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R百科是靠无数自愿编辑者持续地建设更新完善的。编辑非常简单,请勇于更新页面!
编辑入门 | 资助百科 | 留言讨论页 | 微博@舰R百科 | 百科编辑讨论Q群:366818861

马耳他:修订间差异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添加10,583字节 、​ 2023年11月12日 (星期日)
→‎概念与争论:​ 补充大量讨论马耳他级需要涉及的概念
→‎设计特征:​ 增添马耳他级部分设计特征阐释,补充部分概念
→‎概念与争论:​ 补充大量讨论马耳他级需要涉及的概念
第69行: 第69行:
而建造总监则不同意这点。古道尔退休后,新任建造总监利利克拉普认为,封闭式机库能够给予舰载机更好的保护,增强舰体的抗爆性与防火性能,并且有利于降低战舰的重量,除非某些方面的作战需求特别重要,不然封闭式机库具备明显优势;对“开放式机库更有利于航空运作”这一意见,利利克拉普指出现有设计方案能够每5分钟放飞15架舰载机,使用后升降机可将舰载机及时提升至飞行甲板以完成暖机。'''但设计方并不能决定一款战舰的最终形态''',数年前发生在英王乔治五世级上的悲剧<ref>此处指当时的第一海务大臣,贝蒂在日德兰海战时座舰狮号的舰长,查特菲尔德,在设计KGV时既不愿意战舰超重,又不同意设计部门纸面减重,又想尽量保证防护,因而决定将B炮塔改为双联的决定。不管是DKB的著作,还是【英】R.A.Burt的《英国战列舰(1919~1945)》,还是【美】诺曼·弗里德曼的《英国战列舰(1906~1946)》均有类似的表述,堪称战舰设计史最大的笑话之一。</ref>再一次发生了——尽管设计部门一再强调封闭式机库与目前设计在战争中所展现的优越性,甚至拿出了将上层机库后段改为开放式机库以提供10架舰载机进行机库暖机的设计,海军部仍然坚持开放式机库的要求。
而建造总监则不同意这点。古道尔退休后,新任建造总监利利克拉普认为,封闭式机库能够给予舰载机更好的保护,增强舰体的抗爆性与防火性能,并且有利于降低战舰的重量,除非某些方面的作战需求特别重要,不然封闭式机库具备明显优势;对“开放式机库更有利于航空运作”这一意见,利利克拉普指出现有设计方案能够每5分钟放飞15架舰载机,使用后升降机可将舰载机及时提升至飞行甲板以完成暖机。'''但设计方并不能决定一款战舰的最终形态''',数年前发生在英王乔治五世级上的悲剧<ref>此处指当时的第一海务大臣,贝蒂在日德兰海战时座舰狮号的舰长,查特菲尔德,在设计KGV时既不愿意战舰超重,又不同意设计部门纸面减重,又想尽量保证防护,因而决定将B炮塔改为双联的决定。不管是DKB的著作,还是【英】R.A.Burt的《英国战列舰(1919~1945)》,还是【美】诺曼·弗里德曼的《英国战列舰(1906~1946)》均有类似的表述,堪称战舰设计史最大的笑话之一。</ref>再一次发生了——尽管设计部门一再强调封闭式机库与目前设计在战争中所展现的优越性,甚至拿出了将上层机库后段改为开放式机库以提供10架舰载机进行机库暖机的设计,海军部仍然坚持开放式机库的要求。


扯皮的最终结果是,开放式机库+非装甲飞行甲板的X案,此前的设计几乎被彻底颠覆了。但在完工的大胆级上,英国工程师通过强压通风实现了在封闭式机库内进行暖机这一目标......
扯皮的最终结果是,开放式机库+非装甲飞行甲板的X案,此前的设计几乎被彻底颠覆了。但在完工的'''大胆'''级上,英国工程师'''通过强压通风实现了在封闭式机库内进行暖机'''这一目标......


==== 脑洞大开的防护需求 ====
==== 脑洞大开的防护需求 ====
第109行: 第109行:
飞行甲板铺设1in厚的结构钢;防雷强力纵壁厚1.5in,预计抵挡1200磅TNT当量的水下爆炸
飞行甲板铺设1in厚的结构钢;防雷强力纵壁厚1.5in,预计抵挡1200磅TNT当量的水下爆炸


装甲甲板厚4in,主装厚4.5in,前后横向装甲隔板厚3in。独立弹药库、舵机的防护同装甲盒。
装甲甲板厚4in,主装厚4.5in,前后横向装甲隔板厚3in。独立弹药库、舵机的防护同装甲盒


=== 设计特征 ===
=== 设计特征 ===
第124行: 第124行:
二战期间英国航母的舰艏形状一直非常抽象。不知是因为对抑制上浪有特殊的需求、为舰艏锚链舱提供更大的空间、还是便于支持舷侧较高位置的4.5in高平炮,英国自皇家方舟的舰队型航母均配备了非常明显的舰艏棱缘与非常奇异的曲线。但在马耳他的各个推测图以及某几家电子造船厂中,舰艏棱缘却变为了可选项,本文内附带的两张图就在这方面存在区别。不仅如此,俯视角度下舰艏4.5in的舷台向前延伸与飞行甲板前端的曲线融合在一起,但侧视图中舷台最上层的舱室由于需要从垂直过渡至倾斜,产生了另一个类似舰艏棱缘的折线,在不同的图示中该折线同样是可选项,甚至有的将前后方向原本水平的轮廓改为了上扬的......只能说就资料提供者的专业程度而言,在英国设计部门工作过的D.K.Brown提供的图示的参考价值或许会更高。
二战期间英国航母的舰艏形状一直非常抽象。不知是因为对抑制上浪有特殊的需求、为舰艏锚链舱提供更大的空间、还是便于支持舷侧较高位置的4.5in高平炮,英国自皇家方舟的舰队型航母均配备了非常明显的舰艏棱缘与非常奇异的曲线。但在马耳他的各个推测图以及某几家电子造船厂中,舰艏棱缘却变为了可选项,本文内附带的两张图就在这方面存在区别。不仅如此,俯视角度下舰艏4.5in的舷台向前延伸与飞行甲板前端的曲线融合在一起,但侧视图中舷台最上层的舱室由于需要从垂直过渡至倾斜,产生了另一个类似舰艏棱缘的折线,在不同的图示中该折线同样是可选项,甚至有的将前后方向原本水平的轮廓改为了上扬的......只能说就资料提供者的专业程度而言,在英国设计部门工作过的D.K.Brown提供的图示的参考价值或许会更高。


=== 概念与争论(待补充) ===
=== 概念与争论 ===
[[文件:机库开放还是封闭的唯一判据.jpg|缩略图|由@STG44突击步枪 绘制的简图,用以迅速区分开放式/封闭式机库]]
在比较各国的舰队型航母时,较多的情况是将约克城、埃塞克斯、翔鹤等'''航母''',同光辉、大凤等'''装甲航母'''做比较,但这种比较法往往容易混淆“装甲化的机库”与“封闭式机库”所产生的影响,同时伴有各种各样的误解与谬误。
 
==== 英美日的载机量标准 ====
通常用于比较的载机量指的是某标准下的最大载机量。美国航母使用的标准为该舰在不影响基本航空作业条件或者实际战斗中所能'''完整携带的飞机的最大数量'''。但英国在间战与战争前期认为,放置在机库以外部位的舰载机容易受海况影响与敌方的攻击而损失,因此采用的标准是'''机库全收容''',即机库能够完整容纳的飞机的最大数量。因此,拿中途岛海战时约克城级75架的载机量同光辉33架的载机量做对比并认为光辉在舰载机搭载数量上有明显缺陷,是忽视了'''美国标准多出了甲板系留'''的、非常不严谨的做法。日本在战前与战争早期的载机量标准同英国,但随着战争的发展,英日同样开始设置飞行甲板系留的永备泊机,然而是否达到美国对甲板系留极限的标准仍然未知,因此在载机量比较方面仍然需要仔细鉴别。最大载机量亦受舰载机自身的尺寸与存放要求的影响。[[文件:机库开放还是封闭的唯一判据.jpg|缩略图|由@STG44突击步枪 绘制的简图,用以迅速区分开放式/封闭式机库]]


==== 什么是开放式/封闭式机库? ====
==== 什么是开放式/封闭式机库? ====
第147行: 第150行:
* 开放式机库可较为轻易地延伸至舰体侧面;封闭式机库的结构特征使其更有利于将AA布置在较高的位置与将机库侧面装甲化;
* 开放式机库可较为轻易地延伸至舰体侧面;封闭式机库的结构特征使其更有利于将AA布置在较高的位置与将机库侧面装甲化;
* 在'''没有机库强压通风'''或者'''尚未将浸没式加热器引入燃油系统'''的条件下,开放式机库可通过机库暖机以节省甲板整备时间;
* 在'''没有机库强压通风'''或者'''尚未将浸没式加热器引入燃油系统'''的条件下,开放式机库可通过机库暖机以节省甲板整备时间;
总的来说,开放式机库在通风、舰载机整备与调度方面具备优势,而封闭式机库在防火、重量、对舰只与舰载机的保护方面具备优势。在WWII中活跃的绝大部分舰队型航母的标准排水量处于20,000~30,000吨之间,只看吨位而言,采用何种机库并不会带来特别明显的优势或者劣势。但如果希望采用双层机库,或者希望建造如中途岛、马耳他等更大型的航母,那封闭式机库将具备明显优势。
在WWII后,由于对抵挡核弹冲击波与放射性沉降物的要求,以及更大更重的舰载机所需的更大的航母体型,各国新建的航母均采用了封闭式机库。但是,如果现代化改造需要重建整个机库地板以上的区域,开放式机库的改造会更便宜、更容易。不过,对核武器的防护与对现代化改造的便利性,此二者均不处于当时的设计者所能够预测的范围,'''以战后的新环境、新需求去评判战前与战争中的设计是不妥当的'''。
==== 装甲化机库的存废 ====
航母作为飞机的载体,在防护方面保证战舰漂浮、航行以外,保证航空运作能力完整就成了最为重要的事情。因此,在1935年地中海危机后,预计到己方航母未来有可能要在地中海面对路基航空兵的高强度空袭,皇家海军选择了通过将机库一并纳入装甲的保护范围以增加航空母舰的生存能力。即使是最早的,机库尚未被要求纳入至保护范围的皇家方舟级,其核心区亦要求能够抵挡从3000ft左右高度投掷的1000磅半穿甲炸弹。光辉级与其改型在机库上方的飞行甲板装甲厚3in以满足防护需求,而在3in区外围与升降机附近亦厚1.5in以提供一定的保护。到了大胆级,由于战争经验显示对舰炸弹的重量会进一步上升,以及其本身的吨位增加,飞行甲板装甲区厚度被进一步提升至4in。然而马耳他级因为特殊原因取消了机库几乎所有的装甲保护。
USN的选择则有所不同。战前的美国海军对权衡装甲飞行甲板产生的影响犹豫不决。受限于'''海军条约对总吨位的规定'''、数次演习展现出航母本身的脆弱性、装甲相对炸弹的滞后性、装甲飞行甲板需要的巨大重量与防护缺陷、有可能明显减少的载机量,约克城级并没有考虑过装甲飞行甲板。
军械局(BuOrd)1941的报告认为,航母加强防护的速度将一直慢于炸弹威力增加的速度,并且当时人们的想法是,只需要足够高的高度就能使炸弹具备足够的穿透能力。但战争经验显示俯冲轰炸机会飞得更近,以提高命中率,但降低投弹高度意味着穿透能力的降低;同样的飞机载弹越重,有效航程就越短。光荣号被德国水面舰艇击沉似乎证明了配备8in火炮的装甲化的航母的正确性,但军械局早先关于炸弹性能飞跃的预测也开始得到证实,并且新的计算表明任何装甲化的航母都需要前所未有的排水量才能满足所有要求。航空局(BuAer)的塔尔斯(John H. Towers)上将继续反对装甲化,他认为在装甲飞行甲板之上的爆炸仍然具有破坏性,但机库内的爆炸并不会损害战舰的关键设备;任何位于装甲化的机库甲板上方的损坏都可以相对容易地修复,而木制甲板的损坏范围有限,其他地方足够继续进行航空运作——埃塞克斯级即在此理念下被设计建造。
战争早期的经验突出了USN既有航母的轻防护与对损伤的'''过于乐观''',并凸显了保护包括飞行甲板等的上层建筑的必要性。甚至在此之前,造舰局(BuShips)就已经改变了想法:生存能力有其优势、迫使敌机携带更重的炸弹会降低该飞机的有效航程......在1942年,海军总委员会希望舰艇'''完全不受战前条约和思想的束缚''',就航母而言这意味着额外的装甲不再需要牺牲载机量。第一次听证会于1942年3月举行,结合英国航母的经验评估利弊与设计细节后,确立了45,000吨的大型航母。罗斯福担心施工时间和资源集中的问题并要求建造一大批11,000吨级轻型舰队航母。尼米兹表示CVB/中途岛不必要地庞大而笨拙,并且“将鸡蛋放在了一个篮子里”;1.1万吨的船只太小,无法满足作为一线航母的要求。海军认为交付速度最为优先,但海军上将金认为海军需要超越其眼前的需求。金的折衷方案是令中途岛级使用为已取消的蒙大拿级预留的船台以确保埃塞克斯级的生产不会放缓,随着埃塞克斯级的快速供应得到保证,罗斯福终于在1942年12月29日批准了CVB的建造。
自1938年夏,IJN就开始关心翔鹤级飞行甲板防护缺陷的问题。到翔鹤为止的日本航空母舰被认为只能通过控制舰体尺寸来减小被击中的可能性,最终导致翔鹤级的飞行甲板尺寸不如大改后的赤城。这个时期IJN内部正在商讨接下来的丸四计划,意识到翔鹤级被动的防御方式的局限性,开始考虑设置装甲飞行甲板。在商讨被航弹命中时飞行甲板和机库的损害情况、飞行甲板应急修理所需时间、完全瘫痪飞行甲板所需的命中航弹数等议题后,决定为新航母配备至少长150m宽18m的装甲飞行甲板。1937年IJN得到了光辉级的信息,这时写成的关于航空战术分析的《空威研究会报告》认为将来应该是以光辉级为准的防御航弹的重防御航母,飞行甲板厚度甚至可能增加到100mm以上。对航弹防御的研究最终也认为重防御化是趋势,以避免将来航母甲板防御上的问题。 经过研究机库搭载机数减少、重心升高、高炮减少等问题与调整装甲甲板厚度后,大凤最终配备了75mmCNC+20mmDS钢的装甲飞行甲板。
机库侧面的保护则相对简单。英美在间战与战争前期均考虑过航母应对水面舰艇炮击的情况,RN的回应是光辉级厚达4.5in的机库侧面装甲,而美国CVB的早期构想更是配备8in火炮。但随着作战预期的改变,航母将不会脱离水面舰艇的保护而独自作战、需要更大的载机量、机库侧壁的防护完全过剩,不挠及怨仇的机库侧面装甲被削减至2in,部分信源显示怨仇级的甚至有可能被削减至1.5in。随后的大胆级的机库则同样仅配备1.5in侧面装甲用以防破片。大凤的机库侧面则为25mmDS钢,但不确定是否仅仅是封闭式机库的强化结构还是有具体防护要求。而直到中途岛级的美国航母貌似并未考虑过机库侧面配置装甲的具体方案。
就光辉级在地中海的损伤报告来看,大量的命中'''实际上集中于升降机与舷侧炮位附近''',在41年1月的空袭中唯一一发打在3in区域的炸弹直接将其击穿并成功起爆——不过这发炸弹后续被认为重达2200磅/1000kg,远超其防护设计要求。即使升降机附近的飞行甲板仅厚1.5in,但其仍然保证了结构的完整性;即使4.5in的机库侧面装甲从来没有被炸弹或者火炮直击过,但根据数枚命中舷侧的炸弹表现,侧面装甲在阻拦破片方面亦是非常有益的。对装甲飞行甲板的考验更多体现在太平洋战场后期“神风”的威胁,而这次她们较好地达到了预期:不仅人员伤亡明显少于美国同行,并且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航空作业能力继续作战'''——对美国航母而言很可能意味着几个月的返厂修理。


==== 装甲飞行甲板的存废 ====
下面就部分航母的特征展开定性对比:


==== 英美载机量计算方法的差异 ====
* 将核心舱强化至防御千磅的,标准排水量23,000吨的强化约克城:中等大小的机库,优秀的放飞能力,差的机库防护
* 皇家方舟:大的机库,一般的放飞能力,差的机库防护
* 光辉:中等大小的机库,一般的放飞能力,优秀的机库防护


总的来说,'''给予机库与飞行甲板适当的保护有利于提升战舰的生存能力与持续作战能力''',并且在设计得当的情况下不会有其他性能的明显下降;装甲化的机库被认为限制舰载机数量更大程度上是由于侧壁装甲限制了机库宽度,或者装甲飞行甲板限制了型深。但和水面舰艇一样的事情是,'''越大的舰只能腾出越多的重量比例用于加强装甲''',中途岛马耳他乃至大胆大凤等'''大型航母有能力兼顾各个方面''',但上面列举的标准排水量23,000吨的'''小航就只能做取舍'''——把船造大解决80%的问题,剩下20%的问题是怎样把船造小。


并且请不要忘记,'''装甲终归只是战舰防护的一方面,防护只是战舰性能的一方面'''。航母的防护同样包括远程预警、舰队防空指引与调度、直卫机轮班与空中调度、舰面甲板运作等众多方面,而航母作为进攻型的打击兵器同样看重放飞能力与舰载机性能等各种各样的指标。二战中血与火的经验教训表明了防护无用论是错误的,但像不惜砍炮的查特菲尔德一样迷信装甲又能比防护无用论高明到哪里去呢?


== 游戏相关 ==
== 游戏相关 ==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