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R百科是靠无数自愿编辑者持续地建设更新完善的。编辑非常简单,请勇于更新页面!
编辑入门 | 资助百科 | 留言讨论页 | 微博@舰R百科 | 百科编辑讨论Q群:366818861

十三号战舰:修订间差异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添加306字节 、​ 2022年7月1日 (星期五)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第15行: 第15行:
|人设 = Arnold_S
|人设 = Arnold_S
|配音 =  
|配音 =  
|身高 = 279米
|身高 = 277米
|体重 = 47500吨
|体重 = 47500吨
}}
}}
第49行: 第49行:
1922年日本加入《华盛顿海军条约》,条约签署后,13号型的建造计划于1923年11月取消,所以13号型同样仅停留在纸面阶段,没有开始过建造。
1922年日本加入《华盛顿海军条约》,条约签署后,13号型的建造计划于1923年11月取消,所以13号型同样仅停留在纸面阶段,没有开始过建造。


===“八八舰队”计划===
===背景===
主条目:[[八八舰队]]
1917年,日本海军通过了“[[八八舰队#八六舰队案|八八舰队]]”造舰计划,继续追加建造2艘“天城”级战列巡洋舰,使主力舰队的规模达到舰龄8年以下的战列舰8艘+战列巡洋舰6艘。这样一来,从大正5年(1914年)开始,预定要建造的主力舰已经达到了8艘,包括2艘“[[长门]]”级战列舰,2艘“[[加贺]]”级战列舰,以及4艘“天城”级战列巡洋舰。这些战舰清一色装备41cm火炮,其中“长门”级有主炮8门,其余的则有主炮10门。


在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日本海军一举歼灭了俄罗斯帝国海军的第二太平洋舰队后,大舰巨炮就成为了IJN的信仰。随后日本海军在日俄战争之前的六六舰队基础上规划的“八八舰队”便随之出笼,是以八艘战列舰和八艘装甲巡洋舰组成,是日本海军以主力军舰为核心的海军扩充计划,其宗旨是组成强大的海军力量与敌对决。
此后,日本海军的扩张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中,然而他们的老对手,美国海军也没有闲着。在1919年,日本的情报部门打听到了美国海军准备建造的新型主力舰,“南达科他(BB-49)”级的消息。按照情报,南达科他级战列舰将搭载12门406mm炮,以及远超“加贺”级战列舰的防护水平<ref>按实际数据,日本海军的情报将南达科他级的防护水平高估了不少,当时造船局亦认为以南达科他吨位不可能实现如此的防护,但军令部本着料敌从宽的策略还是认可了这些情报。</ref>。这份情报震动了日本海军上下,此时又有英美等国开始研究18英寸(457mm)级别舰炮的消息传来,对刚刚敲定“天城”级设计的日本海军来说,设计更强的主力舰已经迫在眉睫。


1915年制订的“八四舰队”计划是“八八舰队”计划的第二阶段,预计到1923年装备舰龄未满8年的八艘战列舰和四艘战列巡洋舰。包括已经建成的以及接近完工的战列舰[[扶桑]]级2艘、[[伊势]]级2艘,战列巡洋舰[[金刚]]级4艘。计划拨款建造战列舰[[长门]]、[[陆奥]](长门级)、[[加贺]]、土佐(加贺级),以及战列巡洋舰天城、[[赤城]](天城级),2艘天城级是该计划执行期间届时舰龄即将满8年的2艘金刚级的替代舰。1918年扩充为“八六舰队”计划,计划拨款建造战列巡洋舰爱宕、高雄(天城级)。为实现该计划,日本海军提出将预定于大正十二年(1923)竣工的陆奥等舰经费余额全部一次性拨付到位的要求。1917年1月,第37届国会因对寺内正毅内阁提出不信任案而解散,当年6月的临时国会批准了2亿6152万日元的预算要求。
===新型主力舰方案===
1919年6月,日本海军向防务会议提出了新的预算拨款要求,到1927年前再增加建造4艘战列舰与4艘战列巡洋舰。技术本部也很快开始了新主力舰的初期论证工作。10月,以平贺让为首的设计师拿出了13个方案。


1917年日本国会核准年度预算的时候,日本海军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前一年英德日德兰海战的结果,战列巡洋舰这一舰种被证明具有很大的价值,因此提出在1918年预算中增加2艘战列巡洋舰([[榛名]]、[[雾岛]]代舰)的建造预算计6481万日元;根据海战结果,“比较能够发挥打击威力”的轻巡洋舰和驱逐舰也要多建造几艘,因此应该再加上长良、名取、[[五十铃]]等3艘轻巡洋舰、此外还有27艘驱逐舰、48艘潜艇和6艘特务舰的建造费1.84亿日元,以上“新舰建造费”合计为2.487亿日元。“考虑到顺应世界大势,海军军舰的战斗能力不能逊色于外国海军”,因此还要加上对已经开工的舰艇进行改建的“舰船改良费”4280万日元。此外再考虑日本参战以来物价腾贵的因素,再加上“物价差额”898万日元。以上预算合计为3亿零54万8437日元。其时间跨度从大正七年(1918年)延续到大正十二年(1923年),预期在六年内完成。这就是作为“八八舰队”计划第二阶段的“八六舰队”案。
平贺的设计思路是一贯的:既然日本海军在主力舰数量上很难超过其他列强,那么只能在质量上下功夫。新主力舰的13个方案中大量出现三联装和四联装41cm炮的配置,用于缩短装甲带与节省吨位;另一方面,搭载50倍径46cm炮的设计也被摆上台面用作对照。防护方面,除了用于对照而削减装甲厚度的J方案外均一致,在“加贺”级战列舰的基础上修改,主装甲带改为倾斜15度,并加厚至305mm,防护效果大大提升。舰型方面则以“天城”级战列巡洋舰为蓝本。


1918年,日本海军已经获得了作为“八六”舰队的建造批准,所有船只的年龄都在8年以下,于是在1919年,“八八舰队”计划终于完成了最终提案。然而,四艘大型战列舰和四艘巡洋舰的订购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根据日本海军的估算,长门级战列舰单舰造价为2692万日元,天城级战列巡洋舰单舰造价为2469万日元。考虑到海军技术的更新,以及物价上涨的因素,新建8艘主力舰单舰造价肯定要提高。按照海军舰政本部和造船厂的估算,纪伊型战列舰单舰造价为3645万日元(实际上在日本海军提交给国会的预算报表里,纪伊级的估算造价比这个要高),第八号型战列舰的造价为3742万日元,相当于同时期建造的峰风型驱逐舰单价的17倍。再加上新建12艘轻巡洋舰、32艘驱逐舰、以及其他辅助舰艇如潜艇、炮舰的建造费用,合计为6亿8036万日元。加上物价因素在内,实际需要的拨款达7亿6111万日元之巨。而在提出该计划的1919年,日本国会审批的下一年度全国财政预算只有14亿4172万日元。
在这13个方案之外,金田秀太郎也在平贺让案的意见中提出了自己的私人方案,搭载的48cm炮是当时日本能够建造的最大口径的舰炮。


1920年,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宣布计划于1919年重新启动“1916年”计划,增加建造10艘战列舰和6艘巡洋舰后,日本海军获得了“八八舰队”计划的批准,还要求建造8艘额外的纪伊型战列舰和13号型战列舰。
{| class="wikitable"
|+ 八八舰队新型主力舰方案
|-
!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金田
|-
| 排水量(t) || 47600 || 48200 || 50000 || 52700 || 46600 || 48400 || 52800 || 50600 || 54000 || 50000 || 49000 || 56500 || 57200 || 57000
|-
| 水线长(m) || 262.12 || 265.18 || 268.22 || 272.27 || 268.22 || 262.12 || 272.27 || 269.75 || 274.32 ||colspan=5|不明
|-
| 航速(kt) ||colspan=14|30
|-
| 主机功率(shp) ||152000||153000||156000||160000||150000||154000||162000||158000||165000||colspan=5|不明
|-
| 主炮 || 5×II 41cm || 4×III 41cm || 3×II 41cm<br/>2×III 41cm || 6×II 41cm || 3×IV 41cm || 2×II 41cm<br/>2×IV 41cm || 3×II 41cm<br/>2×IV 41cm || 1×II 41cm<br/>3×IV 41cm || 4×IV 41cm || 4×IV 41cm || 4×II 46cm || 5×II 46cm || 4×III 46cm || 3×IV 48cm
|-
| 副炮 ||colspan=13|16×I 14cm || 20×I 14cm
|-
| 防空炮 ||colspan=13|4×I 12cm || 不明
|-
| 鱼雷 ||colspan=13|8× 61cm水上发射管(备弹24枚)|| 12× 发射管
|-
| 防护 ||colspan=13|主装甲带305mm倾斜15°,下装甲带89mm,水平装甲114mm,炮座装甲330mm<sup>[注]</sup>
|-
|colspan=14|<small>注:<br/>J方案的防护为主装甲带279mm倾斜15°,防水隔壁76mm,水平装甲102mm,炮座装甲305mm<br/>金田私案的防护为主装甲带305mm倾斜15°,防水隔壁102mm,水平装甲127mm,炮座装甲305mm</small>
|}


如果按照这样计算,那日本将大约三分之一的国家财政预算都要用于海军。如此浩大的海军军备扩充对当时的日本经济形成严重的负担,1921年日本只能响应美国方面的倡议,在华盛顿召开旨在限制海军军备的会议。
===主炮研究会===
1920年,日本海军的预算得到了批准,造舰计划扩展到了最终的“八八舰队”,再追加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各4艘。海军军令部在兴奋的同时,也对目前的建设进度十分担忧——新型主力舰的设计纷繁复杂,如果不能统一这些设计,势必会对“八八舰队”计划造成影响,也会造成资金与人员上的浪费。于是,在1920年春天,海军紧急成立了“主炮研究会”,邀请海军一众高官,共同探讨未来主力舰的设计方案。


日本在设计13号型时,遵循了1894-1895年第一次中日战争以来用质优来补偿数量劣势的原则,13号型将是世界上最大和最强大的战舰。光是他们的枪炮口径就可能引发一场新的更激烈的海军军备竞赛。从工程的角度来说,他们比他们的时代提前了十多年,因为他们预见到了全面发展的快速战列舰的特点。13号型战列舰是由日本著名舰船设计师平贺让设计,这些战舰是基于他以前的纪伊型战舰和天城型战列巡洋舰的设计,扩大后可以携带460毫米的火炮。
8月,经过将近十轮的讨论,主炮研究会得出了共识:
===舰船设计===
[[File:Type No.13.png|600px]]


13号型战列舰的长度为259.1米,总长度为274.4米,宽为30.8米,吃水深度为9.8米,战列舰的正常排水量为47500吨。
#新型主力舰的主要武备,应该以10门50倍径46cm为最终目标。然而当前日本海军的造炮设备并不支持建造这种火炮,近来试制的[[日本试制48厘米连装炮|48cm炮]]也遭到挫折,因此现在应该先更新造炮设备,再徐徐图之。
#鉴于第1点,采用41cm炮并增加炮数是比较可行的方案,建议与新主力舰的B案或E案类似,采用3座四联装或4座三联装炮塔。又因为美国已经开始应用[[三联16英寸主炮(MK2)|50倍径16英寸炮]],因此也有必要开发50倍径的41cm炮。


这一级计划配备四台齿轮式汽轮机,每台汽轮机驱动一个传动轴。这些涡轮机的设计总功率为15万轴马力(11万千瓦),使用22台磅礴燃油水管锅炉提供的蒸汽,以达到30节(56公里/小时)的最大速度。
考虑到更新造炮设备与开发新41cm炮的时间,1920年9月,海军决定这8艘主力舰的前两舰(第9号与第10号舰)不更换火力配置,而在之前“加贺”级与“天城”级的基础上强化防护与航速,称为“纪伊”级战列舰;而从第11号舰起,则采用新的41cm炮的设计,而再之后的主力舰采用46cm炮的设计。


13号战列舰的主要武器是四个联装炮塔中的八门[[五年式四十六厘主炮|45倍径460毫米炮]],两门分别位于上部结构的前端和后端。13号型最初设定的主炮方案为19英寸,但是在[[日本试制48厘米连装炮|19英寸炮]]验收测试中发生了炸膛事故,最后只能通过减少装药量的办法来改进,但最终这一方案被否决。之前从未制造过这种炮的例子,但计划以每秒800米的初速发射1550公斤的炮弹。副武器系统由16门50倍径14厘米的单装炮组成,安装在上层建筑的舱室中。手动火炮的最大射程为19750米,以每分钟10发的射速开火。舰艇的防空系统由四门45倍径12厘米的三年式高角炮组成,这些高射炮安装在一个漏斗周围。每个高射炮的最大高度为+75°和最大射速每分钟10-11发。他们可以发射一枚20.41公斤的炮弹,初速为825-830米/秒,最大射程为10000米。13号型战列舰还设计8具八年式610毫米鱼雷发射管。
===第十三号舰级===
在海军决定“纪伊”级的方案几乎同时,1920年9月4日,平贺让就提出搭载46cm炮的主力舰,应从第13号舰起,即“八八舰队”的最后四舰。1921年2月,平贺细化了第13号舰型的设计,将数据具体到排水量47500吨,4座双联46cm炮,航速30节。这个参数与之前新型主力舰的K方案非常相似。


水线装甲带的最大厚度为330毫米(13英寸),与纪伊级战列舰一样,它在顶部向外倾斜15度,以增强其在短程中抵抗穿透的能力,甲板装甲的总厚度为127毫米。
6月,平贺再次细化了方案。第13号舰的舰型和动力与新主力舰的13个方案类似,防护也同样要求对41cm炮有一定的免疫区。武器方面,平贺也意识到46cm炮开发困难,但46cm炮比起41cm炮优势更大,因此平贺仍然坚持采用46cm炮,但他也建议将身管缩短为45倍径。考虑到50倍径炮需要更长时间来研发,再加上控制排水量的原因,采用这种方案也颇为合理。


===建造计划取消===
[[File:Type No.13 (Ishibashi).png|600px|]]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美国和日本帝国都宣布了大型造船计划,吸收了战争中的设计经验。这些船只会比以前的船只大得多,价格也会更高。1921年底,美国总统沃伦·哈丁(Warren G.Harding)在华盛顿召开了一次会议,与会人员签署了著名的《华盛顿海军条约》,以防止昂贵的军备竞赛。与会人员同意在未来十年内限制基本建设船舶,并报废大量现有船舶和许多仍在建造的船舶。1923年11月19日,在会议进行期间,日本取消了13号型战列舰的建造计划。<ref>https://en.wikipedia.org/wiki/Number_13-class_battleship</ref>


根据这些信息,第13号舰的数据可推定如下<ref>这段综合了日本海军史学家福井静夫和石桥孝夫的推测。但由于资料解密时间的原因,福井的数据包含了较多个人推测,这些推测有一些被之后解密的资料推翻,比如锅炉类型、轮机安装位置、主装甲带厚度等</ref>:
*基本参数:水线长277m,全幅31m,吃水9.8m,标准排水量47500吨。
*武器:4×II [[五年式四十六厘主炮|46cm/45 三年式主炮]],16×I 14cm/50 三年式炮廓炮,4×I 12cm/45 十年式高角炮,8× 61cm 水上发射管(24× 八年式鱼雷)。1× 水上飞机,12× 小艇。
*防护:主装甲带279mm倾斜15°,防水隔壁76mm,水平装甲102mm,炮座装甲305mm
*动力:4× 舰本式减速蒸汽轮机(重油专烧+煤油混烧锅炉),152000马力,29~30节。
*续航:8000海里@14节。
1922年,《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第13号型战舰还没有走出图纸,就连同“八八舰队”的最后8舰一同取消了,但在研究新型主力舰的过程中,“主炮研究会”的讨论给了日本海军许多启发,在其后的“金刚代舰”与“大和”级战列舰上也能找到它们不少的影子。
== 游戏相关 ==
== 游戏相关 ==
=== 台词解析 ===
=== 台词解析 ===
18,496

个编辑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