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菲尔德:修订间差异

添加6,743字节 、​ 2024年5月9日 (星期四)
(文字替换 -“(==游戏相关==)(\n)”替换为“$1$2{{模板:舰船评价嵌入}}$2”)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4个中间版本)
第8行: 第8行:
{{舰娘名片
{{舰娘名片
|本名=谢菲尔德
|本名=谢菲尔德
|别名=
|别名=闪耀的谢菲(Shiny Sheff)
|原名=HMS Sheffield(C24)
|原名=HMS Sheffield(C24)
|国籍=英国
|国籍=英国
第33行: 第33行:
{{台词}}
{{台词}}


==原型简介==
==南安普顿级设计简介==
[[File:HMS_Sheffield.jpg|缩略图|右|400px|谢菲尔德号,1944年]]
谢菲尔德号巡洋舰是英国皇家海军在1930年代建造的南安普顿级巡洋舰的四号舰,和[[肯特|郡级]]类似,该级实际上属于城级巡洋舰(Town-class)下的一个子级。
谢菲尔德号轻巡洋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皇家海军的一艘城级(Town-class)(南安普顿次级)巡洋舰,参与了针对几艘德国主力舰船的行动。与同时代的多数皇家军舰不同,谢菲尔德号的设备不再使用黄铜,而用不锈钢制造。这一设计是为了减少船员对设备的清洁次数,她的昵称“闪耀的谢菲(Shiny Sheff)”也由此得来。1935年1月31日铺设龙骨,1936年7月23日下水,1937年8月25日服役。1938年8月,皇家海军将原型雷达系统(79Y型对空雷达)装上谢菲尔德号,使得谢菲尔德号成为第一艘装有雷达的皇家军舰。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获得了12个“Battle Honour”(战斗荣誉),在皇家海军的巡洋舰中,仅次于猎户座号轻巡洋舰
 
===设计与建造===
城级巡洋舰是英国皇家海军在《伦敦海军条约》后设计的一级条约型轻巡洋舰(在一战时期也有一个城级,请注意区分),该级舰均以英国各大城市命名,故被称为“城级”。该级共10艘巡洋舰,按照批次被分为三个子级,分别是南安普顿级(Southampton-class,共5艘)、格洛斯特级(Gloucester-class,共3艘)和[[爱丁堡]]级(Edinburgh-class,共2艘)。
1930年的伦敦海军条约限制了各国海军重巡洋舰和轻巡洋舰的总吨数,但是对轻巡洋舰的大小没有做什么限制。美国和日本基于自己的考虑都订购了万吨级的轻巡洋舰“布鲁克林”级和“最上”级。不过英国海军并没有认真对待,他们认为手上的利安德级已经够用了;他们就打算新造个7500吨左右的新船{{黑幕|对标的是法国人的轻巡洋舰}}双联6寸和三联6寸各两座或者三座三联6寸就差不多了。英国人一直希望在不多的轻巡洋舰吨位中造14艘巡洋舰,建造太大的巡洋舰势必会影响巡洋舰的数量。DCNS希望不急着开工,因为1932年准备再开一次军备限制会议,没准能说服其他国家不要再造大型轻巡呢?不过英国人的如意算盘并没有达到。日内瓦裁军谈判陷入僵局:日本人对继续限制下去不感兴趣,他们也不想参加之后的类似条约;而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也开始扩张他们的海军,英国海军在传统的势力范围北海和地中海感觉到了威胁,之前的假想已经不再现实。
 
南安普顿级的几艘分别是:南安普顿(HMS Southampton C83)、纽卡斯尔(HMS Newcastle C76)、格拉斯哥(HMS Glasgow C21)、谢菲尔德(本舰)以及伯明翰(HMS Birmingham C19)。
 
===设计背景===
1930年签订的《伦敦海军条约》限制了各国海军重巡洋舰和轻巡洋舰的总吨数,但是对轻巡洋舰的大小没有做什么限制。各国都敏锐的发现了这个漏洞,美国和日本基于自己的考虑分别订购了万吨级的轻巡洋舰[[布鲁克林]]级和[[最上]]级(最上级最开始确实是作为轻巡洋舰建造的)。
 
不过英国海军并没有认真对待,他们认为手上的[[阿贾克斯|利安德级]]已经够用了,他们就打算新造一级7500吨左右的新巡洋舰{{黑幕|对标的是法国人的轻巡洋舰}},装备双联6寸和三联6寸各两座或者三座三联6寸就差不多了。英国人一直希望在不多的轻巡洋舰吨位中造14艘巡洋舰,建造太大的巡洋舰势必会影响巡洋舰的数量。
 
不过英国海军舰船设计部门(Director of Naval Construction,简称“DNC”)希望不急着开工,因为1932年准备再开一次军备限制会议,没准能说服其他国家不要再造大型轻巡呢?不过英国人的如意算盘并没有达到。日内瓦裁军谈判陷入僵局:日本人因为一直对《华盛顿海军条约》和《伦敦海军条约》上过于吃亏耿耿于怀,对继续限制下去不感兴趣,他们也不想参加之后的类似条约,于是宣布退出裁军会议;而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也开始扩张他们的海军,英国海军在传统的势力范围北海和地中海感觉到了威胁,之前的假想已经不再现实。
 
1933~34财年英国的计划最初是打算造改进型利安德级的,造1艘该级巡洋舰加3艘林仙级就行了,刚好用完吨位。1933年年终,DNC被要求将新船的武器增加到4座三联6寸炮,远程防空火炮采用4座双联4寸炮,近距离防空采用3座0.5寸机枪。这样吨位大概增加到8600吨,不过将4艘船的方案改成3艘这样的新船吨位刚好,14艘减到13艘也没有那么令人难以接受。贸易保护并不太需要鱼雷,但是如果配合舰队作战鱼雷还是用得上的,因此左右各保留一处鱼雷发射器;出于远海作战和侦查的考虑,需要一部重型弹射器和操作两架飞机,最好能搭载五架。多项指标都对标利安德级:轮机在21000码、弹药库在16000码上防御6寸炮弹,达到7000海里/16节的航程。
 
1933年9月,DNC制作了KVIII-KX三个方案提交委员会审核。其中KVIII和KIX的舰体结构类似,但是KIX拥有更强大的动力;而KX的吨位、动力、防护都比前两者有所增加。10月份,KIX方案被初步选定,并做出了一定改进,包括略微缩短长度以方便停靠海外港口,采用四轴推进替代两轴推进,将两座0.50寸机枪改为四联砰砰炮。


1933/34财年的计划最初是打算造改进型利安德级的,造1艘这种船加3艘林仙,刚好用完吨位。1933年年终,DNC被要求将新船的武器增加到4座三联6寸炮,远程防空火炮采用4座双联4寸炮,近距离防空采用3座0.5寸机枪。这样吨位大概增加到8600吨,不过将4艘船的方案改成3艘这样的新船吨位刚好,14艘减到13艘也没有那么令人难以接受。贸易保护并不太需要鱼雷,但是如果配合舰队作战鱼雷还是用得上的,因此左右各保留一处鱼雷发射器;出于远海作战和侦查的考虑,需要一部重型弹射器和操作两架飞机,最好能搭载五架。多项指标都对标利安德级:轮机在21000码、弹药库在16000码上防御6寸炮弹,达到7000海里/16节的航程。
10月份,军备总管拿出了9000吨轻巡洋舰的设计计划。他将飞机数量从五架减少到了三架,不过本来是想全部砍掉的,但是被第一海务大臣否决了。DNC为巡洋舰设计了位于舯部的固定弹射器,这一设计被后来的其他英国大型舰艇所采用。


1933年9月,DNC制作了KVIII-KX三个方案提交委员会审核。其中KVIII和KIX的舰体结构类似,但是KIX拥有更强大的动力;而KX的吨位、动力、防护都比前两者有所增加。10月份,KIX方案被初步选定,并做出了一定改进,包括略微缩短长度以方便停靠海外港口,采用四轴推进替代两轴推进,将两座0.50寸机枪改为四联砰砰炮。10月份,军备总管拿出了9000吨轻巡洋舰的设计计划。他将飞机数量从五架减少到了三架,不过本来是想全部砍掉的,但是被第一海务大臣否决了。DNAD为巡洋舰设计了位于舯部的固定弹射器,这一设计被后来的其他英国大型舰艇所采用。11月9日,委员会通过了9000吨轻巡洋舰计划。新舰被暂时命名为M级,首舰暂定命名“米诺陶”。不过后来本级舰改为以城市命名,首舰改名为“南安普顿”。
11月9日,委员会通过了9000吨轻巡洋舰计划。新舰被暂时命名为M级,首舰暂定命名“米诺陶”。不过后来本级舰改为以城市命名,首舰改名为“南安普顿”,这就是南安普顿级的由来。


1934年2月,DNC完成了新巡洋舰的图纸,新船拥有4座三联6寸炮,3座双联4寸炮,两座双联鱼雷管。通过将炮塔的部分结构放到甲板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重心。9月,国防部的指示又让图纸有所改进;原先安在中心线上的一部高射指挥仪改为机库顶部两边各一部,使该舰可以同时应对两侧来袭的飞机。利安德级运用中的经验也用来改进图纸:前主炮炮烟影响了指挥仪工作,所以将指挥仪抬高一截;前烟囱也抬高了10英尺,避免烟雾被倒吸向舰桥。通过改进小艇起重机和小艇的布置,在舯部甲板挤出了第四座双联4寸炮的位置。新图纸于1934年5月才完成。
1934年2月,DNC完成了新巡洋舰的图纸,新船拥有4座三联6寸炮,3座双联4寸炮,两座双联鱼雷管。通过将炮塔的部分结构放到甲板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重心。9月,国防部的指示又让图纸有所改进;原先安在中心线上的一部高射指挥仪改为机库顶部两边各一部,使该舰可以同时应对两侧来袭的飞机。利安德级运用中的经验也用来改进图纸:前主炮炮烟影响了指挥仪工作,所以将指挥仪抬高一截;前烟囱也抬高了10英尺,避免烟雾被倒吸向舰桥。通过改进小艇起重机和小艇的布置,在舯部甲板挤出了第四座双联4寸炮的位置。新图纸于1934年5月才完成。
第47行: 第59行:
在建造过程中,本级舰也有不少补充改进,包括加强破片防护、永久消磁、厄利孔机关炮等等。完工时已经比设计完成时多了300吨的排水量。{{黑幕|反正都开打了,没人看条约}}
在建造过程中,本级舰也有不少补充改进,包括加强破片防护、永久消磁、厄利孔机关炮等等。完工时已经比设计完成时多了300吨的排水量。{{黑幕|反正都开打了,没人看条约}}


{| class="wikitable" style="width:100%"
===基础参数===
{| class="wikitable" style="width:60%"
|-
|-
! colspan="4" | 城级(南安普顿级)巡洋舰“南安普顿”号(1940)
! colspan="4" | 城级(南安普顿级)巡洋舰“南安普顿”号(1940)
第62行: 第75行:
|}
|}


===二战时期===
==原型简介==
开战初期,谢菲尔德号在第18巡洋舰中队服役,负责在丹麦海峡巡逻。1940年4月,她参与了挪威战役。在短暂参与英吉利海峡的入侵抵抗行动后,谢菲尔德号加入位于直布罗陀的H舰队,并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活动直到年底,随后参与了白色行动和斯帕蒂文托角战役。
[[File:HMS_Sheffield.jpg|缩略图|右|450px|谢菲尔德号,1944年]]
谢菲尔德号于1935年1月31日铺设龙骨,1936年7月23日下水,1937年8月25日服役。
 
与同时代的多数皇家军舰不同,谢菲尔德号的设备不再使用黄铜,而用不锈钢制造。这一设计是为了减少船员对设备的清洁次数,她的昵称“闪耀的谢菲(Shiny Sheff)”也由此得来。
 
1938年8月,皇家海军将原型雷达系统(79Y型对空雷达)装上谢菲尔德号,使得谢菲尔德号成为第一艘装有雷达的皇家军舰。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获得了12个“Battle Honour”(战斗荣誉),是皇家海军在二战中活动功勋最多的轻巡洋舰之一。
 
===服役历史===
二战爆发初期时,谢菲尔德号服役于英国第18巡洋舰中队。在对德宣战后,该队被立刻调往丹麦海峡进行巡逻警戒。
 
1940年4月,因德国入侵挪威,谢菲尔德被派往挪威进行支援。
 
之后谢菲尔德被派往加入位于地中海的H舰队,并参与了向马耳他运输物资的“白色行动”(Operation White)和阻击意大利舰队试图拦截的斯帕蒂文托角战役。
 
1941年1月,德国的两艘战列巡洋舰[[沙恩霍斯特]]号与[[格奈森瑙]]号突入大西洋进行破交作战,H舰队奉命前往追击两艘德舰。虽然有一次发现了两舰的踪迹,但并未成功进行打击,最终拦截失败。
 
2月,谢菲尔德参与了炮击热那亚的“格罗格行动”(Operation Grog)和打击维希护航舰队的行动,并为马耳他提供防空火力支援。谢菲尔德在炮击时遭到了法国轰炸机的袭击,但幸运的躲过了所有的炸弹毫发无伤。
 
====追击俾斯麦====
1941年5月23日,谢菲尔德随以[[皇家方舟|皇家方舟(91)]]号和[[暴怒]]号航母为核心的H舰队刚刚完成了向马耳他运送飞机的任务,正在返回直布罗陀的途中。
 
与此同时,执行“莱茵演习”行动的德国战列舰[[俾斯麦]]号和重巡洋舰[[欧根亲王]]号正在经过丹麦海峡准备突入大西洋。
 
英国方面收到该情报后,处于担心兵力不足,除了让本土舰队的[[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和[[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前往拦截外,还命令H舰队也进入大西洋进行警戒。
 
5月24日早上,[[胡德]]与[[威尔士亲王]]号与俾斯麦和欧根发生交火,爆发丹麦海峡海战。战斗中胡德被俾斯麦击中引发殉爆沉没,威尔士亲王号被迫撤退。
 
在收到胡德号沉没的消息后,英国首相丘吉尔立刻下令附近所有的英国舰队全力追击[[俾斯麦]]和[[欧根亲王]]两舰。
 
25日凌晨,谢菲尔德随H舰队出发前往进行追击德国两舰。
 
26日上午,美国的一架PBY卡塔琳娜水上飞机发现了正独自准备前往法国的[[俾斯麦]]号战列舰,并将此情报通报给英国。
 
随后H舰队的[[皇家方舟|皇家方舟(91)]]号航母放飞侦察机,成功找到俾斯麦的精确位置。根据回报的位置,H舰队是距离俾斯麦最近的舰队。H舰队司令海军中将詹姆斯·萨默维尔(James Somerville)下令让谢菲尔德绕到俾斯麦号后方40海里的位置进行跟踪。当萨默维尔将此安排通报给[[皇家方舟|皇家方舟(91)]]号航母时,皇家方舟号的接线员恰好在与侦察机通信,恰好没有收到该条情报,这也为后面的乌龙事件埋下了伏笔。
 
当天下午14时50分左右,皇家方舟放飞了来自第810和820海航中队的剑鱼鱼雷轰炸机,向俾斯麦发起了第一波进攻。
 
大约40分钟后,第一波轰炸机逐渐接近目标,但由于之前没有收到谢菲尔德在后面跟踪的情报,再加上剑鱼的飞行员并没有仔细对目标的外形进行分辨(谢菲尔德拥有两个烟囱,俾斯麦只有一个),导致机群将在后跟踪的谢菲尔德号误当成了俾斯麦。
 
眼看着自家的轰炸机向着自己袭来,谢菲尔德号的舰长查尔斯·拉卡姆上校(Charles Rakham)马上意识到自己被友军误认为是敌人了。他马上下令采取规避,一直到第一波机群返航途中,剑鱼的飞行员们收到了谢菲尔德号在后面追踪的消息,才意识到自己刚刚可能误伤了友军。这次误击至少有六枚鱼雷射向谢菲尔德,但谢菲尔德神奇般的再一次躲过了所有的攻击。
 
下午17时40分左右,皇家方舟的第二波飞机抵达谢菲尔德号的上空,谢菲尔德号通过无线电向机群指明了俾斯麦号的方向。
 
晚上21时30分左右,第二波的15架剑鱼追上俾斯麦并发起攻击,正是这次攻击击毁了俾斯麦的方向舵,使得她的舵机卡死。
 
随后俾斯麦向谢菲尔德的开火射击,谢菲尔德拉烟向西退避,和俾斯麦拉开距离。
 
27日早上,英国皇家海军的大部队终于追上了俾斯麦,开始了群殴式的进攻,谢菲尔德跟着战列舰[[罗德尼]]、[[英王乔治五世]]等战列舰一起向着俾斯麦开火,最终俾斯麦号被击沉。
 
6月12日,谢菲尔德号发现并击沉了给俾斯麦号补给的一艘油船——弗里德里希·不莱梅号(Friedrich Breme)。
 
同年10月,谢菲尔德在肯尼亚号轻巡洋舰(HMS Kenya C14)协助下击沉另一艘德国补给船槟城号(Kota Penang)后,谢菲尔德号返回英国。
 
====1942前期====
1942年初,谢菲尔德被调往北冰洋航线开始进行护航任务。不过她于1942年3月3日在冰岛撞上水雷,修理工作直到7月才完成。
 
1942年11月,谢菲尔德参与了盟军在法属北非登陆的“火炬行动”(Operation Torch)。
 
====巴伦支海海战====
1942年12月,谢菲尔德号和牙买加号(HMS Jamaica 44)组成R舰队,由海军少将罗伯特·博内特(Robert Burnett)指挥,为前往苏联摩尔曼斯克港的JW 51B编队提供护航。
 
JW 51B船队的情报也被德国海军获悉,德国海军元帅埃里希·雷德尔(Erich Raeder)下令由海军中将奥斯卡·库梅茨(Oskar Kummetz)率领[[希佩尔海军上将]]号重巡洋舰和吕佐夫号装甲巡洋舰(改名后的[[德意志(装甲舰)|德意志]]号装甲舰)以及数艘驱逐舰组成的舰队前往拦截。


1941年,她参与了炮击热那亚的格罗格行动(Operation Grog)和打击维希护航舰队的行动,并为马耳他提供防空火力支援。五月,谢菲尔德参与了击沉[[俾斯麦]]号战列舰的作战,并险些被[[皇家方舟(91)|皇家方舟]]上的剑鱼投下的鱼雷击中。6月12日,谢菲尔德号发现并击沉了俾斯麦号的一艘油船,弗里德里希·不莱梅号。在同年10月由肯尼亚号协助击沉另一艘德国补给船槟城号后,谢菲尔德号返回英国。
12月31日,德军舰队发现了JW 51B船队,双方爆发战斗(巴伦支海海战)。


{{隐藏|标题=差点误击友军的乌龙事件|内容=
战斗中谢菲尔德和牙买加与前来的希佩尔号发生猛烈交火,希佩尔被两艘英国巡洋舰击中三次,逐渐有些招架不住,其余驱逐舰上来拉烟帮助希佩尔号解围。
在1941年5月26日12点,皇家方舟起飞两架剑鱼进行侦查。


13点,H舰队司令命令谢菲尔德号轻巡洋舰对俾斯麦号进行接触,但这份电文并未被皇家方舟号收到。
在烟幕的混乱中,德军驱逐舰[[Z16]]误将谢菲尔德号当成了希佩尔号,在毫无防备的靠近谢菲尔德时被谢菲尔德用数发6英寸炮弹命中沉没。


14点侦查的两架剑鱼回来,报告只搜索到一艘敌舰。
最终德军舰队只能撤退,谢菲尔德和牙买加也因担心会有埋伏而不敢追击,只能放弃。英国方面忠实号驱逐舰(HMS Achates)和布兰布尔号扫雷舰(HMS Bramble)被德国舰艇击沉,但船队的运输船则毫发无损,均顺利抵达摩尔曼斯克港。


14点50分,皇家方舟号发出了第一波攻击,为15架来自810和820海航中队的剑鱼。
====1943前期====
1943年,谢菲尔德先参与了在比斯开湾的德国运输船队的拦截,随后在9月前往地中海参与在意大利萨莱诺登陆的“雪崩行动”(Operation Avalanche)。


15点50分这一波剑鱼的雷达发现了敌舰,并准备发动攻击(其中有一架已经返航)。
随着意大利的投降,地中海的局势得到了有效控制,谢菲尔德重新回到北冰洋进行护航任务。


16点14架剑鱼开始发动攻击——但那实际上,他们攻击的是谢菲尔德号!有三架剑鱼终于发现了那是友军,停止攻击;其余11架投下了鱼雷,7枚丢失,3枚在谢菲尔德号的尾流中爆炸,2枚在水中爆炸。谢菲尔德号轻巡洋舰幸运地并未受到任何损伤。
====北角海战====
}}
随着[[提尔比茨]]号战列舰被英军炸瘫痪修理,吕佐夫号也回到德国本土进行维修,在挪威德军只剩下[[沙恩霍斯特]]号战列巡洋舰一艘能出动的大型水面舰艇。
 
1943年12月下旬,德军收到了盟军船队JW 55B出航的消息,新上任的德国海军司令卡尔·邓尼茨(Karl Dönitz)下令派遣沙恩和五艘驱逐舰前往拦截。
 
12月26日,英国情报机构收到了沙恩霍斯特出航的消息,谢菲尔德所在的巡洋舰部队(包括重巡洋舰[[诺福克(78)|诺福克]]、轻巡洋舰谢菲尔德和[[贝尔法斯特]])立刻出发,利用雷达搜索沙恩霍斯特的踪迹。
 
由于德军方面负责指挥的海军少将埃里希·拜伊(Erich Bay)已经提前让几艘驱逐舰前往搜索JW 55B船队的位置,此时沙恩霍斯特只能独自等待消息。
 
不久后,谢菲尔德的雷达成功搜索到沙恩霍斯特的具体方位,与[[贝尔法斯特]]一起向沙恩开火,沙恩遭到攻击后进行还击。虽然几艘巡洋舰的火力远不如沙恩,不过凭借着雷达,三艘英国巡洋舰精准的击中了沙恩,谢菲尔德的第二轮齐射就击中了沙恩。
 
随着[[约克公爵]]号战列舰和牙买加号巡洋舰加入战斗,沙恩霍斯特逐渐处于不利,开始撤退。但最终沙恩还是在约克公爵号的炮击以及英国巡洋舰和驱逐舰的围攻下沉没。
 
随着沙恩的沉没,德军在北极方面唯一的威胁只剩下[[提尔比茨]]号战列舰。


谢菲尔德在北极护航舰队中继续服役,但于1942年3月3日在冰岛撞上水雷,修理工作直到7月才完成。再次为北极舰队护航几次之后,谢菲尔德于11月参与了盟军在北非的火炬行动。1942年12月,谢菲尔德号和牙买加号(HMS Jamaica)组成R舰队,由海军少将罗伯特·博内特(Robert Burnett)指挥,为JW 51B编队提供掩护,并遭到了德国强力水面舰艇的袭击。在随后的巴伦支海海战中,[[Z16]]号驱逐舰在德国舰队撤退时误将[[希佩尔海军上将]]号认作谢菲尔德号并将其击伤,谢菲尔德号随即将Z16击沉。在此战中,忠实号驱逐舰(HMS  Achates)和布兰布尔号扫雷舰(HMS Bramble)均被德国舰艇击沉。
1944年4月到8月,谢菲尔德作为皇家海军航母舰队的护航编队一员参与了一系列针对[[提尔比茨]]号战列舰的空袭。这些行动效率并不高,但皇家空军承担了主要责任。


1943年2月,谢菲尔德转而参加比斯开湾的作战,并于7、8月为雪崩行动的登陆提供支援。12月下旬再次回到北极圈后,谢菲尔德参与了在挪威北岸附近击沉沙恩霍斯特号战列舰的行动。
再之后前往美国波士顿和英国进行了漫长的改装,直到战争结束都未再次参与任何军事行动。


1944年4月到8月,谢菲尔德作为皇家海军航母舰队的护航编队参与了一系列针对[[提尔皮茨]]号战列舰的空袭。这些行动效率并不高,但皇家空军承担了主要责任。
====战后====
[[File:Bell_of_HMS_Sheffield_(1937).jpg||缩略图|右|200px|谢菲尔德大教堂里的船钟]]
谢菲尔德号的改装在1946年5月完成,随后在西印度群岛(1954年作为第8巡洋舰中队旗舰)、本国水域和地中海执行任务。


谢菲尔德随后在波士顿和英国进行了漫长的改装,直到战争结束都未再次参与任何军事行动。
1953年,她参与了庆祝伊丽莎白二世加冕女王的海上阅兵。


===战后===
在1949-50年,1954年和1959-60年,谢菲尔德又进行了更多改装。
[[File:Bell_of_HMS_Sheffield_(1937).jpg||缩略图|右|200px|谢菲尔德大教堂里的船铃]]
谢菲尔德号的改装在1946年5月完成,随后在西印度群岛(1954年作为第8巡洋舰中队旗舰)、本国水域和地中海执行任务。1953年,她参与了庆祝伊丽莎白二世加冕女王的海上阅兵。


在1949-50年,1954年和1959-60年,谢菲尔德又进行了更多改装。她在1955年的战争电影《决战大西洋》中作为[[阿贾克斯]]号轻巡洋舰出镜。1959年1月,谢菲尔德进入预备舰队,此时军方认为完成敏捷号(HMS SWift)的改装造价过高,因此谢菲尔德是最后一艘得到改装的二战巡洋舰。她成为预备舰队的期间,并于1960年作为住宿船重新服役,直到1964年9月被列入拆解名单。
她在1955年的战争电影《决战大西洋》中作为[[阿贾克斯]]号轻巡洋舰出镜。1959年1月,谢菲尔德进入预备舰队,此时军方认为完成敏捷号(HMS Swift)的改装造价过高,因此谢菲尔德是最后一艘得到改装的二战巡洋舰。她成为预备舰队的期间,并于1960年作为住宿船重新服役,直到1964年9月被列入拆解名单。


1967年,谢菲尔德号在罗塞斯拆下舰上设备,并于同年在法斯兰被拆解。 舰上由哈德菲尔德制造的不锈钢铃被保留下来,和在她的旗帜一同保存在谢菲尔德大教堂。
1967年,谢菲尔德号在罗塞斯拆下舰上设备,并于同年在法斯兰被拆解。 舰上由哈德菲尔德制造的不锈钢铃被保留下来,和在她的旗帜一同保存在谢菲尔德大教堂。
7,497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