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I):修订间差异

删除15字节 、​ 2022年10月28日 (星期五)
(已还原Mikepa对话)的编辑至最后由卡斯泰尔修订的版本)
标签回退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第36行: 第36行:
1938(I)级战列舰是美国海军在1938年设计的战列舰方案,其主要出现原因是在1938年《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将大型主力舰的限制放宽至45000吨标排,美国海军为此提出了“快速战列舰”和“传统战列舰”两条研究路线,1938方案就属于后者的传统战列舰方案。
1938(I)级战列舰是美国海军在1938年设计的战列舰方案,其主要出现原因是在1938年《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将大型主力舰的限制放宽至45000吨标排,美国海军为此提出了“快速战列舰”和“传统战列舰”两条研究路线,1938方案就属于后者的传统战列舰方案。


但1938方案并没有任何舰船出产,其设计理念后来演化成了后来的[[蒙大拿]]级战列舰。
但1938方案并没有任何舰船出产,其设计理念演化成了后来的[[蒙大拿]]级战列舰。


===舰船设计===
===舰船设计===
====设计背景====
====设计背景====
《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在1936年由各个与会国签署,在该条约中,主力舰的吨位被限制在35000吨,主炮口径在14英寸(356毫米)内。日本是《第一次伦敦海军条约》的签署国,但此时的日本已经对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发起侵略行动,此举遭到了国际联盟的谴责,日本也拒绝签署《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并退出了会议。
《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在1936年由各个与会国签署,在该条约中,主力舰的吨位被限制在35000吨,主炮口径在14英寸(356毫米)内。日本是《伦敦海军条约》的签署国,但此时的日本已经对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发起侵略行动,此举遭到了国际联盟的谴责,日本也拒绝签署《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并退出了会议。


由于日本的缺席,美国代表提出了“伸缩条款”,条款内容为:如果日本在1937年4月1日前不签署该条约,那么剩下的签署国,如美英法等国,可以将条约的限制从35000吨提升至45000吨,主炮口径从14英寸提升至16英寸(406毫米)。
由于日本的缺席,美国代表提出了“伸缩条款”,条款内容为:如果日本在1937年4月1日前不签署该条约,那么剩下的签署国,如美英法等国,可以将条约的限制从35000吨提升至45000吨,主炮口径从14英寸提升至16英寸(406毫米)。
7,507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