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R百科是靠无数自愿编辑者持续地建设更新完善的。编辑非常简单,请勇于更新页面!
编辑入门 | 资助百科 | 留言讨论页 | 微博@舰R百科 | 百科编辑讨论Q群:366818861

无敌:修订间差异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完成对设计历史和设计介绍的修订,参考多方面资料修正原机翻wiki介绍。)
第70行: 第70行:
相比之下,当时的皇家海军虽然仍是世界第一海军,但在战列巡洋舰的数量上并不占优势(谁也没有料到,这个问题最后将一直困扰皇家海军直到1941年[[英王乔治五世]]建成)。由于[[伊丽莎白女王]]级向高速战列舰发起的第一次冲击宣告失败,加之日德兰海战的损失,皇家海军陷入了危险的战列巡洋舰缺口中。装备最新15英寸主炮的战列巡洋舰仅有两艘声望级,以及预计正在建造中的海军上将级。而海军上将级尽管原定建造4艘,但随着日德兰海战中皇家海军战列巡洋舰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除[[胡德]]之外的其余三舰都因进行大量设计改进而停工,最终也没有再恢复建造。其余的战列巡洋舰、以及至少三分之一的战列舰,装备的都是低于15英寸的12和13.5英寸主炮。这些老舰显然将在不久的未来需要新舰替换。
相比之下,当时的皇家海军虽然仍是世界第一海军,但在战列巡洋舰的数量上并不占优势(谁也没有料到,这个问题最后将一直困扰皇家海军直到1941年[[英王乔治五世]]建成)。由于[[伊丽莎白女王]]级向高速战列舰发起的第一次冲击宣告失败,加之日德兰海战的损失,皇家海军陷入了危险的战列巡洋舰缺口中。装备最新15英寸主炮的战列巡洋舰仅有两艘声望级,以及预计正在建造中的海军上将级。而海军上将级尽管原定建造4艘,但随着日德兰海战中皇家海军战列巡洋舰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除[[胡德]]之外的其余三舰都因进行大量设计改进而停工,最终也没有再恢复建造。其余的战列巡洋舰、以及至少三分之一的战列舰,装备的都是低于15英寸的12和13.5英寸主炮。这些老舰显然将在不久的未来需要新舰替换。


为了避免在新一轮主力舰造舰竞赛中陷入下风,英国海军委员会在1920年放弃了对海军上将级的改进计划,转而在海军上将级改进设计的基础上启动了全新的主力舰设计研究。在这其中,每一个战列舰方案都对应一个战列巡洋舰方案,两者的主要区别基本就是主机数量和航速。每个战列舰方案被标上从L开始的正序字母排列以示区分,而战列巡洋舰方案则是从K开始的倒序字母。每个方案的字母代号后数字表示其使用的炮塔类型,2为双联装炮塔,3则为三联装。在武器方面,为了确保能够压制竞争对手所建造中的所有战舰,皇家海军希望为新舰配备18英寸主炮{{黑幕|一度甚至考虑过捡起[[无比]]的20英寸主炮方案,但由于害怕导致造舰竞赛升级过热而很快放弃了}},但由于当时只有埃尔斯威克一家公司能够铸造18英寸主炮(就是安装在[[暴怒]]上的那一门),因此为了有更多选择,采用16英寸主炮作为后备(尽管最后在16英寸主炮的竞标中,还是埃尔斯威克击败了维克斯-阿姆斯特朗)。
====新型主力舰的黎明====


作为战列巡洋舰,为确保能够匹敌美国的[[星座|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新舰的航速被要求最好不低于后者的33.25节,但这一指标过于苛刻,实际基本无一方案能达到,因此后来又被下调至32节。此外,新舰方案的防护水平被分为三个等级:
为了避免在新一轮主力舰造舰竞赛中陷入下风,英国海军委员会在1920年春基于海军上将级的改进计划开始了下一代主力舰的设计研究。同时,议会在1921财年通过了3艘新型战列舰和1艘新型战列巡洋舰的预算,并很快改为4艘战列巡洋舰。这象征着新型战列巡洋舰设计的正式启动。
 
在设计前期的讨论中,日德兰海战中的时任大舰队炮术军官弗雷德里克·德耶尔对担任海军造舰总监(DNC)的恩考特和他设计的[[胡德]]大加口诛笔伐<del>毕竟德谍名不虚传</del>。基于日德兰海战中10千米以上甚至接近20千米的远程交战已经成为主流、以及他所观察到的8-10英寸以下装甲被敌方主力舰主炮轻松击穿的现象,德耶尔提出,大面积的较薄防护毫无作用,新型主力舰必须采用“全有或全无”的防护模式,在重要区域集中尽可能厚的装甲,以抵挡敌方远距离、大角度射入的大口径穿甲弹——至于缺乏大面积防弹片装甲导致的高爆弹破片杀伤问题,在如此长的射程上,由于极低的命中率,它们的效能已经显著下降。
 
尽管恩考特对德耶尔的攻击不以为然,但他仍然接纳了德耶尔的设计思路,并招募了新任总设计师阿特伍德。在1919年,恩考特和阿特伍德基于海军上将级设计了四个草案,第一个方案就是在许多游戏中被重现的换装三座三联装15英寸主炮塔的方案,航速下降了1节;第二个方案则是进一步采用三座三联装18英寸主炮的方案,为了维持吨位补偿增重,减少了主机功率,使航速大幅下降到25节。两个方案的装甲都必须维持原有海军上将级的设计,而为了保持不超重,航速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很显然,继续采用海军上将级的船体设计改进已经不能满足新型主力舰的要求。
 
此后,阿特伍德进一步尝试了在海军上将级的基础上改用重点防护布局。他所得到的结果非常惊人:在改用重点防护的情况下,两个方案可以在吨位不变的情况下分别拥有11英寸和13英寸的主装甲带厚度(取消了海军上将级的上部和下部装甲带设计),以及4+2寸的装甲甲板。由此,新型主力舰采用重点防护布局的设计思路就被确定了下来。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主装甲带防护效能,恩考特和阿特伍德还研究了内倾主装。但采用海军上将级的外置倾斜主装将导致水线面变窄,储备浮力和适航性下降,因此他们很快又确定了采用内置倾斜主装的设计。
 
由此,新型主力舰在防护设计上最为重要的基础指标就这样被确定了下来。也因为这一系列设计证明了海军上将级的船体潜力已经走到尽头,在1920年春,基于海军上将级改进型,开始了全新的主力舰设计计划。
 
为了彻底压倒美国海军为列克星敦级装备的[[美国三联16英寸炮(MK6)]]和日本为长门与天城级装备的[[日本41厘米连装炮]],新舰的主炮被定为18英寸口径。同时,因为具体需求尚不明确,因此对新舰的尺寸和航速并未加以限制。
 
最初的两个方案被命名为LII和LIII(不要与后来的L2和L3相混淆),仍沿用了类似海军上将级的船型,但采用了奇怪的全平甲板、非背负式主炮布局,导致核心区长度极长。采用这一设计的原因可能是因为重心低,并且可以减轻船体重量。
 
这一方案还有厚到离谱的18英寸20度倾斜主装甲带,但却是高度仅有水线以上1.8米的皮带主装,同时主装甲甲板也只有一层厚度8.75英寸。这可能都是为了降低重心和减重。尽管如此,这一方案的总吨位还是达到了恐怖的近5.1万吨。'
 
虽然设计非常怪异,但这一设计还是有一些正面的创新:它在英国海军主力舰设计上首次引入了与船体结构结合的防雷鼓包设计,以及空腔-液舱-鱼雷隔舱结构。这些设计都将沿用到后来的所有皇家海军主力舰上。此外,它还首次用塔式舰桥取代了传统的主桅,尽管尚没有设计装甲<del>[[威尔士亲王]]觉得很赞</del>。
 
这一版设计还确定了其他一些重要指标,比如防雷鼓包的防护指标为340千克TNT当量、双层底厚度为2.3米以防护装药量约130千克的水雷。与上面提到的海军上将级改进方案的经验一起,LII和LIII方案为我们的主角铺平了登场的道路。
 
====全新的开始====
 
1920年10月,由于前期研究结果表明继续沿用海军上将级的设计已经不再可行,皇家海军转而在海军上将级改进设计的基础上启动了全新的主力舰设计研究。在这其中,每一个战列舰方案都对应一个战列巡洋舰方案,两者的主要区别基本就是主机数量和航速。每个战列舰方案被标上从L开始的正序字母排列以示区分,而战列巡洋舰方案则是从K开始的倒序字母。每个方案的字母代号后数字表示其使用的炮塔类型,2为双联装炮塔,3则为三联装。由于1921财年的新造舰计划已经确定为4艘战列巡洋舰,因此战列巡洋舰设计的优先级高于战列舰,后者已经被排到了更后面的1922-23财年。
 
在武器方面,为了确保能够压制竞争对手所建造中的所有战舰,皇家海军仍希望新舰能配备18英寸主炮(甚至一度考虑过使用[[无比]]的20英寸主炮,但因不想让军备竞赛过热而作罢),但由于当时只有埃尔斯威克一家公司能够铸造18英寸主炮(就是安装在[[暴怒]]上的那一门),因此为了有更多选择,还决定采用16英寸主炮作为后备——尽管最后在16英寸主炮的竞标中,还是埃尔斯威克击败了维克斯-阿姆斯特朗。
 
为确保能够匹敌美国的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新型战列巡洋舰的航速被要求最好不低于后者的33.25节,但这一指标过于苛刻,实际基本无一方案能达到,因此后来又被下调至32节。战列舰的航速要求则进一步被下调到与伊丽莎白女王级相当的23.5节。在此基础上,新舰方案的防护水平被分为三个等级:


*1:对18英寸炮完全免疫;
*1:对18英寸炮完全免疫;


*2:弹药库对18英寸炮免疫,动力段对[[英国双联15英寸炮|15英寸新炮]]免疫;
*2:弹药库对18英寸炮免疫,动力段对15英寸新炮免疫;
 
*3:对15英寸新炮完全免疫。
 
同时,在这一时期还确定了新舰的设计尺寸需求,即必须能够进入皇家海军已有的船坞,而不需新建船坞建造或维护。这将新舰的尺寸限定在260米长、33米宽的范围内,这是朴茨茅斯和罗斯这两个皇家海军主力舰主要基地的船坞尺寸(虽然利物浦格拉德斯通有一座320米长的船台,但那是用于建造民船的,因此只有在战时才可考虑)。尽管紧急情况下这两地的船坞还可以通过在首尾接沉箱的手段再加长10到20米,但皇家海军只有一套沉箱,而且安装工作需要三周时间来准备,也就是说如果新舰的尺寸超标到280米级,那么虽然仍能够在已有的海军船坞建造,但一次只能建造一艘。尽管战后英国接收了德国海军的基尔8号浮船坞,在改装之后其长度达到293米、最大起重达到6.5万吨,但因为新型主力舰不可避免经常要在朴茨茅斯或罗斯入坞,因此最好还是遵循之前的尺寸限制,以免出现可用船坞严重受限的问题。此外,考虑跨洋机动的需要,新舰的尺寸最好也要确保能通过巴拿马和苏伊士运河。


*3:对[[英国双联15英寸炮|15英寸新炮]]完全免疫。
在新研究框架下最初提出的两个战列巡洋舰方案称为K2/K3,对应的战列舰方案则是L2/L3(再次,不要与LII/LIII混淆)。但是,在试图满足新的入坞限制的过程中,很快就发现要达到预期指标,新舰的吨位将显著超出已有的主力舰——即便海军上将级在当时而言已经非常巨大,而要将如此的排水量限制在入坞限制所要求的尺寸范围内,将导致像油轮一样恐怖的方形系数,令船体彻底变成一块砖头。为了挽救航行性能,阿特伍德尝试拉长船体,但船体的长度很快就达到了无法接受的范围。


战列巡洋舰被要求至少达到2级防护水平,底线则是3级;战列舰则被要求底线2级,最好能达到1级。同时,新舰的设计必须能够进入皇家海军已有的船坞,而不需新建船坞建造或维护。这将新舰的尺寸限定在260米长、33米宽的范围内,这是朴茨茅斯和罗斯这两个皇家海军主力舰主要基地的船坞尺寸(虽然利物浦格拉斯通有一座320米长的船台,但那是用于建造民船的,因此只有在战时才可被考虑)。尽管紧急情况下这两地的船坞还可以通过在首尾接沉箱的手段再加长10到20米,但皇家海军只有一套沉箱,也就是说如果新舰的尺寸超标到280米级,那么虽然仍能够在已有的海军船坞建造,但一次只能建造一艘。尽管战后英国接收了德国海军的基尔8号浮船坞,长度达到293米、最大起重达到6.5万吨,但因为新型主力舰不可避免经常要在朴茨茅斯或罗斯入坞,因此最好还是遵循之前的尺寸限制,以免出现可用船坞严重受限的问题。此外,考虑到要在地中海和印度洋之间机动的需要,新舰的尺寸最好也要确保能通过苏伊士运河。
此时,位于哈斯拉尔的海军部实验工厂(Admiralty Experiment Works,拥有一座540英尺长的水池用于船体模型试验)研究出了所谓的方形艉或方艉,通过将舰艉水线面以上的船体沿横截面切除,能够显著减少船体长度和重量,甚至还能减少一部分高速阻力。这一设计很快被K2/K3引入,并沿用到随后的所有方案中。


第一批出现的方案为K2/K3,对应的战列舰版本为L2/L3。这一系列设计基于之前海军上将级改进项目的经验,布局与海军上将级大致相同。为了压倒美国海军为列克星敦级装备的[[美国三联16英寸炮(MK6)]]和日本为长门与天城级装备的[[日本41厘米连装炮]],这一方案统一定为使用18英寸主炮,2字尾方案采用4座双联装主炮,3字尾则是3座三联装。
通过引入方艉,最终K2/K3的长度终于控制在了270米,勉强满足入坞要求,主装甲带高度也达到了水线以上2.95米、水线以下2米。尽管如此,其吨位达到了惊人的52,000-53,000吨、航速只有29节,吃水也显著增加,虽然仍然能够通过巴拿马运河,但只有在空载的情况下才能够勉强通过苏伊士运河,这在实战中显然是不可接受的。吨位的增加主要是由于防护水平的提高,即便采用了重点防护设计,但K2/K3方案的装甲重量还是比胡德增加了足足40%。此外,18英寸主炮也显著重于15英寸。尽管采用了内倾主装来提高防护水平,但相应的,由于船体超重,外部船壳被迫削到极薄,导致侧舷突出部极易进水。同时,主装甲带的高度仍然无法与主装甲甲板相接,留下了一条巨大的天窗。


在L2/L3的设计过程中很快证明,采用海军上将级的布局简单放大是不可行的,如果要试图满足260米的长度限制,采用这种布局的新舰将拥有堪比油轮的恐怖方形系数,彻底变成一块砖头。而在加长船体以改善线型的过程中,方案的长度则很快达到了无法接受的程度,并且严重超重,导致K2/K3被迫采用非背负式的全平置主炮。为了满足防护水平要求,主装也成为了水线以上高度仅有1.8米的皮带。
由于这些缺陷证明现有布局依然不可行,K和L系列方案同样只停留在草案阶段。尽管如此,在K/L方案的设计中海军部仍然得到了一些宝贵的经验。除了方艉这个革命性的船型设计之外,还有一点就是三联装主炮塔在总重、可用火炮数量和防护性能方面都优于双联装炮塔。尽管海军许多将领出于个人对旧型无畏舰的喜好始终坚持双联装主炮,但在此后的设计中,除部分战列舰之外,基本都只采用三联装炮塔方案。


此时,位于哈斯拉尔的海军部实验工厂(Admiralty Experiment Works,拥有一座540英尺长的水池用于船体模型试验)研究出了所谓的方形艉或方艉,通过将舰艉水线面以上的船体沿横截面切除,能够显著减少船体长度和重量。这一设计很快被K2/K3引入,并沿用到随后的所有方案中。通过引入方艉,最终K2/K3的长度成功控制在了270米,勉强满足入坞要求,主装甲带高度也达到了水线以上2.95米、水线以下2米。尽管如此,其吨位达到了惊人的54,000吨,吃水也显著增加,无法通过苏伊士运河,并且航速不达标,只能达到29节。这甚至不如已经在海试中跑出了31.7节的胡德。同时,这一系列方案的主装甲带高度仍嫌不足,无法与主装甲甲板相接形成完整的装甲盒,留下了一条巨大的天窗。
下一个方案J3本质上则是对海军上将级改进方案的进一步挖掘,试图看看在海军上将级基础上改进的潜力如何——可能是[[胡德]]的海试结果让皇家海军觉得老阿姨还可以再抢救一下罢。这一方案在海军上将级改进方案的基础上引入了三座三联装15英寸新炮,并改用平甲板船型。根据老阿姨的海试经验,将主机设计额定功率增加到15万马力,使预期航速能够达到32节,同时尝试将吨位和尺寸维持在海军上将级的水平。尽管如此,这一设计的代价是灾难性的防护水平:与LII/LIII高度相差无几的皮带主装,以及在15英寸主炮面前与纸糊无异的4英寸装甲甲板。同时,即便在武备和装甲上付出了如此之大的代价,航速仍然无法达到所期望的33节目标。这一切充分证明,在现有的限制条件下,常规艏艉布置主炮的主力舰布局设计,潜力已经走到头了。


尽管如此,在K/L方案的设计中海军部仍然得到了一些宝贵的经验。除了方艉这个革命性的船型设计之外,还有一点就是三联装主炮塔在总重、可用火炮数量和防护性能方面都优于双联装炮塔。此后的设计中,基本都只采用三联装炮塔方案。
====颠覆常规====


下一个方案J3本质上则是对海军上将级改进方案的进一步挖掘,试图看看在海军上将级基础上改进的潜力如何——可能是[[胡德]]的海试结果让皇家海军觉得老阿姨还可以再抢救一下罢。这一方案引入了三座三联装15英寸新炮,根据老阿姨的海试经验,将主机设计额定功率增加到15万马力,使预期航速能够达标达到32节,同时尝试将吨位和尺寸维持在海军上将级的水平。尽管如此,这一设计的代价是灾难性的防护水平,仅有与K2/K3高度相差无几的皮带主装,以及在15英寸主炮面前与纸糊无异的4英寸弹药库装甲甲板。
在J3案的设计过程中,恩考特意识到的另一个严重问题是,战列巡洋舰的大功率主机意味着大面积的轮机舱通风口和烟囱尺寸,这无异于巨大的投币口。如果敌舰炮弹从平行于舰体的方向射来,那么对于艏艉布置主炮、主机舱位于中部的传统布局来说,炮弹极有可能直接从这两个巨大的投币口砸进就位于轮机舱前后的主弹药库,从而重演日德兰冥场面。{{黑幕|老阿姨的悲剧:在研究老阿姨改进方案的过程中海军部已经发现了她的十个甚至九个弱点,但最终针对这些弱点的改进没有一个落实到她自己身上}}


同时,在J3案的设计过程中,DNC还意识到战列巡洋舰的大功率主机意味着大面积的轮机舱通风口和烟囱尺寸,这无异于巨大的投币口。如果敌舰炮弹从平行于舰体的方向射来,那么对于艏艉布置主炮、主机舱位于中部的传统布局来说,炮弹极有可能直接从这两个巨大的投币口砸进就位于轮机舱前后不远的主弹药库,从而重演日德兰冥场面。{{黑幕|老阿姨的悲剧:在研究老阿姨改进方案的过程中海军部已经发现了她的十个甚至九个弱点,但最终针对这些弱点的改进没有一个落实到她自己身上}}也是从这时开始,恩考特<del>这回不是德谍了</del>提出采用全前置主炮布局,并将轮机舱移动到舰艉,这样一来敌舰炮弹砸穿通风口后砸进弹药库的概率就大大降低了。当然,这意味着主炮将失去几乎全部的舰艉方向射界,不过大量的战例已经证明对于战列巡洋舰来说舰艉主炮的使用率极低——毕竟战巡的主要角色就是侧翼包抄和高速拦截,而新主炮布局在这两个方向上的射界甚至比传统布局更为优秀。
也是从这时开始,恩考特<del>这回不是德谍了</del>提出采用全前置主炮布局,并将轮机舱移动到舰艉,这样一来敌舰炮弹砸穿通风口后砸进弹药库的概率就大大降低了。当然,这意味着主炮将失去几乎全部的舰艉方向射界,不过大量的战例已经证明对于战列巡洋舰来说舰艉主炮的使用率极低——毕竟战巡的主要角色就是侧翼包抄和高速拦截,而新主炮布局在这两个方向上的射界甚至比传统布局更为优秀。


全前置主炮还有许多额外好处:主炮弹药库和轮机舱核心区彼此分离,并且都非常集中,意味着核心区长度被缩短到最小,从而能够显著降低装甲所需的重量。同时,锅炉舱和弹药库都能更接近设计厚度最大的舰舯,从而受到更好且更完善的保护,尤其是防雷系统和水中弹防护在舰舯附近最佳。此外,同样是由于上述这些核心区域集中在最厚的舰舯部位,包括炮塔和锅炉在内的重量载荷对船体结构造成的弯矩和惯性矩影响也大大减轻了,从而能够减轻船体结构重量、改善机动性;同时,被大幅度后移到舰艉的烟囱,将能够一劳永逸地解决从无畏舰时代开始就一直困扰皇家海军主力舰的一大严重问题——由于常规布局中主桅和前烟囱太近,主桅上的值班军官经常在低航速和顺风下被飘过来的浓烟变成熏肉。{{黑幕|罪魁祸首是费舍尔老爹为了减少舰艇的被弹面始终追求最大限度缩小上层建筑面积,结果导致主桅和烟囱贴太近——费老爹甚至还设想过直接拿烟囱当主桅的方案,这下烤炉了}}
全前置主炮还有许多额外好处:主炮弹药库和轮机舱核心区彼此分离,并且都非常集中,意味着核心区长度被缩短到最小,从而能够显著降低装甲所需的重量。同时,锅炉舱和弹药库都能更接近设计厚度最大的舰舯,从而受到更好且更完善的保护,尤其是防雷系统和水中弹防护在舰舯附近最佳。此外,同样是由于上述这些核心区域集中在最厚的舰舯部位,包括炮塔和锅炉在内的重量载荷对船体结构造成的弯矩和惯性矩影响也大大减轻了,从而能够减轻船体结构重量、改善机动性;同时,被大幅度后移到舰艉的烟囱,将能够一劳永逸地解决从无畏舰时代开始就一直困扰皇家海军主力舰的一大严重问题——由于常规布局中主桅和前烟囱太近,主桅上的值班军官经常在低航速和顺风下被飘过来的浓烟变成熏肉。{{黑幕|罪魁祸首是费舍尔老爹为了减少舰艇的被弹面始终追求最大限度缩小上层建筑面积,结果导致主桅和烟囱贴太近——费老爹甚至还设想过直接拿烟囱当主桅的方案,这下烤炉了}}


在拥有了这一革命性布局之后,恩考特放手一搏,设计了I3方案。这一方案完全抛开了入坞限制,试图看看在新布局下能够造出怎样的怪物。最终的结果是一艘长达282米、装备三座三联装18英寸主炮,拥有厚达7寸的弹药库装甲甲板、8寸的上部主装甲带和12英寸/25度倾斜的主装甲带,同时还能达到32.5节高速的庞然大物。这是皇家海军有史以来设计过的第三大(仅就船体尺寸而言)主力舰,仅次于无比和后来的狮级战列舰。即便如此,I3方案的排水量“仅”有5.2万吨,比L2/L3方案的5.4万吨还要轻!新布局在减重和提高航速方面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拥有了这一革命性布局之后,恩考特放手一搏,设计了I3方案。这一方案完全抛开了入坞限制,试图看看在新布局下能够造出怎样的怪物。最终的结果是一艘长达282米、装备三座三联装18英寸主炮,拥有厚达7寸的弹药库装甲甲板、8寸的上部主装甲带和12英寸/25度倾斜的主装甲带,同时还能达到32.5节高速的庞然大物。这是皇家海军有史以来设计过的第三大(仅就船体尺寸而言)主力舰,仅次于无比和后来的狮级战列舰。即便如此,在防护水平相比K2/3有极大提高的情况下,I3方案的船体重量居然还反而减少了250吨,排水量“仅”有5.17万吨,比K2/3方案的5.2万吨还要轻!而航速则足足增加了3.5节!新布局在减重和提高航速方面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I3的性能如此完美,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如何将其进一步缩小到满足入坞限制的水平了。H3系列方案试图通过去掉一组主炮来减少吨位和尺寸,其中H3a去掉了舰舯主炮塔,H3b和c则去掉了舰艏主炮塔。由于去掉一组主炮的大幅减重,H系列方案能够真正满足33.5节的极速指标(减重最极端的H3c甚至有望达到33.75节),并且将尺寸控制在入坞限制要求的262米长。同时,去掉一座主炮塔还能解决I3的一个小缺陷:由于被前移的Y炮塔挤占了舰舯这一原本是副炮的理想位置,I3只能在舰桥两侧放置一对副炮塔,其他副炮都只能放在舰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副炮射界。在取消一座炮塔之后,H3可以把副炮重新挪回舰舯。


I3的性能如此完美,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如何将其进一步缩小到满足入坞限制的水平了。H3系列方案试图通过去掉一组主炮来减少吨位和尺寸,其中H3a去掉了舰舯主炮塔,H3b和c则去掉了舰艏主炮塔。由于去掉一组主炮的大幅减重,H系列方案能够真正满足33.5节的极速指标(减重最极端的H3c甚至有望达到33.75节),并且将尺寸控制在入坞限制要求的262米长。尽管如此,6门主炮是火控校射所需的最小数量下限,这意味着这一方案几乎没有损伤裕度。任意一个主炮塔被击中或故障损坏都会立即导致战舰的火力密度和精度严重下降,这对于需要单独在远海作战、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回港进行修复的战列巡洋舰而言是难以接受的。
尽管如此,6门主炮是火控校射所需的最小数量下限,这意味着这一方案几乎没有损伤裕度。任意一个主炮塔被击中或故障损坏都会立即导致战舰的火力密度和精度严重下降,这对于需要单独在远海作战、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回港进行修复的战列巡洋舰而言是难以接受的。


为了确保拥有足够的主炮数量,我们的主角——G3方案登场了。这一方案通过将主炮口径缩小而不是减少数量来控制尺寸,使用三座三联装16.5英寸主炮。其余的设计与I3基本保持不变,除了为了满足33节航速,轮机舱装甲甲板彻底弃疗裸奔,厚度直接倒退回了日德兰水平,从而为主机和加厚到14英寸的主装甲带省出1,000吨重量。
为了确保拥有足够的主炮数量,我们的主角——G3方案登场了。这一方案通过将主炮口径缩小而不是减少数量来控制尺寸,使用三座三联装16.5英寸主炮。其余的设计与I3基本保持不变,除了为了满足33节航速,轮机舱装甲甲板彻底弃疗裸奔,厚度直接倒退回了日德兰水平,从而为主机和加厚到14英寸的主装甲带省出1,000吨重量。此外,G3方案的艉楼尺寸被尽可能减小并压低高度,从而减少Y炮塔后向射界的损失。


但这时的她还不是我们所熟悉的G3。1920年底,第三海务大臣召开的海军部会议一致投票通过了G3和同期出现的采用相同布局的M3战列舰方案,进入进一步发展阶段。M3在其后继续发展成为[[圣乔治|N3战列舰]]方案。
但这时的她还不是我们所熟悉的G3。1920年底,第三海务大臣召开的海军部会议一致投票通过了G3和同期出现的采用相同布局的M3战列舰方案,进入进一步发展阶段。M3在其后继续发展成为[[圣乔治|N3战列舰]]方案。
第116行: 第148行:
辅以其他一些更改,总共抠出来710吨重量,勉强抠出了轮机舱装甲甲板的吨位。同时,在从美国海军造舰局学习归来的古道尔口中了解到列克星敦级只有丢人的8英寸主装甲带之后,海军部开始怀疑追求33节以上高速是否值得。最终他们同意将额定航速下调到32节,主机额定功率由此降至16万马力,由此换用效率更高、更轻的亚罗小水管锅炉就能满足要求,从而在轮机上也省出了一些重量。主炮由16.5英寸口径更换为已经在制造中的16英寸主炮,又减轻了一些重量。省出的吨位除了用于轮机舱装甲甲板之外,还用于其他方面的改进。主装甲带的倾角从25度缩小到18度,因为海军部认为25度倾斜主装甲带与船壳之间的空间太大,一旦船壳被击穿,进水会导致损失过多的储备浮力。
辅以其他一些更改,总共抠出来710吨重量,勉强抠出了轮机舱装甲甲板的吨位。同时,在从美国海军造舰局学习归来的古道尔口中了解到列克星敦级只有丢人的8英寸主装甲带之后,海军部开始怀疑追求33节以上高速是否值得。最终他们同意将额定航速下调到32节,主机额定功率由此降至16万马力,由此换用效率更高、更轻的亚罗小水管锅炉就能满足要求,从而在轮机上也省出了一些重量。主炮由16.5英寸口径更换为已经在制造中的16英寸主炮,又减轻了一些重量。省出的吨位除了用于轮机舱装甲甲板之外,还用于其他方面的改进。主装甲带的倾角从25度缩小到18度,因为海军部认为25度倾斜主装甲带与船壳之间的空间太大,一旦船壳被击穿,进水会导致损失过多的储备浮力。


此外,减轻的重量让副炮又被加回8座,同时重新调整了布局。在G3初案中,几乎所有的副炮都位于舰艉,射界严重不足,并且容易受到船艉上浪的影响,舰艉居住甲板被击中时飞溅的弹片也可能损坏副炮塔。新的布局中,8座副炮有4座分别位于舰桥的两侧,另4座中的2座则放置在了艉楼顶部,从而大大改善了向前方和两侧的射界,同时还将所有的副炮弹药库都纳入了主装甲带的保护区域中。
此外,减轻的重量让副炮又被加回8座,同时重新调整了布局。在G3初案中,与I3一样,几乎所有的副炮都位于舰艉甲板上,射界严重不足,并且容易受到船艉上浪的影响(被评价为“除了用炮塔之外几乎和炮廓没有区别”),放在艉楼旁边也增加了被艉楼中弹时的弹片击毁的风险。新的布局中,8座副炮有4座分别位于舰桥的两侧,另4座中的2座则放置在了艉楼顶部,从而大大改善了向前方和两侧的射界,同时还将所有的副炮弹药库都纳入了主装甲带的保护区域中。


在此期间,海军部又开始考虑将G3的航速加回33节。但在当前强化防护的改进设计基础上,由于已经换用了亚罗小水管锅炉,因此要将主机功率重新提高到18万马力,需要将船体加长8米以容纳增加的主机组。这将让船体长度增加到270米以上,从而超过朴茨茅斯船坞的入坞限制。同时,排水量将增加200吨,造价增加35万英镑。而此时,G3级的预算总单舰成本已经达到了惊人的900万英镑——胡德也才600万!这个数字相当于三艘[[声望]]。对于一艘已经如此昂贵的战舰而言,在成本上的进一步增加和可维护性的进一步损失无疑是得不偿失的。G3因此被认为是皇家海军以现有设施所能够建造的最大、也是最强的主力舰。
在此期间,海军部又开始考虑将G3的航速加回33节。但在当前强化防护的改进设计基础上,由于已经换用了亚罗小水管锅炉,因此要将主机功率重新提高到18万马力,需要将船体加长8米以容纳增加的主机组。这将让船体长度增加到270米以上,从而超过朴茨茅斯船坞的入坞限制。同时,排水量将增加200吨,造价增加35万英镑。而此时,G3级的预算总单舰成本已经达到了惊人的900万英镑——胡德也才600万!这个数字相当于三艘[[声望]]。对于一艘已经如此昂贵的战舰而言,在成本上的进一步增加和可维护性的进一步损失无疑是得不偿失的。G3因此被认为是皇家海军以现有设施所能够建造的最大、也是最强的主力舰。
第138行: 第170行:
尽管如此,皇家海军并不希望放弃这一潜力巨大的新型主力舰设计。在得知各方希望将条约战列舰的吨位定为3.5万吨之后,率领代表团的贝蒂上将迅速通讯恩考特,希望他考虑将G3和N3方案进一步缩小到条约限制水平以内的可能性。由此,分别诞生了战巡方案F2/F3和战列舰方案O3。
尽管如此,皇家海军并不希望放弃这一潜力巨大的新型主力舰设计。在得知各方希望将条约战列舰的吨位定为3.5万吨之后,率领代表团的贝蒂上将迅速通讯恩考特,希望他考虑将G3和N3方案进一步缩小到条约限制水平以内的可能性。由此,分别诞生了战巡方案F2/F3和战列舰方案O3。


1921年11月30日,F2和F3方案推出。F2配备2座三联装15英寸主炮,11万马力主机,航速30节;F3则配备3座主炮,为了补偿增重,采用了更进一步的全前置主炮设计,即舰桥位于舰舯,所有主炮都位于艏楼甲板,这一设计也被O3方案沿用。F3的主机功率下调至9万马力,航速降至28.5-29节,副炮也被进一步削减到仅有4座。其余船体设计基本相同,防护水平基本未变,主装甲带甚至还略有加强到15和13.5英寸,由此可以看出,条约限制使得皇家海军更倾向于追求均衡性能,而不是激进的、“玻璃大炮”式的传统战列巡洋舰。
1921年11月30日,F2和F3方案推出。F2配备3座双联装15英寸主炮、4座双联装和4座单联装副炮,11万马力主机,航速30节;F3则配备三联装主炮,为补偿增重,主机功率下调至9万马力,航速降至28.5节,副炮也被进一步削减到仅有4座双联装。


最终,一方面是由于在条约限制下要造出战斗力足够强大的战列巡洋舰太过困难,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日方对[[长门]]的航速数据进行了瞒报,导致英方错误估计日方高速主力舰的数量,新型条约战列舰选定了慢速战列舰方案O3,这就是后来的[[纳尔逊]]级。G3级的主炮塔成为她留给纳尔逊的唯一遗产。
为了在G3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减重,F系列方案采用了更进一步的全前置主炮设计,即舰桥位于舰舯、所有主炮都位于艏楼甲板。这样能够进一步将主机舱空间移动到舰桥下方,从而更进一步缩短核心区长度。这一设计也被O3方案沿用。其余船体设计基本相同,防护水平基本未变,主装甲带甚至还略有加强到15和13.5英寸,由此可以看出,条约限制使得皇家海军更倾向于追求均衡性能,而不是激进的、“玻璃大炮”式的传统战列巡洋舰。
 
最终,一方面是由于在条约限制下要造出战斗力足够强大的战列巡洋舰太过困难(F3案的试算排水量已经顶满了3.5万吨的条约限制,只要在改进过程中再有一点增重就会变成“惊人的违约舰”——英国在当时并没有预料到在战列舰方面自己是唯一遵守条约的国家),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日方对[[长门]]的航速数据进行了瞒报,导致英方错误估计日方高速主力舰的数量,新型条约战列舰选定了慢速战列舰方案O3,这就是后来的[[纳尔逊]]级。G3级的主炮成为她留给纳尔逊的唯一遗产。


====最强正统战巡?====
====最强正统战巡?====
第150行: 第184行:
作为战列巡洋舰,G3级拥有高达32节的航速和9门16英寸主炮的强大火力。而与传统印象中战列巡洋舰“牺牲装甲”的刻板印象截然相反的是,她在拥有这些性能的同时,还保持着厚达14英寸/18度倾斜的弹药库垂直主装和同样倾角、12英寸厚度的轮机舱垂直主装,厚达8英寸的弹药库装甲甲板,以及6英寸的轮机舱装甲甲板。其余位置则由4-7英寸的装甲甲板覆盖,装甲甲板与主装甲带相接形成完整的装甲盒,加上一系列较薄的次级装甲甲板设计,彻底消除了所有投币口和天窗的存在。
作为战列巡洋舰,G3级拥有高达32节的航速和9门16英寸主炮的强大火力。而与传统印象中战列巡洋舰“牺牲装甲”的刻板印象截然相反的是,她在拥有这些性能的同时,还保持着厚达14英寸/18度倾斜的弹药库垂直主装和同样倾角、12英寸厚度的轮机舱垂直主装,厚达8英寸的弹药库装甲甲板,以及6英寸的轮机舱装甲甲板。其余位置则由4-7英寸的装甲甲板覆盖,装甲甲板与主装甲带相接形成完整的装甲盒,加上一系列较薄的次级装甲甲板设计,彻底消除了所有投币口和天窗的存在。


在其他方面的防护也非常完善,炮塔正面厚达17英寸,侧面前部13英寸,后部9英寸,顶部7英寸;炮座则厚达14英寸。连副炮弹药库都有1英寸水平装甲保护(老阿姨含泪点赞)。考虑到之前我们提到的动力舱投币口问题,甚至连烟囱基座的前部都有12英寸装甲,此外通风口也有6英寸装甲格栅。
在其他方面的防护也非常完善,炮塔正面厚达17英寸,侧面前部13英寸,后部9英寸,顶部7英寸;炮座则厚达14英寸。连副炮弹药库都有1英寸装甲(老阿姨含泪点赞)。考虑到之前我们提到的动力舱投币口问题,甚至连烟囱基座的前部都有12英寸装甲,此外通风口也有6英寸装甲格栅。


如此完善的防护让G3级一度被人认为实质上是高速战列舰而不是战列巡洋舰,而她的防护水平也的确碾压同代的许多战列舰,甚至在某些地方与大和级和衣阿华级这样的末代战列舰不分伯仲——但设计年代比后者足足早了接近20年。实际上,国内军迷对G3的绰号之一是“20年代的衣阿华,不是比喻,而是实际性能”,可见其性能之恐怖、设计之超前。G3也与天城级和列克星敦级一起,并列因条约签订而未能出世的三大末代战巡,并是其中毫无疑问的最强者。
如此完善的防护让G3级一度被人认为实质上是高速战列舰而不是战列巡洋舰,而她的防护水平也的确碾压同代的许多战列舰,甚至在某些地方与大和级和衣阿华级这样的末代战列舰不分伯仲——但设计年代比后者足足早了接近20年。实际上,国内军迷对G3的绰号之一是“20年代的衣阿华,不是比喻,而是实际性能”,可见其性能之恐怖、设计之超前。G3也与天城级和列克星敦级一起,并列因条约签订而未能出世的三大末代战巡,并是其中毫无疑问的最强者。
第158行: 第192行:
====动力系统====
====动力系统====


G3级的主机包括四台齿轮传动汽轮机,每台驱动一个推进轴的螺旋桨。前轮机舱容纳左右两翼轴的汽轮机,中舱则容纳了左舷内轴的涡轮机,后轮机舱容纳了右舷内轴的涡轮机。主机为20台亚罗小水管锅炉,安装在9个锅炉房内。主机额定工作压力1,379kPa(13.6个大气压),工作温度200°C,额定功率160,000马力,额定航速32节。尽管如此,恩考特对G3的极速性能并不乐观,他曾表示,如果G3建成之后能够在海试中使用额定功率达到32节设计极速,那么他就要赔给造船厂5便士。
G3级的主机包括四台齿轮传动蒸汽轮机,每台驱动一个推进轴的螺旋桨。前轮机舱容纳左右两翼轴的涡轮机,中舱则容纳了左舷内轴的涡轮机,后轮机舱容纳了右舷内轴的涡轮机。主机为20台亚罗小水管锅炉,安装在9个锅炉房内。主机额定工作压力1,379kPa(13.6个大气压),工作温度200°C,额定功率160,000马力,额定航速32节。尽管如此,恩考特对G3的极速性能并不乐观,他曾表示,如果G3建成之后能够在海试中使用额定功率达到32节设计极速,那么他就要赔给造船厂5便士。


G3级的设计最大载油量为5,000英长吨(~5,100吨)。使用巡航涡轮机以22,000马力的巡航功率、16节(30千米/小时)的巡航速度航行时,最大航程估计为7,000海里(~13,000千米)。G3级同时装配了六台涡轮驱动的250千瓦发电机和两台300千瓦柴油发电机,为舰上设备供电。
G3级的设计最大载油量为5,000英长吨(~5,100吨)。使用巡航涡轮机以22,000马力的巡航功率、16节(30千米/小时)的巡航速度航行时,最大航程估计为7,000海里(~13,000千米)。G3级同时装配了六台涡轮驱动的250千瓦发电机和两台300千瓦柴油发电机,为舰上设备供电。
第164行: 第198行:
====武装配置====
====武装配置====


G3级的9门16英寸(406毫米)BL Mark I 45口径主炮分别装在三座三联Mark I炮塔中,即A、B和Y炮塔。炮塔最大俯角和仰角分别是-3°和40°,可以以810米/秒的初速度发射929千克重的炮弹,最大射程35,000米。尽管在系列设计进行期间曾确定战列舰主炮备弹100-120发、战列巡洋舰备弹80发,但最终决定的G3每座主炮备弹数为116发。这是皇家海军的首型三联装主炮塔,尽管他们已经参与过为其他国家海军提供的出口型三联装主炮的研制工作。与以往皇家海军追求低速超重弹的思路不同,新的16英寸主炮采用了高速轻弹设计。{{黑幕|纳尔逊最终证明新的三联装主炮塔和主炮设计是屑}}
G3级的9门16英寸(406毫米)BL Mark I 45口径主炮分别装在三座三联Mark I炮塔中,即A、B和Y炮塔。炮塔最大俯角和仰角分别是-3°和40°,可以以810米/秒的初速度发射929千克重的炮弹,最大射程35,000米。尽管在系列设计进行期间曾确定战列舰主炮备弹100-120发、战列巡洋舰备弹80发,但最终决定的G3每座主炮备弹数为116发。
 
G3所装备的主炮塔是皇家海军的首型三联装主炮塔,尽管他们已经参与过为其他国家海军提供的出口型三联装主炮的研制工作。尽管采用了全前置主炮,但得益于低矮的艉楼,Y炮塔在舰艉方向的盲区仍然只有正负20度。由于皇家海军使用的丝紧工艺身管在炮管过长时会变形,因此皇家海军在历史上通常采用中等倍径主炮搭配低速超重弹的思路,但新的16英寸主炮却尝试采用了高速轻弹设计,因为研究认为长杆重弹在大角度落弹时容易碎弹,小角度则更容易跳弹。{{黑幕|纳尔逊最终证明新的三联装主炮塔和主炮设计是屑}}


副炮为8座双联装共16门BL 6英寸Mark XXII副炮,安装在背负式炮塔中。这也是自1904年纳尔逊勋爵级战列舰之后,英国主力舰设计首次使用完整结构的炮塔式副炮。如前所述,8座共4对副炮分别位于舰桥两侧(一前一后)、艉楼顶部和舰艉甲板。每座前向炮塔备弹150发,后向炮塔则备弹110发。炮管最大俯角–5°,最大仰角60°,可以以898米/秒的初速发射45千克的弹丸。在45°仰角时的最大射程为23,600米,战斗射速为每分钟5发。
副炮为8座双联装共16门BL 6英寸Mark XXII副炮,安装在背负式炮塔中。这也是自1904年纳尔逊勋爵级战列舰之后,英国主力舰设计首次使用完整结构的炮塔式副炮。如前所述,8座共4对副炮分别位于舰桥两侧(一前一后)、艉楼顶部和舰艉甲板。每座前向炮塔备弹150发,后向炮塔则备弹110发。炮管最大俯角–5°,最大仰角60°,可以以898米/秒的初速发射45千克的弹丸。在45°仰角时的最大射程为23,600米,战斗射速为每分钟5发。
第188行: 第224行:
G3的水线主装甲带厚度达14英寸(356毫米),并有18度的倾斜。如前所述,考虑到采用重点防护体系后的进水问题,这一倾角已经从最初设计的25度被大幅调低。尽管采用倾斜主装使高度有所下降,但其高度仍然保持了与K2/3案相同的水平,总高度4.3米,水线下高度约1.4米,水线上高度约2.9米。主装甲带覆盖了全部三门主炮弹药库和除舰艉甲板副炮之外的所有副炮弹药库,总长为522英寸/152.6米。如前所述,只有保护主炮弹药库和舰艏副炮弹药库的前主装甲带厚度为14英寸,这一区域长度为78.9米;余下防护轮机舱的部分厚度则为12英寸。装甲带的艏艉延伸部分长14米,从6英寸逐渐变薄到2.25英寸。下部装甲带高3英尺,厚度4英寸/102毫米,倾斜36度,与防雷突出部相连,用于阻挡可能从防雷突出部打入弹药库的大角度落弹,完全堵上了这条天窗。横向装甲舱壁厚度分别为12英寸和10英寸,在主装甲带前端和后端构成完整的装甲盒。
G3的水线主装甲带厚度达14英寸(356毫米),并有18度的倾斜。如前所述,考虑到采用重点防护体系后的进水问题,这一倾角已经从最初设计的25度被大幅调低。尽管采用倾斜主装使高度有所下降,但其高度仍然保持了与K2/3案相同的水平,总高度4.3米,水线下高度约1.4米,水线上高度约2.9米。主装甲带覆盖了全部三门主炮弹药库和除舰艉甲板副炮之外的所有副炮弹药库,总长为522英寸/152.6米。如前所述,只有保护主炮弹药库和舰艏副炮弹药库的前主装甲带厚度为14英寸,这一区域长度为78.9米;余下防护轮机舱的部分厚度则为12英寸。装甲带的艏艉延伸部分长14米,从6英寸逐渐变薄到2.25英寸。下部装甲带高3英尺,厚度4英寸/102毫米,倾斜36度,与防雷突出部相连,用于阻挡可能从防雷突出部打入弹药库的大角度落弹,完全堵上了这条天窗。横向装甲舱壁厚度分别为12英寸和10英寸,在主装甲带前端和后端构成完整的装甲盒。


如前所述,为了防护烟囱和通风口造成的天窗,艉楼上的烟囱和通风口区域被一个35米长的装甲盒包围,从而阻挡后方小角度入射的炮弹落入X炮塔弹药库。烟囱装甲盒最厚处位于烟囱基座前部,达到12英寸,并内倾21°。侧面和后面的不同区域则分别变薄到9英寸、6英寸、5英寸和4英寸。主装甲甲板的长度与主装甲带一致,并在两舷向下逐渐倾斜2.5度,从而与主装甲带上缘相接形成完整的装甲盒。与侧舷主装甲带一样,装甲甲板的厚度也分为前后,前装甲甲板覆盖全部主炮弹药库和前6个锅炉房,厚度达8英寸;后装甲甲板则覆盖直到最后端副炮弹药库的区域,在后3个锅炉房上方为4英寸(投币口可能性微存,虽然投进去也就打坏三分之一主机),在机舱和副炮弹药库上方则为7英寸。装甲甲板与主装甲带一样向艏方向延伸14米以保护鱼雷弹库,并逐渐变薄到6英寸;艉部延伸则长32.5米,厚度减薄到3英寸。
如前所述,为了防护烟囱和通风口造成的天窗,艉楼上的烟囱和通风口区域被一个35米长的装甲盒包围,从而阻挡后方小角度入射的炮弹落入X炮塔弹药库。烟囱装甲盒最厚处位于烟囱基座前部,达到12英寸,并内倾21°。侧面和后面的不同区域则分别变薄到9英寸、6英寸、5英寸和4英寸。这一设计是在G3定案中才引入的,之前的方案都没有确定烟囱装甲盒的设计(也可能是没有细化)。
 
主装甲甲板的长度与主装甲带一致,并在两舷向下逐渐倾斜2.5度,从而与主装甲带上缘相接形成完整的装甲盒。与侧舷主装甲带一样,装甲甲板的厚度也分为前后,前装甲甲板覆盖全部主炮弹药库和前6个锅炉房,厚度达8英寸;后装甲甲板则覆盖直到最后端副炮弹药库的区域,在后3个锅炉房上方为4英寸(投币口可能性微存,虽然投进去也就打坏三分之一主机),在机舱和副炮弹药库上方则为7英寸。装甲甲板与主装甲带一样向艏方向延伸14米以保护鱼雷弹库,并逐渐变薄到6英寸;艉部延伸则长32.5米,厚度减薄到3英寸。


炮塔正面装甲厚达17.5英寸,侧面和后面厚度分别为9和13英寸,顶部厚度则为8英寸。炮座装甲为14至11英寸,视不同炮位的落弹风险有所不同,即面向外侧为最厚的14英寸,其他方向为11英寸。司令塔装甲为9-12英寸,通讯管装甲8英寸,火控台装甲3-5英寸。
炮塔正面装甲厚达17.5英寸,侧面和后面厚度分别为9和13英寸,顶部厚度则为8英寸。炮座装甲为14至11英寸,视不同炮位的落弹风险有所不同,即面向外侧为最厚的14英寸,其他方向为11英寸。司令塔装甲为9-12英寸,通讯管装甲8英寸,火控台装甲3-5英寸。
第240行: 第278行:


{{隐藏|标题=G3级战列巡洋舰的1/96模型,International Model Boat Show 2018|内容=[[File:G3 model.png|800px]]}}
{{隐藏|标题=G3级战列巡洋舰的1/96模型,International Model Boat Show 2018|内容=[[File:G3 model.png|800px]]}}


==游戏相关==
==游戏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