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R百科是靠无数自愿编辑者持续地建设更新完善的。编辑非常简单,无需代码知识,请勇于更新页面!
编辑入门 | 资助百科 | 留言讨论页 | 微博@舰R百科 | 百科编辑讨论Q群:366818861

八八舰队:修订间差异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添加25,769字节 、​ 2022年2月3日 (星期四)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第781行: 第781行:
*计划实施情况
*计划实施情况
:吴航空队、舞鹤航空队组建,练习航空队组建。完成后作战飞行队达到15队(横须贺5队、吴4队、佐世保5队、舞鹤1队),练习航空队2队,共计17队。
:吴航空队、舞鹤航空队组建,练习航空队组建。完成后作战飞行队达到15队(横须贺5队、吴4队、佐世保5队、舞鹤1队),练习航空队2队,共计17队。
==终末==
如前文所述,过于庞大的“八八舰队”计划给日本的财政带来了极为严峻的负担,财政被无底洞般的造舰预算彻底拖垮似乎成了1920年的日本政府必须面临的一劫。
与此同时,刚刚打完一战不久的列强也大多都不好过。一战结束后,同盟国的战败,特别是《凡尔赛条约》将海军列强之一的德国海军几乎彻底掐死,使得一度团结的协约国列强瞬间失去了共同的海上威胁。新的造舰竞赛随之展开,还没有从一战的大伤元气中恢复的列强无一不面临着跟日本相同的困境。
作为破局的尝试,本着“维护统治”这一最根本的共同利益,1921年11月,借着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会议解决巴黎和会遗留问题的机会,美、英、日、法、意五国开始进行海军军控谈判。经过一番艰难的谈判,海军五强间达成了《五国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即后世所称的《华盛顿条约》。条约对五国主力舰、巡洋舰、航空母舰的吨位和太平洋地区岛屿军事基地等做出了一系列限制,按照条约的要求,美、英、日、法、意五国各自的主力舰总吨位被限制为52.5万长吨:52.5万长吨:31.5万长吨:17.5万长吨:17.5万长吨;除条约中允许保留的部分外,一切主力舰无论完工与否都必须废弃;除按条约规定的方式更换旧舰外,在条约有效期内均不得新舰主力舰。除此之外,在确保航母总吨位不超标的前提下,各国还都有权建造或利用废弃的主力舰改造两艘不超过3.3万长吨的航空母舰。
按照这些规定,日本海军所能够保留的主力舰仅有:
*'''金刚型''':'''[[金刚]]'''、'''[[比睿]]'''、'''[[榛名]]'''、'''[[雾岛]]'''
*'''扶桑型''':'''[[扶桑]]'''、'''[[山城]]'''
*'''伊势型''':'''[[伊势]]'''、'''[[日向]]'''
*'''长门型''':'''[[长门]]'''、'''[[陆奥]]'''
这样的限制几乎相当于把“八八舰队”计划的核心扬了个一干二净。不过,虽然日本国内对这样的限制极为不满,为了避免财政崩盘威胁统治,日本政府和日本海军也只能打掉牙往肚里咽。1922年(大正11年)2月6日,随着《华盛顿条约》最终签署,日本海军不得不考虑该怎么给手头这份庞大的“八八舰队”计划强行画上句号。
{| class="mw-collapsible wikitable mw-collapsed" style="text-align:center;"
! colspan=14 | 《华盛顿海军条约》签署时(1922.2.6)八八舰队相关舰艇建造情况
|-
! rowspan=2 style="width:6%" | 舰种
! colspan=3 style="width:12%;background:#DCDCDC" | 八四舰队
! colspan=3 style="width:12%" | 八六舰队
! colspan=3 style="width:12%;background:#DCDCDC" | 八八舰队
! colspan=3 style="width:12%" | 总计
! rowspan=2 | 备注
|-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完工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在建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未建 !! 完工 !! 在建 !! 未建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完工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在建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未建 !! 完工 !! 在建 !! 未建
|-
| 战列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2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2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 colspan=3 | 无计划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4 || 2 || 2 || 4 || 完工'''[[长门]]'''、'''[[陆奥]]''',在建'''[[加贺]]'''、'''土佐''',未建纪伊型4
|-
| 战巡 || colspan=3 style="background:#DCDCDC" | 无计划 ||  || 2 ||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2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4 ||  || 4 || 4 || 在建'''天城'''、'''[[赤城]]'''、'''高雄'''、'''爱宕''',未建'''[[十三号战舰|十三号型]]'''4
|-
| 巡洋(大) || colspan=3 style="background:#DCDCDC" | 无计划 || colspan=3 | 无计划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4 ||  ||  || 4 || “八八舰队案”8000吨型
|-
| 巡洋(中)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5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3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  || 3 ||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8 || 5 || 6 || 8 || 完工'''球磨'''、'''[[多摩]]'''、'''[[北上]]'''、'''[[大井]]'''、'''[[木曾]]''',在建长良型'''长良'''、'''[[五十铃]]'''、'''名取'''、'''由良'''、'''鬼怒'''、'''阿武隈''',未建'''[[川内]]'''、'''[[神通]]'''、'''[[那珂]]'''及川内型4~8号
|-
| 巡洋(小)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2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1 || colspan=3 | 无计划 || colspan=3 style="background:#DCDCDC" | 无计划 || 2 ||  || 1 || 完工'''[[天龙]]'''、'''[[龙田]]''',未建'''[[夕张]]'''
|-
| 驱逐(大)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11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 3 || 4 || 4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22 || 14 || 4 || 26 || 完工江风型2、峰风型12,在建[[峰风]]型'''野风'''、'''沼风'''、'''波风'''、神风型'''神风''',未建神风型'''朝风'''、'''春风'''、'''松风'''、'''旗风''',余下八六2艘+八八20艘未确定具体建造计划
|-
| 驱逐(中)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14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4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 2 || 2 || 12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10 || 16 || 6 || 22 || 完工枞型20,在建枞型'''菱'''、'''莲'''、'''蓼'''、'''堇'''、'''蓬'''、若竹型'''若竹''',未建若竹型'''吴竹'''、'''早苗'''、'''早蕨'''、'''朝颜'''、'''夕颜'''、'''芙蓉'''、'''刈萱''',余下八六5艘+八八10艘未确定具体建造计划
|-
| 航母 || colspan=3 style="background:#DCDCDC" | 无计划 ||  || 1 ||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2 ||  || 1 || 2 || 在建'''[[凤翔]]''',未建初代翔鹤型2艘
|-
| 潜艇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13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5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 2 || 14 || 32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28 || 15 || 19 || 60 || 未建60艘中含'''伊52''',另有八六31艘、八八28艘未确定具体建造计划
|-
| 给油舰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5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 2 || 3 ||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1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3 || 7 || 4 || 3 || 在建知床型'''鹤见'''、'''尻矢'''、'''石廊'''、无级别'''神威''',未建3艘未确定具体建造计划<br>※含八四中以“杂船制造费”名义额外建造的'''剑崎''',不含八八中调整为破冰舰'''大泊'''、给粮舰'''间宫'''的两艘给油舰指标
|-
| 工作舰 || colspan=3 style="background:#DCDCDC" | 无计划 || colspan=3 | 无计划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1 ||  ||  || 1 || 未确定具体建造计划
|-
| 敷设舰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1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 colspan=3 | 无计划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1 || 1 ||  || 1 || 八八1艘未确定具体建造计划
|-
| 潜水<br>母舰 || colspan=3 style="background:#DCDCDC" | 无计划 || colspan=3 | 无计划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2 ||  ||  || 2 || 迅鲸型2艘,开工时分类为'''水雷母舰'''
|-
| 炮舰 || colspan=3 style="background:#DCDCDC" | 无计划 || colspan=3 | 无计划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1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4 ||  || 1 || 4 || 在建'''安宅,未建势多型4艘
|-
| 扫海艇 || colspan=3 style="background:#DCDCDC" | 无计划 || colspan=3 | 无计划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6 ||  ||  || 6 || 除扫海艇'''第1、2、3号'''外,余下3艘未确定具体建造计划
|-
| 其他<br>特务舰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2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 colspan=3 | 无计划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1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1 || 3 ||  || 1 || 八四2艘室户型给炭舰为以“杂船制造费”名义额外建造,八八2艘分别为利用给油舰指标建造的破冰舰'''大泊'''、给粮舰'''间宫'''
|-
| 总计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55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14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1 || 9 || 29 || 48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1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4 || style="background:#DCDCDC" | 100 || 60 || 47 || 149
|-
| colspan=14 | '''注:在1922年2月当月完工服役,但服役时间在6日之后的,一并按签约时未完工统计。'''
|}
当时摆在日本海军面前的是一个一地鸡毛的情况:一方面,算上三个舰队案中以诸如“杂船建造费”之类的名义额外建造的军舰,整个“八八舰队”计划中包含的新造军舰数量高达惊人的256艘;另一方面,由于计划中最庞大的“八八舰队案”在两年前的1920年才刚刚过,资源和国内造船厂的能力又都摆在那里,1922年初的整个“八八舰队”计划事实上连一半的进度都没有{{黑幕|大饼刚开始摊}}。自打1914年计划开始实施以来,就算日本海军加班加点,这256艘舰艇中,最终能够赶在条约前{{注音|完工服役|强行出厂}}的,也只有包括'''[[长门]]'''和'''[[陆奥]]'''这两艘硕果仅存的战列舰在内的60艘各型舰艇。已经开工但还未服役的有47艘,其中还包括已经被条约明文判处死刑的'''[[加贺]]'''、'''土佐'''、'''天城'''、'''[[赤城]]'''、'''高雄'''、'''爱宕'''六艘主力舰。至于尚未开工的舰艇,则有足足149艘之多。
所有这些舰艇都随着《华盛顿条约》签署后的形势变化而面临命运的裁决。很显然,除去条约规定必须废弃的六艘主力舰,其余已经开工的舰艇若是能够建成,总归比拆掉要强;但对于那些尚未开工的舰艇而言,是否需要继续按照原计划展开建造,就成了一个未知数。事实上,这些尚未变成实物的舰艇最终大多都永远变成了故纸堆里的代号。
===长门型===
由于“成功”在《华盛顿条约》前完工,长门型的2艘战列舰'''[[长门]]'''和'''[[陆奥]]'''得以被允许保留,并因此成为了“海军假日”期间装备16英寸(406mm)及以上口径主炮的“Big Seven”之二。两舰最终都服役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陆奥]]在1943年6月8日因三号炮塔弹药库自爆而沉没{{黑幕|昭和宰人航天}},[[长门]]则一直存活到了日本战败后,在1946年的“十字路口”行动中历经两次核爆后于当年7月28日深夜~7月29日凌晨间沉没。
更多细节参见'''[[长门]]'''和'''[[陆奥]]'''的页面。
{{黑幕|事实上[[陆奥]]在条约规定的时间点之前根本没能完工,全凭日本一番运作才得以留下,《华盛顿条约》中五国的主力舰吨位也因此从50:50:30:17.5:17.5提高到了52.5:52.5:31.5:17.5:17.5。这一极限拉扯的详情也参见[[陆奥]]的词条。}}
===加贺型===
加贺型的两舰'''[[加贺]]'''和'''土佐'''虽然都成功在华盛顿会议期间下水,但按照会议的要求,这两舰都属于必须废弃的范围。为了尽量减少损失,日本在会议中曾一度提出将这两舰改为航母。但最终,考虑到加贺型两艘舰体完成度过高,改造难度较大,天城型的性能参数又更接近大型舰队航空母舰,日本海军转而选择了尚未下水的'''天城'''和'''[[赤城]]'''来改造为条约中允许的两艘3.3万吨航空母舰。此后,日本海军原定将两艘加贺型都作为靶舰(日本海军分类为“标的舰”),[[加贺]]用于测试鱼雷和航空炸弹,土佐则用于测试舰炮(也有说法称土佐原计划只作为加贺的备用)。1922年7月8日和31日,[[加贺]]和土佐先后被移交给日本海军,[[加贺]]在7月14日被拖至横须贺,土佐则在8月4日被拖至吴港。
1923年(大正12年)9月1日,关东大地震爆发,导致在横须贺海军工厂内改造中的'''天城'''报废。搁置在横须贺、还没有被拖出打靶的'''[[加贺]]'''因此得以起死回生,顶替'''天城'''改造为航母。11月19日,[[加贺]]的分类从战舰变更为航母,并在12月26日开始改造工作。变成航母的[[加贺]]在1928年(昭和3年)3月31日竣工,一直存活到二战,最终在1942年6月5日的中途岛海战中沉没,详见'''[[加贺]]'''的词条。
'''土佐'''的命运则要山穷水尽的多。这艘只完成了船体的战列舰在下水时甚至就发生了彩球打不开的乌龙,基本确定只能成为靶舰后更是被船厂工作人员嘲讽为“前途本该获得祝福的土佐变成了水上的土左卫门”<ref>“前途を祝福されたはずの土佐がドザ(土左衛門)になった”。“土左卫门”是江户时代以来日本人对水面上浮尸的委婉称呼。</ref>。1924年(大正13年)4月14日,'''土佐'''和三艘天城型('''天城'''、'''高雄'''、'''爱宕''')、两艘纪伊型('''纪伊'''、'''尾张''')的停工和除籍通令下达,宣告着土佐被彻底判了死刑。从当年6月起,土佐开始作为靶舰进行了数个月的多项实验,其中就包括当时正在研制的'''[[91式穿甲弹|九一式穿甲弹]]'''。'''土佐'''测试的结果为后续的日本海军军舰提供了相当大的参考价值,包括'''[[妙高|妙高型]][[羽黑|重巡洋舰]]'''、'''[[高雄]][[爱宕|型]][[摩耶|重巡]][[鸟海|洋舰]]'''、'''[[最上]][[三隈|型]][[铃谷|重巡]][[熊野|洋舰]]'''甚至'''[[Yamato|大和型]][[Musashi|战列舰]]'''在内的一系列条约和后条约时代舰型都从土佐的实验数据中受益颇大。
1925年(大正16年)2月3日,完成了使命的'''土佐'''被同样受条约制裁、已经改装为靶舰牵引舰{{黑幕|然而官方分类还是跟靶舰一样的“标的舰”}}的前无畏舰'''摄津'''牵引到大分县的佐伯港,安装用于自沉的炸药。2月8日,土佐在摄津的牵引下最后一次出港,并在第二天的2月9日晨在“土佐”这一舰名由来地的高知县冲之岛西方约10海里处(丰后水道南部水域)自沉。
然而'''土佐'''的故事还没有就此结束。长崎市著名的“海上煤矿岛”端岛又因岛上密密麻麻的建筑构成的剪影从某一角度看酷似军舰而被称为“军舰岛”,这个“军舰”其实最早指的就是只有船体的土佐。另外,在大正昭和之交以至之后很久,诸如“土佐没有自沉,而是被藏起来了”这样的都市传说也在正处于军国主义狂潮之中的日本社会流传了相当长的时间。
在两艘加贺型都停工以后,遗留下来的物资大多都被缺乏资源的日本海军重新利用了。两舰的剩余物资中除主炮外可利用的部分都被挪去支援'''天城'''和'''[[赤城]]'''的改造,而随着'''天城'''的报废,相当一部分物资转了一圈又重新用到了'''[[加贺]]'''身上。另外,到1923年,加贺型的主炮塔总共有10座已经完工或接近完工,其中就包括'''土佐'''的1~3号炮塔。这些炮塔和半成品同样被再利用,其中,土佐的1、2号炮塔被让渡给陆军{{黑幕|马粪}},分别被{{黑幕|陆军马粪的}}特殊起重机船'''蜻州丸'''搬去对马要塞丰炮台和韩国釜山要塞的张子嶝炮台充当要塞炮,3号炮塔则在后来和其他半成品以及天城型遗留的4座炮塔一起在1924~1926年间用于了'''[[长门]]'''和'''[[陆奥]]'''的现代化改造。
====天城型====
和完成度较高的加贺型不同,天城型的四舰直到条约签署都没有建造到可以下水的程度。考虑到本型动力更为充沛,舰体更长,舰体完成度也没有加贺型那么高,改造为航母会更为有利,日本海军最终选择了该型而不是加贺型作为条约允许的两艘改造航母的来源。但是由于各舰进度和关东大地震的影响,该级的四舰同样也是命运各异。
首舰'''天城'''在四舰中开工排行第二,早在1920年(大正9年)12月16日就已开工,因而和二号舰'''[[赤城]]'''一起成为了日本海军改造航母的最佳选择。1923年(大正12年)1月18日,还躺在横须贺海军工厂船台上的天城开始进行改造为航母的施工。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日本海军最终就会拥有两艘天城型航空母舰,而不是一艘'''[[赤城]]'''和一艘相当不一样的'''[[加贺]]'''。但是天有不测风云,1923年(大正12年)9月1日,关东大地震爆发,横须贺工厂中的天城严重受损。船台上支撑舰体结构的垫木倒塌,龙骨从船台上掉落,整个施工中的船体都扭曲变形{{黑幕|腰折了}}。
灾后,经过日本海军的判定,'''天城'''已经彻底失去了继续建造的价值。11月12日,日本海军省公开发表有关报废天城,由'''[[加贺]]'''顶替改造为航母的决定。当月17日,天城开始拆解,回收的资源被用于[[赤城]]和[[加贺]]的改造。1924年(大正13年)4月14日,天城的停工除籍通令下达;同年7月15日,天城解体工作结束。“天城”这一舰名则在之后的二战中被{{黑幕|现赶出来堵窟窿的}}云龙型航母2号舰'''天城'''继承。
二号舰'''[[赤城]]'''则要幸运得多。由于是在吴海军工厂开工建造,关东大地震对赤城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因而赤城得以顺利改造为航母,和'''[[加贺]]'''一同存活到了二战,并最终在1942年中途岛海战中大破后于6月6日凌晨被第四驱逐队的四艘阳炎级驱逐舰('''[[岚]]'''、'''[[野分]]'''、'''荻风'''、'''舞风''')雷击处分,详见'''[[赤城]]'''的页面。
三号舰'''高雄'''和四号舰'''爱宕'''相比之下就没有那么多变数或幸运了。虽然高雄使用的是三菱长崎造船所建造'''土佐'''所用的船台,爱宕使用的是川崎神户造船所建造'''[[加贺]]'''所用的船台,但这两艘前辈截然相反的命运却没有给后辈们带来任何影响。由于两舰都是在1921年(大正10年)底(高雄12月19日、爱宕11月22日)才开工,几个月的工期令两舰的建造进度实在是糊不上墙,因此选择谁成为改造为航母的幸运儿这个问题从一开始就和这两舰毫无关联。条约签订之后,两舰继续拖拖拉拉了一些日子,到1924年(大正13年)4月14日便一起被宣布停工除籍,至1925年(大正14年)均拆解完成。
'''高雄'''和'''爱宕'''停工后,回收的资源同样被用于'''天城'''(后变成'''[[加贺]]''')和'''[[赤城]]'''的航母改造。另外,为爱宕准备的锅炉中有四座油煤混烧被用在了“八八舰队案”中那艘挪用了一艘给油舰指标建造的给粮舰,也就是相当有名的'''间宫'''上。两舰的舰名则分别为日后的高雄型重巡洋舰1、2号舰'''[[高雄]]'''和'''[[爱宕]]'''继承。
和加贺型类似,到1932年时,天城型也造出了4座炮塔的成品或半成品。这当中有两座'''[[赤城]]'''的炮塔同样被让渡给陆军{{黑幕|马粪}},其中赤城的1号炮塔同样被'''蜻州丸'''搬去壹岐要塞的黑崎炮台充当要塞炮,另一座则下落不详。剩下的炮塔则和加贺型的遗产一样在日后被用于长门型的现代化改造,但赤城4号炮塔的两根备用炮管没用被使用,在广岛陆军兵器补给厂的仓库里一直扔到战败后下落不明{{黑幕|不管如何还是落进了陆军马粪的手里(悲}}。
至于'''天城'''的善后{{黑幕|遗产瓜分}}工作,还有几个值得一提的地方。首先还是给粮舰'''间宫'''。这艘船最初计划安装来自'''[[加贺]]'''和'''爱宕'''的油煤混烧锅炉各四座,但随着天城报废、[[加贺]]获得重生,[[加贺]]这四座锅炉的缺额就改为由天城省出来的锅炉补上了。至于剩下的锅炉,日后'''[[榛名]]'''第一次改造时,为天城准备的重油专烧锅炉也有一部分获得了再利用。
另外一个'''天城'''遗产去向则显得有些令人难以置信。天城被解体后,受损不算特别严重的双层船底被日本海军拿去加工{{黑幕|废铁再生}}了一堆浮动码头继续发挥余热。有来源不明的资料{{黑幕|指维基百科上都没有列出来源}}称,这些浮码头中甚至有一个直到日本战败、横须贺海军工厂变成'''[[美国海军]]横须贺海军设施'''(U.S. Fleet Activities Yokosuka FAC3099)后让美国人继续作为“10-11”号码头用了几十年,直到2007年3月横须贺基地为部属核动力航母“乔治·华盛顿”(USS CVN-73 George Washington)而扩建改造时才被美国人停止使用。
{{黑幕|[[华盛顿|总统]]:不是我但还是我,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但是这个浮码头离奇的身世还没有到此为止。不管到底有没有被美国人用过又扔出来,这个见得多了的浮码头最后转到了日本海上联合横滨制作所继续使用{{黑幕|硬续}}。日本海上自卫队自日向级开始的4艘“直升机护卫舰”{{黑幕|不敢承认自己是直升机攻击舰/轻型航母的屑}}——'''日向'''(DDH-181)、'''伊势'''(DDH-182)、'''出云'''(DDH-183)和'''加贺'''(DDH-184)都使用过这个码头,甚至2017年3月22日'''加贺'''在服役仪式上停靠的就是这个码头。
{{黑幕|太君属实属于是八辈子都跟“八八舰队”杠死了属于是了属于是。}}
====纪伊型和十三号型====
和结局花里胡哨的长门型、加贺型与天城型不同,到《华盛顿条约》签订为止连开工都没有的4艘纪伊型和4艘十三号型的结局就显得十分干脆利落了。除了纪伊型前两舰'''纪伊'''和'''尾张'''在1920年(大正9年)10月1日命名并在次年10月下达建造训令外,剩下的六艘主力舰甚至连图纸都没有定稿就被条约宣判了死刑。最后,为'''纪伊'''和'''尾张'''建造工作准备的资源也被挪去支援改造航母,后六艘则就此为止。
舰名继承方面,有多重互相矛盾的说法声称,后来的'''[[Yamato|大和型]]4号舰(丸四计划111号舰)'''、'''改大和型(丸五计划797号舰)'''和'''[[Cyou-yamato|超大和型]](丸五计划798、799号舰)'''都有可能使用纪伊型的“纪伊”、“尾张”两个舰名和“骏河”、“近江”两个预定舰名。但由于这四艘战列舰都随着日本帝国的轰然倒地而灰飞烟灭,这个问题也就成了一个永远的谜团。
===航母===
为了满足《华盛顿条约》的要求,日本海军的航母总吨位上限仅为8.1万长吨。这当中还要刨掉'''[[凤翔]]'''0.7万长吨和两艘改造航母('''[[赤城]]'''、'''[[加贺]]''')加起来近6万长吨的排水量。如此紧张的排水量限制显然令日本海军无法再按计划建造两艘1.25万长吨的初代翔鹤型,否则便会超限。于是,这两艘初代翔鹤型就在连图纸都没确定的情况下被取消了。
===巡洋舰===
《华盛顿海军条约》对“八八舰队”中巡洋舰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虽然条约中对建造巡洋舰的限制是“不得超过10000吨以上或火炮口径大于8英寸(203毫米)”,和“八八舰队”计划中的一票轻巡并不冲突,但条约上限的存在必然导致列强在接下来的条约期里想方设法建造试探跳跃底线的大型巡洋舰,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建造计划中的5500吨轻巡和8000吨重巡就不是多么明智的行为了。
最终,未完工的六艘长良型得以继续建造,未开工的'''[[夕张]]'''也得以在1922年6月5日开工,而整个8000吨型大型巡洋舰的计划则都被取消。比较特殊的是川内型,在《华盛顿条约》签署后,川内型的5~8号舰被取消,1~4号舰则先后在1922年(大正11年)内开工('''[[川内]]'''1922.2.16、'''[[神通]]'''1922.8.4、'''[[那珂]]'''1922.6.14(实际开工日期)、'''加古'''1922.2.15),但是4号舰加古旋即在当年3月17日停工并拆毁。
这些取消和废弃的巡洋舰节省出的吨位被用来建造古鹰型、青叶型和妙高型,此处不再赘述。至于'''加古'''这个名字,也就顺势为古鹰型的2号舰'''[[加古]]'''所继承。
===驱逐舰===
驱逐舰可谓是“八八舰队”计划中除主力舰外受《华盛顿条约》影响最大的水面舰艇。在条约签署时未服役的58艘驱逐舰中,除已经开工的10艘继续建造、后续又开工4艘一等驱逐舰神风型、7艘二等驱逐舰若竹型以外,其余37艘被全部取消建造。在此之后,日本海军的驱逐舰便很快进化到了'''[[吹雪|特型]][[绫波|驱逐]][[晓|舰]]'''时代,此处也不再赘述。


==参考文献与注释==
==参考文献与注释==
756

个编辑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