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麦:修订间差异

添加27字节 、​ 2024年4月23日 (星期二)
第101行: 第101行:
俾斯麦级的装甲防护面积极大、重量占比高,厚度为320毫米的主装甲覆盖了70%的水线长度,装甲重量超过标准排水量的40%。
俾斯麦级的装甲防护面积极大、重量占比高,厚度为320毫米的主装甲覆盖了70%的水线长度,装甲重量超过标准排水量的40%。


沙恩霍斯特-俾斯麦-战列舰H的装甲结构理念一脉相承并逐渐完善,且其设计考量非常全面。根据一份名为《Awa A IA 100/40 g.Kdos:Unterlagen und Richtlinien zur Bestimmung der Hauptkampfentfernung und der Geschoßwahl》的官方手册,德国设计师在进行俾斯麦级的设计时:
沙恩霍斯特-俾斯麦-战列舰H的装甲结构理念一脉相承并逐渐完善,且其设计考量非常全面。根据一份名为《Awa A IA 100/40 g.Kdos:Unterlagen und Richtlinien zur Besti毫米ung der Hauptkampfentfernung und der Geschoßwahl》的官方手册,德国设计师在进行俾斯麦级的设计时:


——德国设计师认为装甲盒结构能够获得更大的保护空间,但在主装甲带遭受攻击时,水平装甲却不能发挥任何作用,因此他们将装甲甲板固定在了舷侧装甲带的下段(俗称主装+穹甲),以尽可能地增强了战舰的舷侧防护。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德国海军高层和英国同行一样期望在近距离(对于皇家海军而言大约为15,000码)展开决定性战斗,但德国方面对舷侧防护的要求显然过高了——他们甚至认为在同纳尔逊号交战时,俾斯麦倘若没有航向角则不存在免疫区。
——德国设计师认为装甲盒结构能够获得更大的保护空间,但在主装甲带遭受攻击时,水平装甲却不能发挥任何作用,因此他们将装甲甲板固定在了舷侧装甲带的下段(俗称主装+穹甲),以尽可能地增强了战舰的舷侧防护。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德国海军高层和英国同行一样期望在近距离(对于皇家海军而言大约为15,000码)展开决定性战斗,但德国方面对舷侧防护的要求显然过高了——他们甚至认为在同纳尔逊号交战时,俾斯麦倘若没有航向角则不存在免疫区。


——主装-穹甲设计压低了装甲甲板的高度,导致装甲甲板以上的空间很大,且全部暴露在敌方火力之下。作为补充,露天甲板设置了50mm厚的装甲以抵挡通用炸弹。因半穿甲炸弹与部分终点动能较小的穿甲炸弹能够穿透露天甲板,而无法穿透装甲甲板,会在这两层甲板之间爆炸,于是露天甲板与装甲甲板之间设置了30mm厚的装甲舱壁,以尽可能降低爆炸破片所能造成的破坏。至于带有火箭助推功能,或从高空投下的穿甲炸弹,则由于其具备很大的终点动能,设计师们放弃了对此类威胁的防护要求。
——主装-穹甲设计压低了装甲甲板的高度,导致装甲甲板以上的空间很大,且全部暴露在敌方火力之下。作为补充,露天甲板设置了50毫米厚的装甲以抵挡通用炸弹。因半穿甲炸弹与部分终点动能较小的穿甲炸弹能够穿透露天甲板,而无法穿透装甲甲板,会在这两层甲板之间爆炸,于是露天甲板与装甲甲板之间设置了30毫米厚的装甲舱壁,以尽可能降低爆炸破片所能造成的破坏。至于带有火箭助推功能,或从高空投下的穿甲炸弹,则由于其具备很大的终点动能,设计师们放弃了对此类威胁的防护要求。


——由于露天甲板被强化,为了填补主装上沿和露天甲板之间的无防护区,德国设计师添加了145mm厚的上部装甲带,以期实现和50mm露天甲板相同的防御效能,而针对同一问题,除衣阿华级以外的美国新锐战列舰采用了强化装甲甲板外段的手法。德舰50mm的露天甲板和145mm的上装'''有可能'''在炮弹来袭时将其被帽剥离以实现“1+1>2”的效果,但由于剥被帽问题的不确定性,实际效果难以量化。
——由于露天甲板被强化,为了填补主装上沿和露天甲板之间的无防护区,德国设计师添加了145毫米厚的上部装甲带,以期实现和50毫米露天甲板相同的防御效能,而针对同一问题,除衣阿华级以外的美国新锐战列舰采用了强化装甲甲板外段的手法。德舰50毫米的露天甲板和145毫米的上装有可能在炮弹来袭时将其被帽剥离以实现“1+1>2”的效果,但由于剥被帽问题的不确定性,实际效果难以量化。


——为了改善水中弹防护,俾斯麦不仅采用了“上药下弹”的存储布置,并且在弹药库段的最下层舱室内,相当于其它国家战列舰主炮发射药库的位置,放置了一些非关键舱室以避免大潜深的炮弹命中弹药库导致殉爆。战列舰H则进一步将主装甲带下移,并用一段渐变厚度装甲带同上装相接。但同样的,二舰存在装甲带浸没高度不足的问题,在横摇时其水中弹防护将剧烈恶化。
——为了改善水中弹防护,俾斯麦不仅采用了“上药下弹”的存储布置,并且在弹药库段的最下层舱室内,相当于其它国家战列舰主炮发射药库的位置,放置了一些非关键舱室以避免大潜深的炮弹命中弹药库导致殉爆。战列舰H则进一步将主装甲带下移,并用一段渐变厚度装甲带同上装相接。但同样的,二舰存在装甲带浸没高度不足的问题,在横摇时其水中弹防护将剧烈恶化。


其整体装甲结构与沙恩霍斯特级等非常相似。主装甲带厚320mm,上装厚145mm,在艏艉水线区域有轻装甲提供防护。露天甲板厚50mm;装甲甲板为弹药库段厚95mm,动力段80mm;穹甲为弹药库120mm,动力段110mm。其TDS内的强力纵壁改为垂直布置,厚度为45mm不变。
其整体装甲结构与沙恩霍斯特级等非常相似。主装甲带厚320毫米,上装厚145毫米,在艏艉水线区域有轻装甲提供防护。露天甲板厚50毫米;装甲甲板为弹药库段厚95毫米,动力段80毫米;穹甲为弹药库120毫米,动力段110毫米。其TDS内的强力纵壁改为垂直布置,厚度为45毫米不变。


针对俾斯麦级最出名也是最恶毒的流言便是“大号巴伐利亚”,但仔细分析,德国新舰的思路和“主装接弹、上装引爆、煤仓和防护甲板接破片”的真·一战设计完全是两回事。俾斯麦纪念站(kbismarck.com)给出的评论则是:'''<u>“...与一战的拜仁级完全无关,除了外观上同样配备四座双联38cm主炮和三轴推进。</u>'''”
针对俾斯麦级最出名也是最恶毒的流言便是“大号巴伐利亚”,但仔细分析,德国新舰的思路和“主装接弹、上装引爆、煤仓和防护甲板接破片”的真·一战设计完全是两回事。俾斯麦纪念站(kbismarck.com)给出的评论则是:“...与一战的拜仁级完全无关,除了外观上同样配备四座双联38cm主炮和三轴推进。”


据英国1942年由海军建造总监提供的,'''<u>为了应对下议院质询</u>'''的备忘录,俾斯麦级在与[[英王乔治五世]]级在22,000码距离上交战时,只有约20%的投影位于主装保护下,并且英舰炮弹有相当大概率穿透露天甲板或者上装进而在装甲甲板上制造破孔。由于其发射药库直接位于装甲甲板下方,无防破片装甲,这容易导致殉爆。
据英国1942年由海军建造总监提供的,为了应对下议院质询的备忘录,俾斯麦级在与[[英王乔治五世]]级在22000码距离上交战时,只有约20%的投影位于主装保护下,并且英舰炮弹有相当大概率穿透露天甲板或者上装进而在装甲甲板上制造破孔。由于其发射药库直接位于装甲甲板下方,无防破片装甲,这容易导致殉爆。


==原型简介==
==原型简介==
7,447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