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门:修订间差异

添加82字节 、​ 2024年1月19日 (星期五)
无编辑摘要
(文字替换 -“http://0v0.zjsnrwiki.com/images/sinaimg”替换为“https://0v0.zjsnrwiki.com/images/sinaimg”)
无编辑摘要
第66行: 第66行:
</tabber>
</tabber>


==原型简介==
==长门型设计简介==
{{wiki图片|位置=右|维基图片地址=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le:Nagato05cropped.jpg|图片地址=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b/b9/Nagato05cropped.jpg|宽度=400|说明=历史上的长门号}}
[[File:ONI-Nagato-class.jpg|500px|缩略图||长门型的设计轮廓图]]
长门型战列舰是日本帝国海军在“八八舰队”计划中建造的一级战列舰,也是该计划中最先启动建造的一型战列舰。
长门型战列舰是日本帝国海军在“八八舰队”计划中建造的一级战列舰,也是该计划中最先启动建造的一型战列舰。


第107行: 第107行:


装甲方面,根据日德兰海战的经验,长门型设计放弃了以往战列舰的副水线装甲带,重点加强了水平装甲带的防御。水线装甲带长137.14米,与侧面装甲的上部连接,约1.77米在水线以下,水下部分总厚度约为305毫米;主装甲带三层69毫米厚的高强度钢(HTS)组成,与侧面76毫米厚的倾斜装甲上部连接,与同为“大七”的美国的[[科罗拉多]]级战列舰的防御水平基本相当,但不如[[纳尔逊]]级;炮塔的表面装甲厚度为305毫米,侧面厚度为230毫米,顶部厚度为152毫米。
装甲方面,根据日德兰海战的经验,长门型设计放弃了以往战列舰的副水线装甲带,重点加强了水平装甲带的防御。水线装甲带长137.14米,与侧面装甲的上部连接,约1.77米在水线以下,水下部分总厚度约为305毫米;主装甲带三层69毫米厚的高强度钢(HTS)组成,与侧面76毫米厚的倾斜装甲上部连接,与同为“大七”的美国的[[科罗拉多]]级战列舰的防御水平基本相当,但不如[[纳尔逊]]级;炮塔的表面装甲厚度为305毫米,侧面厚度为230毫米,顶部厚度为152毫米。
==原型简介==
[[File:2880px-Nagato_(ship,_1920)_-_NH_2716_-_cropped.jpg|400px|缩略图|右|历史上的长门号]]
长门号战列舰于1917年8月28日于吴海军工厂开工建造,1919年11月9日下水,1920年11月15日正式服役。
1922年底长门被任命为日本联合舰队旗舰。


===服役历史===
===服役历史===
长门号战列舰于1917年8月28日于吴海军工厂开工建造,1919年11月9日下水,1920年11月15日正式服役。1922年底长门被任命为日本联合舰队旗舰。
长门服役后,为解决桅楼与前烟囱距离过近导致排烟倒灌的问题,1923年长门的烟囱被设计为向后弯曲的形状以远离桅楼。
长门服役后,为解决桅楼与前烟囱距离过近导致排烟倒灌的问题,1923年长门的烟囱被设计为向后弯曲的形状以远离桅楼。


第119行: 第123行:
1936年12月1日,长门转为训练舰。
1936年12月1日,长门转为训练舰。


1937年11月1日,第二次上海事变在中国上海打响(也就是俗称的“淞沪会战”),长门和陆奥负责将日本陆军第十一师团的2000人运至上海。
1937年11月1日,第二次上海事变在中国上海打响(也就是俗称的“淞沪会战”),长门和陆奥负责将日本陆军第十一师团的2000名士兵运至上海。


1938年12月15日,长门再次担任联合舰队旗舰。
1938年12月15日,长门再次担任联合舰队旗舰。
第133行: 第137行:


之后长门和陆奥一直被当做决战主力很少出海。陆奥曾在1942年8月瓜岛战役刚开始时前往特鲁克作战,但也并没有取得什么战果,于1943年1月回到日本本土。
之后长门和陆奥一直被当做决战主力很少出海。陆奥曾在1942年8月瓜岛战役刚开始时前往特鲁克作战,但也并没有取得什么战果,于1943年1月回到日本本土。
 
[[File:Nagato1924.jpg|400px|缩略图|右|刚刚服役不久的长门号(1924年左右)]]
====中期====
====中期====
到了1943年,美军在赢得了瓜岛战役的胜利后,开始进攻马绍尔群岛和吉尔伯特群岛。
到了1943年,美军在赢得了瓜岛战役的胜利后,开始进攻马绍尔群岛和吉尔伯特群岛。
7,464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