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R百科是靠无数自愿编辑者持续地建设更新完善的。编辑非常简单,无需代码知识,请勇于更新页面!
编辑入门 | 资助百科 | 留言讨论页 | 微博@舰R百科 | 百科编辑讨论Q群:366818861

川内:修订间差异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无编辑摘要
第40行: 第40行:
</tabber>
</tabber>


==历史原型==
==川内型巡洋舰设计简介==
{{模板:舰型/川内型轻巡洋舰}}
川内型巡洋舰是日本帝国海军在1920年代建造的一级5500吨级轻巡洋舰,由技术本部的河合定二造船少监设计。也是继前代[[|多摩|球磨]]型和[[|五十铃|长良]]型巡洋舰后设计的第三代5500吨级巡洋舰。
 
该级总共建成三艘:川内(本舰)、[[神通]]和[[那珂]],原本该级计划建造7艘,但由于《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缘故后四艘被取消建造。
 
===舰船设计===
川内型巡洋舰是日本1921年度(大正10年)“八八舰队”计划案中准备建造的新型5500吨级巡洋舰,但由于之前日本海军的高强度扩军已经导致国内石油出现了不够用的情况,为应对此种情况,川内级设计中减少了重油专烧锅炉而用油煤混合锅炉替代这种复古的设计,这样可以减少油的使用。
 
在此种设计下,川内级的烟囱数量从之前的三个增至四个,算是该级在外观方面最大的特点。不过川内级这种复古设计的动力系统表现并不坏,居然还以36.19节的速度夺得5500吨型的榜首。
 
武器方面,川内型保持之前轻巡洋舰的武装:舰首两门,舰桥左右各一门,舰尾三门,共7门14cm炮。交战时,一共有6门能指向一侧。鱼雷武装为四座双联61cm鱼雷发射管。开战前神通、那珂与阿武隈一同进行了鱼雷武装的改造,后部双联发射管被四联发射管和再装填装置替代,并且可以使用九三式氧气鱼雷。{{黑幕|川内所属的第三水雷战队大部分驱逐舰还不能使用九三式鱼雷,因此没得改装}}还有计划撤除舰桥两侧火炮改成发射管的,最终没有实行。
 
由于巡洋舰大型化的影响,本级舰原本就是最后的5500吨型巡洋舰。不过条约签订后,原先给四番舰加古的预算和材料用于建造一艘8000吨型巡洋舰,后者继承了舰名。最终本级舰有川内、神通、那珂三舰完工。
 
开战前,8cm高射炮被双联25mm高射炮替代,还加装一部四联13mm高射机枪;混烧锅炉被重油锅炉替代。开战后各舰加装了电探。1943年,各舰撤除5番主炮,加装两座三联25mm炮;那珂还把一座14cm炮改成12.7cm高射炮。最后一舰那珂于1944年2月损失,当然之后就不存在改装了。
 
{| class="wikitable" style="width:100%"
|-
! colspan="4" | 川内型巡洋舰(新造时)<ref>『二等巡洋艦 一般計画要領書』</ref>
|-
| style="width:8%" |基准排水量 ||style="width:42%"| 5195吨 ||style="width:8%" | 满载排水量|| 7256吨
|-
| 船体尺寸||  162.458米×14.173米<ref>5500吨型设计时采用大量英制,这些比较奇怪的数字都是英制转换过来的</ref>  ||吃水 || 4.8米
|-
| 武备 ||colspan="3"|枪炮:五十口径三年式十四厘炮×7,四十口径三年式八厘高角炮×2,山内式六厘炮×2,7.7mm刘易斯机枪×2<br>鱼雷:八年式61cm连装发射管×4,鱼雷16枚:
|-
| 装甲 || 舷侧25.4mm,甲板28.6mm ||航空 ||(1930年代装备)吴式2号3型一部,载94式水侦或96式夜侦
|-
| 动力 ||8座重油专烧锅炉,4座煤油混烧锅炉,四部帕森斯式蒸汽轮机<ref>神通为布朗柯蒂斯式</ref><br>四轴四桨推进,90000马力||最高航速||35.25节
|-
| 续航力 ||5000海里/14节,载油1010吨,载煤570吨||乘员||446人
|}
 
==原型简介==
川内于1922年2月16日开工,三菱长崎造船所建造。1923年10月30日下水,1924年4月29日,川内比较于因关东大地震而受损的那珂先一步完工。
川内于1922年2月16日开工,三菱长崎造船所建造。1923年10月30日下水,1924年4月29日,川内比较于因关东大地震而受损的那珂先一步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