]]型和“丙驱”[[岛风]]型,或多或少都能看出吹雪型的影子。


====太平洋战争前====
====太平洋战争前====
服役之后的吹雪型在相当的时间里都是旧日本海军水雷战队、特别是战斗力最强的第二水雷战队(所谓“华之二水战”)的中坚力量,在昭和9年度(1934)的舰队编制中,第二水雷战队下属的驱逐舰更是全部为吹雪型。
服役之后的吹雪型在相当的时间里都是旧日本海军水雷战队、特别是战斗力最强的第二水雷战队(所谓“华之二水战”)的中坚力量,在昭和9年度(1934)的舰队编制中,第二水雷战队下属的驱逐舰更是全部为吹雪型。


服役期间的吹雪型相继暴露出诸如复原性不足、舰体强度不足等许多问题,这也是条约时代旧日本海军一系列片面追求小吨位重武装的作战舰艇的通病。随着昭和1934-1935年(昭和9-10年)间'''千鸟型水雷艇三号艇友鹤'''颠覆(友鹤事件)<ref>“友鹤事件”为1934年(昭和9年)3月12日凌晨旧日本海军在佐世保外海演习时,因天气恶劣和船体设计缺陷,造成'''千鸟型水雷艇'''三号艇'''友鹤'''倾覆的海难事件。据记载,当日风高浪急,凌晨04:12前后,'''友鹤'''侧倾达到40°左右,随后发生颠覆,但并未沉没,后由轻巡洋舰'''[[龙田]]'''拖曳回佐世保。事故造成'''友鹤'''113名乘员中110人失踪,仅13人幸存。</ref>、'''[[电]]''''''[[深雪]]'''相撞并导致'''深雪'''沉没<ref>1934年(昭和9年)6月29日,'''[[深雪]]'''所在的十一驱与'''[[电]]'''所在的六驱一同随二水战在日占朝鲜济州岛近海参加联合舰队演习。当日傍晚进行雷击演习时,因释放烟幕造成能见度不足,'''电'''在机动中撞上'''深雪'''左舷,造成'''深雪'''舰体从舰桥下方第46号肋处折断。'''深雪'''的后半段舰体当晚在由二水战旗舰'''[[那珂]]'''拖曳返回佐世保途中沉没,折断的舰艏也于次日早晨再次查看时失踪。事故共造成'''深雪'''及'''电'''总计3人死亡、3人失踪。</ref>、第四舰队在航行中遭遇台风导致'''[[初雪]]'''等舰艏折断(第四舰队事件)<ref>“第四舰队事件”为1935年(昭和10年)9月26日旧日本海军第四舰队为参加昭和10年度海军大演习从北海道函馆港南下途中,在岩手县外海遭遇台风导致的大规模海难事件,共造成24人死亡。此事件中几艘吹雪型驱逐舰所在的第四水雷战队非常不幸地一头冲入台风最危险的右半圆(即“危险半圆”),遭到了强烈的风浪袭击。据当时记录,水雷战队遭遇到了高达36 m/s的暴风和20 m的巨浪,而后世推算当时瞬时风速可能远超此值,高达45~50 m/s。此事故造成吹雪型的'''[[初雪]]'''和'''夕雾'''舰艏从前主炮附近折断,'''[[睦月]]'''等数艘并型驱逐舰舰桥等结果大破,航母'''[[凤翔]]''''''[[龙骧]]'''飞行甲板不同程度损坏,巡洋舰'''[[高雄]]''''''[[最上]]'''、潜水母舰'''大鲸'''等舰体出现开裂或变形。</ref>等恶性事故的相继发生,旧日本海军决定对吹雪型进行改造以改善复原性和舰体强度。改造后的吹雪型排水量有所增加,虽然耐波性依旧优秀,但最高速度下降到了34节左右。
服役期间的吹雪型相继暴露出诸如复原性不足、舰体强度不足等许多问题,这也是条约时代旧日本海军一系列片面追求小吨位重武装的作战舰艇的通病。随着昭和1934-1935年(昭和9-10年)间千鸟型水雷艇三号艇友鹤颠覆(友鹤事件)<ref>“友鹤事件”为1934年(昭和9年)3月12日凌晨旧日本海军在佐世保外海演习时,因天气恶劣和船体设计缺陷,造成千鸟型水雷艇三号艇友鹤倾覆的海难事件。据记载,当日风高浪急,凌晨04:12前后,友鹤侧倾达到40°左右,随后发生颠覆,但并未沉没,后由轻巡洋舰[[龙田]]拖曳回佐世保。事故造成友鹤113名乘员中110人失踪,仅13人幸存。</ref>、[[电]]与[[深雪]]相撞并导致深雪沉没<ref>1934年(昭和9年)6月29日,[[深雪]]所在的十一驱与[[电]]所在的六驱一同随二水战在日占朝鲜济州岛近海参加联合舰队演习。当日傍晚进行雷击演习时,因释放烟幕造成能见度不足,电在机动中撞上深雪左舷,造成深雪舰体从舰桥下方第46号肋处折断。深雪的后半段舰体当晚在由二水战旗舰[[那珂]]拖曳返回佐世保途中沉没,折断的舰艏也于次日早晨再次查看时失踪。事故共造成深雪及电总计3人死亡、3人失踪。</ref>、第四舰队在航行中遭遇台风导致[[初雪]]等舰艏折断(第四舰队事件)<ref>“第四舰队事件”为1935年(昭和10年)9月26日旧日本海军第四舰队为参加昭和10年度海军大演习从北海道函馆港南下途中,在岩手县外海遭遇台风导致的大规模海难事件,共造成24人死亡。此事件中几艘吹雪型驱逐舰所在的第四水雷战队非常不幸地一头冲入台风最危险的右半圆(即“危险半圆”),遭到了强烈的风浪袭击。据当时记录,水雷战队遭遇到了高达36 m/s的暴风和20 m的巨浪,而后世推算当时瞬时风速可能远超此值,高达45~50 m/s。此事故造成吹雪型的[[初雪]]和夕雾舰艏从前主炮附近折断,[[睦月]]等数艘并型驱逐舰舰桥等结果大破,航母[[凤翔]]、[[龙骧]]飞行甲板不同程度损坏,巡洋舰[[高雄]]、[[最上]]、潜水母舰大鲸等舰体出现开裂或变形。</ref>等恶性事故的相继发生,旧日本海军决定对吹雪型进行改造以改善复原性和舰体强度。改造后的吹雪型排水量有所增加,虽然耐波性依旧优秀,但最高速度下降到了34节左右。


====太平洋战争及之后====
====太平洋战争及之后====
到1941年(昭和16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之时,吹雪型已开始落后,但还是同'''[[阳炎]]型'''等旧日本海军最新锐的驱逐舰一同活跃在最前线。全部23艘参加太平洋战争的吹雪型('''[[深雪]]'''已于1934年(昭和9年)沉没)中有21艘先后沉没,仅20号'''[[潮]]'''和22号'''[[响]]'''得以幸存,其中'''潮'''在战败后解体,'''响'''作为赔偿舰交予苏联,后大约在1970年代拆解。
到1941年(昭和16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之时,吹雪型已开始落后,但还是同[[阳炎]]型等旧日本海军最新锐的驱逐舰一同活跃在最前线。全部23艘参加太平洋战争的吹雪型([[深雪]]已于1934年(昭和9年)沉没)中有21艘先后沉没,仅20号[[潮]]和22号[[响]]得以幸存,其中潮在战败后解体,响作为赔偿舰交予苏联,后大约在1970年代拆解。


===舰型相关===
===舰型相关===
第179行: 第176行:
“特型驱逐舰”是吹雪型驱逐舰在设计建造过程中的代号,起源于1924年(大正13年)海军舰政本部为了设计出这型能满足军令部苛刻要求的新型驱逐舰而成立的“特型驱逐舰对策委员会”。
“特型驱逐舰”是吹雪型驱逐舰在设计建造过程中的代号,起源于1924年(大正13年)海军舰政本部为了设计出这型能满足军令部苛刻要求的新型驱逐舰而成立的“特型驱逐舰对策委员会”。


狭义上的特型驱逐舰是对从1926年(大正15年)开工的首舰吹雪开始,直到1932年(昭和7年)下水的'''[[电]]'''为止的24艘吹雪型及改进型驱逐舰的特指。而在一些资料中,吹雪型之后的'''[[初春]]型'''、'''[[白露]]型'''和'''朝潮型'''也被归入“特型驱逐舰”,称作“特型驱逐舰××型”,但此类区分方法并未被二战史学界广泛接受。
狭义上的特型驱逐舰是对从1926年(大正15年)开工的首舰吹雪开始,直到1932年(昭和7年)下水的[[电]]为止的24艘吹雪型及改进型驱逐舰的特指。而在一些资料中,吹雪型之后的[[初春]]型、[[白露]]型和朝潮型也被归入“特型驱逐舰”,称作“特型驱逐舰××型”,但此类区分方法并未被二战史学界广泛接受。


此外,作为与“特型驱逐舰”的对应,也有资料将在吹雪型之前出现的'''神风型、[[峰风]]型'''及'''[[睦月]]型'''等沿用旧式驱逐舰设计的驱逐舰统称为“并型驱逐舰(日文“并”写作“並”)。
此外,作为与“特型驱逐舰”的对应,也有资料将在吹雪型之前出现的神风型、[[峰风]]型及[[睦月]]型等沿用旧式驱逐舰设计的驱逐舰统称为“并型驱逐舰(日文“并”写作“並”)。


====子型号划分====
====子型号划分====
整个吹雪型的建造周期相当漫长,在建造过程中曾发生多次设计变更。根据舰体结构的不同,习惯上特型驱逐舰可以分为3+1个子型号:
整个吹雪型的建造周期相当漫长,在建造过程中曾发生多次设计变更。根据舰体结构的不同,习惯上特型驱逐舰可以分为3+1个子型号:
*'''特I型(吹雪型,又称第三十五号型)'''
*'''特I型'''(吹雪型,又称第三十五号型)
:最原始的特型驱逐舰,包括从大正12年度(1923)计划到大正15年度(1925)计划中建造的9艘,有些场合也将昭和2年度(1927)计划的'''浦波'''计入在内。
:最原始的特型驱逐舰,包括从大正12年度(1923)计划到大正15年度(1925)计划中建造的9艘,有些场合也将昭和2年度(1927)计划的浦波计入在内。
:特I型的主炮为'''[[日本12.7厘米连装炮|50倍径三年式127毫米双联装炮A型]]''',本型9艘依次为:
:特I型的主炮为[[日本12.7厘米连装炮|50倍径三年式127毫米双联装炮A型]],本型9艘依次为:
:'''吹雪'''(第35号)- '''[[白雪]]'''(第36号)- '''[[初雪]]'''(第37号)- '''[[深雪]]'''(第38号)- '''[[丛云]]'''(第39号)- '''东云'''(第40号)- '''薄云'''(第41号)- '''白云'''(第42号)- '''矶波'''(第43号)
:吹雪(第35号)- [[白雪]](第36号)- [[初雪]](第37号)- [[深雪]](第38号)- [[丛云]](第39号)- 东云(第40号)- 薄云(第41号)- 白云(第42号)- 矶波(第43号)
*'''改特I型'''('''浦波''')
*'''改特I型'''(浦波)
:仅'''浦波'''(第44号)一艘,有些资料称为'''IIA型'''。火炮和舰桥结构和I型相同,但锅炉进气口改为和II型相同的设计。
:仅浦波(第44号)一艘,有些资料称为“IIA型”。火炮和舰桥结构和I型相同,但锅炉进气口改为和II型相同的设计。
:该舰是昭和2年度(1927)计划中的第一艘驱逐舰,原定完全按照II型的设计建造,但在建造过程中赶上日内瓦海军会议召开,为避免受新军控协议限制而加快了进度。由于此时与II型配套的'''B型双联装炮塔'''尚未完成,故继续沿用了I型所使用的'''A型炮塔'''。
:该舰是昭和2年度(1927)计划中的第一艘驱逐舰,原定完全按照II型的设计建造,但在建造过程中赶上日内瓦海军会议召开,为避免受新军控协议限制而加快了进度。由于此时与II型配套的B型双联装炮塔尚未完成,故继续沿用了I型所使用的A型炮塔。
*'''特II型(绫波型)'''
*'''特II型(绫波型)'''
:特型驱逐舰的第二个量产型号,包括昭和2年度(1927)计划中从'''[[绫波]]''''''[[潮]]'''的10艘。相比于I型,II型的舰桥更大,锅炉进气口针对高海况下容易进水的问题进行了改造,这一改进后的进气口结构随后作为标准结构在后续驱逐舰型号中沿用。武器方面,II型的主炮更换为更先进的50倍径三年式127mm双联装炮B型,这一型号的最大仰角从A型的40°增加至75°,使其可以当做可以防空的高平两用炮。本型10艘依次为:
:特型驱逐舰的第二个量产型号,包括昭和2年度(1927)计划中从[[绫波]]到[[潮]]的10艘。相比于I型,II型的舰桥更大,锅炉进气口针对高海况下容易进水的问题进行了改造,这一改进后的进气口结构随后作为标准结构在后续驱逐舰型号中沿用。武器方面,II型的主炮更换为更先进的50倍径三年式127mm双联装炮B型,这一型号的最大仰角从A型的40°增加至75°,使其可以当做可以防空的高平两用炮。本型10艘依次为:
:'''[[绫波]]''''''[[敷波]]'''、'''朝雾'''、'''夕雾'''、'''[[天雾]]'''、'''狭雾'''、'''胧'''、'''曙'''、'''涟'''、'''[[潮]]'''
:[[绫波]]、[[敷波]]、朝雾、夕雾、[[天雾]]、狭雾、胧、曙、涟、[[潮]]
:其中,'''胧'''、'''曙'''、'''涟'''、'''[[潮]]'''四舰建造时进行了一定的修改,烟囱比本型前六艘低,又被称为'''特II后期型'''。
:其中,胧、曙、涟、[[潮]]四舰建造时进行了一定的修改,烟囱比本型前六艘低,又被称为特II后期型。
*'''特III型(晓型/吹雪改型)'''
*'''特III型(晓型/吹雪改型)'''
:特型驱逐舰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量产型号,包括昭和2年度(1927)计划中的最后4艘。特III型相较于前续各型最主要的变化是动力系统配置进行了重大改进。前序各吹雪型子型号的锅炉均为4座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出于种种原因实际重量比设计值超重了近100吨{{黑幕|特I型整船也不过才超重200吨}}。特III型改良了锅炉设计,增加了在'''涟'''上验证成功的空气预热器,使得锅炉的效率得以提升,在总功率不变的情况下将锅炉从四座减为三座。这使得1号烟囱得以缩小,这是特III型相比前序各子型号外形上最明显的变化。同时特III型相比特II型还进一步增大了舰桥结构,并标配了带防盾的鱼雷发射管。此外,特III型还是友鹤事件及第四舰队事件发生后外形改装幅度最大的特型驱逐舰,在缩小舰桥尺寸的同时还改变了鱼雷发射管位置。本型4艘依次为:
:特型驱逐舰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量产型号,包括昭和2年度(1927)计划中的最后4艘。特III型相较于前续各型最主要的变化是动力系统配置进行了重大改进。前序各吹雪型子型号的锅炉均为4座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出于种种原因实际重量比设计值超重了近100吨{{黑幕|特I型整船也不过才超重200吨}}。特III型改良了锅炉设计,增加了在涟上验证成功的空气预热器,使得锅炉的效率得以提升,在总功率不变的情况下将锅炉从四座减为三座。这使得1号烟囱得以缩小,这是特III型相比前序各子型号外形上最明显的变化。同时特III型相比特II型还进一步增大了舰桥结构,并标配了带防盾的鱼雷发射管。此外,特III型还是友鹤事件及第四舰队事件发生后外形改装幅度最大的特型驱逐舰,在缩小舰桥尺寸的同时还改变了鱼雷发射管位置。本型4艘依次为:
:'''[[晓]]''''''[[响]]''''''[[雷]]''''''[[电]]'''
:[[晓]]、[[响]]、[[雷]]、[[电]]


此外,在《战舰少女》的外传游戏《苍青幻影》(蒼青のミラージュ)中,出现了一名名叫'''[http://mist.wiki/w/%E5%A4%8F%E9%9B%BE#/ 夏雾]''',舰型为'''特IV型'''的驱逐舰娘。需要注意的是,这名舰娘所属的'''特IV型'''在历史上并不存在,为苍青项目组当初的原创。关于这名架空舰娘在平行世界线中的特型驱逐舰形态,可以参见某大佬在'''[https://www.bilibili.com/read/mobile?id=1830180/ B站]'''的脑补。
此外,在《战舰少女》的外传游戏《苍青幻影》(蒼青のミラージュ)中,出现了一名名叫[http://mist.wiki/w/%E5%A4%8F%E9%9B%BE#/ 夏雾],舰型为“特IV型”的驱逐舰娘。需要注意的是,这名舰娘所属的“特IV型”在历史上并不存在,为苍青项目组当初的原创。关于这名架空舰娘在平行世界线中的特型驱逐舰形态,可以参见某大佬在[https://www.bilibili.com/read/mobile?id=1830180/ B站]的脑补。


====舰型变迁====
====舰型变迁====
在旧日本海军的官方记载中,吹雪型曾经先后有过多种称法:
在旧日本海军的官方记载中,吹雪型曾经先后有过多种称法:


*'''第三十五号型驱逐舰'''
*'''第三十五号型驱逐舰'''
:在庞大的“八八舰队”计划中,为了与庞大的主力舰队相匹配,旧日本海军同样规划了数量惊人的驱逐舰。考虑到大量铺开建造后可能会出现驱逐舰命名困难的问题,旧日本海军自1917年(大正6年)的《八六舰队案》中计划建造的一等驱逐舰'''神风型(二代)'''和二等驱逐舰'''若竹型'''开始,便不再使用传统的驱逐舰命名规则,改为统一使用数字编号,称作“第×号驱逐舰”,舰型则以首舰编号称作“第×号型驱逐舰”。此规则被应用于'''神风型(二代,第一号型)'''、'''若竹型(第二号型)'''、'''睦月型(第十九号型)'''和'''吹雪型'''四型驱逐舰,沿用到吹雪时排到第35号,故吹雪型即被称作“'''第三十五号型驱逐舰'''”。
:在庞大的“八八舰队”计划中,为了与庞大的主力舰队相匹配,旧日本海军同样规划了数量惊人的驱逐舰。考虑到大量铺开建造后可能会出现驱逐舰命名困难的问题,旧日本海军自1917年(大正6年)的《八六舰队案》中计划建造的一等驱逐舰神风型(二代)和二等驱逐舰若竹型开始,便不再使用传统的驱逐舰命名规则,改为统一使用数字编号,称作“第×号驱逐舰”,舰型则以首舰编号称作“第×号型驱逐舰”。此规则被应用于神风型(二代,第一号型)、若竹型(第二号型)、睦月型(第十九号型)和吹雪型四型驱逐舰,沿用到吹雪时排到第35号,故吹雪型即被称作“第三十五号型驱逐舰”。
:华盛顿条约签署后,旧日本海军的驱逐舰大建计划随主力舰一同泡汤,可用舰名不足的问题自然消失。1928年(昭和3年)8月1日起,旧日本海军正式废止这一编号规则,上述四型驱逐舰均获得正式命名。此时吹雪型已开工11艘,因工程进度不同,各舰被重新命名的时机也有所区别。各舰的舰名对应如下(“←”指同左;自吹雪型第12号'''[[敷波]]'''开始编号规则已废除,不再拥有驱逐舰编号):
:华盛顿条约签署后,旧日本海军的驱逐舰大建计划随主力舰一同泡汤,可用舰名不足的问题自然消失。1928年(昭和3年)8月1日起,旧日本海军正式废止这一编号规则,上述四型驱逐舰均获得正式命名。此时吹雪型已开工11艘,因工程进度不同,各舰被重新命名的时机也有所区别。各舰的舰名对应如下(“←”指同左;自吹雪型第12号[[敷波]]开始编号规则已废除,不再拥有驱逐舰编号):
:{| class="wikitable"
:{| class="wikitable"
|+
|+
第286行: 第282行:
:1928年(昭和3年)8月1日驱逐舰编号命名法废止后的舰型称法,以首舰吹雪命名,是旧日本海军使用时间最长、同时也是二战史学界最为接受的称法。
:1928年(昭和3年)8月1日驱逐舰编号命名法废止后的舰型称法,以首舰吹雪命名,是旧日本海军使用时间最长、同时也是二战史学界最为接受的称法。
*'''白雪型驱逐舰'''
*'''白雪型驱逐舰'''
:1942年(昭和17年)吹雪沉没后使用的称法,以二号舰'''[[白雪]]'''命名,自1942年(昭和17年)11月15日吹雪被官方宣布除籍当日正式开始使用。
:1942年(昭和17年)吹雪沉没后使用的称法,以二号舰[[白雪]]命名,自1942年(昭和17年)11月15日吹雪被官方宣布除籍当日正式开始使用。
*'''初雪型驱逐舰'''
*'''初雪型驱逐舰'''
:1943年(昭和18年)'''[[白雪]]'''沉没后使用的称法,以三号舰'''[[初雪]]'''命名,自1943年(昭和18年)4月1日白雪被官方宣布除籍当日正式开始使用。1943年(昭和18年)10月15日'''[[初雪]]'''除籍以后,旧日本海军未再根据同型舰沉没情况变更吹雪型的官方称法,“初雪型驱逐舰”这一称法一直沿用到战败。
:1943年(昭和18年)[[白雪]]沉没后使用的称法,以三号舰[[初雪]]命名,自1943年(昭和18年)4月1日白雪被官方宣布除籍当日正式开始使用。1943年(昭和18年)10月15日[[初雪]]除籍以后,旧日本海军未再根据同型舰沉没情况变更吹雪型的官方称法,“初雪型驱逐舰”这一称法一直沿用到战败。


除去上述针对全部特型驱逐舰的舰型称法及前节所述各子型号称法外,在旧日本海军内部及后世史料中尚存在一些只针对吹雪型部分舰只的其他称法:
除去上述针对全部特型驱逐舰的舰型称法及前节所述各子型号称法外,在旧日本海军内部及后世史料中尚存在一些只针对吹雪型部分舰只的其他称法:
*'''雪级、云级、波级、雾级'''
*'''雪级、云级、波级、雾级'''
:由于吹雪型在役时期的旧日本海军驱逐队大部分时间均为四舰编制,吹雪型各舰舰名格式也为四舰一组,故使用双字舰名的前16艘(特I、改特I、特II前期型)又被称为“雪级”('''吹雪'''、'''[[白雪]]''''''[[初雪]]''''''[[深雪]]'''),“云级”( '''[[丛云]]'''、'''东云'''、'''薄云'''、'''白云'''),“波级”('''矶波'''、'''浦波'''、'''[[绫波]]''''''[[敷波]]''')和“雾级”('''朝雾'''、'''夕雾'''、'''[[天雾]]'''、'''狭雾''')。
:由于吹雪型在役时期的旧日本海军驱逐队大部分时间均为四舰编制,吹雪型各舰舰名格式也为四舰一组,故使用双字舰名的前16艘(特I、改特I、特II前期型)又被称为“雪级”(吹雪、[[白雪]]、[[初雪]]、[[深雪]]),“云级”( [[丛云]]、东云、薄云、白云),“波级”(矶波、浦波、[[绫波]]、[[敷波]])和“雾级”(朝雾、夕雾、[[天雾]]、狭雾)。
*'''胧型驱逐舰'''
*'''胧型驱逐舰'''
:对使用单字舰名的后8艘(特II后期型、特III型)的称法,包括'''胧'''、'''曙'''、'''涟'''、'''[[潮]]''''''[[晓]]''''''[[响]]''''''[[雷]]''''''[[电]]'''8舰。在此称法出现的场合,“吹雪型”则专指前16艘。
:对使用单字舰名的后8艘(特II后期型、特III型)的称法,包括胧、曙、涟、[[潮]]、[[晓]]、[[响]]、[[雷]]、[[电]]8舰。在此称法出现的场合,“吹雪型”则专指前16艘。
*'''晓型/吹雪改型驱逐舰'''
*'''晓型/吹雪改型驱逐舰'''
:对特III型四舰'''[[晓]]''''''[[响]]''''''[[雷]]''''''[[电]]'''的单独称法。在此称法出现的场合,“吹雪型”则专指前20艘。
:对特III型四舰[[晓]]、[[响]]、[[雷]]、[[电]]的单独称法。在此称法出现的场合,“吹雪型”则专指前20艘。


=== 舰船设计 ===
=== 舰船设计 ===


==== 舰体 ====
==== 舰体 ====
吹雪型的舰体采用高干舷、长艏楼设计,飞剪形舰艏,舰体中部则采用水线以上先向内倾斜,再急剧外飘的设计。这样的船体设计有着出色的耐波性能,缺点则是增加了建造的工程难度,同时对舰体强度也有不利影响。类似的设计随后应用到了'''[[初春]]型驱逐舰'''和'''千鸟型水雷艇'''上。在第四舰队事件等一系列事故后,旧日本海军认为此种设计弊大于利,随后便从'''[[白露]]型驱逐舰'''开始废弃了这一设计。
吹雪型的舰体采用高干舷、长艏楼设计,飞剪形舰艏,舰体中部则采用水线以上先向内倾斜,再急剧外飘的设计。这样的船体设计有着出色的耐波性能,缺点则是增加了建造的工程难度,同时对舰体强度也有不利影响。类似的设计随后应用到了[[初春]]型驱逐舰和千鸟型水雷艇上。在第四舰队事件等一系列事故后,旧日本海军认为此种设计弊大于利,随后便从[[白露]]型驱逐舰开始废弃了这一设计。


由于军令部苛刻的排水量限制,吹雪型的设计将减重贯彻到了极致,全舰都充斥着各种通过结构来增加强度、以换取更小的材料规格的设计。同时,为了进一步减轻重量,藤本在设计时还放宽了舰艏和舰艉部分的最大应力限制。如此强行减重的效果十分可观,10号舰'''浦波'''建成后居然比设计重量还轻了10吨。但相对应的代价则是建造工时需求大大增加,同时舰艏和舰艉的强度相较舰体舯部更加薄弱,从根本上为日后'''[[初雪]]''''''[[深雪]]'''、'''夕雾'''三舰舰艏折断留下了隐患。
由于军令部苛刻的排水量限制,吹雪型的设计将减重贯彻到了极致,全舰都充斥着各种通过结构来增加强度、以换取更小的材料规格的设计。同时,为了进一步减轻重量,藤本在设计时还放宽了舰艏和舰艉部分的最大应力限制。如此强行减重的效果十分可观,10号舰浦波建成后居然比设计重量还轻了10吨。但相对应的代价则是建造工时需求大大增加,同时舰艏和舰艉的强度相较舰体舯部更加薄弱,从根本上为日后[[初雪]]、[[深雪]]、夕雾三舰舰艏折断留下了隐患。


不过,和各种极端的减重设计十分违和的是,吹雪型同时也是日本驱逐舰中首次采用双层船底的型号。
不过,和各种极端的减重设计十分违和的是,吹雪型同时也是日本驱逐舰中首次采用双层船底的型号。


====舰桥====
====舰桥====
吹雪型在日本驱逐舰中首次采用了封闭式舰桥的设计,舰桥位于艏楼甲板后端,在航海舰桥(日文称“罗针舰桥”)上方安装有玻璃观察窗和固定顶棚。在此之前,直到'''[[睦月]]型'''的日本驱逐舰都一直沿用没有顶盖的开放式舰桥设计,仅安装有可以收放的帆布用于遮风挡雨。此种设计在高海况或高速航行时会因密封不良而经常进水,给长期航行作战带来不利影响。
吹雪型在日本驱逐舰中首次采用了封闭式舰桥的设计,舰桥位于艏楼甲板后端,在航海舰桥(日文称“罗针舰桥”)上方安装有玻璃观察窗和固定顶棚。在此之前,直到[[睦月]]型的日本驱逐舰都一直沿用没有顶盖的开放式舰桥设计,仅安装有可以收放的帆布用于遮风挡雨。此种设计在高海况或高速航行时会因密封不良而经常进水,给长期航行作战带来不利影响。


由于飞剪形舰艏长度较大、舰艏的1号炮塔遮挡较为严重等问题,为保证视野,吹雪型的舰桥相比于之前的驱逐舰加高了一层甲板。而为了平衡加高舰桥带来的重心升高问题,藤本起初采用了当时十分激进的铝合金材料——杜拉铝<ref>杜拉铝(英文:'''duralumin'''、'''duraluminium'''、'''dural'''),又称'''硬铝''',是最早的硬化铝合金,主要合金元素有铜、锰及镁。</ref>作为舰桥材料。但建成后的实际运用结果表明,杜拉铝的耐腐蚀性过差,难以应对高湿高盐的海洋环境,于是在后续的改造过程中舰桥又改回了传统的钢结构,舰上其他部位使用的杜拉铝部件也大多进行了更换。
由于飞剪形舰艏长度较大、舰艏的1号炮塔遮挡较为严重等问题,为保证视野,吹雪型的舰桥相比于之前的驱逐舰加高了一层甲板。而为了平衡加高舰桥带来的重心升高问题,藤本起初采用了当时十分激进的铝合金材料——杜拉铝<ref>杜拉铝(英文:'''duralumin'''、'''duraluminium'''、'''dural'''),又称'''硬铝''',是最早的硬化铝合金,主要合金元素有铜、锰及镁。</ref>作为舰桥材料。但建成后的实际运用结果表明,杜拉铝的耐腐蚀性过差,难以应对高湿高盐的海洋环境,于是在后续的改造过程中舰桥又改回了传统的钢结构,舰上其他部位使用的杜拉铝部件也大多进行了更换。
第328行: 第324行:
吹雪型早期各舰(特III之前的20艘)的主锅炉为四台舰本式ロ号重油专烧锅炉,未安装过热器,输出蒸汽为20kg/cm2的饱和蒸汽。四台锅炉中1、4号驱动左舷轮机,2、3号驱动右舷轮机。由于种种原因,整套锅炉系统相较设计超重较多,连同轮机一起贡献了吹雪型约200吨超重量的一半左右。
吹雪型早期各舰(特III之前的20艘)的主锅炉为四台舰本式ロ号重油专烧锅炉,未安装过热器,输出蒸汽为20kg/cm2的饱和蒸汽。四台锅炉中1、4号驱动左舷轮机,2、3号驱动右舷轮机。由于种种原因,整套锅炉系统相较设计超重较多,连同轮机一起贡献了吹雪型约200吨超重量的一半左右。


为优化动力系统,旧日本海军在第19号'''涟'''上试验性安装了舞鹤工作部设计的空气预热器,以图提高锅炉效率。试验结果表明空气预热器有效提高了锅炉的工作效率,涟在最大功率时的燃料消耗降低了10%。根据这一结果,最后四艘吹雪型(特III型)大幅修改了锅炉系统,锅炉数量降至三座,减重高达23%,有效改善了早期型号的超重问题。而这一修改的代价则是使特III型舰体下半部分重量大幅减少,导致复原性变差。
为优化动力系统,旧日本海军在第19号涟上试验性安装了舞鹤工作部设计的空气预热器,以图提高锅炉效率。试验结果表明空气预热器有效提高了锅炉的工作效率,涟在最大功率时的燃料消耗降低了10%。根据这一结果,最后四艘吹雪型(特III型)大幅修改了锅炉系统,锅炉数量降至三座,减重高达23%,有效改善了早期型号的超重问题。而这一修改的代价则是使特III型舰体下半部分重量大幅减少,导致复原性变差。


吹雪型的锅炉进气口最初采用带防进水措施的高圆筒形,但特I型的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在高海况下高速行驶时,这种设计并不能避免锅炉舱进水。于是从改I型(第10号'''浦波''')开始,锅炉进气口改为防水性能更好的碗形,并将进气口移动至两座烟囱中间。此种设计和空气预热器一起成为了后续日本驱逐舰的标准配置。
吹雪型的锅炉进气口最初采用带防进水措施的高圆筒形,但特I型的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在高海况下高速行驶时,这种设计并不能避免锅炉舱进水。于是从改I型(第10号浦波)开始,锅炉进气口改为防水性能更好的碗形,并将进气口移动至两座烟囱中间。此种设计和空气预热器一起成为了后续日本驱逐舰的标准配置。


===== 轮机 =====
===== 轮机 =====
第338行: 第334行:


==== 续航力 ====
==== 续航力 ====
吹雪型的续航力基本上达到了设计时的要求。3号舰'''[[初雪]]'''为例,在公试中以13.456节航速实测续航4875海里,与设计续航力14节/4500海里(有资料称5000海里)基本相符。但在吹雪型诞生前后,海军列强驱逐舰发展的一大趋势是增加续航力。在这一点上,吹雪型的性能远没有其他方面那么惊人。
吹雪型的续航力基本上达到了设计时的要求。3号舰[[初雪]]为例,在公试中以13.456节航速实测续航4875海里,与设计续航力14节/4500海里(有资料称5000海里)基本相符。但在吹雪型诞生前后,海军列强驱逐舰发展的一大趋势是增加续航力。在这一点上,吹雪型的性能远没有其他方面那么惊人。


==== 主炮 ====
==== 主炮 ====
''参见'''[[日本12.7厘米连装炮]]'''''
吹雪型是旧日本海军第一型使用双联装127mm主炮的驱逐舰,各子型号均安装三座[[日本12.7厘米连装炮|50倍径三年式12.7厘米炮]](日文正式名称为“五十口径三年式十二糎七砲”)的双联装版本。与之前直到[[睦月]]型为止的各型日本驱逐舰所使用的单装甲板炮相比,此系列火炮从根本上解决了甲板炮所固有的一系列问题,包括缺乏防护、转炮时炮组成员需在甲板上随炮走动、待发弹药堆在甲板上易受上浪影响等。


吹雪型是旧日本海军第一型使用双联装127mm主炮的驱逐舰,各子型号均安装三座'''50倍径三年式12.7厘米炮'''(日文正式名称为'''五十口径三年式十二糎七砲''')的双联装版本。与之前直到'''[[睦月]]型'''为止的各型日本驱逐舰所使用的单装甲板炮相比,此系列火炮从根本上解决了甲板炮所固有的一系列问题,包括缺乏防护、转炮时炮组成员需在甲板上随炮走动、待发弹药堆在甲板上易受上浪影响等。
吹雪型的各子型号安装的三年式双联127mm炮塔存在一定的差别。其中,特I型及改I型的10舰安装A型,最大仰角仅40°,不具备对空能力;特II型及特III型13舰(夕雾以外)安装B型,最大仰角提升至75°,具备了一定的对空能力;14号舰夕雾安装B型改,在B型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改良。
 
吹雪型的各子型号安装的三年式双联127mm炮塔存在一定的差别。其中,特I型及改I型的10舰安装A型,最大仰角仅40°,不具备对空能力;特II型及特III型13舰('''夕雾'''以外)安装B型,最大仰角提升至75°,具备了一定的对空能力;14号舰'''夕雾'''安装B型改,在B型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改良。


由于B型炮塔重达31吨,远高于A型的25.4吨,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吹雪型重心过高的问题。在友鹤事件及第四舰队事件发生后,安装B型及B型改炮塔的后14舰陆续都对炮塔进行了改进,炮盾更换为更轻的、类似后续各型驱逐舰所用C型炮塔的状态。
由于B型炮塔重达31吨,远高于A型的25.4吨,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吹雪型重心过高的问题。在友鹤事件及第四舰队事件发生后,安装B型及B型改炮塔的后14舰陆续都对炮塔进行了改进,炮盾更换为更轻的、类似后续各型驱逐舰所用C型炮塔的状态。
第352行: 第346行:


==== 鱼雷 ====
==== 鱼雷 ====
吹雪型是旧日本海军第二型装备610mm鱼雷的驱逐舰,使用的鱼雷发射管同前型'''[[睦月]]型'''相同,为一二年式61厘米三联装水上发射管(日文正式名称为'''一二年式六一糎三連装水上発射管''')。相比于'''[[睦月]]型'''的两座,吹雪型的发射管增加到了三座,具备单次单舷最大9发鱼雷的投射能力,是'''[[睦月]]型'''的1.5倍。这一纪录直到后来的'''[[岛风]]型'''才被打破。
吹雪型是旧日本海军第二型装备610mm鱼雷的驱逐舰,使用的鱼雷发射管同前型[[睦月]]型相同,为一二年式61厘米三联装水上发射管(日文正式名称为“一二年式六一糎三連装水上発射管”)。相比于[[睦月]]型的两座,吹雪型的发射管增加到了三座,具备单次单舷最大9发鱼雷的投射能力,是[[睦月]]型的1.5倍。这一纪录直到后来的[[岛风]]型才被打破。


吹雪型的三座鱼雷发射管中,位于最前方的1号发射管因为各子型号锅炉进气口形状和位置的不同的影响,早期的特I型9舰安装位置与后续各舰有所不同。全部三座发射管均没有装备鱼雷次发装填装置,但安装有专门的次发鱼雷储存箱和配套的专用起重机,鱼雷再装填能力相比于之前各型驱逐舰依然有了显著提高。
吹雪型的三座鱼雷发射管中,位于最前方的1号发射管因为各子型号锅炉进气口形状和位置的不同的影响,早期的特I型9舰安装位置与后续各舰有所不同。全部三座发射管均没有装备鱼雷次发装填装置,但安装有专门的次发鱼雷储存箱和配套的专用起重机,鱼雷再装填能力相比于之前各型驱逐舰依然有了显著提高。
第358行: 第352行:
起初吹雪型各舰的鱼雷发射管均没有装备防盾,受上浪影响很大,在高海况
起初吹雪型各舰的鱼雷发射管均没有装备防盾,受上浪影响很大,在高海况


下难以操纵。后来旧日本海军决定为吹雪型增加鱼雷发射管防盾。最早哪一艘吹雪型在建造时就已增加防盾已不可考,据信是特II型2号舰'''[[敷波]]'''。可以确定的是,从特III型四舰('''[[晓]]''''''[[响]]''''''[[雷]]''''''[[电]]''')开始,鱼雷发射管防盾就已成为标准配置的一部分,而之前各艘未在建造中增加防盾的吹雪型也都在1932年(昭和7年)至次年间加装了防盾。最初的防盾材料同舰桥一样为杜拉铝,之后也同样因为耐腐蚀性能过差而换成了3mm的钢板。
下难以操纵。后来旧日本海军决定为吹雪型增加鱼雷发射管防盾。最早哪一艘吹雪型在建造时就已增加防盾已不可考,据信是特II型2号舰[[敷波]]。可以确定的是,从特III型四舰([[晓]]、[[响]]、[[雷]]、[[电]])开始,鱼雷发射管防盾就已成为标准配置的一部分,而之前各艘未在建造中增加防盾的吹雪型也都在1932年(昭和7年)至次年间加装了防盾。最初的防盾材料同舰桥一样为杜拉铝,之后也同样因为耐腐蚀性能过差而换成了3mm的钢板。


服役之初的吹雪型装备的鱼雷为'''八年式61厘米鱼雷''',连同发射管内的待发雷在内,备雷18发。1935年(昭和10年)前后,更新为'''九〇式61厘米鱼雷''',备雷数目据称根据舰只不同为12~18发。两型鱼雷均为使用压缩空气做氧化剂的空气鱼雷。1943年(昭和18年)8月以后,部分吹雪型('''薄云'''、'''白云'''、'''浦波'''、'''夕雾'''、'''曙'''、'''[[潮]]''''''[[响]]''')进行了发射管改造,具备了发射'''九三式61厘米鱼雷'''(使用高压纯氧作为氧化剂,即通称的九三式酸素鱼雷)的能力。
服役之初的吹雪型装备的鱼雷为八年式61厘米鱼雷,连同发射管内的待发雷在内,备雷18发。1935年(昭和10年)前后,更新为“九〇式61厘米鱼雷”,备雷数目据称根据舰只不同为12~18发。两型鱼雷均为使用压缩空气做氧化剂的空气鱼雷。1943年(昭和18年)8月以后,部分吹雪型(薄云、白云、浦波、夕雾、曙、[[潮]]、[[响]])进行了发射管改造,具备了发射九三式61厘米鱼雷(使用高压纯氧作为氧化剂,即通称的九三式酸素鱼雷)的能力。


==== 防空武器 ====
==== 防空武器 ====
吹雪型原计划搭载2门'''毘式40mm单装机炮'''<ref>毘(pí)式四十粍機銃,为日本引进的英国维克斯-阿姆斯特朗(Vickers-Armstrongs)QF 2磅炮Mk.II型(即著名的维克斯“砰砰”炮,但游戏中的'''[[英国四联40毫米砰砰炮|两]][[英国八联40毫米砰砰炮|种]]'''均为后继的Mk.VIII型),于1925年(大正14年)引进。“毘式”为当时日本对引进维克斯公司武器的称呼,“毘”指代维克斯公司音译“ヴィッカース・アームストロング”的头两个假名“ヴィ”。</ref>用于防空,但未能实现。特I型及改I型下水时只安装了2挺'''留式7.7mm机枪'''<ref>留式7.7mm機銃,为日本引进的英国刘易斯机枪(Lewis Gun),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引进,后正式定型为九二式7.7mm機銃。“留式”为当时日本对引进刘易斯机枪的称呼,“留”指代刘易斯的音译“ルイス”。</ref>,随后的特II型及特III型在此基础上增加了2挺'''[[日本12.7毫米单装机枪|毘式12mm机枪]]'''(实际口径为12.7mm)<ref>毘式12mm単装機銃,为日本引进的英国维克斯-阿姆斯特朗(Vickers-Armstrongs)公司的维克斯0.50"/62 Mark III机枪,口径12.7mm,使用英制12.7×81mmSR弹。</ref>。上述武器均安装在烟囱附近的机枪,平台上,其中特I型、改I型及特II型位于2号烟囱前,特III型位于2号烟囱后。
吹雪型原计划搭载2门毘式40mm单装机炮<ref>毘(pí)式四十粍機銃,为日本引进的英国维克斯-阿姆斯特朗(Vickers-Armstrongs)QF 2磅炮Mk.II型(即著名的维克斯“砰砰”炮,但游戏中的'''[[英国四联40毫米砰砰炮|两]][[英国八联40毫米砰砰炮|种]]'''均为后继的Mk.VIII型),于1925年(大正14年)引进。“毘式”为当时日本对引进维克斯公司武器的称呼,“毘”指代维克斯公司音译“ヴィッカース・アームストロング”的头两个假名“ヴィ”。</ref>用于防空,但未能实现。特I型及改I型下水时只安装了2挺'''留式7.7mm机枪'''<ref>留式7.7mm機銃,为日本引进的英国刘易斯机枪(Lewis Gun),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引进,后正式定型为九二式7.7mm機銃。“留式”为当时日本对引进刘易斯机枪的称呼,“留”指代刘易斯的音译“ルイス”。</ref>,随后的特II型及特III型在此基础上增加了2挺[[日本12.7毫米单装机枪|毘式12mm机枪]](实际口径为12.7mm)<ref>毘式12mm単装機銃,为日本引进的英国维克斯-阿姆斯特朗(Vickers-Armstrongs)公司的维克斯0.50"/62 Mark III机枪,口径12.7mm,使用英制12.7×81mmSR弹。</ref>。上述武器均安装在烟囱附近的机枪,平台上,其中特I型、改I型及特II型位于2号烟囱前,特III型位于2号烟囱后。


一些资料称,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为增强防空能力,吹雪型加装了'''九三式13mm双联装机枪'''(实际口径13.2mm),但缺乏详细的记录。根据日本海军史学者田边静夫的推测,特I型在此次改装中加装了1座,而特II及特III型加装了2座。原有的机枪拆除情况则不详。
一些资料称,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为增强防空能力,吹雪型加装了九三式13mm双联装机枪(实际口径13.2mm),但缺乏详细的记录。根据日本海军史学者田边静夫的推测,特I型在此次改装中加装了1座,而特II及特III型加装了2座。原有的机枪拆除情况则不详。


1943年(昭和18年)下半年起,为进一步增强防空能力,幸存的吹雪型各舰又进行了第二次改装,主要内容为:
1943年(昭和18年)下半年起,为进一步增强防空能力,幸存的吹雪型各舰又进行了第二次改装,主要内容为:


* 拆除全部13mm双联装机枪。
* 拆除全部13mm双联装机枪。
* 拆除2号主炮,在原炮位安装2座'''九六式25mm三联装机炮'''。
* 拆除2号主炮,在原炮位安装2座九六式25mm三联装机炮。
* 在舰桥前增加机炮平台,加装1座'''[[日本25毫米联装机炮|九六式25mm双联装机炮]]'''
* 在舰桥前增加机炮平台,加装1座[[日本25毫米联装机炮|九六式25mm双联装机炮]]。
* 在2、3号鱼雷发射管间增加机炮平台,加装2座'''九六式25mm三联装机炮'''。
* 在2、3号鱼雷发射管间增加机炮平台,加装2座九六式25mm三联装机炮。


除此之外,各舰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其他的改装,造成战争后期幸存各舰的防空火力配置并不相同。根据旧日本海军1944年(昭和19年)阿号作战之后的官方统计文件《阿号作战后兵装增备状况调查》(あ号作戦後の兵装増備状況調査),当时尚且幸存的几艘吹雪型在阿号作战前后的防空火力配置如下:
除此之外,各舰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其他的改装,造成战争后期幸存各舰的防空火力配置并不相同。根据旧日本海军1944年(昭和19年)阿号作战之后的官方统计文件《阿号作战后兵装增备状况调查》(あ号作戦後の兵装増備状況調査),当时尚且幸存的几艘吹雪型在阿号作战前后的防空火力配置如下:
第430行: 第424行:
按照初始设计,吹雪型的复原性本应处于正常范围内。但由于实际完工后超重约200吨、在建造过程中相继诞生的各子型号上层建筑越来越庞大、前期建成各舰也在历次改造中越来越重等原因,吹雪型的重心越来越高,复原性逐年下降,其中以最终的特III型最为严重。
按照初始设计,吹雪型的复原性本应处于正常范围内。但由于实际完工后超重约200吨、在建造过程中相继诞生的各子型号上层建筑越来越庞大、前期建成各舰也在历次改造中越来越重等原因,吹雪型的重心越来越高,复原性逐年下降,其中以最终的特III型最为严重。


1934年(昭和9年)3月友鹤事件发生后,旧日本海军对吹雪型的复原性进行了重新验算,发现无法满足要求,于是针对性地对吹雪型进行了改造。以改造幅度最大的特III型'''[[电]]'''为例:
1934年(昭和9年)3月友鹤事件发生后,旧日本海军对吹雪型的复原性进行了重新验算,发现无法满足要求,于是针对性地对吹雪型进行了改造。以改造幅度最大的特III型[[电]]为例:


* 缩小舰桥结构,将舰桥顶部的方位盘瞄准装置(方位盤照準装置)更换为测距仪。
* 缩小舰桥结构,将舰桥顶部的方位盘瞄准装置(方位盤照準装置)更换为测距仪。
第440行: 第434行:
其他各舰也都进行了类似的改造,包括拆除许多其他指挥装置和仪器,以及缩短烟囱。
其他各舰也都进行了类似的改造,包括拆除许多其他指挥装置和仪器,以及缩短烟囱。


之后,1935年(昭和10年)9月的第四舰队事件中,吹雪型成为主要的受害者。在事故中'''[[初雪]]'''和'''夕雾'''的舰艏折断,其他同型舰也不同程度出现了舰体弯曲和开裂的情况。原本吹雪型在设计阶段对舰体强度的验算就并不充分,导致舰体强度不足的缺陷一直未被发现,服役2、3年后就出现了因强度缺陷而损坏的情况,但一直未引起重视。此次事故后,旧日本海军如同前一年验算复原性一样,对吹雪型的舰体强度进行了重新验算,并根据验算结果对舰体进行了全面的加固。艏楼甲板及艉部3号炮塔附近的上甲板都被更换为更厚的规格,许多部位的肋骨、横梁和甲板梁也进行了加固。应力集中最明显的艏楼甲板与侧板间的连接部分改为圆弧过渡,并增设甲板梁。
之后,1935年(昭和10年)9月的第四舰队事件中,吹雪型成为主要的受害者。在事故中[[初雪]]和夕雾的舰艏折断,其他同型舰也不同程度出现了舰体弯曲和开裂的情况。原本吹雪型在设计阶段对舰体强度的验算就并不充分,导致舰体强度不足的缺陷一直未被发现,服役2、3年后就出现了因强度缺陷而损坏的情况,但一直未引起重视。此次事故后,旧日本海军如同前一年验算复原性一样,对吹雪型的舰体强度进行了重新验算,并根据验算结果对舰体进行了全面的加固。艏楼甲板及艉部3号炮塔附近的上甲板都被更换为更厚的规格,许多部位的肋骨、横梁和甲板梁也进行了加固。应力集中最明显的艏楼甲板与侧板间的连接部分改为圆弧过渡,并增设甲板梁。


舰体补强改造后,吹雪型的舰体强度显著增加,耐波性和复原性也未发生太大变化,但排水量有了显著的增加,并相应地造成吃水增加、干舷高度和最高速度下降。以特III型'''[[电]]'''为例,建造之初的设计排水量仅有2050吨,至改造完成后公试排水量已涨至2450吨,最高速度则从37.5节下降到34.5节。
舰体补强改造后,吹雪型的舰体强度显著增加,耐波性和复原性也未发生太大变化,但排水量有了显著的增加,并相应地造成吃水增加、干舷高度和最高速度下降。以特III型[[电]]为例,建造之初的设计排水量仅有2050吨,至改造完成后公试排水量已涨至2450吨,最高速度则从37.5节下降到34.5节。


此外,在此次改造中,特II型及特III型的14舰还更换了炮塔防盾(见上文“主炮”一节),并在探照灯后方安装了新的环形天线。
此外,在此次改造中,特II型及特III型的14舰还更换了炮塔防盾(见上文“主炮”一节),并在探照灯后方安装了新的环形天线。


==服役历史==
==服役历史==
===建造与服役===
吹雪在《大正十二年度舰艇补充计划》中被列入建造计划,于1926年(大正15年)6月19日在舞鹤工作部<ref>即日本海军舞鹤海军工厂。1923年4月《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后缩编为工作部,1936年(昭和11年)7月重新升级为海军工厂。</ref>开工,并于当月25日被命名为第三十五号驱逐舰,归入一等驱逐舰类别。1927年(昭和2年)11月15日下水,1928年8月1日更名为吹雪,并于当月10日竣工,舰籍编入吴镇守府。
吹雪在《大正十二年度舰艇补充计划》中被列入建造计划,于1926年(大正15年)6月19日在舞鹤工作部<ref>即日本海军舞鹤海军工厂。1923年(大正12年)4月《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后缩编为工作部,1936年(昭和11年)7月重新升级为海军工厂。</ref>开工,并于当月25日被命名为'''第三十五号驱逐舰''',归入一等驱逐舰类别。1927年(昭和2年)11月15日下水,1928年(昭和3年)8月1日更名为'''吹雪''',并于当月10日竣工,舰籍编入吴镇守府。


1928年(昭和3年)12月18日,吹雪和刚刚竣工的姐妹舰'''[[白雪]]'''一同编成第十一驱逐队,隶属于第二舰队第二水雷战队。随后一年间,完工服役的姐妹舰'''[[初雪]]''''''[[深雪]]'''先后编入十一驱。
1928年(昭和3年)12月18日,吹雪和刚刚竣工的姐妹舰[[白雪]]一同编成第十一驱逐队,隶属于第二舰队第二水雷战队。随后一年间,完工服役的姐妹舰[[初雪]]和[[深雪]]先后编入十一驱。
===早期岁月:1930-1937===
===服役早期===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前,吹雪及十一驱主要在中国方向活动。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前,吹雪及十一驱主要在中国方向活动。


1930年(昭和5年)12月,当时还是大佐的南云忠一出任第十一驱逐队司令。
1930年12月,当时还是大佐的南云忠一出任第十一驱逐队司令。


1931年(昭和6年)12月1日,由于日本海军试验性地针对吹雪型采取每队三舰的驱逐队编制,吹雪从十一驱调出,与同型的'''东云'''、'''矶波'''两舰组成第二十驱逐队(初代),仍在第二舰队第二水雷战队旗下。
1931年12月1日,由于日本海军试验性地针对吹雪型采取每队三舰的驱逐队编制,吹雪从十一驱调出,与同型的东云、矶波两舰组成第二十驱逐队(初代),仍在第二舰队第二水雷战队旗下。


在之后几年里,吹雪与其他同型舰一起陆续接受了各种改造,并因此导致最大航速下降。在此期间,'''东云'''曾与第十二驱逐队的'''薄云'''短暂交换,后又各自归队。
在之后几年里,吹雪与其他同型舰一起陆续接受了各种改造,并因此导致最大航速下降。在此期间,东云曾与第十二驱逐队的薄云短暂交换,后又各自归队。


1936年(昭和11年)12月1日,因日本海军放弃吹雪型每队三舰的试验性驱逐队编制,二十驱(初代)解队,吹雪重新回归十一驱,并随队调入吴镇守府麾下的吴警备战队,'''东云'''和'''矶波'''也各自回归十二和十九驱。但因此时'''[[深雪]]'''已经沉没,十一驱在吹雪调回后依然保持三舰编制。
1936年12月1日,因日本海军放弃吹雪型每队三舰的试验性驱逐队编制,二十驱(初代)解队,吹雪重新回归十一驱,并随队调入吴镇守府麾下的吴警备战队,东云和矶波也各自回归十二和十九驱。但因此时[[深雪]]已经沉没,十一驱在吹雪调回后依然保持三舰编制。


=== 侵华战争:1937-1941 ===
===侵华战争时期===
1937年(昭和12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开始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战争,十一驱也参与了侵华战争。28日,第十一驱逐队('''吹雪'''、'''[[白雪]]''''''[[初雪]]''')同第六驱逐队('''[[响]]''''''[[雷]]''''''[[电]]''')、第十驱逐队('''狭雾'''、'''涟'''、'''[[晓]]''')一并编入新组建的第四水雷战队,旗舰为'''[[木曾]]''',司令官为细萱戊子郎少将,归第四舰队建制。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开始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战争,十一驱也参与了侵华战争。28日,第十一驱逐队(吹雪、[[白雪]]、[[初雪]])同第六驱逐队([[响]]、[[雷]]、[[电]])、第十驱逐队(狭雾、涟、[[晓]])一并编入新组建的第四水雷战队,旗舰为[[木曾]],司令官为细萱戊子郎少将,归第四舰队建制。


随后的8-11月,十一驱参加了日军在上海和杭州湾等地的登陆作战,为登陆部队提供支援。期间的10月20日,日本海军组建支那方面舰队,四水战随第四舰队一并调入,并随后在支那方面舰队建制内从第四舰队转隶第三舰队。
随后的8-11月,十一驱参加了日军在上海和杭州湾等地的登陆作战,为登陆部队提供支援。期间的10月20日,日本海军组建支那方面舰队,四水战随第四舰队一并调入,并随后在支那方面舰队建制内从第四舰队转隶第三舰队。


1938年(昭和13年)4月19日,第四水雷战队解散,十一驱被编为吴镇守府预备舰,暂时不归属任何舰队管辖。12月15日,十一驱再次编入第二舰队第二水雷战队。
1938年4月19日,第四水雷战队解散,十一驱被编为吴镇守府预备舰,暂时不归属任何舰队管辖。12月15日,十一驱再次编入第二舰队第二水雷战队。


1939年(昭和14年)11月,有贺幸作中佐出任十一驱司令。当月15日,日本海军调整舰队编制,第十一驱逐队和航空母舰'''[[苍龙]]''''''[[飞龙]]'''编为第二航空战队,司令官为户冢道太郎少将。
1939年11月,有贺幸作中佐出任十一驱司令。当月15日,日本海军调整舰队编制,第十一驱逐队和航空母舰[[苍龙]]、[[飞龙]]编为第二航空战队,司令官为户冢道太郎少将。


1940年(昭和15年,日本皇纪2600年)8月~9月,吹雪随十一驱前往{{注音|塞班|サイパン}}(Saipan)、{{注音|波纳佩|ポナペ}}(Pohnpei)、{{注音|特鲁克|トラック}}(Truk,今改称丘克/Chruuk)等地<ref>三地均位于中太平洋西部,当时均为一战后国际联盟移交给日本“委任统治”的原德意志帝国殖民地。其中塞班岛属于马里亚纳群岛,今属美国,为北马里亚纳群岛自治邦(Commonwealth of the Northern Mariana Islands)的首府;波纳佩岛属于加洛林群岛中的谢尼亚温群岛,今属密克罗尼西亚联邦,为密首都帕利基尔所在地;特鲁克本身为一珊瑚环礁群岛,属于加洛林群岛,今属密克罗尼西亚联邦,为密最大城市韦诺所在地,日占时期为日本极力经营的海军基地,号称“日本的珍珠港”和“太平洋的直布罗陀”,因环礁潟湖并没有完备的码头体系,此地在日方资料中通常称为“特鲁克泊地”。</ref>进行军事演习。期间,'''[[白雪]]''''''[[初雪]]''''''[[飞龙]]'''离队参与日军对法属印度支那<ref>法属印度支那,为19-20世纪末法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殖民地,大体相当于今越南、老挝和柬埔寨三国。</ref>北部的占领行动(日称{{注音|北部佛印进驻|北部仏印進駐}})。在三舰返回后,十一驱参加了联合舰队的最终演习,并同第二水雷战队一起对假想敌舰('''[[飞龙]]''''''[[苍龙]]'''担任)实行了雷击训练。
1940年8月至9月,吹雪随十一驱前往塞班岛、波纳佩(Pohnpei)、特鲁克(Truk,今改称丘克)等地<ref>三地均位于中太平洋西部,当时均为一战后国际联盟移交给日本“委任统治”的原德意志帝国殖民地。其中塞班岛属于马里亚纳群岛,今属美国,为北马里亚纳群岛自治邦(Commonwealth of the Northern Mariana Islands)的首府;波纳佩岛属于加洛林群岛中的谢尼亚温群岛,今属密克罗尼西亚联邦,为密首都帕利基尔所在地;特鲁克本身为一珊瑚环礁群岛,属于加洛林群岛,今属密克罗尼西亚联邦,为密最大城市韦诺所在地,日占时期为日本极力经营的海军基地,号称“日本的珍珠港”和“太平洋的直布罗陀”,因环礁潟湖并没有完备的码头体系,此地在日方资料中通常称为“特鲁克泊地”。</ref>进行军事演习。期间,[[白雪]]、[[初雪]]和[[飞龙]]离队参与日军对法属印度支那<ref>法属印度支那,为19-20世纪末法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殖民地,大体相当于今越南、老挝和柬埔寨三国。</ref>北部的占领行动(日称“北部佛印进驻”)。在三舰返回后,十一驱参加了联合舰队的最终演习,并同第二水雷战队一起对假想敌舰([[飞龙]]、[[苍龙]]担任)实行了雷击训练。


10月11日,吹雪所在的十一驱全员参与了纪元二千六百年特别观舰式,十一驱排在参阅舰队第二列的最后,吹雪位于第二列全部17舰的最末尾(第二列顺序:'''[[长门]]''''''[[陆奥]]''''''[[伊势]]'''、'''摄津'''、'''凉风'''、'''江风'''、'''[[村雨]]'''、'''春雨'''、'''[[夕立]]'''、'''五月雨'''、'''涟'''、'''[[绫波]]'''、'''浦波'''、'''[[初雪]]''''''[[白雪]]'''、'''吹雪''')。11月15日,十一驱调至第三水雷战队旗下,司令从有贺换为庄司喜一郎大佐。
10月11日,吹雪所在的十一驱全员参与了纪元二千六百年特别观舰式,十一驱排在参阅舰队第二列的最后,吹雪位于第二列全部17舰的最末尾(第二列顺序:[[长门]]、[[陆奥]]、[[伊势]]、摄津、凉风、江风、[[村雨]]、春雨、[[夕立]]、五月雨、涟、[[绫波]]、浦波、[[初雪]]、[[白雪]]、吹雪)。11月15日,十一驱调至第三水雷战队旗下,司令从有贺换为庄司喜一郎大佐。


1941年(昭和16年)9月12日,日本海军公布《昭和17年度海军战时编制》,对联合舰队原有的编制进行了大的变动。吹雪所在的十一驱同当时日本海军刚服役不久的'''[[翔鹤]]''''''[[瑞鹤]]'''两艘航空母舰一同构成新的第一航空战队,而之前一直在一航战的'''[[赤城]]''''''[[加贺]]'''则调至第五航空战队。但是,由于太平洋战争在当年年底即因日本偷袭珍珠港而爆发,这一编制变动并未能执行,不但一、五航战四舰未能换位,十一驱之后也未配属给任何航空战队。
1941年(昭和16年)9月12日,日本海军公布《昭和17年度海军战时编制》,对联合舰队原有的编制进行了大的变动。吹雪所在的十一驱同当时日本海军刚服役不久的[[翔鹤]]、[[瑞鹤]]两艘航空母舰一同构成新的第一航空战队,而之前一直在一航战的[[赤城]]和[[加贺]]则调至第五航空战队。但是,由于太平洋战争在当年年底即因日本偷袭珍珠港而爆发,这一编制变动并未能执行,不但一、五航战四舰未能换位,十一驱之后也未配属给任何航空战队。


=== 太平洋战争:1941-1942 ===
===太平洋战争初期===
====南方作战前期====
1941年12月7日(东京时间12月8日凌晨),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同日,按照既定计划,日军也开始了对东南亚和印度洋广大地区的进攻,即所谓的“南方作战”。


==== 1941年(昭和16年)12月:南方作战前期 ====
此时,第三水雷战队(司令官桥本信太郎中将,旗舰为轻巡洋舰[[川内]])已归入当年夏天新组建的南遣舰队(司令官小泽治三郎中将,旗舰为重巡洋舰[[鸟海]]),而第十一驱逐队仍为吹雪、[[白雪]]、[[初雪]]三舰编制,旗舰为[[初雪]],一号舰吹雪屈居队中三号位。
1941年(昭和16年)12月7日(东京时间12月8日凌晨),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同日,按照既定计划,日军也开始了对东南亚和印度洋广大地区的进攻,即所谓的“{{注音|南方作战|南方作戦}}”。


此时,第三水雷战队(司令官桥本信太郎中将,旗舰为轻巡洋舰'''[[川内]]''')已归入当年夏天新组建的南遣舰队(司令官小泽治三郎中将,旗舰为重巡洋舰'''[[鸟海]]'''),而第十一驱逐队仍为吹雪、'''[[白雪]]''''''[[初雪]]'''三舰编制,旗舰为'''[[初雪]]''',一号舰吹雪屈居队中三号位。
12月9日,日本海军侦察到英国皇家海军的“Z舰队”(英国皇家海军战列舰[[威尔士亲王]]、战列巡洋舰[[反击]]、三艘驱逐舰伊莱克特拉(HMS Electra H27)、快速(HMS Express H61)、特内多斯(HMS Tenedos H04)及澳大利亚皇家海军驱逐舰[[吸血鬼]])已从新加坡北上,随即准备拦截(即马来亚海战)。但当时南遣舰队编制内只有[[金刚]]和[[榛名]]两艘战列舰,不足以在可能的主力对决中取胜,故小泽决定使用空中力量和水雷战队作为攻击英舰队的主力。当日夜,以[[鸟海]]为首,重巡洋舰[[最上]]、[[三隈]]、[[铃谷]]、[[熊野]],轻巡洋舰鬼怒、由良,驱逐舰狭雾、[[白雪]]、[[初雪]]和吹雪试图在夜间寻找Z舰队并发动雷击,但因为天气恶劣未能找到。次日,Z舰队在日本海军第二十二航空战队(使用双发九六式陆攻和一式陆攻的纯陆基鱼雷轰炸机部队)的攻击下损失惨重,[[威尔士亲王]]和[[反击]]都被击沉,其余驱逐舰在救助两舰乘员后返回新加坡,此事遂告一段落。


12月9日,日本海军侦察到英国皇家海军的“Z舰队”(英国皇家海军战列舰'''[[威尔士亲王]](HMS Prince of Wales (53))'''、战列巡洋舰'''[[反击]](HMS Repulse(34))'''、三艘驱逐舰'''伊莱克特拉(HMS Electra (H27)'''、'''快速(HMS Express (H61))''''''特内多斯(HMS Tenedos (H04))'''及澳大利亚皇家海军驱逐舰'''[[吸血鬼]](HMS Vampire (D68))''')已从新加坡北上,随即准备拦截(即{{注音|马来亚海战|マレー沖海戦}})。但当时南遣舰队编制内只有'''[[金刚]]'''和'''[[榛名]]'''两艘战列舰,不足以在可能的主力对决中取胜,故小泽决定使用空中力量和水雷战队作为攻击英舰队的主力。当日夜,以'''[[鸟海]]'''为首,重巡洋舰'''[[最上]]'''、'''[[三隈]]'''、'''[[铃谷]]'''、'''[[熊野]]''',轻巡洋舰'''鬼怒'''、'''由良''',驱逐舰'''狭雾'''、'''[[白雪]]'''、'''[[初雪]]'''和吹雪试图在夜间寻找Z舰队并发动雷击,但因为天气恶劣未能找到。次日,Z舰队在日本海军第二十二航空战队(使用双发'''九六式陆攻'''和'''一式陆攻'''的纯陆基鱼雷轰炸机部队)的攻击下损失惨重,'''[[威尔士亲王]]'''和'''[[反击]]'''都被击沉,其余驱逐舰在救助两舰乘员后返回新加坡,此事遂告一段落。
12月11日,南遣舰队在越南金兰湾集结,准备开展“第二次马来亚登陆作战”和“婆罗洲攻略作战”。次日舰队分兵行动,三水战旗舰由良和第十二驱逐队([[丛云]]、白云、东云)护送婆罗洲登陆舰队先行出发;吹雪则同三水战主力分离,与隶属第二十驱逐队(二代,1939年11月1日由原第八驱逐队更改番号而来)的同型舰狭雾一同编入登陆舰队的护卫队([[熊野]]、[[铃谷]]、狭雾、吹雪)随后跟进。


12月11日,南遣舰队在越南金兰湾集结,准备开展{{注音|第二次马来亚登陆作战|第二次マレー上陸作戦}}和{{注音|婆罗洲攻略作战|ボルネオ島攻略作戦}}。次日舰队分兵行动,三水战旗舰'''由良'''和第十二驱逐队('''[[丛云]]'''、'''白云'''、'''东云''')护送婆罗洲登陆舰队先行出发;吹雪则同三水战主力分离,与隶属第二十驱逐队(二代,1939年(昭和11年)11月1日由原第八驱逐队更改番号而来)的同型舰'''狭雾'''一同编入登陆舰队的护卫队('''[[熊野]]'''、'''[[铃谷]]'''、'''狭雾'''、'''吹雪''')随后跟进。
17日,东云在攻占婆罗洲美里时被荷兰海军水上飞机<s>飞翔的荷兰人</s>击沉,船员全部战死。


17日,'''东云'''在攻占婆罗洲美里时被荷兰海军水上飞机<s>飞翔的荷兰人</s>击沉,船员全部战死。12月24日,'''狭雾'''在救援遭到潜艇袭击的婆罗洲登陆部队输送船队时被荷兰潜艇'''K XVI(Hr. Ms. K XVI)'''<s>潜水的荷兰人</s>击沉,至此开战第一个月,吹雪型便战沉两艘。狭雾被击沉后,当时正在护卫第七战队(重巡洋舰'''[[最上]]''''''[[三隈]]''''''[[铃谷]]''''''[[熊野]]''')的吹雪先与'''[[白雪]]''''''[[初雪]]'''会和,随后赶到现场支援,从现场的'''白云'''等舰上转移被救起的'''狭雾'''舰员,随后和'''[[熊野]]''''''[[铃谷]]'''一同返回金兰湾。
12月24日,狭雾在救援遭到潜艇袭击的婆罗洲登陆部队输送船队时被荷兰潜艇K XVI(Hr. Ms. K XVI)<s>潜水的荷兰人</s>击沉,至此开战第一个月,吹雪型便战沉两艘。狭雾被击沉后,当时正在护卫第七战队(重巡洋舰[[最上]]、[[三隈]]、[[铃谷]]、[[熊野]])的吹雪先与[[白雪]]和[[初雪]]会和,随后赶到现场支援,从现场的白云等舰上转移被救起的狭雾舰员,随后和[[熊野]]、[[铃谷]]一同返回金兰湾。


==== 1942年(昭和17年)1月:兴楼海战 ====
====兴楼海战====
1942年(昭和17年)1月11日,吹雪参与了对中雷沉没的运输船'''秋田丸'''的救助。
1942年1月11日,吹雪参与了对中雷沉没的运输船秋田丸的救助。


26至27日,日本海军与英澳联军在马来半岛附近发生战斗,即{{注音|兴楼海战|エンドウ沖海戦}}。
26至27日,日本海军与英澳联军在马来半岛附近发生战斗,即兴楼海战。


此战的日本海军军力为2艘运输船'''关西丸'''、'''かんべら丸'''('''堪培拉丸'''))和由第三水雷战队旗舰'''[[川内]]'''、第二十驱逐队('''朝雾'''、'''夕雾'''、'''[[天雾]]''')、第十一驱逐队('''[[初雪]]''''''[[白雪]]'''、'''吹雪''')以及数艘扫海艇、驱潜艇等小型舰只临时编成的第一护卫队,当时正停泊在兴楼海域,为附近陆地上作战中的日本陆军卸载作战飞机的燃料弹药。
此战的日本海军军力为2艘运输船关西丸、かんべら丸(堪培拉丸)和由第三水雷战队旗舰[[川内]]、第二十驱逐队(朝雾、夕雾、[[天雾]])、第十一驱逐队([[初雪]]、[[白雪]]、吹雪)以及数艘扫海艇、驱潜艇等小型舰只临时编成的第一护卫队,当时正停泊在兴楼海域,为附近陆地上作战中的日本陆军卸载作战飞机的燃料弹药。


26日16时30分,已经因Z舰队覆灭而元气大伤的英国远东舰队派出2艘驱逐舰,包括皇家海军自己的'''珊奈特(HMS Thanet (H29))'''和Z舰队的幸存者、皇家澳大利亚海军的'''[[吸血鬼]]''',在各自只剩下3发鱼雷的情况下强行从新加坡出击,试图在次日凌晨月落后对日本运输船队进行突袭,复刻美国海军在两天前的望加锡海战(又称{{注音|巴厘巴板海战|バリクパパン沖海戦}})中4艘驱逐舰夜袭日军第四水雷战队、击沉5艘运输船的胜利。
26日16时30分,已经因Z舰队覆灭而元气大伤的英国远东舰队派出2艘驱逐舰,包括皇家海军自己的珊奈特(HMS Thanet H29)和Z舰队的幸存者、皇家澳大利亚海军的[[吸血鬼]],在各自只剩下3发鱼雷的情况下强行从新加坡出击,试图在次日凌晨月落后对日本运输船队进行突袭,复刻美国海军在两天前的望加锡海战(又称巴厘巴板海战)中4艘驱逐舰夜袭日军第四水雷战队、击沉5艘运输船的胜利。


另一方面,此时的日军舰队尽管从前一天就遭到英国皇家空军的反复空袭,但因各舰应对有方,且陆军航空兵的'''九七式战斗机'''来援,仅两艘运输船轻伤。持续戒备的三水战于19时30分收到二十二航战陆基攻击机“英军两艘巡洋舰来袭”的情报,随即进入反舰作战戒备态势,做好了应对夜袭的准备。
另一方面,此时的日军舰队尽管从前一天就遭到英国皇家空军的反复空袭,但因各舰应对有方,且陆军航空兵的九七式战斗机来援,仅两艘运输船轻伤。持续戒备的三水战于19时30分收到二十二航战陆基攻击机“英军两艘巡洋舰来袭”的情报,随即进入反舰作战戒备态势,做好了应对夜袭的准备。


27日3时18分,月亮沉入海面。4时10分,'''第四号扫海艇'''在夜色中发现两艘驱逐舰正向舰队泊地驶来。4时35分,吹雪向全舰队通报该敌情。'''[[吸血鬼]]''''''[[川内]]'''发射一枚鱼雷,但并未命中,鱼雷从'''[[白雪]]'''船底通过。'''[[白雪]]'''时任舰长菅原六郎中佐随即命令以探照灯照射'''[[吸血鬼]]'''并开炮还击,'''[[吸血鬼]]'''不敌,施放烟幕撤退,但'''[[白雪]]'''的探照灯也在交战中发生故障。剩余的'''珊奈特'''单舰暴露在烟雾外,被日方1艘轻巡洋舰、6艘驱逐舰和1艘扫海艇('''第一号扫海艇''')集火,寡不敌众之下被击沉。随后日方试图派遣第二十驱逐队回头追击'''[[吸血鬼]]''',但因担心遇到水雷而作罢。此战中,吹雪向'''珊奈特'''发射了102发主炮炮弹(其他各战舰平均70余发)。
27日3时18分,月亮沉入海面。4时10分,第四号扫海艇在夜色中发现两艘驱逐舰正向舰队泊地驶来。4时35分,吹雪向全舰队通报该敌情。[[吸血鬼]]向[[川内]]发射一枚鱼雷,但并未命中,鱼雷从[[白雪]]船底通过。[[白雪]]时任舰长菅原六郎中佐随即命令以探照灯照射[[吸血鬼]]并开炮还击,[[吸血鬼]]不敌,施放烟幕撤退,但[[白雪]]的探照灯也在交战中发生故障。剩余的珊奈特单舰暴露在烟雾外,被日方1艘轻巡洋舰、6艘驱逐舰和1艘扫海艇(第一号扫海艇)集火,寡不敌众之下被击沉。随后日方试图派遣第二十驱逐队回头追击[[吸血鬼]],但因担心遇到水雷而作罢。此战中,吹雪向珊奈特发射了102发主炮炮弹(其他各战舰平均70余发)。


事后,第三水雷战斗的战斗报告中显示日军战斗的诸多问题:击破敌舰('''珊奈特''')后对其他敌舰('''[[吸血鬼]]''')未进行追击、各舰的探照灯重复照射同一目标而忽略了其他敌舰('''[[吸血鬼]]''')、各舰为等待旗舰('''[[川内]]''')指挥命令而延误了对敌舰的追击等等。同时,此战中日军还发生了部分舰只('''[[初雪]]''''''[[天雾]]''')把修好探照灯重新开灯的'''[[白雪]]'''当成目标误射的危险事故。
事后,第三水雷战斗的战斗报告中显示日军战斗的诸多问题:击破敌舰(珊奈特)后对其他敌舰([[吸血鬼]])未进行追击、各舰的探照灯重复照射同一目标而忽略了其他敌舰([[吸血鬼]])、各舰为等待旗舰([[川内]])指挥命令而延误了对敌舰的追击等等。同时,此战中日军还发生了部分舰只([[初雪]]、[[天雾]])把修好探照灯重新开灯的[[白雪]]当成目标误射的危险事故。


之后,日军大本营发表将此次胜利大肆宣传为“驱逐舰二对二战斗”和“大东亚战争开始以来第一次舰对舰作战”。但事实上,这是一场1轻巡6驱逐舰对2驱逐舰的水面战斗,而且英澳联军方面的两艘驱逐舰是和日本海军此时已经不当玩意的'''[[峰风]]型'''同时期的老舰。同时,在此战以前实际上也有一场水面战斗,系1月12日夜晚驱逐舰'''山风'''与'''第三十八号哨戒艇'''(原'''枞型'''二等驱逐舰'''蓬''')联手击沉荷兰布雷舰'''奥兰治亲王(Hr. Ms. Prins van Oranje)'''。
之后,日军大本营发表将此次胜利大肆宣传为“驱逐舰二对二战斗”和“大东亚战争开始以来第一次舰对舰作战”。但事实上,这是一场1轻巡6驱逐舰对2驱逐舰的水面战斗,而且英澳联军方面的两艘驱逐舰是和日本海军此时已经不当玩意的[[峰风]]型同时期的老舰。同时,在此战以前实际上也有一场水面战斗,系1月12日夜晚驱逐舰山风与第三十八号哨戒艇(原枞型二等驱逐舰蓬)联手击沉荷兰布雷舰奥兰治亲王(Hr. Ms. Prins van Oranje)。


==== 1942年(昭和17年)2月前半:新加坡方面扫荡 ====
====新加坡方面扫荡====
1942年(昭和17年)2月上旬,盟军在东南亚依然保持数艘巡洋舰的战力。为应对接下来可能发生的舰队交战,小泽治三郎将轻巡洋舰'''由良'''编入主力部队,练习巡洋舰'''香椎'''编入第二护卫队,吹雪所在的十一驱则仍留在第一护卫队。
1942年2月上旬,盟军在东南亚依然保持数艘巡洋舰的战力。为应对接下来可能发生的舰队交战,小泽治三郎将轻巡洋舰由良编入主力部队,练习巡洋舰香椎编入第二护卫队,吹雪所在的十一驱则仍留在第一护卫队。


此时日军的下一个作战目标是夺取苏门答腊南部。2月9日,第一护卫队('''[[川内]]''''''[[初雪]]''''''[[白雪]]'''、'''吹雪'''、'''朝雾''')护送由8艘运输船组成的陆军先遣船团从金兰湾出发前往苏门答腊,小泽的马来部队主力(5艘重巡和'''由良'''等)和运输登陆部队的陆军主力船团也先后于10日和11日出发。
此时日军的下一个作战目标是夺取苏门答腊南部。2月9日,第一护卫队([[川内]]、[[初雪]]、[[白雪]]、吹雪、朝雾)护送由8艘运输船组成的陆军先遣船团从金兰湾出发前往苏门答腊,小泽的马来部队主力(5艘重巡和由良等)和运输登陆部队的陆军主力船团也先后于10日和11日出发。


12日,第一护卫队和主力部队(重巡洋舰'''[[鸟海]]''''''[[熊野]]''''''[[铃谷]]''''''[[三隈]]''''''[[最上]]''',轻巡洋舰'''由良''',航空母舰'''[[龙骧]]''',驱逐舰'''[[绫波]]'''、'''矶波'''、'''白云'''、'''[[敷波]]''')汇合。此时日军情报显示盟军已有从新加坡大量撤退的迹象。为了阻止盟军撤退,小泽将'''由良'''还给第三水雷战队,下令'''[[川内]]'''、'''由良'''、第七战队第一小队('''[[熊野]]''''''[[铃谷]]''')及十一驱、十二驱('''[[丛云]]'''、'''白云''')前出至位于苏门答腊东方的新及岛(Singkep)以东海域,预备对盟军撤退部队进行攻击。此后数日,吹雪等各舰在新加坡方面对盟军展开破交战(日方称{{注音|新加坡方面扫荡|シンガポール方面掃蕩}}),同时在苏门答腊岛和邦加岛之间护卫运输船队。
12日,第一护卫队和主力部队(重巡洋舰[[鸟海]]、[[熊野]]、[[铃谷]]、[[三隈]]、[[最上]],轻巡洋舰由良,航空母舰[[龙骧]],驱逐舰[[绫波]]、矶波、白云、[[敷波]])汇合。此时日军情报显示盟军已有从新加坡大量撤退的迹象。为了阻止盟军撤退,小泽将由良还给第三水雷战队,下令[[川内]]、由良、第七战队第一小队([[熊野]]、[[铃谷]])及十一驱、十二驱([[丛云]]、白云)前出至位于苏门答腊东方的新及岛(Singkep)以东海域,预备对盟军撤退部队进行攻击。此后数日,吹雪等各舰在新加坡方面对盟军展开破交战(日方称新加坡方面扫荡),同时在苏门答腊岛和邦加岛之间护卫运输船队。


13日,吹雪与驱逐舰'''朝雾'''一同击沉英国辅助巡逻船'''蝎(HMS Scorpion (T67))'''。
13日,吹雪与驱逐舰朝雾一同击沉英国辅助巡逻船蝎(HMS Scorpion T67)。


14日凌晨,吹雪再次与'''朝雾'''一同击沉英国炮艇'''董里(HMS Trang)'''<ref>英方资料将此船击沉时间记为13日。</ref>。当天晚些时候,'''[[川内]]'''等被调走护卫运输船队,吹雪和'''朝雾'''则在'''由良'''指挥下在船队的北方进行警戒,同时继续寻歼盟军船只。傍晚,在第一护卫队后方约20海里航行的陆军海上运输船队遭到火力孱弱、改造自长江内河客轮的英国辅助巡逻船'''义和(HMS Li Wo)'''<ref>HMS Li Wo,中文舰名'''义和'''(据 《申报》1946年12月23日第二种第五版《义和轮抗战牺牲 威金逊追赠少校》)。该船原为英商怡和洋行(Jardine Matheson)在香港开办的“印度支那蒸汽航运公司(Indo-China Steam Navigation Company Ltd.)于1938年在香港黄埔船坞建造的内河商船,容积吨位700吨,用于长江川江段内河航运。1940年被皇家海军征用转移到新加坡,加装形式不明的4磅炮1具、7.7mm刘易斯机枪2挺。该船84名乘员中最终只有7人幸存并被抓进日军战俘营。由于该船英勇的战斗事迹,在战斗中牺牲的舰长托马斯·威尔金森(Thomas Wilkinson)中尉被追授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该船也成为二战中皇家海军乘员获此等级荣誉的舰船中吨位最小者。关于此战斗的详情,参见本条目的参考链接,需注意的是此文章中'''义和'''的中文名考证有误。</ref>近乎自杀式的袭击,造成一艘船被命中多次起火。吹雪同'''由良'''、'''朝雾'''前往救援,并重创'''利和''',致使对方不得不选择撞击其一直在攻击的运输船,随后被击沉,被多次炮击且遭到撞击的运输船最终也被日军放弃。
14日凌晨,吹雪再次与朝雾一同击沉英国炮艇董里(HMS Trang)<ref>英方资料将此船击沉时间记为13日。</ref>。当天晚些时候,[[川内]]等被调走护卫运输船队,吹雪和朝雾则在由良指挥下在船队的北方进行警戒,同时继续寻歼盟军船只。傍晚,在第一护卫队后方约20海里航行的陆军海上运输船队遭到火力孱弱、改造自长江内河客轮的英国辅助巡逻船义和(HMS Li Wo)<ref>HMS Li Wo,中文舰名'''义和'''(据 《申报》1946年12月23日第二种第五版《义和轮抗战牺牲 威金逊追赠少校》)。该船原为英商怡和洋行(Jardine Matheson)在香港开办的“印度支那蒸汽航运公司(Indo-China Steam Navigation Company Ltd.)于1938年在香港黄埔船坞建造的内河商船,容积吨位700吨,用于长江川江段内河航运。1940年被皇家海军征用转移到新加坡,加装形式不明的4磅炮1具、7.7mm刘易斯机枪2挺。该船84名乘员中最终只有7人幸存并被抓进日军战俘营。由于该船英勇的战斗事迹,在战斗中牺牲的舰长托马斯·威尔金森(Thomas Wilkinson)中尉被追授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该船也成为二战中皇家海军乘员获此等级荣誉的舰船中吨位最小者。关于此战斗的详情,参见本条目的参考链接,需注意的是此文章中'''义和'''的中文名考证有误。</ref>近乎自杀式的袭击,造成一艘船被命中多次起火。吹雪同由良、朝雾前往救援,并重创利和,致使对方不得不选择撞击其一直在攻击的运输船,随后被击沉,被多次炮击且遭到撞击的运输船最终也被日军放弃。


15日,日军在苏门答腊岛西北发现敌方舰队(实为荷兰海军少将卡尔·杜尔曼(Karel Doorman)率领的“ABDA<ref>“ABDA”指美英荷澳司令部(英语:American-British-Dutch-Australian Command,完整缩写为“ABDACOM”),是1942年1月1日盟军为维护“马来亚屏障”而在东南亚设立的联合司令部。由于四国战略分歧巨大、部队从未共同训练、装备水平参差不齐、语言互不相通、盟军实力远弱于日军等原因,该司令部的成立对东南亚的战局并未起到多大作用,四国实际上仍相当于各自为战,很快便被日军各个击破,该司令部也于1942年2月22日在一片残败中宣告解散。</ref>联合舰队”一部,共计重巡1、轻巡4、驱逐8,具体舰名待考)。'''由良'''和十一驱等一度被命令与本队会合,但美军舰队在遭受空袭后撤退,此事遂作罢。
15日,日军在苏门答腊岛西北发现敌方舰队(实为荷兰海军少将卡尔·杜尔曼(Karel Doorman)率领的“ABDA<ref>“ABDA”指美英荷澳司令部(英语:American-British-Dutch-Australian Command,完整缩写为“ABDACOM”),是1942年1月1日盟军为维护“马来亚屏障”而在东南亚设立的联合司令部。由于四国战略分歧巨大、部队从未共同训练、装备水平参差不齐、语言互不相通、盟军实力远弱于日军等原因,该司令部的成立对东南亚的战局并未起到多大作用,四国实际上仍相当于各自为战,很快便被日军各个击破,该司令部也于1942年2月22日在一片残败中宣告解散。</ref>联合舰队”一部,共计重巡1、轻巡4、驱逐8,具体舰名待考)。由良和十一驱等一度被命令与本队会合,但美军舰队在遭受空袭后撤退,此事遂作罢。


同日,吹雪在早上迫使一艘英国布雷舰搁浅自爆,傍晚时分又迫使一艘猎潜艇搁浅,两舰舰名均不详。
同日,吹雪在早上迫使一艘英国布雷舰搁浅自爆,傍晚时分又迫使一艘猎潜艇搁浅,两舰舰名均不详。


16日,吹雪同时捕获两艘英国快艇,艇名不详。后又与'''[[川内]]'''合作捕获英国油船'''湖内(Relau)'''号。
16日,吹雪同时捕获两艘英国快艇,艇名不详。后又与[[川内]]合作捕获英国油船湖内(Relau)号。


2月18日,因准备参与{{注音|爪哇作战|ジャワ作戦}},'''由良'''以及第十一驱逐队同时脱离第三水雷战队,前往阿南巴斯群岛。
2月18日,因准备参与“爪哇作战”,由良以及第十一驱逐队同时脱离第三水雷战队,前往阿南巴斯群岛。


==== 1942年(昭和17年)2月下旬:爪哇西岸登陆 ====
====爪哇西岸登陆====
2月18日,日本陆军的今村均中将率领陆军第16军分乘包括'''神州丸'''、'''秋津丸(あきつ丸)'''两艘“陆军特种船”<ref>'''神州丸'''、'''秋津丸(あきつ丸)'''两船均为日本陆军自己整出来的早期登陆舰(日语称“扬陆舰”),在陆军内部分类为“特殊船”,相当于现代两栖作战舰艇的雏形。其中'''神州丸'''为最早的试验品,无更细的型号区分,具有舰艉开门的坞舱和弹射起飞固定翼舰载机的能力,但是只能回收水上飞机,比较接近现代意义上的船坞登陆舰;秋津丸属于改进后的“丙型”,具有坞舱和直通飞行甲板,已具备了现代意义上两栖攻击舰的相当一部分特征。</ref>在内的56艘运输船从金兰湾出发,准备在爪哇岛西部登陆。船队由第三护卫队(第五水雷战队司令官原显三郎少将指挥,旗舰'''名取''')护航。同时原显三郎还请求了正在附近海域活动的第七战队(四艘'''[[最上]]'''型重巡洋舰)和第四航空战队(司令官角田觉治少将,旗舰'''[[龙骧]]''')提供支援。
2月18日,日本陆军的今村均中将率领陆军第16军分乘包括神州丸、秋津丸(あきつ丸)两艘“陆军特种船”<ref>神州丸、秋津丸(あきつ丸)两船均为日本陆军自己整出来的早期登陆舰(日语称“扬陆舰”),在陆军内部分类为“特殊船”,相当于现代两栖作战舰艇的雏形。其中神州丸为最早的试验品,无更细的型号区分,具有舰艉开门的坞舱和弹射起飞固定翼舰载机的能力,但是只能回收水上飞机,比较接近现代意义上的船坞登陆舰;秋津丸属于改进后的“丙型”,具有坞舱和直通飞行甲板,已具备了现代意义上两栖攻击舰的相当一部分特征。</ref>在内的56艘运输船从金兰湾出发,准备在爪哇岛西部登陆。船队由第三护卫队(第五水雷战队司令官原显三郎少将指挥,旗舰名取)护航。同时原显三郎还请求了正在附近海域活动的第七战队(四艘[[最上]]型重巡洋舰)和第四航空战队(司令官角田觉治少将,旗舰[[龙骧]])提供支援。


21日,轻巡'''由良'''和十一驱('''[[初雪]]''''''[[白雪]]'''、'''吹雪''')、十二驱('''[[丛云]]'''、'''白云''')等与五水战(第三护卫队)会合,统一归原显三郎指挥。
21日,轻巡由良和十一驱([[初雪]]、[[白雪]]、吹雪)、十二驱([[丛云]]、白云)等与五水战(第三护卫队)会合,统一归原显三郎指挥。


24日,特设水上飞机母舰'''神川丸'''的水上侦察机发现盟军潜艇,吹雪与驱逐舰'''春风'''联合进行反潜。
24日,特设水上飞机母舰神川丸的水上侦察机发现盟军潜艇,吹雪与驱逐舰春风联合进行反潜。


27日,重巡'''[[熊野]]'''的水上侦察机传回情报:“包含三艘巡洋舰(其中1艘可能为战列舰)的盟军舰队正向输送船队靠近”。原显三郎立即命陆军的输送船队返航,同时让分散在船队四周的'''由良'''、十一驱、十二驱等集结待命。在随后的汇报中,原显三郎在调整陆军登陆日期的同时,表达了以当下包括吹雪在内的五水战和第七战队和盟军舰队决战的意图。但资格更老的第七战队司令官栗田健男少将反对立即与盟军舰队交战,两人通过各自旗舰('''[[熊野]]'''和'''名取''')的通讯器材进行了激烈的争吵。不希望两人争执扩大的联合舰队司令部随后出面息事宁人,将舰队的指挥权统一交给栗田,此事才得以暂告一段落。
27日,重巡[[熊野]]的水上侦察机传回情报:“包含三艘巡洋舰(其中1艘可能为战列舰)的盟军舰队正向输送船队靠近”。原显三郎立即命陆军的输送船队返航,同时让分散在船队四周的由良、十一驱、十二驱等集结待命。在随后的汇报中,原显三郎在调整陆军登陆日期的同时,表达了以当下包括吹雪在内的五水战和第七战队和盟军舰队决战的意图。但资格更老的第七战队司令官栗田健男少将反对立即与盟军舰队交战,两人通过各自旗舰([[熊野]]和名取)的通讯器材进行了激烈的争吵。不希望两人争执扩大的联合舰队司令部随后出面息事宁人,将舰队的指挥权统一交给栗田,此事才得以暂告一段落。


28日,原显三郎命'''由良'''返回三水战,并将旗下的驱逐舰'''松风'''借给第四航空战队护航。
28日,原显三郎命由良返回三水战,并将旗下的驱逐舰松风借给第四航空战队护航。


与此同时,27-28日,盟军方面由荷兰海军少将卡尔·杜尔曼(Karel Doorman)率领的“ABDA联合舰队”与日军第五战队、第二水雷战队、第四水雷战队间发生了激烈的交战,即爪哇海海战(日方称{{注音|泗水冲海战|スラバヤ沖海戦}})。在连续进行两次昼战和两次夜战后,盟军损失惨重。杜尔曼少将战死,荷兰海军轻巡洋舰'''[[德·鲁伊特|德·鲁伊特(Hr. Ms. De Ruyter)]]''''''[[爪哇|爪哇(Hr. Ms. Java)]]'''被击沉,而美国海军重巡洋舰'''[[休斯顿|休斯顿(USS Houston, CL/CA-30)]]'''和澳大利亚海军轻巡洋舰'''珀斯(HMAS Perth D29)'''侥幸无伤脱离战斗,于28日正午到达巴达维亚,试图通过巽他海峡撤退。
与此同时,27-28日,盟军方面由荷兰海军少将卡尔·杜尔曼(Karel Doorman)率领的“ABDA联合舰队”与日军第五战队、第二水雷战队、第四水雷战队间发生了激烈的交战,即爪哇海海战(泗水海战)。在连续进行两次昼战和两次夜战后,盟军损失惨重。杜尔曼少将战死,荷兰海军轻巡洋舰[[德·鲁伊特]]、[[爪哇]]被击沉,而美国海军重巡洋舰[[休斯顿]]和澳大利亚海军轻巡洋舰珀斯(HMAS Perth D29)侥幸无伤脱离战斗,于28日正午到达巴达维亚,试图通过巽他海峡撤退。


同日上午,第五水雷战队以及运输船队到达爪哇岛西岸并开始登陆。登陆期间,吹雪与'''春风'''发现盟军监视艇一艘,并炮击迫使其搁浅。随后,第四航空战队('''[[龙骧]]''')在'''松风'''护航下脱离战斗后撤,而原显三郎则根据'''[[三隈]]'''“敌舰队接近中”的情报,命令第七战队第二小队('''[[三隈]]''''''[[最上]]''')加强对登陆船队的护卫。
同日上午,第五水雷战队以及运输船队到达爪哇岛西岸并开始登陆。登陆期间,吹雪与春风发现盟军监视艇一艘,并炮击迫使其搁浅。随后,第四航空战队([[龙骧]])在松风护航下脱离战斗后撤,而原显三郎则根据[[三隈]]“敌舰队接近中”的情报,命令第七战队第二小队([[三隈]]、[[最上]])加强对登陆船队的护卫。


==== 1942年(昭和17年)3月1日:巽他海峡海战 ====
====巽他海峡海战====
在3月1日的{{注音|巽他海峡海战|バタビア沖海戦}}中,吹雪与第五水雷战队、第七战队第二小队('''[[三隈]]''''''[[最上]]''')及第十九驱逐队的'''[[敷波]]'''共同将“ABDA联合舰队”幸存的'''[[休斯顿]]'''、'''珀斯'''两舰击沉。吹雪在此次战斗中获得很高评价,以下是战斗过程:
在3月1日的巽他海峡海战中,吹雪与第五水雷战队、第七战队第二小队([[三隈]]、[[最上]])及第十九驱逐队的[[敷波]]共同将“ABDA联合舰队”幸存的[[休斯顿]]、珀斯两舰击沉。吹雪在此次战斗中获得很高评价,以下是战斗过程:


3月1日零时刚过(当日月龄14天,接近满月),在舰队右侧马比岛附近单舰警戒的吹雪报告,在马比岛右侧北方发现两艘敌舰('''[[休斯顿]]'''和'''珀斯'''),随后对两舰进行追击约25分钟,最后在2500米外向两舰发射9发鱼雷。吹雪当时报告观测到两发命中,但实际并没有。虽然如此,事后日军在官方报告中仍然对吹雪的第一击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3月1日零时刚过(当日月龄14天,接近满月),在舰队右侧马比岛附近单舰警戒的吹雪报告,在马比岛右侧北方发现两艘敌舰([[休斯顿]]和珀斯),随后对两舰进行追击约25分钟,最后在2500米外向两舰发射9发鱼雷。吹雪当时报告观测到两发命中,但实际并没有。虽然如此,事后日军在官方报告中仍然对吹雪的第一击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交火后,'''[[休斯顿]]'''、'''珀斯'''向吹雪还击,吹雪展开烟幕拉开距离。1时40分,吹雪与'''[[初雪]]''''''[[白雪]]'''汇合。2时左右,'''名取'''与第五('''春风'''、'''旗风'''、'''朝风''')、十一('''[[白雪]]''''''[[初雪]]'''、'''吹雪''')、十二('''白云'''、'''[[丛云]]''')三支驱逐队展开单纵阵,集中火力朝盟军两舰攻击。在日军的舰炮火和鱼雷集火打击下,'''珀斯'''于1时42分沉没,孤军奋战的'''[[休斯顿]]'''也在2时6分被击沉。
交火后,[[休斯顿]]、珀斯向吹雪还击,吹雪展开烟幕拉开距离。1时40分,吹雪与[[初雪]]、[[白雪]]汇合。2时左右,名取与第五(春风、旗风、朝风)、十一([[白雪]]、[[初雪]]、吹雪)、十二(白云、[[丛云]])三支驱逐队展开单纵阵,集中火力朝盟军两舰攻击。在日军的舰炮火和鱼雷集火打击下,珀斯于1时42分沉没,孤军奋战的[[休斯顿]]也在2时6分被击沉。


随后的3时30分,'''[[初雪]]'''和吹雪报告,通过炮击击沉一艘盟军5000吨级运输船。同日21时35分,'''[[初雪]]'''和吹雪再度报告,击沉英军驱逐舰一艘<ref>盟军方面资料表明,3月1日至2日,并无任何损失的驱逐舰可能与初雪、吹雪二舰的报告相符,可能为二舰错将其他目标当做英军驱逐舰。</ref>,并使一艘扫雷艇搁浅。
随后的3时30分,[[初雪]]和吹雪报告,通过炮击击沉一艘盟军5000吨级运输船。同日21时35分,[[初雪]]和吹雪再度报告,击沉英军驱逐舰一艘<ref>盟军方面资料表明,3月1日至2日,并无任何损失的驱逐舰可能与初雪、吹雪二舰的报告相符,可能为二舰错将其他目标当做英军驱逐舰。</ref>,并使一艘扫雷艇搁浅。


在这场夜间的混战中,日军误射频发,尤其是各舰频繁发射的鱼雷(0时44分吹雪,1时13-14分'''名取'''、'''[[初雪]]''''''[[白雪]]''',1时19分'''[[三隈]]''',1时26分'''春风''',1时27分'''[[最上]]''',1时28分'''旗风''',1时30分'''白云'''、'''[[丛云]]''',1时59分'''[[敷波]]''')出现了严重的误伤友军情况,从1时半至2时前后,今村均搭乘的登陆舰'''神州丸'''、医院船'''蓬莱丸'''、运输船'''龙野丸'''、'''佐仓丸'''及海军的扫雷艇'''第二号扫海艇'''先后被鱼雷击中,造成各舰沉没或者大破坐沉,连今村均本人都在海里漂了近三小时才被救起。
在这场夜间的混战中,日军误射频发,尤其是各舰频繁发射的鱼雷(0时44分吹雪,1时13-14分名取、[[初雪]]、[[白雪]],1时19分[[三隈]],1时26分春风,1时27分[[最上]],1时28分旗风,1时30分白云、[[丛云]],1时59分[[敷波]])出现了严重的误伤友军情况,从1时半至2时前后,今村均搭乘的登陆舰神州丸、医院船蓬莱丸、运输船龙野丸、佐仓丸及海军的扫雷艇第二号扫海艇先后被鱼雷击中,造成各舰沉没或者大破坐沉,连今村均本人都在海里漂了近三小时才被救起。


此事发生之后日本方面一头雾水,弄不清运输船队所受雷击的来源,甚至有观点怀疑是吹雪在战斗开始不久发射的9枚鱼雷所为。但是,根据战后日本海军的复盘,在对各舰所发射鱼雷的发射时间和航线与中雷各船的中雷时间进行分析后,发现五艘船的损失大概率全部是'''[[最上]]'''一舰所为。此事详见'''[[最上]]'''的词条。
此事发生之后日本方面一头雾水,弄不清运输船队所受雷击的来源,甚至有观点怀疑是吹雪在战斗开始不久发射的9枚鱼雷所为。但是,根据战后日本海军的复盘,在对各舰所发射鱼雷的发射时间和航线与中雷各船的中雷时间进行分析后,发现五艘船的损失大概率全部是[[最上]]一舰所为。此事详见[[最上]]的词条。


随后,吹雪参与了苏门答腊北部扫荡以及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攻略。
随后,吹雪参与了苏门答腊北部扫荡以及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攻略。


==== 1942年(昭和17年)3-8月:打杂与陪跑 ====
===打杂与陪跑===
3月4日,第十一驱逐队('''[[初雪]]''''''[[白雪]]'''、'''吹雪''')从第三护卫部队旗下调出,前往已被日本占领的新加坡(日本称“昭南”)。10日,第三水雷战队编制调整,失去'''东云'''、只剩下'''白云'''和'''[[丛云]]'''两舰的第十二驱逐队解散,'''白云'''调入第二十驱逐队替代之前沉没的'''狭雾''','''[[丛云]]'''则调入第十一驱逐队。至此,从太平洋战争开战以来就不满编的十一驱终于凑齐了四舰的编制。增强后的十一驱分为两个小队,第一小队为驱逐队一番舰'''[[初雪]]'''、二番舰'''[[白雪]]''',第二小队为三番舰吹雪、四番舰'''[[丛云]]''',全驱逐队的旗舰仍为'''[[初雪]]'''
3月4日,第十一驱逐队([[初雪]]、[[白雪]]、吹雪)从第三护卫部队旗下调出,前往已被日本占领的新加坡(日本称“昭南”)。10日,第三水雷战队编制调整,失去东云、只剩下白云和[[丛云]]两舰的第十二驱逐队解散,白云调入第二十驱逐队替代之前沉没的狭雾,[[丛云]]则调入第十一驱逐队。至此,从太平洋战争开战以来就不满编的十一驱终于凑齐了四舰的编制。增强后的十一驱分为两个小队,第一小队为驱逐队一番舰[[初雪]]、二番舰[[白雪]],第二小队为三番舰吹雪、四番舰[[丛云]],全驱逐队的旗舰仍为[[初雪]]。


随后,吹雪同十一驱参与了{{注音|苏门答腊北部扫荡|北部スマトラ掃蕩作戦}}及{{注音|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攻略作战|アンダマン攻略作戦}}。
随后,吹雪同十一驱参与了苏门答腊北部扫荡及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攻略作战。


4月上旬,十一驱参加了{{注音|孟加拉湾机动作战|ベンガル湾機動戦}}。此战中十一驱与轻巡'''[[川内]]'''、第十九驱逐队第一小队('''浦波'''、'''矶波''')编为警戒队,执行警戒任务,未参与主队(重巡'''[[鸟海]]''',第七战队'''[[最上]]''''''[[三隈]]''''''[[铃谷]]''''''[[熊野]]''';轻巡'''由良''';航母'''[[龙骧]]''';第二十驱逐队'''白云'''、'''朝雾'''、'''夕雾'''、'''[[天雾]]''')的行动。战后,吹雪随队返航吴港。
4月上旬,十一驱参加了孟加拉湾机动作战。此战中十一驱与轻巡[[川内]]、第十九驱逐队第一小队(浦波、矶波)编为警戒队,执行警戒任务,未参与主队(重巡[[鸟海]],第七战队[[最上]]、[[三隈]]、[[铃谷]]、[[熊野]];轻巡由良;航母[[龙骧]];第二十驱逐队白云、朝雾、夕雾、[[天雾]])的行动。战后,吹雪随队返航吴港。


6月上旬的{{注音|中途岛海战|ミッドウェー海戦}}中,吹雪所在的第三水雷战队(旗舰'''[[川内]]''';第十一驱逐队'''吹雪'''、'''[[白雪]]''''''[[初雪]]''''''[[丛云]]''',第十九驱逐队'''矶波'''、'''浦波'''、'''[[敷波]]''''''[[绫波]]''',第二十驱逐队'''[[天雾]]'''、'''朝雾'''、'''夕雾'''、'''白云''',第二十四驱逐队'''江风'''、'''海风''',第二十七驱逐队'''[[时雨]]''''''[[白露]]'''、'''夕暮''')留在后方为联合舰队总司令山本五十六大将率领的主力部队(战列舰'''[[Yamato|大和]]''''''[[长门]]''''''[[陆奥]]''''''[[扶桑]]''''''[[山城]]''''''[[伊势]]''''''[[日向]]''',航母'''[[凤翔]]'''等)护航,未参与日美航母舰队的决战。
6月上旬的中途岛海战中,吹雪所在的第三水雷战队(旗舰[[川内]];第十一驱逐队吹雪、[[白雪]]、[[初雪]]、[[丛云]],第十九驱逐队矶波、浦波、[[敷波]]、[[绫波]],第二十驱逐队[[天雾]]、朝雾、夕雾、白云,第二十四驱逐队江风、海风,第二十七驱逐队[[时雨]]、[[白露]]、夕暮)留在后方为联合舰队总司令山本五十六大将率领的主力部队(战列舰[[Yamato|大和]]、[[长门]]、[[陆奥]]、[[扶桑]]、[[山城]]、[[伊势]]、[[日向]],航母[[凤翔]]等)护航,未参与日美航母舰队的决战。


7月15日,杉野修一大佐调任第十一驱逐队司令。当月中旬,应德国和意大利的要求,日本海军发动{{注音|印度洋方面通商破坏作战|インド洋方面通商破壊作戦}}(又称“B作战”)。此次三水战也作为一部分战力参战,与第七战队一部(重巡洋舰'''[[熊野]]''''''[[铃谷]]''',司令官西村洋治少将)、第二驱逐队('''[[村雨]]'''、'''五月雨'''、'''[[夕立]]'''、'''春雨''',隶属第四水雷战队)和第十五驱逐队('''[[黑潮]]'''、'''亲潮'''、'''早潮''',隶属于第二水雷战队)集结于马来半岛西岸的丹老,以俘获盟军商船为目的展开行动。由于缺乏航空母舰的支援,此战各参战舰只普遍士气低落。
7月15日,杉野修一大佐调任第十一驱逐队司令。当月中旬,应德国和意大利的要求,日本海军发动“印度洋方面通商破坏作战”(又称“B作战”)。此次三水战也作为一部分战力参战,与第七战队一部(重巡洋舰[[熊野]]、[[铃谷]],司令官西村洋治少将)、第二驱逐队([[村雨]]、五月雨、[[夕立]]、春雨,隶属第四水雷战队)和第十五驱逐队([[黑潮]]、亲潮、早潮,隶属于第二水雷战队)集结于马来半岛西岸的丹老,以俘获盟军商船为目的展开行动。由于缺乏航空母舰的支援,此战各参战舰只普遍士气低落。


8月8日,因为{{注音|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ガダルカナル島の戦}}开始,B作战终止,各舰队经达沃调往特鲁克和所罗门群岛。在随三水战于13日在特鲁克中转后,十一驱于25日到达拉包尔,29日又护送运输船'''佐渡丸'''(载有陆军川口支队支队长川口清健少将)抵达布干维尔岛的肖特兰泊地。
8月8日,因为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开始,B作战终止,各舰队经达沃调往特鲁克和所罗门群岛。在随三水战于13日在特鲁克中转后,十一驱于25日到达拉包尔,29日又护送运输船佐渡丸(载有陆军川口支队支队长川口清健少将)抵达布干维尔岛的肖特兰泊地。


==== 1942年(昭和17年)8-10月:瓜岛战役,东京快车 ====
===瓜岛战役===
====东京快车====
随着在中途岛战役获胜,美军开始逐渐转守为攻,从8月7日起派遣大批部队前往所罗门群岛,占领了瓜达尔卡纳尔岛的部分区域(主要是亨德森机场)以及图拉吉岛,阻止了日军企图切断前线盟军和澳大利亚间补给线的计划。
随着在中途岛战役获胜,美军开始逐渐转守为攻,从8月7日起派遣大批部队前往所罗门群岛,占领了瓜达尔卡纳尔岛的部分区域(主要是亨德森机场)以及图拉吉岛,阻止了日军企图切断前线盟军和澳大利亚间补给线的计划。


随后日军为和美军争夺瓜岛,双方展开了长达半年之久的瓜岛战役。在此期间亨德森机场为美军起到了重要作用,直接使美军拥有了瓜岛战场的制空权。在8月24日的东所罗门海战(日本称为{{注音|第二次所罗门海战|第二次ソロモン海戦}})中,从亨德森机场出击的美军飞机对由第二水雷战队护卫的日军运输船队发起攻击,致使日军船队损失惨重(驱逐舰'''[[睦月]]'''、运输船'''金龙丸'''被击沉,轻巡洋舰'''[[神通]]'''中破),不得不放弃为瓜岛陆军运输补给的任务掉头撤退。
随后日军为和美军争夺瓜岛,双方展开了长达半年之久的瓜岛战役。在此期间亨德森机场为美军起到了重要作用,直接使美军拥有了瓜岛战场的制空权。在8月24日的东所罗门海战(日本称为“第二次所罗门海战”)中,从亨德森机场出击的美军飞机对由第二水雷战队护卫的日军运输船队发起攻击,致使日军船队损失惨重(驱逐舰[[睦月]]、运输船金龙丸被击沉,轻巡洋舰[[神通]]中破),不得不放弃为瓜岛陆军运输补给的任务掉头撤退。


此后日军再无法在白天出动航速缓慢的运输船队,不得不决定以高航速的驱逐舰来为岛上的日军输送物资,即所谓的“鼠输送”(美方称“东京快车/Tokyo Express”)。
此后日军再无法在白天出动航速缓慢的运输船队,不得不决定以高航速的驱逐舰来为岛上的日军输送物资,即所谓的“鼠输送”(美方称“东京快车/Tokyo Express”)。
第578行: 第573行:
对于以鱼雷决战为目标设计的舰队型驱逐舰而言,如此的行动完全超出了设计任务范围。高强度往返运输带来的舰员疲劳、美军的空袭和水面战,无不高速消耗着水雷战队的战斗力。根据记录,吹雪在此期间参加了如下行动:
对于以鱼雷决战为目标设计的舰队型驱逐舰而言,如此的行动完全超出了设计任务范围。高强度往返运输带来的舰员疲劳、美军的空袭和水面战,无不高速消耗着水雷战队的战斗力。根据记录,吹雪在此期间参加了如下行动:


8月29日,十一驱和第二十四驱逐队('''海风'''、'''江风''')运输陆军一木支队、川口支队各一部登陆瓜达尔卡纳尔岛,这是继8月19日陆军一木支队第一梯团之后日军第二次成功登陆瓜岛。
8月29日,十一驱和第二十四驱逐队(海风、江风)运输陆军一木支队、川口支队各一部登陆瓜达尔卡纳尔岛,这是继8月19日陆军一木支队第一梯团之后日军第二次成功登陆瓜岛。


8月31日,8艘驱逐舰('''海风'''、'''江风'''、'''凉风'''、'''[[阳炎]]''''''[[初雪]]'''、'''吹雪'''、'''[[白雪]]''''''[[天雾]]''')在第二十四驱逐队司令指挥下向瓜岛成功运输包括川口支队支队长川口清健少将在内的陆军约1200人。
8月31日,8艘驱逐舰(海风、江风、凉风、[[阳炎]]、[[初雪]]、吹雪、[[白雪]]、[[天雾]])在第二十四驱逐队司令指挥下向瓜岛成功运输包括川口支队支队长川口清健少将在内的陆军约1200人。


9月2日,敷设舰(布雷舰)'''津轻'''在'''第一号哨戒艇'''、'''第二号哨戒艇'''以及'''[[阳炎]]'''、'''夕暮'''两艘驱逐舰护卫下向瓜岛进行运输,同时吹雪、'''[[白雪]]''''''[[天雾]]'''炮击亨德森机场。舰队撤退时遭遇空袭,津轻小破。
9月2日,敷设舰(布雷舰)津轻在第一号哨戒艇、第二号哨戒艇以及[[阳炎]]、夕暮两艘驱逐舰护卫下向瓜岛进行运输,同时吹雪、[[白雪]]、[[天雾]]炮击亨德森机场。舰队撤退时遭遇空袭,津轻小破。


9月5日,吹雪、'''[[白雪]]''''''[[天雾]]''''''[[阳炎]]'''、'''夕暮'''向瓜岛进行运输。
9月5日,吹雪、[[白雪]]、[[天雾]]、[[阳炎]]、夕暮向瓜岛进行运输。


9月8日,接到美军运输船队出现在瓜岛的情报,三水战旗舰'''[[川内]]'''(司令桥本信太郎少将座舰)率领'''[[敷波]]'''、'''浦波'''、吹雪、'''[[白雪]]''''''[[天雾]]''''''[[阳炎]]'''、'''夕暮'''奔赴瓜岛,与美军舰队遭遇并交战。日方报告击沉和大破美驱逐舰各一艘,但据美方资料,实际只有一艘扫雷舰搁浅。
9月8日,接到美军运输船队出现在瓜岛的情报,三水战旗舰[[川内]](司令桥本信太郎少将座舰)率领[[敷波]]、浦波、吹雪、[[白雪]]、[[天雾]]、[[阳炎]]、夕暮奔赴瓜岛,与美军舰队遭遇并交战。日方报告击沉和大破美驱逐舰各一艘,但据美方资料,实际只有一艘扫雷舰搁浅。


9月12日,瓜岛日军第一次总攻击,'''[[川内]]''''''[[敷波]]'''、吹雪、'''凉风'''在夜间突入伦加泊地支援川口支队的总攻,炮击约1小时。
9月12日,瓜岛日军第一次总攻击,[[川内]]、[[敷波]]、吹雪、凉风在夜间突入伦加泊地支援川口支队的总攻,炮击约1小时。


9月14日,吹雪、'''凉风'''、第七驱逐队('''[[潮]]'''、'''涟''')向瓜岛进行运输并炮击。
9月14日,吹雪、凉风、第七驱逐队([[潮]]、涟)向瓜岛进行运输并炮击。


9月16日,在陆军第一次总攻击失败后,为接应败走的川口,第七驱逐队司令小西要人大佐指挥'''[[潮]]'''、吹雪、'''凉风'''拖曳大发动艇2艘搭载陆军前往瓜岛。舰队在途中遭到空袭,吹雪为规避空袭切断牵引钢索,损失大发动艇一艘,但登陆成功。
9月16日,在陆军第一次总攻击失败后,为接应败走的川口,第七驱逐队司令小西要人大佐指挥[[潮]]、吹雪、凉风拖曳大发动艇2艘搭载陆军前往瓜岛。舰队在途中遭到空袭,吹雪为规避空袭切断牵引钢索,损失大发动艇一艘,但登陆成功。


10月1日,'''[[初雪]]''''''[[白雪]]'''、吹雪、'''[[丛云]]'''搭载80名陆军(青叶支队司令部)及少量粮食前往瓜岛。舰队在途中遭到空袭,'''[[初雪]]'''船舵发生故障,由'''[[白雪]]'''接替旗舰。最后'''[[白雪]]'''、吹雪和'''[[丛云]]'''三舰成功实施登陆。
10月1日,[[初雪]]、[[白雪]]、吹雪、[[丛云]]搭载80名陆军(青叶支队司令部)及少量粮食前往瓜岛。舰队在途中遭到空袭,[[初雪]]船舵发生故障,由[[白雪]]接替旗舰。最后[[白雪]]、吹雪和[[丛云]]三舰成功实施登陆。


10月4日,第二十七驱逐队司令濑户山安秀大佐指挥'''[[时雨]]''''''[[白雪]]'''、吹雪、'''[[丛云]]''''''[[绫波]]'''5舰向瓜岛进行运输。
10月4日,第二十七驱逐队司令濑户山安秀大佐指挥[[时雨]]、[[白雪]]、吹雪、[[丛云]]、[[绫波]]5舰向瓜岛进行运输。


10月7日,在水上飞机母舰'''日进'''舰长指挥下,驱逐舰'''[[秋月]]''''''[[时雨]]'''、吹雪、'''[[白雪]]''''''[[丛云]]''''''[[绫波]]'''同'''日进'''从肖特兰泊地出发,向瓜岛进行运输。由于天气不佳,'''日进'''的舰载机无法起飞提供警戒,'''日进'''与'''[[秋月]]'''半路撤回肖特兰泊地,其余各驱逐舰在'''[[时雨]]'''率领下继续前进,在数架'''零式水上观测机'''援护下成功完成登陆,未受到任何损伤。
10月7日,在水上飞机母舰日进舰长指挥下,驱逐舰[[秋月]]、[[时雨]]、吹雪、[[白雪]]、[[丛云]]、[[绫波]]同日进从肖特兰泊地出发,向瓜岛进行运输。由于天气不佳,日进的舰载机无法起飞提供警戒,日进与[[秋月]]半路撤回肖特兰泊地,其余各驱逐舰在[[时雨]]率领下继续前进,在数架零式水上观测机援护下成功完成登陆,未受到任何损伤。


==== 1942年(昭和17年)10月11日:埃斯帕恩斯角海战,终焉 ====
====埃斯帕恩斯角海战====
''<big>本役具体情况详见[[青叶|'''青叶''']]一家人的词条。</big>''
''<big>本役具体情况详见[[青叶|青叶]]一家人的词条。</big>''


10月11日,试图继续炮击亨德森机场的日军舰队在萨沃岛附近的埃斯帕恩斯角遭到美军舰队伏击,即为埃斯帕恩斯角海战(日方称{{注音|萨沃岛冲海战|サボ島沖海戦}})<ref>日方所称的“萨沃岛海战”对应盟军所称的“塔萨法隆加海战”,两个月前(1942年8月8日至9日)发生于萨沃岛附近的另一场盟军称为“萨沃岛海战”的海战在日军侧称为“第一次所罗门海战”。为避免混淆,后世也有资料将1942年10月吹雪战沉的这次海战称为“第二次萨沃岛海战”。</ref>。此战日方损失惨重,吹雪也在此战中战沉,战斗背景及过程如下:
10月11日,试图继续炮击亨德森机场的日军舰队在萨沃岛附近的埃斯帕恩斯角遭到美军舰队伏击,即为埃斯帕恩斯角海战(日方称“萨沃岛近海海战”)<ref>日方所称的“萨沃岛海战”对应盟军所称的“塔萨法隆加海战”,两个月前(1942年8月8日至9日)发生于萨沃岛附近的另一场盟军称为“萨沃岛海战”的海战在日军侧称为“第一次所罗门海战”。为避免混淆,后世也有资料将1942年10月吹雪战沉的这次海战称为“第二次萨沃岛海战”。</ref>。此战日方损失惨重,吹雪也在此战中战沉,战斗背景及过程如下:


受限于驱逐舰的运输能力,丧失制空权的日军在夜间展开的“鼠输送”只能勉强为瓜岛运输人员和少量给养,对于瓜岛战事至关重要的重火器则难以运输。为此,日军决定在派出运输船队的同时继续试图摧毁美军在瓜岛上的亨德森机场。
受限于驱逐舰的运输能力,丧失制空权的日军在夜间展开的“鼠输送”只能勉强为瓜岛运输人员和少量给养,对于瓜岛战事至关重要的重火器则难以运输。为此,日军决定在派出运输船队的同时继续试图摧毁美军在瓜岛上的亨德森机场。


新一批的运输部队由2艘水上飞机母舰('''日进'''、'''千岁''')和6艘护航的驱逐舰(第六十一驱逐队'''[[秋月]]''',第十九驱逐队'''[[绫波]]''',第十一驱逐队第一小队'''[[白雪]]''''''[[丛云]]''',第九驱逐队'''朝云'''、'''夏云''')组成,由城岛高次少将指挥,日方简称为“日进队”,负责向瓜岛运送人员及急需的重武器。支援部队由3艘重巡洋舰(第六战队'''[[青叶]]''''''[[古鹰]]''''''[[衣笠]]''')及2艘驱逐舰(第十一驱逐队第二小队'''吹雪'''、'''[[初雪]]''')组成,由第六战队司令五藤存知少将指挥,负责炮击亨德森机场。同时,根据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大将的命令,第三战队的战列舰'''[[金刚]]''''''[[榛名]]'''及第二水雷战队也从特鲁克出发,作为“第二次挺身队”一同对亨德森机场进行炮击。
新一批的运输部队由2艘水上飞机母舰(日进、千岁)和6艘护航的驱逐舰(第六十一驱逐队[[秋月]],第十九驱逐队[[绫波]],第十一驱逐队第一小队[[白雪]]、[[丛云]],第九驱逐队朝云、夏云)组成,由城岛高次少将指挥,日方简称为“日进队”,负责向瓜岛运送人员及急需的重武器。支援部队由3艘重巡洋舰(第六战队[[青叶]]、[[古鹰]]、[[衣笠]])及2艘驱逐舰(第十一驱逐队第二小队吹雪、[[初雪]])组成,由第六战队司令五藤存知少将指挥,负责炮击亨德森机场。同时,根据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大将的命令,第三战队的战列舰[[金刚]]、[[榛名]]及第二水雷战队也从特鲁克出发,作为“第二次挺身队”一同对亨德森机场进行炮击。


10月11日6时(东京时间,下同),满载人员、粮食及重武器的日进队从肖特兰泊地出发。随后的10时,被要求“在第二挺身队前率先突入伦加泊地炮击机场”的支援部队也从肖特兰出发。按照计划,日进队将先行到达瓜岛登陆,而支援部队将在日落前后到达距亨德森机场200海里处,随后以30节航速从萨沃岛南方靠近,到达射击海域后减速至26节开展炮击,随后在日出前撤离。
10月11日6时(东京时间,下同),满载人员、粮食及重武器的日进队从肖特兰泊地出发。随后的10时,被要求“在第二挺身队前率先突入伦加泊地炮击机场”的支援部队也从肖特兰出发。按照计划,日进队将先行到达瓜岛登陆,而支援部队将在日落前后到达距亨德森机场200海里处,随后以30节航速从萨沃岛南方靠近,到达射击海域后减速至26节开展炮击,随后在日出前撤离。
第613行: 第608行:
由于一直以来美军舰队的反击仅限于阻止日军的运输行动,而城岛高次的日进队又顺利到达瓜岛、成功登陆,加之11日白天日军侦察机未发现美军舰队踪迹,第六战队司令部判断美军不会以集结大规模的水面舰队发动反击,只命令各舰“特别加强警戒”,未做出进一步的应对预案。
由于一直以来美军舰队的反击仅限于阻止日军的运输行动,而城岛高次的日进队又顺利到达瓜岛、成功登陆,加之11日白天日军侦察机未发现美军舰队踪迹,第六战队司令部判断美军不会以集结大规模的水面舰队发动反击,只命令各舰“特别加强警戒”,未做出进一步的应对预案。


然而早已看穿一切的美军已经派遣由海军少将诺曼·斯科特(Norman Scott)率领的第64.2特混大队(Task Group 64.2, TG 64.2)在铁底湾设伏,坐等日军上门。该舰队主要由重巡洋舰'''[[旧金山|旧金山(USS San Francisco, CA-38)]]''''''[[盐湖城|盐湖城(USS Salt Lake City, CA-25)]]''',轻巡洋舰'''博伊西(USS Boise, CL-47)'''、'''[[海伦娜]](USS Helena, CL-50)'''以及驱逐舰'''布坎南(USS Buchanan, DD-484)'''、'''邓肯(USS Duncan, DD-484)'''、'''麦克卡拉(USS McCalla, DD-488)'''、'''法伦霍尔特(USS Farenholt, DD-491)'''、'''[[拉菲(DD-459)|拉菲(USS Laffy, DD-459)]]'''组成,火力远胜于日军,而且占据雷达优势。
然而早已看穿一切的美军已经派遣由海军少将诺曼·斯科特(Norman Scott)率领的第64.2特混大队(TG 64.2)在铁底湾设伏,坐等日军上门。该舰队主要由重巡洋舰[[旧金山]]、[[盐湖城]],轻巡洋舰博伊西(USS Boise CL-47)、[[海伦娜]]以及驱逐舰布坎南(USS Buchanan, DD-484)、邓肯(USS Duncan DD-484)、麦克卡拉(USS McCalla DD-488)、法伦霍尔特(USS Farenholt DD-491)、[[拉菲(DD-459)]]组成,火力远胜于日军,而且占据雷达优势。


16时以后,第六战队开始以30节的高速向目标海域突进。三艘重巡以'''[[青叶]]'''为旗舰,'''[[古鹰]]''''''[[衣笠]]'''随后排成单纵阵,'''初雪'''和吹雪分别位于'''青叶'''左、右前方3000米的位置警戒。21时43分,从一团颮中驶出的第六战队在萨沃岛方向(舰队左前方)发现舰影,此时舰队已行驶至埃斯帕恩斯角附近。没有确切情报的五藤存知想当然地把舰影当成了完成登陆正在返航的日进队,开始向对方发送识别信号。
16时以后,第六战队开始以30节的高速向目标海域突进。三艘重巡以[[青叶]]为旗舰,[[古鹰]]、[[衣笠]]随后排成单纵阵,初雪和吹雪分别位于青叶左、右前方3000米的位置警戒。21时43分,从一团颮中驶出的第六战队在萨沃岛方向(舰队左前方)发现舰影,此时舰队已行驶至埃斯帕恩斯角附近。没有确切情报的五藤存知想当然地把舰影当成了完成登陆正在返航的日进队,开始向对方发送识别信号。


然而来者不是别人,正是斯科特率领的美军舰队。早在21时25分,美军舰队就已靠着'''[[海伦娜]]'''上先进的SG雷达侦测到日军舰队的方位。而凑巧的是,以当时两方舰队的航向,美军几乎正好相对日军抢到了完美的T字优势。
然而来者不是别人,正是斯科特率领的美军舰队。早在21时25分,美军舰队就已靠着[[海伦娜]]上先进的SG雷达侦测到日军舰队的方位。而凑巧的是,以当时两方舰队的航向,美军几乎正好相对日军抢到了完美的T字优势。


21时45分,斯科特下令开火。此时双方距离5000米左右,在美军照明弹升空点亮之时,'''[[青叶]]'''的友军识别信号还尚未发送完毕。
21时45分,斯科特下令开火。此时双方距离5000米左右,在美军照明弹升空点亮之时,[[青叶]]的友军识别信号还尚未发送完毕。


根据当时在青叶舰桥上的第六战队参谋贵岛掬德日记记载:第一个中弹的便是'''[[青叶]]'''右前方的吹雪。与此同时青叶舰桥也被击中,五藤存知受了致命伤,舰桥内的通信装置也被破坏。'''[[青叶]]'''旋即展开烟幕,右转180度脱离战场。后方的'''[[古鹰]]'''原本开始左转,但在发现'''[[青叶]]'''选择右转后也回舵右转追随'''[[青叶]]''',并因此横在'''[[青叶]]'''的烟幕和美军舰队之间,遭到集火,氧气鱼雷被引爆,失去动力。更后方的'''[[衣笠]]'''和左舷的'''[[初雪]]'''选择向左规避,躲过了美军的集火脱离战场,并趁机还击击中了'''[[休斯顿]]''''''[[盐湖城]]'''
根据当时在青叶舰桥上的第六战队参谋贵岛掬德日记记载:第一个中弹的便是[[青叶]]右前方的吹雪。与此同时青叶舰桥也被击中,五藤存知受了致命伤,舰桥内的通信装置也被破坏。[[青叶]]旋即展开烟幕,右转180度脱离战场。后方的[[古鹰]]原本开始左转,但在发现[[青叶]]选择右转后也回舵右转追随[[青叶]],并因此横在[[青叶]]的烟幕和美军舰队之间,遭到集火,氧气鱼雷被引爆,失去动力。更后方的[[衣笠]]和左舷的[[初雪]]选择向左规避,躲过了美军的集火脱离战场,并趁机还击击中了[[休斯顿]]和[[盐湖城]]。


而和'''[[青叶]]'''同航向的吹雪在一开始被命中后并未失去动力,与'''[[青叶]]'''一同右转并暂时脱离战斗,但很快便被美军识别,遭到'''[[旧金山]]'''的探照灯照射,随后被包括'''[[旧金山]]'''的所有美舰猛烈集火射击。在回避过程中,吹雪的弹药库被击中瞬间引发剧烈爆炸,当场沉没。
而和[[青叶]]同航向的吹雪在一开始被命中后并未失去动力,与[[青叶]]一同右转并暂时脱离战斗,但很快便被美军识别,遭到[[旧金山]]的探照灯照射,随后被包括[[旧金山]]的所有美舰猛烈集火射击。在回避过程中,吹雪的弹药库被击中瞬间引发剧烈爆炸,当场沉没。


关于吹雪的具体沉没时间,根据美方记录,在击破'''[[青叶]]'''和古鹰后,为避免误伤友军,美军曾一度停火。在试图重新开火时,'''[[旧金山]]'''发现西方1400码(约1300米)处有未识别的同航向舰影,随后因对方持续发出无法识别的光信号近两分钟并右转而判断为敌舰,并展开探照灯照射射击。经各舰集火打击后,吹雪于21时53分(美军记录时间)爆炸沉没。而日军方面,根据第六战队的战报<ref>“吹雪ハ2158青葉ノ左140度500米ヲ同航中ナリシモ火災ヲ惹起シ2213大火災トナリ、尓後爆発ノ音響ヲ聞キ間モナク沈没スルヲ認メタルモノアリ”,《外南洋部隊支援隊戦闘詳報第二號、第二次ツラギ夜戦(サボ島夜戦)第六戦隊司令部》</ref>,21时53分,于'''[[青叶]]'''左侧140°、距离500米处航行的吹雪遭到美军炮击并起火,随后在22时13分火势突然增大,随后爆炸沉没。
关于吹雪的具体沉没时间,根据美方记录,在击破[[青叶]]和古鹰后,为避免误伤友军,美军曾一度停火。在试图重新开火时,[[旧金山]]发现西方1400码(约1300米)处有未识别的同航向舰影,随后因对方持续发出无法识别的光信号近两分钟并右转而判断为敌舰,并展开探照灯照射射击。经各舰集火打击后,吹雪于21时53分(美军记录时间)爆炸沉没。而日军方面,根据第六战队的战报<ref>“吹雪ハ2158青葉ノ左140度500米ヲ同航中ナリシモ火災ヲ惹起シ2213大火災トナリ、尓後爆発ノ音響ヲ聞キ間モナク沈没スルヲ認メタルモノアリ”,《外南洋部隊支援隊戦闘詳報第二號、第二次ツラギ夜戦(サボ島夜戦)第六戦隊司令部》</ref>,21时53分,于[[青叶]]左侧140°、距离500米处航行的吹雪遭到美军炮击并起火,随后在22时13分火势突然增大,随后爆炸沉没。


根据日军官方记录,吹雪自舰长山下镇雄少佐以下220名乘员战死,仅8人被其他日舰救起。然而根据美方记录,实际上另有109人被美军救起。
根据日军官方记录,吹雪自舰长山下镇雄少佐以下220名乘员战死,仅8人被其他日舰救起。然而根据美方记录,实际上另有109人被美军救起。


次日,随日进队躲过夜战的'''[[丛云]]'''和'''夏云'''也在救助'''[[古鹰]]'''的过程中沉没。
次日,随日进队躲过夜战的[[丛云]]和夏云也在救助[[古鹰]]的过程中沉没。
 
===尾声===
===尾声===
1942年(昭和17年)11月15日,在埃斯帕恩斯角海战战沉的吹雪和难友'''夏云'''、'''[[丛云]]'''一同被除籍。同日,“'''吹雪型驱逐舰'''”改名为“'''白雪型驱逐舰'''”。
1942年11月15日,在埃斯帕恩斯角海战战沉的吹雪和难友夏云、[[丛云]]一同被除籍。同日,“吹雪型驱逐舰”改名为“白雪型驱逐舰”。


次年(昭和18年)3月3日,'''[[白雪]]'''在俾斯麦海海战中和'''朝潮'''、'''荒潮'''、'''时津风'''一同战沉。4月1日,已改名成白雪型的吹雪型又改名为“'''初雪型驱逐舰'''”。
次年3月3日,[[白雪]]在俾斯麦海海战中和朝潮、荒潮、时津风一同战沉。4月1日,已改名成白雪型的吹雪型又改名为“初雪型驱逐舰”。


2015年(平成27年)1月,已故著名沉船寻访者保罗·艾伦(Paul Gardner Allen)团队宣布,他们通过声呐扫描,在所罗门海确认了吹雪的残骸位置。
2015年1月,已故著名沉船寻访者保罗·艾伦(Paul Gardner Allen)团队宣布,他们通过声呐扫描,在所罗门海确认了吹雪的残骸位置。


==游戏相关==
==游戏相关==
游戏四大初始舰之一,日系驱逐舰代表,注意在立体强袭活动中可能会遇到“初始舰旗舰限定”的战况。
{{模板:舰船评价嵌入}}


===官方设定===
===官方设定===
{{隐藏|标题=【角色设定】吹雪 作者:小豆梓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0MTY2OTA0MA==&mid=2247483669&idx=1&sn=0e491685cb201fdfa66bbb4d00ed1269&chksm=e90947cade7ecedc1c78d54a144d94fe9b96266bb69ccacfb68ae324e2b433d0cbb41b699286&mpshare=1&scene=23&srcid=113097U54IGqhzdpmH5ybwLx#rd '''原文地址''']|内容=
{{隐藏|标题=【角色设定】吹雪 作者:小豆梓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0MTY2OTA0MA==&mid=2247483669&idx=1&sn=0e491685cb201fdfa66bbb4d00ed1269&chksm=e90947cade7ecedc1c78d54a144d94fe9b96266bb69ccacfb68ae324e2b433d0cbb41b699286&mpshare=1&scene=23&srcid=113097U54IGqhzdpmH5ybwLx#rd 原文地址]|内容=
特型驱逐舰一番舰,曾隶属于“第三水雷战队”。
特型驱逐舰一番舰,曾隶属于“第三水雷战队”。


第780行: 第776行:
====改造前====
====改造前====
目前的吹雪改前立绘是第二代,详见后文。
目前的吹雪改前立绘是第二代,详见后文。
*左手连装炮上写有数字“11”,这是指代历史上吹雪与雪级的三艘姐妹舰('''[[白雪]]''''''[[初雪]]''''''[[深雪]]''')组成的第11驱逐队。
*左手连装炮上写有数字“11”,这是指代历史上吹雪与雪级的三艘姐妹舰([[白雪]]、[[初雪]]、[[深雪]])组成的第11驱逐队。
*头上的发箍中间的部分来自特I型舰桥(主要就是那个在各种子型号及后续改造中改来改去的航海舰桥),两边伸出来的弯曲结构则来自特I型的高圆筒形锅炉进气口。{{黑幕|初雪:虽然这是我的梗,但我还是要在这里说,不是小龙人(强调)}}
*头上的发箍中间的部分来自特I型舰桥(主要就是那个在各种子型号及后续改造中改来改去的航海舰桥),两边伸出来的弯曲结构则来自特I型的高圆筒形锅炉进气口。{{黑幕|初雪:虽然这是我的梗,但我还是要在这里说,不是小龙人(强调)}}
*领口的花纹装饰来自于旧日本海军军舰舰艏的“菊纹章”,大概是出于避嫌的原因,把代表皇室的“十六瓣八重表菊纹”改成了五瓣的樱花。{{黑幕|冷知识:在旧日本海军中,驱逐舰不属于“军舰”,其实是没有舰艏菊纹的。}}
*领口的花纹装饰来自于旧日本海军军舰舰艏的“菊纹章”,大概是出于避嫌的原因,把代表皇室的“十六瓣八重表菊纹”改成了五瓣的樱花。{{黑幕|冷知识:在旧日本海军中,驱逐舰不属于“军舰”,其实是没有舰艏菊纹的。}}
*腰部舰装部件上写有“ふぶき(fubuki)”,应是在复刻旧日本海军在驱逐舰侧舷拿片假名从右往左刷舰名的同时为了避嫌。
*腰部舰装部件上写有“ふぶき(fubuki)”,应是在复刻旧日本海军在驱逐舰侧舷拿片假名从右往左刷舰名的同时为了避嫌。
*ω形嘴,身上挂有两个铃铛,应该是为了配合吹雪改前猫一般顽皮的形象。{{黑幕|乃们这些艹猫狂魔!}}
*ω形嘴,身上挂有两个铃铛,应该是为了配合吹雪改前猫一般顽皮的形象。{{黑幕|乃们这些艹猫狂魔!}}
*辫子和袜子上的绑带尚不明了,蓝色带子上有类似“梅纹”的图案,可能是捏他舰长山田铁夫;红色带子则有些旭日旗的影子,当然也可能只是与姐妹舰'''[[白雪]]''''''[[初雪]]''''''[[深雪]]'''搭配而已。
*辫子和袜子上的绑带尚不明了,蓝色带子上有类似“梅纹”的图案,可能是捏他舰长山田铁夫;红色带子则有些旭日旗的影子,当然也可能只是与姐妹舰[[白雪]]、[[初雪]]、[[深雪]]搭配而已。
*{{黑幕|不好好穿裙子,大破上下全真空,<del>提督提督吹雪有个很好玩的东西哟~</del>}}
*{{黑幕|不好好穿裙子,大破上下全真空,<del>提督提督吹雪有个很好玩的东西哟~</del>}}
*{{黑幕|从历史上吹雪的武装情况来看,手里拿的只能是三年式双联127,但这个炮画的不能说是一点不像吧,多少也是重在抽象。}}
*{{黑幕|从历史上吹雪的武装情况来看,手里拿的只能是三年式双联127,但这个炮画的不能说是一点不像吧,多少也是重在抽象。}}
第806行: 第802行:
2017年3月24日,战舰少女R官博发布了一条[http://weibo.com/5886054987/EBfWIdSQh/ 微博]“''初次见面,我是吹雪型驱逐舰首舰吹雪号,赶快和我签订契约成为提督吧~''”,随微博发布的视频,展示了吹雪的日语配音。
2017年3月24日,战舰少女R官博发布了一条[http://weibo.com/5886054987/EBfWIdSQh/ 微博]“''初次见面,我是吹雪型驱逐舰首舰吹雪号,赶快和我签订契约成为提督吧~''”,随微博发布的视频,展示了吹雪的日语配音。


当时根据声音推测声优为'''加藤英美里'''{{黑幕|就是那只到处和人签订契约的[[zhmoe:QB娘|淫兽]]}},现如今已确认就是'''加藤英美里'''。{{黑幕|幻萌真会玩系列}}
当时根据声音推测声优为加藤英美里{{黑幕|就是那只到处和人签订契约的[[zhmoe:QB娘|淫兽]]}},现如今已确认就是加藤英美里。{{黑幕|幻萌真会玩系列}}
 
===游戏性能===
在游戏初期,作为初始舰之一的吹雪,因为稀有驱逐舰{{黑幕|亲女儿}}[[萤火虫]]的存在并不很受提督们青睐。{{黑幕|即视感}}
 
不过因为立绘很萌{{黑幕|和隔壁吹雪的包子脸比较而言}},加上15年舰C动画的热播,也<del>大概</del>收获了一定人气<del>,成了很多慕名而来的提督的首选舰</del>。
 
2016年,吹雪开放改造之后,由于技能提供高达30%的暴击率,且拥有能够给队内特型驱逐舰带来最高7点的各项技能加成<s>的'''主角光环'''</s>,存在感大幅度上升。[[白雪]]的改造也进一步凸显了吹雪在特型驱逐舰里的重要作用。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以吹雪和白雪为核心构建的特驱队一度是小船编队的最优解。{{黑幕|我才是亲女儿!}}
 
随着版本更迭,越来越多的驱逐舰开放改造,单体能力更强且技能受众更为广泛的美驱后来居上,驱逐舰开始强调混编和单兵作战能力,挂件化、炮驱化的倾向愈发明显。受制于特驱的面板,水雷战队技能的收益和强度已经不够好,特驱队也开始逐渐淡出环境。结果官方在2020年7月为其实装了2技能。
 
2技能“孤注一掷”来源于巴达维亚海战(又称雅加达海战、巽他海峡海战)中,吹雪孤身追击[[休斯顿]]和珀斯并与之展开长达25分钟的缠斗的史实。2技能加持下的吹雪有中破保护,长射程,昼战攻击附带固定伤害且享受装备加成,一系列改动让吹雪拥有了稳定的昼战输出能力和强大的反潜能力(固定伤害对潜艇有效),唯一的缺点也许就是全阶段无法造成暴击了。{{黑幕|日本特驱还计较蛐蛐几点暴击?[[九三式3型鱼雷(四联)|O2鱼雷]]装上去直接暴击}}


===台词解析===
===台词解析===
17,671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