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耳他:修订间差异

添加6,693字节 、​ 2023年11月11日 (星期六)
→‎设计特征:​ 增添马耳他级部分设计特征阐释,补充部分概念
无编辑摘要
→‎设计特征:​ 增添马耳他级部分设计特征阐释,补充部分概念
第69行: 第69行:
而建造总监则不同意这点。古道尔退休后,新任建造总监利利克拉普认为,封闭式机库能够给予舰载机更好的保护,增强舰体的抗爆性与防火性能,并且有利于降低战舰的重量,除非某些方面的作战需求特别重要,不然封闭式机库具备明显优势;对“开放式机库更有利于航空运作”这一意见,利利克拉普指出现有设计方案能够每5分钟放飞15架舰载机,使用后升降机可将舰载机及时提升至飞行甲板以完成暖机。'''但设计方并不能决定一款战舰的最终形态''',数年前发生在英王乔治五世级上的悲剧<ref>此处指当时的第一海务大臣,贝蒂在日德兰海战时座舰狮号的舰长,查特菲尔德,在设计KGV时既不愿意战舰超重,又不同意设计部门纸面减重,又想尽量保证防护,因而决定将B炮塔改为双联的决定。不管是DKB的著作,还是【英】R.A.Burt的《英国战列舰(1919~1945)》,还是【美】诺曼·弗里德曼的《英国战列舰(1906~1946)》均有类似的表述,堪称战舰设计史最大的笑话之一。</ref>再一次发生了——尽管设计部门一再强调封闭式机库与目前设计在战争中所展现的优越性,甚至拿出了将上层机库后段改为开放式机库以提供10架舰载机进行机库暖机的设计,海军部仍然坚持开放式机库的要求。
而建造总监则不同意这点。古道尔退休后,新任建造总监利利克拉普认为,封闭式机库能够给予舰载机更好的保护,增强舰体的抗爆性与防火性能,并且有利于降低战舰的重量,除非某些方面的作战需求特别重要,不然封闭式机库具备明显优势;对“开放式机库更有利于航空运作”这一意见,利利克拉普指出现有设计方案能够每5分钟放飞15架舰载机,使用后升降机可将舰载机及时提升至飞行甲板以完成暖机。'''但设计方并不能决定一款战舰的最终形态''',数年前发生在英王乔治五世级上的悲剧<ref>此处指当时的第一海务大臣,贝蒂在日德兰海战时座舰狮号的舰长,查特菲尔德,在设计KGV时既不愿意战舰超重,又不同意设计部门纸面减重,又想尽量保证防护,因而决定将B炮塔改为双联的决定。不管是DKB的著作,还是【英】R.A.Burt的《英国战列舰(1919~1945)》,还是【美】诺曼·弗里德曼的《英国战列舰(1906~1946)》均有类似的表述,堪称战舰设计史最大的笑话之一。</ref>再一次发生了——尽管设计部门一再强调封闭式机库与目前设计在战争中所展现的优越性,甚至拿出了将上层机库后段改为开放式机库以提供10架舰载机进行机库暖机的设计,海军部仍然坚持开放式机库的要求。


扯皮的最终结果是,开放式机库+非装甲飞行甲板的X案,此前的设计几乎被彻底颠覆了。
扯皮的最终结果是,开放式机库+非装甲飞行甲板的X案,此前的设计几乎被彻底颠覆了。但在完工的大胆级上,英国工程师通过强压通风实现了在封闭式机库内进行暖机这一目标......


==== 脑洞大开的防护需求 ====
==== 脑洞大开的防护需求 ====
第111行: 第111行:
装甲甲板厚4in,主装厚4.5in,前后横向装甲隔板厚3in。独立弹药库、舵机的防护同装甲盒。
装甲甲板厚4in,主装厚4.5in,前后横向装甲隔板厚3in。独立弹药库、舵机的防护同装甲盒。


=== 设计特征(待补充) ===
=== 设计特征 ===
偏左的机库


挤占机库的烟道
==== 挤占机库的烟道 ====
从文中附图可以明显看到,马耳他的机库在舰岛下方的位置有两段明显的挤占,这是为了照顾马耳他特殊的烟道布局。从皇家方舟到怨仇的英国舰队航母,烟道从锅炉舱上方引出,通过两层甲板约4m的高度集中于右舷,再经过机库右侧的空间由烟囱排放。但皇家方舟的损失则显示了一个问题:如果烟道的交汇位置过于靠近舷侧与水面,在战舰受损倾斜时容易导致海水由烟囱倒灌锅炉或者沿着为烟道提供空间的大舱蔓延至舰体深处,轻则动力系统停摆,重则引发锅炉爆炸。因此,在大胆级上,英国设计师将烟道往舷内移动了一段距离,以尽可能降低海水沿着烟道交汇的大舱室蔓延的风险。与此同时,由于重视战舰动力系统的生存,大胆的动力舱室分为了前后两部分,所以前后锅炉舱的烟道先在左右方向上各自汇集后,经过垂直提升,再从飞行甲板下方将前后二组烟道合为一体。


整流的烟囱
马耳他级的烟道布置和大胆非常接近,但马耳他的烟道挤占机库看起来更明显。实际上,大胆级只是由于舷侧装甲将机库限制在了舷内,并且为迁就烟道空间与便利甲板配平而将机库向左移动了一段距离,因此不算明显;而马耳他X1案的机库几乎是和舰体等宽的,所以在视觉上会认为马耳他的机库面积被严重侵占了。比较有意思的是,同样具备双层机库与装甲飞行甲板的大凤,为了确保战舰稳定性,整体干舷相比翔鹤号减小了一层甲板的高度,原本翔鹤号下机库地板与锅炉舱之间两层甲板高的烟道空间在大凤号上只剩一层甲板,这导致大凤的下机库在靠近烟道的一段,为了迁就排烟,地板被设计成了倾斜的。


经常被建模错误的舰艏
==== 整流的烟囱 ====
航母本身的排烟干扰舰载机起降一直是受关注的点。最简单的方式是加高烟囱,列克星敦级的烟囱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了一种标志性特征,皇家方舟刚服役时的矮烟囱同样迅速被加高。IJN选择的方法较为与众不同,她们的烟囱多为弯曲向下排放以应对这个问题。在大凤号上,即使因干舷的降低导致弯曲向下的设计不再安全而采用了直立烟囱,亦将烟囱向外倾斜26°。而英国航母则将烟囱的水平剖面修整为接近机翼的形状,以期望战舰前行时产生的气流将废气引向舷外,英日航母对舰岛的修型也可能起到类似的效果。
 
==== 经常画错的舰艏 ====
二战期间英国航母的舰艏形状一直非常抽象。不知是因为对抑制上浪有特殊的需求、为舰艏锚链舱提供更大的空间、还是便于支持舷侧较高位置的4.5in高平炮,英国自皇家方舟的舰队型航母均配备了非常明显的舰艏棱缘与非常奇异的曲线。但在马耳他的各个推测图以及某几家电子造船厂中,舰艏棱缘却变为了可选项,本文内附带的两张图就在这方面存在区别。不仅如此,俯视角度下舰艏4.5in的舷台向前延伸与飞行甲板前端的曲线融合在一起,但侧视图中舷台最上层的舱室由于需要从垂直过渡至倾斜,产生了另一个类似舰艏棱缘的折线,在不同的图示中该折线同样是可选项,甚至有的将前后方向原本水平的轮廓改为了上扬的......只能说就资料提供者的专业程度而言,在英国设计部门工作过的D.K.Brown提供的图示的参考价值或许会更高。


=== 概念与争论(待补充) ===
=== 概念与争论(待补充) ===
什么是开放式/封闭式机库?
[[文件:机库开放还是封闭的唯一判据.jpg|缩略图|由@STG44突击步枪 绘制的简图,用以迅速区分开放式/封闭式机库]]
 
==== 什么是开放式/封闭式机库? ====
目前较为严格的区分方法,是英美在间战期间提出并沿用至今的,以机库与舰体结构相对位置为判定依据的方法。'''如果机库处于舰体强力结构内,即属于封闭式机库;如果机库以上层建筑的形式搭建于舰体强力结构以外,即属于开放式机库'''。是否具备舷侧升降机、舰艏是否被完全包覆、舷侧是否存在卷帘门/百叶窗/开孔,均不作为此种判定方法的判据,机库是否封闭与是否配备装甲飞行甲板亦无必然联系。典型的使用开放式机库的航母如:约克城、埃塞克斯、中途岛;典型的使用封闭式机库的航母如:皇家方舟、光辉、大凤。绝大部分由其它舰种改造而来的航母为开放式机库。
 
* 皇家方舟配备封闭式机库,但不配备装甲飞行甲板
* 皇家方舟(R09)配备封闭式机库,同样配备舷侧升降机
* 中途岛配备开放式机库,但同样配备装甲飞行甲板
 
IJN的区分方法较为特殊:机库被舱室与蒙皮等包覆即为封闭式,存在肉眼可见的较大开口即为开放式。该方法虽然更加符合一般印象,但将机库非承力部位开口/包覆相对容易,并且与战舰特性的关联较少,因此在涉及战舰具体性能与需求的讨论中,基本采用以结构位置区分的方法。
 
较为特殊的是所谓“半开放”。半开放并不作为某一具体分类而存在,更多用于指代设计特征:如前文所述将上机库后半段改为开放式的妥协性设计,或者如翔鹤级,强力甲板位于上机库地板/下机库天花板的位置,因而其下机库为封闭式、上机库为开放式。
 
==== 开放式/封闭式机库的比较 ====
D.K.B.曾经在其书中针对二者'''在二战环境下'''进行过比较,此处提供简化版:


开放式/封闭式机库的比较
* 由于机库本身不参与舰体沿前后方向的受力,就机库本身的重量而言开放式更轻;但由于型深更大应力更低,封闭式机库在舰体结构总重上更低;
* 受结构完整性限制,封闭式机库的升降机与侧面开口尺寸不宜过大;但开放式机库在伸缩缝根部容易出现应力集中与开裂现象;
* 封闭式机库的密闭性更佳,更容易通过分隔制造低压区与缺氧区抑制火灾蔓延;开放式机库则不容易导致可挥发易燃性气体在机库内聚集,但容易导致燃料与火灾通过伸缩缝由甲板蔓延至机库;
* 开放式机库在热带条件下的通风表现更佳;封闭式机库在寒冷水域更为温暖;
* 开放式机库可较为轻易地延伸至舰体侧面;封闭式机库的结构特征使其更有利于将AA布置在较高的位置与将机库侧面装甲化;
* 在'''没有机库强压通风'''或者'''尚未将浸没式加热器引入燃油系统'''的条件下,开放式机库可通过机库暖机以节省甲板整备时间;


装甲飞行甲板的存废
==== 装甲飞行甲板的存废 ====


英美载机量计算方法的差异
==== 英美载机量计算方法的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