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R百科是靠无数自愿编辑者持续地建设更新完善的。编辑非常简单,无需代码知识,请勇于更新页面!
编辑入门 | 资助百科 | 留言讨论页 | 微博@舰R百科 | 百科编辑讨论Q群:366818861

美国三联14英寸炮:修订间差异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添加2,157字节 、​ 2016年9月8日 (星期四)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第50行: 第50行:
{{color|red|后来,这种炮得到了改进,编号变为14英寸45倍径Mark 8, 9, 10 and 12。}}药室加大,初速增加。
{{color|red|后来,这种炮得到了改进,编号变为14英寸45倍径Mark 8, 9, 10 and 12。}}药室加大,初速增加。


其中,1、3、5的编号对应变成了8、9、10。而Mark 12则是炮管镀铬,增加了寿命。而内华达级和宾夕法尼亚级的炮塔仰角更是增加到了30度(纽约级最大仰角依然保持在15度)。这些船有更重的1500磅穿甲弹(穿甲弹Mark 16 Mods 1 to 11和AP Mark 20 Mod 1),1942年又增加了1275磅重的高爆弹(高爆弹Mark 19 Mods 1 to 6和Mark 22 Mod 0)。
其中,1、3、5的编号对应变成了8、9、10。而Mark 12则是炮管内壁镀铬,增加了寿命。而内华达级和宾夕法尼亚级的炮塔仰角更是增加到了30度(纽约级最大仰角依然保持在15度)。这些船有更重的1500磅穿甲弹(穿甲弹Mark 16 Mods 1 to 11和AP Mark 20 Mod 1),1942年又增加了1275磅重的高爆弹(高爆弹Mark 19 Mods 1 to 6和Mark 22 Mod 0)。


有种说法,那就是亚利桑那(BB-39)的炮从来没有开火过。有趣的是,从技术上来说,那是错误的。实际上,亚利桑那2号炮塔在1944年秋成为了内华达的1号炮塔。随后在1945年时进行岸轰(值得一提的是,有一种1410磅的岸轰弹Mark 9 Mod 4)。亚利桑那的3号和4号炮塔被完整移除并成为夏威夷的岸防炮,但是直到二战临近结束时才完成安装。而亚利桑那的1号炮塔显然是受损严重,最后留在了那艘沉船上。
有种说法,那就是亚利桑那(BB-39)的炮从来没有开火过。有趣的是,从技术上来说,那是错误的。实际上,亚利桑那2号炮塔在1944年秋成为了内华达的1号炮塔。随后在1945年时进行岸轰(值得一提的是,有一种1410磅的岸轰弹Mark 9 Mod 4)。亚利桑那的3号和4号炮塔被完整移除并成为夏威夷的岸防炮,但是直到二战临近结束时才完成安装。而亚利桑那的1号炮塔显然是受损严重,最后留在了那艘沉船上。
第74行: 第74行:
该炮射击速度为1.75发每分钟。早期穿甲弹重1400磅,穿甲弹Mark 8 Mods 3、7、8和11都重1402磅,通常弹重1400磅,岸轰弹Mark 9重1410磅。炮管寿命约250发。这种炮使用1400磅穿甲弹时,在15度仰角下达最大射程24000码。
该炮射击速度为1.75发每分钟。早期穿甲弹重1400磅,穿甲弹Mark 8 Mods 3、7、8和11都重1402磅,通常弹重1400磅,岸轰弹Mark 9重1410磅。炮管寿命约250发。这种炮使用1400磅穿甲弹时,在15度仰角下达最大射程24000码。


新墨西哥级和田纳西级(各4座)和内华达级(2座)使用了三联装炮塔。
新墨西哥级和田纳西级(各4座)使用了三联装炮塔。


俯仰角:新墨西哥级-5/+15度,田纳西级-5/+30度。旋回范围从297度到306度不等。装填角度:新墨西哥级0度,田纳西级1度。
俯仰角:新墨西哥级-5/+15度,田纳西级-5/+30度。旋回范围从297度到306度不等。装填角度:新墨西哥级0度,田纳西级1度。
第84行: 第84行:
{{color|red|'''不知道田纳西级改造会不会给新炮。如果给了新炮,以下内容将会移到新炮页面。'''}}
{{color|red|'''不知道田纳西级改造会不会给新炮。如果给了新炮,以下内容将会移到新炮页面。'''}}


其中,14英寸50倍径Mark 7对原来的Mark 4稍作改进,而Mark 11则在Mark 7的基础上炮管内壁镀铬。重新说明一次,14英寸50倍径Mark 11使用在了新墨西哥级和田纳西级上,不过到1942年田纳西才收到了改进后的主炮。


先前主炮遭遇到的散布问题看起来通过改造这种武器而得到了修正。在苏里高海峡,[[田纳西]]和[[加利福尼亚]]报告称6炮和9炮齐射在两万码的散布面大小为300到400码,这跟战时的新战列舰的并没有太大不同。
而14英寸50倍径Mark B则是计划用在了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上。这是美国最强大的14英寸炮,它比老式的14英寸更简单轻便。但这种炮的原型并没有造出来,因为14英寸的发展在1937年条约废止时也停止了,这时候主炮可以用上[[美国三联16英寸炮(MK6)|16英寸45倍径主炮]]了。因此,14英寸50倍径Mark B设计并没有标准的Mark+数字编号。
相对一言,14英寸Mark A是所有14英寸炮的弹道原型,大约于1910年从13英寸Mark 2开发,无非就是扩膛并换衬,完成的炮是33倍径。14英寸Mark C则是重做Mark 4 Mod 8以作为Mark 11的原型。
以下数据如无特殊说明,均为14英寸50倍径Mark 11 Mod 5。
'''1945年时的加利福尼亚'''
http://www.zhanliejian.com/navweaps/WNUS_14-50_mk11_California_aft-guns_pic.jpg
Mark 7和Mark 11的射速为约1.75发每分钟,而Mark B的射速为2发每分钟。
穿甲弹Mark 16 Mods 1 to 11重1500磅,高爆弹Mark 19 Mods 2 to 6和Mark 22 Mod 0均重1275磅。
该炮的寿命:Mark 7为175到200发,Mark 11为200到250发。
这种炮使用1500磅穿甲弹Mark 16时,在30度仰角下达最大射程36800码;使用1275磅高爆弹Mark 22时,在30度仰角下达最大射程36600码。
新墨西哥级和田纳西级(各4座)使用了三联装炮塔。而最开始计划的北卡罗来纳级使用了四联装炮塔。
三联装炮塔重量:897到958吨。
俯仰角-5/+30度,俯仰速度约9度每秒。旋回范围从297度到306度不等,旋回速度约2度每秒。装填角度:新墨西哥0度,田纳西级+1度。


==游戏相关==
==游戏相关==
宪兵队长、​小部件编辑者、​开创者
1,480

个编辑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