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R百科是靠无数自愿编辑者持续地建设更新完善的。编辑非常简单,请勇于更新页面!
编辑入门 | 资助百科 | 留言讨论页 | 微博@舰R百科 | 百科编辑讨论Q群:366818861

圣乔治:修订间差异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第39行: 第39行:


==原型简介==
==原型简介==
圣乔治(HMS St. George)是N3级战列舰的二号舰。N3级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皇家海军设计的无畏战舰级别,其中包含从该冲突中汲取的经验教训。 它们在设计上与G3级战列巡洋舰相似,但是拥有更大的火炮和更厚的装甲。 由于1922年签署了“华盛顿海军条约”,皇家海军取消了该级战列舰的建造计划。 该条约将未来可建造的战列舰的规模和装备限制在35000长吨(36000吨),以及不超过16英寸(406毫米)的主炮。
圣乔治(HMS St. George)是N3级战列舰的二号舰。N3级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皇家海军设计的无畏战舰级别,其中包含从一战中汲取的经验教训。 它们在设计上与G3级战列巡洋舰相似,但是拥有更大的火炮和更厚的装甲。 由于1922年签署了《华盛顿海军条约》,皇家海军取消了该级战列舰的建造计划。 该条约将未来可建造的战列舰的规模和装备限制在35000长吨(36000吨),以及不超过16英寸(406毫米)的主炮。


===舰船属性===
===舰船属性===


船体基本结构
'''船体基本结构:'''


排水量:48,500长吨<br>长度:820英尺(250米)<br>水线宽度:106英尺(32.3米)<br>吃水:标准排水9.9m,深载排水10.1m
排水量:48500长吨<br>长度:820英尺(250米)<br>水线宽度:106英尺(32.3米)<br>吃水:标准排水9.9m,深载排水10.1m


动力:80000马力,4轴4桨推进,航速23节(推定)
动力:80000马力,4轴4桨推进,航速23节(推定)


武备:
'''武备:'''


3×三连装18英寸(457毫米)主炮
3×三连装18英寸(457毫米)主炮
第61行: 第61行:
2×24.5英寸(622毫米)鱼雷发射管
2×24.5英寸(622毫米)鱼雷发射管


 
'''装甲:'''
装甲:


主装甲带:13.5-15英寸(343-381毫米)
主装甲带:13.5-15英寸(343-381毫米)
第75行: 第74行:


隔板:9-14英寸(229-356毫米)
隔板:9-14英寸(229-356毫米)


===建造背景===
===建造背景===
====诞生====
====诞生====
1920年,皇家海军的唯一竞争对手是美国海军和日本帝国海军,后者很可能成为未来的敌人。 双方都采用16英寸火炮后,皇家海军想采用更大的火炮以保持优势。 最初,他们选择了18in/ 45炮,并使用“ 16in/ 50”作为掩护名称。这么大的火炮显然是无法安装在原有的舰艇上的。为此,皇家海军展开了新一轮的主力舰设计工作,出现了L-N序号的战列舰方案和K-G序号的战列巡洋舰方案。双联炮塔用2或II表示,三联炮塔用3或III表示。
1920年,皇家海军的唯一竞争对手是美国海军和日本帝国海军,后者很可能成为未来的敌人。 双方都采用16英寸火炮后,皇家海军想采用更大的火炮以保持优势。 最初,他们选择了18in/ 45炮,并使用“ 16in/ 50”作为掩护名称。这么大的火炮显然是无法安装在原有的舰艇上的。为此,皇家海军展开了新一轮的主力舰设计工作,出现了L~N序号的战列舰方案和K~G序号的战列巡洋舰方案。双联炮塔用2或II表示,三联炮塔用3或III表示。


皇家海军对主力舰提出了三个防护等级。
皇家海军对主力舰提出了三个防护等级。
第101行: 第101行:
顺带一提,从L到N的这些主力舰基本都满足了上述第一等的防护指标,但是没人跑的上25节。
顺带一提,从L到N的这些主力舰基本都满足了上述第一等的防护指标,但是没人跑的上25节。


===舰船描述===
 
===舰船设计===
N3设计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舰桥和机械空间前方主炮塔的集中。该设计的一个相关特征是前方两个炮塔后面的塔桥结构。这为火控设备提供了更好,更稳定的基础,大大改善了住宿条件和减少天气影响。
N3设计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舰桥和机械空间前方主炮塔的集中。该设计的一个相关特征是前方两个炮塔后面的塔桥结构。这为火控设备提供了更好,更稳定的基础,大大改善了住宿条件和减少天气影响。


第110行: 第111行:
尽管英国公司已经参与为其他海军生产三联装炮塔设计,但英国制造厂从未为皇家海军建造过三连装炮塔中。根据从德国获取的经验,皇家海军选择了具有相对较轻弹种的高初速弹药射击;它与以前的英国火炮设计背道而驰,例如长度为42英寸的BL 15英寸Mark I枪,这是一种射击重炮弹的较低炮口速度的武器。
尽管英国公司已经参与为其他海军生产三联装炮塔设计,但英国制造厂从未为皇家海军建造过三连装炮塔中。根据从德国获取的经验,皇家海军选择了具有相对较轻弹种的高初速弹药射击;它与以前的英国火炮设计背道而驰,例如长度为42英寸的BL 15英寸Mark I枪,这是一种射击重炮弹的较低炮口速度的武器。


 
====火力武装====
===火力武装===
N3设计在三个三枪炮塔中安装了九个45口径BL 18英寸炮,从前到后分别标记为“A”,“B”和“X”。炮的最大射角为40°。由于这些炮都没有完成和试射过,因此来源的确切规格不同。海军历史学家约翰·坎贝尔引用弹丸重量为2,916磅(1,323千克),炮弹速度为2,650英尺/秒(810米/秒,但艾伦·拉文和约翰·罗伯茨引用了2,837磅(1,287公斤)射击初速为2,700英尺/秒(820米/秒)。 N3s在超级炮塔中携带了16座BL 6英寸Mk XXII炮的副炮。四个炮塔位于前部上层建筑周围,四个炮塔位于船尾。副炮可以在-5°和+ 60°之间升高。他们以2,945英尺/秒(898米/秒)的炮口速度发射了100磅(45千克)的射弹。它们的最大射程在45°仰角时为25,800码(23,600米)。他们的射速是每分钟五发。
N3设计在三个三枪炮塔中安装了九个45口径BL 18英寸炮,从前到后分别标记为“A”,“B”和“X”。炮的最大射角为40°。由于这些炮都没有完成和试射过,因此来源的确切规格不同。海军历史学家约翰·坎贝尔引用弹丸重量为2,916磅(1,323千克),炮弹速度为2,650英尺/秒(810米/秒,但艾伦·拉文和约翰·罗伯茨引用了2,837磅(1,287公斤)射击初速为2,700英尺/秒(820米/秒)。 N3s在超级炮塔中携带了16座BL 6英寸Mk XXII炮的副炮。四个炮塔位于前部上层建筑周围,四个炮塔位于船尾。副炮可以在-5°和+ 60°之间升高。他们以2,945英尺/秒(898米/秒)的炮口速度发射了100磅(45千克)的射弹。它们的最大射程在45°仰角时为25,800码(23,600米)。他们的射速是每分钟五发。


第118行: 第118行:
像以前的英国战列巡洋舰一样,这些船只计划使用一对水线下鱼雷发射管。他们的隔间位于平台甲板上'A'弹药室的正前方。在和平时期,每管将携带6枚24.5英寸(620毫米)鱼雷,但战时将增加到8枚。这些Mark I鱼雷的弹头为743磅(337公斤)的TNT,并由富氧空气提供动力。他们有两种速度设置来控制它们的射程:15千米(​​65千米/小时; 40英里/小时)的15,000码(13,716米),或30节(56千米/小时; 35英里/小时)的20,000码(18,288米)。
像以前的英国战列巡洋舰一样,这些船只计划使用一对水线下鱼雷发射管。他们的隔间位于平台甲板上'A'弹药室的正前方。在和平时期,每管将携带6枚24.5英寸(620毫米)鱼雷,但战时将增加到8枚。这些Mark I鱼雷的弹头为743磅(337公斤)的TNT,并由富氧空气提供动力。他们有两种速度设置来控制它们的射程:15千米(​​65千米/小时; 40英里/小时)的15,000码(13,716米),或30节(56千米/小时; 35英里/小时)的20,000码(18,288米)。


===火控系统===
====火控系统====
战列舰的主炮可以从两个指挥控制塔(DCT)中的任何一个控制。 主DCT安装在前部上部结构的顶部。另一个装在一个装甲罩的指挥塔顶上。每个主炮炮塔都配有一个41英尺(12.5米)的重合测距仪,位于炮塔顶部的装甲外壳中。 副炮主要由安装在桥梁两侧的两个DCT控制。高射炮由安装在mizzenmast上的高角度控制系统控制。每个pom-pom连装炮弹都有自己的火控装置,船尾还有一个高度探测器。 两个15英尺(4.6米)的鱼雷测距仪位于漏斗的两侧。
战列舰的主炮可以从两个指挥控制塔(DCT)中的任何一个控制。 主DCT安装在前部上部结构的顶部。另一个装在一个装甲罩的指挥塔顶上。每个主炮炮塔都配有一个41英尺(12.5米)的重合测距仪,位于炮塔顶部的装甲外壳中。 副炮主要由安装在桥梁两侧的两个DCT控制。高射炮由安装在mizzenmast上的高角度控制系统控制。每个pom-pom连装炮弹都有自己的火控装置,船尾还有一个高度探测器。 两个15英尺(4.6米)的鱼雷测距仪位于漏斗的两侧。


===装甲防护===
====装甲防护====
任何英国人都无法想象的第一个就是在N3和G3中使用全有或全无的保护方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等厚度的装甲被证明在阻止重口径炮弹方面毫无用处,因此船的重要区域受到最厚的护甲的保护,而船的其余部分则没有装甲。从内华达级开始,当代美国海军战舰设计开创了该系统的使用。这种保护系统要求装甲城堡应具有足够的储备浮力,以保持船舶稳定,即使船体的其余部分被淹没.
任何英国人都无法想象的第一个就是在N3和G3中使用全有或全无的保护方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等厚度的装甲被证明在阻止重口径炮弹方面毫无用处,因此船的重要区域受到最厚的护甲的保护,而船的其余部分则没有装甲。从内华达级开始,当代美国海军战舰设计开创了该系统的使用。这种保护系统要求装甲城堡应具有足够的储备浮力,以保持船舶稳定,即使船体的其余部分被淹没.


第131行: 第131行:


===计划取消===
===计划取消===
由于当时正在谈判的军备限制条约“华盛顿海军条约”禁止建造任何超过35,000吨的船只,因此从未订购过四艘N3战列舰。 他们设计的许多方面最终都被纳入了两艘纳尔逊级战列舰,并且它们通常被描述为一种低配版的N3。 事实上,Nelsons获得了设计名称'O3',在设计序列中标记为下一个,尽管他们出于成本原因使用了用于G3战列巡洋舰的主炮,并遵守了条约对主要武器的16英寸限制。N3设计的四艘船虽然远没有收到名字,但从那时起就与苏格兰,英格兰,爱尔兰和威尔士四个守护神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尽管是推测性的,但舰名有可是HMS St. Andrew,HMS St. George, HMS St. Patrick和HMS St. David。
由于当时正在谈判的军备限制条约“华盛顿海军条约”禁止建造任何超过35,000吨的船只,因此从未订购过四艘N3战列舰。 他们设计的许多方面最终都被纳入了两艘纳尔逊级战列舰,并且它们通常被描述为一种低配版的N3。 事实上,Nelsons获得了设计名称'O3',在设计序列中标记为下一个,尽管他们出于成本原因使用了用于G3战列巡洋舰的主炮,并遵守了条约对主要武器的16英寸限制。
 
N3设计的四艘船虽然远没有名字,但从那时起就与苏格兰,英格兰,爱尔兰和威尔士四个守护神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尽管是推测性的。
 


==游戏相关==
==游戏相关==
圣乔治原本是英格兰的主保圣人,在14世纪末,圣乔治取代了圣爱德华被英国天主教会册封为英格兰的主保圣人,而英国其他地区的主保圣人分别是苏格兰的圣安德鲁(St. Andrew)、爱尔兰的圣帕特里克(St. Patrick)以及威尔士的圣大卫(St. David),这四位主保圣人的名字恰好也是N3级战列舰四艘舰船的名字。
圣乔治原本是英格兰的主保圣人,在14世纪末,圣乔治取代了圣爱德华被英国天主教会册封为英格兰的主保圣人,而英国其他地区的主保圣人分别是苏格兰的圣安德鲁(St. Andrew)、爱尔兰的圣帕特里克(St. Patrick)以及威尔士的圣大卫(St. David),这四位主保圣人的名字恰好也是N3级战列舰四艘舰船的名字。


改前大破立绘上的舰装变为了纳尔逊级的舰装,暗示历史上N3级战列舰计划最终流产,转而被造价更低的纳尔逊级战列舰取代。
改前大破立绘上的舰装变为了[[纳尔逊]]级的舰装,暗示历史上N3级战列舰计划最终流产,转而被造价更低的纳尔逊级战列舰取代。


===台词解析===
===台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