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R百科是靠无数自愿编辑者持续地建设更新完善的。编辑非常简单,无需代码知识,请勇于更新页面!
编辑入门 | 资助百科 | 留言讨论页 | 微博@舰R百科 | 百科编辑讨论Q群:366818861

甘比尔湾:修订间差异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建造背景:​ 修正笔误
无编辑摘要
第26行: 第26行:


==原型简介==
==原型简介==
甘比尔湾号护航航空母舰是美国海军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空母舰的  号舰,她因在1944年的萨马岛海战中的英勇表现最终战沉,成为了美国海军在二战中唯一一艘被敌军在水面炮击击沉的航母。


===建造背景===
===建造背景===
第36行: 第37行:
当时,为满足美国国内对商船的巨大需求,凯泽在1939年创建了凯泽造船公司,旗下有7家位于美国西海岸的造船厂。因该公司使用预制模式和焊接工艺,可节约75%的成本和33%的建造时间。
当时,为满足美国国内对商船的巨大需求,凯泽在1939年创建了凯泽造船公司,旗下有7家位于美国西海岸的造船厂。因该公司使用预制模式和焊接工艺,可节约75%的成本和33%的建造时间。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吉布斯和考克斯海事工程设计事务所的协助下,凯泽提出了1种基于货船船体设计的护航航母方案。起初,他向美海军舰船局提交了该方案,但被否决。凯泽并没气馁,他直接向老朋友罗斯福总统寻求帮助,后者认可了凯泽的方案。在罗斯福的斡旋下,海事委员会和舰船局的高层们在1942年6月8日被召集到白宫进行商谈。第二天,凯泽、海军部和海事委员会三方召开了关于新型护航航垛设计方案的听证会。凯泽最终在8月20日得到了50艘护航航母的庞大订单,该型护航航母被命名为卡萨布兰卡级(也有资料称其为凯泽级)。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吉布斯和考克斯海事工程设计事务所的协助下,凯泽提出了1种基于货船船体设计的护航航母方案。起初,他向美海军舰船局提交了该方案,但被否决。凯泽并没气馁,他直接向老朋友罗斯福总统寻求帮助,后者认可了凯泽的方案。在罗斯福总统的斡旋下,海事委员会和舰船局的高层们在1942年6月8日被召集到白宫进行商谈。第二天,凯泽、海军部和海事委员会三方召开了关于新型护航航垛设计方案的听证会。凯泽最终在8月20日得到了50艘护航航母的庞大订单,该型护航航母被命名为卡萨布兰卡级(也有资料称其为凯泽级)。


甘比尔湾号为卡萨布兰卡级19号舰,其编号最初为AVG 73,而后被改成ACV 73,最终被定为CVE 73。舰名来自于1个海湾的名字。在美国阿拉斯加州东南部的亚历山大群岛共有1100个岛屿,甘比尔湾(Gambier Bay)属于其中的海军上将岛。18 世纪的英国探险家乔治.温哥华以英国海军军官詹姆斯·甘比尔的名字命名了该海湾,后者有着卓越的服役生涯,1830年升任海军元帅。而有的中文资料将本舰译为冈比亚湾号,但由上文可知,甘比尔湾与非洲国家冈比亚(Gambia) 之间并没有关系,因此,甘比尔湾号的中文舰名更为准确。
甘比尔湾号为卡萨布兰卡级19号舰,其编号最初为AVG-73,而后被改成ACV-73,最终被定为CVE-73。舰名来自于1个海湾的名字。在美国阿拉斯加州东南部的亚历山大群岛共有1100个岛屿,甘比尔湾(Gambier Bay)属于其中的海军上将岛。18世纪的英国探险家乔治.温哥华以英国海军军官詹姆斯·甘比尔的名字命名了该海湾,后者有着卓越的服役生涯,1830年升任海军元帅。而有的中文资料将本舰译为冈比亚湾号,但由上文可知,甘比尔湾与非洲国家冈比亚(Gambia) 之间并没有关系,因此,甘比尔湾号的中文舰名更为准确。


===设计解析===
===设计解析===
在卡萨布兰卡级建造前,美军护航航母大多是由民船改装而成,比如博格级改装自C3型货船,桑加蒙级则改装自西马隆级油船。卡萨布兰卡级的设计理念可称为“带有飞行甲板的小型飞机运输舰”,优先考虑降低成本、工时,保证在短时间内大量建造。从外形上看,该级与博格级比较接近,型线主要参考了P1型高速运输船。甘比尔湾号的标准排水量仅有7800吨,满载排水量也不过10200吨,垂线间长149.35米,型宽19.81米,平均吃水6.32米,定员916人。因排水量较小,当海况较高时,舰体摇晃会对舰载机起降造成影响,而满载排水量23875吨的桑加蒙级就没有这个问题。
在卡萨布兰卡级建造前,美军护航航母大多是由民船改装而成,比如博格级改装自C3型货船,桑加蒙级则改装自西马隆级油船。卡萨布兰卡级的设计理念可称为“带有飞行甲板的小型飞机运输舰”,优先考虑降低成本、工时,保证在短时间内大量建造。从外形上看,该级与博格级比较接近,型线主要参考了P1型高速运输船。甘比尔湾号的标准排水量仅有7800吨,满载排水量也不过10200吨,垂线间长149.35米,型宽19.81米,平均吃水6.32米,定员916人。因排水量较小,当海况较高时,舰体摇晃会对舰载机起降造成影响,而满载排水量23875吨的桑加蒙级就没有这个问题。


第65行: 第65行:


===武备介绍===
===武备介绍===
甘比尔湾号的武备包括1座Mk30型127毫米38倍径高平两用炮、8座双联装“博福斯”Mk1型40毫米60倍径机关炮和20座“厄利孔”Mk4型20毫米70倍径机关炮。若在近距离遭遇敌方潜艇,127毫米炮可起到威慑作用,使敌艇不敢轻易上浮,而机关炮被布置在两舷。127毫米炮位于1个露天炮台内,没有炮罩。甘比尔湾号没有火控雷达,2.5 米测距仪拆除后,由SG型雷达负责测距。40毫米机关炮呈四角式布局,分布在左右两舷,形成了4个炮群。既可由电力驱动,也可人工操作。4个炮群各配有1部Mk 51型射击指挥仪,单人即可操作,用于瞄准近程目标。结构简单,从下至上分为基座、引导头和环式瞄准具3个部分,基座由螺栓固定在甲板上,引导头与基座连接处有滚动轴承,握住引导头的手柄可绕基座转动,环式瞄准具位于最上部,后来被M 14型陀螺瞄准具取代。使用瞄准具时,先将准星瞄准目标,即可测出高炮所需的提前量。如选择直接控制模式,指挥仪的操作人员在瞄准目标后,可按住右侧手柄上的开火键进行自动射击。也可以只提供射击诸元,由炮组人员手动操作射击。20毫米机关炮分布在左右舷的高炮走廊上,是该舰防空的最后一道屏障。为防备敌机扫射,每个炮位都配有1块12.7毫米厚的防盾。
甘比尔湾号的武备包括1座Mk30型127毫米38倍径高平两用炮、8座双联装“博福斯”Mk1型40毫米60倍径机关炮和20座“厄利孔”Mk4型20毫米70倍径机关炮。若在近距离遭遇敌方潜艇,127毫米炮可起到威慑作用,使敌艇不敢轻易上浮,而机关炮被布置在两舷。127毫米炮位于1个露天炮台内,没有炮罩。甘比尔湾号没有火控雷达,2.5 米测距仪拆除后,由SG型雷达负责测距。40毫米机关炮呈四角式布局,分布在左右两舷,形成了4个炮群。既可由电力驱动,也可人工操作。4个炮群各配有1部Mk 51型射击指挥仪,单人即可操作,用于瞄准近程目标。结构简单,从下至上分为基座、引导头和环式瞄准具3个部分,基座由螺栓固定在甲板上,引导头与基座连接处有滚动轴承,握住引导头的手柄可绕基座转动,环式瞄准具位于最上部,后来被M 14型陀螺瞄准具取代。使用瞄准具时,先将准星瞄准目标,即可测出高炮所需的提前量。如选择直接控制模式,指挥仪的操作人员在瞄准目标后,可按住右侧手柄上的开火键进行自动射击。也可以只提供射击诸元,由炮组人员手动操作射击。20毫米机关炮分布在左右舷的高炮走廊上,是该舰防空的最后一道屏障。为防备敌机扫射,每个炮位都配有1块12.7毫米厚的防盾。


作为在战时建造的小型护航航母,甘比尔湾号的防护非常薄弱,主舰体没有装甲和鱼雷防御系统,弹药库也没有防弹舱壁,少量装甲板分布在舰岛、炮位和机库里的鱼雷舱等处。同级舰利斯康姆湾号,在实战中仅被日军潜艇命中1枚鱼雷就导致沉没。护航航母在设计时被定为执行低烈度任务,美军期望其在交战时能先利用自身的雷达和舰载机进行预警,再由舰载机和火炮进行自卫,在舰体防护方面则没有太多的措施。
作为在战时建造的小型护航航母,甘比尔湾号的防护非常薄弱,主舰体没有装甲和鱼雷防御系统,弹药库也没有防弹舱壁,少量装甲板分布在舰岛、炮位和机库里的鱼雷舱等处。同级舰利斯康姆湾号,在实战中仅被日军潜艇命中1枚鱼雷就导致沉没。护航航母在设计时被定为执行低烈度任务,美军期望其在交战时能先利用自身的雷达和舰载机进行预警,再由舰载机和火炮进行自卫,在舰体防护方面则没有太多的措施。


===建造与服役===
==服役历史==
甘比尔湾于1943年7月10日在凯撒造船公司范库弗峰造船厂开始建造,同年12月22日下水,当月28日开始服役。
 
甘比尔湾在凯撒造船厂被工人称作“奖金船”(Bonus Ship),她是凯撒造船厂在1943年交付的第19艘航母。原本船厂计划在1943年内交付16艘航母,但海军在9月要求至少交付18艘。为了号召工人加紧建造,凯撒造船厂发起了一个名为“18 or more by 44”(意为在1944年前建造18艘航母)的挑战活动,如果完成任务参与加班建造工人可以获得奖金。最后造船厂在1943年底建造了19艘航母,而甘比尔湾就是最后一艘。
 
===参加二战===
1944年2月7日,甘比尔湾从圣地亚哥军港出发,搭载400名美军士兵前往珍珠港。随后在驱逐舰诺曼·斯科特(USS Norman Scott DD-690)的护航下前往马绍尔群岛,在那里她为[[企业]]号航母更换了84架飞机,随后她通过珍珠港回到圣地亚哥将飞机送去维修。
 
同年5月1日,甘比尔湾加入由哈罗德·B·萨拉达上将率领的第二航空母舰支援舰队(TG 52.11)前往马绍尔群岛。
 
1944年6月15日,甘比尔湾参加了塞班岛战役对登陆部队的支援掩护。
 
18日,甘比尔湾收到了敌军飞机的空袭警报,但凭借甘比尔湾号的VC-10飞行中队的过硬表现,很快的击退了敌机。
 
随后甘比尔湾仍留在塞班岛附近,继续支援岸上部队作战。同时,美军在马里亚纳海战中重创了日军的航空力量。
 
7月19至31日,甘比尔湾继续在天宁岛附近进行支援任务。
 
随后甘比尔湾在8月回到马绍尔群岛进行补给。
 
9月15日,甘比尔湾继续支援对南帕劳和安加尔的登陆作战。
 
===加入塔菲三===
随后甘比尔湾和她的姐妹舰基特昆湾(USS Kitkun Bay CVE-71)与其他四艘驱逐舰护送运输船和两栖登陆舰到达莱特湾,并于9月19日加入了由克利夫顿·弗雷德·斯普拉格海军上将率领的护航航母舰队。
 
该舰队由六艘护航航母、三艘驱逐舰和四艘护航驱逐舰组成,她们分成三组,在无线电内分别以“塔菲一”(Taffy 1)、“塔菲二”(Taffy 2)和“塔菲三”(Taffy 3)互称。她们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美军在莱特湾的制空权,并向登陆部队进行必要的空中支援。
 
“塔菲一”和“塔菲二”分别驻扎在棉兰老岛北部和莱特湾入口附近,而“塔菲三”则驻扎在萨马岛。
 
与此同时,日军企图摧毁美军在莱特湾的运输舰队。由航母,战列舰,巡洋舰以及驱逐舰组成的日军舰队计划从南,中,北三个方向美军发起进攻。


50艘卡萨布兰卡级均由凯泽造船公司位于华盛顿州温哥华市的造船厂承建。1号舰卡萨布兰卡号的建造周期为241天,随着工人熟练度的提升,甘比尔湾号从铺设龙骨到交付海军只用了171天,而该级最后1艘蒙达号的建造周期更缩短到101天。甘比尔湾号于1943年7月10日开始铺设龙骨,11月22日下水,12月21日完成码头试验,27日完成航行试验,最终于28日在俄勒冈州的阿斯托里亚交付海军。第一任舰长为休·古德温上校,一战时期他就参加海军了,在很多单位都有服役的经历,曾来过菲律宾和中国,对参战有着极高热情。
10月24日凌晨,日军的南方舰队准备穿越苏里高海峡与中部舰队汇合,但在此遭到了由杰西·奥登多夫少将率领的美军第七舰队火力支援编队的袭击,损失了大部分兵力。


甘比尔湾号服役后,1944年2月7日将400人的部队从圣迭戈运送到珍珠港,而后向位于马绍尔群岛的[[企业]]号航母输送了84架补充飞机,在返回时途经珍珠港,甘比尔湾号又装载了大量待修理的飞机。
10月24日,日军中部舰队在穿越锡布延海前往圣贝纳迪诺海峡的途中,遭到了由哈尔西上将率领的第三舰队的舰载机空袭,同样损失惨重。


返回本土后,从3月上旬到月底,甘比尔湾号都在圣迭戈的干船坞内重新涂装,并更换了2具螺旋桨以解决振动问题。
在苏里高海战和锡布延海战役结束后,哈尔西上将认为日军中部舰队不再构成威胁,于是他命令航母前往北方的恩加诺角附近拦截日军北方舰队的诱敌部队。


涂装和修理结束后,该舰参与了海军陆战队F4U“海盗”战机飞行员的上舰资格测试,这也是该型战机首次登上护航航母的飞行甲板。4月3日,甘比尔湾号迎来了自己的舰载机部队第10混成中队,编号为VC-10。该中队成立于1943年9月23日.成员共有55人,指挥官为爱德华·赫克斯塔布尔少校。
===萨马岛海战===
随着哈尔西舰队的离开,塔菲三成了萨马岛地区唯一留守的美军舰队。而美军也未料到日军舰队会在夜间向萨马岛方向行驶。


5月1日,甘比尔湾号抵达马绍尔群岛,随后被编入由罗尔萨拉达少将指挥的第52特混舰队第11中队,准备参加马里亚纳群岛战役。6月15日~7月31日,该舰出动舰载机支援了海军陆战队在塞班岛和天宁岛的作战。在6月17日的战斗中,第10混成中队的战机击落了大量企图阻止美军登陆的日机。8月1日~11日,甘比尔湾号又支援了在关岛登陆的美军。
10月25日清晨,萨马岛海岸被雾气所笼罩,甘比尔湾与其他护航航母照常放飞巡逻机进行日常巡逻任务。


在关岛登陆作战期间,该舰舰长发生了变更。萨拉达少将在一天晚上来到甘比尔湾号上,与多年老友古德温舰长共进晚餐。席间,萨拉达透露,他将被提升为第38特混舰队第4大队第11中队的指挥官,想邀请古德温担任他的参谋长。起初,古德温并不想离开甘比尔湾号,他说:“我有1艘很好的军舰, 而我们正在做着很好的工作,离开它将会成为一个错误。”但经过老朋友的一再劝说,一夜思考后,他在第二天做出了接受新职务的决定。1944年8月19日,沃尔特·菲韦格上校成为了甘比尔湾号的新舰长,也是最后一任舰长。当年9月,美军发起帕劳群岛战役,9月15日~28日,甘比尔湾号出动舰载机轰炸了帕劳群岛的贝里琉岛和安加尔岛,掩护美军登陆作战。
不久后太阳升起,天气爽朗,但在不远处的北方地平线的薄雾中,巡逻机便看到了数个宝塔状的桅杆,这是由日军栗田健男指挥的,由四艘战列舰、六艘巡洋舰、两艘轻巡和11艘驱逐舰组成的庞大舰队,浩浩荡荡向着塔菲三驶来。


菲律宾战役于10月爆发,甘比尔湾号与同级舰基特昆湾号在10月12日~19日,一起执行了护送菜特岛登陆船队的任务。7天后,2艘航母一并编入第77特混舰队第4大队第3中队,代号“塔菲3号”,该中队拥有6艘护航航母、3艘驱逐舰和4艘护航驱逐舰。10月20日~24日,该中队对莱特湾登陆进行支援,为登陆船队提供防空和反潜巡逻等任务。
甘比尔湾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场战斗就这样突如其来地打响了。


===最后一战===
甘比尔湾紧急放飞了VC-10中队进行迎敌,但VC-10中队的飞机多为战斗机和鱼雷机,主要用于反潜和对地轰炸,但现在不管什么飞机哪怕没有挂载武器都必须升空迎敌了。


10月25日,甘比尔湾号在凌晨5时出动8架战机进行防空巡逻。6时43分,“塔菲3号”中队在萨马岛以东海域突然遭遇由4艘战列舰、8艘巡洋舰和11艘驱逐舰组成的日舰队,萨马岛海战随即爆发。处于弱势的美护航航母只能先起飞舰载机干扰日军,而后再全力撤退,负责护航的美驱逐舰也都恪尽职守地掩护航母行动。
VC-10中队的赫克斯塔布尔中尉驾驶的TBM鱼雷机在没有挂载任何武器的情况下进行模拟攻击吸引了日军大量防空火力。美军的其他飞机也努力的用鱼雷和炸弹,甚至假攻击破坏日军的队形和减缓其行进速度。塔菲三的驱逐舰和护航驱逐舰也在掩护护航航母撤离,同时塔菲三也发出了紧急求救信号。


甘比尔湾号等3艘航母成为首要攻击目标。菲韦格舰长在6时46分下令全速前进,主机转速在2分钟内由127转/分提升到极限的177转/分。排列在飞行甲板上的10架战斗机和7架鱼雷轰炸机于6时57分~7时05分陆续升空。情况紧急,舰载机挂载的弹药较为混乱,包括45公斤、227公斤炸弹和深水炸弹,有的甚至未挂载弹药就起飞了。
VC-10中队和其他舰载机的超常发挥严重扰乱了日军舰队的前进速度和注意力。但尽管如此,甘比尔湾在撤离途中也逐渐被日军拉近距离,她也开始用唯一一门5英寸炮开始反击,但甘比尔湾还是进入了日军舰队的炮击射程内。


当天,该舰搭载18架战斗机和11架鱼雷轰炸机,空勤人员51人。此外,还有4架已挂载鱼雷的“复仇者”轰炸机停在机库里,需在其他飞机离舰后,再提升至飞行甲板起飞。由于甲板风速不够,第1架“复仇者”被迫将载油量减至132.5升才得以在7时10分升空,在投射鱼雷后坠毁,35分钟后,第2架“复仇者”在未减油的状态下成功起飞。到了7时50分,此时的甲板风已无法满足鱼雷轰炸机的起飞条件,为避免鱼雷殉爆,菲韦格下令将1架“复仇者”弹射丢弃,最后1架“复仇者”只能放置在机库里。
上午8:20左右,日军的筑摩号重巡洋舰的一轮齐射击中了甘比尔湾的轮机舱,导致甘比尔湾的航速降低了一半,随后甘比尔湾进入了更多日军舰船的射程,接下来的几分钟内,甘比尔湾周围便遭到了猛烈地炮火袭击。有记载显示最终是来自大和的炮击击沉了甘比尔湾,因为大和的射程更短,炮击角度更好。


从8时10分开始,甘比尔湾号不断中弹,由于日军误将其判定为舰队航母,因此发射了大量装有延时引信的穿甲弹,穿透了该舰水线以上的命中弹均未被引爆,反而是爆炸的近失弹和水中弹给其造成了很大损伤。8时20分,该舰水线下的前部机舱被击穿,造成海水涌入,5分钟后锅炉熄火,前部主机失去动力。好在2个机舱距离较远,尚未受损的后部主机还可工作,但航速由19.5节下降到了11节。停放在机库里的那架鱼雷轰炸机也被引燃,幸运的是挂载的鱼雷没有爆炸。8时37分,可能是因为舰岛上控制舵机的液压管线被炮弹打坏,该舰失去了对航向的控制。3分钟后,先前完好的后部机舱也被1枚203毫米炮弹击穿了,后部主机在2分钟内迅速停转。被打得千疮百孔的甘比尔湾号只能瘫痪在海面上,等待着最终时刻的降临。
9:07,甘比尔湾舰体倾覆,四分钟后沉没。


眼见沉没已无法逆转,菲韦格在8时50分下达了弃舰命令。甘比尔湾号在9时07分向左倾覆,并于4分钟后沉没在北纬11031'、东经126° 12'海域,成为像英国[[光荣]]号一样被舰炮击沉的航母。
除了甘比尔湾,萨马岛海战中还有[[约翰斯顿]]、[[霍埃尔]]和[[塞缪尔·罗伯茨]]三艘船被击沉。


甘比尔湾号落水的幸存者们依靠救生筏或其他切能够漂浮的物体在海上等待救援,第10混成中队滞留在空中的舰载机则飞往莱特岛的临时机场降落,据美军官方报告显示,至27日4时30分,约有700名幸存者被成功营救。在萨马岛海战开始时,该舰实载人员950名,共有约250名先后牺牲,而对于第10混成中队的成员而言,战争并没有结束,在休整结束后,他们将在新的航母上继续奋战。
甘比尔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获得了四颗战斗之星,并因在萨马尔海战中表现出色,她与她的VC-10中队被授予总统单位嘉奖。


==游戏相关==
==游戏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