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城:修订间差异

添加12,269字节 、​ 2017年6月21日 (星期三)
改二型,主要更新本舰发展史
无编辑摘要
(改二型,主要更新本舰发展史)
第40行: 第40行:
{{台词
{{台词
|MVP=预料之中。}}
|MVP=预料之中。}}
==概述==
1920年12月6日以战列巡洋舰之身于[[造船厂|吴海军工厂]]动工,《华盛顿海军条约》签署后被命令改建为航母。
赤城号建成时标准排水量26900长吨(27332吨),由于在改造时已事先完成舰体的建造工程,导致只能以原先战列巡洋舰的舰体为基础,在主甲板之上搭建其他航舰必备结构。
1923年开始改建;1927年3月23日竣工,同年8月1日服役。曾夺得当时“世界上最大航母”的桂冠,尽管只保持了3个月时间,就被[[列克星敦]]、[[萨拉托加]]所超越。
=== 新生与困惑 ===
天城型战列巡洋舰,起源于与长门型战列舰同期的1916年“超弩级八四舰队”计划案。由外号“保险丝”之称的日本海军造舰大师平贺让主持设计,设计时满载排水量47000吨、5座410mm双联装主炮、水线主装甲带254mm、8台蒸汽轮机提供131200马力的澎湃动力所带来的30节航速,完全能与战列舰[[长门]]一争高下。<br>
然而一纸《华盛顿海军条约》,却将天城型以及同时期在建的加贺型全部叫停。条约限制了日本在航空母舰级上的吨位——英美吨位的60%,即81000吨。这就意味着仅允许了长门型战列舰继续建造;而允许将在建的一型主力舰改造为航空母舰。此时的两艘天城型战列巡洋舰已完工总进度的40%,舰身已完工、同时又兼具高航速,正是日本海军改造为航母的绝佳材料。<br>
改造计划的重任就落在了素有“鬼才”之称的藤本喜久雄身上。藤本在数年前于英国考察学习时便对航母这一刚新兴的、当时被各国海军仅仅视为与巡洋舰地位差不多的舰种颇感兴趣,回国后更是与后来中岛飞机株式会社的创始人、著名飞机设计师中岛知久平,一同推动了日本海军航空兵雏形若宫丸、[[凤翔]]的诞生。
==== 三段式飞行甲板 ====
藤本喜久雄不愧为“鬼才”之称,他的思维在当时而言是超前、激进的:航母的飞行甲板最为重要的功能是在保障飞行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起降舰载机。但在直通式飞行甲板起飞与降落是一对矛盾体,不可能做到同时完成;而且飞行甲板上时常还需要摆放飞机和其它设备,这些都会对舰载机起降效率构成障碍。当然,由于历史的局限性,藤本也不可能思维飞跃至现代航母的斜直两段式甲板的层次上去思考问题。
藤本喜久雄最终把眼光放在了英国老师的身上,借鉴了正在进行二次改装的英国皇家海军暴怒号(HMS Furious)航空母舰,并将其发扬光大:由暴怒号的双层飞行甲板直接变为赤城的具有三层飞行甲板、三层机库结构。三层飞行甲板呈阶梯式分布,目的是采用多甲板分散起飞与降落业务,增加航空管制效率。<br>
甲板最顶层为降落甲板,同时也可以作为负载较重的舰攻机起飞用的甲板。长190.2米、宽43.6米,首端向下倾斜0.5°、尾端稍向下倾斜1.5°以减小舰载机着舰时的气流影响。前后各一部升降机,前部升降机偏向右舷设计,尺寸略大于后部,贯穿两层机库;后部升降机居中线设计,贯穿全部三层机库。<br>
中层甲板作为上层机库的延伸,是滑行起飞平台。长15米、宽17.2米、高5米,上层机库为开放式设计,不停放舰载机,仅作为补给平台:舰载机由上层降下后送至上层机库进行弹药、油料补充,小型机再由中层甲板起飞。<br>
下层甲板供大型舰载机(比如舰攻)起飞,长56.7米、最宽处22.9米。
藤本如此煞费苦心的复杂设计,都是为了能将舰载机起降效率最大化。如此一来不同机种在不同的甲板上起飞,降落和补给不会互相干扰,那么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发动最大化的攻击波。{{黑幕|按藤本的奇思妙想,赤城与加贺就不会有中途岛海战那“场面一度十分尴尬”的五分钟了。}}<br>
{{黑幕|顺带一提,若有兴趣想一睹理想化条件下的多层飞行甲板航母的风采,可以去看看满满都是昭和风、对动漫界而言有划时代意义的《宇宙战舰大和号2199》。在其中伽米拉斯(大ガミラス)帝国海军的“ガイペロソ”级多层式航宙母舰“ツユデルグ”、“ラソべア”、“バルグレイ”就是以赤城、加贺为原型设计的,理所当然的也“发扬光大”到四层飞行甲板。}}
{{wiki图片|位置=右|维基图片地址=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le:JapaneseAircraftCarrierAkagi3Deck_cropped.jpg|图片地址=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2/2e/JapaneseAircraftCarrierAkagi3Deck_cropped.jpg|宽度=400|说明=摄于1927年6月17日,伊予海湾,赤城全功率试航。由此图可以清晰分辨出其早期三段甲板式设计;同时也能看出其排烟设计的问题。}}
==== 动力配置 ====
赤城号的原型为战列巡洋舰改装,因为航速需要赤城号装备了19座重油与油煤混烧锅炉,锅炉工作压力20公斤/平方厘米,驱动4部舰政本部式蒸气涡轮引擎。在设计之初曾考虑过使用如神威号水上飞机母舰的涡轮-电力推进系统(由美国纽约造船厂建造,美国GE电力推进系统、柯蒂斯式涡轮机。),但最后因实际稳定性不佳而放弃。<br>
战列巡洋舰规划时代她被评估只能达成28.5节的极速;但是因航空母舰的吨位相对较轻,在相同动力装置下赤城号在1927年6月17日海试(排水量34364长吨)时曾达成32.5节的高速表现。


==概述==
然而对赤城号带来最多麻烦的还有烟囱设计的问题。1920年代,日本海军唯一有操作实绩的[[凤翔]]号烟囱设计并不理想:[[凤翔]]的排烟系统设计明显仿照[[兰利]]号轻型航空母舰,在舰桥后右舷处设置三座起倒式烟囱,在舰载机起降时向舷外转倒;然而因为该设计严重影响舰体重心平衡而不再采用。此时日本海军航空设备研究重镇霞浦海军研究所却也一筹莫展,藤本喜久雄只能在新造的两艘改造航舰上来实验烟囱配置的最佳方式。<br>
1920年12月6日于吴海军工厂动工,《华盛顿海军条约》签署后被命令改建为航母,1925年4月22日下水,1927年3月25日服役。
赤城号的设计则是在右舷分成两道烟囱排放:前方的大烟囱以30°倾角向下弯曲朝舷外,向海面排出一至四号动力舱11台吕号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所产生的废气,让海水自然冷却热气流,为防止舰体倾斜时海水倒灌入动力舱室,在大烟囱上设有盲盖;后方第二烟囱则整合了五至六号动力舱8台油煤混烧锅炉向舰体上方直接排放,烟囱出口装有水冷循环装置以降低废气温度。但小烟囱直接向上排放,导致赤城在全航速航行、起飞舰载机时上层甲板被浓烟笼罩着,严重影响了舰载机起降安全以及上层甲板工作效率。向下外倾的烟囱实验配置相较之下比较不影响飞机操作,在经过改良成为后来日本航舰的一大特色。
赤城号建成时标准排水量26900长吨(27332吨),由于在改造时已事先完成舰体的建造工程,导致只能以原先巡洋舰的舰体为基础,在主甲板之上搭建其他航舰必备结构。
 
{{wiki图片|位置=右|维基图片地址=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le:JapaneseAircraftCarrierAkagi3Deck_cropped.jpg|图片地址=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2/2e/JapaneseAircraftCarrierAkagi3Deck_cropped.jpg|宽度=400|说明=早期三段甲板}}
==== 困惑 ====
=== 早期飞行甲板 ===
赤城号改造的时期,正值航空母舰刚刚开始发展的阶段。从1910年11月14日美国飞行员尤金·埃里(Eugene Ely)首次驾驶双翼机由伯明翰(U.S.S. Birmingham)号巡洋舰上起飞,到英国1917年将索罗伯爵号邮轮改装为世界上第一艘全直通式飞行甲板航母——[[百眼巨人]],各个海军强国一直都在不断摸索航母的发展出路。此时没有人知道未来航空母舰的运用方式,隔壁一样在接受战列巡洋舰改造为航母的列克星敦级也是如此,仅仅保守的将航空母舰看作是重巡洋舰的战力,因此似乎各海军列强们都不谋而合的以“配置可以和巡洋舰一搏的重巡级火炮”作为航母的舾装必备标准之一。<br>
赤城号与同期服役的改造航母加贺号相同,具有双层机库、三层飞行甲板结构,这设计由英国皇家海军暴怒号航空母舰等承袭而来,目的是采用多甲板分散起飞与降落业务,增加航空管制效率。甲板最顶层为降落甲板,长190.2米、中层为轻型机起飞甲板兼主炮甲板,跑道长仅15米、下层为重型机起飞甲板,跑道长55.02米。
1920年代,日本海军在“渐减邀击”作战中将航空母舰划归为用于侦察警戒和对假想敌舰队{{黑幕|其实就是美国海军}}进行前期打击的舰种,两个航空战队各配备一艘大型航空母舰及一艘轻型航空母舰,分别部署于小笠原群岛以东和马里亚纳群岛以西水域。
 
藤本喜久雄的三层式飞行甲板方案被舰政本部认可后,名义上身为赤城设计主任的平贺让这时候却站出来表示:以航母为核心的航空编队既然要起到对敌舰队的侦察和前期打击,那就有必要加强其火炮输出能力。舰政本部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做出了一个让藤本喜久雄无比抓狂的决定——在新锐航母上加装10门50倍径三年式200mm主炮,以及6座45倍径十年式120mm炮。<br>
就这样,在平贺让的主持下,这艘新锐空母上被强行塞下了射界及防空性能都异常令人怀疑的重巡级火炮组:舰艉两舷6个炮廓内各安装1门单装200mm炮;中层飞行甲板前端左右各安装一座双联装200mm炮;两舷外扩平台上安装6座45倍径十年式双联装高射炮。
 
与此同时,另一项困扰赤城的问题也随之而来:舰桥的设计。<br>
在日本海军第一艘航空母舰凤翔上所实验的右舷前置舰桥。如果如凤翔一般将舰桥设置于中层甲板,则会阻碍上层机库中飞机的起飞作业。藤本计划将瞭望台置于左舷,罗经舰桥置于右舷,然而此举遭到了舾装员长海津良太郎大佐的强烈反对。因此藤本只得将舰桥设计为横跨两舷的舰桥,并将其简化,以期以后的大改能拆除并恢复中层甲板的作用。


=== 动力配置 ===
至此,藤本喜久雄煞费苦心所设计的多层起降模式已经仅仅只是纸上的奇思妙想罢了。
赤城号的原型为战斗巡洋舰改装,因为航速需要赤城号装备了19座重油与油煤混烧锅炉,锅炉工作压力20公斤/平方厘米,驱动4部舰政本部式蒸气涡轮引擎。战斗巡洋舰规划时代她被评估只能达成28.5节的极速;但是因航空母舰的吨位较轻,在相同动力装置下赤城号在1927年6月17日海试(排水量34364长吨)时曾达成32.5节的高速表现。


然而对赤城号带来最多麻烦的还是烟囱设计。1920年代,日本海军唯一有操作实绩的凤翔号烟囱设计并不理想,然而海军航空设备研究重镇霞浦海军研究所却也一筹莫展,只能在新造的两艘改造航舰上来实验烟囱配置的最佳方式。赤城号的设计则是在右舷分成两道烟囱排放,前方第一烟囱集合了重油锅炉排烟,以30度倾角向下弯曲朝舷外排放废气,让海水自然冷却热气流;后方第二烟囱则整合了油煤混烧锅炉向舰体上方直接排放,烟囱出口装有水冷循环装置降低废气温度。向下外倾的烟囱实验配置相较之下比较不影响飞机操作,在经过改良成为后来日本航舰的一大特色。
====弊端的暴露====
命运多舛的赤城,从1923年初确定改为航母,到1925年下水,期间舾装方案又经历了各种争论,至1927年才竣工。<br>
建成的赤城与加贺正如平贺让曾讥讽藤本喜久雄那样,“设计得什么都像,就是不像军舰”。因独特的外形与庞大的舰体,在整个日本海军里很是显眼。而她的问题也在一次次的演习中暴露出来。
===== 舰载机数量不足 =====
舰载机数量是衡量航空母舰核心战斗力的重要指标,然而很不幸的是赤城正是当时“世界航母四巨头”中舰载机数量最少的一艘,仅60架(48架常用)。与同一时期的美国海军所改造的航母列克星敦级相比,太太的载机量是72架,如果拼命装载下甚至可以达到100架左右。<br>
赤城之所以造成如此窘境,首当其冲的问题便是其三层飞行甲板。由于舰桥与重巡级火炮的强行加入,藤本在纸上的这一奇思妙想已变成幻梦,那么已经成为摆设的中、下层飞行甲板就占用了过多原本应该是机库的空间。另外由于设计复杂化,亦导致其指挥困难。
===== 舰桥设计问题 =====
原本迫不得已设计于中层飞行甲板的的舰桥,由于视野极差、不利于航行的问题,而不得不于1931年于[[造船厂|横须贺海军工厂]]临时搭设位于右舷的小型航海舰桥。这次改装作业也使得赤城未与[[加贺]]一同参加1932年的“一•二八”上海事变。


=== 武备 ===
=== 近代化改造 ===
赤城号建造时,没有人知道未来航空母舰的运用方式(隔壁列克星敦也一样),所以仍配置可以和巡洋舰一搏的火力。赤城号的三年式20厘米舰炮分别有单装、联装炮塔型号,联装炮塔的俯仰角度可达正70度,具备有限防空机能。
紧随着加贺的大改造工作{{黑幕|一方面是因为加贺的问题比赤城要多得多}},赤城的近代化改造工作从1935年到1938年于[[造船厂|佐世保海军工厂]]进行。这次大改的工程量之浩大、所耗费时间之长,甚至比当年将赤城从战列巡洋舰改为航母时更多。


由于舰载机的发展迅速,1920年代航空母舰的设计逐渐无法满足操作要求,不能满足后来新式飞机增加的重量和所需起飞的空间,因此1935年到1938年赤城号在佐世保海军工厂进行现代化改装。
通过已经展现出来的问题与加贺的近代化工程的经验,日本海军得以修正许多不成功的实验设计。<br>
最重大的改变就是将多层飞行甲板回归单层设计,过去浪费掉的舰体前段空间扩建给封闭式机库使用,让航舰载机数量大增;而原本的上层飞行甲板则放大尺寸,延伸至舰艏并用立柱支撑,在甲板的尾端作为识别标识画上了一个巨大的平假名“ア”,即舰名赤城发音“AKAGI”的首字母“A”;增装第三座飞机升降机、安装10座吴式四型着舰制动装置;为改善飞行甲板的环境、也为了能使赤城保持高速航行,还将为人所诟病的小型烟囱去除,所有烟气由大烟囱排放;同时将舰桥重新设计为岛式舰桥。
{{wiki图片|位置=右|维基图片地址=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le:AkagiDeckApril42.jpg|图片地址=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7/7b/AkagiDeckApril42.jpg|宽度=400|说明=改为直通甲板的赤城号}}
{{wiki图片|位置=右|维基图片地址=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le:AkagiDeckApril42.jpg|图片地址=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7/7b/AkagiDeckApril42.jpg|宽度=400|说明=改为直通甲板的赤城号}}
经过加贺号的现代化工程后,日本海军修正许多不成功的实验设计。最主要的改变就是飞行甲板回归单层设计,过去浪费掉的舰体前段空间扩建给封闭式机库使用,让航舰载机数量大增,而飞行甲板则延伸至舰艏用立柱支撑,并增装第三座飞机升降机与舰岛。


并考虑航空母舰编队并行时便于各自的飞机起飞、降落,特别的安装于舰体左舷。原用意是让赤城号的飞机可以向右边盘旋,不会与并排同行舰的飞机起降发生空中交通冲突,然而实践后表明左舷舰桥结构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由于舰桥位置只比设置于右舷的烟囱稍微后方,进而产生气流的问题,最后导致左舷岛式上层建筑所发生的事故反而更多,之后日本航空母舰除了基于相同考虑设计的飞龙号航空母舰以外,舰桥都设置于右烟囱的前方。
出于航空母舰编队并行时便于各自的飞机起飞、降落的考虑,以及赤城右舷已有的烟囱,只得将舰桥设置于舰体左舷。<br>
原用意是让赤城号的飞机可以向右边盘旋,不会与并排同行舰的飞机起降发生空中交通冲突。然而实践后表明左舷舰桥结构有两层原因使得其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简单:<br>
①由于舰桥位置只比设置于右舷的烟囱稍微后方,进而产生飞行甲板后段气流紊乱的问题,最后导致左舷岛式上层建筑所发生的事故反而更多。<br>
②因为左舷舰桥对于习惯向左盘旋降落的飞行员来说十分阻碍视线。<br>
综上而言,这又是一项失败的设计。因此之后日本航空母舰除了基于相同考虑设计的[[飞龙]]号航空母舰以外,舰桥都设置于右烟囱的前方。 赤城与[[飞龙]]也就成为了世界海军史上唯二的两艘左舷舰桥航母。


因为预算限制,因此舰用火炮未像加贺号一般将十年式120mm高射炮更换成为新型的八九式127公厘高射炮,且未增设大量的九六式25mm高射机炮,因此在偷袭珍珠港时赤城的防空火力是六艘航舰中最弱的一艘。而原本在舰艏两侧的三年式200公厘联装舰炮则遭到拆除,只保留舰体后部两舷侧水线附近的6门单装舰炮。与美国海军的列克星敦号航母一样,虽然本舰拥有重巡洋舰等级的舰炮,但并没有在实战中使用过。
因为预算限制,因此舰用火炮未像[[加贺]]一般将双联45倍径十年式120mm高射炮更换成为新型的双联45倍径八九式127mm高射炮,且并未增设大量的九六式25mm高射机炮,因此在偷袭珍珠港时赤城的防空火力是六艘航舰中最弱的一艘。<br>
而原本在舰艏中层甲板两侧的双联50倍径三年式200mm舰炮则遭到拆除,只保留舰体后部两舷侧水线附近的6门单装舰炮。与美国海军同一时期的[[列克星敦]]、[[萨拉托加]]号航母一样(列克星敦级在后期改造计划中已经将大口径舰炮去除,但可惜[[列克星敦|太太]]未能熬到那个时期),虽然本舰拥有重巡洋舰等级的舰炮,但并没有在实战中使用过。


虽然增加了机库容量,但由于为改造航舰的问题舰内空间并未完整利用,主要是因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舰载机供应短缺,因此到中途岛海战前舰载机编制装载量依然是当时日本4艘大型航舰中最少的一艘。
虽然增加了机库容量,但由于为改造航舰的问题舰内空间并未完整利用,以及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舰载机供应短缺,因此到中途岛海战前舰载机编制装载量依然是当时日本海军四艘大型航舰中最少的一艘。


近代化改造后标准排水量增至36500长吨(37086吨),不过轮机并未像加贺号全面更换新型高压锅炉的计划,只是将既有动力设施改造为纯重油锅炉;虽然出力略为增加,却无法抵销增加重量,所以在海试时改装后的赤城号极速只剩31.2节。
近代化改造后标准排水量增至36500长吨(37086吨),不过轮机并未像[[加贺]]全面更换新型高压锅炉的计划,只是将既有动力设施改造为纯重油锅炉;虽然出力略为增加,却无法抵销增加重量,所以在海试时改装后的赤城号极速只剩31.2节。


{| class="wikitable"
{| class="wikitable"
|-
|-
! colspan="4" | 设计诸元(以最终形态)
! colspan="4" | 设计诸元(以1935年改造完成形态)
|-
|-
| 标准排水量 || 36500长吨 || 满载排水量 || 41300吨
| 标准排水量 || 36500长吨 || 满载排水量 || 41300吨
第80行: 第123行:
| 飞行甲板 || 长249.2米<br>宽30.5米 || 舰载机 || 91架(66常备,25备用)
| 飞行甲板 || 长249.2米<br>宽30.5米 || 舰载机 || 91架(66常备,25备用)
|-
|-
| 防空武器 || 50倍径三年式200mm炮6门<br>九六式25mm高射炮28门(双联×14)<br>45倍径十年式120mm高射炮12门(双联×6) || 动力 || 吕号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19座,技本式蒸汽轮机8台<br>1333000马力<br>载油5770吨
| 防空武器 || 50倍径三年式200mm炮6门<br>[[日本25毫米联装机炮|九六式25mm高射炮]]28门(双联×14)<br>45倍径十年式120mm高射炮12门(双联×6) || 动力 || 吕号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19座,技本式蒸汽轮机8台<br>1333000马力<br>载油5770吨
|-
|-
| 轴数 || 4轴 || 航速 || 31.2节
| 轴数 || 4轴 || 航速 || 31.2节
第87行: 第130行:
|}
|}


舰载机配置
==== 舰载机配置 ====
赤城在近代化改造时已将老旧的多翼三式舰战换装为日本第一代全金属单翼机,同时也是世界海军史上服役的第一种航母舰载战斗机――三菱九六式舰载战斗机(A5M1–A5M4)。这是当时世界上性能一流的单翼战机。
 
此时日本海军军令部针对假想敌美国海军舰队制订了不切实际的“九段作战”方案,这一方案将美国海军设想为马鹿,如同塔防游戏一般按日本海军设定的路线行进,途中被日本海军不断削弱并最终击败美国海军。航空战队的任务便是在第四阶段中着重攻击敌航母编队;在第八阶段中配合潜艇削弱敌主力舰队实力,为第九阶段的所谓“战列舰决战”铺平道路。这方案明眼人一看都知道不切实际,然而日本高层还真就吃这一套。
 
1934年,“航空主兵”派以山口多闻(后任第二航空战队司令)、小泽治三郎(后任第一机动舰队司令)、大西陇治郎(日本航空兵“神风特攻之父”)、源田实(山本五十六主要助手之一)等为首,与日本海军根深蒂固的“大舰巨炮”派举行论战。其结果已然不言而明:丸三计划诞生,战列舰大和、武藏的建造优先权以绝对优势排在[[翔鹤]]、[[瑞鹤]]之前,“航空主兵”派已然败下阵来。此后大西陇治郎还执拗的向军令部第一课课长福留繁强烈主张,“以一艘大和的建造资金足以制造千架战机,应立即停止建造(大和)。”其结果当然人尽皆知,大和最后还是诞生了。<br>
而在1934年的这场决定日本海军命运的论战中,“航空主兵”派也并非是一败涂地:这期间确立了海军航空兵力的集中使用原则,即所谓“空斩一刀流”。基于此原则,这才改变了“渐减邀击”中拆分使用的问题,进而组建了第一航空舰队。
 
在第一航空战队组建之后,赤城舰战编队迎来了此后造就了众多神话的[[零战二一式]];舰爆队则迎来了此后被誉为“舰爆之神”的爱知[[九九式舰爆]]。


{| class="wikitable"
{| class="wikitable"
第93行: 第144行:
! 舰载机编制 !! 战斗机 !! 俯冲轰炸机 !! 鱼雷攻击机 !! 侦察机 !! 合计
! 舰载机编制 !! 战斗机 !! 俯冲轰炸机 !! 鱼雷攻击机 !! 侦察机 !! 合计
|-
|-
| 1929年 || 16中岛A1N十三式 || 28三菱B1M三式 ||   || 16三菱2MR一〇式 || 60
| 1929年 || 16三菱B1M三式<br>(常用12架、备用4架) || || 28中岛A1N十三式<br>(常用24架、备用4架) || 16三菱2MR一〇式<br>(常用12架、备用4架) || 60
|-
|-
| 1938年 || 12+4三菱A5M九六式 || 19+5爱知D1A九六式 || 35+16海航B4Y九六式 ||  || 66+25后备  
| 1938年 || 12+4三菱A5M九六式 || 19+5爱知D1A九六式 || 35+16海航B4Y九六式 ||  || 66+25后备  
|-
|-
| 1941年12月珍珠港 || 18三菱A6M零式 || 18爱知D3A九九式 || 27中岛B5N九七式 ||  || 63
| 1941年12月偷袭珍珠港 || 18三菱A6M零式 || 18爱知D3A九九式 || 27中岛B5N九七式 ||  || 63
|-
|-
| 1942年6月中途岛 || 24三菱A6M零式 || 18爱知D3A九九式 || 18中岛B5N九七式 ||  || 60
| 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 || 24三菱A6M零式 || 18爱知D3A九九式 || 18中岛B5N九七式 ||  || 60
|-
|-
|}
|}


=== 赤城之名 ===
=== 赤城之名 ===
按照IJN的舰名命名原则,航空母舰的舰名一般是使用飞禽的名称命名。而赤城号航母的舰名是以关东北部的赤城山来命名,是因为最初设计为战列巡洋舰,后来军舰在建造过程中舰种变更没有重新命名所致。
按照IJN的舰名命名原则,航空母舰的舰名一般是使用飞禽的名称命名。而赤城号航母的舰名是以关东北部群马县的赤城山(海拔1800米)来命名,是因为最初设计为战列巡洋舰,后来军舰在建造过程中舰种变更没有重新命名所致。
 
第一代赤城号是1888年于神户小野滨造船厂(该厂的人员、设备1903年后并入[[造船厂|吴海军工厂]])出生的日本第一艘自建全铁甲舰体军舰,曾参加过甲午海战。


===战历编年史===
===战历编年史===
第155行: 第208行:
此时于珍珠港,舰攻队在赤城雷击队队长、誉为“雷击之神”村田重治少佐带领下,冲入了“战列舰大街”。首先遭到攻击的是战列舰[[西弗吉尼亚]](BB–48),以两枚鱼雷对其造成重创,随后舰爆队队长渊田美津雄亲自率领水平轰炸队反复攻击使其沉没;随后赤城的舰攻队又命中了战列舰[[加利福尼亚]](BB–44)。至此第一波攻击结束,赤城仅损失一架[[零战二一型|零式舰战]](平野隆一飞曹座机)。
此时于珍珠港,舰攻队在赤城雷击队队长、誉为“雷击之神”村田重治少佐带领下,冲入了“战列舰大街”。首先遭到攻击的是战列舰[[西弗吉尼亚]](BB–48),以两枚鱼雷对其造成重创,随后舰爆队队长渊田美津雄亲自率领水平轰炸队反复攻击使其沉没;随后赤城的舰攻队又命中了战列舰[[加利福尼亚]](BB–44)。至此第一波攻击结束,赤城仅损失一架[[零战二一型|零式舰战]](平野隆一飞曹座机)。


凌晨2时45分,第二波次舰载机起飞,以五航战翔鹤、瑞鹤为主力,赤城派出[[零战二一型|零式舰战]]9架、九九式舰爆18架。
凌晨2时45分,第二波次舰载机起飞,以五航战[[翔鹤]]、[[瑞鹤]]为主力,赤城派出[[零战二一型|零式舰战]]9架、九九式舰爆18架。


夏威夷时间8时54分,第二波次舰载机抵达。<br>
夏威夷时间8时54分,第二波次舰载机抵达。<br>
第168行: 第221行:
1942年3月,进军印度洋。
1942年3月,进军印度洋。


1942年4月5日,空袭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舰爆队在阿布善次大尉的指挥下击沉数艘英国军舰。<br>
1942年4月5日,空袭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舰爆队出动53架舰爆在阿布善次大尉的指挥下击沉2艘英国重巡洋舰多塞特郡、康沃尔。<br>
4月9日,空袭亭可马里。在发现英国海军老旧的轻母竞技神后,赤城的舰爆队出动,不到半个小时便把这艘“[[凤翔]]的借鉴对象”击沉了。也使竞技神号成为世界历史上第一艘被舰载机击沉的航母。
4月9日,空袭亭可马里。在发现英国海军老旧的轻母竞技神后,赤城的舰爆队出动,不到半个小时便把这艘“[[凤翔]]的借鉴对象”击沉了。也使竞技神号成为世界历史上第一艘被舰载机击沉的航母。


50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