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65:修订间差异

添加7,477字节 、​ 2023年7月29日 (星期六)
无编辑摘要
(文本替换 - 替换“(\n)(== 游戏数据 ==)”为“$1<br clear="all" />$1$2”)
无编辑摘要
第49行: 第49行:
* 使用夜间鱼雷攻击解决战斗
* 使用夜间鱼雷攻击解决战斗


1922年的《华盛顿海军条约》和1930年的《伦敦海军条约》都对日本海军舰队的规模进行了限制,与西方列强(尤其是美国)的舰队相比,这两项条约之后,IJN内部更加重视“舰队决战”作战战略。1936年,IJN组建了夜战部队。根据原本的战术设想,夜战部队的假想敌通常被设定为美国太平洋舰队中由巡洋舰和驱逐舰组成的外部防御圈。在攻破外部防御圈后,IJN的巡洋舰和驱逐舰将发射鱼雷,以攻击敌方战列舰。敌方舰队的剩余舰船将在接下来由IJN的主力战列舰击沉;夜间作战群将由1艘快速战列舰作为旗舰,下辖至少4艘重巡洋舰(至少1个巡洋分舰队)和16艘驱逐舰(4个驱逐分舰队)。 <ref>【美】诺曼·弗里德曼《海军火力——巨舰大炮时代的舰炮与战术 Ⅱ》P.500/ISBN 978-7-5165-0133-7/航空工业出版社/2013.1</ref> 这就要求四艘“[[金刚]]”级战列巡洋舰在该设想中需要扮演夜间作战群旗舰的角色,导致她们在1933-1940年的七年时间里最终被改造为高速战列舰。
1922年的《华盛顿海军条约》和1930年的《伦敦海军条约》都对日本海军舰队的规模进行了限制,与西方列强(尤其是美国)的舰队相比,这两项条约之后,IJN内部更加重视“舰队决战”作战战略。1936年,IJN组建了夜战部队。根据原本的战术设想,夜战部队的假想敌通常被设定为美国太平洋舰队中由巡洋舰和驱逐舰组成的外部防御圈。在攻破外部防御圈后,IJN的巡洋舰和驱逐舰将发射鱼雷,以攻击敌方战列舰。敌方舰队的剩余舰船将在接下来由IJN的主力战列舰击沉;夜间作战群将由1艘快速战列舰作为旗舰,下辖至少4艘重巡洋舰(至少1个巡洋分舰队)和16艘驱逐舰(4个驱逐分舰队)。 <ref>诺曼·弗里德曼《海军火力——巨舰大炮时代的舰炮与战术 Ⅱ》</ref> 这就要求四艘“[[金刚]]”级战列巡洋舰在该设想中需要扮演夜间作战群旗舰的角色,导致她们在1933-1940年的七年时间里最终被改造为高速战列舰。


1940年,日本情报部门已经打探到了美国海军“[[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的整体规格,并知晓该级舰已被列入美国参众两院联席会议于当年9月5日通过的《两洋海军法案》造舰计划当中,即将开始建造工作;IJN相信,在战争时期,阿拉斯加级将很快成为美国舰队屏障的一部分。此时“金刚”级的整体性能与装备已稍显老态,所以IJN计划以四艘“超甲型”大型巡洋舰取代四艘老旧的“金刚”级战列舰,同时以应对阿拉斯加级巡洋舰对日本舰队构成的威胁。{{黑幕|说来讽刺,USN的阿拉斯加级原本是为了对付IJN可能设计的“Kadekuru”(“翔鹤”的训读拼写)级大型巡洋舰,但这个设计在日本海军中实际上并不存在,而是由美军情报人员的失误所致。}}
===早期的“超甲巡”===
1922 年,包括日本在内的列强签订了《华盛顿裁军条约》,将巡洋舰的性能限制在排水量 10000t,主炮口径 203mm(8 英寸)以下,此即是“条约型巡洋舰”。1930 年,列强又签订了《第一次伦敦裁军条约》,进一步限制巡洋舰的排水量至 8000t。当时的列强们都老实地遵守条约,而日本的军国主义扩张野心却蠢蠢欲动,竟将此当作建立强大海军,一举超越其他列强的机会。1932 年左右,列强们开始讨论《第二次伦敦裁军条约》,但日本已经准备摊牌,单方面撕毁条约,建造无视限制的战舰。1933 年,日本拒绝参加条约签订的会议。


正如IJN在1936年所设想的,这些新设计的战巡将配备310毫米(12.2英寸)的火炮,携带能够抵御来自203毫米(8英寸)炮弹的重型装甲,并能够达到40节的航速。
所谓“超甲巡”,即“超越条约型巡洋舰”的战舰。这个词最早可以追溯到 1934 年,海军军令部《条约决裂后之至昭和十五年度(1940)国防所要兵力表》文件中提到的,在跳出条约后对最上型重巡洋舰换装 25cm 主炮的计划。但最上型 8500t 的船体换装这种主炮还是过于勉强,最后也没有实行。


这个计划最后被确定为“B-65”型。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计划采用了战列巡洋舰的“B”开头的计划编号,而不是巡洋舰的“C”开头。这似乎表明在IJN眼中,她们具有比重巡洋舰更高的地位。B-65型战列巡洋舰的计划是作为1941年1月7日IJN的“丸五”和“丸六”军舰建造计划的一部分最终确定的。该计划要求六艘B-65型分两次增建,前两艘在“丸五”计划建造,其余四艘在“丸六”计划建造。
而到了丸三造舰计划讨论时期,军令部《无条约至昭和十五年度(1940)末国防所要兵力表》文件中,在“巡洋舰”一栏,则提到从昭和 12 年(1937)起建造 2 艘“超甲巡”的计划。这也是最先能够确认提出“超甲巡”一词的文件。文件中还提出,海军需要建造 2 艘新型战列舰(即后来的大和型),与改造的旧式战列舰([[扶桑]]、[[山城]]、[[伊势]]、[[日向]]、[[长门]]、[[陆奥]])和高速战列舰([[金刚]]、[[比睿]]、[[榛名]]、[[雾岛]])一同组成共 12 艘的主力舰队,其中 6 艘旧式战列舰和 2 艘高速战列舰分配给第一舰队,2 艘新式战列舰和 2 艘高速战列舰分配给第二舰队。按照兵力平衡的角度推测,2 艘超甲巡估计也会分配给第二舰队,作为水雷战队的指挥和支援角色。
 
文件中还提到,丸三超甲巡的排水量为 15000t,装备 25cm 炮 8 门以上,航速 36kt;可在 20000m 距离外抵御 25cm 炮弹,12000m 距离外抵御 20cm 炮弹;至于鱼雷方面虽未见文献,但按照海军史学家福井静夫的说法是有。然而,丸三超甲巡最后没有被建造,这可能是因为财政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大和型的最终方案的航速是 27 节,而不是一开始设想的 30 节,因此所有的 4 艘金刚型(航速 30 节)最后都配备给了第二舰队。已经有足够的水雷战队支援战舰,就不再需要超甲巡了。
 
而到丸四造舰计划时期,军令部没有考虑超甲巡,而是将精力集中在替换金刚型的“金刚代舰”方案,以及追加建造的大和型上。超甲巡方案被推迟到了丸五造舰计划,而其指标也随着当时作战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变化。
 
===丸五超甲巡===
1940 年左右,美国海军得到情报称,日本海军正在建造 15000t 级,搭载 30cm 炮 6 门以上的装甲舰“翔鹤”号(Kadekuru {{黑幕|强行训读}} )和“秩父”号(Chichibu),再加上欧洲军备竞赛的刺激,于是开始设计 27500t 级,搭载 12 英寸(305mm)炮 9 门,航速 33 节的[[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
 
美军的情报自然是误传,而其中的参数却莫名类似丸三超甲巡,说不定真的打听到了某些消息。不过无论如何,日本海军都必须面对这种新式战舰。无法压制阿拉斯加级的丸三超甲巡方案自然不会延续,而能压制阿拉斯加级的金刚型却也已经过时,快到退役的舰龄了。面对这种情况,1941 年秋,军令部提出将新式的超甲巡纳入到丸五造舰计划,指标为 32000t ,搭载 31cm 炮 9 门,10cm 高射炮 16 门,25mm 机枪 12 挺,航速 33 节以上。舰政本部的江崎岩吉少将也很快给出了设计——“B65”<ref>平贺让在他的手稿中将纪伊型战列巡洋舰的设计方案也定为 B65(延续[[天城]]的 B64),但这个编号并没有正式登记在舰政本部的基本计划编号中。</ref>,值得注意的是,丸五超甲巡采用了代表战列巡洋舰的“B”开头的基本计划编号,而不是巡洋舰的“C”开头。这似乎表明在海军眼中,她们具有比重巡洋舰更高的地位。
 
====武器与装备====
B65 的主炮是 3 座三联装 50 倍径 31cm 炮,前二后一布置。这种秘密开发的新式 31cm 炮被秘密明明为“试制乙炮”。乙炮的三联装炮塔重量与长门型的双联 41cm 炮塔相当,达到 1000t 左右,其中装甲重量 350t。乙炮并没有实际建造出炮塔,实际性能无从得知,但从口径上推测,可以在任何射程上击穿美国海军的条约型巡洋舰。舰桥和后桅顶部都有一具 10m 测距仪,预计在夜战时混战局面,舰首和舰尾的主炮可以进行分别射击。
 
此外,为了对阿拉斯加级取得绝对优势,在 B65 的早期讨论中曾有过搭载 36cm 主炮的想法,可能使用为了应付《第二次伦敦条约》而开发的新式 50 倍径 36cm 主炮,前二后一共 3 座双联装<ref>早川幸夫认为是 4 座双联装,而 Garzke & Dullin 认为是 3 座双联装。考虑到最后定稿的设计,3 座更合理一些。</ref>,不过舰政本部在试算后得出,这样做排水量会超过 4 万吨,遂作罢。
 
副炮方面则是在舰桥周围,两舷各 4 座双联[[九八式 10cm 高角炮]],舰桥周围还有 4 座三联九六式 25mm 机关炮;两舷各配备 2 部九四式高射装置,每舷可以同时应对 2 个空中目标。舰桥周围还有 2 座四联九三式 13.2mm 机枪。
 
鱼雷方面,则不设置<ref>只有 Garzke & Dulin、Breyer 认为会配备 2 座四联装 61cm 水上鱼雷管;石桥孝夫和早川幸夫都认为不会配置。</ref>。
 
航空设施方面,则会在前舰桥后方中轴线上布置弹射器和起重机,与金刚型一样配备水上飞机 3 架。其中三座水侦(零式水上侦察机)1 架,为夜战部队夜间接敌侦察所必须;二座水侦(零式水上观测机)2 架,用于昼间校射、侦察等辅助用途。
 
雷达方面虽然没有提及,不过可以合理推测会按照主力舰的样式备齐各种雷达。
 
===装甲与防护===
B65 的防护风格与大和型类似,侧舷主装甲带下部延伸较深且削薄,与防雷突出部结合;水平装甲主要位于中甲板。侧舷主装甲带为 195mm VH,倾斜 20 度(一说 10 度),下部削薄延伸至防雷突出部,这种水平与金刚型相当;水平装甲则是 125mm NVNC,这种水平与一些条约战列舰相当。在这种配置的防护力下,B65 能在 20000m-30000m 的距离间抵挡自身的 31cm 炮弹,在 10000m 的距离外抵挡条约型巡洋舰的 20cm 炮弹。
 
此外,B65 在核心区以外前后不短的距离,水县附近下甲板到第一船舱甲板之间高度,也布置了 25mm DS 侧舷装甲。采用这种在旧式战列舰上的防御思路,主要是在夜战期间防御小口径火炮在近距离对水线附近的直击。主,副舵机室独立配置装甲,侧面为 125mm HMC,水平为 120mm NVNC。
 
水下防护方面,侧舷的主装甲带深入水下部分,也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其余部分则不清楚,不过考虑到设计时间,有可能会采用与[[大凤]]型航空母舰类似的,防雷突出部空层后方布置油箱层的构造。弹药库底部为 40mm CNC,轮机舱和锅炉舱底部为二重 16mm DS,对抗水雷和磁性鱼雷的性能不是很好。
 
===舰型与动力===
B65 全长 240m,水线宽 27.5m,吃水 8.8m。标准排水量 31400t,预计公试排水量 34950t。舰桥、船型与大和型类似,但是否与大和型一样装备减小兴波阻力的球鼻艏则不明。烟囱设计上则与大和型同样采用单烟囱结构。
 
B65 的动力系统总功率为 17 万马力,设计航速 33kt。8 个锅炉舱左右舷各半布置,4 个轮机舱也是左右舷各半布置,驱动 4 根大轴,整体布局与[[铃谷]]型巡洋舰相似。舵机与大和型相同,采用主舵+副舵的模式搭载。
 
===总体评价===
总体而言,B65 在面对正规战列舰时,这型 30000t 排水量的战舰无论是攻击还是防御方面都不足以相比,很难有还手之力;即使面对的是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也只能达成平手。B65 的主要定位还是作为夜战部队的旗舰带领巡洋舰与驱逐舰,在面对美国海军的巡洋舰则有压倒性的优势。
 
日本海军预想的“舰队决战”策略,在太平洋战争中并没有实际发生。瓜岛战役的几次夜战,都是围绕着岛屿进行的登陆与反登陆作战。假使超甲巡实际建成并投入战斗,她们对战局的影响也不会太大;更不用说,太平洋战争白天的战斗,基本都是航空母舰的舞台。作为“秘密兵器”而研发的超甲巡,注定只会是日本海军的一厢情愿而已。


=== 舰船设计 ===
=== 舰船设计 ===
17,672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