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R百科是靠无数自愿编辑者持续地建设更新完善的。编辑非常简单,请勇于更新页面!
编辑入门 | 资助百科 | 留言讨论页 | 微博@舰R百科 | 百科编辑讨论Q群:366818861

1913战巡:修订间差异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添加4,235字节 、​ 2022年10月2日 (星期日)
第33行: 第33行:


==原型简介==
==原型简介==
中日甲午战争后,海军几乎全军覆没的清政府仍然谋求重建海军。1907年,清廷财政逐渐好转,尤其在载洵统领海军部后,清廷开始积极考虑购置新的军舰,与英、美等国迅速走近,商讨购买新主力舰事宜。清廷甚至与美国拟定了《伯利恒合约》之类的重量级海军建设合同,也派人去英国考察过新型“战斗巡舰”(即战列巡洋舰)的设计与造价。不过,当时英国正扩军备战,无暇顾及外销军舰,而美国也并无战列巡洋舰的设计经验,因此这些条款直到清廷覆灭后,依旧没有下文。


===性能数据===
1913年,新成立的北洋袁世凯政府也开始考虑扩张海军,北洋政府的海军部在3月21日给出了《第一次置舰计划》和预算估算。新的海军建设计划大体类似之前清政府的规划,从战列巡洋舰这样的主力舰,到水雷艇、潜艇这样的小型军舰,再到工程船、运输船之类的辅助舰艇,无所不包。
排水量:28000吨


航速:29节
海军部造舰计划的核心是2艘战斗巡舰,以及10艘一等装甲巡舰、12艘二等穹甲巡舰、18艘三等穹甲巡舰、6艘侦探巡舰、6艘运船,总计54艘,成本共约2354万磅。但此时提交的计划中只明确了舰艇的排水量、航速、数量、成本等指标,'''其中战斗巡舰的指标为:排水量26000吨,航速28节,计划2艘,单价210万磅'''。海军部认为当时世界各国“大抵皆用战斗巡舰为主力”,性能比旧式的铁甲舰更强,虽然造价方面“以吾国财力,虽犹未易言此”,但“不能不量设一二,使军人习知其用,为异日扩张之基础”。


主炮:十门十四吋(356毫米)四十五倍径炮
北洋政府国务院收到这份方案后,虽然表示“照原拟计划办理”,但实际上并没有划拨预算。


副炮:十六门六吋(152毫米)五十倍径炮
同年4月5日,在海军部之外,参谋部也给出了自己的造舰计划——《民国三年至十年第一次造舰计划案并理由书》。这份计划以1920年代的日本海军为假想敌,要求在1920年以前,北洋水师应具备战列巡洋舰30艘、侦察舰12艘、鱼雷猎舰100艘、大潜水艇20艘的舰队。当然,这份计划明显不切实际,于是,参谋部再次修订了较为实际的造舰计划——《民国二年至十年海军扩张计划案》,将海军规模缩减到8艘战斗巡舰、8艘侦察舰、40艘鱼雷舰、12艘航洋潜水艇、10艘小潜水艇。


鱼雷:二十二吋五门(水中)
比起海军部的方案,参谋部对主力舰的参数作出了较为详细的解说——'''排水量28000吨,航速29节,装甲中部9吋、前后4吋,主炮10门45倍径14吋,副炮16门50倍径6吋,还有5根22吋水下鱼雷发射管。'''但奇怪的是,国务院对这份造舰计划甚至没有回复,可能干脆无视了这个方案。


装甲:中部:九吋;前后部:四吋
眼见国务院对庞大的造舰计划兴趣寥寥,海军部开始将眼光转向了更为实际的中小型舰艇上:4月10日,海军部与瑞记洋行签订了合同,向奥匈帝国的STT船厂和德国[[伏尔铿|伏尔铿船厂]]购置岸防驱逐舰,而后10月又将合同改为向奥匈帝国CNT船厂购置[[CNT巡洋舰|巡洋舰]]。正当购舰计划稳步推进时,海军部再次开始考虑被搁置的主力舰计划,于10月31日再次致函国务院,表示3月提交的计划中没有明确炮位数等具体指标,因为在明确吨位的情况下,“自有一定不移之办法”。这次特地将新舰的尺寸、火炮、装甲、动力等指标完善,以便国务院再次提出国务会议。


价格:单艘2884万英镑
这份《巡海舰队大小能力制费表》中,战斗巡舰的指标'''依旧保持26000吨28节不变,新增指标为装备10门13.5吋主炮、14门6吋副炮,主装甲带12吋,然而动力仅有30000马力'''。这份方案中战斗巡舰的指标可能类似英国的“铁公爵”级战列舰,但动力方面想要达到航速指标则肯定是不可能事件。
 
对于这份详细的方案,北洋政府国务院依旧没有回应,此后海军部与参谋部下一次的海军造舰计划,则要等到1934年了。如果倾尽北洋政府当时的财力,先不说能否完成所有的海军扩张计划,至少获得新型主力舰并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但国防预算不可能只给予海军,在当时的情形下,购置新式陆军火器,以及陆军改制、操练新兵,显然比海军建设重要得多。而海军部的呈上的几个规划,其语气也多是争取预算为主,也无怪乎北洋国务院消极对待此事了。


==游戏相关==
==游戏相关==
17,633

个编辑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