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麦:修订间差异

添加45字节 、​ 2024年3月20日 (星期三)
第65行: 第65行:
1935年,德国宣布废除禁止其建造军舰的《凡尔赛条约》,并向英国提出限制德国海军总吨位为英国海军的35%,而由于当时的英国奉行大陆均势政策,正好德国的地理位置也可以帮助自己牵制位于东边让自己忌惮的红色政权苏联,以及位于西边一战后成为欧洲大陆强国的法国,所以英国欣然接受并与之签订《英德海军协定》,为德国建造大型战舰铺平了道路。
1935年,德国宣布废除禁止其建造军舰的《凡尔赛条约》,并向英国提出限制德国海军总吨位为英国海军的35%,而由于当时的英国奉行大陆均势政策,正好德国的地理位置也可以帮助自己牵制位于东边让自己忌惮的红色政权苏联,以及位于西边一战后成为欧洲大陆强国的法国,所以英国欣然接受并与之签订《英德海军协定》,为德国建造大型战舰铺平了道路。


  对于为什么英国要和德国签订这个基本等同于对于德国造舰完全没有限制的条约,这里我们得捋一下英国的脑回路。首先《凡尔赛和约》里明确规定德国不准建造和拥有一艘无畏型战列舰,但希特勒上台后虽然不敢公然挑战《凡尔赛和约》里的这个规定,但还是以对抗法国海军为由私下秘密建造了[[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这明摆着就是明目张胆的践踏《凡尔赛和约》,这时候英国在发现德国在建造沙恩级后,他们并没有觉得这是违抗条约,而是脑回路惊奇地想到德国没有参与1922年的《华盛顿海军条约》,所以德国海军应该也有和《华盛顿海军条约》一样的条约限制,规范德国海军的发展,所以就有了这个莫名其妙的《英德海军协定》。虽然叫协定,但该协定里规定英德海军总吨位比为100:35,换算到《华盛顿海军条约》里德国海军的比例居然就等于法国意大利拿到的1.75,很明显英国是想借德国发展海军来制衡法国海军,以贯彻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而且这个协定还没有像《华盛顿海军条约》对于舰船吨位主炮口径等等细节做限制,这才是德国后来能够建造俾斯麦级战列舰的主要原因。
  对于为什么英国要和德国签订《英德海军协定》这个基本等同于对于德国造舰完全没有限制的条约,这里我们得捋一下英国的脑回路。首先《凡尔赛和约》里明确规定德国不准建造和拥有一艘无畏型战列舰,但希特勒上台后虽然不敢公然挑战《凡尔赛和约》里的这个规定,但还是以对抗法国海军为由私下秘密建造了[[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这就是明目张胆的践踏《凡尔赛和约》,这时候英国在发现德国在建造沙恩级后,他们并没有觉得这是违抗条约,而是想到德国没有参与1922年的《华盛顿海军条约》,所以德国海军应该也有和《华盛顿海军条约》一样的条约限制,规范德国海军的发展,所以就有了这个莫名其妙的《英德海军协定》。虽然叫协定,但该协定里规定英德海军总吨位比为100:35,换算到《华盛顿海军条约》里德国海军的比例居然就等于法国意大利拿到的1.75,很明显英国是想借德国发展海军来制衡法国海军,以贯彻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而且这个协定还没有像《华盛顿海军条约》对于舰船吨位主炮口径等等细节做限制,这才是德国后来能够建造俾斯麦级战列舰的主要原因。


===设计背景===
1930年代前期,德国海军主要以法国、波兰、俄国为假想敌——英国则是公开的准盟友关系。因此,此时的德国海军战略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深入大西洋破交,牵制法国海军的兵力,使之处于防御姿态,无法投入进攻作战;其二,本土海域防御,防止法国舰队突入波罗的海。前者是所谓袭击舰路线,后者则是所谓战列舰路线。但对德国海军而言,这两者始终纠缠在一起。因此,'''不能用一般的战列舰或袭击舰的二元对立的概念去看待德国海军'''。
1930年代前期,德国海军主要以法国、波兰、俄国为假想敌——英国则是公开的准盟友关系。因此,此时的德国海军战略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深入大西洋破交,牵制法国海军的兵力,使之处于防御姿态,无法投入进攻作战;其二,本土海域防御,防止法国舰队突入波罗的海。前者是所谓袭击舰路线,后者则是所谓战列舰路线。但对德国海军而言,这两者始终纠缠在一起。因此,'''不能用一般的战列舰或袭击舰的二元对立的概念去看待德国海军'''。


沙恩霍斯特级的设计目标正是兼顾以上两种作战目标:反制法国的敦刻尔克级,同时保留远洋作战能力。1934年6月,情报官从意大利发来不准确的消息,称意大利准备建造35cm主炮的35000吨战列舰,并认为法国也会跟进。在此基础上,德国海军在1934年提出了俾斯麦设计初案:防护和速度与后来的俾斯麦相近,但采用了八门33cm主炮并要求能以21节的速度航行16,000海里。海军认为此案航速太低,要求提速。设计师提出,要么牺牲装甲,要么就会超出35000吨。德雷尔同意扩大吨位,并提出采用重量较大的电机传动能达到更高航速。设计方认为,如果采用较轻的涡轮机,就可以省下吨位上35cm主炮。这轮研究最终得出的设计是,采用8门35cm主炮,蒸汽轮机,吨位为39400吨;或同样主炮电力传动,则是40700吨。
沙恩霍斯特级的设计目标正是兼顾以上两种作战目标:反制法国的[[敦刻尔克]]级战列舰,同时保留远洋作战能力。1934年6月,情报官从意大利发来不准确的消息,称意大利准备建造350mm主炮的35000吨战列舰,并认为法国也会跟进。在此基础上,德国海军在1934年提出了俾斯麦设计初案:防护和速度与后来的俾斯麦相近,但采用了八门330mm主炮并要求能以21节的速度航行16000海里。海军认为此案航速太低,要求提速。设计师提出,要么牺牲装甲,要么就会超出35000吨。德雷尔同意扩大吨位,并提出采用重量较大的电机传动能达到更高航速。设计方认为,如果采用较轻的涡轮机,就可以省下吨位上350mm主炮。这轮研究最终得出的设计是,采用8门350mm主炮,蒸汽轮机,吨位为39400吨;或同样主炮电力传动,则是40700吨。


1935年1月,情报官从法国发来消息,称法国准备与意大利缔约,限制地中海海军竞赛,并建造35000吨级战列舰,给德国巨大的压力。此时,法国因大萧条的财政危机无法给波兰提供金援,需要寻找一条通往东欧的陆路,意大利正好反对德国对奥地利的野心。两国一度缔结盟约,国防军甚至讨论了遭到法意联合进攻的情况{{黑幕|不过,海军竞赛其实并不在法意同盟的谈判内容之内,双方都拒绝在此问题让步,因此并不存在法国解放地中海内的兵力对付德国的问题}}。在这一情报背景下,德国海军考虑将俾斯麦级主炮提高到38cm。但德雷尔驳回此案,还是坚持35cm。一个月后,希特勒钦点使用38cm,争议终于结束。
1935年1月,情报官从法国发来消息,称法国准备与意大利缔约,限制地中海海军竞赛,并建造35000吨级战列舰,给德国巨大的压力。此时,法国因大萧条的财政危机无法给波兰提供金援,需要寻找一条通往东欧的陆路,意大利正好反对德国对奥地利的野心。两国一度缔结盟约,国防军甚至讨论了遭到法意联合进攻的情况{{黑幕|不过,海军竞赛其实并不在法意同盟的谈判内容之内,双方都拒绝在此问题让步,因此并不存在法国解放地中海内的兵力对付德国的问题}}。在这一情报背景下,德国海军考虑将俾斯麦级主炮提高到38cm。但德雷尔驳回此案,还是坚持35cm。一个月后,希特勒钦点使用38cm,争议终于结束。
第77行: 第78行:
然而,直到俾斯麦完成设计开始施工,德国海军才意识到蒸汽轮机的续航力比预计低得多(虽然相比同期战列舰并不算差),只能达到预想的14,000海里的一半。续航力的降低不仅意味着行动范围的缩减,更意味着无法在海外长期独立作战,且无法长久保持高速,摆脱敌军巡洋舰的盯梢和高速主力舰的追击。这直接导致俾斯麦级在后续的一系列作战推演中无法再承担远洋破交任务,而其后的战列舰H随即因此改换成柴油动力。'''此后为其设定的角色主要是在其他舰艇的配合下防止法国突入或封锁本土水域,以及掩护其他袭击舰突入大海'''。
然而,直到俾斯麦完成设计开始施工,德国海军才意识到蒸汽轮机的续航力比预计低得多(虽然相比同期战列舰并不算差),只能达到预想的14,000海里的一半。续航力的降低不仅意味着行动范围的缩减,更意味着无法在海外长期独立作战,且无法长久保持高速,摆脱敌军巡洋舰的盯梢和高速主力舰的追击。这直接导致俾斯麦级在后续的一系列作战推演中无法再承担远洋破交任务,而其后的战列舰H随即因此改换成柴油动力。'''此后为其设定的角色主要是在其他舰艇的配合下防止法国突入或封锁本土水域,以及掩护其他袭击舰突入大海'''。


形势的变化同样使得德国海军的战略转变,当英德转向对立、法国迅速战败之后,德国海军的战略布局和扩军计划完全被打乱,俾斯麦级只能再一次承担起原来的远洋任务。'''相比“大型海盗船”或者“决战特化型”等甚至完全相反的流言,其实际用途乃至整个战争海军的战略战术,都比娱乐化的刻板印象要复杂得多,很多针对俾斯麦级以及破交战的偏见与曲解在细究后同样是站不住脚的'''。
形势的变化同样使得德国海军的战略转变,当英德转向对立、法国迅速战败之后,德国海军的战略布局和扩军计划完全被打乱,俾斯麦级只能再一次承担起原来的远洋任务。相比“大型海盗船”或者“决战特化型”等甚至完全相反的流言,其实际用途乃至整个战争海军的战略战术,都比娱乐化的刻板印象要复杂得多,很多针对俾斯麦级以及破交战的偏见与曲解在细究后同样是站不住脚的。


===基础参数===
俾斯麦级长251米,宽36米,吃水深9.9米,标准排水量41700吨,满载排水量50300吨,是当时欧洲最大的一级战列舰。由于其独特的装甲结构与对通过基尔运河的浅吃水要求,其舰宽被明显加大,仅次于大和级战列舰。巨大的舰宽带来了极高的GM使得其横摇幅度相当小,但和扁宽核心区的共同作用却加大了需要的防护面积。俾斯麦级的建造中大量使用了焊接工艺,并且在装甲甲板上采用了无背板设计。虽然这样可以减轻舰体结构重量,但同样导致了部分区域可能存在结构强度不足的问题,如沉没时整个断开的舰艉。
俾斯麦级长251米,宽36米,吃水深9.9米,标准排水量41700吨,满载排水量50300吨,是当时欧洲最大的一级战列舰。由于其独特的装甲结构与对通过基尔运河的浅吃水要求,其舰宽被明显加大,仅次于大和级战列舰。巨大的舰宽带来了极高的GM使得其横摇幅度相当小,但和扁宽核心区的共同作用却加大了需要的防护面积。俾斯麦级的建造中大量使用了焊接工艺,并且在装甲甲板上采用了无背板设计。虽然这样可以减轻舰体结构重量,但同样导致了部分区域可能存在结构强度不足的问题,如沉没时整个断开的舰艉。


7,374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