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CA-29):修订间差异

添加1,967字节 、​ 2024年4月10日 (星期三)
(未显示3个用户的35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seo:
{{#seo:
|title=舰R百科-{{PAGENAME}}
|title=舰R百科 玩家自由编辑的战舰少女R百科
|titlemode=append
|title_mode=append
|keywords=战舰少女R,战舰少女,舰R,百科,{{PAGENAME}},
|keywords=战舰少女R,战舰少女,舰R,百科,{{PAGENAME}},
|description={{#invoke:string|country|{{#invoke:台词|简介|{{PAGENAME}}}}}}
|description={{#invoke:string|country|{{#invoke:台词|简介|{{PAGENAME}}}}}}
第12行: 第12行:
|原名= USS Chicago(CA-29)
|原名= USS Chicago(CA-29)
|国籍= 美国
|国籍= 美国
|生日= 7月26日
|生日= 4月10日
|人设= 一个顺拐的翠卡密
|人设= 一个顺拐的翠卡密
|配音=  
|配音=  
第20行: 第20行:


__TOC__
__TOC__
<br clear="all" />
<br clear="all" />
==游戏数据==
==游戏数据==
第39行: 第40行:
芝加哥号重巡洋舰(CA-29)是美国海军建造的[[北安普顿]]级重巡洋舰的四号舰,是美国海军历史上第二艘以芝加哥市命名的军舰。
芝加哥号重巡洋舰(CA-29)是美国海军建造的[[北安普顿]]级重巡洋舰的四号舰,是美国海军历史上第二艘以芝加哥市命名的军舰。


游戏中还有另外一艘芝加哥,即巴尔的摩级14号舰[[芝加哥(CA-136)]],在北安级芝加哥号(CA-29)在1943年1月伦内尔岛海战中沉没后,巴尔的摩的这艘芝加哥号继承了其名号。
游戏中还有另外一艘芝加哥,即巴尔的摩级14号舰[[芝加哥(CA-136)]],在北安级芝加哥号(本舰)于1943年1月伦内尔岛海战中沉没后,巴尔的摩的这艘芝加哥号继承了其名号。


关于北安普顿级的舰船设计部分请参阅[[北安普顿]]的词条,这里不再赘述。
关于北安普顿级的舰船设计部分请参阅[[北安普顿]]的词条,这里不再赘述。
第51行: 第52行:
1932年2月,芝加哥在加州外海参加了自己的第一次“舰队问题”演习(Fleet Problems)——第十三次舰问。演习结束后,她转入太平洋海域服役。
1932年2月,芝加哥在加州外海参加了自己的第一次“舰队问题”演习(Fleet Problems)——第十三次舰问。演习结束后,她转入太平洋海域服役。


1933年10月24日,芝加哥在加州外海附近的浓雾中与英国货轮“银棕榈”号相撞,这次一幢将芝加哥舰艏左舷(1号炮架附近)撞出了一个约5.5米宽的裂口,芝加哥不得不返回马尔岛海军造船厂进行紧急维修,直到1934年3月才完成维修。
1933年10月24日,芝加哥在加州外海附近的浓雾中与英国货轮“银棕榈”号相撞,这次一撞将芝加哥舰艏左舷(1号炮架附近)撞出了一个约5.5米宽的裂口,芝加哥不得不返回马尔岛海军造船厂进行紧急维修,直到1934年3月才完成维修。


1940年,芝加哥安装了最新型的[[改良型对空雷达|CXAM对空雷达]],她也成为了首批安装该雷达的六艘美国军舰之一。
1940年,芝加哥安装了最新型的[[改良型对空雷达|CXAM对空雷达]],她也成为了首批安装该雷达的六艘美国军舰之一(其余五艘是航空母舰[[约克城]]、战列舰[[加利福尼亚]]、重巡洋舰[[北安普顿]]、[[彭萨科拉]]以及切斯特(USS Chester CA-27))。


之后芝加哥一直在太平洋海域活动。
之后芝加哥一直在太平洋海域活动。
第61行: 第62行: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的第一航空战队偷袭了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的第一航空战队偷袭了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珍珠港事件爆发时芝加哥并不在港内,而是和第12任务部队在海外执勤,于是免于遇袭。得到珍珠港遇袭的消息后,芝加哥前往瓦胡岛到约翰斯顿环礁附近进行扫荡,试图拦截日军舰队,但可惜无果。
珍珠港事件爆发时芝加哥并不在港内,而是和第12任务部队在海外执勤,免于遇袭。得到珍珠港遇袭的消息后,芝加哥前往瓦胡岛到约翰斯顿环礁附近进行扫荡,试图拦截日军舰队,但可惜无果。


12月12至27日,芝加哥与[[列克星敦(CV-2)|列克星敦]]号航母组成第11任务部队前往威克岛阻碍日军的进攻行动。
12月12至27日,芝加哥与[[列克星敦(CV-2)|列克星敦]]号航母组成第11任务部队前往威克岛阻碍日军的进攻行动。


1942年2月2日,芝加哥从珍珠港出发前往南太平洋斐济,加入了新组建的澳新军团中队('''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A'''rmy '''C'''orps,简称为“ANZAC” Squadron),后改名为第44特遣舰队(Task Force 44,TF-44),指挥官为英国皇家海军的约翰·G·克莱斯少将(John G. Crace)。
1942年2月2日,芝加哥从珍珠港出发前往南太平洋斐济,加入了新组建的澳新军团中队('''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A'''rmy '''C'''orps,简称为“ANZAC” Squadron),后改名为第44特遣舰队(Task Force 44,TF 44),指挥官为英国皇家海军的约翰·G·克莱斯少将(John G. Crace)。


3月到4月,芝加哥随第44特舰一直在路易西亚德群岛附近活动,支援了阻击日军在新几内亚东部的雷埃和萨拉摩尔的进攻(日本方面称为“SR作战”)。
3月到4月,芝加哥随第44特舰一直在路易西亚德群岛附近活动,支援了阻击日军在新几内亚东部的莱城和萨拉摩尔的进攻(日本方面称为“SR作战”)。


4月底,美军情报部门“魔术”破获了日军采用的“JN-25B”密码,随后发现被截获的日军报文里多次提到了“MO作战”,经过分析,美军猜测“MO作战”的目标可能是新几内亚的重镇莫尔兹比港,进攻时间是5月初。
4月底,美军情报部门“魔术”破译了日军采用的“JN-25B”通讯密码,发现被截获的日军报文里多次提到了“MO作战”,经过分析以及结合近期日军的各种南进作战,美军猜测“MO作战”的目标可能是新几内亚的重镇莫尔兹比港,进攻时间是5月初。


4月29日,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切斯特·W·尼米兹(Chester W. Nimitz)下令让弗兰克·弗莱彻少将(Frank J. Fletcher)率领的第17特舰(旗舰为[[约克城]]号航母)和奥布里·菲奇少将(Aubrey W. Fitch)率领的第11特舰(旗舰为[[列克星敦(CV-2)|列克星敦]]号航母)前往珊瑚海,阻止日军夺取莫尔兹比港。
4月29日,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切斯特·W·尼米兹(Chester W. Nimitz)下令让弗兰克·弗莱彻少将(Frank J. Fletcher)率领的第17特舰(旗舰为[[约克城]]号航母)和奥布里·菲奇少将(Aubrey W. Fitch)率领的第11特舰(旗舰为[[列克星敦(CV-2)|列克星敦]]号航母)前往珊瑚海,阻止日军夺取莫尔兹比港。
第75行: 第76行:
5月1日,芝加哥从努美阿出发,与驱逐舰帕金斯号(USS Perkins DD-377)护送油轮地佩卡努号(USS Tippecanoe AO-21)向刚刚赶到南太平洋的第11特舰和第17特舰的舰船进行补给。
5月1日,芝加哥从努美阿出发,与驱逐舰帕金斯号(USS Perkins DD-377)护送油轮地佩卡努号(USS Tippecanoe AO-21)向刚刚赶到南太平洋的第11特舰和第17特舰的舰船进行补给。


由于时间紧迫,第17特舰在完成补油后先行前往路易西亚德群岛,芝加哥则加入第17特舰位约克城护航。
由于时间紧迫,第17特舰在完成补油后先行前往路易西亚德群岛,芝加哥则加入第17特舰为约克城号护航。


====珊瑚海海战====
====珊瑚海海战====
5月3日早上,日本方面,由志摩清英海军少将率领的图拉吉攻略部队(主要包括驱逐舰菊月和夕月号以及6艘扫雷艇和一艘运兵船)开始对“MO作战”的另一个目标进行登陆进攻,也就是位于所罗门群岛的图拉吉岛,这个目标美军是没有预测到的。
5月3日早上,日本方面,由志摩清英海军少将率领的图拉吉攻略部队(主要包括驱逐舰菊月和夕月号以及6艘扫雷艇和一艘运兵船)开始对“MO作战”的另一个目标进行登陆进攻,也就是位于所罗门群岛的图拉吉岛,这个目标美军在之前是没有预测到的。


此次登陆异常顺利,日军没有遇到任何盟军抵抗,随后在登陆后,日军开始在岛上建设水上飞机基地和架设通信设备。
此次登陆异常顺利,日军没有遇到任何盟军抵抗,在登陆后日军开始在岛上建设水上飞机基地和架设通信设备。


当天下午,弗莱彻在航行途中收到了日军占领图拉吉岛的消息,思考过后,弗莱彻下令北上前往图拉吉岛附近对岛上的日军进行空袭。
当天下午,弗莱彻在航行途中收到了日军占领图拉吉岛的消息,思考过后,弗莱彻下令北上前往图拉吉岛附近对岛上的日军进行空袭。
第88行: 第89行:
5月5日早上,弗莱彻的第17特舰与菲奇的第11特舰以及克莱斯的第44特舰在瓜岛以南320海里处的预定地点会合,芝加哥重新回到第44特舰。
5月5日早上,弗莱彻的第17特舰与菲奇的第11特舰以及克莱斯的第44特舰在瓜岛以南320海里处的预定地点会合,芝加哥重新回到第44特舰。


5月6日,弗莱彻将三个舰队整合为一个“第17特舰”(TF-17),菲奇少将负责指挥由列克星敦和约克城两艘航母以及4艘驱逐舰组成的TF-17.5;克莱斯少将的TF-44改编为TF-17.3,依然由他指挥;剩下的巡洋舰和驱逐舰组成TF-17.2,由海军少将托马斯·金凯德(Thomas C. Kinkaid)指挥。
5月6日,弗莱彻将三个舰队整合为一个“第17特舰”(TF 17),菲奇少将负责指挥由列克星敦和约克城两艘航母以及4艘驱逐舰组成的TF 17.5;克莱斯少将的TF 44改编为TF 17.3,依然由他指挥;剩下的巡洋舰和驱逐舰组成TF 17.2,由海军少将托马斯·金凯德(Thomas C. Kinkaid)指挥。


弗莱彻判断日军的航母舰队在位于布干维尔岛的方向,准备在完成补给后前往路易西亚德群岛,与日军航母交战。
弗莱彻判断日军的航母舰队在位于布干维尔岛的方向,准备在完成补给后前往路易西亚德群岛,与日军航母交战。


5月7日早上,弗莱彻派遣克莱斯率领的TF-17.3前往乔马德海峡进行封锁,以防日军登陆部队趁双方航母交战之际穿越海峡突袭莫尔兹比港,芝加哥随TF-17.3随即出发。
5月7日早上,弗莱彻派遣克莱斯率领的TF 17.3前往乔马德海峡进行封锁,以防日军登陆部队趁双方航母交战之际穿越海峡突袭莫尔兹比港,芝加哥随TF 17.3随即出发。


上午8时左右,日军的水上侦察机先侦查到了克莱斯的舰队,随即报告给位于拉包尔的日军基地,随后拉包尔派出12架零式战斗机和31架陆攻对TF-17.3展开攻击。TF-17.3的舰船也用防空炮开始了反击,战斗中日军的陆攻向芝加哥投下了四枚鱼雷,但均被芝加哥避开。
上午8时左右,日军的水上侦察机先侦查到了克莱斯的舰队,随即报告给位于拉包尔的日军基地,随后拉包尔派出12架零式战斗机和31架陆攻对TF 17.3展开攻击。TF 17.3的舰船也用防空炮开始了反击,战斗中日军的陆攻向芝加哥投下了四枚鱼雷,但均被芝加哥避开。


战斗结束后,TF-17.3并没有受到严重损伤,反倒是击落了几架日军飞机。随后TF-17.3没有再和日军舰队直接交火,而是前往澳大利亚悉尼进行修整。
战斗结束后,TF 17.3并没有受到严重损伤,反倒是击落了几架日军飞机。随后TF 17.3没有再和日军舰队直接交火,而是前往澳大利亚悉尼进行修整。


====悉尼遇袭====
====悉尼遇袭====
5月14日,TF-17.3抵达悉尼,被不远处监视的日军潜艇伊-29发现,随后日军派遣伊-22、伊-24和伊-27三艘潜艇和水上飞机母舰千代田携带特殊潜艇甲标的准备进行偷袭。
5月14日,TF 17.3抵达悉尼,被不远处监视的日军潜艇伊-29发现,随后日军派遣伊-22、伊-24和伊-27三艘潜艇和水上飞机母舰千代田携带特殊潜艇甲标的准备进行偷袭。


接下来半个月里日军的潜艇派出水上侦察机对悉尼湾内的舰船进行侦查,侦查到了芝加哥、澳大利亚海军的重巡洋舰[[堪培拉]]、轻巡洋舰阿德莱德(HMAS Adelaide)等。
接下来半个月里日军的潜艇派出水上侦察机对悉尼湾内的舰船进行侦查,侦查到了芝加哥、澳大利亚海军的重巡洋舰[[堪培拉]]、轻巡洋舰阿德莱德(HMAS Adelaide)等。
第112行: 第113行:


====萨沃岛海战====
====萨沃岛海战====
1942年6月的中途岛海战结束后,美军开始考虑进行反攻,制定了“瞭望台行动”(Operation Watchtower),计划从所罗门群岛南部和新几内亚开始反推,直至攻下日军在南太平洋的重要军事基地拉包尔。
1942年6月的中途岛海战结束后,美军开始考虑进行反攻,制定了“瞭望台行动”(Operation Watchtower),计划由尼米兹率领的海军和麦克阿瑟率领的陆军分别从所罗门群岛南部和新几内亚东部开始反推,直至攻下日军在南太平洋的重要军事基地拉包尔。


但随着在7月盟军的一架侦察机在所罗门群岛的瓜达尔卡纳尔岛发现了日军正在修筑的一个机场,美军意识到这个瓜岛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于是尼米兹决定修改“瞭望台行动”,将夺取瓜岛机场作为最优先目标。
但随着在7月盟军的一架侦察机在所罗门群岛的瓜达尔卡纳尔岛发现了日军正在修筑的一个机场,美军意识到这个瓜岛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于是尼米兹决定修改“瞭望台行动”,将夺取瓜岛机场作为最优先目标。
第120行: 第121行:
8月8日上午,登陆部队遭到了来自拉包尔的日军飞机的袭击,但由于有航母在一旁护航,所以日机很快被击退,并未造成严重损失。
8月8日上午,登陆部队遭到了来自拉包尔的日军飞机的袭击,但由于有航母在一旁护航,所以日机很快被击退,并未造成严重损失。


听闻美军登陆瓜岛的消息让日军高层那边炸开了锅,当时位于拉包尔的日军第八舰队司令三川军一决定立刻率领外南洋部队(一般叫做“三川舰队”,由旗舰重巡洋舰[[鸟海]]、重巡洋舰[[青叶]]、[[衣笠]]、[[加古]]、[[古鹰]]以及轻巡洋舰[[天龙]]和[[夕张]]组成)出发,对美军进行奇袭。
听闻美军登陆瓜岛的消息让日军高层那边炸开了锅,当时位于拉包尔的日军第八舰队司令三川军一决定立刻率领外南洋部队(一般叫做“三川舰队”,由旗舰重巡洋舰[[鸟海]]、重巡洋舰[[青叶]]、[[衣笠]]、[[加古]]、[[古鹰]]以及轻巡洋舰[[天龙]]和[[夕张]]组成)出发,对盟军进行夜间奇袭。


当天夜里,芝加哥号在萨沃岛和瓜岛之间的铁底湾海域巡逻,同行的还有澳大利亚的[[堪培拉]]号重巡洋舰、美军驱逐舰帕特森号(USS Patterson DD-392)、巴格利号(USS Bagley DD-386)和蓝色号(USS Blue DD-387)。
当天夜里,芝加哥号在萨沃岛和瓜岛之间的铁底湾海域巡逻,同行的还有澳大利亚的[[堪培拉]]号重巡洋舰、美军驱逐舰帕特森号(USS Patterson DD-392)、巴格利号(USS Bagley DD-386)和蓝色号(USS Blue DD-387)。
第126行: 第127行:
8月9日凌晨1时,日军的水上飞机发出了刺眼的照明弹,照亮了一众正在缓慢航行的盟军舰船,随后就是鱼雷和炮弹齐上阵,萨沃岛海战打响(日本称为“第一次所罗门海战”)。
8月9日凌晨1时,日军的水上飞机发出了刺眼的照明弹,照亮了一众正在缓慢航行的盟军舰船,随后就是鱼雷和炮弹齐上阵,萨沃岛海战打响(日本称为“第一次所罗门海战”)。


航行在芝加哥前方的堪培拉号最先遭到了鱼雷袭击,一下子火光冲天。左舷的帕特森号驱逐舰也被天龙和夕张的炮击击中而瘫痪。
航行在芝加哥前方的堪培拉号最先遭到了鱼雷袭击,被两发鱼雷命中,一下子火光冲天。左舷的帕特森号驱逐舰也被天龙和夕张的炮击击中而瘫痪。


此时芝加哥号的船员们被爆炸声惊醒,舰上的观察员发现了多发鱼雷航迹正在向芝加哥号驶来,于是芝加哥迅速做出规避动作,但其舰艏左舷还是被一发鱼雷命中严重受损,之后又遭到了日军的炮击,导致上层建筑被击毁。
此时芝加哥号的船员们被爆炸声惊醒,舰上的观察员发现了多发鱼雷航迹正在向芝加哥号驶来,于是芝加哥迅速做出规避动作,但其舰艏左舷还是被一发鱼雷命中严重受损,之后又遭到了日军的炮击,导致上层建筑被击毁。
第132行: 第133行:
芝加哥发出照明弹和探照灯准备还击,但此时的日军舰队已经撤退不见踪影。
芝加哥发出照明弹和探照灯准备还击,但此时的日军舰队已经撤退不见踪影。


此时的芝加哥受损最轻,但并没有及时将遭遇袭击这一情报通知给在萨沃岛北方巡逻的美军舰队,结果让北方巡逻舰队也遭受了灭顶之灾。
此时的芝加哥受损最轻,但并没有及时将遭遇袭击这一情报通知给在萨沃岛东北方向巡逻的美军舰队(即重巡洋舰[[昆西]]、阿斯托利亚和文森斯所在的巡逻舰队),结果让北方巡逻舰队也遭受了灭顶之灾。


芝加哥随后经努美阿返回美国旧金山进行修理,她于10月13日抵达旧金山。
芝加哥随后经努美阿返回美国旧金山进行修理,她于10月13日抵达旧金山。


====伦内尔岛海战====
====伦内尔岛海战====
1943年1月初,芝加哥完成修理从旧金山出发,在1月27日加入了由海军少将罗伯特·C·吉芬(Roberts C. Giffen)率领的第18特舰(TF-18),主要负责努美阿到瓜岛之间的护航任务。
1943年1月初,芝加哥完成修理从旧金山出发,在1月27日加入了由海军少将罗伯特·C·吉芬(Robert C. Giffen)率领的第18特舰(TF 18),主要负责努美阿到瓜岛之间的护航任务。


该舰队的主要组成为:两艘护航航母苏万尼号(USS Suwannee CVE-27)、切南戈(USS Chenango CVE-28);三艘重巡洋舰芝加哥、[[威奇塔]]和路易斯维尔(USS Louisville CA-28);三艘轻巡洋舰[[克利夫兰]]、[[哥伦比亚]]和[[蒙彼利埃]],以及8艘驱逐舰。
该舰队的主要组成为:两艘护航航母苏万尼号(USS Suwannee CVE-27)、切南戈(USS Chenango CVE-28);三艘重巡洋舰芝加哥、[[威奇塔]]和路易斯维尔(USS Louisville CA-28);三艘轻巡洋舰[[克利夫兰]]、[[哥伦比亚]]和[[蒙彼利埃]],以及8艘驱逐舰。


在经历了长达半年之久的瓜岛争夺战后,此时的美军已经牢牢控制了瓜岛附近的制海和制空权,日军也在眼看夺回瓜岛无望后再1943年1月14日发布“ケ号作战”,计划从逐步瓜岛撤退。
在经历了长达半年之久的瓜岛争夺战后,此时的美军已经牢牢控制了瓜岛附近的制海和制空权,日军也在眼看夺回瓜岛无望后在1943年1月14日发布“ケ号作战”,计划从逐步瓜岛撤退。


同时美军为运输更多的人员前往瓜岛,1月29日早上,第18特舰负责护送一支载有大量士兵的运输船队前往瓜岛。
同时美军为运输更多的人员前往瓜岛,1月29日早上,第18特舰负责护送一支载有大量士兵的运输船队前往瓜岛。


但TF-18的行踪很快的被日军潜艇发现并报告给了拉包尔基地。1月29日下午,来自拉包尔的705航空团的16架一式陆攻和701航空团的16架九六式陆攻从拉包尔起飞,前往突袭TF-18。
但TF 18的行踪很快的被日军潜艇发现并报告给了拉包尔基地。1月29日下午,日军第705航空团的16架一式陆攻和701航空团的16架九六式陆攻从拉包尔起飞,前往突袭TF 18。


当天傍晚,TF-18航行至瓜岛以南43海里的区域,差不多是在瓜岛和伦内尔岛直接的位置。此时雷达上发现了不明身份的飞机机群,但吉芬少校坚持航行中保持无线电静默,对此并没有发出任何命令。
当天傍晚,TF 18航行至瓜岛以南43海里的区域,差不多是在瓜岛和伦内尔岛连线中间的位置。此时雷达上发现了不明身份的飞机机群,但吉芬少校坚持航行中保持无线电静默,对此并没有发出任何命令。


随着太阳落山,TF-18的两艘护航航母逐渐收回负责空中巡逻的舰载机,使得舰队失去了空中掩护。
随着太阳落山,TF 18的两艘护航航母逐渐收回负责空中巡逻的舰载机,使得舰队失去了空中掩护。


而日军的陆攻机群也并不是一发现敌军就开始进攻,而是在确认TF-18的位置后一直在其南部盘旋,寻找最佳攻击时机,待太阳即将沉下时,日军的飞机从东边发起进攻,此时东边的天色黑了下来可以完全隐藏飞机的踪迹,而TF-18的轮廓则因太阳西沉的地平线非常清晰,此时就是进攻的最佳时机。
而日军的陆攻机群也并不是一发现敌军就开始进攻,而是在确认TF 18的位置后一直在其南部盘旋,寻找最佳攻击时机,待太阳即将沉下时,日军的飞机从东边发起进攻,此时东边的天色黑了下来可以完全隐藏飞机的踪迹,而TF 18的轮廓则因太阳西沉的地平线非常清晰,此时就是进攻的最佳时机。


19时左右,日军的机群开始了进攻,但第一波机群投下的鱼雷无一命中。
19时左右,日军的机群开始了进攻,但第一波机群投下的鱼雷无一命中。


19时30分左右,日军发射照明弹开始了第二波攻击,这次有两枚鱼雷击中了芝加哥并引发剧烈爆炸,导致全舰停电。在一旁的[[威奇塔]]则要好运的多,她被一枚鱼雷命中,但那是一枚哑弹没有爆炸。
19时30分左右,日军发射照明弹开始了第二波攻击,这次有两枚鱼雷击中了芝加哥并引发剧烈爆炸,导致全舰停电。在一旁的[[威奇塔]]则要幸运的多,她仅被一枚鱼雷命中,而且那还是一枚没有爆炸的哑弹。


在晚上20时左右,日机的攻击结束并撤退,共有两架飞机被美军击落。
在晚上20时左右,日机的攻击结束并撤退,共有两架飞机被美军击落。
第163行: 第164行:


====遗憾的沉没====
====遗憾的沉没====
得知TF-18遭遇袭击的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小威廉·F·哈尔西上将(William F. Halsey, Jr.)立即派遣[[企业]]号航母前来接应并提供空中掩护,同时派遣拖船纳瓦霍人号(USS Navajo AT-64)赶来进行拖曳,纳瓦霍人号于1月30日早上抵达并开始拖曳作业。而哈尔西则命令TF-18除六艘驱逐舰外的舰船前往新赫布底里群岛的艾菲特,留下的舰船留下来保护芝加哥。
得知TF 18遭遇袭击的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小威廉·F·哈尔西上将(William F. Halsey, Jr.)立即派遣[[企业]]号航母前来接应并提供空中掩护,同时派遣拖船纳瓦霍人号(USS Navajo AT-64)赶来进行拖曳芝加哥,纳瓦霍人号于1月30日早上抵达并开始拖曳作业。而哈尔西则命令TF 18除六艘驱逐舰外的舰船前往新赫布底里群岛的艾菲特,留下的舰船负责保护芝加哥。


随后日军方面有派遣了多艘侦察机来探测TF-18的位置,虽然大部分都被企业的飞机拦截,但侦察机还是将TF-18的具体方位传回了日军基地。
随后日军方面有派遣了多艘侦察机来探测TF 18的位置,虽然大部分都被企业的飞机拦截,但侦察机还是将TF 18的具体方位传回了日军基地。


收到具体坐标后,日军派遣布卡岛的第751航空团负责击沉受伤的芝加哥号。
收到具体坐标后,日军派遣布卡岛的第751航空团负责击沉受伤的芝加哥号。
第171行: 第172行:
1月30日下午15时,企业号的10架F4F战斗机在芝加哥的上空形成了一个保护阵,并击落了三架前来的日军陆攻飞机。
1月30日下午15时,企业号的10架F4F战斗机在芝加哥的上空形成了一个保护阵,并击落了三架前来的日军陆攻飞机。


但日军飞机采取了声东击西的战术,前去偷袭企业号航母,吸引给芝加哥护航的战斗机的注意力,随后再次驶向芝加哥,最后还是有六架日军飞机在被击落前向芝加哥方向投下了鱼雷。
但日军飞机还是进行了顽强的突破,他们交替进行掩护,最后还是有六架日军飞机在被击落前向芝加哥方向投下了鱼雷。


其中一枚击中了一旁护航的拉瓦莱特号驱逐舰(USS La Valette DD-448)造成其严重受损,而倒霉的芝加哥这次被四枚鱼雷命中,一枚命中舰桥前部,三枚击中了中部,芝加哥这次再也无力回天,舰长拉尔夫·戴维斯(Ralph O. Davis)下令弃舰,附近的驱逐舰开始从芝加哥号上撤离船员。
其中一枚击中了一旁护航的拉瓦莱特号驱逐舰(USS La Vallette DD-448)造成其严重受损,而倒霉的芝加哥这次又被四枚鱼雷命中,一枚命中舰桥前部,三枚击中了舰体中部,再也无力回天,舰长拉尔夫·戴维斯(Ralph O. Davis)下令弃舰,附近的驱逐舰开始从芝加哥号上撤离船员。


20分钟后,芝加哥缓慢地沉入海底,在沉入水下时,之前着火的高温引爆了她5英寸炮内尚未发射的炮弹,最后一次向被救出的船员们发出致意,最后带着不甘沉入了海底。
20分钟后,芝加哥缓慢地沉入海底,在沉入水下时,之前着火的高温引爆了她5英寸炮内尚未发射的炮弹,最后一次向被救出的船员们发出致意,带着不甘沉入了海底。


===后记===
===后记===
事后日军照例对此次战斗的战绩进行了夸大:我军击沉了美军一艘战列舰和三艘巡洋舰。
事后日军照例对此次战斗的战绩进行了夸大:我军击沉了美军一艘战列舰和三艘巡洋舰。


而美军方面,芝加哥的沉没震惊了美国海军司令部,因为当时给芝加哥护航的驱逐舰都配备了先进的[[VT引信炮弹]],加上有10架战斗机给芝加哥护航的情况下,芝加哥还是沉没了。在尼米兹的要求下,芝加哥沉没的事件暂时被海军保密不得外泄。
而美军方面,芝加哥的沉没震惊了美国海军司令部,因为当时给芝加哥护航的驱逐舰都配备了先进的[[VT引信炮弹]],加上有10架战斗机给芝加哥护航的情况下,芝加哥还是被击沉了。在尼米兹的要求下,芝加哥沉没的事件暂时被海军保密不得外泄。


实际上,当时美军的防空火力对日本陆航飞机的伤害同样很大,美军在此战里击落了12架日本陆航轰炸机,很难说防御上有什么重大漏洞或缺陷。
实际上,当时美军的防空火力对日本陆航飞机的伤害同样很大,美军在此战里击落了12架日本陆航轰炸机,很难说防御上有什么重大漏洞或缺陷,似乎只能说芝加哥的运气确实不太好。


芝加哥在二战中共获得了3没战斗之星勋章。
芝加哥在二战中共获得了3枚战斗之星。


==游戏相关==
==游戏相关==
{{模板:舰船评价嵌入}}




===台词解析===
===台词解析===
白天2——“'''执行护航任务的时候感觉自己就像内野手一样,既要守护好己方的垒板,还要赶走那些来偷垒的跑者。嘿嘿,只要跟棒球沾边,就能让人斗志高昂!'''”
:内野手是棒球运动中的防守位置,顾名思义就是防守内野的球员,主要包括一垒、二垒、三垒和游击四个位置。其主要职责是将球拦在内野防止球传到外野变成安打,然后利用各个垒间传球杀掉打者或偷垒的跑者,和护卫舰的职责确实有些类似。芝加哥当地有两只美国职棒大联盟球队——芝加哥小熊和芝加哥白袜。
白天3——“'''看到这个小家伙了吗?这就是超厉害的CXAM雷达~我可是首批用户呢。科技能让战斗变得更轻松,但也只是起到辅助作用,不磨炼自己的话用再多科技也白费~'''”
:[[改良型对空雷达|CXAM对空雷达]]是美军在1940年装备的第一款雷达系统,首批安装CXAM雷达的六艘军舰为航空母舰[[约克城]],战列舰[[加利福尼亚]]以及重巡洋舰[[彭萨科拉]]、芝加哥、[[北安普顿]]以及切斯特(USS Chester CA-27)。


夜间3——“'''只要提前观测到了,鱼雷也没那么难躲。拉满舵——!唰地就过去了!就是可能会有翻船的危险~嘿嘿,这是老手才能用出来的绝技~'''”
:此处说的是1942年的萨沃岛海战期间,芝加哥的船员在舰上观测到了射向自己的三枚鱼雷,随后拉满舵进行紧急闪避成功躲过了鱼雷。


===同厂舰娘===
===同厂舰娘===
7,507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