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女神:修订间差异

添加874字节 、​ 2022年5月10日 (星期二)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第12行: 第12行:
{{舰娘名片
{{舰娘名片
|本名=曙光女神
|本名=曙光女神
|别名=重庆、娘希匹
|别名=奥罗拉、重庆
|原名=HMS Aurora (12) / 重庆
|原名=HMS Aurora (12) / 重庆
|国籍=英国
|国籍=英国
第69行: 第69行:


==原型简介==
==原型简介==
曙光女神号轻型巡洋舰是英国皇家海军建造的林仙级轻型巡洋舰4号舰,其名称Aurora音译为“奥罗拉”,是指罗马神话中的一位神祇。该舰于1935年7月27日在朴次茅夫造船厂开工,1936年8月20日下水,1937年11月12日竣工服役,标准排水量5270吨,最高航速32节,主要装备有3座双联装6英寸主炮,4座双联装4英寸口径高射炮,服役后被编入英国海军本土舰队。
{{wiki图片|位置=右|维基图片地址=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le:HMS_Aurora_1942_IWM_A_8158.jpg|图片地址=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d/d1/HMS_Aurora_1942_IWM_A_8158.jpg|宽度=400|说明=历史上的曙光女神号}}
===战争经历===
曙光女神(也称作“奥罗拉”)是一个皇家海军在1933至1937年间建造的林仙级轻巡洋舰的四号舰。按照战绩来说,曙光女神应该是四艘林仙级里最出色的。
 
【注:当然皇家海军在一战时期还建造过另外一级林仙级巡洋舰,本词条介绍的是第二代林仙级,这里请注意区分。】
 
和老一代利安德级轻巡洋舰一样,林仙级的名字都是取自于希腊神话或罗马神话中的女性人物。


后赠与中华民国政府,更名为“重庆”号巡洋舰,成为当时中国海军吨位最大、火力最强、设备最先进的军舰。
曙光女神的名字来源于罗马神话中的黎明女神奥罗拉。奥罗拉的出身非常高贵,爷爷是主神尤拉诺斯(Uranos),父亲是十二泰坦神之一的海泼里恩(Hyperion),母亲也是十二泰坦神之一的西亚(Theia,海泼里恩的妹妹),哥哥是太阳神赫利俄斯(Helios)。
{{wiki图片|位置=右|维基图片地址=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le:HMS_Aurora_1942_IWM_A_8158.jpg|图片地址=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d/d1/HMS_Aurora_1942_IWM_A_8158.jpg|宽度=400|说明=历史上的曙光女神号}}
 
===战争经历===
曙光女神号于1935年7月27日在朴次茅夫造船厂开工,1936年8月20日下水,1937年11月12日竣工服役。
==== 二战时期 ====
 
二战爆发时属于第18巡洋舰队,1939年11月,划归第2巡洋舰队。
关于林仙级的舰船设计部分请参阅[[林仙]]的词条,这里不再赘述。
 
===服役历史===
====二战时期====
1939年9月1日,随着德国进攻波兰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此时的曙光女神属于应该本土舰队第二巡洋舰中队。
 
随后她随第二巡洋舰中队成员一起前往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追击德国[[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瑙]]号战列巡洋舰,但无果。
 
1941年5月24日,曙光女神参与了围剿德国战列舰[[俾斯麦]]号的行动,但她在战斗中始终没有能攻击俾斯麦的机会。
 
7至8月间,曙光女神背调至本土K舰队,随舰队在挪威北部拦截一支德国运输船队。
 
10月21日,曙光女神和姐妹舰[[佩内洛珀]]前往马耳他,加入在那里的另一支新组成的K舰队,曙光女神成为该舰队旗舰。
 
11月8日,英国侦察机发现了一支由意大利2艘巡洋舰和6艘驱逐舰护航的德国运输船队正向北非行驶,曙光女神即率K舰队出击,击沉全部运输船和驱逐舰“雷鸣”号,重创3艘驱逐舰。
 
11月23日,K舰队出击进攻行驶在地中海的6支运输船队,并于24日下午击沉2艘德国运输船。
 
11月30日,曙光女神击沉了意大利运输船阿得利亚蒂科号,返航时又在遭遇战中击沉了意大利莫斯塔号驱逐舰和曼托万内号油轮。
 
两个月内,曙光女神率领的K舰队共击沉敌舰11艘,商船21艘,击伤敌舰9艘,意大利海军给它取了个外号,叫做“银色怪物”。
 
12月16日,K舰队出击北非。19日1时,舰队在的黎波里港外约20海里处误入意军雷区。英国轻型巡洋舰“尼普顿”号触雷沉没,曙光女神号左舷B炮塔水下位置触雷,前主炮运弹机损坏,龙骨严重扭曲,舰首下沉并向左倾斜11度,经过紧急抢修后,以10节速度自航返回马耳他基地抢修。


1941年5月24日,曙光女神号参与了围捕德国战列舰“俾斯麦”号的著名海战,但似乎没有得到攻击俾斯麦的机会。
曙光女神修复后,参加了1942年11月盟军在北非登陆的奥兰之战,此后以阿尔及利亚的波尼为基地,活跃在西地中海,担任海上截击任务。


1941年11月8日,英国侦察机发现了一支由意大利2艘巡洋舰和6艘驱逐舰护航的德国运输船队正向北非行驶,“曙光女神”即率K舰队出击,击沉全部运输船和驱逐舰“雷鸣”号,重创3艘驱逐舰。11月23日,K舰队出击进攻行驶在地中海的6支运输船队,并于24日下午击沉2艘德国运输船。11月30日,“曙光女神”击沉了意大利运输船“阿得利亚蒂科”号,返航时又在遭遇战中击沉了意大利“莫斯塔”号驱逐舰和“曼托万内”号油轮。两个月内,曙光女神率领的K舰队共击沉敌舰11艘,商船21艘,击伤敌舰9艘,意大利海军给它取了个外号,叫做“银色怪物”。
1943年6月,英国地中海舰队司令安德鲁·坎宁安(Andrew B. Cunningham)海军上将和盟军最高指挥官艾森豪威尔(Dwight D. Eisenhower)登上曙光女神号,前往指挥进攻班泰雷利亚岛,作为西西里登陆战的前哨战。


1941年12月16日,K舰队出击北非。19日1时,舰队在的黎波里港外约20海里处误入意军雷区。英国轻型巡洋舰“尼普顿”号触雷沉没,曙光女神号左舷B炮塔水下位置触雷,前主炮运弹机损坏,龙骨严重扭曲,舰首下沉并向左倾斜11度,经过紧急抢修后,以10节速度自航返回马耳他基地抢修。
之后曙光女神又被选作英王座舰,护送英国国王乔治六世从阿尔及尔驶往马耳他检阅舰队。


“曙光女神”修复后,参加了1942年11月盟军在北非登陆的奥兰之战,此后以阿尔及利亚的波尼为基地,活跃在西地中海,担任海上截击任务。
7月,曙光女神参加了西西里登陆作战的海上支援及炮击。后来,曙光女神还参加了接受意大利海军投降和接管法国维希政府海军的行动。


1943年6月,英国地中海舰队司令坎宁安海军上将和盟军最高指挥官艾森豪威尔登上“曙光女神”,前往指挥进攻班泰雷利亚岛,作为西西里登陆战的前哨战。之后“曙光女神”又被选作英王座舰,护送乔治六世从阿尔及尔驶往马耳他检阅舰队。7月,“曙光女神”参加了西西里登陆作战的海上支援及炮击。后来,“曙光女神”还参加了接受意大利海军投降和接管法国维希政府海军的行动。
在二战中,曙光女神总共击沉了1艘巡洋舰,10艘驱逐舰,3艘扫雷舰,7艘登陆舰和7艘商船,重创了9艘驱逐舰。


在二战中,“曙光女神”总共击沉了1艘巡洋舰,10艘驱逐舰,3艘扫雷舰,7艘登陆舰和7艘商船,重创了9艘驱逐舰,战后,“曙光女神”退出现役封存在朴茨茅斯海军基地。
战后,曙光女神退出现役封存在朴茨茅斯海军基地。


==== 解放战争 ====
====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8月英国政府决定将该舰赠与中华民国政府,作为二战中征用的中国船只的补偿。中华民国政府决定将其改名为“重庆”号。
1945年8月英国政府决定将该舰赠与中华民国政府,作为二战中征用的中国船只的补偿。中华民国政府决定将其改名为“重庆”号。


1948年5月26日“重庆”号与英国租借给中华民国的“灵甫”号驱逐舰 从朴次茅斯港启程,1948年7月28日抵达香港,停泊期间“重庆”号官兵放假上岸发生了20余名水兵逃亡未归的事件。
1948年5月26日重庆号与英国租借给中华民国的灵甫号驱逐舰 从朴次茅斯港启程,1948年7月28日抵达香港,停泊期间重庆号官兵放假上岸发生了20余名水兵逃亡未归的事件。


1948年8月“重庆”号到达中国领土,当时是是中华民国海军中最大最强的主力战舰,被视为“王牌”军舰。
1948年8月重庆号到达中国领土,当时是是中华民国海军中最大最强的主力战舰,被视为“王牌”军舰。


1948年10月10日,“重庆”号与“[[雪风|丹阳]]”号驱逐舰开进到葫芦岛附近海面,对援救锦州守军的作战提供支援,“重庆”用舰炮轰击了塔山的解放军阻击阵地。{{黑幕|教科书一般的死亡flag,祥瑞御免,家宅平安。}}
1948年10月10日,重庆号与[[丹阳]]号驱逐舰开进到葫芦岛附近海面,对援救锦州守军的作战提供支援,重庆用舰炮轰击了塔山的解放军阻击阵地。{{黑幕|教科书一般的死亡flag,祥瑞御免,家宅平安。}}


1949年2月25日凌晨1时30分,“重庆”号上的部分官兵发动了起义。舰长邓兆祥率领574名官兵在上海吴淞口易帜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向北驶向解放军控制的山东烟台。2月26日晨到达烟台。
1949年2月25日凌晨1时30分,重庆号上的部分官兵发动了起义。舰长邓兆祥率领574名官兵在上海吴淞口易帜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向北驶向解放军控制的山东烟台。2月26日晨到达烟台。


1949年3月4日“重庆”号驶往葫芦岛,国民党军于3月18、19日派出B-24型轰炸机对“重庆”号进行轮番轰炸,“重庆”号多处被命中,艉部受损,于3月20日1时自沉于葫芦岛港内。
1949年3月4日重庆号驶往葫芦岛,国民党军于3月18、19日派出B-24型轰炸机对重庆号进行轮番轰炸,重庆号多处被命中,艉部受损,于3月20日1时自沉于葫芦岛港内。


==== 建国之后 ====
==== 建国之后 ====
1950年夏,新中国政府开始进行重庆号的打捞准备,作业所需物资全部由苏联方面提供。1951年5月16日,重庆号打捞出水;6月19日,重庆号被拖至旅顺,于23日进入大连中苏造船厂(原北洋海军旅顺大坞)进行维修。7月1日,在大连修养的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视察维修中的重庆号,指示要全力修复重庆号,为解放台湾做准备。
1950年夏,新中国政府开始进行重庆号的打捞准备,作业所需物资全部由苏联方面提供。
 
1951年5月16日,重庆号打捞出水。
 
6月19日,重庆号被拖至旅顺,于23日进入大连中苏造船厂(原北洋海军旅顺大坞)进行维修。
 
7月1日,在大连修养的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视察维修中的重庆号,指示要全力修复重庆号,为解放台湾做准备。
 
由于重庆号泡水时间过长,武器和动力系统损坏较大,苏联专家组评估后认为修复工作需要三年左右时间,重新从国外采购配件约需五千万卢布,而修理费约需1800亿人民币(旧币,折合第二套人民币1800万元)。百废待兴的新中国难以显然难以支出如此一比巨款专门用于修复一艘军舰,因此修复工作一拖再拖。
 
在这期间,由重庆号起义人员整编而成的“黄河部队”和大连造船厂并没有放弃对重庆号进行力所能及的自修工作。经过努力,重庆号已经修复到外观焕然一新,武器系统也修理到除未进行试射以外的理想战备水平。
 
1953年,经海军申请,苏联专家组再次来华对重庆号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认为重庆号原有武器系统已无修复价值,只能进行改装。
 
列宁格勒设计局为此专门提交了改装方案,即更换两座蒸汽轮机,设计航速30节,火炮改为4座苏制双联装130毫米舰炮(可能为苏联СМ-2-1双联130毫米炮)和8座苏制双联装57毫米高平两用炮(可能为СМ-24-ЗИФ双联57毫米高炮),并更换配套的火控、指挥和通信系统。预计的改造费用高达约2亿卢布,工期长达四五年之久。
 
如此巨大的花销和漫长的工期令海军开始对重庆号失去兴趣。
 
1954年11月,海军决定停止修复,向总参谋部做出了重庆号暂不修复的报告。


由于重庆号泡水时间过长,武器和动力系统损坏较大,苏联专家组评估后认为修复工作需要三年左右时间,重新从国外采购配件约需五千万卢布,而修理费约需1800亿人民币(旧币,折合第二套人民币1800万元)。百废待兴的新中国难以显然难以支出如此一比巨款专门用于修复一艘军舰,因此修复工作一拖再拖。在这期间,由重庆号起义人员整编而成的“黄河部队”和大连造船厂并没有放弃对重庆号进行力所能及的自修工作。经过努力,重庆号已经修复到外观焕然一新,武器系统也修理到除未进行试射以外的理想战备水平。
1957年4月,海军正式向总参请示报废重庆号,以节约有限的经费。


1953年,经海军申请,苏联专家组再次来华对重庆号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认为重庆号原有武器系统已无修复价值,只能进行改装。列宁格勒设计局为此专门提交了改装方案,即更换两座蒸汽轮机,设计航速30节,火炮改为4座苏制双联装130mm舰炮(可能为[СМ-2-1|苏联СМ-2-1双联130毫米炮])和8座苏制双联装57mm高平两用炮(可能为[СМ-24-ЗИФ|СМ-24-ЗИФ双联57毫米高炮]),并更换配套的火控、指挥和通信系统。预计的改造费用高达约2亿卢布,工期长达四五年之久。如此巨大的花销和漫长的工期令海军开始对重庆号失去兴趣。1954年11月,海军决定停止修复,向总参谋部做出了重庆号暂不修复的报告。1957年4月,海军正式向总参请示报废重庆号,以节约有限的经费。5月,总参谋部批准重庆号不再修复,由海军自行处理。重庆号随即被拆卸,主机、锅炉等出售给地方,火炮、仪器等交由清华大学和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等院校作为研究教学使用(部分仪器早已抵偿打捞费用运往苏联)。
5月,总参谋部批准重庆号不再修复,由海军自行处理。重庆号随即被拆卸,主机、锅炉等出售给地方,火炮、仪器等交由清华大学和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等院校作为研究教学使用(部分仪器早已抵偿打捞费用运往苏联)。


1959年10月27日,海军将“重庆”舰舰体无偿调拨给交通部上海海运局代管的航务工程总局打捞工程局(简称上海打捞局),打捞局用拖轮将其拉回上海。
1959年10月27日,海军将重庆舰舰体无偿调拨给交通部上海海运局代管的航务工程总局打捞工程局(简称上海打捞局),打捞局用拖轮将其拉回上海。


1960年,上海打捞局拟将上年6月从原江阴封锁线中打捞起来的海容号巡洋舰主机设备修复后装入重庆好舰体,并加装必要的救护打捞设备,成为一艘海洋打捞救护工作船。估计改装费用300万元。后因改造难度较大、中央“缩短基本建设战线“等原因,改装工程一直处于停顿状态。 有说法称,在改造停顿的期间,上海打捞局将只剩舰体的重庆号重新命名为“黄河”,用作浮动仓库使用,但缺乏可靠的引证。
1960年,上海打捞局拟将上年6月从原江阴封锁线中打捞起来的海容号巡洋舰主机设备修复后装入重庆好舰体,并加装必要的救护打捞设备,成为一艘海洋打捞救护工作船。估计改装费用300万元。后因改造难度较大、中央“缩短基本建设战线“等原因,改装工程一直处于停顿状态。有说法称,在改造停顿的期间,上海打捞局将只剩舰体的重庆号重新命名为“黄河”,用作浮动仓库使用,但缺乏可靠的引证。


1964年,作为华北石油会战的一部分,641工程指挥部在天津成立(今中石油大港油田、中海油渤海油田等的前身),重庆号舰体被调拨给该指挥部作为海上住宿生活船使用,并可能改名为“北京”。在此之后,重庆号的舰体下落不明。一种说法是,重庆号的舰体被渤海石油部门一直使用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才最终报废拆解;另一种说法则是,重庆号的舰体早在文革期间便已被拆毁,并可能用于以易货贸易型式从海外进口铝材。两种说法均缺乏可信的引证,但毫无疑问,重庆号的舰体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前已经不复存在。
1964年,作为华北石油会战的一部分,641工程指挥部在天津成立(今中石油大港油田、中海油渤海油田等的前身),重庆号舰体被调拨给该指挥部作为海上住宿生活船使用,并可能改名为“北京”。在此之后,重庆号的舰体下落不明。一种说法是,重庆号的舰体被渤海石油部门一直使用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才最终报废拆解;另一种说法则是,重庆号的舰体早在文革期间便已被拆毁,并可能用于以易货贸易型式从海外进口铝材。两种说法均缺乏可信的引证,但毫无疑问,重庆号的舰体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前已经不复存在。
7,512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