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舰少女R》中的舰娘分为多个种类,分别来自历史中的舰船种类。目前已经实装并且可被玩家使用的有战列舰(BB)、战列巡洋舰(BC)、航空战列舰(BBV)、导弹战列舰(BBG)、轻型航母(CVL)、航空母舰(CV)、装甲航母(AV)、轻巡洋舰(CL)、重巡洋舰(CA)、重雷装巡洋舰(CLT)、航空巡洋舰(CAV)、导弹大型巡洋舰(CBG)、导弹巡洋舰(ASCG)、防空导弹巡洋舰(AACG)、驱逐舰(DD)、导弹驱逐舰(ASDG)、防空导弹驱逐舰(AADG)、浅水重炮舰(BM)、潜水艇(SS)、重炮潜艇(SC)、补给舰(AP)。早期还存在水上机母舰(AV)分类,后被取消。今后还将实装潜水航母等舰种。
除了以上分类外,游戏内还有另外两种舰船分类方法:
1.按照吨位分类
- 按照舰船的吨位从大到小分成三个级别,分别是大型舰,中型舰和小型舰。这个分类影响舰船的闪避,以及防空属性,大型舰拥有更高的减伤收益的防空属性,中型舰拥有相对平衡的减伤收益和闪避收益的防空属性,小型舰拥有更高的闪避收益的防空属性。
- 大型舰包括:战列舰(BB)、战列巡洋舰(BC)、航空战列舰(BBV)、导弹战列舰(BBG)、导弹大型巡洋舰(CBG)、航空母舰(CV)、装甲航母(AV)
- 中型舰包括:轻巡洋舰(CL)、重巡洋舰(CA)、重雷装巡洋舰(CLT)、航空巡洋舰(CAV)、轻型航母(CVL)、导弹巡洋舰(ASCG)、防空导弹巡洋舰(AACG)
- 小型舰包括:驱逐舰(DD)、导弹驱逐舰(ASDG)、防空导弹驱逐舰(AADG)、浅水重炮舰(BM)、潜水艇(SS)、重炮潜艇(SC)、补给舰(AP)
2.按照用途分类
- 按照各个舰种在实战中的用途进行分类,分为主力舰、护卫舰和水下舰三种。这个分类影响航向分配的航速计算。护卫舰在轮型阵时会发动防空弹幕,在梯形阵时会锁定敌方对位非水下舰单位(会在对位敌舰上出现准心图案),降低其50%闪避率。
- 主力舰包括:战列舰(BB)、战列巡洋舰(BC)、航空战列舰(BBV)、导弹战列舰(BBG)、导弹大型巡洋舰(CBG)、导弹巡洋舰(ASCG)、航空母舰(CV)、装甲航母(AV)、导弹驱逐舰(ASDG)
- 护卫舰包括:驱逐舰(DD)、防空导弹驱逐舰(AADG)、轻巡洋舰(CL)、重巡洋舰(CA)、重雷装巡洋舰(CLT)、航空巡洋舰(CAV)、防空导弹巡洋舰(AACG)、轻型航母(CVL)、浅水重炮舰(BM)、潜水艇(SS)、重炮潜艇(SC)、补给舰(AP)
- 水下舰包括:潜水艇(SS)、重炮潜艇(SC)
- 注:水下舰属于特殊的一类护卫舰,护卫舰相关的buff对水下舰同样有效,水下舰的特殊之处在于自身对潜值为0的舰船无法攻击水下舰,且梯形阵时水下舰无法被对方锁定,而水下舰可以锁定对位非水下舰单位。
图例:卡片左上角第一个数字表示此舰娘在
模拟演习模式中的出击花费,第二个数字表示此舰娘在
决战模式中的战略点数基础花费。
战列舰 / Battleship(BB)[编辑]
历史沿革[编辑]
大舰巨炮的典范,装备大口径火炮,拥有厚重的装甲。是曾经的海上霸主和海权的象征,以厚重的装甲和压倒性火力为一切兵器爱好者津津乐道,战列舰之间的直接对决更是令人热血沸腾。但是,随着航空母舰和舰载航空兵的发展,还有经过几次以航母为主力的战役,各国海军逐渐认识到了战列舰的局限性,发展重心慢慢向航母转移,巨舰大炮日渐式微。步入冷战时代,反舰导弹等能够精确制导的超视距武器出现,传统的大舰巨炮没有优势,各国便不再发展战列舰,战列舰这一海上霸主逐渐在人们视野中淡去。2001年,世界上最后一艘战列舰衣阿华号退役封存。
游戏性能[编辑]
战列舰在游戏中拥有最高的火力、装甲和血量但也混进了改造前的爱莉这种54HP的最强重炮。,是攻克高难度关卡的主力,同时配合各种技能能够对敌方所有水面舰艇造成巨大伤害,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统称为“大炮”。除了类似于选择技能“凯旋之歌”的黎塞留等极个别情况,大炮的普遍装备配置为“三炮一弹”,即四个格子装备三门主炮加一枚91式穿甲弹。
虽然在现代海军里战列舰早已被作战半径更广的航母和精确制导武器所取代,但在游戏里的活动高难度关卡攻坚战中,战列舰仍然是首选的主力舰种,因为游戏内战列舰数量众多,多个主要国家阵营都有战列舰以防带路条件和功勋任务限制国籍,覆盖全面,而且更重要的是每个主要阵营都有强力且很好用的战列舰。
但强力也是要付出代价的,战列舰出击和维修消耗也是所有舰种中最高的,所以一般来说不打活动的日常任务里战列舰都是不会派上场的,即便是练级通常也只会在演习中练级。
战列舰在水面虽然称王称霸,但她们无法反潜和开幕,以及其较低的回避值在潜艇的鱼雷面前非常脆弱潜艇:听说你是战列舰?,但凭借自身较高的防空和装甲值对航空攻击也有一定抵御能力。
战斗流程
阶段
|
航空战
|
导弹战
|
先制反潜
|
先制鱼雷
|
炮击战
|
鱼雷战
|
闭幕导弹
|
夜战
|
---|
攻击类型
|
|
|
|
|
昼战炮击[1] |
昼战雷击[2] |
|
夜战炮击[3] |
---|
备注
|
[1]:射程为“长”、“超长”或者被特定技能影响才能参与次轮炮击。 [2]:非大破,且鱼雷值不为0才能参与鱼雷战。 [3]:非大破才能参与夜战。
|
---|
装备类型
装备槽数量(改前→改后):4→4
装备种类
|
小型主炮
|
中型主炮
|
大型主炮
|
副炮
|
鱼雷
|
攻击机·战斗机·轰炸机
|
侦察机
|
雷达
|
炮弹
|
防空炮
|
反潜装备
|
发射器·导弹
|
---|
是否可装备
|
是
|
是
|
是
|
是
|
否
|
否
|
是
|
是
|
是
|
是
|
否
|
否
|
---|
备注
|
|
|
|
|
|
|
需有搭载量
|
不可装备声呐
|
|
|
|
|
---|
不可装备的强化部件
|
铁锚、附加装甲(中型)、发烟筒
|
---|
图鉴
改造
航空战列舰 / Aviation Battleship(BBV)[编辑]
历史沿革[编辑]
战列舰与航空母舰的结合,配备战列舰主炮以及具备搭载飞机功能的战舰。尽管世界各国都曾经有过类似的对战列舰改造计划(英国的狮级、法国黎塞留级让•巴尔号、美国的衣阿华级等等),但唯独只有日本真正实行——为了补充在太平洋战争中失去的航母,且暂无足够经费将大型战舰完全改装成航母,故而将旧式战列舰伊势、日向二舰拆除部分主炮,装上航空甲板,世界上唯二的航空战列舰应运而生。又由于各种错误的战术,使得原本预定配属该两舰的航空队损失殆尽,故此伊势级在历史上一次都没有表现过其航空机能,便迎来了战争的终结。因此,航空战列舰的真正实用性能至今为止都饱受争议。
游戏性能[编辑]
其中,暴怒号在历史上是由大型轻巡洋舰改造为航战的,但游戏中跳过了该阶段,直接作为航战登场。属性上尽管保留了鱼雷值且能强化,却因为舰种属于航战而无法参加闭幕雷击毫无作用的鱼雷值强化。
航战同时拥有开幕轰炸只能装备水上飞机,且无法享受正航们的各种舰载机buff、昼战两轮炮击威力不如一般的战列或战巡及反潜的功能只在装备带反潜值的水上飞机的情况下进行次轮炮击阶段的反潜,且中破状态下不参与,“样样通样样松”的完美诠释。
虽然拥有多种攻击方式,但其基础属性不高,而且要装载飞机则必须损失火力,在目前版本比较鸡肋。最大的用途是当地图限制战列舰总数或者限制参战船只国籍时可以替补上场。另外由于其是游戏内唯一能够反潜的主力舰,在某些极端情况下也可用于执行反潜任务。
战斗流程
阶段
|
航空战
|
导弹战
|
先制反潜
|
先制鱼雷
|
炮击战
|
鱼雷战
|
闭幕导弹
|
夜战
|
---|
攻击类型
|
轰炸机 鱼雷机[1] |
|
|
|
昼战炮击[2] 昼战飞机反潜[3] |
|
|
夜战炮击[3] |
---|
备注
|
[1]:非大破,且轰炸机或鱼雷机有余量才会参与航空战。 [2]:射程为“长”、“超长”或者被特定技能影响才能参与次轮炮击。 [3]:次轮炮击阶段,若对方有水下单位,会优先进行反潜攻击。 [4]:非大破才能参与夜战。
|
---|
装备类型
注:4个装备槽中仅后两个有飞机搭载量,即只有后两个装备槽能装备飞机。
图鉴
改造
战列巡洋舰 / Battlecruiser(BC)[编辑]
历史沿革[编辑]
战列巡洋舰在历史上是争议最多的舰种,一般认为,战列巡洋舰是在无法同时满足火力防护以及机动性的时代,被迫所做出来的一种妥协设计。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战列巡洋舰可视为战列舰牺牲部分防护而取得较高航速的权衡方案,主要职能是利用高航速抢占战列线上的优势位置。在同时能够满足航速与防护要求的高速战列舰出现后,战列巡洋舰迅速被其取代,声望号和胡德号基本上就是战列巡洋舰的巅峰。在一战结束不久,高速战列舰面世之后其实再也没有下水严格意义上的“战列巡洋舰”。
20世纪40年代海军条约失效后,各国在巡洋舰上的军备竞赛再次启动。为了压制条约巡洋舰,受到“德意志”级的启发,各国先后地提出了“巡洋舰杀手”,亦即大型巡洋舰的概念。美国的“阿拉斯加”级、日本的“超甲巡wows中的吉野”计划、以及苏联在战后设计的“斯大林格勒”计划都是这个思路的产物。她们在战场上用于猎杀敌方巡洋舰,并不属于传统战列巡洋舰(对抗敌方战列舰)职能范围。
除了真正的“战列巡洋舰”和“大型巡洋舰”,历史上很多不上不下分类的其他舰种在游戏中皆被算作战巡奇怪分类舰娘收容所。如:
游戏性能[编辑]
游戏中的战巡可以看作战列的劣化版,装备配置和战列基本一致,消耗也普遍比战列低,大多拥有较高的航速以及和战列不相上下的火力,但普遍牺牲了装甲,这也导致战巡在面对航空攻击时的抗性比战列舰要差一些。胡德、星座是相当好用的船,虽然某些战巡由于未改造而在性能上稍稍不尽人意,但在游戏前期依然是大炮编队的有力补充。而且例如十三号战舰、无比等未改战巡都拥有不错的属性和综合实力,在限制国籍和战列舰的任务或带路条件中也是战列舰的同位替代。此外,也不乏凭借出色技能超越普通战列舰的存在,例如无敌人如其名
德意志级、勇敢级可以装备鱼雷。
战斗流程
阶段
|
航空战
|
导弹战
|
先制反潜
|
先制鱼雷
|
炮击战
|
鱼雷战
|
闭幕导弹
|
夜战
|
---|
攻击类型
|
|
|
|
|
昼战炮击[1] |
昼战雷击[2] |
|
夜战炮击[3] |
---|
备注
|
[1]:射程为“长”、“超长”或者被特定技能影响才能参与次轮炮击。 [2]:非大破,且鱼雷值不为0才能参与鱼雷战。 [3]:非大破才能参与夜战。
|
---|
装备类型
装备槽数量(改前→改后):4→4(德意志级为3,斯佩伯爵海军上将为3→4)
装备种类
|
小型主炮
|
中型主炮
|
大型主炮
|
副炮
|
鱼雷
|
攻击机·战斗机·轰炸机
|
侦察机
|
雷达
|
炮弹
|
防空炮
|
反潜装备
|
发射器·导弹
|
---|
是否可装备
|
是
|
是
|
是
|
是
|
否
|
否
|
是
|
是
|
是
|
是
|
否
|
否
|
---|
备注
|
|
|
|
|
|
|
需有搭载量
|
不可装备声呐
|
|
|
|
|
---|
不可装备的强化部件
|
铁锚、附加装甲(中型)、发烟筒
|
---|
图鉴
改造
导弹战列舰 / Battleship, guided missile(BBG)[编辑]
历史沿革[编辑]
1950年代,世界步入导弹时代,战列舰的大口径火炮被认为已经落伍。美国在二战结束后仍然保留着舰龄较小的四艘“衣阿华”级战列舰,而这些战列舰很自然地被设想作为导弹发射的平台。在50-60年代,曾有过十多个在“衣阿华”级战列舰上加装防空导弹系统的方案,但最后这些方案都因为不够经济而没有实施。最后,四艘“衣阿华”级还是迎来了暂时封存的命运。到了80年代,随着美国的火炮巡洋舰逐渐退役,海军急需一种对陆攻击的平台,因此此前被封存的四艘战列舰重新进入了海军的视野——她们加装上了“战斧”和“鱼叉”导弹承担了对陆攻击的任务,并在海湾战争中参战。
法国海军也曾于1958年计划将让·巴尔号战列舰进行导弹化改造,甚至一度还有装备弹道导弹的想法,但这些方案由于资金原因最终没有实施。
游戏性能[编辑]
注意,目前游戏内的导战均为“反舰型导弹战列舰”,也就是仅有开幕导弹,且不具备导弹拦截能力,和导驱是一样的。
导战有专门的导弹搭载槽,装备了导弹的装备格会在导弹战阶段发射开幕导弹,而在其余阶段导战与战列舰无异。导战必须装备发射器才能参与导弹战,而且导弹对目标进行攻击后,无论是否命中都会消耗。导弹命中极高,而且导战本身火力够高,其导弹伤害甚至超越了轰炸机。
导战的优势是可以达到目前游戏内单舰第二高的攻击频率,为6次(第一是大巡的8次)如果让巴尔·改用一技能偷借走精锐装备、BIGSEVEN、混合特击,可以直追8次,虽然频率不及大巡,但导战的导弹是开幕导弹,其先手价值要比大巡的后手导弹要高得多,而且导战再怎么说也是战列舰,其基础火力是肯定高于大巡的,所以导战既可以装上大炮的装备当作不叫“战列舰”的战列舰来用,又可以全部带上导弹当作会发射导弹的战列舰来用,用途相较于大巡广一些。导战在带满三枚导弹和发射器时拥有开幕三发导弹+两轮炮击战+夜战炮击一共六次攻击频率,搭配导弹的高命中,导战可以在活动要求S胜以及斩杀boss的时候充分发挥高攻击频率的补刀优势;而作为普通战列舰时也毫不逊色,拥有极高的战略价值。
目前游戏中实装了两艘导战。技能提供锁头或者导弹暴击的密苏里属于必练的一线主力。改造后的让巴尔除了二技能的无脑输出外,成为导战后也大幅度提升了一技能的上限。
战斗流程
阶段
|
航空战
|
导弹战
|
先制反潜
|
先制鱼雷
|
炮击战
|
鱼雷战
|
闭幕导弹
|
夜战
|
---|
攻击类型
|
|
昼战导弹[1] |
|
|
昼战炮击[2] |
|
|
夜战炮击[3] |
---|
备注
|
[1]:非大破,装备了发射器,且导弹有余量才能参与导弹战。 [2]:射程为“长”、“超长”或者被特定技能影响才能参与次轮炮击。 [3]:非大破才能参与夜战。
|
---|
装备类型
装备槽数量(改前→改后):4→4
装备种类
|
小型主炮
|
中型主炮
|
大型主炮
|
副炮
|
鱼雷
|
攻击机·战斗机·轰炸机
|
侦察机
|
雷达
|
炮弹
|
防空炮
|
反潜装备
|
发射器·导弹
|
---|
是否可装备
|
是
|
是
|
是
|
是
|
否
|
否
|
是
|
是
|
是
|
是
|
否
|
是
|
---|
备注
|
|
|
|
|
|
|
需有搭载量
|
不可装备声呐
|
|
|
|
|
---|
不可装备的强化部件
|
铁锚、附加装甲(中型)、发烟筒
|
---|
图鉴
改造
导弹大型巡洋舰 / Large Cruiser, guided missile(CBG)[编辑]
历史沿革[编辑]
1958年,美国海军曾计划将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改装成为导弹大型巡洋舰。这个改造工程包括拆除舰体后部的炮塔,换装导弹发射架。然而在进一步的计划论证中,这项改造被认为花费过于昂贵,最终没有实施。
游戏性能[编辑]
注意,游戏里的“大巡”特指“导弹大型巡洋舰”而不是“大型巡洋舰”,大巡没有开幕导弹仅有闭幕导弹和夜战导弹,具备导弹拦截能力,和防驱是一样的。
大巡有专门的导弹搭载槽,装备了导弹的装备格会在导弹战阶段对对方的开幕导弹攻击进行拦截。在炮击战阶段大巡与战列舰无异。在鱼雷战结束后,如果仍有导弹余量,则进行闭幕导弹。夜战阶段如果仍有导弹余量,则夜战也进行导弹攻击;若导弹耗完,则进行炮击。装备了几格导弹,就对几个目标进行攻击(目标可重复),分别结算导弹伤害。大巡必须装备发射器才能参与导弹战,而且导弹对目标进行攻击后,无论是否命中都会消耗。导弹命中极高,但伤害不及轰炸机。
大巡的优势是拥有目前游戏内单舰最高的攻击频率,一般大巡的标准装备是一个发射架加上三枚防空导弹极其不推荐大巡带大炮的装备,否则无法发挥出大巡独特的优势,这样一艘大巡拥有两轮炮击战+闭幕三发导弹+夜战三发导弹一共八次攻击频率,搭配导弹的高命中以及道中的导弹拦截能力,大巡可以在活动要求S胜以及斩杀boss的时候充分发挥高攻击频率的补刀优势,本身作为专业的反开幕舰种,也拥有极高的战略价值,所以目前游戏中的阿拉斯加和关岛都属于必练的一线主力。
战斗流程
阶段
|
航空战
|
导弹战
|
先制反潜
|
先制鱼雷
|
炮击战
|
鱼雷战
|
闭幕导弹
|
夜战
|
---|
攻击类型
|
|
昼战导弹[1] |
|
|
昼战炮击[2] |
|
昼战导弹[3] |
夜战导弹[4] |
---|
备注
|
[1]:非大破,装备了发射器,且导弹余量不为0才能参与导弹战。仅拦截导弹,不攻击。 [2]:射程为“长”、“超长”或者被特定技能影响才能参与次轮炮击。 [3]:非大破,装备了发射器,且导弹余量不为0才能参与闭幕导弹。 [4]:非大破,装备了发射器,且导弹余量不为0才能参与夜战。
|
---|
装备类型
装备槽数量(改前→改后):4→4
装备种类
|
小型主炮
|
中型主炮
|
大型主炮
|
副炮
|
鱼雷
|
攻击机·战斗机·轰炸机
|
侦察机
|
雷达
|
炮弹
|
防空炮
|
反潜装备
|
发射器·导弹
|
---|
是否可装备
|
是
|
是
|
是
|
是
|
否
|
否
|
是
|
是
|
是
|
是
|
否
|
是
|
---|
备注
|
|
|
|
|
|
|
需有搭载量
|
不可装备声呐
|
|
|
|
|
---|
不可装备的强化部件
|
铁锚、附加装甲(中型)、发烟筒
|
---|
图鉴
改造
航空母舰 / Standard Aircraft Carrier(CV)[编辑]
历史沿革[编辑]
航空母舰最初来源于驾驶飞机从舰船上起飞和着陆的设想。一战以来,各国都开始研究这种能搭载飞机的水面舰艇,但各国都以为这种舰船充其量只是舰队的补充,真正的海战还是要靠大舰巨炮。然而,经二战初期过几次运用航母的战役,各国发现航母拥有广阔的作战半径,能够先发制人,取得战斗的主动权,才大力发展这种舰船。航母在战争后期是海军实力的代表,其中“埃塞克斯饺子级”级航母在二战中一共建造了24艘之多,一举奠定了美国战后的世界霸主地位。直到今日,航空母舰已是现代海军不可或缺的武器也是海战最重要的舰艇之一。依靠航空母舰,一个国家可以在远离其国土的地方、在不依靠当地的机场的情况下施加军事压力和进行作战。时至今日,航空母舰已是现代海军不可或缺的利器,也成为了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
游戏性能[编辑]
游戏中的航母主要以高索敌值探测对方配置,然后开幕先行攻击对方——装备战斗机能抢下制空权,让对方航母开幕乏力;而装备攻击机和轰炸机能在炮击战开始之前就狠狠地削弱对方的战斗力。即使是在炮击战,搭载大量轰炸机的航母也能造成不亚于BB炮击的伤害。虽然航母在经过多个节点的战斗后舰载机会逐渐损失从而影响攻击力,但航母们当之无愧是为队伍其他舰艇保驾护航,使她们能以最佳状态迎战BOSS的一把好手。
在舰队里编入大量航母可以让你在前三个节点享受秒杀的快感,对那些不需要攻打地图BOSS节点的捞船玩家来说,这是省下快速修理道具的最佳配置方式。
但由于2019年1月官方调整了游戏内的防空机制,主要是增加了舰船的舰种对于防空的影响,对小型舰增加了防空闪避,对大型舰增加了防空减伤,对中型舰两者都有少量提高,这一改变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航母的开幕威力,使得航母如果要达到和原来同样的开幕伤害需要用更好的飞机,但是命中问题则难以解决。所以航母在其后近2年的时间内都处于“面对低难度关卡时可以随便组队碾压;但面对高难度关卡时极度考验装备和船池积淀,难以发挥全部实力”的地位,普通玩家攻坚的主力仍然是大炮。
但是,随着列克星敦和萨拉托加的技能「航空战术先驱」的效果可以叠加、大黄蜂改造后的超强技能、勇猛的强力buff的加持,以及梯形阵加成可以影响航系的改动,航母队又找回了曾经的辉煌,现在又可以像从前一样快乐的洗地了。
需要注意的是,航母不能进行反潜,一般也无法参与夜战。且航母的攻击力受装备的影响较大,而且如何摆放这三种飞机,也是值得研究的学问。详参战斗机制。
战斗流程
阶段
|
航空战
|
导弹战
|
先制反潜
|
先制鱼雷
|
炮击战
|
鱼雷战
|
闭幕导弹
|
夜战
|
---|
攻击类型
|
轰炸机 鱼雷机[1] |
|
|
|
昼战飞机炮击[2][3] |
|
|
|
---|
备注
|
[1]:非大破,且轰炸机或鱼雷机有余量才能参与航空战。 [2]:非中破、大破才能参与炮击战。 [3]:射程为“长”、“超长”或者被特定技能影响才能参与次轮炮击。
|
---|
装备类型
装备槽数量(改前→改后):4→4
装备种类
|
小型主炮
|
中型主炮
|
大型主炮
|
副炮
|
鱼雷
|
攻击机·战斗机·轰炸机
|
侦察机
|
雷达
|
炮弹
|
防空炮
|
反潜装备
|
发射器·导弹
|
---|
是否可装备
|
否
|
否
|
否
|
是
|
否
|
是
|
是
|
是
|
否
|
是
|
否
|
否
|
---|
备注
|
|
|
|
|
|
|
|
不可装备声呐
|
|
|
|
|
---|
不可装备的强化部件
|
铁锚、附加装甲(中型)、发烟筒
|
---|
图鉴
改造
轻型航空母舰 / Light Aircraft Carrier(CVL)[编辑]
历史沿革[编辑]
航空母舰的小型化版本,是海上航空力量的有力补充。正规空母的建造耗时长、成型慢,而且占用有限的大型船台,而这些建造或改装而来的轻型航母下水速度快。虽然在防护和载机量上都有不足的地方,但轻型航母在航母编队数量紧张时可以作为应急补充,跟随航母一同作战,在职责上与航母无异。
美国在二战时建造了大量由货船改造而来的“护航航母”,主要承担在低强度地区的护航、反潜、支援工作,在游戏里她们也一并归入“轻型航母”。需要注意的是,护航航母与轻型航母的职责有较大差异,护航航母一般不跟随大部队作战。
游戏性能[编辑]
游戏中的轻型航母除了航空母舰的一般攻击流程外,还可以参加先制反潜。和航母相比,轻型航母在火力、装甲、载机量、航速等方面存在缺陷,一般不参与主力部队的作战但其实全部装备上B25的轻母队威力也是不容小觑的,更多情况下是为驱逐舰编队提供护航,比如炸鱼,炸鱼,还有炸鱼;或者是在有舰种限制的情况下,作为能够同时兼顾制空与反潜的多面手来使用。另外,用航母队攻略有潜艇的地图时,可以编入轻型航母来负责反潜。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分类为护卫舰,但轻母在计算航速时视为主力舰。
战斗流程
阶段
|
航空战
|
导弹战
|
先制反潜
|
先制鱼雷
|
炮击战
|
鱼雷战
|
闭幕导弹
|
夜战
|
---|
攻击类型
|
轰炸机 鱼雷机[1] |
|
昼战飞机反潜[2] |
|
昼战飞机炮击[3][4] 昼战飞机反潜[5] |
|
|
|
---|
备注
|
[1]:非大破,且轰炸机或鱼雷机有余量才能参与航空战。 [2]:非中破、大破,且选择单横阵才能参与先制反潜。 [3]:非中破、大破才能参与炮击战。 [4]:射程为“长”、“超长”或者被特定技能影响才能参与次轮炮击。 [5]:若对方有水下单位,会优先进行反潜攻击。
|
---|
装备类型
装备槽数量:3
装备种类
|
小型主炮
|
中型主炮
|
大型主炮
|
副炮
|
鱼雷
|
攻击机·战斗机·轰炸机
|
侦察机
|
雷达
|
炮弹
|
防空炮
|
反潜装备
|
发射器·导弹
|
---|
是否可装备
|
否
|
否
|
否
|
是
|
否
|
是
|
是
|
是
|
否
|
是
|
否
|
否
|
---|
备注
|
|
|
|
|
|
不可装备天河
|
|
不可装备声呐
|
|
|
|
|
---|
不可装备的强化部件
|
普列塞水下防护系统、附加装甲(大型)、发烟筒
|
---|
图鉴
改造
装甲航母 / Armored Aircraft Carrier(AV)[编辑]
历史沿革[编辑]
装甲航母是“装甲飞行甲板航母”的简称,说明了航母的装甲敷设方式,与之相对应的是“核心舱防护航母”和“无防护航母”。装甲航母的概念最先来源于对航母作战能力的保护。常规布局的航母被炸弹命中后飞行甲板会损坏,短时间内无法起降飞机,相当于丧失了作战能力。而装甲航母的飞行甲板上铺设了装甲(厚度通常大于3英寸),可抵御一定当量的穿甲炸弹(通常为1000磅级),确保飞行甲板的完整性。装甲航母最先由英国人发明,美国、日本随后都有设计装甲航母,而到战后,几乎所有现代航母的飞行甲板都有铺设装甲。
游戏性能[编辑]
装母对对方开幕轰炸机的攻击有高达75%的额外减伤,连B25都奈何不了她们,再配合战列舰级别的装甲除了天鹰这个例外,生存性几乎不成问题。而且装母在中破时仍然可以参与炮击战。但目前游戏内的强力装母数量太少,而且大多数的载机量都不是太高,持久战表现乏力,目前比较强力的装母有提供强力光环的胜利和大凤,专职为炮队护航的信浓、装母队专业补刀手G14,对BB特攻的可畏,剩下的则较为一般,其他时候装母可以作为航母的同位替代。
战斗流程
阶段
|
航空战
|
导弹战
|
先制反潜
|
先制鱼雷
|
炮击战
|
鱼雷战
|
闭幕导弹
|
夜战
|
---|
攻击类型
|
轰炸机 鱼雷机[1] |
|
|
|
昼战飞机炮击[2][3] |
|
|
|
---|
备注
|
[1]:非大破,且轰炸机或鱼雷机有余量才能参与航空战。 [2]:非大破才能参与炮击战。 [3]:射程为“长”、“超长”或者被特定技能影响才能参与次轮炮击。
|
---|
装备类型
装备槽数量:4
装备种类
|
小型主炮
|
中型主炮
|
大型主炮
|
副炮
|
鱼雷
|
攻击机·战斗机·轰炸机
|
侦察机
|
雷达
|
炮弹
|
防空炮
|
反潜装备
|
发射器·导弹
|
---|
是否可装备
|
否
|
否
|
否
|
是
|
否
|
是
|
是
|
是
|
否
|
是
|
否
|
否
|
---|
备注
|
|
|
|
|
|
|
|
不可装备声呐
|
|
|
|
|
---|
不可装备的强化部件
|
发烟筒
|
---|
图鉴
改造
重巡洋舰 / Heavy Cruiser(CA)[编辑]
历史沿革[编辑]
重巡洋舰是伦敦条约所规定的一种特殊的轻巡洋舰,具体溯源请参照“轻巡洋舰”一段。
根据1922年签订的《华盛顿海军条约》,各国停止了主力舰的建造,而条约限制以外的最强辅助舰,也就是标准排水量10000吨,主炮口径203毫米的巡洋舰成为各国争相建造的对象,这些军舰被称为“条约巡洋舰”。在此之后建造的条约型巡洋舰,在搭载8~10门主炮上如出一辙,但就其用途,其设计重点是偏重攻击、防御或者是航速,各国之间有很大的差异。
到1930年,伦敦海军条约规定了排水量不超过10000吨,主炮口径在155毫米以上,203毫米以下的舰船为A等巡洋舰,也就是俗称的“重巡洋舰”,许多原来的“轻巡洋舰”也在此时被重新分类为“重巡洋舰”。在此期间各国由于吨位限制也没有新造较多的重巡洋舰。
到40年代前条约所有条约失效后,只有美国新设计制造了大型的巡洋舰,这就是巴尔的摩级,也是美国的第一种摆脱条约限制的重巡洋舰,一直发展到后来的德梅因级。再往后,各国都不再发展重巡洋舰了。
游戏中除了第一次伦敦海军条约所指的A等巡洋舰外,历史上的装甲巡洋舰在游戏中皆被算作重巡。如:乔治·埃夫洛夫、埃德加·居内和留里克。
游戏性能[编辑]
游戏中的重巡相比于其他种类的舰船特点非常不明显,相对于BB输出太低,相对于DD消耗又太大,还不像CL能够反潜。因此,在早期版本里重巡几乎是实用性最低的舰种,能拿得出手的只有美如画的立绘,再加上CA的外表年龄几乎都是高中生,所以游戏里CA的唯一用途就只有当偶像了。玩家之间所说的“偶像”就是指重巡,初始四系的当家花旦分别是欧根亲王、昆西、青叶、肯特。
非要说实用性的话,一些改造后的重巡可以凭借多种多样的技能为舰队承担各种功能性任务。不要想太多,就是告诉你改造后的重巡才勉强能用。。
然而,随着巴尔的摩这里专指一技能“不朽的英魂”和德梅因级重巡的技能实装,特定组合的重巡编队在夜战可以发挥出显著的伤害,目前游戏内唯一可以作为高难度活动攻坚主力的重巡体系只有美系的“巴尔的摩美巡体系”,凭借巴尔的摩的核心技能以及美系重巡强力的属性,“巴尔的摩美巡体系”已经成为了活动攻坚的一种新思路。这个体系里六艘满级美巡的裸火力可以达到110左右,已经和BB差不多,而且还拥有BB队没有的优势:
- 美巡的高闪避和高索敌重巡有较高的索敌和闪避成长,因此生存主要靠中保和高闪避,所以重巡是等级要求较高的舰种,等级过低的重巡是完全无法使用的
- 无雷重巡的夜战高输出因为美巡基本都是没有鱼雷的,而游戏里无雷重巡的夜战系数加成要高于有雷重巡,所以高练度巴尔的摩体系美巡队的夜战输出是非常恐怖的,甚至要高于战列和战巡
但必须指出的是,重巡仍然无法撼动大炮们的地位,其主要原因是无法像战列战巡一样装备大口径主炮,导致她们即使装备超重弹日战最高输出还是不及战列战巡,所以重巡属于半后手舰种,需要靠存活到夜战来进行爆炸输出,但仅仅靠夜战豪赌并不能算作可靠的攻坚方法;其次,重巡在日战无法对高护甲敌人造成可观伤害,因为重巡无法装备穿甲弹,所以重巡队更多的是在敌人大多是路基单位(护甲极低)或者限制大型舰时才会考虑上场;最后,由于防空机制的改变,重巡作为中型舰在防空闪避和防空减伤均不占优势,所以极易被对方的航空开幕击中中破甚至大破,相比之下,拥有更高血量装甲以及防空减伤的战列战巡更容易生存。目前美巡队六艘美巡推荐威奇塔、巴尔的摩、萨勒姆、旧金山、彭萨科拉和波特兰。
战斗流程
阶段
|
航空战
|
导弹战
|
先制反潜
|
先制鱼雷
|
炮击战
|
鱼雷战
|
闭幕导弹
|
夜战
|
---|
攻击类型
|
|
|
|
|
昼战炮击[1] |
昼战雷击[2] |
|
夜战炮雷合击 夜战双倍炮击[3][4] |
---|
备注
|
[1]:射程为“长”、“超长”或者被特定技能影响才能参与次轮炮击。 [2]:非大破,且鱼雷值不为0才能参与鱼雷战。 [3]:非大破才能参与夜战。 [4]:鱼雷值不为0的舰船夜战攻击类型为炮雷合击,其余为双倍炮击。
|
---|
装备类型
装备槽数量(改前→改后):3→4
装备种类
|
小型主炮
|
中型主炮
|
大型主炮
|
副炮
|
鱼雷
|
攻击机·战斗机·轰炸机
|
侦察机
|
雷达
|
炮弹
|
防空炮
|
反潜装备
|
发射器·导弹
|
---|
是否可装备
|
是
|
是
|
否
|
是
|
是[1] |
否
|
是
|
是
|
否
|
是
|
否
|
否
|
---|
备注
|
|
|
|
|
|
|
需有搭载量
|
不可装备声呐
|
不可装备91式
|
|
|
|
---|
不可装备的强化部件
|
普列塞水下防护系统、附加装甲(大型)
|
---|
图鉴
改造
轻巡洋舰 / Light Cruiser(CL)[编辑]
历史沿革[编辑]
在1910年前后,为了在舰队前方海域进行搜索、侦察,或者担任高速机动化驱逐(雷击)部队的旗舰,要求具备高速、机动、远洋适应性好、耐波性能高等特点的舰船,于是便诞生了轻巡洋舰。英国的轻巡洋舰乃是现代巡洋舰的起点。之后,随着驱逐舰航速越来越快,对于轻巡洋舰具备高航速和适应性,能够满足与己方驱逐舰共同行动。并具有能够击毁敌方驱逐舰的强大火力之要求与日俱增。英、德、美、日等国纷纷开始巡洋舰的军备竞赛,追求压倒别国轻巡洋舰的更快航速,更大吨位,更强武备。日本的“古鹰”型轻巡洋舰以搭载200毫米口径主炮的惊人火力受到世界注目,直接导致了两次裁军条约的签订。
直到1930年伦敦条约签订后,轻巡洋舰被定义为排水量不超过10000吨,主炮口径不超过155毫米的巡洋舰(B等巡洋舰)。该条约成立后各国海军的造舰对象转到了大型的轻巡洋舰。如日本的“最上”级、美国的“布鲁克林”级、英国的“南安普顿”级都是在条约限制下尽可能地压榨巡洋舰的性能。到40年代前,所有裁军条约失效,在此期间设计的轻巡洋舰由各国的发展脉络不同而担任防空、雷击、屏护等不同职能。
游戏中此分类的舰船一般都是第一次伦敦海军条约所指的B等巡洋舰。其中“基洛夫”级在英苏之间的条约中并没有明确分类,但苏联对她的分类是轻巡洋舰。“CNT巡洋舰”是装甲巡洋舰,按照游戏此前对历史上装甲巡洋舰的分类都是属于重巡洋舰,但该舰可能还考虑了船只吨位而划分到轻巡洋舰。
游戏性能[编辑]
游戏中的轻巡一般担任辅助和反潜任务并没有什么卵用的舰种。海伦娜以她极高的火力和及其实用的技能成为众多玩家的主力之一,而改造后的塔林也凭借优异的属性跻身一线。
在重巡还没有靠巴尔的摩带起来时,轻巡因其可以装备长射程炮进行两轮炮击反潜而拥有较高的实用性,但现在重巡攻坚变得可行,驱逐又可以靠技能和装备同样进行两轮炮击,并且驱逐的闪避雷击还高于轻巡,身为小型舰的驱逐在防空属性上也比身为中型舰的轻巡有优势,而轻巡则成了地位比较尴尬的舰种,一般只作为混编队里上buff的工具人出现。
战斗流程
阶段
|
航空战
|
导弹战
|
先制反潜
|
先制鱼雷
|
炮击战
|
鱼雷战
|
闭幕导弹
|
夜战
|
---|
攻击类型
|
|
|
昼战反潜[1] |
|
昼战炮击[2] 昼战反潜[3] |
昼战雷击[4] |
|
夜战炮雷合击 夜战双倍炮击[5][6] 夜战反潜[3] |
---|
备注
|
[1]:选择单横阵才能参与先制反潜。 [2]:射程为“长”、“超长”或者被特定技能影响才能参与次轮炮击。 [3]:若对方有水下单位,会优先进行反潜攻击。 [4]:非大破,且鱼雷值不为0才能参与鱼雷战。 [5]:非大破才能参与夜战。 [6]:鱼雷值不为0的舰船夜战攻击类型为炮雷合击,其余为双倍炮击。
|
---|
装备类型
图鉴
改造
重雷装巡洋舰 / Torpedo Cruiser(CLT)[编辑]
历史沿革[编辑]
说到日本的重雷装巡洋舰,不得不从日军的鱼雷战术说起。由于华盛顿条约的签订,日本海军的主力舰队对美国海军处于劣势。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日军提出了逐次削弱美军舰队各种辅助兵力的“渐减迎击”策略,使其舰队实力下降到与己方相当,再进行舰队决战。而超远距离的雷击战术,正是这种策略的重要一环。
按照日军的战术,两军互相发现后,装备了氧气鱼雷的重巡洋舰与重雷装舰将在双方主力舰炮战的极限射程之外,进行大量(200-300枚)鱼雷齐射。93式氧气鱼雷的超远射程为这种战术提供了可行性,而它隐蔽性高、威力大的特点则十分适合袭击的突然性。这些鱼雷将在30分钟左右与目标接触,在此期间,主力舰编队(昼战战术)或各巡洋舰战队(夜战战术)与敌方主力拉近距离。在与敌方主力展开交战的同时或之后不久,鱼雷群刚好与敌方接触,就算因为命中率低不能重创敌军,也会极大地扰乱敌方阵形。此时,后续编队乘机进行突击,将敌方一举击溃。
重雷装舰就是为了上述战术专门开发的功能性战舰,它单舷20具的鱼雷发射管能够对鱼雷齐射数量进行很好的补充,以此为代价的是孱弱的对海、对空,甚至反潜火力。虽然它与重巡洋舰都是这种战术的执行者,但除了远距离鱼雷齐射以外,重雷装舰没有更多的战术用途。
然而,二战中昼战的主角并不是大舰巨炮,而是航空母舰,白天的“渐减”攻击可以说是毫无用武之地。而夜战方面,在开战初期,日军的确完成了数次精彩的鱼雷攻击,但随着美军雷达的发展以及夜战训练,日军夜战的优势也渐渐消失殆尽。到二战末期,双方水面舰艇极少直接冲突,更多的是登陆战和空战,日军的两艘重雷装舰也被转为运输舰,黯然退场。
游戏性能[编辑]
如介绍所说,雷巡的火力、对空、对潜都十分低下,生存能力奇差,唯一的亮点是极高的雷装(同时弹药消耗也比一般轻巡要高得多)。
目前游戏内实装的三艘雷巡均需要觉醒技能才可以进行开幕雷击。雷巡均不能进行开幕反潜,只能进行昼战和夜战的反潜。虽然也能装备深弹投射器以及声呐,但说实话没人会蠢到用雷巡来反潜,因为首先雷巡自身的反潜值就极低(其中的“北上·改”和“大井·改”对潜都很低,固定为2),其次雷巡不能进行开幕反潜,虽然也可以带上声呐和深弹投射器,但此时你得到的就是一个雷击不行、对空残废、反潜半残的“反潜船”,能有什么用呢?专门负责反潜的舰种每一个都能吊打雷巡,所以雷巡直接带满鱼雷就行了。
目前雷巡的定位只相当于消耗量惊人的水上潜艇,用途较窄。
战斗流程
阶段
|
航空战
|
导弹战
|
先制反潜
|
先制鱼雷
|
炮击战
|
鱼雷战
|
闭幕导弹
|
夜战
|
---|
攻击类型
|
|
|
|
昼战雷击[1] |
昼战炮击[2] 昼战反潜[3] |
昼战雷击[4] |
|
夜战雷击[5] 夜战反潜[3] |
---|
备注
|
[1]:非大破,且被特定技能影响才能参与先制鱼雷。 [2]:射程为“长”、“超长”或者被特定技能影响才能参与次轮炮击。 [3]:若对方有水下单位,会优先进行反潜攻击。 [4]:非大破才能参与鱼雷战。 [5]:非大破才能参与夜战。
|
---|
装备类型
图鉴
改造
航空巡洋舰 / Aviation Cruiser(CAV)[编辑]
历史沿革[编辑]
所谓“航空巡洋舰”,就是将航母和巡洋舰结合在一起,或者说,带有飞行甲板,可以起降飞机,并装备有主炮的巡洋舰。这一概念最早在1927年由瑞典人提出,他们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航空巡洋舰”——哥特兰。此后,美国、日本都有过对航空巡洋舰的相关研究。
瑞典的“水上机巡洋舰”是受到当时盛行的“空中制胜论”影响,但当时瑞典无力承建航母,只能将飞行甲板搬到了相对“经济”的巡洋舰体上,同时保留一部分巡洋舰的职能,建造出了集空中力量、巡洋破交与水雷布置于一体的“哥特兰”号。但随着航空器的发展,瑞典发现用岸基飞机就足以完成防务工作,航母平台显得多余,在40年代就将哥特兰的飞行甲板撤去了。
美国的“飞行甲板巡洋舰”概念最先是为了充分利用条约所剩的航母吨位,并在30年代提出了代号为“CF-1”和“CF-2”的两个计划。但海军部经过论证后认为,这两种元素的结合纯属鸡肋,既难以胜任巡洋舰的职能,也难以胜任航母的职能,而且在战场上的定位模糊。“平甲板巡洋舰”也没有进一步发展。
日本的“航空巡洋舰”源于对“最上”号的改造计划和W-105舰“大淀”号原案之一。在二战后期,没有更多可用航母的日本海军希望在巡洋舰上搭载大量侦察机,以此能为友方舰只提供侦察、搜索、航空校射等辅助工作。虽然对最上的改造工作较为成功,但实际效果却没有想象中的优秀。
到现代,俄国的“基辅”级和“库兹涅佐夫级”重型载机巡洋舰似乎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航空巡洋舰”,但除了名字以外,恐怕没有人会将她们与二战时候的“航空巡洋舰”拉上关系吧,这是后话了。
游戏性能[编辑]
目前只有“哥特兰”、“最上·改”和“大淀•改”3艘航巡。在实装初期,航巡尽管能够装备水上飞机,但不具备反潜能力。4.2.0版本后,终于可以进行开幕反潜和炮击战阶段反潜。因为航巡舰种的特殊性,这使其拥有了更广泛的适用性,在活动上有着更灵活的用法。
战斗流程
阶段
|
航空战
|
导弹战
|
先制反潜
|
先制鱼雷
|
炮击战
|
鱼雷战
|
闭幕导弹
|
夜战
|
---|
攻击类型
|
轰炸机 鱼雷机[1] |
|
昼战反潜[2] |
|
昼战炮击[3] 昼战反潜[4] |
昼战雷击[5] |
|
夜战炮雷合击 夜战双倍炮击[6][7] 夜战反潜[4] |
---|
备注
|
[1]:非大破,且轰炸机或鱼雷机有余量才会参与航空战。 [2]:选择单横阵才能参与先制反潜。 [3]:射程为“长”、“超长”或者被特定技能影响才能参与次轮炮击。 [4]:若对方有水下单位,会优先进行反潜攻击。 [5]:非大破,且鱼雷值不为0才能参与鱼雷战。 [6]:非大破才能参与夜战。 [7]:鱼雷值不为0的舰船夜战攻击类型为炮雷合击,其余为双倍炮击。
|
---|
装备类型
- ↑ 大淀·改的技能允许自身使用航母搭载的舰载机类型
图鉴
改造
导弹巡洋舰 / Cruiser, anti-ship guided missile(ASCG)[编辑]
历史沿革[编辑]
50年代,苏联开始研究反舰导弹作为与西方海军对抗的非对称性武器,通过重型远程导弹制衡美国海军的航母攻击群。在设计了56M型与57型这两级导弹驱逐舰后,苏联海军为了装备更大的导弹而设计了58型巡洋舰(北约称“肯达”级),这也是世界上第一艘装备反舰导弹的巡洋舰。导弹巡洋舰从此一直是苏联海军水面打击力量的核心。
虽然苏联的设计师也和西方的同行们一样,用防空导弹替换掉了防空炮作为防空主力,但受到“饱和攻击”学说影响,苏联的导弹巡洋舰一般都会装备比防空导弹数量多得多的反舰导弹。之后,苏联的巡洋舰一直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装备P-700重型反舰导弹的1144型核动力巡洋舰(北约称“基洛夫”级),然后随着苏联的轰然倒下而成为了绝唱。
游戏性能[编辑]
战斗流程
阶段
|
航空战
|
导弹战
|
先制反潜
|
先制鱼雷
|
炮击战
|
鱼雷战
|
闭幕导弹
|
夜战
|
---|
攻击类型
|
|
昼战导弹[1] |
|
|
昼战炮击[2] |
|
|
夜战导弹[3] |
---|
备注
|
[1]:非大破,装备了发射器,且导弹余量不为0才能参与导弹战。 [2]:射程为“长”、“超长”或者被特定技能影响才能参与次轮炮击。 [3]:非大破,装备了发射器,且导弹余量不为0才能参与夜战。
|
---|
装备类型
装备槽数量(改前→改后):3→3
装备种类
|
小型主炮
|
中型主炮
|
大型主炮
|
副炮
|
鱼雷
|
攻击机·战斗机·轰炸机
|
侦察机
|
雷达
|
炮弹
|
防空炮
|
反潜装备
|
发射器·导弹
|
---|
是否可装备
|
是
|
是
|
否
|
是
|
否
|
否
|
否
|
是
|
否
|
是
|
否
|
是
|
---|
备注
|
|
|
|
|
|
|
|
|
|
|
|
|
---|
不可装备的强化部件
|
铁锚、普列塞水下防护系统、附加装甲(大型)、附加装甲(中型)
|
---|
图鉴
改造
防空导弹巡洋舰 / Cruiser, anti-air guided missile(AACG)[编辑]
历史沿革[编辑]
经历过二战时期“神风”攻击的美国海军,在反舰导弹这种新型武器甫一出现就意识到了其划时代的意义;而另一方面,传统的防空炮对速度越来越快的喷气式飞机逐渐力不从心,更别说对付反舰导弹了。在1950年代,美国海军决心开发以防空导弹为核心的防空体系,成为了以近、中、远三层的防空导弹系统。这些防空系统需要比较大的舰体空间,因此美国海军首先改造了几艘传统的火炮巡洋舰作为试验,而其后新造的防空导弹舰艇,也顺延了“巡洋舰”这个分类了。
与苏联海军不同,美国海军的水面打击力量主要在于航母战斗群的舰载机上,因此导弹系统大部分倾向于防空用途,这种思路也推广到了以北约为首的西方各国海军。到1967年“埃拉特号事件”发生后,西方国家才重新开始重视舰载反舰导弹的发展。不过,因为从冷战到现代,西方国家的水面航空打击力量依然占据压倒性的优势,因此各种导弹舰艇,其主要角色还是作为护卫航母作战的防空舰。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分类为护卫舰,但防巡在计算航速时视为主力舰。
游戏性能[编辑]
战斗流程
阶段
|
航空战
|
导弹战
|
先制反潜
|
先制鱼雷
|
炮击战
|
鱼雷战
|
闭幕导弹
|
夜战
|
---|
攻击类型
|
|
昼战导弹[1] |
|
|
昼战炮击[2] |
|
昼战导弹[3] |
夜战导弹[4] |
---|
备注
|
[1]:非大破,装备了发射器,且导弹余量不为0才能参与导弹战。仅拦截导弹,不攻击。 [2]:射程为“长”、“超长”或者被特定技能影响才能参与次轮炮击。 [3]:非大破,装备了发射器,且导弹余量不为0才能参与闭幕导弹。 [4]:非大破,装备了发射器,且导弹余量不为0才能参与夜战。
|
---|
装备类型
装备槽数量:3→4
装备种类
|
小型主炮
|
中型主炮
|
大型主炮
|
副炮
|
鱼雷
|
攻击机·战斗机·轰炸机
|
侦察机
|
雷达
|
炮弹
|
防空炮
|
反潜装备
|
发射器·导弹
|
---|
是否可装备
|
是
|
是
|
否
|
是
|
否
|
否
|
否
|
是
|
否
|
是
|
否
|
是
|
---|
备注
|
|
|
|
|
|
|
|
|
|
|
|
|
---|
不可装备的强化部件
|
铁锚、普列塞水下防护系统、附加装甲(大型)、附加装甲(中型)
|
---|
图鉴
改造
浅水重炮舰 / Monitor(BM)[编辑]
历史沿革[编辑]
浅水重炮舰最早出现于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其英文名“Monitor”即为世界上最早的浅水重炮舰——美国海军莫尼特号(USS Monitor)。皇家海军浅水重炮舰的概念最初来源于费舍尔勋爵的“波罗的海强袭计划”,在造价低廉的低干舷铁甲舰上直接安装大口径火炮用作近海炮击支援。例如皇家海军阿贝克隆比号就是将2.2万吨的勇敢级战列巡洋舰15英寸舰炮安装在7000吨的舰体上而成。浅水重炮舰亦为和驱逐舰、巡洋舰、潜艇等几种存活到战后现代的舰种。现代俄罗斯仍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例如俄罗斯边防军边境巡逻舰项目1208/81就是浅水重炮舰。
海防战舰(区别于日语的“海防舰”)的概念最早出现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国家中。与浅水重炮舰不同,海防战舰主炮口径更小,但航速更快,装甲更厚,是介于浅水重炮舰和巡洋舰之间的舰种。海防战舰的作用主要是拒止敌方的登陆舰队,而不是对陆支援。这些浅吃水的战舰可以在波罗的海的破碎水域自由航行,不受深水航线的限制,从而可以避开敌方编队的主力舰,猎杀来犯的巡洋舰。这些舰艇一直作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重要海防力量服役到60年代。
游戏里的“重炮”分类除了传统的浅水重炮舰外也包含了海防战舰和前无畏舰。
游戏性能[编辑]
在游戏中,重炮拥有长射程、轻巡的血量护甲、比驱逐舰略高的弹药消耗、比重巡高一些的攻击力,以及目前全舰种中最低的闪避和航速。和大炮一样两轮炮击,一般用作小学生保姆,或者是少数活动地图负责带路。
一般仅在活动只允许使用小型舰,又需要强力的昼战输出时才会考虑重炮,但导驱和一批炮驱的出现又进一步挤压了重炮的出场率。
战斗流程
阶段
|
航空战
|
导弹战
|
先制反潜
|
先制鱼雷
|
炮击战
|
鱼雷战
|
闭幕导弹
|
夜战
|
---|
攻击类型
|
|
|
|
|
昼战炮击[1] |
|
|
夜战炮击[3] |
---|
备注
|
[1]:射程为“长”、“超长”或者被特定技能影响才能参与次轮炮击。 [2]:非大破才能参与夜战。
|
---|
装备类型
装备槽数量(改前→改后):2→3
装备种类
|
小型主炮
|
中型主炮
|
大型主炮
|
副炮
|
鱼雷
|
攻击机·战斗机·轰炸机
|
侦察机
|
雷达
|
炮弹
|
防空炮
|
反潜装备
|
发射器·导弹
|
---|
是否可装备
|
是
|
是
|
是
|
否
|
否
|
否
|
否
|
是
|
是
|
是
|
否
|
否
|
---|
备注
|
|
|
|
|
|
|
|
不可装备声呐
|
|
|
|
|
---|
不可装备的强化部件
|
普列塞水下防护系统、附加装甲(大型)
|
---|
图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