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R百科是靠无数自愿编辑者持续地建设更新完善的。编辑非常简单,无需代码知识,请勇于更新页面!
编辑入门 | 资助百科 | 留言讨论页 | 微博@舰R百科 | 百科编辑讨论Q群:366818861

俾斯麦:修订间差异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俾斯麦级设计简介:​ 进一步增添俾斯麦设计用途
第85行: 第85行:
===武装配置===
===武装配置===
主武器方面,俾斯麦级配备了八门380毫米 L/52 SK C/34火炮,分别安装在四座双联装炮塔中,前2后2布局。虽然单纯从炮口动能角度衡量,SK C/34明显低于法意新炮,但因为后二者早期'''炮弹'''的穿甲能力不足,事实上三者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差距,直到黎塞留级采用美制炮弹取得确定优势。既有的流言更多是因将三者的穿甲能力用美国海军经验式计算,并且忽略了炮弹品质问题,从而导致与实际情况偏差极大。相应的,英国在战争前期使用的炮弹,不管是14、15还是16in,全部存在穿甲能力不足的问题,如果按照美国海军经验式对比,其炮弹验收的经验式系数可高达116%(即需要116%的经验式计算速度才能完整穿透目标靶板并起爆),与英国同行相比,俾斯麦的主炮穿深在很多情况下'''实际占优'''。
主武器方面,俾斯麦级配备了八门380毫米 L/52 SK C/34火炮,分别安装在四座双联装炮塔中,前2后2布局。虽然单纯从炮口动能角度衡量,SK C/34明显低于法意新炮,但因为后二者早期'''炮弹'''的穿甲能力不足,事实上三者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差距,直到黎塞留级采用美制炮弹取得确定优势。既有的流言更多是因将三者的穿甲能力用美国海军经验式计算,并且忽略了炮弹品质问题,从而导致与实际情况偏差极大。相应的,英国在战争前期使用的炮弹,不管是14、15还是16in,全部存在穿甲能力不足的问题,如果按照美国海军经验式对比,其炮弹验收的经验式系数可高达116%(即需要116%的经验式计算速度才能完整穿透目标靶板并起爆),与英国同行相比,俾斯麦的主炮穿深在很多情况下'''实际占优'''。
需要强调的是,俾斯麦巨大的炮塔和其楔式炮闩并没有明显的关联,'''实际则是其将扬弹机放在了主炮中间'''而不是其他国家放在炮尾的排布,拉大了主炮间距与炮塔大小。


俾斯麦级的副武器为十二门150毫米 L/55 SK C/28火炮,安装于六座双联装炮塔中,左右各三座炮塔。
俾斯麦级的副武器为十二门150毫米 L/55 SK C/28火炮,安装于六座双联装炮塔中,左右各三座炮塔。
第106行: 第108行:


——为了改善水中弹防护,俾斯麦不仅采用了“上药下弹”的存储布置,并且在弹药库段的最下层舱室内,相当于其它国家战列舰主炮发射药库的位置,放置了一些非关键舱室以避免大潜深的炮弹命中弹药库导致殉爆。战列舰H则进一步将主装甲带下移,并用一段渐变厚度装甲带同上装相接。但同样的,二舰存在装甲带浸没高度不足的问题,在横摇时其水中弹防护将剧烈恶化。
——为了改善水中弹防护,俾斯麦不仅采用了“上药下弹”的存储布置,并且在弹药库段的最下层舱室内,相当于其它国家战列舰主炮发射药库的位置,放置了一些非关键舱室以避免大潜深的炮弹命中弹药库导致殉爆。战列舰H则进一步将主装甲带下移,并用一段渐变厚度装甲带同上装相接。但同样的,二舰存在装甲带浸没高度不足的问题,在横摇时其水中弹防护将剧烈恶化。
其整体装甲结构与沙恩霍斯特级等非常相似。主装甲带厚320mm,上装厚145mm,在艏艉水线区域有轻装甲提供防护。露天甲板厚50mm;装甲甲板为弹药库段厚95mm,动力段80mm;穹甲为弹药库120mm,动力段110mm。其TDS内的强力纵壁改为垂直布置,厚度为45mm不变。


针对俾斯麦级最出名也是最恶毒的流言便是“大号巴伐利亚”,但仔细分析,德国新舰的思路和“主装接弹、上装引爆、煤仓和防护甲板接破片”的真·一战设计完全是两回事。俾斯麦纪念站(kbismarck.com)给出的评论则是:'''<u>“...与一战的拜仁级完全无关,除了外观上同样配备四座双联38cm主炮和三轴推进。</u>'''”
针对俾斯麦级最出名也是最恶毒的流言便是“大号巴伐利亚”,但仔细分析,德国新舰的思路和“主装接弹、上装引爆、煤仓和防护甲板接破片”的真·一战设计完全是两回事。俾斯麦纪念站(kbismarck.com)给出的评论则是:'''<u>“...与一战的拜仁级完全无关,除了外观上同样配备四座双联38cm主炮和三轴推进。</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