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R百科是靠无数自愿编辑者持续地建设更新完善的。编辑非常简单,请勇于更新页面!
编辑入门 | 资助百科 | 留言讨论页 | 微博@舰R百科 | 百科编辑讨论Q群:366818861

日本20.3厘米连装炮:修订间差异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删除15字节 、​ 2020年8月10日 (星期一)
(文本替换 - 替换“http://www.zhanliejian.com/navweaps/”为“http://www.warships.com.cn/navweaps/”)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第10行: 第10行:
==装备简介==
==装备简介==
===概述===
===概述===
日本'''20 cm/50 3年式2号'''火炮于1930~1931年间研发,达到了当时《伦敦海军条约》所允许巡洋舰主炮的最大值。所有1932年建造的重巡洋舰均装备了这种火炮,而之前建造的重巡也用这种更强大的火炮替换了原来的1号炮。另外,[[最上]]级巡洋舰也将[[日本15.5厘米三联主炮|原本的三联155毫米火炮]]替换为这种火炮,而利根级巡洋舰也更改了设计以搭载它。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所有的日本重巡洋舰都装备了这种火炮。
准确的称呼是'''五十口径三年式二号二十糎砲'''
 
“1号炮”的标准称呼是'''五十口径三年式二十糎砲''',是为古鹰型巡洋舰研发的主炮,实际口径为200mm,计划要对抗霍金斯的7.5寸主炮。[[古鹰]]型新造时使用A型单装炮塔,[[青叶]]型和妙高型使用了双联炮塔。在2号炮开发后,本型火炮并未进行进一步发展,只配发了八八式穿甲弹。
 
2号炮于1930~1931年间研发,口径为203.2mm,达到了当时《伦敦海军条约》所允许巡洋舰主炮的最大值。高雄型重巡洋舰新造时就装备了这种火炮,而之前建造的重巡也用这种更强大的火炮替换了原来的1号炮。另外,[[最上]]级巡洋舰也将[[日本15.5厘米三联主炮|原本的三联155毫米火炮]]替换为这种火炮,而利根级巡洋舰也更改了设计以搭载它。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所有的日本重巡洋舰都装备了这种火炮。


一些炮塔型号(E型)拥有非常大的仰角(70度)设计以拥有对空射击能力,但是这种火炮射速并不高,而且炮塔回转俯仰速度也不足以胜任对空任务。且由于对海和对空的火控系统是分开的,切换手续繁杂,转换功能的耗时也比较长。
一些炮塔型号(E型)拥有非常大的仰角(70度)设计以拥有对空射击能力,但是这种火炮射速并不高,而且炮塔回转俯仰速度也不足以胜任对空任务。且由于对海和对空的火控系统是分开的,切换手续繁杂,转换功能的耗时也比较长。
第17行: 第21行:


日本对减少散布作了很多努力,包括加固舰体。到1936年,那智级重巡洋舰在20000~22000米(21870~24060码)处达到了280~330米(306~360码)的弹着散布。自动电机辅助系统也随后被引入,如98式激发时间限制装置,这一装置一旦在系统环路闭合后,即能有效减少齐射各火炮的射击间隔(在0.08~0.2秒内调节)。另外还有98式延迟线圈可以使同一炮塔内各火炮同时射击时的干扰降到最低。这些装置将弹着散布减少了10%~15%。在1944年的萨马岛海战中,10炮巡洋的舰弹着散布已经非常密集了。
日本对减少散布作了很多努力,包括加固舰体。到1936年,那智级重巡洋舰在20000~22000米(21870~24060码)处达到了280~330米(306~360码)的弹着散布。自动电机辅助系统也随后被引入,如98式激发时间限制装置,这一装置一旦在系统环路闭合后,即能有效减少齐射各火炮的射击间隔(在0.08~0.2秒内调节)。另外还有98式延迟线圈可以使同一炮塔内各火炮同时射击时的干扰降到最低。这些装置将弹着散布减少了10%~15%。在1944年的萨马岛海战中,10炮巡洋的舰弹着散布已经非常密集了。
即使这些火炮是1930年研发的,但依然延续“3年式”的型号,而用“2号炮”的编号与老式的“1号炮”作区分。
这门炮依然采用韦林式炮闩,人工和动力操作均可。炮的实际内膛直径为20.32厘米(8英寸),而1号炮为20厘米(7.9英寸)。需要注意的是,這一称呼仅作为区分使用,并非正式称号;同时在初版《軍極秘內令提要》中也沒有找到相关官方称呼。


===炮型详细划分===
===炮型详细划分===
第26行: 第26行:
装备舰型:[[青叶]]型
装备舰型:[[青叶]]型


在发现[[古鹰]]型半自动装填式单装200mm主炮射速过于低下的缺陷后,为[[青叶]]型专门修改设计。炮台内带有垂直扬弹筒,弹丸和装药可以从炮塔正下方的弹火药库通过扬弹机直接送至炮尾,以此提高主炮射速,可维持较高的发射速度。竣工时并未安装减缓日照引起的炮塔内部温度上升的隔热板,而是在侧面开设大型通风口,出入口亦设于侧面。1937年[[青叶]]型实施改造计划之际,炮台天盖及侧面加装隔热板,未取消掉通风口。
在发现[[古鹰]]型半自动装填式单装200mm主炮射速过于低下的缺陷后,为[[青叶]]型专门修改设计。炮台内带有垂直扬弹筒,弹丸和装药可以从炮塔正下方的弹火药库通过扬弹机直接送至炮尾,并且具备任意角装填能力,以此提高主炮射速,可维持较高的发射速度。竣工时并未安装减缓日照引起的炮塔内部温度上升的隔热板,而是在侧面开设大型通风口,出入口亦设于侧面。1937年[[青叶]]型实施改造计划之际,炮台天盖及侧面加装隔热板,未取消掉通风口。
{| class="wikitable"
{| class="wikitable"
|-
|-
第35行: 第35行:
| 回旋速度 || 4度/秒 || 俯仰速度 || 12度/秒
| 回旋速度 || 4度/秒 || 俯仰速度 || 12度/秒
|-
|-
| 最大俯仰角度 || +40度~ || 射速 || 不明
| 最大俯仰角度 || +40度~ || 射速 || 3发/分
|-
|-
| 炮弹重量 || 110kg || 炮弹类型 || 零式通常弹<br>九一穿甲弹
| 炮弹重量 || 110kg || 炮弹类型 || 零式通常弹<br>九一穿甲弹
第59行: 第59行:
| 回旋速度 || 4度/秒 || 俯仰速度 || 12度/秒
| 回旋速度 || 4度/秒 || 俯仰速度 || 12度/秒
|-
|-
| 最大俯仰角度 || +40度~ || 射速 || 不明
| 最大俯仰角度 || +40度~ || 射速 || 3发/分
|-
|-
| 炮弹重量 || 110kg || 炮弹类型 || 零式通常弹<br>九一穿甲弹
| 炮弹重量 || 110kg || 炮弹类型 || 零式通常弹<br>九一穿甲弹
第71行: 第71行:
装备舰型:[[高雄]]型、[[古鹰]]型
装备舰型:[[高雄]]型、[[古鹰]]型


由妙高型所装备的D型改进而来,改进了火炮的最大仰角。E型主要装配对象为[[高雄]]、[[爱宕]]、[[鸟海]]。E型的火炮的仰角改造为70度,可实现对空射击。然而以这个仰角对空射击并没有什么效果。火炮的俯仰是通过机械齿轮来完成的,但是由于海水的侵蚀和齿轮松动,降低了命中精度。高雄型防空魔改舰[[摩耶]]号则装备了E1型炮塔,E1型相比E型将仰角减至55度,使用油压式机构来控制炮的俯仰,命中精度大大提高。此后的203mm炮台都选用55度最大仰角和相同的俯仰控制机构。E2型为重巡洋舰[[古鹰]]型三改后装配的。
由妙高型所装备的D型改进而来,改进了火炮的最大仰角。E型主要装配对象为[[高雄]]、[[爱宕]]、[[鸟海]]。E型的火炮的仰角改造为70度,可实现对空射击。然而以这个仰角对空射击并没有什么效果。火炮的俯仰是通过机械齿轮来完成的,但是由于海水的侵蚀和齿轮松动,降低了命中精度。高雄型防空魔改舰[[摩耶]]号则装备了E1型炮塔,E1型相比E型将仰角减至55度,使用油压式机构来控制炮的俯仰,命中精度大大提高。此后的203mm炮台都选用55度最大仰角和相同的俯仰控制机构。E2型为重巡洋舰[[古鹰]]型三改后装配
{| class="wikitable"
{| class="wikitable"
|-
|-
! colspan="4" | 设计诸元
! colspan="4" | 设计诸元
|-
|-
| 炮组成员数 || 19名([[高雄]]) || 炮台重量 || 150吨
| 炮组成员数 || 22名([[高雄]]) || 炮台重量 || 150吨
|-
|-
| 回旋速度 || 4度/秒 || 俯仰速度 || 6度/秒
| 回旋速度 || 4度/秒 || 俯仰速度 || 6度/秒
第95行: 第95行:
! colspan="4" | 设计诸元
! colspan="4" | 设计诸元
|-
|-
| 炮组成员数 || 19名([[最上]]) || 炮台重量 || 150吨
| 炮组成员数 || 22名([[最上]]) || 炮台重量 || 150吨
|-
|-
| 回旋速度 || 4度/秒 || 俯仰速度 || 6度/秒
| 回旋速度 || 4度/秒 || 俯仰速度 || 6度/秒
第105行: 第105行:
| 最大射程 || 28900m || 炮弹初速 || 835m/秒
| 最大射程 || 28900m || 炮弹初速 || 835m/秒
|}
|}


==游戏相关==
==游戏相关==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