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舰队”是旧日本海军从日俄战争前到二战战败为止一系列庞大的造舰计划卫星中最具知名度的一项。这一庞大的计划最早发源于1907年(明治40年)的“帝国国防方针”,经过多年的发展后在1914年(大正3年)正式提出,后又经修改,历经1915年(大正4年)“八四舰队案”、1917年(大正6年)“八六舰队案”和1920年(大正9年)“八八舰队案”三个造船计划而终于实现将计划中主力舰全部列入建造计划的目标,但随即又由于1922年(大正11年)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签订而很快终止。

“八八舰队”计划是研究无条件投降前旧日本海军发展不可避开的重要环节。这一计划虽然实施未半即宣告破产,但计划中得以留存下来的部分却几乎撑起了二战中日本海军除驱逐舰和重巡洋舰以外主要作战舰艇的半壁江山。

概述

有关“八八舰队”的最早构想出自1907年(明治40年)日本通过的第一版“帝国国防方针”。在这一版的“方针”中,“国防所要兵力”部分对日本海军舰队未来的发展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 海军今后的“国防所要兵力”,即应当维持的最低限度主力,应当为艘2万吨级的战列舰和艘1.8万吨级的装甲巡洋舰。

该“方针”实际上并未给出具体的造舰或预算方案,这一“八八舰队”的早期构想本身也在20世纪初的海军军备竞赛中迅速落伍,因而并未得到什么结果。

事实上,在1906-1914这几年中,以1906年“无畏舰革命”和1907年战列巡洋舰这一全新舰种的诞生[1]为标志的海军军事科技大发展多少令日本海军显得有些无所适从,特别是以1910年下水的、装备343mm主炮的猎户座级战列舰和级战列巡洋舰为代表的“超无畏舰”,对日本海军的冲击尤为巨大。刚刚在1905年(明治38年)的对马海峡教科书般干脆利落吊锤了帝俄海军倾家荡产七拼八凑划拉出来的“第二太平洋舰队”不远万里送人头的前无畏主力舰队连同当时还躺在船台上的一票准无畏舰几乎在一夜之间全部落伍,有着13艘前无畏舰和9艘装甲巡洋舰的日本海军一下子陷入无好船可用的尴尬境地。

1906年日本海军主力舰组成
舰种 舰型 舰名 下水时间 主要火炮 备注
战列舰 富士型 富士 1896.3.31 40倍径305mm双联装×2
40倍径152mm单装×10
同型舰“八岛”已于日俄战争中沉没
敷岛型 敷岛 1898.11.1 40倍径305mm双联装×2
40倍径152mm单装×14
同型舰“初濑”已于日俄战争中沉没
朝日 1899.3.13
三笠 1900.11.8
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级 丹后 1894.11.6 40倍径305mm双联装炮×2
40倍径152mm双联装×4
40倍径152mm单装×4
原帝俄海军“波尔塔瓦(Полтава)”,1905.1.1在旅顺掳获
佩列斯韦特级
/
相模型
相模 1898.5.19 45倍径254mm双联装×2
45倍径152mm单装×10
原帝俄海军“佩列斯韦特(Пересвет)”,1905.1.1在旅顺掳获
周防 1900.5.24 原帝俄海军“胜利(Победа)”,1905.1.1在旅顺掳获
无级别 肥前 1900.10.23 40倍径305mm双联装×2
40倍径152mm单装×12
原帝俄海军“列特维赞(Ретвизан)”,1905.1.1在旅顺掳获
博罗季诺级 石见 1902.7.19 40倍径305mm双联装×2
45倍径203mm单装×6
原帝俄海军“奥廖尔(Орёл)”,1905.5.28在对马海战中向日军投降
香取型 香取 1905.7.4 45倍径305mm联装×2
45倍径254mm单装×4
1906.5.20竣工
鹿岛 1905.3.22 1906.5.23竣工
萨摩型 萨摩 1906.11.15 45倍径305mm联装×2
45倍径254mm单装×4
1910.3.25竣工
安艺[2] - 1906.3.15动工,1907.4.15下水,1911.3.11竣工
  1. 日本人自封的“巡洋战舰”筑波型和鞍马型虽然下水更早,但还在使用往复蒸汽机作为动力,航速只有21节左右,事实上并没有脱出老装甲巡洋舰的窠臼。
  2. 日文汉字写作“安芸”,汉语资料也有直接照抄的。但是日文的“芸”是“藝”的简化字,和现代汉语中念“yún”的“芸”已非同一含义。“藝”在现行规范汉字中对应的简化字为“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