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R百科是靠无数自愿编辑者持续地建设更新完善的。编辑非常简单,无需代码知识,请勇于更新页面!
编辑入门 | 资助百科 | 留言讨论页 | 微博@舰R百科 | 百科编辑讨论Q群:366818861

安德烈亚·多利亚:修订间差异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删除1,697字节 、​ 2016年12月25日 (星期日)
第210行: 第210行:
{{黑幕|脑补成捆绑play或者奇怪道具的绅士请自觉去面壁。}}
{{黑幕|脑补成捆绑play或者奇怪道具的绅士请自觉去面壁。}}


1934年,在新战列舰维托里奥·维内托级上使用了特殊的被称为“普列赛系统”的鱼雷防护结构,并将其安装到了进行大规模改装的的老式战列舰上。其设计是一个庞大的、高强度的双层圆筒。普列赛系统先后经历过岸上实验与海上实验,除了以实验目的安装了普列赛系统的两艘油轮外,共有2艘加富尔伯爵级,2艘安德烈亚·多利亚级,以及3艘维内托级战列舰配备了这种系统。其中前两级战舰是在现代化改装时加装的普列赛系统,因此其防护效能受到了原有舰体尺寸的限制,并不很理想。而维内托级则并没有受到此种桎梏影响,其原因并不仅仅是因为维内托级具备更大的舰宽和更大的排水量,更为重要的是这级战舰是从设计阶段开始就配备了此种系统,因此具备了良好的防护效果;其中利托里奥号与维内托号的普列赛系统均被鱼雷命中过,从实战结果来看,其效能是值得肯定的。
具体介绍→[[普列塞水下防护系统]]
 
普列赛系统是一种圆筒状的水下防护系统,它是一种经过专门设计的被动防护系统,可通过吸收爆炸能量的方式抵御鱼雷或水雷等水下爆炸武器对舰体造成的伤害。 整套水下防护系统,主要由双重/三重底,圆筒形的能量吸收结构,内侧的弧形防雷装甲,以及位于圆筒正上方的注水舱共同构成。舰体两侧的突出部构成了双重底的外壳,且其上下两端与一道弧形的防雷装甲相连,共同构成了标志性的水下防护结构;而用于吸收爆炸能量的圆筒结构则位于这两道结构之内,且每隔三到四根肋骨便设有一道用于支撑圆筒的横向舱壁。


普列赛系统的名字是以它的设计师翁贝托·普列赛命名的,他同样也设计了大名鼎鼎的剥被帽系统。
普列赛系统的名字是以它的设计师翁贝托·普列赛命名的,他同样也设计了大名鼎鼎的剥被帽系统。
18,596

个编辑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