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狂客

在2017年3月5日 (星期日)加入
添加625字节 、​ 2022年1月29日 (星期六)
第126行: 第126行:
::'''天城'''、'''[[赤城]]'''、'''高雄'''、'''爱宕'''
::'''天城'''、'''[[赤城]]'''、'''高雄'''、'''爱宕'''
*'''纪伊型战列巡洋舰(4艘)'''
*'''纪伊型战列巡洋舰(4艘)'''
::'''纪伊'''、'''尾张'''、'''十一号舰'''、'''十二号舰'''
::'''纪伊'''、'''尾张'''、'''十一号舰/第十三号战舰'''<ref name="BB_number>这一编号是日俄战争前日本海军“第三期扩张计划”的遗留产物。当时将扶桑级战列舰延续之前香取型战列舰香取、鹿岛两舰被编为第一、二号的顺序编为第三、四号战舰,之后日本海军便将伊势、长门、加贺级顺延为第物~十号,纪伊级四艘则为第十一~十四号。</br>、'''十二号舰/第十四号战舰'''<ref name="BB_number></ref>
*'''八号舰型/十三号型战列巡洋舰(4艘)'''
*'''八号舰型/十三号型战列巡洋舰(4艘)'''<ref name="BC_number>本型双重名称同样跟“第三期扩张计划”及之后几次造舰预算的遗留问题有关。在这几次预算制定过程中,伊吹型战巡伊吹被编为第一号,金刚型的榛名、雾岛编为第二、三号,金刚、比睿为伊、卯号,天城型四艘依次为第四~七号,至本型首舰正好为第八号。“十三号”则是因为本型首舰在八八舰队计划中排列第十三号。</ref>
::'''[[十三号战舰|十三号舰]]'''、'''十四号舰'''、'''十五号舰'''、'''十六号舰'''
::'''[[十三号战舰|十三号舰]]/第八号巡洋战舰'''、'''十四号舰/第九号巡洋战舰'''、'''十五号舰/第十号巡洋战舰'''、'''十六号舰/第十一号巡洋战舰'''


※注:天城型的三、四号舰“'''高雄'''”和“'''爱宕'''”与后来条约时代的高雄型重巡洋舰'''[[高雄]]'''和'''[[爱宕]]'''并无同名以外的联系。天城型的高雄和爱宕均为日本海军历史上的第二代同名舰,而高雄型重巡洋舰的高雄和爱宕则均为第三代。
※注:天城型的三、四号舰“'''高雄'''”和“'''爱宕'''”与后来条约时代的高雄型重巡洋舰'''[[高雄]]'''和'''[[爱宕]]'''并无同名以外的联系。天城型的高雄和爱宕均为日本海军历史上的第二代同名舰,而高雄型重巡洋舰的高雄和爱宕则均为第三代。
第330行: 第330行:
| 2 || 10 || 尾张 || - || - || - || 1921.10下令建造,但直至《华盛顿条约》签订仍未开工,随后取消计划
| 2 || 10 || 尾张 || - || - || - || 1921.10下令建造,但直至《华盛顿条约》签订仍未开工,随后取消计划
|-
|-
| 3 || 11 || 第十一号舰 || - || - || - || 计划阶段代号“第十三号战舰<ref>这一编号是日俄战争前日本海军“第三期扩张计划”的遗留产物。当时将扶桑级战列舰延续之前香取型战列舰香取、鹿岛两舰被编为第一、二号的顺序编为第三、四号战舰,之后日本海军便将伊势、长门、加贺级顺延为第物~十号,纪伊级四艘则为第十一~十四号。</ref>”,预定舰名为“骏河”,直至《华盛顿条约》签订仍未开工,随后取消计划
| 3 || 11 || 第十一号舰 || - || - || - || 计划阶段代号“第十三号战舰”,预定舰名为“骏河”,直至《华盛顿条约》签订仍未开工,随后取消计划
|-
|-
| 4 || 12 || 第十二号舰 || - || - || - || 计划阶段代号“第十四号战舰”,预定舰名为“近江”,直至《华盛顿条约》签订仍未开工,随后取消计划
| 4 || 12 || 第十二号舰 || - || - || - || 计划阶段代号“第十四号战舰”,预定舰名为“近江”,直至《华盛顿条约》签订仍未开工,随后取消计划
755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