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R百科是靠无数自愿编辑者持续地建设更新完善的。编辑非常简单,请勇于更新页面!
编辑入门 | 资助百科 | 留言讨论页 | 微博@舰R百科 | 百科编辑讨论Q群:366818861

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修订间差异

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
添加11,698字节 、​ 2023年5月13日 (星期六)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第34行: 第34行:


==原型简介==
==原型简介==
{{wiki图片|位置=右|维基图片地址=https://zh.wikipedia.org/wiki/File:Bundesarchiv_DVM_10_Bild-23-63-47,_Linienschiff_%22Schleswig-Holstein%22.jpg|图片地址=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1/14/Bundesarchiv_DVM_10_Bild-23-63-47%2C_Linienschiff_%22Schleswig-Holstein%22.jpg|宽度=400|说明=历史上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无畏舰(下文简称为石荷)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在1905至1906年间建造的德意志级前无畏舰的最后一艘,她也是德国海军建造的最后一艘前无畏舰。


该级算是前无畏舰里地位比较尴尬的一级,因为在不久后的1906年英国无畏号战列舰的问世后,无畏舰开创了军舰的新纪元——无畏舰时代,这意味着德意志级前无畏舰在服役时自身性能就已经过时了。该级共包括五艘,分别是:德意志号(SMS Deutschland)、汉诺威号(SMS Hannover)、波美拉尼亚号(SMS Pommern)、西里西亚号(SMS Schlesien)和石荷号。
但石荷号算是该级里非常特殊的一艘,该舰不仅参与了两次世界大战,并且因她在1939年9月1日率先炮击波兰阵地被认为打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一枪而闻名世界。
===舰船设计===
====设计背景====
1900年,时任德国海军办公室秘书的海军中将阿尔弗雷德·冯·提尔比茨(Alfred von Tirpitz)通过了第二部《德国舰队法案》,这是以1898年第一部《舰队法》为基础的修正案,为未来建造20艘新式战列舰铺平了道路。
该计划建造的第一批五艘为布伦瑞克级战列舰(Braunschweig-class),该级首次引入了280毫米舰炮,相较于前一级的维特尔斯巴赫级战列舰(Wittelsbach-class)的240毫米炮在火力上有了显著提高。海军司令部原计划从1901财年起,每年建造两艘不伦瑞克级战列舰。在不伦瑞克级的建造过程中,工程师们将建造时发现的问题汇总并提出改进方法,将其纳入下一个新设计中,而这里的下一个新设计便是德意志级战列舰。
德意志级的设计中,副炮部分弃用了“翼炮塔”结构,将副炮安装在炮廓内,不仅减轻了重量,还增加了中央副炮群炮与炮的间距和射击范围;同时该级除了首舰德意志号外全面采用了水管锅炉,大大节省了动力系统的重量,以便能将节省的重量用于加装更厚的装甲。
但正如前文所说,德意志级的建造时间实在过于尴尬,因为当时战列舰的发展趋势就是像后面英国的无畏号战列舰一样的“全装重型炮舰”,无畏号相对于德意志级这种前无畏舰在当时就属于降维打击了。但提尔比茨却坚持力保德意志级,结果就是德意志级在建造完成的同时性能就已经落后。
====基础性能====
德意志级战列舰全长127.6米,宽22.2米,吃水8.21米,标排13191吨,满排14218吨。整个舰体才有横纵向钢框架建造,再用钢板铆接,舰体内部分有12个水密舱室。
动力系统配备了三台三胀式蒸汽轮机和十二台燃煤水管锅炉,额定功率为16767马力(12503千瓦),最高速度为19.1节(35.4公里/小时)。在10节(19公里/小时)的巡航速度下,可以航行最多5720海里(10590公里)。
德意志级的主炮为安装在两座双联装炮塔内的四门280毫米40倍径速射炮。副炮则由十四门独立安装在舰舯炮廓内的170毫米40倍径速射炮组成。另有单装安装的22门88毫米35倍径速射炮,主要用于防鱼雷艇。此外,该舰还配备了六具450毫米鱼雷发射管,其中艏艉两端各一具,两边舷侧各两具,均置于船体的水下部分。
该级的装甲主要由克虏伯生产的渗碳装甲组成。其装甲带在舰舯的厚度为240毫米,用于保护其弹药舱及轮机舱,而船体两端则覆以较薄的板材。它的的主甲板装甲厚度为40毫米,主炮炮塔的装甲则有280毫米厚。
==服役历史==
石荷号于1905年8月18日在位于基尔的日耳曼尼亚造船厂开工建造1906年12月17日下水,当时的德皇威廉二世也出席了该舰的下水仪式。
完成舾装后,石荷号进行海试,随后在1908年9月21日正式服役,编入德国公海舰队第二战列舰分队。
1913年,石荷号以优异的演习射击成绩赢得了“凯撒炮术奖”(Kaiser's Schießpreis)。
1914年6月,石荷及第二战列舰分队其他舰船准备在前往挪威的年度夏季巡航。但不巧的是,在6月28日发生了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遭到刺杀身亡,引起了一系列的国际危机,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索。
石荷号及第二分舰队余部在出发后不到两周内便返回了威廉港,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准备。
===一战时期===
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石荷被派往易北河河口进行巡逻警戒。
10月,石荷和她的姐妹舰前往基尔港进行改造,主要对水下防御进行了升级,以更好的抵御水雷和鱼雷的袭击。
12月15至16日,德意志级五艘舰船所在的第二战列舰分队奉命掩护海军少将弗兰茨·冯·希佩尔(Franz von Hipper)麾下的第一侦查巡洋舰分队准备对英国北约克郡的斯卡布罗、哈特尔浦和惠特比等地进行炮击轰炸。这次行动里德国出动了十二艘无畏舰和八艘前无畏舰的庞大舰队,但第一侦查巡洋舰分队在侦查途中与英国的驱逐舰交火,德国公海舰队司令海军上将腓特烈·冯·英格诺尔(Friedrich von Ingenohl)误认为英国的主力舰队在埋伏,故中断了突袭任务并让整个舰队撤退。
====日德兰海战====
1916年1月。海军上将赖因哈特·舍尔(Reinhard Scheer)成为新的公海舰队总司令,舍尔一上任便计划对北海发动新一轮袭击,但因[[塞德里茨]]号巡洋舰在之前的行动中受损需要维修,舍尔的突袭计划被迫延迟至1916年5月底。
5月31日,担任诱饵任务的德国公海舰队第一、二侦察群在希佩尔的率领下驶离威廉港。不久,舍尔率领包含22艘战列舰、6艘巡洋舰与39艘驱逐舰的公海舰队主力出海备战。石荷号在此次行动中隶属于舍尔的第二舰队第四支队的末舰,位于整个战列线的末端。
在向北疾行过程中,德意志级的航速实在跟不上无畏舰的速度,严重拖慢了整个公海舰队的行进速度,舍尔指示石荷的姐妹舰汉诺威号置于战列线的末端,这样他便可在阵型的两端都有一艘旗舰。
英国方面由于早就破解了德国的密码,所以英国海军提前得知了德国公海舰队的计划,英国方面则由海军元帅约翰·杰利科(John Jellicoe)负责指挥英国大舰队参战。英国舰队无论在舰船数量还是舰队总体航速方面都远超德国公海舰队。
在5月31日当天18时17分,双方舰队在斯卡格拉客海峡附近开始了这场空前绝后的大舰巨炮之战——日德兰海战,此战中双方战列巡洋舰队则共有62艘无畏舰,总吨位超100万吨。
由于公海舰队在舰船数量和速度方面都处于劣势,于是在交战约20分钟后,舍尔下令舰队掉头撤退。但由于石荷号所在的分队速度缓慢,无法快速完成指令,她们逐渐脱离了阵型位置,落到了舰队的非交战区域。
当天晚上21时左右,希佩尔麾下的侦查舰队正被英国舰队追击,石荷号所在的分队准备通过在对方战列巡洋分舰队之间穿行来提供支援。但由于天黑的缘故,石荷号的船员在面对从黑暗相向快速驶来的舰船时也根本无法分辨是敌是友,故无法开火。
不久后,石荷的左舷被一枚大口径炮弹命中,在舰体上撕开一个直径约40厘米宽的孔洞。此时石荷号的舰长弗兰茨·毛弗(Franz Mauve)认为在这种环境下与英国的战列巡洋舰交战是不明智的,故下令掉头向南撤退。
尽管英国舰队对公海舰队进行了围追堵截,但公海舰队还是成功突围,大部分都成功回到了德国本土,但石荷的姐妹舰波美拉尼亚在撤退过程中因速度太慢而被英国驱逐舰的鱼雷击中沉没。在整场日德兰海战中,石荷号仅发射了二十枚170毫米炮弹。
1916年6月25日,石荷进入船坞进行维修。
日德兰海战后,德国海军才在实战中认识到前无畏舰和正儿八经的无畏舰之间的巨大差距,于是决定将德意志级剩下的四艘进行退役处理。
1917年4月,石荷号被发往易北河口的阿尔滕布鲁赫,并于5月2日退役。随后,该舰遭解除武装,编入第五潜艇区舰队,成为驻不莱梅哈芬的一艘宿营船,并一直待到一战结束。
===间战时期===
一战中德国战败,被迫签订了《凡尔赛和约》,条约规定德国可以保留八艘前无畏舰,于是五艘布伦瑞克级战列舰以及德意志级的汉诺威号、西里西亚号以及石荷号被保留了下来。
1926年1月31日,石荷号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增加了新的火控系统,原170毫米的副炮被更换为150毫米口径,原有的水下鱼雷发射管被更换为舰艏艉的甲板上。改造后的石荷号担任德国舰队的旗舰。
1933年,随着[[德意志(装甲舰)|德意志]]级装甲舰的服役,石荷这类老式战列舰开始逐渐退出现役。
1935年5月,成为国家元首的希特勒组建了德国国防军,德国海军则被改组为德国战争海军。同年9月,石荷卸任舰队旗舰,她与姐妹舰西里西亚号一起改装为训练舰。
{{wiki图片|位置=右|维基图片地址=https://zh.wikipedia.org/wiki/File:Schleswig_Holstein_firing_Westerplatte_September_1939.jpg|图片地址=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a/aa/Schleswig_Holstein_firing_Westerplatte_September_1939.jpg|宽度=400|说明=1939年9月石荷号向西盘半岛上的波兰阵地开火}}
===二战时期===
在完成1936年的莱茵兰地区军事化以及1938年对奥地利的吞并后,希特勒又计划在1939年9月1日对波兰实施入侵。
1939年8月,石荷号一友好访问的名义停驻在但泽地区西盘半岛的一座波兰军用仓库附近。
9月1日04:47左右,石荷号发射主炮向西盘半岛的波兰阵地开火,打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一枪。大量的德军以石荷号的炮声作为信号,开始大举入侵波兰。
虽然波兰对德军进行了顽强抵抗,但还是在9月7日被迫向德军投降。
随后石荷参与了1940年4月入侵丹麦的行动。行动结束后,石荷再次回到了训练舰岗位,成为训练部队指挥官的旗舰。
一直到1944年二战中后期,由于德国石油的不断短缺,石荷号的燃煤锅炉使其获得了重新上前线的机会,同年2月1日,石荷号再次被编入现役,并在哥滕哈芬马林堡进行改装,计划装备防空武器使其成为一艘舰队护航舰。
但1944年12月,改造中的石荷遭到了英国皇家空军的空袭轰炸,最终在浅水区搁浅沉没。
1945年3月,苏联占领了马林堡,石荷号剩下的船员将石荷号彻底炸沉,以防落入苏军之手。
战后,苏军将石荷号的舰体打捞出水并转移至塔林。
1948年,该舰被拖离塔林,被搁浅至芬兰湾的奥斯穆斯岛附近的浅水区,以供长期作为靶舰使用。
最终在1966年,石荷号彻底沉没。


==游戏相关==
==游戏相关==
7,543

个编辑

导航菜单