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R百科是靠无数自愿编辑者持续地建设更新完善的。编辑非常简单,请勇于更新页面!
编辑入门 | 资助百科 | 留言讨论页 | 微博@舰R百科 | 百科编辑讨论Q群:366818861

L20:修订间差异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第26行: 第26行:


==原型简介==
==原型简介==
L20型战列舰是1918年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德意志帝国海军设计的一类战列舰,以接替老一型的拜仁级战列舰(Bayern-class,也被译作“巴伐利亚级”)。早在1914年开始德国就已经开始了设计工作,但1914年7月一战爆发导致这些计划被搁置。1916年初重新开始工作,当年晚些时候日德兰战役的教训被纳入设计中。舰队指挥官莱因哈德·舍尔(Reinhard Scheer)希望拥有比早期船只更大的主炮和更高的最高速度,以对抗英国皇家海军最新的舰艇。提交了各种各样的建议,武器装备从同样的8支38厘米(15英寸)拜仁级火炮到8门42厘米(16.5英寸)火炮。
L20型战列舰是1918年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德意志帝国海军设计的一类战列舰,以接替老一型的拜仁级战列舰(Bayern-class,也被译作“巴伐利亚级”)。早在1914年开始德国就已经开始了设计工作,但1914年7月一战爆发导致这些计划被搁置。1916年初重新开始工作,当年晚些时候日德兰战役的教训被纳入设计中。舰队指挥官莱因哈德·舍尔(Reinhard Scheer)希望拥有比早期船只更大的主炮和更高的最高速度,以对抗英国皇家海军最新的舰艇。提交了各种各样的方案,武器装备从同样的8支38厘米(15英寸)拜仁级火炮到8门42厘米(16.5英寸)火炮。
{{wiki图片|位置=右|维基图片地址=https://en.m.wikipedia.org/wiki/L_20e_α-class_battleship#/media/File%3AL20e_a_line-drawing.jpg|图片地址=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en/2/26/L20e_a_line-drawing.jpg|宽度=400|说明=L20e α方案设计图}}
{{wiki图片|位置=右|维基图片地址=https://en.m.wikipedia.org/wiki/L_20e_α-class_battleship#/media/File%3AL20e_a_line-drawing.jpg|图片地址=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en/2/26/L20e_a_line-drawing.jpg|宽度=400|说明=L20e α方案设计图}}
但关于此型战列舰的设计一直在变化,设计工作一直进行到1918年。此时已是一战末期,由于局势对同盟国已经非常不利,造船厂的建造资源已经被优先分配给潜艇部队,最终该级战列舰计划也随之流产,并没有进入建造流程。
但关于此型战列舰的设计一直在变化,设计工作一直进行到1918年。此时已是一战末期,由于局势对同盟国已经非常不利,造船厂的建造资源已经被优先分配给潜艇部队,最终该级战列舰计划也随之流产,并没有进入建造流程。
第37行: 第37行:
不过一战的爆发导致计划被搁置。
不过一战的爆发导致计划被搁置。


1916年,新战列舰设计的工作已经恢复。4月,提交了前三项建议:L1、L2和L3方案,它们与当时也在开发中的厄萨茨·约克级(Ersatz-Yorck-class)战列巡洋舰相似。在尺寸上和该级战列巡洋舰一样大小,其中L1和L3有同样的武器装备,有8门38厘米的大炮(L2可以装上10门这样的炮),但它们的最高速度是25~26节(46~48公里/小时),而29~29.5节(53.7~54.6公里/小时)的速度厄萨茨·约克和更重的装甲。设计工作以缓慢的速度继续进行,并考虑了武器替代品,包括八个或十个38厘米或八个42厘米(17英寸)火炮的配置。
1916年,新战列舰设计的工作已经恢复。4月,提交了前三项方案:L1、L2和L3方案,它们与当时也在开发中的厄萨茨·约克级(Ersatz-Yorck-class)战列巡洋舰相似。在尺寸上和该级战列巡洋舰一样大小,其中L1和L3有同样的武器装备,有8门38厘米的大炮(L2可以装上10门这样的炮),但它们的最高速度是25~26节(46~48公里/小时),而29~29.5节(53.7~54.6公里/小时)的速度厄萨茨·约克和更重的装甲。设计工作以缓慢的速度继续进行,并考虑了武器替代品,包括八个或十个38厘米或八个42厘米(17英寸)火炮的配置。


1916年1月,海军上将莱茵哈德·舍尔成为公海舰队的总司令。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的日德兰战役之后,舍尔推动了新的、更强大的战列舰,这与凯撒威廉二世(Kaiser Wilhelm II)提出的将装甲和战列舰的火力和巡洋舰的高速。但海军司令部的另一派——海军上将爱德华·冯·卡佩尔(Eduard von Capelle)反对这个想法,并赞成传统的差异化的主力舰设计。舍尔要求,新战列舰应该有42厘米口径的火炮,350毫米(14英寸)厚的装甲带,能够达到32节(59公里/小时)的速度,排水量都高达5万公吨(4.9万长吨)。
1916年1月,海军上将莱茵哈德·舍尔成为公海舰队的总司令。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的日德兰战役之后,舍尔推动了新的、更强大的战列舰,这与凯撒威廉二世(Kaiser Wilhelm II)提出的将装甲和战列舰的火力和巡洋舰的高速。但海军司令部的另一派——海军上将爱德华·冯·卡佩尔(Eduard von Capelle)反对这个想法,并赞成传统的差异化的主力舰设计。舍尔要求,新战列舰应该有42厘米口径的火炮,350毫米(14英寸)厚的装甲带,能够达到32节(59公里/小时)的速度,排水量都高达5万公吨(4.9万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