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恩霍斯特:修订间差异

添加587字节 、​ 2024年3月19日 (星期二)
→‎设计背景:​ 修改了部分设计过程与大量狗屁不通的装甲防护描述
(文字替换 -“(==游戏相关==)(\n)”替换为“$1$2{{模板:舰船评价嵌入}}$2”)
→‎设计背景:​ 修改了部分设计过程与大量狗屁不通的装甲防护描述
第71行: 第71行:
随后在魏玛共和国时期,德国根据法国和苏联的造舰计划,按照条约限制准备建造一级装甲巡洋舰,该级的首个方案在1928年拟定,初步指标为排水量19600吨,在四座双联炮塔上搭载八门305毫米主炮,该级后来演变成了[[德意志(装甲舰)|德意志]]级装甲巡洋舰。
随后在魏玛共和国时期,德国根据法国和苏联的造舰计划,按照条约限制准备建造一级装甲巡洋舰,该级的首个方案在1928年拟定,初步指标为排水量19600吨,在四座双联炮塔上搭载八门305毫米主炮,该级后来演变成了[[德意志(装甲舰)|德意志]]级装甲巡洋舰。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考虑到《凡尔赛合约》的威慑力以及一战时期的教训,他并不准备在海军方面再像一战时期和英国皇家海军死磕,而是主要考虑法国海军的威胁,并将其作为主要对手。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考虑到《凡尔赛合约》的威慑力以及一战时期的教训,结合此时德国尚因英国的“离岸平衡”准则而与其为公开的准盟友关系,他并不准备在海军方面再像一战时期和英国皇家海军死磕,而是主要考虑法国海军的威胁,并将其作为主要对手。


此时的法国为应对[[德意志(装甲舰)|德意志]]级装甲巡洋舰,在1930年代初也开始设计新的舰船(即后来的[[敦刻尔克]]级战列舰)。希特勒在得知此事后,宣布再建造两艘D级巡洋舰,以保护德国的海上通商航路。初定指标排水量为19000吨,并拥有与德意志级相同的武装和速度,增加的吨位将用于加强防护。希特勒希望遵循这一方针,如此他便不会被视为公然藐视《凡尔赛条约》。
此时的法国为应对[[德意志(装甲舰)|德意志]]级装甲巡洋舰,在1930年代初也开始设计新的舰船(即后来的[[敦刻尔克]]级战列舰)。希特勒在得知此事后,宣布再建造两艘装甲舰编号D与E,以保护德国的海上通商航路。初定指标排水量为19000吨,并拥有与德意志级相同的武装和速度,增加的吨位将用于加强防护。希特勒希望遵循这一方针,如此他便不会被视为公然藐视《凡尔赛条约》。


但是19000吨的排水量无法满足设计上的需求,在设计中火力、航速和装甲三者始终不能很好的平衡,这也让德国海军的设计部门颇为头疼。
但是19000吨的排水量无法满足设计上的需求,在设计中火力、航速和装甲三者始终不能很好的平衡,这也让德国海军的设计部门颇为头疼。
第79行: 第79行:
不过转机很快到来,1935年6月,德国与英国签订了《英德海军协定》,该协议规定英国和德国海军总吨位的比例应为100:35。在条约的作用下,相当于合法的解除了《凡尔赛条约》对德国海军的限制。
不过转机很快到来,1935年6月,德国与英国签订了《英德海军协定》,该协议规定英国和德国海军总吨位的比例应为100:35。在条约的作用下,相当于合法的解除了《凡尔赛条约》对德国海军的限制。


在没有了排水量的限制后,两艘19000吨的D级巡洋舰设计很快就被终止,被新的26000吨排水量的方案取代,这就是沙恩霍斯特级的由来。
在没有了排水量的限制后,19000吨的设计很快就被终止,被新的26000吨排水量的方案取代,这就是沙恩霍斯特级的由来。战争海军希望沙恩霍斯特级能够深入大西洋进行破交作战,牵制法国海军的兵力,使之处于防御姿态,无法投入进攻作战;即使随后战争海军改变战略,其承担的任务依然相似,但实际上该舰仍可对抗敦刻尔克级、胡德{{黑幕|欺负胡德没有进行大规模现代化改造与换装新式炮弹}}与阿拉斯加级等战舰。


在二战时,英国方面出于武装、防护等综合考虑,将沙恩霍斯特级舰种划归战列巡洋舰。但根据德国海军官方资料来看,德国海军在建造时期给予沙恩霍斯特级的建造代号为装甲舰,而等到建成后,官方称呼改为战列舰,此后一直到沙恩霍斯特级全灭,并未更改过官方命名。
在二战时,英国方面出于武装、防护等综合考虑,将沙恩霍斯特级舰种划归战列巡洋舰。但根据德国海军官方资料来看,德国海军在建造时期给予沙恩霍斯特级的建造代号为装甲舰,而等到建成后,官方称呼改为战列舰,此后一直到沙恩霍斯特级全灭,并未更改过官方命名。
第88行: 第88行:
沙恩霍斯特级舰长229.8米,舰宽30米,吃水9.91米,标准排水量在进行改进后达到31053吨,满载排水量37224吨,整个舰体分成21个水密隔舱。
沙恩霍斯特级舰长229.8米,舰宽30米,吃水9.91米,标准排水量在进行改进后达到31053吨,满载排水量37224吨,整个舰体分成21个水密隔舱。


最初沙恩级的两艘均采用普通的垂直舰艏,这种舰艏在大西洋恶劣的海况下上浪非常严重,适航性较差,所以两艘沙恩级在1939年先后更换为飞剪式的“大西洋舰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个问题,但是在恶劣海况下舰艏的“安东”炮塔还是因为进水问题使用受限。
最初沙恩级的两艘均采用普通的垂直舰艏,这种舰艏在大西洋恶劣的海况下上浪非常严重,加上其设计阶段的更改导致干舷过低,适航性较差,所以两艘沙恩级在1939年先后更换为飞剪式的“大西洋舰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个问题,但是在恶劣海况下舰艏的A炮塔{{黑幕|“安东”}}还是因为进水问题使用受限。


动力系统方面,最初沙恩级准备和德意志级一样只采用柴油机提供动力,但受限于当时柴油机的功率,最终还是采用了蒸汽动力。沙恩霍斯特号装备了三台布朗-博韦里(Brown, Boveri & Cie)蒸汽轮机,[[格奈森瑙]]则装备了三台日耳曼蒸汽轮机,搭配12台瓦格纳高压燃油锅炉。额定功率为57000马力(41923千瓦),设计航速31节(57公里/小时),在海试中,沙恩和格奈都轻松超过了该速度,在19节航速下航程为7100海里(13100公里)。
动力系统方面,最初沙恩级准备和德意志级一样只采用柴油机提供动力,但受限于当时柴油机的功率,最终还是采用了蒸汽动力。沙恩霍斯特号装备了三台布朗-博韦里(Brown, Boveri & Cie)蒸汽轮机,[[格奈森瑙]]则装备了三台日耳曼蒸汽轮机,搭配12台瓦格纳高压燃油锅炉。额定功率为57000马力(41923千瓦),设计航速31节(57公里/小时),在海试中,沙恩和格奈都轻松超过了该速度,在19节航速下航程为7100海里(13100公里)。
第104行: 第104行:


===装甲防护===
===装甲防护===
在装甲方面,沙恩级全舰体装备了克虏伯装甲上层装甲甲板厚50毫米,背靠主装甲甲板。该甲板在舰艉的厚度为20毫米,弹药舱和轮机舱所在的舰舯部厚度增加到50毫米,至舰艏则减少到20毫米。它由纵向两侧105毫米厚的斜面装甲作支撑。斜坡与主装甲带的下缘相连,这种布置也被称为“龟背甲板”。斜坡显著提高了舰只关键部位的装甲防护。两艘同级舰的要害区域都有良好的装甲,可以抵御当时战列舰发射的任何口径炮弹,因为炮弹必须穿透主装甲带和斜面甲板。但在极远的射程内,甲板装甲很容易被大口径炮弹击穿。所有这些部分都是由沃坦硬钢制成。主装甲带则由渗碳钢制成,它在舰舯部分关键区域的厚度高达350毫米,在安东炮塔前部弱化至150毫米,至舰艏处逐渐减少到零。后部炮塔向后的装甲带减少到200毫米厚,并最终在艉部逐渐细化到零。装甲带的中心部分由170毫米厚的护盾支撑。在超过11000米的任何范围内,舰只的侧面保护系统都不会被1020公斤的16英寸(406毫米)炮击穿。
在装甲方面,整个战争海军的主力舰防护设计基本相似,具体参照俾斯麦的词条不再赘述。


前司令塔有350毫米厚的侧板和200毫米厚的顶板。后司令塔的装甲较弱,侧部和顶部的厚度分别只有100毫米和50毫米。主炮塔有360毫米厚的正面、200毫米厚的侧面和150毫米厚的顶面。承载主炮塔的炮座同样配备了重型装甲;其两侧的厚度为350毫米,在中心线逐渐减小到200毫米,并受到上方炮塔的保护副炮的炮塔表面有140毫米厚,侧面为60毫米,顶面为50毫米厚。105毫米炮的炮架则安装了20毫米厚的炮挡。这些装甲全数采用渗碳钢制成。
主装甲带为厚320mm的表面渗碳硬化装甲,在其艏艉则设置了较薄的水线装甲与20mm水平装甲,以提供对小口径炮弹或者弹片的保护。其舯部露天甲板为50mm,以抵御高爆炸弹并提前引爆穿甲/半穿甲炸弹;装甲甲板厚80mm,其外段厚105mm并向下倾斜,与水线呈65°夹角并与主装甲带的下缘相连,这种布置也被称为“穹甲”——德国设计师希望主装与穹甲共同参与防御。主装与露天甲板之间仅有35mm的上装填补,这造成了一个防护弱区,炮弹可轻松穿过这层上装而直击装甲甲板。


水下防护系统设计能够承受250千克爆破弹头的直接命中;英国空投鱼雷的弹头较此要小,但他们的舰载鱼雷则威力更大。德国海军曾进行过数次全尺寸的水下爆炸试验,用的是从旧前无畏舰普鲁士号切割下来的装甲部分。试验表明,焊接钢结构比铆接钢板更能承受250千克弹头的冲击。鱼雷舱壁由沃坦软钢制成,以铆接的方式固定在装甲带后方;此举是因为钢板接头若焊接不正确将无法充分承受爆炸冲击。水下防护系统由多层组成:外层厚度在12至66毫米之间,位于主装甲带的正下方,用于引爆鱼雷弹头。外板之后有一个巨大的空隙,可以让爆炸产生的气体膨胀和消散。再往后是一个外墙有8毫米厚的燃料舱;它将能够吸收任何剩余的冲击力。舱体由纵向加强筋和横向舱壁作支撑。
前司令塔有350毫米厚的侧板和200毫米厚的顶板。后司令塔的装甲较弱,侧部和顶部的厚度分别只有100毫米和50毫米。主炮塔有360毫米厚的正面、200毫米厚的侧面和150毫米厚的顶面。承载主炮塔的炮座同样配备了重型装甲;其两侧的厚度为350毫米,在中心线逐渐减小到200毫米,并受到上方炮塔的保护副炮的炮塔表面有140毫米厚,侧面为60毫米,顶面为50毫米厚。105毫米炮的炮架则安装了20毫米厚的炮挡。


不过这种水下侧防护装置则存在许多缺陷。它在舰舯部极其坚固,但在两端却很弱。水下防护只能在这些区域抵御200千克的弹头。设计上的另一个显著弱点是鱼雷舱壁的布局。它以10度的角度与斜面甲板的下缘相连;由两个铆接的角杆将它固定在适当的位置。由于舰体的正常弯曲力,这些杆一直承受着很大的应力。当与鱼雷弹头的爆炸力相结合时,角杆可能会因无法承受增加的压力而失效。此外,30米的舷宽意味着主炮塔周围的防护必须减弱,因为弹匣和炮座占用了大量的舰体空间。
由于动力系统,尤其是锅炉的高度超出设计预期,沙恩霍斯特级不得不提升锅炉舱上方装甲甲板的高度,并用一道80mm的垂直装甲填补其与周围的高度差,这造成了另一个防护弱点。
 
水下防护系统设计能够承受250千克TNT当量鱼雷的直接命中;英国空投鱼雷的弹头较此要小,但他们的舰载鱼雷则威力更大。德国海军曾进行过数次全尺寸的水下爆炸试验,用的是从旧前无畏舰普鲁士号切割下来的装甲部分。试验表明,焊接钢结构比铆接钢板更能承受250千克弹头的冲击。水下防护系统由多层组成:外层厚度在12至66毫米之间,位于主装甲带的正下方,用于引爆鱼雷弹头。外板之后有一个巨大的空隙,可以让爆炸产生的气体膨胀和消散。再往后是8mm厚的舱壁与燃料舱,最后则是厚45mm的强力舱壁,以铆接的方式固定在液舱后方;此举是因为钢板接头若焊接不正确将无法充分承受爆炸冲击。舱体由纵向加强筋和横向舱壁作支撑。
 
不过这种水下侧防护装置则存在许多缺陷。它在舰舯部坚固,但在靠近艏艉的区域因纵深减少而防护能力下降。水下防护只能在这些区域抵御200千克的弹头。设计上的另一个显著弱点是鱼雷舱壁的布局。它以10度的角度与斜面甲板的下缘相连;由两个铆接的角杆将它固定在适当的位置。由于舰体的正常弯曲力,这些杆一直承受着很大的应力。当与鱼雷弹头的爆炸力相结合时,角杆可能会因无法承受增加的压力而失效。此外,30米的舷宽意味着主炮塔周围的防护必须减弱,因为提弹机构和炮座占用了大量的舰体空间。


==原型简介==
==原型简介==
第138行: 第142行:
随后希佩尔率领四艘驱逐舰前往特隆霍姆,而沙恩和格奈则与10艘驱逐舰前往纳尔维克,沙恩和格奈在不远处的卢夫滕群岛(也译作罗弗敦群岛)附近对登陆的德军部队进行支援。
随后希佩尔率领四艘驱逐舰前往特隆霍姆,而沙恩和格奈则与10艘驱逐舰前往纳尔维克,沙恩和格奈在不远处的卢夫滕群岛(也译作罗弗敦群岛)附近对登陆的德军部队进行支援。


4月9日凌晨,沙恩和格奈在卢夫滕群岛附近遭遇了独自前来支援的[[声望]]号战列巡洋舰。声望率先开火击中了格奈森瑙,随后沙恩和格奈进行还击。交战中沙恩的雷达被声望击中损坏,格奈森瑙也被声望集中两次导致她的“凯撒”炮塔失灵无法开火,当时恶劣的天气使得沙恩的“安东”炮塔因上浪问题无法使用。
4月9日凌晨,沙恩和格奈在卢夫滕群岛附近遭遇了独自前来支援的[[声望]]号战列巡洋舰。声望率先发现并开火击中了格奈森瑙,随后沙恩和格奈进行还击。交战中沙恩的雷达被声望击中损坏,格奈森瑙也被声望集中两次导致她的“凯撒”炮塔失灵无法开火,当时恶劣的天气使得沙恩的“安东”炮塔因上浪问题无法使用。


因沙恩和格奈始终无法判断对面的英国舰队的阵容和类型,他们将声望号当成了[[纳尔逊]]号战列舰率领的庞大皇家海军舰队,为了保险起见,吕特晏斯最终决定先行撤退。{{黑幕|傻恩:“29节的纳尔逊”来了!不能怂,赶紧跑!}}
因沙恩和格奈始终无法判断对面的英国舰队的阵容和类型,他们将声望号当成了[[纳尔逊]]号战列舰率领的庞大皇家海军舰队,在辨认出声望后仍然坚持认为附近存在一艘纳尔逊级。为了保险起见,吕特晏斯最终决定先行撤退。{{黑幕|傻恩:“29节的纳尔逊”来了!不能怂,赶紧跑!}}


在高速撤离期间,沙恩和格奈的舰艏因恶劣海况待在大量进水,而且沙恩的右涡轮机还出现了故障,导致航速降至25节。
在高速撤离期间,沙恩和格奈的舰艏因恶劣海况待在大量进水,而且沙恩的右涡轮机还出现了故障,导致航速降至25节{{黑幕|实际上此役中声望因风浪干扰射击与舰体结构强度有限等原因,大部分时间都在25节以下,这才“放跑”了德舰,但其精准与快速的射击仍让德舰大感震惊}}。


4月9日中午,沙恩和格奈抵达卢夫滕群岛西北部的安全海域,由于担心使用无线电会被英国截获暴露位置,于是沙恩放飞了一架Ar 196水上飞机向挪威方向飞行,向那里的德国舰队传递吕特晏斯“4月11日舰队返航回德国”的命令,最终消息被成功送到。
4月9日中午,沙恩和格奈抵达卢夫滕群岛西北部的安全海域,由于担心使用无线电会被英国截获暴露位置,于是沙恩放飞了一架Ar 196水上飞机向挪威方向飞行,向那里的德国舰队传递吕特晏斯“4月11日舰队返航回德国”的命令,最终消息被成功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