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尔扎诺:修订间差异

添加7,868字节 、​ 2024年4月11日 (星期四)
内容扩充
(创建页面,内容为“{{#seo: |title=舰R百科-鹞鹰 |titlemode=append |keywords=战舰少女R,战舰少女,舰R,百科,博尔扎诺,波尔扎诺,Bolzano |description={{#invoke:string|c...”)
 
(内容扩充)
(未显示12个用户的44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seo:
{{#seo:
|title=舰R百科-鹞鹰
|title=舰R百科 玩家自由编辑的战舰少女R百科
|titlemode=append
|title_mode=append
|keywords=战舰少女R,战舰少女,舰R,百科,博尔扎诺,波尔扎诺,Bolzano
|keywords=战舰少女R,战舰少女wiki,舰娘,战舰少女,wiki,舰R,百科,博尔扎诺,波尔扎诺,Bolzano
|description={{#invoke:string|country|{{#invoke:台词|简介|鹞鹰}}}}
|description={{#invoke:string|country|{{#invoke:台词|简介|波尔扎诺}}}}
}}
{{卷首语
|头像1=
|语句1=
}}
}}
{{导航}}
{{导航}}
第15行: 第11行:
|原名=Bolzano
|原名=Bolzano
|国籍=意大利
|国籍=意大利
|生日=6月11日
|生日=8月31日
|人设=豪哥HAONI
|人设=豪哥HAONI→鸡的伙伴只因
|身高=196.9米
|身高=196.9米
|体重=10890吨
|体重=10890吨
}}
|配音=塔塔}}


__TOC__
__TOC__
<br clear="all" />


==游戏数据==
==游戏数据==
<tabber>
<tabber>
改造前={{舰娘|战舰名=波尔扎诺|获得方式=建造}}
改造前 = {{舰娘|战舰名=波尔扎诺|获得方式=掉落(9-1~9-2、[[舰队决战——沉默战士]]E3~E4)}}
|-|
改造后 = {{舰娘|战舰名=波尔扎诺·改|获得方式=改造}}
|-|
换装-混乱厨房 =
{{立绘
|图鉴编号=340_1
|获得前={{#invoke:舰娘|属性|desc1|混乱厨房}}
|获得后={{#invoke:舰娘|属性|desc2|混乱厨房}}
}}
</tabber>
</tabber>


==台词==
==台词==
 
<tabber>
{{台词/表|波尔扎诺}}
改造前 = {{台词/表|波尔扎诺}}
|-|
改造后 = {{台词/表|波尔扎诺·改}}
|-|
换装-混乱厨房 = {{台词/表|混乱厨房}}
</tabber>


==原型简介==
==原型简介==


# 本文目前统一使用的译名是“博尔扎诺”。
#本文目前统一使用的译名是“博尔扎诺”。
# 从设计上来说,本舰自成一级其实也并无不妥,但文中偏向于其为特伦托级三号舰。
#从设计上来说,本舰自成一级其实也并无不妥,但文中偏向于其为特伦托级(Trento-class)三号舰。


<small>如果您在阅读本词条时对舰名有疑问,请参考该[[意大利一二战军舰一览|附录]]</small>
<small>如果您在阅读本词条时对舰名有疑问,请参考该[[意大利一二战军舰一览|附录]]</small>
第42行: 第53行:
===设计===
===设计===


1928年,作为对法军备竞争的一部分,第一艘特伦托级舰开始铺设龙骨,她继承了意大利巡洋舰一贯的特征——高航速,和与其随之而来的薄弱的护甲。她的出现并没有引起多大的骚动。两年后,第一艘扎拉级舰竣工并开始服役,以强大的对海火力与傲视群雄的装甲防护震惊世界,堪称条约巡洋之最。但令人不解的是,尽管当时取得了如此之大的成功,有相当一部分海军高层仍然固执的认为:一反常态为了防护而牺牲速度的她一来无法在与更高航速的法国巡洋舰的交战中取得优势——甚至是无法对法国产生威慑力;二来海军舰艇数量不足,无法有效保护本国绵长的海岸线,只能靠高速弥补,于是便有意订造新舰。
作为对法军备竞争的一部分,第一艘特伦托级巡洋舰在1928年开始铺设龙骨,她继承了意大利巡洋舰一贯的特征——高航速,和随之而来的薄弱护甲,她的出现并没有引起多大的骚动。两年后,第一艘扎拉级巡洋舰竣工并开始服役,以强大的对海火力与傲视群雄的装甲防护震惊世界,堪称条约巡洋之最。但令人不解的是,尽管扎拉级取得如此之大的成功,有相当一部分意海军高层仍然固执的认为:一反常态为了防护而牺牲速度的她无法在与更高航速的法国巡洋舰的交战中取得优势——甚至无法对法国产生威慑力;同时海军舰艇数量不足,无法有效保护本国绵长的海岸线,只能靠高速弥补,于是便有意订造新舰。


由于意大利是华盛顿海军条约签约国,再加上受世界经济大萧条的影响导致的国家财政困难,近几年海军的造舰订单着实有限的很,作为意大利造船业三巨头之一的安萨尔多在近几年接到的大型舰订单只有4艘轻巡洋舰,最近的重巡洋舰特伦托级2舰、扎拉级4舰的大单,全被竞争对手OTO和C.R.D.A抢了去!可现在机会来了,这两个公司目前正忙着完成他们手上的订单无暇他顾呢。一嗅到海军身上有订单的味道,坐了两年冷板凳的安萨尔多马上表达了承包这个特伦托级的改进型方案——博尔扎诺(Bolzano)的意愿。
由于意大利是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签约国,加上受世界经济大萧条影响,导致国家财政困难,近几年海军的造舰订单着实很有限,作为意大利造船业三巨头之一的安萨尔多在近几年接到的大型订单只有4艘轻巡洋舰,余下的2艘洋舰特伦托级重巡、4艘扎拉级重巡的大单,全被竞争对手OTO和C.R.D.A得手。可现在机会来了,这两个公司目前正忙着完成他们手上的订单无暇他顾呢。一嗅到海军身上有订单的味道,坐了两年冷板凳的安萨尔多马上表达了承包这个特伦托级的改进型方案——博尔扎诺(Bolzano)的意愿。


本舰尽管在结构上融入了一些扎拉级的设计,却依然难以弥补其先天性的不足,虽然海军期盼甚高,但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一个被贯彻到底了的错误(un errore magnificamente eseguito)”。
[[文件:Bolzano.JPG|middle|900px]]
本舰全长196.9米,宽20.6米;吃水6.8米,标准排水量10890吨,满排水量13665吨;标准编制舰员725人(战时增至包括28名军官在内共816人)。长宽比与她的姐姐们并无太大差别,排水量略有增加,但上层建筑的变化则大到了可以以此区分她们的程度。
 
本舰尽管在结构上融入了一些扎拉级的设计,却依然难以弥补其先天的不足,虽然海军期盼甚高,但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一个被贯彻到底了的错误(un errore magnificamente eseguito)”。
 
本舰全长196.9米,宽20.6米;吃水6.8米,标准排水量10890长吨(11060公吨),满排水量13665长吨(13884公吨);标准编制舰员725人(战时增至包括28名军官在内共816人)。长宽比与她的姐姐们并无太大差别,排水量略有增加,但上层建筑的变化则大到了可以以此区分她们的程度。


船头的舰载机发射装置被取消,使1号炮塔到舰首的甲板长度缩短了。前部建筑群本身比特伦托级明显扩大和增高,这导致了指挥塔与其后的前烟囱融为了一体——拉风的设计,代价是增加了受风和受弹面积。舰桥建筑采用当时倍受好评的塔式结构,这样的设计更有利于安置观瞄设备,发挥军舰战斗力。由于锅炉设备的调整,两座烟囱的大小差距也不像特伦托级那样显眼。与扎拉级一样,烟囱顶部安装了倾斜的烟帽,以减少烟对舰桥建筑和桅上设备的影响。前桅采用了奇特的四脚桅设计,桅柱前2后2,顶部和中部设置平台,但是桅体位于舰桥建筑顶部,桅柱没有延伸到上甲板或艏楼甲板作支撑。后桅则与前两级重巡一样,采用三角桅,并设置有吊车设备,但是更加高大。本级的吊车设备除了用于吊放小艇外,还承担水上飞机作业。和前桅一样,后桅顶部和中部设置有平台。后烟囱之后集中设置了探照灯的钢架平台,而不像特伦托级那样设置于烟囱中部的平台。
船头的舰载机发射装置被取消,使1号炮塔到舰首的甲板长度缩短了。前部建筑群本身比特伦托级明显扩大和增高,这导致了指挥塔与其后的前烟囱融为了一体——拉风的设计,代价是增加了受风和受弹面积。舰桥建筑采用当时倍受好评的塔式结构,这样的设计更有利于安置观瞄设备,发挥军舰战斗力。由于锅炉设备的调整,两座烟囱的大小差距也不像特伦托级那样显眼。与扎拉级一样,烟囱顶部安装了倾斜的烟帽,以减少烟对舰桥建筑和桅上设备的影响。前桅采用了奇特的四脚桅设计,桅柱前2后2,顶部和中部设置平台,但是桅体位于舰桥建筑顶部,桅柱没有延伸到上甲板或艏楼甲板作支撑。后桅则与前两级重巡一样,采用三角桅,并设置有吊车设备,但是更加高大。本级的吊车设备除了用于吊放小艇外,还承担水上飞机作业。和前桅一样,后桅顶部和中部设置有平台。后烟囱之后集中设置了探照灯的钢架平台,而不像特伦托级那样设置于烟囱中部的平台。
第53行: 第67行:
舰艏使用的是特伦托级的倾斜式,而不是扎拉级的飞剪式,在水下部分的首柱呈垂直状态,下部有减少阻力的球鼻首。艏楼则借鉴了扎拉级,但向后延伸到舰桥建筑的后部(扎拉级仅延伸到舰桥建筑的前部)。舰艉线形与英法同类巡洋舰相近,都是自水线附近向上甲板收缩。
舰艏使用的是特伦托级的倾斜式,而不是扎拉级的飞剪式,在水下部分的首柱呈垂直状态,下部有减少阻力的球鼻首。艏楼则借鉴了扎拉级,但向后延伸到舰桥建筑的后部(扎拉级仅延伸到舰桥建筑的前部)。舰艉线形与英法同类巡洋舰相近,都是自水线附近向上甲板收缩。


防护方面,本舰毫无意外的继承了特伦托级那裸奔级别的设计。区别于前者是一块整体的水线装甲,本舰水线之上的水线装甲比水线之下的要短,水平装甲一直向下延伸至双重舰底的顶部,装甲带的厚度为70毫米,舰体前部为60毫米,而尾部为50毫米。水平装甲的变化也不大,其主体仍然是50毫米厚的中层甲板,但长度变短了,从1号炮塔竖井前部向后延伸到4号炮塔竖井为止,随后一块20毫米装甲甲板位于下层甲板,从4号炮塔井隔壁一直延伸到舵机室,舰体两侧则为倾斜式的30毫米斜装甲,其余甲板面积均无装甲覆盖。主炮炮塔保持了特伦托级原有的厚度,100毫米的侧板,40毫米的顶板,但座圈装甲从70毫米削减到了60毫米。作为意大利军舰一贯的重点防护对象的指挥塔,其垂直装甲最厚的部分达到了100毫米,顶板则为40毫米。
防护方面,本舰毫无意外的继承了特伦托级那裸奔级别的设计。差别在于前者是一块整体的水线装甲,本舰则是水线之上的水线装甲比水线之下的要短,水平装甲一直向下延伸至双重舰底的顶部,装甲带的厚度为70毫米,舰体前部为60毫米,而尾部为50毫米。水平装甲的变化也不大,其主体仍然是50毫米厚的中层甲板,但长度变短了,从1号炮塔竖井前部向后延伸到4号炮塔竖井为止,随后一块20毫米装甲甲板位于下层甲板,从4号炮塔井隔壁一直延伸到舵机室,舰体两侧则为倾斜式的30毫米斜装甲,其余甲板面积均无装甲覆盖。主炮炮塔保持了特伦托级原有的厚度,100毫米的侧板,40毫米的顶板,但座圈装甲从70毫米削减到了60毫米。作为意大利军舰一贯的重点防护对象的指挥塔,其垂直装甲最厚的部分达到了100毫米,顶板则为40毫米。
 
{{外链图片|地址=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it/7/74/Bolzano_-_artiglierie.jpg|宽度=300|文字=博尔扎诺的小钢♂炮|位置=右}}
武备方面,本舰的载有4座双联203/53mm安萨尔多M1929型舰炮,该型号本身只是修改扎拉级的M1927型的一些炮塔细节,主炮性能则完全一致;8座双联100/47mmOTOM1928型高平两用炮,1937年,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8门37/54mm布雷达防空炮;1座4联装40/39mm维克斯-特尔尼砰砰炮;4座双联13.2mm布雷达M1931型防空机枪以及4组双联533mm鱼雷发射器。  
武备方面,本舰的载有4座双联203/53mm安萨尔多M1929型舰炮,该型号本身只是修改扎拉级的M1927型的一些炮塔细节,主炮性能则完全一致;8座双联100/47mmOTOM1928型高平两用炮,1937年,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8门37/54mm布雷达防空炮;1座4联装40/39mm维克斯-特尔尼砰砰炮;4座双联13.2mm布雷达M1931型防空机枪以及4组双联533mm鱼雷发射器。  


虽然本舰的主炮本身威力惊人,但实际上存在很多问题:
虽然本舰的主炮本身威力惊人,但实际上存在很多问题:
* 其一,两门炮都处于同一个结构套内。这种共鞍设计使其只能一起俯仰、装填,同时只能对准一个目标,限制了火力的发挥;
*其一,两门炮都处于同一个结构套内。这种共鞍设计使其只能一起俯仰、装填,同时只能对准一个目标,限制了火力的发挥;
* 其二,两门炮之间的间距过短。以膛炮中线计算,两炮距离只有1米,在同类炮塔中,英国为2.13米,日本为1.9米,美国的三联装火炮为1.2米。两炮在开火时的炮口风暴相互干扰,严重影响了精准度;
*其二,两门炮之间的间距过短。以膛炮中线计算,两炮距离只有1米,在同类炮塔中,英国为2.13米,日本为1.9米,美国的三联装火炮为1.2米。两炮在开火时的炮口风暴相互干扰,严重影响了精准度;
* 其三,炮塔内部狭窄的操作空间影响了火炮的操作,使其射速难以保证;
*其三,炮塔内部狭窄的操作空间影响了火炮的操作,使其射速难以保证;
* 其四,强装药对炮膛的烧蚀导致炮管的使用寿命仅仅只有它同行的一半,因此在很多时候都被要求减装药发射,削弱了火炮的威力。
*其四,强装药对炮膛的烧蚀导致炮管的使用寿命仅仅只有它同行的一半,因此在很多时候都被要求减装药发射,削弱了火炮的威力。
这导致了主炮难以在作战时发挥正常水平,说白了,中看不中用。但至少在海军高层和政治家的眼里,本舰更多的是作为一件纸面上的威慑武器而存在,而这方面显然她已经足够好了。
这导致了主炮难以在作战时发挥正常水平,说白了,中看不中用。但至少在海军高层和政治家的眼里,本舰更多的是作为一件纸面上的威慑武器而存在,而这方面显然她已经足够好了。


作为设计时被加强了的动力系统,由10个水管式锅炉所驱动的4个Parsons式汽轮机,为位于舰尾的四个螺旋桨提供动力,整套动力系统能提供150000匹马力,使本舰的最大航速可达将近36节,是当时世界上最快的重巡洋舰。4460海里(16节航速下)的续航力虽然与姐姐们相比有所改善,但依然在她的外国同行中处于垫底级别。
作为设计时被加强了的动力系统,由10个水管式锅炉所驱动的4个Parsons式汽轮机,为位于舰尾的四个螺旋桨提供动力,整套动力系统能提供150000匹马力,使本舰的最大航速可达将近36节,是当时世界上最快的重巡洋舰。4460海里(16节航速下)的续航力虽然与姐姐们相比有所改善,但依然在她的外国同行中处于垫底级别。


====“航空巡洋舰”博尔扎诺====
===航空巡洋舰方案===
1938年苏台德危机后,意大利海军再次重申了建造航母的重要性,要求将三艘船只改造为航母使用,这个项目最后由海军工程师路易吉·甘尼奥托(Luigi Gagnotto)上校主持,被称为“甘尼奥托”工程,这三艘船分别是罗马(后来的[[天鹰]])、奥古斯都(后来的[[鹞鹰]])和博尔扎诺。甘尼奥托参考海军工程师罗塔(Giuseppe Rota)的航空巡洋舰设计,撤掉B炮塔(一说再撤掉X炮塔),并重新布置舯部建筑——舰桥和两座烟囱移到右舷,腾出的位置布置停泊飞机的甲板和三座倾斜前出的弹射器,飞行甲板前部又布置一座固定朝前的弹射器。舰载机预计搭载12架Ro.51战斗机,不设机库。不过在苏台德危机后,用于试验的飞机损失掉了,因此这个计划没有进一步发展。


1938年苏台德危机后,海军再次重申了建造航母的重要性,要求将三艘船只改造为航母使用,这个项目最后由海军工程师路易吉·甘尼奥托(Luigi Gagnotto)上校主持,被称为“甘尼奥托”工程,这三艘船分别是罗马、奥古斯都、博尔扎诺。甘尼奥托参考海军工程师罗塔(Giuseppe Rota)的航空巡洋舰设计,通过拆除本舰的大部分的上层建筑为停机甲板腾出位置,同时装有数个弹射器,预计可搭载十几架战斗机。但这个方案被搁置了。1942年本舰重伤入厂以后,海军旧事重提,但纵然墨索里尼批准,也没办法抽出资源进行改造了。
1942年8月,博尔扎诺在八月中之战被鱼雷击中受损严重,随后被拖到拉斯佩齐亚大修。10月和12月,造船局(Marinalles)向海军参谋部(Maristat)、设计局(Maricominav)分别提出了两个建议,包括放弃掉受损的1号和2号锅炉,直接更换为“双锅炉”(Double Boiler),使其航速保持在33节左右;以及将受损的舰桥更换为阿布鲁奇公爵级设计的方案。但这些方案由于施工时间过长(约10个月),即战力缺乏的海军并不太能接受,因此也没有下文。
 
12月,造船局向参谋部提交了将博尔扎诺改造为“飞机弹射/运输舰”的方案。意大利海军长期缺乏海航力量,因此海军对其兴趣很大。造船局的方案如下:
*撤去所有的主炮和鱼雷,原弹药库改装为运输舱。
*撤去受损的1号和2号锅炉,不作修复。原空间也改装为运输舱,一共可以运送3500吨物资、油料等。这会使航速从35节降低到25节。
*撤去前部烟囱,并重新布置锅炉烟道,改为2个布置在两舷的小型烟囱,腾出舰舯甲板的空间。
*撤去前部舰桥等上层建筑,腾出舰舯甲板的空间。
*将后桅杆改装成商船式舰桥。
*两舷各安装5门单装90mm防空炮,以及10座双联37mm防空炮。
*舰船前部和中部改装成为停放舰载机的甲板,一共可以搭载12架Re.2001系列多用途战斗机。
*舰首以V字型安装2部亨克尔式弹射器,舰载机只发不收。
*水下防护保持不变,但增加高度,一直延展到上层甲板。
 
1943年2月,海军参谋部审核了这个方案,明确表示技术上可行,但在战术上的缺陷也不少:飞机使用弹射器发舰的速度很慢,很可能无法在编队上空形成足够大的直掩机群;并且,这种设计只发不收,舰载机只能在陆地机场降落,放出所有飞机以后,战舰就没有作用了。这项改造工程预计持续5个月,但这只是最好的估计,彼时意大利在各条战线打得十分胶着,很可能无法按时筹措各种必要物资。随后,参谋部、造船部和设计局开了一个碰头会,得出的共识是,除了修复船体以外,暂时搁置博尔扎诺任何的改装计划。
 
{{隐藏|标题=1942年博尔扎诺航空巡洋舰的改装设计|内容=[[文件:BolzanoCV.gif|800px]]}}


===历史===
===历史===


1930年6月11日,本舰在热那亚的安萨尔多造船厂开始铺设龙骨。
1930年6月11日,本舰在热那亚的安萨尔多造船厂开始铺设龙骨。


1932年8月31日,舰体下水。
1932年8月31日,舰体下水。


1933年8月19日,完工并进入服役。
1933年8月19日,完工并进入服役。
第82行: 第110行:
12月2日,被编入第二巡洋编队,与她的两个姐姐们待在一起,姐姐特伦托为该编队领舰。
12月2日,被编入第二巡洋编队,与她的两个姐姐们待在一起,姐姐特伦托为该编队领舰。


1934年,在威尼斯大运河举行的授旗仪式上得到了自己的军旗。一个月后,第二巡洋编队被改编为第三巡洋编队。


1934年,在威尼斯大运河举行的受气仪式上得到了自己的军旗。一个月后,第二巡洋编队被改编为第三巡洋编队。
1936年11月27日,在匈牙利王国摄政王霍尔蒂·米克洛什(Horthy Miklós)访意期间参加了海军的阅兵。
 
 
1936年11月27日,在匈牙利王国摄政王霍尔蒂·米克洛什(Horthy Miklós)访意期间参加了海军的阅兵。
 
 
1937年3月10日至12日,护送贝尼托·墨索里尼(Benito Amilcare Andrea Mussolini)乘坐的邮轮前往利比亚。


5月25日,意大利的辅助巡洋舰巴列塔(Barletta)在西班牙被共和军的轰炸机攻击,6名水手遇难,本舰受命前往巴利阿里群岛取回他们的尸体,于6月3日回到意大利。
1937年3月10日至12日,护送贝尼托·墨索里尼(Benito Amilcare Andrea Mussolini)乘坐的邮轮前往利比亚。


6月7日,参加了在那不勒斯湾的演习,而这场演习是为了当时访意的德国维尔纳·冯·勃洛姆堡(Werner Eduard Fritz von Blomberg)陆军元帅准备的。
5月25日,意大利的辅助巡洋舰巴列塔(Barletta)在西班牙被共和军的轰炸机攻击,6名水手遇难,本舰受命前往巴利阿里群岛取回他们的尸体,于6月3日回到意大利。


6月7日,参加了在那不勒斯湾的演习,而这场演习是为了当时访意的德国维尔纳·冯·勃洛姆堡(Werner Eduard Fritz von Blomberg)陆军元帅准备的。


1938年5月5日,参加了一次比较重要的海军阅兵,时值纳粹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Adolf {{黑幕|<del>s</del>内容}}(s)<del>输入内容</del>Hitler)对意进行国事访问。
1938年5月5日,参加了一次比较重要的海军阅兵,时值纳粹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del>(Adolf Hitler)</del>对意进行国事访问。
 


1939年1月,墨索里尼视察了停驻在拉马达莱娜<ref>La Maddalena,位于撒丁岛东北端的城市</ref>的本舰。
1939年1月,墨索里尼视察了停驻在拉马达莱娜<ref>La Maddalena,位于撒丁岛东北端的城市</ref>的本舰。


5月17日,参加了南斯拉夫王国摄政保罗王子(Pavle Karađorđević)访意期间的海军阅兵。
5月17日,参加了南斯拉夫王国摄政保罗王子(Pavle Karađorđević)访意期间的海军阅兵。


6月5日至19日,参加了在里窝那举行的第一次“海军日”的庆典。
6月5日至19日,参加了在里窝那举行的第一次“海军日”的庆典。
第113行: 第136行:
7月7日上午,当运输船队进入爱奥尼亚海的时候,海军的无线电侦听部门截获到一则消息:一队英国巡洋舰已经到达马耳他,由于这次运输任务关乎到在北非的部队是否能够先发制人<ref>共载有72辆M11坦克、232辆汽车、10445吨补给与2190人</ref>,意海军总司令部立刻派遣了一个巡洋编队立刻出发前往支援护航舰队。当天晚上,潜艇贝卢尔在东地中海发现了一支由1艘航空母舰、3艘战列舰、5艘巡洋舰以及16艘驱逐舰组成的庞大舰队正在向西行驶,该潜艇对一艘驱逐舰发起进攻,在攻击失手后遭到英舰的猛烈反击,脱离后于23:40向总司令部报告了这次遭遇。
7月7日上午,当运输船队进入爱奥尼亚海的时候,海军的无线电侦听部门截获到一则消息:一队英国巡洋舰已经到达马耳他,由于这次运输任务关乎到在北非的部队是否能够先发制人<ref>共载有72辆M11坦克、232辆汽车、10445吨补给与2190人</ref>,意海军总司令部立刻派遣了一个巡洋编队立刻出发前往支援护航舰队。当天晚上,潜艇贝卢尔在东地中海发现了一支由1艘航空母舰、3艘战列舰、5艘巡洋舰以及16艘驱逐舰组成的庞大舰队正在向西行驶,该潜艇对一艘驱逐舰发起进攻,在攻击失手后遭到英舰的猛烈反击,脱离后于23:40向总司令部报告了这次遭遇。


7月8日00:40,当总司令部接到这则消息后,马上就断定这只能是英国的地中海舰队,于是海军倾巢而出。以波拉为旗舰的第二舰队下辖的第一<ref>扎拉(领舰)、阜姆、戈里齐亚</ref>、第三<ref>的里雅斯特缺</ref>巡洋编队以及第九<ref>阿尔菲耶里(领舰)、卡度奇、乔贝蒂、奥利亚尼</ref>、第十一<ref>阿蒂格利埃尔(领舰)、卡米契亚·内拉、阿维埃尔、詹尼埃尔</ref>、第十二<ref>兰琪埃莱(领舰)、卡拉宾尼埃莱、科拉齐埃莱、阿斯卡里</ref>驱逐中队共计6艘重巡洋舰、12艘驱逐舰,在舰队司令帕拉丁尼(Riccardo Paladini)的指挥下前往保护该运输船队于马耳他一侧的侧翼,而战略机动部队则由这次行动的总指挥——舰队司令坎皮奥尼(Inigo Campioni)率领的第一舰队担任,舰队下辖第五<ref>凯撒(舰队司令旗舰)、加富尔伯爵(领舰,编队司令为贝里旺尼西(Bruto Brivonesi)</ref>战列编队,第四<ref>巴比亚诺(领舰)、朱赛诺</ref>、第七<ref>欧戈利诺(领舰)、奥斯塔公爵、阿登的罗、蒙德库科利</ref>、第八<ref>阿布鲁奇公爵(领舰)、加里波第</ref>巡洋编队,第七<ref>弗里奇亚(领舰)、萨埃塔、达尔多、斯特拉尔</ref>、第十三<ref>詹尼埃尔(领舰)、福西里埃莱、伯萨格利埃莱、埃尔皮诺</ref>、第十五<ref>皮加费塔(领舰)、芝诺</ref>、第十六<ref>达·雷科(领舰)、佩萨戈诺、乌索迪马尔、潘卡多</ref>驱逐中队共2艘战列舰、8艘轻巡洋舰以及10艘驱逐舰。
7月8日00:40,当总司令部接到这则消息后,马上就断定这只能是英国的地中海舰队,于是海军倾巢而出。以波拉为旗舰的第二舰队下辖的第一<ref>扎拉(领舰)、阜姆、戈里齐亚</ref>、第三<ref>的里雅斯特缺</ref>巡洋编队以及第九<ref>阿尔菲耶里(领舰)、卡度奇、乔贝蒂、奥利亚尼</ref>、第十一<ref>阿蒂格利埃尔(领舰)、卡米契亚·内拉、阿维埃尔、詹尼埃尔</ref>、第十二<ref>兰琪埃莱(领舰)、卡拉宾尼埃莱、科拉齐埃莱、阿斯卡里</ref>驱逐中队共计6艘重巡洋舰、12艘驱逐舰,在舰队司令帕拉丁尼(Riccardo Paladini)的指挥下前往保护该运输船队于马耳他一侧的侧翼,而战略机动部队则由这次行动的总指挥——舰队司令坎皮奥尼(Inigo Campioni)率领的第一舰队担任,舰队下辖第五<ref>凯撒(舰队司令旗舰)、加富尔伯爵(领舰,编队司令为贝里旺尼西(Bruto Brivonesi)</ref>战列编队,第四<ref>巴比亚诺(领舰)、朱赛诺</ref>、第七<ref>欧戈利诺(领舰)、奥斯塔公爵、阿登的罗、蒙德库科利</ref>、第八<ref>阿布鲁奇公爵(领舰)、加里波第</ref>巡洋编队,第七<ref>弗里奇亚(领舰)、萨埃塔、达尔多、斯特拉尔</ref>、第十三<ref>詹尼埃尔(领舰)、福西里埃莱、伯萨格利埃莱、埃尔皮诺</ref>、第十五<ref>皮加费塔(领舰)、芝诺</ref>、第十六<ref>达·雷科(领舰)、佩萨戈诺、乌索迪马尔、潘卡多</ref>驱逐中队共2艘战列舰、8艘轻巡洋舰以及10艘驱逐舰。
 
[[文件:Calabria.GIF|500px|right]]


但不知为何,这份情报递到坎皮奥尼手里时已经是1:50的事了,这时候意舰队仍然在按照原定计划行事。收到情报后坎皮奥尼便立刻改变了作战计划,原本沿着147°的航向行驶的运输船队向右拐到180°,随时准备改往的黎波里。
但不知为何,这份情报递到坎皮奥尼手里时已经是1:50的事了,这时候意舰队仍然在按照原定计划行事。收到情报后坎皮奥尼便立刻改变了作战计划,原本沿着147°的航向行驶的运输船队向右拐到180°,随时准备改往的黎波里。
第123行: 第148行:
15:20,在机动舰队完成护航任务后,坎皮奥尼向总司令部报告称他正挥师东向准备拦截这支英国舰队。
15:20,在机动舰队完成护航任务后,坎皮奥尼向总司令部报告称他正挥师东向准备拦截这支英国舰队。


18:20,总司令部回电否决了坎皮奥尼的计划,因为此时有两份电报被意方截役,称亚历山大舰队指挥官坎宁安海军上将将于次日中午到达卡拉布里亚的海岸附近,这显然是在主动寻求战机,他准备运动到意舰队与其基地之间,切断其退路而歼灭之,而且英国舰队中的战列舰,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超坎皮奥尼。<ref>虽然英国的厌战(HMS Warspite)、马来亚(HMS Malaya)、君权(HMS Royal Sovereign)三艘战列舰虽然都是一战前建造的老货,但在设计时的起点就高,排水量都是31000吨起步且各有8门381mm舰炮,而意大利的两艘战列舰虽然都经过现代化改造,但排水量仅23000吨,装甲也较薄,各有10门320mm舰炮</ref>根据总司令部手里掌握的情报来看,意舰队只需向墨西拿海峡方向撤退就可以避免接触,但卡拉布里亚水区离意大利本土很近,尤其适合海空联合作战,如配合得当便可重创敌方舰队,因此,总司令部决定赌上一把。
18:20,总司令部回电否决了坎皮奥尼的计划,因为此时有两份电报被意方截役,称亚历山大舰队指挥官坎宁安海军上将将于次日中午到达卡拉布里亚的海岸附近,这显然是在主动寻求战机,他准备运动到意舰队与其基地之间,切断其退路而歼灭之,而且英国舰队中的战列舰,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超坎皮奥尼。<ref>虽然英国的[[厌战]]、马来亚(HMS Malaya)、君权(HMS Royal Sovereign)三艘战列舰虽然都是一战前建造的老货,但在设计时的起点就高,排水量都是31000吨起步且各有8门381mm舰炮,而意大利的两艘战列舰虽然都经过现代化改造,但排水量仅23000吨,装甲也较薄,各有10门320mm舰炮</ref>根据总司令部手里掌握的情报来看,意舰队只需向墨西拿海峡方向撤退就可以避免接触,但卡拉布里亚水区离意大利本土很近,尤其适合海空联合作战,如配合得当便可重创敌方舰队,因此,总司令部决定赌上一把。


19:20,接到命令后的坎皮奥尼让舰队转向至330°,朝北奔赴战场。坎皮奥尼期待的空中支援来了,但似乎来得太早了点,结果这些意大利轰炸机二话不说飞到舰队头顶就是一顿狂轰滥炸,还好没造成什么损失,倒是飞机被海军打下来一架…
19:20,接到命令后的坎皮奥尼让舰队转向至330°,朝北奔赴战场。坎皮奥尼期待的空中支援来了,但似乎来得太早了点,结果这些意大利轰炸机二话不说飞到舰队头顶就是一顿狂轰滥炸,还好没造成什么损失,倒是飞机被海军打下来一架…
第147行: 第172行:
16:03,战列舰脱离接触并让出战斗位置,驱逐舰顶上后开始释放烟雾并使用鱼雷攻击。
16:03,战列舰脱离接触并让出战斗位置,驱逐舰顶上后开始释放烟雾并使用鱼雷攻击。


16:05,本舰被英国巡洋舰涅普顿(HMS Neptune)发射的3发6寸炮弹击中,前部主炮塔被击坏,一组鱼雷发射器被毁,右舷尾部也被开了个洞,方向舵一度卡死,进水达数百吨(大部分被泵出),但仍然设法继续战斗。
16:05,本舰被英国巡洋舰涅普顿(HMS Neptune)发射的3发6寸炮弹击中,前部主炮塔被击坏,一组鱼雷发射器被毁,右舷尾部也被开了个洞,方向舵一度卡死,进水达数百吨(大部分被泵出),但仍然设法继续战斗。


16:45,双方所有舰船脱离接触,至此战役结束。<ref>意方1艘战列舰与1艘重巡洋舰遭命中受轻伤,英方1艘战列舰与1艘轻巡洋舰遭命中也受轻伤,双方都有多艘驱逐舰被近失弹波及。诚然,如此结果实在是有些对不起战役的规模,但双方舰队出动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掩护己方的运输船队且都达成了目标,而这场战役比起你死我活的厮杀更像是一次试探,为了控制己方的损失就肯定会保守指挥,得到这样的结果也是理所当然了。</ref>作为战场优势因素被纳入考虑的意空军,由始至终都没有在战斗出现过一次,意海军无法取得更大的战果与此不无关系。
16:45,双方所有舰船脱离接触,至此战役结束。<ref>意方1艘战列舰与1艘重巡洋舰遭命中受轻伤,英方1艘战列舰与1艘轻巡洋舰遭命中也受轻伤,双方都有多艘驱逐舰被近失弹波及。诚然,如此结果实在是有些对不起战役的规模,但双方舰队出动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掩护己方的运输船队且都达成了目标,而这场战役比起你死我活的厮杀更像是一次试探,为了控制己方的损失就肯定会保守指挥,得到这样的结果也是理所当然了。</ref>作为战场优势因素被纳入考虑的意空军,由始至终都没有在战斗出现过一次,意海军无法取得更大的战果与此不无关系。
第163行: 第188行:
9月1日,总司令部命令舰队返回基地,结束了这次倒霉的任务。
9月1日,总司令部命令舰队返回基地,结束了这次倒霉的任务。


11月11日至12日夜间,英国飞机偷袭塔兰托,当时本舰与特伦托和的里雅斯特正停泊在塔兰托的内港。在空袭中他们的编队司令{{黑幕|机智的}}下令停止射击,英国飞机在黑夜中找不到她们,便只好去攻击别的军舰了。
11月11日至12日夜间,英国飞机偷袭塔兰托,当时本舰与特伦托和的里雅斯特正停泊在塔兰托的内港。在空袭中他们的编队司令{{黑幕|机智地}}下令停止射击,英国飞机在黑夜中找不到她们,便只好去攻击别的军舰了。


====特乌拉达角海战====
====特乌拉达角海战====
{{外链图片|地址=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it/d/d4/Incrociatore_Bolzano_-_Capo_Teulada.jpg|宽度=400px|文字=博尔扎诺,摄于特乌拉达角|位置=右}}


11月16日,仅仅在塔兰托遭到袭击的四天之后,据报称英国的直布罗陀舰队已经出海,目前正向东行进。海军虽然处境困难,但仍然派出了由坎皮奥尼指挥的第一<ref>维内托(舰队司令旗舰、凯撒及下辖之第七(斯特拉尔缺)、第十三驱逐中队)</ref>、第二<ref>波拉(舰队司令旗舰安杰洛·亚基诺(Angelo Iachino)及下辖之第一、第三巡洋编队,第九、第十二(科拉齐埃莱缺)驱逐中队</ref>舰队,共2艘战列舰、6艘重巡洋舰、14艘驱逐舰前往截击英国舰队。但随后一整天却再也没有了关于这支舰队的情报。
11月16日,仅仅在塔兰托遭到袭击的四天之后,据报称英国的直布罗陀舰队已经出海,目前正向东行进。海军虽然处境困难,但仍然派出了由坎皮奥尼指挥的第一<ref>[[维内托]](舰队司令旗舰)、凯撒及下辖之第七(斯特拉尔缺)、第十三驱逐中队</ref>、第二<ref>波拉(舰队司令旗舰)及下辖之第一、第三巡洋编队,第九、第十二(科拉齐埃莱缺)驱逐中队</ref>舰队,共2艘战列舰、6艘重巡洋舰、14艘驱逐舰前往截击英国舰队。但随后一整天却再也没有了关于这支舰队的情报。


17日黎明,舰队航至撒丁岛西南方准备接敌。
17日黎明,舰队航至撒丁岛西南方准备接敌。


10:00左右,总司令部接到意空军传来的一份非常含糊的报告,称有一支英国舰队在崩内(今贝贾亚)附近向西航行,意舰队随后便向该地区进发,但并没有找到这种英国舰队,因此在抵达崩内附近一点后便立刻返航回基地去了。
10:00左右,总司令部接到意空军传来的一份非常含糊的报告,称有一支英国舰队在崩内(Bougie,今阿尔及利亚贝贾亚(Bejaïa))附近向西航行,意舰队随后便向该地区进发,但并没有找到这种英国舰队,因此在抵达崩内附近一点后便立刻返航回基地去了。


11月25日,总司令部得知了直布罗陀舰队又已出海并向东行进,鉴于之前已经被耍过一次<ref>实际上并不是,因为当时直布罗陀舰队是在向马耳他输送一批飞机,得知意舰队已经出动且实力远超己方后,便下令飞机提早起飞,随后立即返航,这批飞机由于航程不足以飞到马耳他因而全部损失</ref>,决定不予理睬。
11月25日,总司令部得知了直布罗陀舰队又已出海并向东行进,鉴于之前已经被耍过一次<ref>实际上并不是,因为当时直布罗陀舰队是在向马耳他输送一批飞机,得知意舰队已经出动且实力远超己方后,便下令飞机提早起飞,随后立即返航,这批飞机由于航程不足以飞到马耳他因而全部损失</ref>,决定不予理睬。
第187行: 第213行:
12:22,第三巡洋编队与随后赶到的第一巡洋编队在23000米的距离上抢先开火,本舰随即成了敌方4艘巡洋舰瞄准的目标。
12:22,第三巡洋编队与随后赶到的第一巡洋编队在23000米的距离上抢先开火,本舰随即成了敌方4艘巡洋舰瞄准的目标。


12:24,英战列巡洋舰声望(HMS Renown)加入战斗,瞄准了本舰。
12:24,英战列巡洋舰[[声望]]加入战斗,瞄准了本舰。


12:26,战列舰拉米利斯(HMS Ramillies)加入战斗,但因速度较慢跟不上战斗群只得在远处胡放几炮以示威慑。
12:26,战列舰拉米利斯(HMS Ramillies)加入战斗,但因速度较慢跟不上战斗群只得在远处胡放几炮以示威慑。


12:30,6艘重巡洋舰被声望的火力所压制,坎皮奥尼命令巡洋舰群释放烟雾后撤并加速至30节,以掩护轮机发生故障的阜姆。
12:30,6艘重巡洋舰被声望的火力所压制,坎皮奥尼命令巡洋舰群释放烟雾后撤并加速至30节,以掩护轮机发生故障的阜姆。


12:35,英国巡洋舰伯威克(HMS Berwick)被意方巡洋舰命中多次致重伤,被迫脱离战斗。
12:35,英国巡洋舰伯威克(HMS Berwick)被意方巡洋舰命中多次致重伤,被迫脱离战斗。


12:41,驱逐舰兰琪埃莱先后被三枚6寸炮弹击中,动力系统损坏严重,丧失行动能力。
12:41,驱逐舰兰琪埃莱先后被三枚6寸炮弹击中,动力系统损坏严重,丧失行动能力。


13:00,维内托抵达战位,在27000米的位置向英巡洋舰开火。在数轮齐射后英国人发现双方火力悬殊,遂释放烟雾后撤,而维内托在第9轮齐射后被英国航母起飞的6架鱼雷机盯上,不得不进行规避动作,巡洋舰群在失去战列舰的掩护后亦相继后撤。
13:00,[[维内托]]抵达战位,在27000米的位置向英巡洋舰开火。在数轮齐射后英国人发现双方火力悬殊,遂释放烟雾后撤,而维内托在第9轮齐射后被英国航母起飞的6架鱼雷机盯上,不得不进行规避动作,巡洋舰群在失去战列舰的掩护后亦相继后撤。


13:10,双方脱离接触,战役结束。本舰被烟雾干扰,共打了27轮齐射,在被多艘敌舰瞄准的情况下却依然毫发无损。
13:10,双方脱离接触,战役结束。本舰被烟雾干扰,共打了27轮齐射,在被多艘敌舰瞄准的情况下却依然毫发无损。


1941年2月8日,总司令部接到了一则消息称在巴利阿里群岛以南发现了若干英军飞机,这些飞机只可能来之航空母舰,但侦察机传回消息说并没有发现任何军舰,而早在6日晚就有消息称直布罗陀舰队已经开到大西洋去了。总司令部对这些自相矛盾的情报感到非常困惑,决定先让一支舰队出动,以防不测。本舰随同第三巡洋编队及下辖的第十一<ref>阿维埃尔缺</ref>驱逐中队,在编队司令桑宋内提(Luigi Sansonetti)的率领下从墨西拿出发,按坎皮奥尼<ref>于12月10日调任海军副参谋长,其舰队司令之原职由第二舰队司令亚基诺接任</ref>的命令前往博尼法乔海峡以西40海里处与拉斯佩齐亚开出的主力舰队会合。
1941年2月8日,总司令部接到了一则消息称在巴利阿里群岛以南发现了若干英军飞机,这些飞机只可能来之航空母舰,但侦察机传回消息说并没有发现任何军舰,而早在6日晚就有消息称直布罗陀舰队已经开到大西洋去了。总司令部对这些自相矛盾的情报感到非常困惑,决定先让一支舰队出动,以防不测。本舰随同第三巡洋编队及下辖的第十一<ref>阿维埃尔缺</ref>驱逐中队,在编队司令桑宋内提(Luigi Sansonetti)的率领下从墨西拿出发,按坎皮奥尼<ref>于12月10日调任海军副参谋长,其舰队司令之原职由第二舰队司令安杰洛·亚基诺(Angelo Iachino)接任</ref>的命令前往博尼法乔海峡以西40海里处与拉斯佩齐亚开出的主力舰队会合。


8:00左右,舰队集结完毕,亚基诺按照过去的经验开始向西南方搜索前进,同时派出了一架水上侦察机沿同轴线向前搜索。
8:00左右,舰队集结完毕,第二舰队司令安杰洛·亚基诺(Angelo Iachino)按照过去的经验开始向西南方搜索前进,同时派出了一架水上侦察机沿同轴线向前搜索。


9日8:37,总司令部接到由热那亚海军指挥部打来的一通电话,称该城正遭到敌舰的轰炸,这是迄今为止收到的第一份关于英国舰队的确切报告,于是便给亚基诺传令。
9日8:37,总司令部接到由热那亚海军指挥部打来的一通电话,称该城正遭到敌舰的轰炸,这是迄今为止收到的第一份关于英国舰队的确切报告,于是便给亚基诺传令。
第217行: 第243行:
12:50,亚基诺接到传报后断定敌人正在沿着科西嘉岛西岸逃逸,于是命令舰队改向东北。
12:50,亚基诺接到传报后断定敌人正在沿着科西嘉岛西岸逃逸,于是命令舰队改向东北。


13:00,从伦巴第机场起飞的空军飞机轰炸了因佩里亚以南35海里处的一个包括航空母舰在内的一个舰群,这次倒真的是英国舰队,这些飞机仍然是在回到基地后方才报告了此事。
13:00,从伦巴第机场起飞的空军飞机轰炸了因佩里亚(Imperia)以南35海里处的一个包括航空母舰在内的一个舰群,这次倒真的是英国舰队,这些飞机仍然是在回到基地后方才报告了此事。


13:25,总司令部收到第二份情报,并传给亚基诺。
13:25,总司令部收到第二份情报,并传给亚基诺。
第225行: 第251行:
15:30,舰队望见东面有6艘船的桅杆,正要开火,才发现这些都是驶向科西嘉岛的法国商船…
15:30,舰队望见东面有6艘船的桅杆,正要开火,才发现这些都是驶向科西嘉岛的法国商船…


15:50,亚基诺估计英国舰队必定还在普罗旺斯海岸以南附近,便率舰队全速向西赶去,希望截住它。
15:50,亚基诺估计英国舰队必定还在普罗旺斯(Provence)海岸以南附近,便率舰队全速向西赶去,希望截住它。


17:50,亚基诺自知已经追不上,便灰溜溜的率军返航了。也是在这时,总司令部接到了一份令人哭笑不得的情报:一架海军侦察机在12:00左右在科西嘉角西北发现了向着普罗旺斯海岸航行的英国舰队,可正当该机准备用无线电报告时,英国战斗机发现并击落了它,在被护航驱逐舰救起后飞行员才有机会向总司令部报告此事……<ref>让英国人大摇大摆的溜进来,炸完又大摇大摆的溜走,这场只能以滑稽可笑来形容的截击行动用来说明二战意大利在空中侦察、海空配合、指挥系统上的问题简直再合适没有了。</ref>
17:50,亚基诺自知已经追不上,便灰溜溜的率军返航了。也是在这时,总司令部接到了一份令人哭笑不得的情报:一架海军侦察机在12:00左右在科西嘉角东北发现了向着普罗旺斯海岸航行的英国舰队,可正当该机准备用无线电报告时,英国战斗机发现并击落了它,在被护航驱逐舰救起后飞行员才有机会向总司令部报告此事……<ref>让英国人大摇大摆的溜进来,炸完又大摇大摆的溜走,这场只能以滑稽可笑来形容的截击行动用来说明二战意大利在空中侦察、海空配合、指挥系统上的问题简直再合适没有了。</ref>


====马塔潘角海战====
====马塔潘角海战====
梅拉诺会议后,虽然对德国人大拍胸口允诺的空中支援有所怀疑,意大利人仍然开始准备一次前往克里特岛的战斗巡航,以期对在希腊-埃及往返英国舰队进行一次打击从而影响希腊战场。然而这次作战无论如何来看都是非常冒险的,因为它违反了总司令部作战的一贯原则——远离英国陆基航空兵的作战范围,但海军也负担不起拒绝所带来的政治影响,只得从命而已。
梅拉诺会议后,虽然对德国人大拍胸口允诺的空中支援有所怀疑,意大利人仍然开始准备一次前往克里特岛的战斗巡航,以期对在希腊-埃及往返英国舰队进行一次打击从而影响希腊战场。然而这次作战无论如何来看都是非常冒险的,因为它违反了总司令部作战的一贯原则——远离英国陆基航空兵的作战范围,但海军也负担不起拒绝所带来的政治影响,只得从命而已。


第248行: 第273行:


28日6:00左右,本舰与维内托各发射了一架伊曼Ro.43水上飞机进行侦察。当时舰队在向东行进,由第三巡洋编队打头阵,后方约10海里处的是维内托,维内托左翼15海里处是第一巡洋编队,右翼15海里处则是第八巡洋编队。
28日6:00左右,本舰与维内托各发射了一架伊曼Ro.43水上飞机进行侦察。当时舰队在向东行进,由第三巡洋编队打头阵,后方约10海里处的是维内托,维内托左翼15海里处是第一巡洋编队,右翼15海里处则是第八巡洋编队。
[[文件:Www2mR130BMatapan.GIF|600px|right]]


6:35,维内托的水上飞机发现东南方向50海里处一支拥有4艘巡洋舰、4艘驱逐舰的英国舰队正向南行驶,亚基诺命令第三巡洋编队加速至30节前往跟踪该舰队。
6:35,维内托的水上飞机发现东南方向50海里处一支拥有4艘巡洋舰、4艘驱逐舰的英国舰队正向南行驶,亚基诺命令第三巡洋编队加速至30节前往跟踪该舰队。
第253行: 第280行:
7:58,第三巡洋编队目视到了英舰群,桑宋内提命令编队加速至32节。
7:58,第三巡洋编队目视到了英舰群,桑宋内提命令编队加速至32节。


8:12,编队靠近至大约25000米时抢先向英舰开火,炮火主要集中在殿后的格劳斯特(HMS Gloucester)上,但因目标过远且射界不良难以命中,英舰则在1刻钟后开始有些零星的还击。
8:12,编队靠近至大约25000米时抢先向英舰开火,炮火主要集中在殿后的格劳斯特(HMS Gloucester)上,但因目标过远且射界不良难以命中,英舰则在1刻钟后开始有些零星的还击。


8:20,英舰队再次转向南行试图逃出意舰队的射程范围。
8:20,英舰队再次转向南行试图逃出意舰队的射程范围。
第271行: 第298行:
11:23,因烟雾阻隔无法观测到目标,舰队停止射击。由于缺乏战术侦察机,钳形攻势宣告失败,舰队再次转向西直奔塔兰托。有几架英侦察机似苍蝇一般一直在舰队上空盘旋到傍晚时分。
11:23,因烟雾阻隔无法观测到目标,舰队停止射击。由于缺乏战术侦察机,钳形攻势宣告失败,舰队再次转向西直奔塔兰托。有几架英侦察机似苍蝇一般一直在舰队上空盘旋到傍晚时分。


11:30,闻讯前来解围的6架费尔雷青花鱼式鱼雷轰炸机直扑维内托,但遭到高炮还击,在2000米的高处便投下鱼雷而去。
11:30,闻讯前来解围的6架[[大青花鱼(装备)|费尔雷青花鱼式鱼雷轰炸机]]直扑维内托,但遭到高炮还击,在2000米的高处便投下鱼雷而去。


12:05,第三巡洋编队被3架费尔雷剑鱼式鱼雷轰炸机盯上,没有遭到损失。
12:05,第三巡洋编队被3架[[剑鱼|费尔雷剑鱼式鱼雷轰炸机]]盯上,没有遭到损失。


14:20,3架布里斯特布伦海姆式轰炸机袭击了维内托,无一命中。
14:20,3架布里斯特布伦海姆式轰炸机(Bristol Blenheim)袭击了维内托,无一命中。


14:50,又有6架布伦海姆盯上了维内托,再次无功而返。
14:50,又有6架布伦海姆盯上了维内托,再次无功而返。


15:10,维内托遭到了由3架青花鱼式、2架剑鱼式和2架费尔雷海燕式战斗轰炸机的联合攻击,吃了一枚鱼雷,进水多达4000吨,航速一度下降至10节,幸亏损管得力,免遭倾覆。
15:10,维内托遭到了由3架青花鱼式、2架剑鱼式和2架[[海燕|费尔雷海燕式战斗轰炸机]]的联合攻击,吃了一枚鱼雷,进水多达4000吨,航速一度下降至10节,幸亏损管得力,免遭倾覆。


15:20,4架布伦海姆朝第三巡洋编队奔来,无一命中。
15:20,4架布伦海姆朝第三巡洋编队奔来,无一命中。
第311行: 第338行:
6月8日至9日,与特伦托以及驱逐舰阿斯卡里、兰琪埃莱和科拉齐埃莱为“Esperia”编队提供间接掩护。
6月8日至9日,与特伦托以及驱逐舰阿斯卡里、兰琪埃莱和科拉齐埃莱为“Esperia”编队提供间接掩护。


8月26日,第三巡洋编队出海前往拦截一支英国运输船队,结果不仅没有找到目标,本舰还被英潜艇胜利(HMS Triumph)的一枚鱼雷命中,后被拖到墨西拿大修三个月。
8月26日,第三巡洋编队出海前往拦截一支英国运输船队,结果不仅没有找到目标,本舰还被英潜艇胜利(HMS Triumph)的一枚鱼雷命中,后被拖到墨西拿大修三个月。


9月份,在修理中的本舰被航空炸弹击中,雪上加霜。
9月份,在修理中的本舰被航空炸弹击中,雪上加霜。




1942年7月17日,在墨西拿接待了意大利王储翁贝托亲王(Umberto II)的参观。
1942年7月17日,在墨西拿接待了意大利王储翁贝托亲王(Umberto II)的参观。


====八月中之战====
====八月中之战====
第322行: 第349行:
8月11日至12日的夜间,第三巡洋编队<ref>重巡洋舰戈里齐亚、博尔扎诺、的里雅斯特,驱逐舰阿维埃尔、詹尼埃尔、阿斯卡里、莱格纳里奥、科萨罗和格雷卡尔</ref>在墨西拿出发。
8月11日至12日的夜间,第三巡洋编队<ref>重巡洋舰戈里齐亚、博尔扎诺、的里雅斯特,驱逐舰阿维埃尔、詹尼埃尔、阿斯卡里、莱格纳里奥、科萨罗和格雷卡尔</ref>在墨西拿出发。


12日19:00,第三巡洋编队与第七巡洋编队在第勒尼安海中部汇合,共计3艘重巡洋舰、3艘轻巡洋舰以及11艘驱逐舰,舰队随后向南航进,但不久后便被马耳他起飞的飞机发现。
12日19:00,第三巡洋编队与第七巡洋编队在第勒尼安海(Tyrrhenian Sea)中部汇合,共计3艘重巡洋舰、3艘轻巡洋舰以及11艘驱逐舰,舰队随后向南航进,准备按计划截击将要通过西西里海峡的英国舰队,但不久后便被马耳他起飞的飞机发现。


13日8:05,英潜艇不破(HMS Unbroken)乘巡洋舰群在为了放飞水上飞机而减速至18节之际发射了鱼雷,命中了本舰与阿登的罗。本舰吃了两枚,轮机舱被淹,发生的火灾也有引燃前弹药库的风险,因此船员不得不将其灌水。随后第十一驱逐中队奉命将本舰拖到了帕纳雷阿岛搁浅,大火足足烧到第二天。
13日8:05,英潜艇不破(HMS Unbroken)乘巡洋舰群在为了放飞水上飞机而减速至18节之际发射了鱼雷,命中了本舰与阿登的罗(Muzio Attendolo)。本舰吃了两枚,轮机舱被淹,发生的火灾也有引燃前弹药库的风险,因此船员不得不将其灌水。随后第十一驱逐中队奉命将本舰拖到了帕纳雷阿岛(Panarea)搁浅,大火足足烧到第二天。


9月15日,在帕纳雷阿岛修复了将近一个月后终于上浮,随后被拖往那不勒斯,再转至拉斯佩齐亚进行彻底的维修,但因资源匮乏,进度极慢。
9月15日,在帕纳雷阿岛修复了将近一个月后终于上浮,随后被拖往那不勒斯,再转至拉斯佩齐亚进行彻底的维修,但因资源匮乏,进度极慢。
第331行: 第358行:


9月9日,德军占领拉斯佩齐亚,本舰随即被俘获。德国人在占领期间把本舰与戈里齐亚舰上有用的东西扒的干干净净。
9月9日,德军占领拉斯佩齐亚,本舰随即被俘获。德国人在占领期间把本舰与戈里齐亚舰上有用的东西扒的干干净净。


1944年6月22日,被意大利蛙人炸沉,以防止德国人阻塞拉斯佩齐亚港的入口。
1944年6月22日,被意大利蛙人炸沉,以防止德国人阻塞拉斯佩齐亚港的入口。


1945年4月,盟军开进拉斯佩齐亚后看见本舰已经倾覆着沉没了。
1945年4月,盟军开进拉斯佩齐亚后看见本舰已经倾覆着沉没了。


1949年被打捞后拆解。
1949年被打捞后拆解。


==游戏相关==
==游戏相关==
{{模板:舰船评价嵌入}}
===台词解析===
获得——“'''I国海军,波尔扎诺前来觐见。我身负阿尔卑斯山巅的罗马荣光,以吾之名起誓,必将这光芒传播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波尔扎诺之名来源于意大利的城市,阿尔卑斯山便坐落于此。


===台词解析===
白天1——“'''声望小姐,感谢您能陪我练习作战技巧…我会努力的,争取有一天真正的超越您。'''”
:波尔扎诺曾于特乌拉达角海战中与声望相遇并交战。
 
夜战——“'''我可没有怜悯之心。'''”
:该句可能neta自名句“上帝才有怜悯之心,我没有。”,该句出自电影《弯刀》。
 
改后白天1——“'''我说啊,帝国姐,你作为航空队的旗舰和前辈,不应该以身作则的指导我们吗,为什么一天到晚都躲在宿舍里看书啊?!'''”
:[[帝国]]的人设就是喜欢看书的家里蹲类型。
 
改后白天2——“'''没想到新舰装与我的适配度那么好,看起来工程局的开发小组偶尔也是能做出一些好东西的嘛,不枉我在那做了那么久的模特。'''”
:在[[工程局]]中,航巡页面背景上的图纸就是波尔扎诺航战改的线图
 
改后白天3——“'''今天教官煞有介事的给我们介绍了穿梭轰炸的概念。这还需要另外学吗?明明应该是一个很基础的科目吧?'''”
:这里提到的教官应该是[[大凤]],也正是在马里亚纳海战中小泽治三郎首次提出了“穿梭轰炸”的方法;而根据意大利人的规划,波尔扎诺如果真的改为航巡,很有可能会采用类似的方式进行飞机运用(放出飞机执行任务,然后飞机在陆地上降落)
 
改后白天特殊2——“'''新来的那个叫不惧的小不点虽然看着不起眼,但在战场上的发挥真是令人难忘,这就是科技进步的结果吗?不知道未来我的飞机有没有机会带上导弹呢……'''”
:飞机上带导弹现在早就已经实现了。
 
改后夜间1——“'''虽然大家都说航空作战是未来的趋势,但飞机放完之后果然还是会怀念8寸炮带来的安心感啊……保留一座主炮塔的方案怎么就没通过呢,真遗憾。'''”
:这点的具体说明请参阅上文的原型简介。
 
改后夜间2——“'''罗马姐,你的主炮配给份额用完了吗,没有的话匀我一些。这两天的密集出击中我把库存的航弹都扔完了, 先拿标准型号的381毫米炮弹凑合一下。'''”
:如果波尔扎诺改造为航巡,其有可能携带的飞机中就包括了[[Re.2001]];这种飞机有个很有趣的子型叫做Re.2001 G/V,其使用的640KG特制航弹由381炮的穿甲弹改造而来。
 
改后夜间3——“'''别那么看我,海王星。白天演习里那可远远不算是公报私仇,只是当时庞贝提出从你这里突破的时候我没反对而已~再说我要报仇也不会找你啊。'''”
:波尔扎诺的改后立绘中脚下也踩着[[海王星]]的炮塔,看起来波尔扎诺与海王星之间有着很深的矛盾,这是因为在1940年7月的卡拉布里亚海战中,波尔扎诺被海王星命中过三发炮弹,但也正如波尔扎诺这句台词所说,她并不会找游戏中的海王星报仇,因为这两个就不是同一个海王星,在卡拉布里亚海战中击中波尔扎诺的是老的利安德级海王星。


改后夜间特殊2——“'''戈里齐亚,你又毫发无伤的回来了?真羡慕你啊……我在战斗中的运气有你一半好就好了'''”
:[[戈里齐亚]]是意大利海军中有名的幸运舰,具体的各位可以参阅其词条。


改后夜间特殊3——“'''克利夫兰给我的这本兵法真是深奥,即使到现在也还是半懂不懂的。长官,你看看我写的这些笔记有没有什么理解错的地方?'''”
:游戏中[[克利夫兰]]立绘中拿着的书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著作——《孙膑兵法》。


===同厂舰娘===
建造于安萨尔多公司。
{{模板:造船厂/安萨尔多公司(Gio. Ansaldo & C,Genoa)}}
{{总索引|意大利海军}}
{{总索引|意大利海军}}


第355行: 第415行:
《地中海海战》——[意]Marc'A·布加拉丁
《地中海海战》——[意]Marc'A·布加拉丁


《The Littorio Class》——Erminio Bagnasco & Augusto de Toro
Erminio Bagnasco, Augusto de Toro, The Littorio Class
 
Maurizio Brescia, Augusto de Toro, Italian Heavy Cruisers: From Trento to Bolzano


https://it.wikipedia.org/wiki/Bolzano_(incrociatore)
https://it.wikipedia.org/wiki/Bolzano_(incrociatore)
第362行: 第424行:


https://tieba.baidu.com/p/1539813636?red_tag=1038945121
https://tieba.baidu.com/p/1539813636?red_tag=1038945121
<references />
83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