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R百科是靠无数自愿编辑者持续地建设更新完善的。编辑非常简单,请勇于更新页面!
编辑入门 | 资助百科 | 留言讨论页 | 微博@舰R百科 | 百科编辑讨论Q群:366818861

用户:瀚海狂客:修订间差异

来自舰R百科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18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八八舰队”是旧日本海军从日俄战争前到二战战败为止一系列庞大的造舰计划{{黑幕|卫星}}中最具知名度的一项。这一庞大的计划最早发源于1907年(明治40年)的“帝国国防方针”,经过多年的发展后在1914年(大正3年)正式提出,后又经修改,历经1915年(大正4年)“八四舰队案”、1917年(大正6年)“八六舰队案”和1920年(大正9年)“八八舰队案”三个造船计划而终于实现将计划中主力舰全部列入建造计划的目标,但随即又由于1922年(大正11年)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签订而很快终止。
{{#seo:
 
|title=舰R百科-{{PAGENAME}}
“八八舰队”计划是研究无条件投降前旧日本海军发展不可避开的重要环节。这一计划虽然实施未半即宣告破产,但计划中得以留存下来的部分却几乎撑起了二战中日本海军除驱逐舰和重巡洋舰以外主要作战舰艇的半壁江山。
|titlemode=append
 
|keywords=战舰少女,战舰少女R,舰R,百科,{{PAGENAME}},日本海军舰艇类别变迁,舰种,日本海军,日本海军舰种变迁
==概述==
|description=旧日本海军舰种变迁
有关“八八舰队”的最早构想出自1907年(明治40年)日本通过的第一版“帝国国防方针”。在这一版的“方针”中,“国防所要兵力”部分对日本海军舰队未来的发展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
*<big>''海军今后的“国防所要兵力”,即应当维持的最低限度主力,应当为'''{{color|red|八}}'''艘2万吨级的战列舰和'''{{color|red|八}}'''艘1.8万吨级的装甲巡洋舰。''</big>
{{卷首语
 
|头像1= [[image:Shitsureiitashimasu.jpg|100px|link=]]
该“方针”实际上并未给出具体的造舰或预算方案,这一“八八舰队”的早期构想本身也在20世纪初的海军军备竞赛中迅速落伍,因而并未得到什么结果。
|语句1= 总之我先开一个坑在这里.jpg
 
|说话者1= 编者按
事实上,在1906-1914这几年中,以1906年“无畏舰革命”和1907年战列巡洋舰(日语称“巡洋战舰”)这一全新舰种的诞生<ref>日本人自封的“巡洋战舰”筑波型和鞍马型虽然下水更早,但还在使用往复蒸汽机作为动力,航速只有21节左右,事实上并没有脱出老装甲巡洋舰的窠臼。</ref>为标志的海军军事科技大发展多少令日本海军显得有些无所适从,特别是以1910年下水的、装备343mm主炮的'''[[猎户座|猎户座级战列舰]]'''和'''[[狮(战列巡洋舰)|狮级战列巡洋舰]]'''为代表的“超无畏舰”,对日本海军的冲击尤为巨大。刚刚在1905年(明治38年)的对马海峡教科书般干脆利落吊锤了帝俄海军倾家荡产七拼八凑划拉出来的“第二太平洋舰队”{{黑幕|不远万里送人头}}的前无畏主力舰队连同当时还躺在船台上的一票准无畏舰几乎在一夜之间全部落伍,有着13艘前无畏舰、9艘装甲巡洋舰和4艘写作“巡洋战舰”读作大号装巡的怪船的日本海军一下子陷入无好船可用的尴尬境地。
}}
 
__TOC__
{| class="mw-collapsible wikitable mw-collapsed" style="text-align:center;width:100%;"
! colspan=6 | <big><big><big>1907年日本海军主力舰和装甲巡洋舰一览</big></big></big>
|-
! style="width:11%" | 舰种
! style="width:15%" | 舰型 !! 舰名 !! 下水时间 !! 主要火炮
! style="width:25%" | 备注
|-
| rowspan=13 | 战列舰 || 富士型 || 富士 || 1896.3.31 || 40倍径305mm双联装×2<br>40倍径152mm单装×10 || 同型舰“八岛”已于日俄战争中沉没
|-
| rowspan=3 | 敷岛型 || 敷岛 || 1898.11.1 || rowspan=3 | 40倍径305mm双联装×2<br>40倍径152mm单装×14 || 同型舰“初濑”已于日俄战争中沉没
|-
| 朝日 || 1899.3.13
|-
| 三笠 || 1900.11.8
|-
| 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级 || 丹后 || 1894.11.6 || 40倍径305mm双联装炮×2<br>40倍径152mm双联装×4<br>40倍径152mm单装×4 || 原帝俄海军“波尔塔瓦(Полтава)”,1905.1.1在旅顺掳获
|-
| rowspan=2 | 佩列斯韦特级<br>/<br>相模型 || 相模 || 1898.5.19 || rowspan=2 | 45倍径254mm双联装×2<br>45倍径152mm单装×10 || 原帝俄海军“佩列斯韦特(Пересвет)”,1905.1.1在旅顺掳获
|-
| 周防 || 1900.5.24 || 原帝俄海军“胜利(Победа)”,1905.1.1在旅顺掳获
|-
| 无级别 || 肥前 || 1900.10.23 || 40倍径305mm双联装×2<br>40倍径152mm单装×12 || 原帝俄海军“列特维赞(Ретвизан)”,1905.1.1在旅顺掳获
|-
| 博罗季诺级 || 石见 || 1902.7.19 || 40倍径305mm双联装×2<br>45倍径203mm单装×6 || 原帝俄海军“奥廖尔(Орёл)”,1905.5.28在对马海战中向日军投降
|-
| rowspan=2 | 香取型 || 香取 || 1905.7.4 || rowspan=2 | 45倍径305mm联装×2<br>45倍径254mm单装×4
|-
| 鹿岛 || 1905.3.22
|-
| rowspan=2 | 萨摩型 || 萨摩 || 1906.11.15 || rowspan=2 | 45倍径305mm联装×2<br>45倍径254mm单装×4 || 1910.3.25竣工
|-
| 安艺<ref>日文汉字写作“安芸”,汉语资料也有直接照抄的。但是日文的“芸”是“藝”的简化字,和现代汉语中念“yún”的“芸”已非同一含义。“藝”在现行规范汉字中对应的简化字为“艺”</ref> || 1907.4.15 || 1911.3.11竣工
|-
| rowspan=9 | 装甲巡洋舰 || rowspan=2 | 浅间型 || 浅间 || 1898.3.22 || rowspan=2 | 40倍径203mm联装×2<br>40倍径152mm单装×14 || rowspan=2 |
|-
| 常磐 || 1898.7.6
|-
| 无级别 || 八云 || 1899.7.8 || 45倍径203mm联装×2<br>40倍径152mm单装×12
|-
| 无级别 || 吾妻 || 1899.6.24 || 40倍径203mm联装×2<br>40倍径152mm单装×12
|-
| rowspan=2 | 出云型 || 出云 || 1898.9.19 || rowspan=2 | 40倍径203mm联装×2<br>40倍径152mm单装×14 || rowspan=2 |
|-
| 磐手 || 1900.3.29
|-
| rowspan=2 | 春日型 || 春日 || 1902.10.22 || rowspan=2 | 40倍径254mm单装×1<br>45倍径203mm联装×1<br>40倍径152mm单装×14
|-
| 日进 || 1903.2.9
|-
| 巴扬级 || 阿苏 || 1900.6.12 || 45倍径203mm单装×2<br>45倍径152mm单装×8 || 原帝俄海军“巴扬(Баян)”,1905.1.1在旅顺掳获
|-
| rowspan=4 | “战列巡洋舰” || rowspan=2 | 筑波型 || 筑波 || 1905.12.26 || rowspan=2 | 45倍径305mm双联装×2<br>45倍径152mm单装×120 || 开工时官方分类为装甲巡洋舰,至1912年才改为“巡洋战舰”
|-
| 生驹 || 1906.4.9 || 1908.3.24竣工。开工时官方分类为装甲巡洋舰,至1912年才改为“巡洋战舰”
|-
| rowspan=2 | 鞍马型 || 鞍马 || 1907.10.21 || rowspan=2 | 45倍径305mm联装×2<br>45倍径152mm联装×4 || 1911.2.28竣工。开工时官方分类为装甲巡洋舰,至1912年才改为“巡洋战舰”
|-
| 伊吹 || 1907.11.21 || 1909.11.1竣工。开工时官方分类为装甲巡洋舰,至1912年才改为“巡洋战舰”
|-
|}


军事科技的突飞猛进和列强间随之展开的瘟疫般的造舰竞赛大大打乱了日本海军发展的步伐。在这几年中,日本海军一直未能做出一个系统的舰队发展计划,除了搞出两艘自称为“弩级战舰”(日本对无畏舰的称法)的河内型战列舰{{黑幕|自走鱼雷、表面上主炮口径一致但因为倍径不一样而还是散装火控、想齐射只能让长管炮打减装药的屑}}外,更多的只是想方设法在手中之前已经批准了预算但还八字没一撇的“预算战舰”上做点手脚{{黑幕|反复找找国会加钱}}。当时的日本海军手中总共有5艘这样的“预算战舰”。同样在1910年,日本海军决定将“明治40年度(1907)补充舰艇费”留下的装甲巡洋舰'''[[金刚]]'''改为委托英国维克斯船厂建造为超无畏战列巡洋舰,并根据金刚的图纸再照葫芦画瓢建造剩下的4艘,另外再追加3艘战列舰的建造计划。这8艘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加上两艘河内型{{黑幕|自走鱼雷、主炮倍径不一样的屑(二度)}},便是“八八舰队”计划成型前日本全部的“无畏”舰。
==原型简介==
===赤城之名===
===战巡血统===
====天城型巡洋战舰====
====“约”里逃生====
===新生与困惑===
====“三段式空母”====
====动力系统与烟囱====
====“载机巡洋舰”====
====舰桥====
===弊端的暴露===
====帮倒忙的三层甲板====
====毫无卯月的200炮====
====舰载机数量不足====
====“散装”舰桥的麻烦====
====“已启用烟雾发生器”====
===近代化改造===
====从三段到一段====
====动力系统与烟囱====
====武器系统====


{| class="mw-collapsible wikitable mw-collapsed" style="text-align:center;width:100%;"
====舰桥====
! colspan=6 | <big><big><big>“八八舰队”前日本无畏舰一览</big></big><big>
|-
! style="width:11%" | 舰种
! style="width:11%" | 舰型 !! 舰名 !! 开工/下水时间 !! 主炮
! style="width:30%" | 备注
|-
| rowspan=2 | “无畏”战列舰 || rowspan=2 | 河内型 || 河内 || 1909.4.1开工<br>1910.10.15下水 || rowspan=2 | 50倍径305mm联装×2<br>45倍径305mm联装×4 || 1907年“补充舰艇费”以“伊号战舰”名义列入计划;<br>1912.3.1竣工
|-
| 摄津 || 1909.1.18开工<br>1911.3.30下水 || 1907年“补充舰艇费”以“伊号战舰”名义列入计划;<br>1912.7.1竣工
|-
| rowspan=4 | 战列巡洋舰 || rowspan=4 | 金刚型 || [[金刚]] || 1911.1.17开工<br>1912.5.18下水 || rowspan=4 | [[日本35.6厘米连装炮|45倍径356mm双联装]]×4 || 1907年“补充舰艇费”首次以“伊号装甲巡洋舰”名义列入计划,未开工;<br>1910.11.17同英国维克斯船厂签约建造;<br>1913.8.16竣工
|-
| [[比睿]] || 1911.11.4开工<br>1912.11.21下水 || 1904年“新设临时军事费”首次以“卯号装甲巡洋舰”名义列入计划,未开工;<br>1914.8.14竣工
|-
| [[榛名]] || 1912.3.16开工<br>1913.12.14下水 || 1897年“第3期海军扩张”首次以“二号装甲巡洋舰”名义列入计划,未开工;<br>1915.4.19竣工
|-
| [[雾岛]] || 1912.3.17开工<br>1913.12.1下水 || 1897年“第3期海军扩张”首次以“三号装甲巡洋舰”名义列入计划,未开工;<br>1915.4.19竣工
|-
| rowspan=4 | 超无畏战列舰 || rowspan=2 | 扶桑型 || [[扶桑]] || 1912.3.11开工<br>1914.3.28下水 || rowspan=4 | [[日本35.6厘米连装炮|45倍径356mm双联装]]×6 || 1897年“第3期海军扩张”首次以“三号战舰”名义列入计划,未开工;<br>1915.11.8竣工
|-
| [[山城]] || 1913.11.20开工<br>1915.11.3下水 || 1910年“新设造舰费”以“四号战舰”名义列入计划;<br>1917.3.31竣工
|-
| rowspan=2 | 伊势型 || [[伊势]] || 1915.5.10开工<br>1916.11.12下水 || 1910年“新设造舰费”以“五号战舰”名义列入计划,原定为扶桑型三号舰,因预算问题延迟开工,随后在扶桑型基础上修改设计自成一型;<br>1917.12.15竣工
|-
| [[日向]] || 1915.5.6开工<br>1917.1.27下水 || 1910年“新设造舰费”以“六号战舰”名义列入计划,原定为扶桑型四号舰,因预算问题延迟开工,随后变更为伊势型二号舰;<br>1918.4.30竣工
|-
|}


直到1914年(大正3年),日本海军才终于理出来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del>大建</del>方案,也就是后来为人所熟知的“八八舰队”计划。这个计划的核心内容是:
====舰载机配置====
*<big>''舰队的战斗力核心应当由舰龄不超过'''{{color|red|八}}'''年的八艘战列舰和'''{{color|red|八}}'''艘战列巡洋舰构成;''</big>
*<big>''舰龄以8年为1期。舰龄超过8年(1期)的军舰将从第一线退下,但不予退役,而是退居二线继续服役,直至达到设计寿命(主力舰、巡洋舰3期/24年,驱逐舰、鱼雷艇、潜水艇等2期/16年)后方可退役;''</big>
*<big>''从一线退下的军舰应当由新舰予以替换。''</big>


这一计划被分为1915年(大正4年)的“八四舰队案”、1917年(大正6年)的“八六舰队案”和1920年(大正9年)的“八八舰队案”三个部分来实施,直到1922年因华盛顿条约签订而全部腰斩。和当时其他列强的造舰计划一样,“八八舰队”同样是一个帝国主义为了维持扩张、确保自身战略优势而做出的枉顾国情的军备竞赛计划。
===新的问题===


按照计划中“满八年退二线”的构想,作为“八八舰队”核心的16艘主力舰寿命达到8年时就必须由新舰替换,而替换下来的舰只也不会被立即废弃,而是要作为二线继续服役,直至到寿报废。如此算来,如果假定各舰的建造周期均为一年,那么日本必须始终保持每年建造战列舰、战列巡洋舰各一艘的速度才能保证达到8年的寿命的主力舰被及时替换;而如果继续假定主力舰24年的设计寿命不变,那么最终的日本海军将时刻保有一支总数高达48艘的庞大主力舰队,这显然是日本有限的资源和人口所无法承受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日本最终会响应美国的呼吁坐到华盛顿军控会议的谈判桌上,并最终签署条约亲手断送这一酝酿了十余年的计划。
====想当然的“左撇子”====
====“杀人的长屋”====


至于为何日本人执着于在舰艇数量上选择“8”这个数字则说法颇多,一种相对比较可信的说法是,战舰的大型化和技术水平限制了编队规模的发展,按照当时的通信和指挥能力,一支统一行动的编队内编入8艘军舰已是保证不产生混乱的上限。因此,只要日本海军能够保证自己的战列和巡洋舰主力各自能凑出一只精锐的8舰编队,并保证其能在海战中击败敌方同等规模的主力编队,就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确保战斗的胜利。
====一分钱一分货====
====其他====


{{黑幕|迷の自信+给敌人写剧本,帝国海军の传统艺能(赞赏)}}
===型号与姐妹舰问题===
 
==计划相关主要舰船型号==
===主力舰===
按照长期以来的海军史研究届通行的说法,整个“八八舰队”计划中包含的新建主力舰共有5型16艘,其中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各8艘,分别为:
*'''长门型战列舰(2艘)'''- '''[[长门]]'''、'''[[陆奥]]'''
*'''加贺型战列舰(2艘)'''- '''[[加贺]]'''、'''土佐'''
*'''天城型战列巡洋舰(4艘)'''- '''天城'''、'''[[赤城]]'''、'''高雄'''、'''爱宕'''
*'''纪伊型战列巡洋舰(4艘)'''- '''纪伊'''、'''尾张'''、'''十一号舰'''、'''十二号舰'''
*'''八号舰型/十三号型战列巡洋舰(4艘)'''- '''[[十三号战舰|十三号舰]]'''、'''十四号舰'''、'''十五号舰'''、'''十六号舰'''
 
※注:天城型的三、四号舰“'''高雄'''”和“'''爱宕'''”与后来条约时代的高雄型重巡洋舰'''[[高雄]]'''和'''[[爱宕]]'''并无同名以外的联系。天城型的高雄和爱宕均为日本海军历史上的第二代同名舰,而高雄型重巡洋舰的高雄和爱宕则均为第三代。
 
近年来随着考证的深入,更多有关“八八舰队”未成主力舰设计上的资料被发掘出来。特别是在2008年,一批与海军造船官平贺让{{黑幕|平抄抄}}有关的技术资料被公开,披露了大量长期以来不为人所知的技术信息。这些新的资料和考证结果表明,当年日本海军计划中的“八八舰队”与长期以来流传的形象其实有着不少的区别,详见下列各型简介。
 
====八四·八六·八八舰队主力舰构成====
“八四舰队”、“八六舰队”和“八八舰队”分别是“八四”~“八八”三个舰队案中所计划组件的主力舰舰队核心,第一个数字代表战列舰数量,第二个数字代表战列巡洋舰数量。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完全体的“八八舰队”中舰队核心的16艘主力舰才是全部按计划新造的,“八四舰队”和“八六舰队”则均不同程度包含有计划实施之前即已开工的超无畏舰;各计划中的二线舰队同样均由旧舰构成。
 
{| class="mw-collapsible wikitable mw-collapsed" style="text-align:center;width:100%;"
! colspan=7 | <big><big><big>八四、八六、八八舰队主力舰队构成</big></big></big>
|-
! rowspan="2" style="width:10%" align="center" | 舰种 ||colspan="2" style="width:30%" align="center" | 八四舰队 ||colspan="2" style="width:30%" align="center" | 八六舰队 || colspan="2" align="center" style="width:30%" |八八舰队
|-
| align="center" | 一线兵力 || align="center" | 二线兵力 || align="center" | 一线兵力 || align="center" | 二线兵力 || align="center" | 一线兵力 || align="center" | 二线兵力
|-
| align="center" | 战舰 || align="center" | [[扶桑]]<br>[[山城]]<br>[[伊势]]<br>[[日向]]<br>[[长门]]<br>[[陆奥]]<br>[[加贺]]<br>土佐 || align="center" | 香取<br>鹿岛<br>萨摩<br>安艺<br>河内<br>摄津 || align="center" | [[扶桑]]<br>[[山城]]<br>[[伊势]]<br>[[日向]]<br>[[长门]]<br>[[陆奥]]<br>[[加贺]]<br>土佐 || align="center" | 香取<br>鹿岛<br>萨摩<br>安艺<br>河内<br>摄津 || align="center" | [[长门]]<br>[[陆奥]]<br>[[加贺]]<br>土佐<br>纪伊<br>尾张<br>十一号舰<br>十二号舰 || align="center" | 香取<br>鹿岛<br>萨摩<br>安艺<br><del>河内</del><sup> '''{{color|green|B}}'''</sup><br>摄津<br>[[扶桑]]<br>[[山城]]<br>[[伊势]]<br>[[日向]]
|-
| align="center" | 巡洋<br>战舰 || align="center" | [[榛名]]<br>[[雾岛]]<br>天城<br>[[赤城]] || align="center" | 筑波<br>鞍马<br>伊吹<br>生驹<br>[[金刚]]<br>[[比睿]] || align="center" | [[榛名]]<br>[[雾岛]]<br>天城<br>[[赤城]]<br>高雄<br>爱宕 || align="center" | <del>筑波</del><sup> '''{{color|green|A}}'''</sup><br>鞍马<br>伊吹<br>生驹<br>[[金刚]]<br>[[比睿]] || align="center" | 天城<br>[[赤城]]<br>高雄<br>爱宕<br>[[十三号战舰|十三号舰]]<br>十四号舰<br>十五号舰<br>十六号舰 || align="center" | 鞍马<br>伊吹<br>生驹<br>[[金刚]]<br>[[比睿]]<br>[[榛名]]<br>[[雾岛]]
|-
| colspan="7" align="center" | ※二线兵力只统计香取型和筑波型及之后的主力舰,早期前无畏舰不予统计。<br> '''{{color|green|A}}''':战列巡洋舰“筑波”已于1917年1月14日在横须贺停泊中自爆沉没。<br> '''{{color|green|B}}''':战列舰“河内”已于1918年7月12日在山口县德山湾泊地停泊中自爆沉没。
|-
|}
 
====长门型战列舰====
 
{{隐藏|标题=<big><big><big>长门型战列舰图集</big></big></big>|内容={{外链图片|地址=https://patchwiki.biligame.com/images/blhx/b/b9/q11c2be0ng9auxhs0rjpnadbh4t36p8.jpg|宽度=700}}<br>
自上到下:
<br>长门型右舷和甲板布置示意图,原载《布拉西海军年鉴》(Brassey's Naval Annual)1923年号;
<br>1922年4月,刚刚服役不久的长门。
}}


长门型是“八八舰队”计划中第一型新造战列舰,也是整个“八八舰队”计划中唯一全部建成的主力舰。本型共建造[[长门]]、[[陆奥]]两艘,全部在游戏中实装。
====战巡时代====


{| class="mw-collapsible wikitable mw-collapsed" style="text-align:center;width:100%;"
====天城型?赤城型?====
! colspan=7 | <big><big><big>长门型各舰一览</big></big></big>
|-
! style="width:10%" | 番号 !! style="width:10%" | 舰名 !! style="width:20%" | 开工时间 !! style="width:20%" | 下水时间 !! style="width:20%" | 竣工时间 !! 结局及备注
|-
| 1 || [[长门]] || 1917.8.28 || 1919.11.9 || 1920.11.25 || 存活至二战后,1946年作为靶舰参与“十字路口行动”,在Baker核试验4天后于1946.7.28深夜~7.29凌晨间沉没
|-
| 2 || [[陆奥]] || 1918.6.1 || 1920.5.31 || 1921.10.24 || 1943.6.8在广岛湾柱岛泊地停泊期间因三号炮塔弹药库爆炸而沉没
|}


表5 长门型基本参数
====准同型舰加贺====


更多有关长门型的内容,参见[[长门]]和[[陆奥]]的词条。
===基本参数===


====加贺型战列舰====
====战巡原案====
图2 加贺型线图


加贺型是[[长门]]型的后继舰型,因二号舰土佐开工更早,也被称为土佐型。本型共建造[[加贺]]、土佐两艘,均因华盛顿条约未能以战列舰完工,只有[[加贺]]最终得以改造为航空母舰留存至后条约时代。游戏中实装的就是改造为航空母舰后的[[加贺]]。
====航母====


{| class="mw-collapsible wikitable mw-collapsed" style="text-align:center;width:100%;"
====舰载机编制====
! colspan=7 | <big><big><big>加贺型各舰一览</big></big></big>
==原型舰历==
|-
===建造经过===
! style="width:10%" | 番号 !! style="width:10" | 舰名 !! style="width:20" | 开工时间 !! style="width:20" | 下水时间 !! style="width:20" | 竣工时间 !! 备注
===早期经历===
|-
===侵华战争===
===“一航战,出击”===
===偷袭珍珠港===
===“无敌机动部队”===
===印度洋空袭===
===中途岛海战===
====“MI作战”====
====战役开始====
====二次换弹令====
====“命运的五分钟”====
===终末===
====弃舰====
====雷击处分====
====损失与伤亡====
===后日谈===
====别了,一航战====
====除籍====
====寻访遗骸====


|}
===简明年表===


表7 加贺型基本参数
===原型逸事===


加贺型在计划最初是作为长门型的3、4号舰建造的,但在1916年日德兰海战之后,为了更好的吸取海战的经验教训,而在长门型的基础之上大幅修改了设计。
====混乱的三层甲板====
====“猛训练比清洁重要”====


加贺型在设计上比长门型更加彻底地贯彻了“重点防护”的思想,而且真正意义上彻底跳出了自引进[[金刚]]以来在日本主力舰设计中萦绕的传统英式设计风格。以主装甲带为例,长门型的主装甲带是垂直布置的,且上薄下厚;而加贺型的主装甲带则不但比长门型更厚,还上下等厚,且倾斜安装。此外,加贺型也首次在烟囱上安装了垂直防护装甲{{黑幕|避免被俯冲轰炸机一发入魂粗暴鸿儒锅炉}}和水下防雷突出部{{黑幕|舰娘の小肚腩}}。可以这样讲,加贺型是建造当时世界上防御最好的战列舰。
====战巡原案====


加贺型的主炮塔比长门型增加一座,使之拥有总共10门45倍径410mm的强悍火力,这在建造当时也是世界上最强的。不过虽然火炮和长门型完全相同,但加贺型的炮塔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改,侧面装甲略有减薄,俯仰角范围则从长门型的-5°~30°改为-3°~35°。
====德日技术交流====


动力方面,加贺型换装了更强力的新式锅炉,从而在锅炉数从21座减少为12座、基准排水量增加到近4万吨的情况下跑出26.5节(或28节?)的航速。正因如此,在建造当时,加贺型也被称为“高速战列舰”。
====“大人物”的摇篮====


{{黑幕|别说什么27节高速线,高速战列舰本来就是个动态的非正式概念。只要比同时期的战列舰平均水平快就可以算作高速战列舰,比如习惯上被视作高速战列舰鼻祖的[[伊丽莎白女王]]级,虽然只能跑24节,但是放在当时的一票铁王八里,那就是妥妥的高速战列舰。}}
==游戏相关==
===游戏性能===
===联动相关===


除去五座炮塔外,加贺型在外观上和长门型最显著的区别还有一项,即加贺型从设计定稿伊始便只有一座烟囱,而长门型直至1936年第二次改造后才将两座烟囱改为一座。这一区别也是由于加贺型锅炉数量减少导致的。
====联动背景====


====天城型战列巡洋舰====
====Kazeno/风乃====
图3 天城型战列巡洋舰线图


图4 隔壁窝窝屎{{黑幕|养生休闲小游戏}}里的天城
===换装相关===


大概是八八舰队得以完成的架空世界线中参照长门现代化改造后的版本,
===台词解析===
====普通台词====
====换装-Akagi&Kazeno====


{{黑幕|跟没МА的白毛子较什么真啊,主炮布置能大差不差就算史诗级还原了(恼)}}
====换装-红姬====


天城型是“八八舰队”计划中第一型战列巡洋舰,也是日本自行设计的第一型真·战列巡洋舰。天城型是基于加贺型的设计改进而来的,相当于加贺型的“升级版”。该型总共计划建造四艘,仅一艘[[赤城]]最终得以改造为航空母舰留存至后条约时代。游戏中实装的就是改造为航空母舰后的[[赤城]]。
===立绘解析===
====改造前====
====改造后====


{| class="mw-collapsible wikitable mw-collapsed" style="text-align:center;width:100%;"
====换装-Akagi&Kazeno====
! colspan=7 | <big><big><big>天城型各舰一览</big></big></big>
|-
! style="width:10%" | 番号 !! style="width:10" | 舰名 !! style="width:20" | 开工时间 !! style="width:20" | 下水时间 !! style="width:20" | 竣工时间 !! 备注
|-


|}
====换装-红姬====


表9 天城型基本参数
===人设===
====官方设定====
====亲爹的设定====
===梗&二设===
====吃撑====
====港区食神====
====城赤:饰 敦星克列====
===船际关系===
====和加贺====


====雷击处分小队====


====历史上的同僚====


{| class="mw-collapsible wikitable mw-collapsed" style="text-align:center;width:100%;"
====其他日系舰娘====
! colspan=7 | <big><big><big>纪伊型各舰一览</big></big></big>
|-
! style="width:10%" | 番号 !! style="width:10" | 舰名 !! style="width:20" | 开工时间 !! style="width:20" | 下水时间 !! style="width:20" | 竣工时间 !! 备注
|-


|}
====历史上的孽缘====
{| class="mw-collapsible wikitable mw-collapsed" style="text-align:center;width:100%;"
! colspan=7 | <big><big><big>八号舰型/十三号型各舰一览</big></big></big>
|-
! style="width:10%" | 番号 !! style="width:10" | 舰名 !! style="width:20" | 开工时间 !! style="width:20" | 下水时间 !! style="width:20" | 竣工时间 !! 备注
|-


|}
====同厂舰娘====
===图集===
=====风乃=====
=====原型=====
=====人设=====
====台词解析====
====立绘解析====
==相关链接==

2023年7月24日 (一) 19:57的最新版本


总之我先开一个坑在这里.jpg
编者按


原型简介[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赤城之名[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战巡血统[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天城型巡洋战舰[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约”里逃生[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新生与困惑[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三段式空母”[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动力系统与烟囱[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载机巡洋舰”[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舰桥[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弊端的暴露[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帮倒忙的三层甲板[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毫无卯月的200炮[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舰载机数量不足[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散装”舰桥的麻烦[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已启用烟雾发生器”[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近代化改造[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从三段到一段[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动力系统与烟囱[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武器系统[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舰桥[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舰载机配置[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新的问题[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想当然的“左撇子”[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杀人的长屋”[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一分钱一分货[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其他[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型号与姐妹舰问题[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战巡时代[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天城型?赤城型?[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准同型舰加贺[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基本参数[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战巡原案[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航母[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舰载机编制[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原型舰历[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建造经过[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早期经历[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侵华战争[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一航战,出击”[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偷袭珍珠港[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无敌机动部队”[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印度洋空袭[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中途岛海战[编辑 | 编辑源代码]

“MI作战”[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战役开始[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二次换弹令[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命运的五分钟”[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终末[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弃舰[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雷击处分[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损失与伤亡[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后日谈[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别了,一航战[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除籍[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寻访遗骸[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简明年表[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原型逸事[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混乱的三层甲板[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猛训练比清洁重要”[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战巡原案[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德日技术交流[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大人物”的摇篮[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游戏相关[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游戏性能[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联动相关[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联动背景[编辑 | 编辑源代码]

Kazeno/风乃[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换装相关[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台词解析[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普通台词[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换装-Akagi&Kazeno[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换装-红姬[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立绘解析[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改造前[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改造后[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换装-Akagi&Kazeno[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换装-红姬[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人设[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官方设定[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亲爹的设定[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梗&二设[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吃撑[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港区食神[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城赤:饰 敦星克列[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船际关系[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和加贺[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雷击处分小队[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历史上的同僚[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其他日系舰娘[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历史上的孽缘[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同厂舰娘[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图集[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风乃[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原型[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人设[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台词解析[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立绘解析[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相关链接[编辑 | 编辑源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