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方案:修订间差异

添加6字节 、​ 2024年2月29日 (星期四)
无编辑摘要
第150行: 第150行:


夜间3——“'''火力才是战列舰唯一最重要的指标。只有具备了足够的火力,才能避免柯尼希格雷茨悲剧的重演。'''”
夜间3——“'''火力才是战列舰唯一最重要的指标。只有具备了足够的火力,才能避免柯尼希格雷茨悲剧的重演。'''”
:“柯尼希格雷茨”指的是历史上1866年普奥战争中普鲁士战胜奥地利帝国的关键性战役——柯尼希格雷茨战役(Battle of Königgrätz),国内部分文献也将其翻译为克雷格尼茨战役。
:“柯尼希格雷茨悲剧”指的是历史上1866年普奥战争中普鲁士战胜奥地利帝国的关键性战役——柯尼希格雷茨战役(Battle of Königgrätz),国内部分文献也将其翻译为克雷格尼茨战役。
:1866年7月3日,普奥双方在奥地利境内的柯尼希格雷茨爆发激战,最终普鲁士凭借着老毛奇等普鲁士将领的战术战胜了奥地利帝国,而且此次战斗普鲁士仅有约9000人阵亡,而奥地利的阵亡人数却高达4.4万人,也成了当时欧洲战争中双方伤亡交换比例最高的一场战役。在此战战败后,奥地利帝国已经无力再与普鲁士战斗,在三周后便与普鲁士签订停战协议,同时普奥战争的失败也是后面促成奥地利与匈牙利结成二元帝国(也就是奥匈帝国)的主要原因之一。
:1866年7月3日,普奥双方在奥地利境内的柯尼希格雷茨爆发激战,最终普鲁士凭借着老毛奇等普鲁士将领的战术战胜了奥地利帝国,而且此次战斗普鲁士仅有约9000人阵亡,而奥地利的阵亡人数却高达4.4万人,也成了当时欧洲战争中双方伤亡交换比例最高的一场战役。在此战战败后,奥地利帝国已经无力再与普鲁士战斗,在三周后便与普鲁士签订停战协议,同时普奥战争的失败也是后面促成奥地利与匈牙利结成二元帝国(也就是奥匈帝国)的主要原因之一。
:战争结束后,奥地利方面认为此战失败的主要原因一是炮兵前置,导致在普鲁士的攻势下损失惨重,难以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二是步兵的单兵火力劣于普鲁士。此后陆军方面将“避免柯尼希格雷茨悲剧的重演”当成了口头禅,并试图打造成一支彻头彻尾的重火力部队,不过受制于财政预算,大部分的设想都未能实现。
:战争结束后,奥地利方面认为此战失败的主要原因一是炮兵前置,导致在普鲁士的攻势下损失惨重,难以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二是步兵的单兵火力劣于普鲁士。此后陆军方面将“避免柯尼希格雷茨悲剧的重演”当成了口头禅,并试图打造成一支彻头彻尾的重火力部队,不过受制于财政预算,大部分的设想都未能实现。
7,497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