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R百科是靠无数自愿编辑者持续地建设更新完善的。编辑非常简单,请勇于更新页面!
编辑入门 | 资助百科 | 留言讨论页 | 微博@舰R百科 | 百科编辑讨论Q群:366818861

北卡罗来纳:修订间差异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第106行: 第106行:
其中一个编号为“XVI”的方案得到了战列舰委员会的注意,这个方案的航速为27节(50公里/小时),全长218米,装备12门14英寸主炮以及11.2英寸(284.5毫米)厚的水线装甲带和5.1至5.6英寸(129.5至142.2毫米)厚的水平装甲带。这个方案总体而言非常符合战列舰委员会的要求,于是在1936年10月开始对该方案进行模型测试。
其中一个编号为“XVI”的方案得到了战列舰委员会的注意,这个方案的航速为27节(50公里/小时),全长218米,装备12门14英寸主炮以及11.2英寸(284.5毫米)厚的水线装甲带和5.1至5.6英寸(129.5至142.2毫米)厚的水平装甲带。这个方案总体而言非常符合战列舰委员会的要求,于是在1936年10月开始对该方案进行模型测试。


但在模型测试中这个方案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是模型在恶劣天气的高海浪情况下,舰体下方某些装甲薄弱的地方会因海面波动而从水下露出水面,其中就包括弹药舱部分。其余的问题还有水下防雷措施以及水平装甲的问题。
但在模型测试中这个方案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是模型在恶劣天气的高海浪情况下,舰体下方某些装甲薄弱的地方会因海面波动而从水下露出水面,其中就包括弹药舱部分,这样在这样的海况中很容易被敌方的穿甲弹击中而造成严重损伤。其余的问题还有水下防雷措施以及水平装甲的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设计部门在1936年11月基于“XVI”设计又提出了“XVI-B”、“XVI-C”和“XVI-D”三套修改方案。其中“XVI-C”方案主要是加长舰体提高航速,同时削减部分炮塔装甲的吨位并增加到水线部分,这个方案得到了战列舰委员会的认可,装甲部分合格,并且较高的航速可以与航母协同作战,也可以与老的低俗战列舰组成战列线进行炮击战。
为解决这些问题,设计部门在1936年11月基于“XVI”设计又提出了“XVI-B”、“XVI-C”和“XVI-D”三套修改方案。其中“XVI-C”方案主要是加长舰体提高航速,同时削减部分炮塔装甲的吨位并增加到水线部分,这个方案得到了战列舰委员会的认可,装甲部分合格,并且较高的航速可以与航母协同作战,也可以与老的低俗战列舰组成战列线进行炮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