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R百科是靠无数自愿编辑者持续地建设更新完善的。编辑非常简单,请勇于更新页面!
编辑入门 | 资助百科 | 留言讨论页 | 微博@舰R百科 | 百科编辑讨论Q群:366818861

1938(I):修订间差异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添加19字节 、​ 2022年9月1日 (星期四)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无编辑摘要
第9行: 第9行:
|本名=1938(I)
|本名=1938(I)
|别名=
|别名=
|原名=
|原名=1938(I)方案
|国籍=美国
|国籍=美国
|生日=8月26日
|生日=8月26日
第47行: 第47行:
1938年初,美国海军在海军上将托马斯·C·哈特(Thomas C. Hart)的带领下开始了对新型战列舰的设计研究。
1938年初,美国海军在海军上将托马斯·C·哈特(Thomas C. Hart)的带领下开始了对新型战列舰的设计研究。


在引入伸缩条款后,而且为配合美国和日本在未来发生战争制定的“橙色战争计划”(War Plan Orange),设计部门提出了将设计方向分成航速为27节的慢速“传统战列舰”以及航速在33节以上的“快速战列舰”两个方向。传统战列舰拥有更好的装甲防护和更高的火力配置,可以成为独立的水上打击力量;而快速战列舰虽然没有传统战列舰的高火力和装甲,但其高速主要可以追得上日本的高速战列舰(例如[[金刚]]级)和高速巡洋舰并予以进行打击,同时高速也可以使其跟得上航母编队并对其进行掩护。
在引入伸缩条款后,而且为配合未来美国和日本可能会发生战争而制定的“橙色战争计划”(War Plan Orange),设计部门提出了将设计方向分成航速为27节的慢速“传统战列舰”以及航速在33节以上的“快速战列舰”两个方向。传统战列舰拥有更好的装甲防护和更高的火力配置,可以成为独立的水面打击力量;而快速战列舰虽然没有传统战列舰的高火力和装甲,但其高速主要可以追得上日本的高速战列舰(例如[[金刚]]级)和高速巡洋舰并予以进行打击,同时高速也可以使其跟得上航母编队进行协同作战。


1938年4月,在对日本“八八舰队”计划进行评估后,设计部门将传统战列舰的指标确定为45000吨标准排水量,并搭配9门18英寸主炮(三座三联装炮塔)或者12门16英寸主炮(四座三联装炮塔),主装甲带厚度为14.75英寸,美军内部最终选择了12门16英寸主炮的方案,因为他们不相信日本能够整得出18英寸的主炮(然鹅最后大和的主炮口径为18.1英寸),该方案也被称为1938(I)方案。
1938年4月,在对日本“八八舰队”计划进行评估后,设计部门将传统战列舰的指标确定为45000吨标准排水量,并搭配9门18英寸主炮(三座三联装炮塔)或者12门16英寸主炮(四座三联装炮塔),主装甲带厚度为14.75英寸,美军内部最终选择了12门16英寸主炮的方案,因为他们不相信日本能够整得出18英寸的主炮(然鹅最后大和的主炮口径为18.1英寸),该方案也被称为1938(I)方案。
7,507

个编辑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