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R百科是靠无数自愿编辑者持续地建设更新完善的。编辑非常简单,请勇于更新页面!
编辑入门 | 资助百科 | 留言讨论页 | 微博@舰R百科 | 百科编辑讨论Q群:366818861

用户:瀚海狂客:修订间差异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第101行: 第101行:


=== 吹雪之名 ===
=== 吹雪之名 ===
按照旧日本帝国海军的[[旧日本帝国海军#旧日本海军舰艇命名规则|'''舰艇命名规则''']],吹雪
按照旧日本帝国海军二战时使用的[[旧日本帝国海军#旧日本海军舰艇命名规则|'''舰艇命名规则''']],一等驱逐舰应使用“天文、气象、水文、季节相关词汇”命名。


“吹雪”一词在日文中指“伴随着强风,把雪及积雪吹起来,导致能见度降低”的恶劣气象状态;当只有积雪而没有降雪的时候则称为“地吹雪”。汉语中对应的词汇是“暴风雪”或者“暴雪”。


{{黑幕|英文是Blizzard}}


{{黑幕|日语对这种气象现象的另一种称法是“[[雪风]]”}}


游戏中的这艘吹雪是旧日本海军历史上第二艘名为“吹雪”的舰船。初代吹雪是1905年(明治38)年下水的春雨型驱逐舰6号舰,早在二代吹雪下水前两年的1926年(大正15年)就已报废拆解。


吹雪型驱逐舰是旧日本海军针对《华盛顿海军条约》签署后的新形势所设计建造的一型驱逐舰,共建造了24艘,是当时全世界范围内综合性能最强大的驱逐舰,而且其设计在世界海军史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 同型舰相关 ===
 
=== 设计背景 ===
1922年初《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之后,日本的海军主力舰吨位被限制在美国的六成,巡洋舰的吨位和主炮口径也受到限制。这使得日本正在苦心经营的“八八舰队”计划刚刚开张便中道崩殂。
 
为了弥补大型舰艇吨位上的劣势,日本人开始在《华盛顿海军条约》未做限制的小型舰艇上动歪脑筋,希望能通过强有力的鱼雷攻击来在未来的“日美海上决战”中四两拨千斤地削弱美军的主力,从而重新构建起在主力舰决战中的相对优势。


该级驱逐舰还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特型驱逐舰,这是该型驱逐舰在1924年计划时期的名字,源于当时日本海军舰政本部专门设立的“特型驱逐舰委员会”,以满足舰政本部就“新型驱逐舰”的各种苛刻要求。
为了达成这一目的,组建一支强大的驱逐舰队势在必行。但是此前日本为了给庞大的“八八舰队”计划留足预算,对发展驱逐舰一事一直不够重视。按照“八八舰队”方案的计划,为计划中那一大票诸如长门级战列舰、加贺级战列舰、天城级巡洋战舰、纪伊型战列舰、十三号型巡洋战舰等主力舰打杂的驱逐舰队虽然数量庞大,但却因为预算有限被分为大型的“一等驱逐舰”和小型的“二等驱逐舰”。


=== 基本参数 ===
孱弱的二等驱逐舰,如若竹型,自然不用说,就算是当时日本能拿出来的一等驱逐舰,如神风型和改进型的峰风型,相比于列强也不算多么先进。同时考虑到日本在工业能力上的不足,学习美国以庞大的数量弥补单舰性能不足的道路也是断然不可能的。因此,设计并批量建造一型单舰性能远超同时期其他列强驱逐舰的全新驱逐舰,成了日本海军在上世纪20年代初最要紧的任务之一。
{| class="wikitable" style="width:100%"
|-
! colspan="4" | 吹雪型驱逐舰技术参数(新造时)<ref>资料来自『一等駆逐艦 一般計画要領書』</ref>
|-
| style="width:10%" |基准排水量 ||style="width:40%"| 1680长吨(合1706.96吨) ||style="width:10%" | 满载排水量|| 2260吨
|-
| 船体尺寸 ||118.5米×10.36米 || 标准吃水 || 3.50米
|-
| 武备 ||colspan="3"|枪炮:[[日本12.7厘米连装炮|五十口径三年式十二糎七联装炮A型]]×3,7.7mm刘易斯机枪×2(计划为砰砰炮单装×2,开战前改装为九三式13.2mm机枪双联×2)<br>鱼雷:[[61厘米三连装鱼雷|十二年式三联610毫米鱼雷发射管]]×3,鱼雷18枚<br>反潜:八一式投射机两部,爆雷18枚
|-
| 动力 ||4部锅炉,2部蒸汽轮机,双轴双桨50000马力||最高航速||38节
|-
|定员||219人||续航力 ||4500海里/14节(计划5000),载油475吨
|}
吹雪之名


=== 舰船设计 ===
基于这样的背景,在之后的《大正十二年度(1923年)舰艇补充计划》中,从“八六舰队”到”“八八舰队”方案中一路攒下来但尚未开工的15艘二等驱逐舰被全部取消,计划新建22艘1400吨级一等驱逐舰的计划也修改为只继续建造4艘搭载533毫米鱼雷的神风型,另外12艘则改为更强大的搭载610毫米鱼雷的睦月型。随后,日本海军又将剩下空着的8艘1400吨级驱逐舰计划变更为5艘1700吨驱逐舰,也就是将要设计的全新大型驱逐舰——吹雪型。
==== 设计背景 ====
1922年初《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之后,日本海军的主力舰吨位被限制在美国的六成,巡洋舰的吨位和主炮口径也受到限制。这使得日本正在苦心经营的“八八舰队”计划刚刚开张便中道崩殂。


于是为了弥补大型舰艇吨位上的劣势,日本人开始在《华盛顿海军条约》未做限制的小型舰艇上动歪脑筋,希望能通过强有力的鱼雷攻击来在未来的“日美海上决战”中四两拨千斤地削弱美军的主力,从而重新构建起在主力舰决战中的相对优势。


为了达成这一目的,组建一支强大的驱逐舰队势在必行。但是此前日本为了给庞大的“八八舰队”计划留足预算,对发展驱逐舰一事一直不够重视。按照“八八舰队”方案的计划,为计划中那一大票诸如[[长门|长门级战列舰]]、[[加贺|加贺级战列舰]]、[[赤城|天城级巡洋战舰]]、纪伊型战列舰、[[十三号战舰|十三号型巡洋战舰]]等主力舰打杂的驱逐舰队虽然数量庞大,但却因为预算有限被分为大型的“一等驱逐舰”和小型的“二等驱逐舰”。
吹雪型驱逐舰是旧日本海军针对《华盛顿海军条约》签署后的新形势所设计建造的一型驱逐舰,共建造了24艘,是当时全世界范围内综合性能最强大的驱逐舰,而且其设计在世界海军史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孱弱的二等驱逐舰,如若[[竹]]型,自然不用说,就算是当时日本能拿出来的一等驱逐舰,如神风型和改进型的[[峰风]]型,相比于列强也不算多么先进。同时考虑到日本在工业能力上的不足,学习美国以庞大的数量弥补单舰性能不足的道路也是断然不可能的。因此,设计并批量建造一型单舰性能远超同时期其他列强驱逐舰的全新驱逐舰,成了日本海军在上世纪20年代初最要紧的任务之一。
该级驱逐舰还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特型驱逐舰,这是该型驱逐舰在1924年计划时期的名字,源于当时日本海军舰政本部专门设立的“特型驱逐舰委员会”,以满足舰政本部就“新型驱逐舰”的各种苛刻要求。


基于这样的背景,在之后的《大正十二年度(1923年)舰艇补充计划》中,从“八六舰队”到”“八八舰队”方案中一路攒下来但尚未开工的15艘二等驱逐舰被全部取消,计划新建22艘1400吨级一等驱逐舰的计划也修改为只继续建造4艘搭载533毫米鱼雷的神风型,另外12艘则改为更强大的搭载610毫米鱼雷的[[睦月]]型。随后,日本海军又将剩下空着的8艘1400吨级驱逐舰计划变更为5艘1700吨驱逐舰,也就是将要设计的全新大型驱逐舰——吹雪型。


==== 概述 ====
==== 概述 ====
第183行: 第173行:


==== “雪云波雾” ====
==== “雪云波雾” ====
基本参数
吹雪型驱逐舰技术参数(新造时)
基准排水量 1680长吨(合1706.96吨) 满载排水量 2260吨
船体尺寸 118.5米×10.36米 标准吃水 3.50米
武备 枪炮:五十口径三年式十二糎七联装炮A型×3,7.7mm刘易斯机枪×2(计划为砰砰炮单装×2,开战前改装为九三式13.2mm机枪双联×2)
鱼雷:十二年式三联610毫米鱼雷发射管×3,鱼雷18枚
反潜:八一式投射机两部,爆雷18枚
动力 4部锅炉,2部蒸汽轮机,双轴双桨50000马力 最高航速 38节
定员 219人 续航力 4500海里/14节(计划5000),载油475吨


== 原型舰史 ==
== 原型舰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