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R百科是靠无数自愿编辑者持续地建设更新完善的。编辑非常简单,请勇于更新页面!
编辑入门 | 资助百科 | 留言讨论页 | 微博@舰R百科 | 百科编辑讨论Q群:366818861

流星:修订间差异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装备简介:​ 内容扩充
 
第10行: 第10行:


==装备简介==
==装备简介==
1941年中岛天山舰攻仍在缓慢研制中,日本海军向成功研发了九九式舰爆的爱知公司提出“十六试舰上攻击机”计划,要求其研发一种兼顾舰攻与舰爆功能,既可实施鱼雷攻击也可实施俯冲轰炸的战机。
爱知公司尾崎纪男技师的团队采用日本战机中绝无仅有的倒海鸥式中单翼机型以及内置弹仓等技术设计出了流星舰上攻击机。修正首架原型机机身问题,并换装誉式12型发动机之后,1944年4月流星开始进行量产。
流星舰攻以倒海鸥式机翼和辅助襟翼系统保证机动性和起降性能,流线外形和大功率发动机又使其速度接近零战的水平,还是第一种在重要部位安装钢板防护的日本舰载机。更好的是流星与川西公司的紫电改一样,在实现高性能的同时机身零件数还比较少,适合大量生产,所以日本战后许多妄想“提早大量生产某某机就可以实现翻盘”的小说中,紫电改、流星以及古怪的局地战斗机震电(螺旋桨后置)是主要对象机种。
现实的流星舰攻与彩云舰侦一样,似乎只在沉没前的航母信浓的甲板上有过一次起降经历,总产量只有区区114架,战争末期从陆上机场起飞作战的次数也不多,最终埋没于历史尘埃之中。
'''性能数据'''
型 号 流星
型 号 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