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雪:修订间差异

添加439字节 、​ 2023年7月17日 (星期一)
第333行: 第333行:


===== 轮机 =====
===== 轮机 =====
吹雪型的主机为两套舰本式冲击式齿轮减速蒸汽轮机。每套轮机设有高压、低压及单式轮机(单级冲击式轮机)各一部,倒车组件设于单式轮机内,巡航轮机通过减速齿轮和离合器与单式轮机并联。航速在18节以下时,仅巡航轮机输出;航速达到18节时,巡航轮机与单式轮机并联输出;航速达到24节时,巡航轮机停机、单式轮机单独输出;航速超过24节时,高压、低压及单级三台轮机并联输出。
吹雪型的主机为两套舰本式冲击式齿轮减速蒸汽轮机。每套轮机设有高压、低压及单式轮机(单级冲击式轮机)各一部,倒车组件设于单式轮机内,巡航轮机通过减速齿轮和离合器与单式轮机并联。航速在18节以下时,仅巡航轮机输出;航速达到18节时,巡航轮机与单式轮机并联输出;航速达到24节时,巡航轮机停机、单式轮机单独输出;航速超过24节时,高压、低压及单级三台轮机并联输出,巡航轮机则被断开——顺带一提,这样的结构在美国的弗莱彻级驱逐舰上同样存在:后者的一套轮机组同时设有巡航轮机、高压轮机和低压轮机三台轮机,巡航轮机经由齿轮与高压轮机啮合,因此没有单独的输出轴。在高速航行时,巡航轮机的提升阀会被关闭,蒸汽经提升阀直接流向高压轮机,巡航轮机则被“越过”(bypass)。


出于增加防御性的考虑,吹雪型的两套轮机被分别布置在左右舷的两个轮机舱内,辅助动力舱则布置在轮机舱之后。但是这样的设计会导致在一侧轮机舱受损进水、舰体侧倾的情况下难以回正(无法通过向另一侧轮机舱注水来进行纠正,否则会失去全部动力),因此并没有在后续的日本驱逐舰上继续沿用。
出于增加防御性的考虑,吹雪型的两套轮机被分别布置在左右舷的两个轮机舱内,辅助动力舱则布置在轮机舱之后。但是这样的设计会导致在一侧轮机舱受损进水、舰体侧倾的情况下难以回正(无法通过向另一侧轮机舱注水来进行纠正,否则会失去全部动力),因此并没有在后续的日本驱逐舰上继续沿用。
第356行: 第356行:
吹雪型的三座鱼雷发射管中,位于最前方的1号发射管因为各子型号锅炉进气口形状和位置的不同的影响,早期的特I型9舰安装位置与后续各舰有所不同。全部三座发射管均没有装备鱼雷次发装填装置,但安装有专门的次发鱼雷储存箱和配套的专用起重机,鱼雷再装填能力相比于之前各型驱逐舰依然有了显著提高。
吹雪型的三座鱼雷发射管中,位于最前方的1号发射管因为各子型号锅炉进气口形状和位置的不同的影响,早期的特I型9舰安装位置与后续各舰有所不同。全部三座发射管均没有装备鱼雷次发装填装置,但安装有专门的次发鱼雷储存箱和配套的专用起重机,鱼雷再装填能力相比于之前各型驱逐舰依然有了显著提高。


起初吹雪型各舰的鱼雷发射管均没有装备防盾,受上浪影响很大,在高海况下难以操纵。后来旧日本海军决定为吹雪型增加鱼雷发射管防盾。最早哪一艘吹雪型在建造时就已增加防盾已不可考,据信是特II型2号舰'''[[敷波]]'''。可以确定的是,从特III型四舰('''[[晓]]'''、[[响|'''响''']]、'''[[雷]]'''、'''[[电]]''')开始,鱼雷发射管防盾就已成为标准配置的一部分,而之前各艘未在建造中增加防盾的吹雪型也都在1932年(昭和7年)至次年间加装了防盾。最初的防盾材料同舰桥一样为杜拉铝,之后也同样因为耐腐蚀性能过差而换成了3mm的钢板。
起初吹雪型各舰的鱼雷发射管均没有装备防盾,受上浪影响很大,在高海况


服役之初的吹雪型装备的鱼雷为'''八年式61厘米鱼雷''',连同发射管内的待发雷在内,备雷18发。1935年(昭和10年)前后,更新为'''九〇式61厘米鱼雷''',备雷数目据称根据舰只不同为12~18发。两型鱼雷均为使用压缩空气做氧化剂的空气鱼雷。1943年(昭和18年)8月以后,部分吹雪型('''薄云'''、'''白云'''、'''浦波'''、'''夕雾'''、'''曙'''、'''[[潮]]'''、'''[[响]]''')进行了发射管改造,具备了发射'''九三式61厘米鱼雷'''(使用液氧作为氧化剂,即通称的九三式酸素鱼雷)的能力。
下难以操纵。后来旧日本海军决定为吹雪型增加鱼雷发射管防盾。最早哪一艘吹雪型在建造时就已增加防盾已不可考,据信是特II型2号舰'''[[敷波]]'''。可以确定的是,从特III型四舰('''[[晓]]'''、'''[[响]]'''、'''[[雷]]'''、'''[[电]]''')开始,鱼雷发射管防盾就已成为标准配置的一部分,而之前各艘未在建造中增加防盾的吹雪型也都在1932年(昭和7年)至次年间加装了防盾。最初的防盾材料同舰桥一样为杜拉铝,之后也同样因为耐腐蚀性能过差而换成了3mm的钢板。
 
服役之初的吹雪型装备的鱼雷为'''八年式61厘米鱼雷''',连同发射管内的待发雷在内,备雷18发。1935年(昭和10年)前后,更新为'''九〇式61厘米鱼雷''',备雷数目据称根据舰只不同为12~18发。两型鱼雷均为使用压缩空气做氧化剂的空气鱼雷。1943年(昭和18年)8月以后,部分吹雪型('''薄云'''、'''白云'''、'''浦波'''、'''夕雾'''、'''曙'''、'''[[潮]]'''、'''[[响]]''')进行了发射管改造,具备了发射'''九三式61厘米鱼雷'''(使用高压纯氧作为氧化剂,即通称的九三式酸素鱼雷)的能力。


==== 防空武器 ====
==== 防空武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