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敌:修订间差异

添加7,293字节 、​ 2022年8月21日 (星期日)
完成对设计历史和设计介绍的修订,参考多方面资料修正原机翻wiki介绍。
(设计历史和介绍参照资料补充,修正原有机翻(大概?)语句)
(完成对设计历史和设计介绍的修订,参考多方面资料修正原机翻wiki介绍。)
第52行: 第52行:


==原型简介==
==原型简介==
G3战列巡洋舰是一战后英国皇家海军为应对美国“三年造舰计划”和日本海军“八八舰队”军备扩充计划而设计的一类战列巡洋舰。
G3战列巡洋舰是一战后英国皇家海军为应对美国“三年造舰计划”和日本海军“八八舰队”军备扩充计划而设计的一型战列巡洋舰,起源自[[胡德]]的改进计划,最终成为全新设计的下一代主力舰。


在当时G3级的设计吨位甚至超过了大部分其他国家完成或设计中的战列舰,加上G3级采用了重点防护(即所谓“全有或全无”)的防护结构,并通过采用新布局等一系列创新性的措施,让该级舰的防护水平与同代许多战列舰相当甚至更优,因此G3级也被非正式地称为“高速战列舰”。尽管如此,皇家海军还是把这一级分成了战列巡洋舰一类,主要是为了和采用同族设计,但航速低、火力更高、防御更好的N3级战列舰区分开。
G3级拥有巨大的吨位和体型,甚至超过了许多同时期设计的战列舰,加上G3级采用了重点防护(即所谓“全有或全无”)的防护结构,并通过采用新布局等一系列创新性的措施,让该级舰的防护水平与同代许多战列舰相当甚至更优,因此G3级也被非正式地称为“高速战列舰”。尽管如此,皇家海军还是把本级归类为战列巡洋舰,主要是为了和采用同族设计,但航速较低、火力更高、防御更好的N3级战列舰区分开。


G3级战巡的设计于1921年8月12日获得海军部委员会的批准,订单于10月下达,一共四艘,但舰名并没有确定。随着《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签订,G3级的建造计划遂在1922年2月被全部取消。
G3级战巡的设计于1921年8月12日获得海军部委员会的批准,订单于10月下达,一共四艘,但舰名并没有确定。随着《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签订,G3级的建造计划遂在1922年2月被全部取消。


虽然历史上没有确定的命名,“无敌”这个名字也只是一种猜测。这个名字来自于皇家海军历史上第一艘战列巡洋舰,也是日德兰海战里给予德国公海舰队旗舰吕佐夫号致命打击的无敌号(HMS Invincible)。至于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有一种说法是G3级的四艘命名分别是皇家海军最早建造的四艘战巡,分别是:无敌、不挠(Indomitable)、不屈(Inflexible)和不倦(Indefatigable)。
虽然历史上没有确定的命名,但“无敌”这一舰名是广泛为人所接受的猜测。这个名字来自于皇家海军历史上第一艘战列巡洋舰,也是日德兰海战里给予德国公海舰队旗舰吕佐夫号致命打击的无敌号(HMS Invincible)。最广为接受的说法之一认为,G3级四舰将分别是皇家海军最早建造的四艘战列巡洋舰命名,也即无敌(HMS Invincible)、不挠(HMS Indomitable)、不屈(HMS Inflexible)和不倦(HMS Indefatigable)。另一种说法则称G3级的四舰将分别以基督教的四位圣徒命名,也就是圣乔治(圣约翰)、圣彼得、圣保罗和圣马可。这一命名方式也被<del>你游</del>用于N3级的[[圣乔治]]上。
 
在《战舰世界中》,<del>明斯克造船厂</del>则将G3级定名为邓肯、I3级分别定名为圣文森特和圣劳伦斯。


===舰船设计===
===舰船设计===
====设计背景====
====设计背景====


1916年美国开启了新一轮的造舰计划,批准建造了大量的战列舰、战列巡洋舰和巡洋舰,尤其是提出了要新建17艘[[星座|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的疯狂造舰计划,以弥补美国海军缺乏高速主力舰的缺憾;与此同时,日本也同样在进行着庞大的“八八舰队”海军扩充计划,并同样规划了战斗力强大的天城级战列巡洋舰。
1916年,美国宣布将打造超越英国皇家海军的世界第一海军,并在国会通过了新一轮的造舰计划,计划建造大量的战列舰、战列巡洋舰和巡洋舰,尤其是提出了要新建17艘[[星座|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的疯狂造舰计划,以弥补美国海军缺乏高速主力舰的缺憾;与此同时,日本也同样在进行着庞大的“八八舰队”海军扩充计划,并同样规划了战斗力强大的天城级战列巡洋舰。


相比之下,当时的皇家海军虽然仍是世界第一海军,但在战列巡洋舰的数量上并不占优势(谁也没有料到,这个问题将一直困扰皇家海军直到1941年[[英王乔治五世]]建成)。由于[[伊丽莎白女王]]级向高速战列舰发起的第一次尝试宣告失败,加之日德兰海战的损失,皇家海军陷入了危险的战列巡洋舰缺口中。装备最新15英寸主炮的战列巡洋舰仅有两艘声望级,以及预计正在建造中的海军上将级。而海军上将级尽管原定建造4艘,但随着日德兰海战中皇家海军战列巡洋舰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除[[胡德]]之外的其余三舰都因进行大量设计改进而停工,最终也没有再恢复建造。其余的战列巡洋舰、以及至少三分之一的战列舰,装备的都是低于15英寸的12和13.5英寸主炮。这些老舰显然将在不久的未来需要新舰替换。
相比之下,当时的皇家海军虽然仍是世界第一海军,但在战列巡洋舰的数量上并不占优势(谁也没有料到,这个问题最后将一直困扰皇家海军直到1941年[[英王乔治五世]]建成)。由于[[伊丽莎白女王]]级向高速战列舰发起的第一次冲击宣告失败,加之日德兰海战的损失,皇家海军陷入了危险的战列巡洋舰缺口中。装备最新15英寸主炮的战列巡洋舰仅有两艘声望级,以及预计正在建造中的海军上将级。而海军上将级尽管原定建造4艘,但随着日德兰海战中皇家海军战列巡洋舰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除[[胡德]]之外的其余三舰都因进行大量设计改进而停工,最终也没有再恢复建造。其余的战列巡洋舰、以及至少三分之一的战列舰,装备的都是低于15英寸的12和13.5英寸主炮。这些老舰显然将在不久的未来需要新舰替换。


为了避免在新一轮主力舰造舰竞赛中陷入下风,英国海军委员会在1920年放弃了对海军上将级的改进计划,转而在海军上将级改进设计的基础上启动了全新的主力舰设计研究。在这其中,每一个战列舰方案都对应一个战列巡洋舰方案,两者的主要区别基本就是主机数量和航速。每个战列舰方案被标上从L开始的正序字母排列以示区分,而战列巡洋舰方案则是从K开始的倒序字母。每个方案的字母代号后数字表示其使用的炮塔类型,2为双联装炮塔,3则为三联装。在武器方面,为了确保能够压制竞争对手所建造中的所有战舰,皇家海军希望为新舰配备18英寸主炮{{黑幕|一度甚至考虑过捡起[[无比]]的20英寸主炮方案,但由于害怕导致造舰竞赛升级过热而很快放弃了}},但由于当时只有埃尔斯威克一家公司能够铸造18英寸主炮(就是安装在[[暴怒]]上的那一门),因此为了有更多选择,采用16英寸主炮作为后备(尽管最后在16英寸主炮的竞标中,还是埃尔斯威克击败了维克斯-阿姆斯特朗)。
为了避免在新一轮主力舰造舰竞赛中陷入下风,英国海军委员会在1920年放弃了对海军上将级的改进计划,转而在海军上将级改进设计的基础上启动了全新的主力舰设计研究。在这其中,每一个战列舰方案都对应一个战列巡洋舰方案,两者的主要区别基本就是主机数量和航速。每个战列舰方案被标上从L开始的正序字母排列以示区分,而战列巡洋舰方案则是从K开始的倒序字母。每个方案的字母代号后数字表示其使用的炮塔类型,2为双联装炮塔,3则为三联装。在武器方面,为了确保能够压制竞争对手所建造中的所有战舰,皇家海军希望为新舰配备18英寸主炮{{黑幕|一度甚至考虑过捡起[[无比]]的20英寸主炮方案,但由于害怕导致造舰竞赛升级过热而很快放弃了}},但由于当时只有埃尔斯威克一家公司能够铸造18英寸主炮(就是安装在[[暴怒]]上的那一门),因此为了有更多选择,采用16英寸主炮作为后备(尽管最后在16英寸主炮的竞标中,还是埃尔斯威克击败了维克斯-阿姆斯特朗)。


作为战列巡洋舰,为确保能够匹敌美国的[[星座|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新舰的航速被要求不低于后者的33.25节。此外,在此基础上,新舰方案的防护水平被分为三个等级:
作为战列巡洋舰,为确保能够匹敌美国的[[星座|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新舰的航速被要求最好不低于后者的33.25节,但这一指标过于苛刻,实际基本无一方案能达到,因此后来又被下调至32节。此外,新舰方案的防护水平被分为三个等级:


*1:对18英寸炮完全免疫;
*1:对18英寸炮完全免疫;
第77行: 第80行:
*3:对[[英国双联15英寸炮|15英寸新炮]]完全免疫。
*3:对[[英国双联15英寸炮|15英寸新炮]]完全免疫。


战列巡洋舰被要求至少达到2级防护水平,底线则是3级;战列舰则被要求底线2级,最好能达到1级。同时,新舰的设计必须能够进入皇家海军已有的船坞,而不需新建船坞建造或维护。这将新舰的尺寸限定在258-260米长、33米的范围内,这是朴茨茅斯和罗斯这两个皇家海军主力舰主要基地的船坞尺寸(虽然利物浦格拉斯通有一座320米长的船台,但那是用于建造民船的,因此只有在战时才可被考虑)。尽管紧急情况下这两地的船坞还可以通过在首尾接沉箱的手段再加长10到20米,但皇家海军只有一套沉箱,也就是说如果新舰的尺寸超标到280米级,那么虽然仍能够在已有的海军船坞建造,但一次只能建造一艘。尽管战后英国接收了德国海军的基尔8号浮船坞,长度达到293米、最大起重达到6.5万吨,但因为新型主力舰不可避免经常要在朴茨茅斯或罗斯入坞,因此最好还是遵循之前的尺寸限制,以免出现可用船坞严重受限的问题。
战列巡洋舰被要求至少达到2级防护水平,底线则是3级;战列舰则被要求底线2级,最好能达到1级。同时,新舰的设计必须能够进入皇家海军已有的船坞,而不需新建船坞建造或维护。这将新舰的尺寸限定在260米长、33米宽的范围内,这是朴茨茅斯和罗斯这两个皇家海军主力舰主要基地的船坞尺寸(虽然利物浦格拉斯通有一座320米长的船台,但那是用于建造民船的,因此只有在战时才可被考虑)。尽管紧急情况下这两地的船坞还可以通过在首尾接沉箱的手段再加长10到20米,但皇家海军只有一套沉箱,也就是说如果新舰的尺寸超标到280米级,那么虽然仍能够在已有的海军船坞建造,但一次只能建造一艘。尽管战后英国接收了德国海军的基尔8号浮船坞,长度达到293米、最大起重达到6.5万吨,但因为新型主力舰不可避免经常要在朴茨茅斯或罗斯入坞,因此最好还是遵循之前的尺寸限制,以免出现可用船坞严重受限的问题。此外,考虑到要在地中海和印度洋之间机动的需要,新舰的尺寸最好也要确保能通过苏伊士运河。


第一批出现的方案为K2/K3,对应的战列舰版本为L2/L3。这一系列设计基于之前海军上将级改进项目的经验,布局与海军上将级大致相同。为了压倒美国海军为列克星敦级装备的[[美国三联16英寸炮(MK6)]]和日本为长门与天城级装备的[[日本41厘米连装炮]],这一方案统一定为使用18英寸主炮,2字尾方案采用4座双联装主炮,3字尾则是3座三联装。
第一批出现的方案为K2/K3,对应的战列舰版本为L2/L3。这一系列设计基于之前海军上将级改进项目的经验,布局与海军上将级大致相同。为了压倒美国海军为列克星敦级装备的[[美国三联16英寸炮(MK6)]]和日本为长门与天城级装备的[[日本41厘米连装炮]],这一方案统一定为使用18英寸主炮,2字尾方案采用4座双联装主炮,3字尾则是3座三联装。


在L2/L3的设计过程中很快证明,采用海军上将级的布局简单放大是不可行的,如果要试图满足260米的长度限制,采用这种布局的新舰将拥有堪比油轮的恐怖方形系数,彻底变成一块砖头。而在加长船体的过程中,方案的长度则很快达到了无法接受的程度,并且严重超重,导致K2/K3被迫采用非背负式的全平置主炮,为了满足防护水平要求,主装也成为了水线以上高度仅有1.8米的皮带。
在L2/L3的设计过程中很快证明,采用海军上将级的布局简单放大是不可行的,如果要试图满足260米的长度限制,采用这种布局的新舰将拥有堪比油轮的恐怖方形系数,彻底变成一块砖头。而在加长船体以改善线型的过程中,方案的长度则很快达到了无法接受的程度,并且严重超重,导致K2/K3被迫采用非背负式的全平置主炮。为了满足防护水平要求,主装也成为了水线以上高度仅有1.8米的皮带。


此时,位于哈斯拉尔的海军部实验工厂(Admiralty Experiment Works,拥有一座540英尺长的水池用于船体模型试验)研究出了所谓的方形艉或方艉,通过将舰艉水线面以上的船体沿横截面切除,能够显著减少船体长度和重量。这一设计很快被K2/K3引入,并沿用到随后的所有方案中。通过引入方艉,最终K2/K3的长度成功控制在了270米,勉强满足入坞要求,主装甲带高度也达到了水线以上2.95米、水线以下2米。尽管如此,其吨位达到了惊人的54,000吨,导致吃水高达9.4米,无法通过苏伊士运河;并且航速不达标,只能达到29节,甚至不如已经在海试中跑出了31.7节的胡德。同时,这一系列方案的主装甲带高度仍嫌不足,无法与主装甲甲板相接形成完整的装甲盒,留下了一条巨大的天窗。
此时,位于哈斯拉尔的海军部实验工厂(Admiralty Experiment Works,拥有一座540英尺长的水池用于船体模型试验)研究出了所谓的方形艉或方艉,通过将舰艉水线面以上的船体沿横截面切除,能够显著减少船体长度和重量。这一设计很快被K2/K3引入,并沿用到随后的所有方案中。通过引入方艉,最终K2/K3的长度成功控制在了270米,勉强满足入坞要求,主装甲带高度也达到了水线以上2.95米、水线以下2米。尽管如此,其吨位达到了惊人的54,000吨,吃水也显著增加,无法通过苏伊士运河,并且航速不达标,只能达到29节。这甚至不如已经在海试中跑出了31.7节的胡德。同时,这一系列方案的主装甲带高度仍嫌不足,无法与主装甲甲板相接形成完整的装甲盒,留下了一条巨大的天窗。


尽管如此,在K/L方案的设计中海军部仍然得到了一些宝贵的经验。除了方艉这个革命性的船型设计之外,还有一点就是三联装主炮塔在总重、可用火炮数量和防护性能方面都优于双联装炮塔。此后的设计中,基本都只采用三联装炮塔方案,除了H2设计为了减重考虑是例外。
尽管如此,在K/L方案的设计中海军部仍然得到了一些宝贵的经验。除了方艉这个革命性的船型设计之外,还有一点就是三联装主炮塔在总重、可用火炮数量和防护性能方面都优于双联装炮塔。此后的设计中,基本都只采用三联装炮塔方案。


下一个方案J3本质上则是对海军上将级改进方案的进一步挖掘,试图看看在海军上将级基础上改进的潜力如何——可能是[[胡德]]的海试结果让皇家海军觉得老阿姨还可以再抢救一下罢。这一方案引入了三座三联装15英寸新炮,根据老阿姨的海试经验,将主机设计额定功率增加到15万马力,使预期航速能够达标达到32节,同时尝试将吨位和尺寸维持在海军上将级的水平。尽管如此,这一设计的代价是灾难性的防护水平,仅有与K2/K3高度相差无几的皮带主装,以及在15英寸主炮面前与纸糊无异的4英寸弹药库装甲甲板。
下一个方案J3本质上则是对海军上将级改进方案的进一步挖掘,试图看看在海军上将级基础上改进的潜力如何——可能是[[胡德]]的海试结果让皇家海军觉得老阿姨还可以再抢救一下罢。这一方案引入了三座三联装15英寸新炮,根据老阿姨的海试经验,将主机设计额定功率增加到15万马力,使预期航速能够达标达到32节,同时尝试将吨位和尺寸维持在海军上将级的水平。尽管如此,这一设计的代价是灾难性的防护水平,仅有与K2/K3高度相差无几的皮带主装,以及在15英寸主炮面前与纸糊无异的4英寸弹药库装甲甲板。


同时,在J3案的设计过程中,DNC还意识到战列巡洋舰的大功率主机意味着大面积的轮机舱通风口和烟囱尺寸,这无异于巨大的投币口。如果敌舰炮弹从平行于舰体的方向射来,那么对于艏艉布置主炮、主机舱位于中部的传统布局来说,炮弹极有可能直接从这两个巨大的投币口砸进就位于轮机舱前后不远的主弹药库,从而重演日德兰冥场面。{{黑幕|老阿姨的悲剧:在研究老阿姨改进方案的过程中海军部已经发现了她的十个甚至九个弱点,但最终针对这些弱点的改进没有一个落实到她自己身上}}也是从这时开始,恩考特(这回终于不是德谍了)提出采用全前置主炮布局,并将轮机舱移动到舰艉,这样一来敌舰炮弹砸穿通风口后砸进弹药库的概率就大大降低了。当然,这意味着主炮将失去几乎全部的舰艉方向射界,不过大量的战例已经证明对于战列巡洋舰来说舰艉主炮的使用率极低——毕竟战巡的主要角色就是侧翼包抄和高速拦截,而新主炮布局在这两个方向上的射界甚至比传统布局更为优秀。
同时,在J3案的设计过程中,DNC还意识到战列巡洋舰的大功率主机意味着大面积的轮机舱通风口和烟囱尺寸,这无异于巨大的投币口。如果敌舰炮弹从平行于舰体的方向射来,那么对于艏艉布置主炮、主机舱位于中部的传统布局来说,炮弹极有可能直接从这两个巨大的投币口砸进就位于轮机舱前后不远的主弹药库,从而重演日德兰冥场面。{{黑幕|老阿姨的悲剧:在研究老阿姨改进方案的过程中海军部已经发现了她的十个甚至九个弱点,但最终针对这些弱点的改进没有一个落实到她自己身上}}也是从这时开始,恩考特<del>这回不是德谍了</del>提出采用全前置主炮布局,并将轮机舱移动到舰艉,这样一来敌舰炮弹砸穿通风口后砸进弹药库的概率就大大降低了。当然,这意味着主炮将失去几乎全部的舰艉方向射界,不过大量的战例已经证明对于战列巡洋舰来说舰艉主炮的使用率极低——毕竟战巡的主要角色就是侧翼包抄和高速拦截,而新主炮布局在这两个方向上的射界甚至比传统布局更为优秀。


全前置主炮还有许多额外好处:主炮弹药库和轮机舱核心区彼此分离,并且都非常集中,意味着核心区长度被缩短到最小,从而能够显著降低装甲所需的重量。此外,由于炮塔集中在舰舯部位,炮塔重量载荷对船体结构造成的弯矩和惯性矩影响也大大减轻了,从而能够减轻船体结构重量、改善机动性;同时,被大幅度后移到舰艉的烟囱,将能够一劳永逸地解决从不倦级开始就一直困扰皇家海军主力舰的一大严重问题——由于常规布局中主桅和前烟囱太近,主桅上的值班军官经常在低航速和顺风下被飘过来的浓烟变成熏肉。
全前置主炮还有许多额外好处:主炮弹药库和轮机舱核心区彼此分离,并且都非常集中,意味着核心区长度被缩短到最小,从而能够显著降低装甲所需的重量。同时,锅炉舱和弹药库都能更接近设计厚度最大的舰舯,从而受到更好且更完善的保护,尤其是防雷系统和水中弹防护在舰舯附近最佳。此外,同样是由于上述这些核心区域集中在最厚的舰舯部位,包括炮塔和锅炉在内的重量载荷对船体结构造成的弯矩和惯性矩影响也大大减轻了,从而能够减轻船体结构重量、改善机动性;同时,被大幅度后移到舰艉的烟囱,将能够一劳永逸地解决从无畏舰时代开始就一直困扰皇家海军主力舰的一大严重问题——由于常规布局中主桅和前烟囱太近,主桅上的值班军官经常在低航速和顺风下被飘过来的浓烟变成熏肉。{{黑幕|罪魁祸首是费舍尔老爹为了减少舰艇的被弹面始终追求最大限度缩小上层建筑面积,结果导致主桅和烟囱贴太近——费老爹甚至还设想过直接拿烟囱当主桅的方案,这下烤炉了}}


在拥有了这一革命性布局之后,恩考特放手一搏,设计了I3方案。这一方案完全抛开了入坞限制,试图看看在新布局下能够造出怎样的怪物。最终的结果是一艘长达282米、装备三座三联装18英寸主炮,拥有厚达7寸的弹药库装甲甲板、8寸的上部主装甲带和12英寸/25度倾斜的主装甲带,同时还能达到32.5节高速的庞然大物。这是皇家海军有史以来设计过的第三大(仅就船体尺寸而言)主力舰,仅次于无比和后来的狮级战列舰。即便如此,I3方案的排水量“仅”有5.2万吨,比L2/L3方案的5.4万吨还要轻!新布局在减重和提高航速方面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拥有了这一革命性布局之后,恩考特放手一搏,设计了I3方案。这一方案完全抛开了入坞限制,试图看看在新布局下能够造出怎样的怪物。最终的结果是一艘长达282米、装备三座三联装18英寸主炮,拥有厚达7寸的弹药库装甲甲板、8寸的上部主装甲带和12英寸/25度倾斜的主装甲带,同时还能达到32.5节高速的庞然大物。这是皇家海军有史以来设计过的第三大(仅就船体尺寸而言)主力舰,仅次于无比和后来的狮级战列舰。即便如此,I3方案的排水量“仅”有5.2万吨,比L2/L3方案的5.4万吨还要轻!新布局在减重和提高航速方面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I3的性能如此完美,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如何将其进一步缩小到满足入坞限制的水平了。H3系列方案试图通过去掉一组主炮来减少吨位,其中H3a去掉了舰舯主炮塔,H3b和c则去掉了舰艏主炮塔。由于去掉一组主炮的大幅减重,H系列方案能够真正满足33.5节的极速指标(减重最极端的H3c甚至有望达到33.75节),并且将尺寸控制在入坞限制要求的262米长。尽管如此,6门主炮是火控校射所需的最小数量下限,这意味着这一方案几乎没有损伤裕度。任意一个主炮塔被击中或故障损坏都会立即导致战舰的火力密度和精度严重下降,这对于需要单独在远海作战、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回港进行修复的战列巡洋舰而言是难以接受的。
I3的性能如此完美,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如何将其进一步缩小到满足入坞限制的水平了。H3系列方案试图通过去掉一组主炮来减少吨位和尺寸,其中H3a去掉了舰舯主炮塔,H3b和c则去掉了舰艏主炮塔。由于去掉一组主炮的大幅减重,H系列方案能够真正满足33.5节的极速指标(减重最极端的H3c甚至有望达到33.75节),并且将尺寸控制在入坞限制要求的262米长。尽管如此,6门主炮是火控校射所需的最小数量下限,这意味着这一方案几乎没有损伤裕度。任意一个主炮塔被击中或故障损坏都会立即导致战舰的火力密度和精度严重下降,这对于需要单独在远海作战、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回港进行修复的战列巡洋舰而言是难以接受的。


为了确保拥有足够的主炮数量,我们的主角——G3方案登场了。这一方案通过将主炮口径缩小而不是减少数量来控制尺寸,使用三座三联装16.5英寸主炮。其余的设计与I3基本保持不变,除了为了满足33节航速,轮机舱装甲甲板彻底弃疗裸奔,厚度直接倒退回了日德兰水平,从而为加厚到14英寸的主装甲带省出1,000吨重量。
为了确保拥有足够的主炮数量,我们的主角——G3方案登场了。这一方案通过将主炮口径缩小而不是减少数量来控制尺寸,使用三座三联装16.5英寸主炮。其余的设计与I3基本保持不变,除了为了满足33节航速,轮机舱装甲甲板彻底弃疗裸奔,厚度直接倒退回了日德兰水平,从而为主机和加厚到14英寸的主装甲带省出1,000吨重量。


但这时的她还不是我们所熟悉的G3。1920年底,第三海务大臣召开的海军部会议一致投票通过了G3和同期出现的采用相同布局的M3战列舰方案,进入进一步发展阶段。
但这时的她还不是我们所熟悉的G3。1920年底,第三海务大臣召开的海军部会议一致投票通过了G3和同期出现的采用相同布局的M3战列舰方案,进入进一步发展阶段。M3在其后继续发展成为[[圣乔治|N3战列舰]]方案。


G3的进一步改进首要目标就是解决那格外刺眼的裸奔动力舱天窗,同时确保吨位不变,仍然保持在4.8万吨。恩考特通过下面几项措施一点点地把1,000吨的重量抠了出来:
G3的进一步改进首要目标就是解决那格外刺眼的裸奔动力舱天窗,同时确保吨位不变,仍然保持在4.8万吨。恩考特通过下面几项措施一点点地把1,000吨的重量抠了出来:


*副炮砍掉一对,8门变成6门——减少100吨
*副炮砍掉一对,8座变成6座——减少100吨


*主装甲带前部变薄长度增加1英尺——减少115吨
*主装甲带前部变薄长度增加1英尺——减少115吨
第111行: 第114行:
*炮塔侧面和背面装甲削薄——减少75吨
*炮塔侧面和背面装甲削薄——减少75吨


辅以其他一些更改,总共抠出来710吨重量,勉强抠出了轮机舱装甲甲板的吨位。同时,在了解到列克星敦级只有丢人的8英寸主装甲带之后,海军部开始怀疑追求33节以上高速是否值得。最终他们同意将额定航速下调到32节,主机额定功率由此降至16万马力,从而在轮机上也省出了一些重量。主炮由16.5英寸更换为已经在制造中的16英寸主炮,又减轻了一些重量。省出的吨位除了用于轮机舱装甲甲板之外,还用于其他方面的改进。主装甲带的倾角从25度缩小到18度,因为海军部认为25度倾斜主装甲带与船壳之间的空间太大,一旦船壳被击穿,进水会导致损失过多的储备浮力。
辅以其他一些更改,总共抠出来710吨重量,勉强抠出了轮机舱装甲甲板的吨位。同时,在从美国海军造舰局学习归来的古道尔口中了解到列克星敦级只有丢人的8英寸主装甲带之后,海军部开始怀疑追求33节以上高速是否值得。最终他们同意将额定航速下调到32节,主机额定功率由此降至16万马力,由此换用效率更高、更轻的亚罗小水管锅炉就能满足要求,从而在轮机上也省出了一些重量。主炮由16.5英寸口径更换为已经在制造中的16英寸主炮,又减轻了一些重量。省出的吨位除了用于轮机舱装甲甲板之外,还用于其他方面的改进。主装甲带的倾角从25度缩小到18度,因为海军部认为25度倾斜主装甲带与船壳之间的空间太大,一旦船壳被击穿,进水会导致损失过多的储备浮力。
 
此外,减轻的重量让副炮又被加回8座,同时重新调整了布局。在G3初案中,几乎所有的副炮都位于舰艉,射界严重不足,并且容易受到船艉上浪的影响,舰艉居住甲板被击中时飞溅的弹片也可能损坏副炮塔。新的布局中,8座副炮有4座分别位于舰桥的两侧,另4座中的2座则放置在了艉楼顶部,从而大大改善了向前方和两侧的射界,同时还将所有的副炮弹药库都纳入了主装甲带的保护区域中。


此外,减轻的重量让副炮又被加回8门,同时重新调整了布局。在G3初案中,几乎所有的副炮都位于舰艉,射界严重不足,并且容易受到船艉上浪的影响,舰艉居住甲板被击中时飞溅的弹片也可能损坏副炮塔。新的布局中,8门副炮有4门分别位于舰桥的两侧,另4门中的2门则放置在了艉楼顶部,从而大大改善了射界。
在此期间,海军部又开始考虑将G3的航速加回33节。但在当前强化防护的改进设计基础上,由于已经换用了亚罗小水管锅炉,因此要将主机功率重新提高到18万马力,需要将船体加长8米以容纳增加的主机组。这将让船体长度增加到270米以上,从而超过朴茨茅斯船坞的入坞限制。同时,排水量将增加200吨,造价增加35万英镑。而此时,G3级的预算总单舰成本已经达到了惊人的900万英镑——胡德也才600万!这个数字相当于三艘[[声望]]。对于一艘已经如此昂贵的战舰而言,在成本上的进一步增加和可维护性的进一步损失无疑是得不偿失的。G3因此被认为是皇家海军以现有设施所能够建造的最大、也是最强的主力舰。


1921年8月12日,海军部批准了G3的最终方案,我们熟悉的G3级由此诞生——不幸的是,没有人预料到此时离华盛顿海军会议只有3个月。
1921年8月12日,海军部批准了G3的最终方案,我们熟悉的G3级由此诞生。


{{隐藏|标题=G3的最终方案,线图|内容=[[File:g3_final.jpg|800px]]}}
{{隐藏|标题=G3的最终方案,线图|内容=[[File:g3_final.jpg|800px]]}}
9月3日,发布了公开投标书,参加招标的有贝尔德摩尔、约翰布朗、卡梅尔-莱尔德、维克斯、费尔菲尔德、阿姆斯特朗、哈兰德沃尔夫,以及斯旺亨特造船厂。
最终,在11月3日,贝尔德摩尔、约翰布朗、费尔菲尔德和斯旺亨特造船厂分别获得了G3级四艘战列巡洋舰的建造订单,船体造价约380-390万英镑,预计工期30-36个月。与此同时,武备和舾装设施的订单也被下发给维克斯-阿姆斯特朗公司。
不幸的是,没有人预料到,此时离华盛顿海军裁军会议只有3个月。
随着《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签署,G3级的建造在1921年11月18日暂停。最终,1922年2月,G3和I3的建造订单都被取消,海军部被迫向四家造船厂支付了大笔违约金。
历史上的最强战列巡洋舰、也是火炮主力舰的终极形态,就这样被条约扼杀在摇篮中。而这个世界还要再等20年,才能看到和她一样强大的新型主力舰问世。
====G3的遗产====
尽管如此,皇家海军并不希望放弃这一潜力巨大的新型主力舰设计。在得知各方希望将条约战列舰的吨位定为3.5万吨之后,率领代表团的贝蒂上将迅速通讯恩考特,希望他考虑将G3和N3方案进一步缩小到条约限制水平以内的可能性。由此,分别诞生了战巡方案F2/F3和战列舰方案O3。
1921年11月30日,F2和F3方案推出。F2配备2座三联装15英寸主炮,11万马力主机,航速30节;F3则配备3座主炮,为了补偿增重,采用了更进一步的全前置主炮设计,即舰桥位于舰舯,所有主炮都位于艏楼甲板,这一设计也被O3方案沿用。F3的主机功率下调至9万马力,航速降至28.5-29节,副炮也被进一步削减到仅有4座。其余船体设计基本相同,防护水平基本未变,主装甲带甚至还略有加强到15和13.5英寸,由此可以看出,条约限制使得皇家海军更倾向于追求均衡性能,而不是激进的、“玻璃大炮”式的传统战列巡洋舰。
最终,一方面是由于在条约限制下要造出战斗力足够强大的战列巡洋舰太过困难,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日方对[[长门]]的航速数据进行了瞒报,导致英方错误估计日方高速主力舰的数量,新型条约战列舰选定了慢速战列舰方案O3,这就是后来的[[纳尔逊]]级。G3级的主炮塔成为她留给纳尔逊的唯一遗产。


====最强正统战巡?====
====最强正统战巡?====


G3方案采用了I3方案中将舰尾炮塔前置的全前置/舰舯布置主炮设计(N3级战列舰同样采用这种设计布局)。如前所述,这种布局将所有的炮塔集中布置并与轮机舱分开,从而拥有最小化核心区长度的优点。此外,由于轮机舱被挪到舰艉,远离烟囱的舰桥和主桅可以为火控设备提供更加稳定的环境,以及更好的船员住宿条件。——至于纳尔逊级证实这种布局会导致舰桥受到9门主炮集中的极其严重炮口暴风影响的问题,那是后来的事了。
G3方案采用了I3方案中将舰尾炮塔前置的全前置/舰舯布置主炮设计(N3级战列舰同样采用这种设计布局)。如前所述,这种布局将所有的炮塔集中布置并与轮机舱分开,从而拥有最小化核心区长度的优点。此外,由于轮机舱被挪到舰艉,远离烟囱的舰桥和主桅可以为火控设备提供更加稳定的环境,以及更好的船员住宿条件。——至于纳尔逊级证实这种布局会导致舰桥受到9门主炮加在一起导致的严重炮口爆风影响的问题,那是后来的事了。
 
<del>什么?颜值?颜值是什么,能当装甲吗?再说了,G3她难道就没有一种独特的美吗?你们这是刻板印象,要学会欣赏G3的美……(被拖走</del>


作为战列巡洋舰,G3级拥有高达32节的航速和9门16英寸主炮的强大火力。而与传统印象中战列巡洋舰“牺牲装甲”的刻板印象截然相反的是,她在拥有这些性能的同时,还保持着厚达14英寸/18度倾斜的弹药库垂直主装和同样倾角、12英寸厚度的轮机舱垂直主装,厚达8英寸的弹药库装甲甲板,以及6英寸的轮机舱装甲甲板。其余位置则由4-7英寸的装甲甲板覆盖,装甲甲板与主装甲带相接形成完整的装甲盒,加上一系列较薄的次级装甲甲板设计,彻底消除了所有投币口和天窗的存在。
作为战列巡洋舰,G3级拥有高达32节的航速和9门16英寸主炮的强大火力。而与传统印象中战列巡洋舰“牺牲装甲”的刻板印象截然相反的是,她在拥有这些性能的同时,还保持着厚达14英寸/18度倾斜的弹药库垂直主装和同样倾角、12英寸厚度的轮机舱垂直主装,厚达8英寸的弹药库装甲甲板,以及6英寸的轮机舱装甲甲板。其余位置则由4-7英寸的装甲甲板覆盖,装甲甲板与主装甲带相接形成完整的装甲盒,加上一系列较薄的次级装甲甲板设计,彻底消除了所有投币口和天窗的存在。


在其他方面的防护也非常完善,炮塔正面厚达17英寸,侧面前部13英寸,后部9英寸,顶部7英寸;炮座则厚达14英寸。连副炮弹药库都有1英寸装甲保护(老阿姨含泪点赞)。考虑到之前我们提到的动力舱投币口问题,甚至连烟囱正面都有12英寸装甲,此外通风口也有6英寸装甲格栅。
在其他方面的防护也非常完善,炮塔正面厚达17英寸,侧面前部13英寸,后部9英寸,顶部7英寸;炮座则厚达14英寸。连副炮弹药库都有1英寸水平装甲保护(老阿姨含泪点赞)。考虑到之前我们提到的动力舱投币口问题,甚至连烟囱基座的前部都有12英寸装甲,此外通风口也有6英寸装甲格栅。
 
如此完善的防护让G3级一度被人认为实质上是高速战列舰而不是战列巡洋舰,而她的防护水平也的确碾压同代的许多战列舰,甚至在某些地方与大和级和衣阿华级这样的末代战列舰不分伯仲——但设计年代比后者足足早了接近20年。实际上,国内军迷对G3的绰号之一是“20年代的衣阿华,不是比喻,而是实际性能”,可见其性能之恐怖、设计之超前。G3也与天城级和列克星敦级一起,并列因条约签订而未能出世的三大末代战巡,并是其中毫无疑问的最强者。


如此完善的防护让G3级一度被人认为实质上是高速战列舰而不是战列巡洋舰,而她的防护水平也的确碾压同代的许多战列舰,甚至在某些地方与大和级不分伯仲。实际上,国内军迷对G3的绰号之一是“20年代的衣阿华”,可见其性能之恐怖。
<del>而在《战舰世界》中,G3级邓肯和I3级圣文森特推出时,许多玩家为她们“独特”的审美所折服,但在实际上手之后又为她们恐怖的火力、航速和防护而高呼真香。</del>


====动力系统====
====动力系统====


G3级配备有四台齿轮蒸汽涡轮机,每台驱动一个螺旋桨。前轮机舱容纳了两个用于机翼轴的涡轮机,中舱容纳了左舷内轴的涡轮机,后轮机舱容纳了右舷内轴的涡轮机。涡轮机由20台Yarrow小管锅炉提供动力,这些锅炉分配在9个锅炉房之间。它们在1379 千帕的工作压力和200°C的温度下产生总计160000轴马力(120000 千瓦)功率。最大速度为32节(59公里/小时)。
G3级的主机包括四台齿轮传动汽轮机,每台驱动一个推进轴的螺旋桨。前轮机舱容纳左右两翼轴的汽轮机,中舱则容纳了左舷内轴的涡轮机,后轮机舱容纳了右舷内轴的涡轮机。主机为20台亚罗小水管锅炉,安装在9个锅炉房内。主机额定工作压力1,379kPa(13.6个大气压),工作温度200°C,额定功率160,000马力,额定航速32节。尽管如此,恩考特对G3的极速性能并不乐观,他曾表示,如果G3建成之后能够在海试中使用额定功率达到32节设计极速,那么他就要赔给造船厂5便士。


最大载油量为5100吨。使用22000轴马力(16000千瓦)的巡航涡轮机,它们在16节(30千米/小时)的最大航程估计为7000海里(13000千米)。G3级同时装配了六台涡轮驱动的250千瓦发电机和两台300千瓦柴油发电机。
G3级的设计最大载油量为5,000英长吨(~5,100吨)。使用巡航涡轮机以22,000马力的巡航功率、16节(30千米/小时)的巡航速度航行时,最大航程估计为7,000海里(~13,000千米)。G3级同时装配了六台涡轮驱动的250千瓦发电机和两台300千瓦柴油发电机,为舰上设备供电。


====武装配置====
====武装配置====
G3级的9门16英寸(406毫米)BL Mark I 45口径主炮分别装在三座三联Mark I炮塔中,最大俯角和仰角分别是-3°和40°,可以以810米/秒的初速度发射929千克重的炮弹,最大射程35000米。


G3级装备了16门BL 6英寸Mark XXII炮,装配在双联炮塔中,这是自1904年纳尔逊勋爵级战列舰以来在英国首舰中首次使用。四座炮塔位于前部上部结构周围,另外的四座位于舰尾。炮管可在–5°至60°角度之间调整,可以以898米/秒的初速发射45千克的弹丸。在45°仰角时,它们的最大射程为23600米,射速是每分钟五发。
G3级的9门16英寸(406毫米)BL Mark I 45口径主炮分别装在三座三联Mark I炮塔中,即A、B和Y炮塔。炮塔最大俯角和仰角分别是-3°和40°,可以以810米/秒的初速度发射929千克重的炮弹,最大射程35,000米。尽管在系列设计进行期间曾确定战列舰主炮备弹100-120发、战列巡洋舰备弹80发,但最终决定的G3每座主炮备弹数为116发。这是皇家海军的首型三联装主炮塔,尽管他们已经参与过为其他国家海军提供的出口型三联装主炮的研制工作。与以往皇家海军追求低速超重弹的思路不同,新的16英寸主炮采用了高速轻弹设计。{{黑幕|纳尔逊最终证明新的三联装主炮塔和主炮设计是屑}}
 
副炮为8座双联装共16门BL 6英寸Mark XXII副炮,安装在背负式炮塔中。这也是自1904年纳尔逊勋爵级战列舰之后,英国主力舰设计首次使用完整结构的炮塔式副炮。如前所述,8座共4对副炮分别位于舰桥两侧(一前一后)、艉楼顶部和舰艉甲板。每座前向炮塔备弹150发,后向炮塔则备弹110发。炮管最大俯角–5°,最大仰角60°,可以以898米/秒的初速发射45千克的弹丸。在45°仰角时的最大射程为23,600米,战斗射速为每分钟5发。


同时G3级装备了六座QF 4.7英寸Mark VIII防空机炮,最大俯角-5°,最大仰角为90°。以每分钟8至12发的速度以749米/秒的初速度发射23千克高爆弹,最高上限为9800米,但有效射程却要少得多。设计中原本打算安装四座八联40毫米QF 2磅Mark VIII机枪(通常被称为砰砰炮),两个在船首,两个在船尾。该炮以590米/秒的初速发射0.91千克的炮弹,射程3500米,射速约为每分钟96-98发。
G3级的防空火力为六座QF 4.7英寸Mark VIII防空机炮,最大俯角-5°,最大仰角90°,发射23千克重的高爆弹,膛口初速749米/秒,射速8-12发/分钟,最大射高为9,800米,水平有效射程则少得多。设计中还计划安装四座八联40毫米QF 2磅Mark VIII机炮(也就是所谓的八联装40毫米砰砰炮),其中两座在烟囱前方(《战舰世界》的G3级和I3级建模还原了这一设计特征),两座在舰艉。该炮以590米/秒的初速发射0.91千克的炮弹,射程3,500米,射速约为每分钟96-98发。


像以前的英国巡洋舰一样,G3级也计划配备两座水下发射的鱼雷发射管,位于平台甲板上最前方炮塔的正前方。每管要携带6枚24.5英寸(620毫米)鱼雷。这些Mark I鱼雷的弹头为337千克TNT,由富含氧气的空气提供动力。他们有两种速度设置来控制其范围:以35节(65 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13716米,或者以30节(56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18288米。
由于自无敌级诞生以来英国战列巡洋舰对鱼雷攻击的奇怪重视,G3级也计划配备两座向侧舷发射的水下鱼雷发射管,鱼雷弹库和发射管室位于台甲板上、舰艏炮座的正前方。每座发射管平时备雷为6条,在战时可增加到8条。在早期设计中使用的是常见的21英寸(533毫米)鱼雷,此后在1921年8月的终稿中鱼雷口径被加大到24.5英寸(620毫米)。24.5英寸Mark I鱼雷的战斗部装药为743磅(337千克)TNT,使用富氧空气驱动。其速度/射程有两档可调:35节/15,000码,或30节/20,000码。


====火控系统====
====火控系统====
G3级的主炮可以从三个指挥塔(DCT)中的任何一个进行控制。主DCT安装在前部上层结构的顶部。另一个装在装甲罩上的指挥塔的顶部,第三个装在船尾。每个主炮塔都在顶部的装甲舱室中装有41英尺(12.5 m)合像式测距仪。二级武器主要由三个DCT控制。两个安装在舰桥的每一侧,第三个在船尾。高射炮由安装在前部上层结构顶部的高角度控制系统控制。每个炮座都有自己的指挥仪,并且还有一个测高仪船尾。两个4.6米鱼雷测距仪位于烟囱的侧面。
 
G3级有三座主炮火控塔(DCT),每座都能单独控制全部主炮开火。其中,主火控塔与其他皇家海军主力舰一样位于舰艏主炮塔后方、舰桥前部顶部,第二座火控塔位于塔式舰桥顶部,还有一座位于舰艉。每座火控塔配备一具41英尺/12.5米合像式测距仪,并有装甲防护。
 
副炮火控塔同样有三座,布局与海军上将级类似,两座在舰桥两侧,还有一座在舰艉。
 
高射炮则由同样安装在舰桥前部顶部的高角度火控系统(HACS)控制。砰砰炮使用自己的独立瞄准具,此外在舰艉还有一具测高仪。鱼雷发射管所使用的测距仪则位于烟囱两侧。
 
(上述设计特征在《战舰世界》的G3级建模中得到了较好的还原)


====装甲设计====
====装甲设计====
G3级是皇家海军第一个采用重点防护方案的战巡。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等厚度的装甲被证明无法阻止大口径炮弹,因此该舰的重要区域受到了可能的最厚装甲的保护,而其余不重要的部分则没有装甲(美国海军从[[内华达]]级战列舰开始就率先使用了重点防护设计)。但是,这种保护系统要求舰体应有足够的后备浮力,即使船体的其余部分被炮火击中,也能使船体稳定的浮在水面。


G3的水线带装甲最大厚度为356毫米,装甲顶部向外倾斜18°。该角度将装甲的相对厚度增加到水平高度,尽管以降低其相对高度为代价,但增加了炮弹越过或被击中的几率。从最前端炮塔的前缘到后弹药舱的后部,整个装甲带长159.1米,高度为4.3米,其中1.4米在设计水线以下。装甲带前部只有78.9米具有最大厚度,在剩余的长度范围内它变薄至305毫米。皮带沿磁带匣的下边缘再向下移动0.9米,向下倾斜100毫米厚的高强度钢,倾斜角度为36°,以防止外壳通过波谷到达磁带匣高速。皮带的前端和后端分别终止于12英寸和254毫米的横向舱壁。
G3系列设计方案是皇家海军首次在主力舰上使用所谓的“全有或全无”或曰所谓重点防护结构体系。一战的经验证明,全面但较薄的装甲防护对于大口径炮弹而言毫无作用,因此与传统的全面防护相比,出现了重点防护体系。如同其名,它将装甲集中到舰船的重点区域附近,并确保这些区域拥有尽可能厚的装甲防护,其余区域则不施装甲或仅装有防破片和进水的轻型装甲。美国海军早在[[内华达]]级战列舰上就开始使用重点防护体系。不过,与全面防护相比,重点防护对船体艏艉和主装甲带以外的区域缺乏必要的低水平保护,因此更容易被弹片或小口径炮弹击穿引发进水。这要求战舰的主装甲盒设计应当拥有尽可能充裕的储备浮力和尽可能大的防护区域以避免或缓解进水造成的影响,或是再额外设置防破片的水线装甲。


烟囱和锅炉室的通风井被长35.4米的装甲带包围,目的是防止从船后方发射的炮弹到达后置炮塔的弹药舱。装甲带上升时以21°的角度收窄,最接近弹药舱的最大厚度为320毫米。后部通过一系列步骤减小到229毫米,152毫米,127毫米和102毫米。装甲甲板与水线安全带的长度相匹配,并向下倾斜2.5°以适应安全带的上边缘。从最前端炮塔到中间锅炉室中途的最大厚度为203毫米,在后部发动机室和锅炉室中的厚度最小为10毫米。在后轮机舱中途,甲板的厚度增加到180毫米,并覆盖了15毫米的后装弹药舱。装甲甲板在鱼雷舱上方向前延伸了14米,最大厚度为20毫米,变薄为15毫米。装甲甲板的后部延伸部分长32.5米,厚12毫米,直到最后8.3米变薄到76毫米。
G3的水线主装甲带厚度达14英寸(356毫米),并有18度的倾斜。如前所述,考虑到采用重点防护体系后的进水问题,这一倾角已经从最初设计的25度被大幅调低。尽管采用倾斜主装使高度有所下降,但其高度仍然保持了与K2/3案相同的水平,总高度4.3米,水线下高度约1.4米,水线上高度约2.9米。主装甲带覆盖了全部三门主炮弹药库和除舰艉甲板副炮之外的所有副炮弹药库,总长为522英寸/152.6米。如前所述,只有保护主炮弹药库和舰艏副炮弹药库的前主装甲带厚度为14英寸,这一区域长度为78.9米;余下防护轮机舱的部分厚度则为12英寸。装甲带的艏艉延伸部分长14米,从6英寸逐渐变薄到2.25英寸。下部装甲带高3英尺,厚度4英寸/102毫米,倾斜36度,与防雷突出部相连,用于阻挡可能从防雷突出部打入弹药库的大角度落弹,完全堵上了这条天窗。横向装甲舱壁厚度分别为12英寸和10英寸,在主装甲带前端和后端构成完整的装甲盒。


炮塔面的厚度为444毫米,侧面的厚度为229到330毫米,顶板的厚度为20毫米。炮塔的装甲厚度在279到356毫米之间,并且经过精心布置,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可能出现的爆炸风险。指挥塔的装甲厚度为23到30毫米,其通向上层甲板的通讯管为20毫米厚。指挥塔上的消防指挥带由7到12毫米厚的装甲保护。
如前所述,为了防护烟囱和通风口造成的天窗,艉楼上的烟囱和通风口区域被一个35米长的装甲盒包围,从而阻挡后方小角度入射的炮弹落入X炮塔弹药库。烟囱装甲盒最厚处位于烟囱基座前部,达到12英寸,并内倾21°。侧面和后面的不同区域则分别变薄到9英寸、6英寸、5英寸和4英寸。主装甲甲板的长度与主装甲带一致,并在两舷向下逐渐倾斜2.5度,从而与主装甲带上缘相接形成完整的装甲盒。与侧舷主装甲带一样,装甲甲板的厚度也分为前后,前装甲甲板覆盖全部主炮弹药库和前6个锅炉房,厚度达8英寸;后装甲甲板则覆盖直到最后端副炮弹药库的区域,在后3个锅炉房上方为4英寸(投币口可能性微存,虽然投进去也就打坏三分之一主机),在机舱和副炮弹药库上方则为7英寸。装甲甲板与主装甲带一样向艏方向延伸14米以保护鱼雷弹库,并逐渐变薄到6英寸;艉部延伸则长32.5米,厚度减薄到3英寸。


G3巡洋舰的反鱼雷凸起旨在承受340千克鱼雷的爆炸。它们由外部空气空间,内部浮力空间和鱼雷舱壁组成,鱼雷舱壁由两层22毫米高强度钢组成。舱壁位于离船舷约4.1米的内侧。战后对该系统的复制品进行的测试表明,用水填充浮力空间比使用密封的钢制破碎管的海军上将级的战巡的效果更好,重量也更轻。安装了压缩空气系统,将水吹出浮力空间。
炮塔正面装甲厚达17.5英寸,侧面和后面厚度分别为9和13英寸,顶部厚度则为8英寸。炮座装甲为14至11英寸,视不同炮位的落弹风险有所不同,即面向外侧为最厚的14英寸,其他方向为11英寸。司令塔装甲为9-12英寸,通讯管装甲8英寸,火控台装甲3-5英寸。
 
G3级配备的防雷鼓包设计最大防护当量为340千克TNT,包括外部的空腔、内部的液舱和鱼雷隔舱,空腔内填充了空心无缝钢管以减少进水,不过战后对此设计的实验结果表明,将两层空间全部设置为液舱的效果更佳。鱼雷隔舱由两层0.875英寸/22毫米高强度钢构成,设在舷内4.1米处。鱼雷防护系统配备有压缩空气吹除装置,在侧舷被击中后能够在15分钟内完成扶正。舰船也设计有双层底,厚度在5-7英尺左右。




'''基础数据'''
'''基础数据'''


排水量:49200吨(正常)54774吨(满载)
排水量:48,400长吨/49,200公吨(正常),53,909长吨/54,774公吨(满载)


长度:856英尺(260.9米)
长度:水线面长250米,全长261米


宽度:106英尺(32.3米)
最大宽度:32.3米


吃水:35英尺8英寸(10.9米)
吃水:正常10.2米,最大10.9米


主机功率:160000 轴马力(120000千瓦),20 台Yarrows细管锅炉
主机:20台亚罗小水管锅炉,驱动4台齿轮传动蒸汽轮机,4轴推进,双舵,额定功率160,000马力


推进:4轴4浆蒸汽涡轮机
额定航速:32节(59公里/小时)


速度:32节(59公里/小时)
最大航程:16节7,000海里
 
定员:1,713人


'''武装:'''
'''武装:'''
第183行: 第221行:
6×1 - QF 4.7英寸(120毫米)Mark VIII高炮  
6×1 - QF 4.7英寸(120毫米)Mark VIII高炮  


4×10 - 2磅砰砰跑
4×10 - 2磅砰砰炮


2×24.5英寸(622毫米)鱼雷管
2×24.5英寸(622毫米)鱼雷管
第203行: 第241行:
{{隐藏|标题=G3级战列巡洋舰的1/96模型,International Model Boat Show 2018|内容=[[File:G3 model.png|800px]]}}
{{隐藏|标题=G3级战列巡洋舰的1/96模型,International Model Boat Show 2018|内容=[[File:G3 model.png|800px]]}}


===建造取消===
在G3方案被批准后,1921年10月24日,皇家海军订购了4艘G3级战列巡洋舰,但并没有确定舰名。详细设计图纸在同年11月3日被送到造船厂准备开工建造。


但是在同年11月11日,英国参加了华盛顿海军会议并签订《华盛顿海军条约》,由于该条约禁止建造任何大于35000长吨(36000吨)的船舶,导致G3级的建造于11月18日暂停建造并于1922年2月21日彻底取消建造计划。
==游戏相关==
 
虽然G3级和N3级都没有建成,但该级的诸多设计理念都被传承了下去,其产物也就是[[纳尔逊]]级战列舰。所以纳尔逊级之所以也被叫做“O3”级战列舰也是因为设计上与N3级和G3级相似,故“O”标志着继“N”之后下一个设计方案。


==游戏相关==
===立绘相关===
===立绘相关===
游戏中无敌是一位身着全身板甲的中世纪骑士,非常帅气,即使全身包裹着厚重的板甲,也依然能突显出她高挑的身材,特别是那修长的双腿。
游戏中无敌是一位身着全身板甲的中世纪骑士,非常帅气,即使全身包裹着厚重的板甲,也依然能突显出她高挑的身材,特别是那修长的双腿。


大破立绘中的布娃娃为改造后的[[圣乔治]],对应历史上G3级战列巡洋舰和N3级战列舰最后均被取消建造的事实。至于为什么是以布娃娃的形象出现,一说为N3级战列舰直至最后都处于理论验证阶段,没有实际建造,故而在资历上逊于烂尾的G3级战列巡洋舰。
大破立绘中的布娃娃为改造后的[[圣乔治]],对应历史上G3级战列巡洋舰和N3级战列舰最后均被取消建造的事实。至于为什么是以布娃娃的形象出现,一说为N3级战列舰直至最后都处于理论验证阶段,没有实际建造,故而在资历上逊于已经开工的G3级战列巡洋舰。


大破立绘致敬了日德兰海战里的初代“无敌”号沉没的照片。初代“无敌”号是世界上第一艘战列巡洋舰,在日德兰海战中因弹药库殉爆而沉没,包含舰队指挥官霍拉斯·胡德少将在内的1020名官兵无一生还。
大破立绘致敬了日德兰海战里的初代“无敌”号沉没的照片。初代“无敌”号是世界上第一艘战列巡洋舰,在日德兰海战中因弹药库殉爆而沉没,包含舰队指挥官霍拉斯·胡德少将在内的1,020名官兵无一生还。


{{黑幕|1918年,霍拉斯·胡德少将的遗孀出席了[[胡德]]的下水仪式,负责行掷瓶礼,并送上了祝福——“愿这艘船和她的乘员都能有好运”。}}
{{黑幕|1918年,霍拉斯·胡德少将的遗孀出席了[[胡德]]的下水仪式,负责行掷瓶礼,并送上了祝福——“愿这艘船和她的乘员都能有好运”。}}
{{黑幕|老阿姨:嗯确实(恼)}}


{{隐藏|标题=每一次大破,都有一位前辈当场去世|内容=<img src="https://wx2.sinaimg.cn/mw690/006fCkqDgy1gkvg0powsyj30e80de46w.jpg" style="height:500px;width:474px;" /><img src="https://wx3.sinaimg.cn/mw690/006fCkqDgy1gkvg0754v6j30ix0jqqdo.jpg" style="height:500px;width:525px;" />}}
{{隐藏|标题=每一次大破,都有一位前辈当场去世|内容=<img src="https://wx2.sinaimg.cn/mw690/006fCkqDgy1gkvg0powsyj30e80de46w.jpg" style="height:500px;width:474px;" /><img src="https://wx3.sinaimg.cn/mw690/006fCkqDgy1gkvg0754v6j30ix0jqqdo.jpg" style="height:500px;width:525px;" />}}
第248行: 第283行:


===游戏性能===
===游戏性能===
评价正如其名——无敌。伪装成战巡的超级战列舰,整体面板甚至优于游戏里大部分的战列舰。
评价正如其名——无敌。伪装成战巡的超级战列舰,整体面板甚至优于游戏里大部分的战列舰。


11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