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R百科是靠无数自愿编辑者持续地建设更新完善的。编辑非常简单,请勇于更新页面!
编辑入门 | 资助百科 | 留言讨论页 | 微博@舰R百科 | 百科编辑讨论Q群:366818861

G6:修订间差异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无编辑摘要
第36行: 第36行:


===背景介绍===
===背景介绍===
日本海军早在1932年就开始这型新航母的基本设计,并且几经波折、颇费思量。当时《华盛顿条约》尚未失效,日本海军拥有的航空母舰总吨位仍受到条约限额的约束,不得超过81000吨,而1930年签订的《伦敦条约》又增加了新的紧箍咒,对航空母舰重新定义,将排水量10000吨以下的航母也列入限制范围,如此一来,日本海军最小、最老的[[凤翔]]号(7470吨)和为了逃避条约限制而刻意设计的[[龙骧]]号(7600吨)都被计入航母总吨位中,加上[[赤城]]、[[加贺]](各26900吨)两艘大型航母,其吨位余额只剩12130吨。同时,由于《伦敦条约》允许各国海军中占吨位限额25%的巡洋舰可以安装飞机起降甲板,搭载舰载机,于是航空巡洋舰这一新概念舰种引起了各国的兴趣。


1933年轻型航空母舰龙骧号建成服役后,日本海军为了保持在航母数量上对美国海军的均势,在1934年制定的第二次军备补充计划(简称②计划或丸二计划)中再建造2艘航空母舰,这就是后来的[[苍龙]]和[[飞龙]]号。
当时日美两国都在彼此猜测对方的动向,日本海军获得情报称,美国由此建立了一个条约型巡洋舰和航空母舰混合的航空巡洋舰概念,即所谓“飞行甲板巡洋舰”(Flight Deck Cruiser),排水量10000吨左右。日本海军认为必须有所回应,也准备建造类似的战舰,不过是以航母吨位配额来建造,标准排水量达到12000吨左右。
 
日本海军早在1932年就开始这型新航母的基本设计,并且几经波折、颇费思量。当时《华盛顿条约》尚未失效,日本海军拥有的航空母舰总吨位仍受到条约限额的约束,不得超过81000吨,而1930年签订的《伦敦条约》又增加了新的紧箍咒,对航空母舰重新定义,将排水量10000吨以下的航母也列入限制范围,如此一来,日本海军最小、最老的[[凤翔]]号和为了逃避条约限制而刻意设计的[[龙骧]]号都被计入航母总吨位中,加上[[赤城]]、[[加贺]]两艘大型航母,其吨位余额只剩12630吨,即使将凤翔号退役也不过20100吨,不足以建造条约限制下最大吨位的大型航母(27000吨),只能建造1~2艘吨位稍小的航空母舰。同时,由于《伦敦条约》允许各国海军中占吨位限额25%的巡洋舰可以安装飞机起降甲板,搭载舰载机,于是航空巡洋舰这一新概念舰种引起了各国的兴趣。
 
当时日美两国都在彼此猜测对方的动向,日本海军获得情报称,美国海军将巡洋舰分为CA(重巡洋舰)、CL(轻巡洋舰)和CF( Flyingdeck Cruiser,指附加飞行甲板的巡洋舰,即航空巡洋舰),据此判断美国海军将利用条约条款建造航空巡洋舰,于是也针锋相对,将凤翔号退役后的替代舰按照航空巡洋舰的构想进行设计,这就是苍龙级的最初原型——G-6/G-8方案。


===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
[[File:G6.jpg|缩略图|右|日本海军在1932年提出的G6方案]]
[[File:G6.jpg|缩略图|右|日本海军在1932年提出的G6方案]]
在1922年《华盛顿条约》签订以后,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吨位配额被限制在对英、美海军的六成,即81000吨(长吨,下同)。在此之前,海军已经建造或改造了[[凤翔]](7470吨)、[[赤城]](26900吨)、[[加贺]](26900吨)、[[龙骧]](7600吨)共4艘航母,剩余吨位为12130吨。1930年《伦敦条约》签订,规定美国可以在不超过巡洋舰配额的25%范围内安装飞行甲板,美国由此建立了一个条约型巡洋舰和航空母舰混合的航空巡洋舰概念,即所谓“飞行甲板巡洋舰”(Flight Deck Cruiser),排水量10000吨左右。日本海军认为必须有所回应,也准备建造类似的战舰,不过是以航母吨位配额来建造,标准排水量达到12000吨左右。
最初设计方案被称为G6,是在1932年提出的,是一个将重巡洋舰和航空母舰结合起来的奇特舰型。其标准排水量为12000吨,公试排水量17500吨,水线长240米,宽21.7米,吃水6.3米,装有尺寸为194.2×40米的飞行甲板、双层机库和两座升降机,能够搭载90架飞机(常备72架,后备以零件形式存放18架),包括舰战和舰攻。动力装置采用8座吕号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和4座舰本式减速齿轮蒸汽轮机,四轴推进,最大输出功率为150000马力,最高航速可达36节,续航力为10000海里/18节,重油装载量为3760吨。作为一艘航空巡洋舰,G6方案配备了重巡洋舰级别的火炮装备,3座双联装20厘米舰炮呈阶梯状安装于飞行甲板前方的舰体上,其火力与古鹰级重巡洋舰相当,另外还有6座双联装12.7厘米高射炮、6座提供对空火力,舷侧装甲带为100~140毫米,甲板装甲为35~40毫米。总的来说,G6方案的前四分之一舰体是重巡洋舰,而后四分之三舰体为航空母舰。
 
最初设计方案被称为G6,是在1932年提出的,是一个将重巡洋舰和航空母舰结合起来的奇特舰型,其标准排水量为12000吨,公试排水量17500吨,水线长240米,宽21.7米,吃水6.3米,装有尺寸为194.2×40米的飞行甲板、双层机库和两座升降机,能够搭载90架飞机(常备72架,后备以零件形式存放18架),包括舰战和舰攻。动力装置采用8座吕号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和4座舰本式减速齿轮蒸汽轮机,四轴推进,最大输出功率为150000马力,最高航速可达36节,续航力为10000海里/18节,重油装载量为3760吨。作为一艘航空巡洋舰,G6方案配备了重巡洋舰级别的火炮装备,3座双联装20厘米舰炮呈阶梯状安装于飞行甲板前方的舰体上,其火力与古鹰级重巡洋舰相当,另外还有6座双联装12.7厘米高射炮、6座提供对空火力,舷侧装甲带为100~140毫米,甲板装甲为35~40毫米。总的来说,G6方案的前四分之一舰体是重巡洋舰,而后四分之三舰体为航空母舰。


1933年,军令部在讨论昭和九年(1934年)度开始的第二次补充计划(丸二计划)中,认为可以以另一种方式实现目标:如果将老旧的凤翔号提前报废,配额就会多出来7470吨,再在计算龙骧号排水量的时候做点手脚,又能再“多出”500吨。如此一来,航母配额就有20100吨,或许可以建造2艘10050吨的航母{{黑幕|宣称吨位掺水在当时各国已经是家常便饭了}}。除此以外,应该尽可能多地搭载飞机(100架以上,飞行甲板上系留数占总搭载半数以上),主炮为20厘米炮5门(沿中轴线布置),高射炮为12.7厘米炮20门,防空机炮40门以上,航速36节。这两艘新航母中,预计1936年末以前建造第一艘探探美国的口风,而第二艘将在1937年底完成,同时将凤翔号退役。
1933年,军令部在讨论昭和九年(1934年)度开始的第二次补充计划(丸二计划)中,认为可以以另一种方式实现目标:如果将老旧的凤翔号提前报废,配额就会多出来7470吨,再在计算龙骧号排水量的时候做点手脚,又能再“多出”500吨。如此一来,航母配额就有20100吨,或许可以建造2艘10050吨的航母{{黑幕|宣称吨位掺水在当时各国已经是家常便饭了}}。除此以外,应该尽可能多地搭载飞机(100架以上,飞行甲板上系留数占总搭载半数以上),主炮为20厘米炮5门(沿中轴线布置),高射炮为12.7厘米炮20门,防空机炮40门以上,航速36节。这两艘新航母中,预计1936年末以前建造第一艘探探美国的口风,而第二艘将在1937年底完成,同时将凤翔号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