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39(波克雷什金机):修订间差异

添加1,810字节 、​ 2018年3月13日 (星期二)
第49行: 第49行:
==== 缺陷所在 ====
==== 缺陷所在 ====
实际上,P-39在欧美并不是十分受待见。原因如下:
实际上,P-39在欧美并不是十分受待见。原因如下:
#后置发动机让P-39的重心有别于其他机型,对于新手而言无疑难以驾驭。
#后置发动机让P-39的重心有别于其他机型,稳定性能有所欠缺,对于新手而言无疑难以驾驭。
#P-39的座舱盖是侧开的,就像轿车车门一样,虽然平时在地面上登机和离机都很方便,而且飞行员还可以摇下挡风玻璃换换气,但如果在飞行中受损、必须跳伞逃生的情况下,这种侧开座舱盖却成为了飞行员的噩梦——如果飞行员试图从侧面跳下飞机,下一刻很有可能就会被飞机的水平尾翼拦腰斩断。相比之下,当时主流的上开座舱盖飞机则没有这种问题。
#P-39的座舱盖是侧开的,就像轿车车门一样,虽然平时在地面上登机和离机都很方便,而且飞行员还可以摇下挡风玻璃换换气,但如果在飞行中受损、必须跳伞逃生的情况下,这种侧开座舱盖却成为了飞行员的噩梦——如果飞行员试图从侧面跳下飞机,下一刻很有可能就会被飞机的水平尾翼拦腰斩断。相比之下,当时主流的上开座舱盖飞机则没有这种问题。
#由于没有发动机增压器,P-39的高空高速性能非常差。在太平洋战场,如果P-39碰上了日军的零式战斗机,则零式可通过高空俯冲轻易将P-39击败。
#由于没有发动机增压器,P-39的高空高速性能非常差。举例来说,在太平洋战场,如果P-39碰上了日军的零式战斗机,则零式可通过万米高空俯冲轻易将P-39击败。
#发动机后置使得飞机构造变得复杂,加大了维护的困难。
#发动机后置使得飞机构造变得复杂,加大了维护的困难。


第57行: 第57行: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盟国都不认可P-39,有一个国家非常喜爱这种非主流的战斗机,那就是苏联。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盟国都不认可P-39,有一个国家非常喜爱这种非主流的战斗机,那就是苏联。
==== 西方不亮东方亮 ====
苏联,战后的超级大国,但在二十世纪上半叶还只是一个百废待兴的新兴国家。当时苏联的航空技术相对于欧美列强仍有诸多不足,而P-39对苏联人无疑是一份大礼,一份能让他们大开眼界的大礼。
当时的苏联由于技术和产能与物资的极度匮乏,多数战斗机还是木结构,而且没有无线电,飞行员还用着原始的信号枪通讯。另外,苏联人崇尚重火力,结果架在本来就不好的飞机上的12.7毫米机枪和20毫米机炮进一步拉低了飞机的性能。P-39的到来,不但启发了苏联人设计飞机的思想,而且也极大程度地迎合了当时苏联人的追求。P-39的12.7毫米机枪和37毫米机炮组合,正是苏联人所念念不忘的重火力配置,而且它还配置了完善的无线电通讯设施,甚至还具有敌我识别装置——这种东西在目视空战的时代可以被认为是多余的。
苏联人并不在乎P-39的缺陷。高空高速性能差劲?没关系,高空高速环境苏联已有米格-3制霸,低空低速性能良好的战斗机正好是苏联所需要的。稳定性能不佳?没关系,开P-39的哪个不是精英!再说P-39稳定性能再差能差得过伊-16吗?维护困难?没关系,最好的飞机自然配最好的地勤!逃生不便?开P-39的部队,番号前面无一不是带着“近卫”之名,背后就是莫斯科,眼下无路可退,趁着还没坠地尚能控制飞机走向,一头撞下去与入侵者同归于尽才是好样的!
结果是,P-39在苏联人手中变成了一型完美战斗机,在苏联人的驾驭下一次次打出漂亮的战绩,成就了众多苏联王牌飞行员。


==游戏相关==
==游戏相关==
2,413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